(社会学专业论文)增权:社会工作对青少年罪犯社区矫正的介入.pdf_第1页
(社会学专业论文)增权:社会工作对青少年罪犯社区矫正的介入.pdf_第2页
(社会学专业论文)增权:社会工作对青少年罪犯社区矫正的介入.pdf_第3页
(社会学专业论文)增权:社会工作对青少年罪犯社区矫正的介入.pdf_第4页
(社会学专业论文)增权:社会工作对青少年罪犯社区矫正的介入.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摘 要摘 要 随着世界各国行刑社会化的不断发展社区矫正制度在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和 我国港台地区已经成为一种主要刑罚执行方式顺应这一趋势中国大陆目前己 有 18 个省市自治区开展了社区矫正的试点由于这一制度毕竟在我国刚刚 起步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模式因此试点中不可避 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 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矫正对象正当资源和权利的被剥夺而导 致他们处于一种失权的状态并且这种失权在一定程度成为了矫正工作 深入开展的障碍 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在借鉴英美等发达国家矫正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明确 提出了我国目前青少年罪犯社区矫正制度的发展完善途径 即将社会工作的价值 理念和方法应用于社区矫正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笔者从社会工作的增权 理论入手结合社会学犯罪学等相关知识依据上海江苏等地的实践经验 运用文献法和实证调查综合分析法对社会工作如何介入青少年罪犯的社区矫 正这一课题进行探讨 文章在探讨我国青少年罪犯社区矫正制度不足的基础上打破传统的矫正观 念提出了一系列带有科学前卫精神的矫正措施方法和对策强调运用社会 工作的理念与方法并对它们进行本土化改造矫正工作者从矫正对象自身的认 知情绪问题人际关系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入手运用小组个案社区 三大专业工作方法 调动社会资源 打开存在于矫正对象自身人格中的力量之源 积极地从外部推动矫正对象的增权进而恢复其社会功能 关键词关键词青少年罪犯社区矫正社会工作增权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 工作 增权社会工作对青少年罪犯社区矫正的介入 ii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ization of criminal execution in the world, community-based correction has become a major manner for criminal punishment in developed countries, hong kong and taiwan in china. comply with this tendency, our country has now had 18 province and cityautonomous region have developed community-based correction. as a new justice social work field, the community-based correction is still at the initial stage in china, so there isnt a developed mode not only in practice but in theory. some questions are caused during the practice, among them the most outstanding one is the dispowerment of the recourses and rights of the juvenile offenders. and the dispowerment has become the obstacle of its movement. so this paper 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way definitely about the community-based correction , by learning the experience of western countries such as america, england. that is using 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social work to bring freshment to the community-based correction at the moment. the writer will make use of the social work theory“empowerment” to inquiry into this problem, with the guidance of sociology, law etc, discussing on the question “the involvement of social work to the community correction of the juvenile criminal”, on the basis of the investigation of some experimental projects in shanghai, and jiangsu,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law and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this paper break the traditional view of rectification on the deficiency of community-based correction. it proposes a series of scientific progressive policies and measures. that is on the foundation of localization transforms to social works ideas and methods, the social workers should take up from the criminals cognitive dissonance, emotional disorder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shortage, using of local soci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and professional methods, such as case work, group work and community work to the resolve of the problem of “dispowerment” from external environment to resume criminals social function. key words juvenile offenderscommunitybased correctionsocial work empowermentcase workgroup workcommunity work 承诺书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 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 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对本 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 确方式标明 本人授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可以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 允 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 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作者签名: 日 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第一章 绪 论 1.1 研究缘起 青少年犯罪在世界范围内被列为是继吸毒贩毒环境污染之后的第三大公 害我国长期以来对青少年犯罪都比较重视在预防打击青少年犯罪及青少年 罪犯的矫正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青少年犯罪治理的 情况并不乐观一项全国范围内的未成年人违反犯罪调查的结果显示有过三次 以上犯罪经历的调查对象多达 40.1% 1 青少年罪犯重新犯罪率如此之高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部分学者对 传统的罪犯矫正方式监狱行刑提出了质疑青少年正处于社会化的关键时 期其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并没有完全定型而将青少年罪犯投入少管所 之类封闭环境中监狱亚文化必然会在他们身上打上深深的烙印使其在出 狱后仍不同程度地表现出监狱化人格从社会的外部环境来看青少年被贴 上罪犯标签后他们或多或少会受到其他社会成员的轻视或遗弃从而失去 归属感在自尊心受到创伤的情况下他们被迫与其他不良少年为伍极易 再次犯罪显然传统的监狱矫正无法满足青少年罪犯的特殊需要那么青少 年罪犯的矫正究竟应该秉承什么样的理念 运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更好地解决他们 在再社会化过程中所遇到的诸多问题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实现对青少年罪犯的 矫正本课题所努力探索的正是这一问题的答案 1.2 研究意义 我国大陆地区当前的社区矫正试点在实际操作上采用的是司法执行的模 式即各地司法局负责执行抽调有经验的监狱警员长驻基层司法所负责罪犯 的矫正管理司法所配合并调动社区居民委员会治安保卫主任和民事调解员负 责日常联络工作但在实践中司法执行模式出现了以下一些不尽如人意的 地方司法机构与社区缺乏横向联系矫正干部工作经验的不足社区矫正工作 在社区层面流于形式实际上演变成了单纯的司法活动矫正条例中规定的社区 居委会和社区志愿者的参与 以及矫正对象参加社区公益劳动等要求都无法得到 落实 2究其原因 社区矫正的 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的定位及其相应的狱警 1 资料来源于2001 2002年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合 作在全国进行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调查 2 刘强 戴海琼林宇虹我国应建立适合未成年人特点的社区矫正管理制度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4 年第 11 期第 5560 页 增权社会工作对青少年罪犯社区矫正的介入 2 管理模式使得这项政策从一开始就披上了司法性矫正与管理的外衣其价值出 发点不是对矫正对象权利的维护与保障而是降低行刑成本减少监狱拥挤等经 济因素这忽视了矫正对象和社区居民的社区发展要求 目前矫正试点的青少年罪犯大多处于一种放羊式 3的状态 这种状态导 致青少年矫正对象的正面求好需求无处释放无法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自我 处境 从而对父母 社区的依赖增加 这种依赖的增加 又被社会进一步再定义 他们不思悔改好逸恶劳没有出息不值得帮助内外在因素的共同作用强 化了青少年矫正对象负面的自我评价强化了他们心理上无能无权 4的感受 在此基础上社会已经形成对他们的标签印象从而更加歧视该群体在这 种双重挤压下他们一步一步被排斥逐渐失去参与社会的机会无法融入正常 的社会生活最终只能回到犯罪的行列 基于研究对象的这种无权状态本课题将探讨如何对他们进行增权 5 从目前 掌握的资料来看国内外不少学者已经从犯罪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精 神病学法学等领域对青少年罪犯的社区矫正做了相关研究但是阐述如何运用 社会工作学来指导青少年罪犯的社区矫正 从而使他们得到有效再社会化的研究 并不多本文将尝试运用社会工作学的增权理论及相应的工作方法对如何实现 青少年罪犯的社区矫正的效果最优化进行分析和研究 本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理论上看本课题横跨社会工作 和青少年罪犯社区矫正两个领域将增权这一社会工作的新兴理论应用到社 区矫正实践之中是个创新有助于丰富社会工作理论和社区矫正理论从实践 上讲该课题的研究有助于改进和完善青少年罪犯的社区矫正减轻他们在社会 生活中无权状态挖掘他们的潜能从而帮助他们成功地再社会化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资料获得的说明 本文选取南京市社区矫正试点的部分典型案例进行个案研究 分析中以矫正 对象口述矫正过程为切入点 在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一步步展现研究的 主旨 3 根据笔者对南京市瑞金路街道司法所的采访得知 由于缺少矫正干部一个矫正干部要负责最多十几个 矫正对象的矫正工作加上自己的本职工作他们的工作强度都比较大大部分时候只能是定期半个月 或一个月给矫正对象打个电话简单地询问一些近况真正的矫正工作无法细致深入造成这种形式主 义的原因有学者认为是人们过于关注社区矫正能否实现刑罚的预防目的将其上升为一个政治目标来追 求忽视了它自身的技术探求和积累更忽视了它所承担的制度改革和创新的目标 4 在社会工作的文献中 权力一般指个人的适应能力或才能即个体和环境能实现良好匹配可以控制 组织整合自我和环境以求得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而失权dispowerment则是指个体缺乏与环境之 间的适应能力不能获得想要的资源不能对环境施加影响进而导致个体不能形成积极的自我形象 5 增权empowerment也有学者将其翻译为赋权充权等这一概念强调个体的自强自信 自尊争取权利发展潜能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具体方法如下 1文献法搜集相关文献资料主要包括社区矫正制度和政策以及相关的 法律法规 2访谈法选取南京市社区矫正试点之一的瑞金路街道的部分矫正对象进 行个案访谈在分析访谈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目前社区矫正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及 教训对本课题的主旨进行阐述最后推导出矫正对象存在的共性问题他们在社 区矫正过程中丧失了各种权力并被社会排斥 访谈的基本过程 在南京市瑞金路街道司法所的配合下笔者于2006年8月7日至8月14日对正 在瑞金路街道接受社区矫正的部分青少年矫正对象进行了访谈 访谈的焦点主要 集中在他们获刑后在社区矫正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他们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的 出于客观条件的限制笔者一共选了四个个案 6 个案1小庄男23岁因聚众斗殴判刑4年缓期5年执行访谈时间 2006年8月7日下午2点至4点访谈地点南京市瑞金路街道司法所会议室 个案2 小陶男24岁因盗窃判刑3年缓期4年执行访谈时间2006 年8月8日下午2点至4点访谈地点南京市瑞金路街道司法所办公室 个案3小李男25岁因故意伤害罪判刑3年缓期4年执行访谈时间 2006年8月10日下午2点至4点访谈地点南京市瑞金路街道司法所会议室 个案4小华男20岁因聚众斗殴判刑2年缓期2年执行访谈时间 2006年8月12日下午2点至4点访谈地点南京市瑞金路街道司法所办公室 1.4 文章构架及其创新点不足 1.4.1 文章构架 全文的基本结构如下首先介绍社区矫正的概念及其对青少年罪犯实施社区 矫正的意义社会工作与社区矫正价值上的相通性其次通过对矫正试点中矫 正对象的访谈资料的分析指出他们在矫正过程中资源权利的缺乏已经影响了 矫正对象的矫正效果接着笔者在前文论述的基础上提出运用社会工作的增 权理论及社会工作的个案小组社区等方法对如何从外部推动矫正对象的 增权进行阐述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对目前将社会工作制度引入社区 矫正实践可能会存在的困难进行了预测 6 因为一些客观的原因 笔者所能访问的个案数量比较有限为了弥补这个缺陷笔者将结合文献资料中 其他案例来阐释自己的观点案例 5 至案例 10 来自于上海市新航社区服务总站的网站同时笔者在这 之后的一年多的时间里一直与瑞金路街道司法所保持联系及时了解研究对象后期的矫正情况 增权社会工作对青少年罪犯社区矫正的介入 4 1.4.2 文章创新之处 从笔者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国内外不少学者是从犯罪学社会学人类 学心理学精神病学法学等角度对青少年罪犯的社区矫正进行相关研究的 本文尝试运用社会工作的增权理论及相关方法对青少年罪犯的社区矫正进行分 析和研究可以说是一个崭新的研究视角 另外本文主要是围绕深入访谈进行定性研究以矫正对象口述个人生活史 为切入点用个案访谈获得的第一手资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在对相关内容进行 分析的过程中一步步展现研究的主旨这种研究方法在社区矫正领域的研究 中是比较有创新性的 1.4.3 文章不足之处 由于我国社区矫正还处于试点阶段国内相关的文献资料比较少能查阅到 的相关外文资料也比较缺乏在实地调查的过程中笔者能接触到矫正对象的范 围非常有限部分家长出于对孩子的保护不愿接受访谈即使是在司法所工作 者帮助下接触到的矫正对象 在对他们进行访谈时也还是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 排斥从而影响了相关信息的全面搜集但是凭借着对本研究主题的兴趣笔 者还是尽可能多地去收集实证资料和相关文献以期本文能够顺利完成 1.5 相关概念的界定 1.5.1 青少年罪犯 从严格意义上说青少年犯罪是一个社会学或犯罪学中所使用的概念而 不是一个法律概念它通常是指 12 周岁以上 25 周岁以下的青少年所实行的刑 法和与之有关的刑事性法律规定的犯罪行为因此青少年罪犯既包括年轻的成 年公民(18 周岁以上 25 周岁以下) 也包括未成年犯(12 周岁以上 18 周岁以下) 7这里面涉及到了两个年龄段 12 周岁以上未满 18 周岁的少年18 周岁以上 25 周岁以下的青年因此青少年犯罪泛指由儿童向成年人过渡这一特定年龄段的 主体实施的犯罪也就是说青少年罪犯既包括了未成年人罪犯也包括成年人 中的青年罪犯 1.5.2 社区矫正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社区矫正开始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兴起它是对罪犯越轨 者在社区内进行治疗的一种矫正方法虽然西方各国对社区矫正的具体界定不 7 康树华 比较犯罪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年第 354355 页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太一样但是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大都采用了这样的模式罪犯越轨者回归 到社区利用他她所在社区的非正式支持网络恢复其家庭关系获得就 业机会 找到自己在社会网络中的位置 进而重新进入社会分工体系成为社会人 这一模式确立以来在保护公众免受犯罪的侵害有效管理罪犯康复罪犯矫 正罪犯的犯罪观念和行为减少犯罪率和重新犯罪率帮助社区预防犯罪等方面 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目前国外较常见的社区矫正形式有缓刑 假释 社区服务 暂时释放中途之家工作释放学习释放等 8 2003 年7 月10 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 颁发的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和2004 年7 月1 日生效的司法 行政机关社区矫正工作暂行办法标志着国内史无前例的刑罚改革的社区 矫正制度在我国开始从理论走向实践 目前我国法律规定的社区矫正的适用形式 和措施包括缓刑假释管制监外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等五种2002 年8 月 上海市率先开始了社区矫正的试点工作随后在北京天津浙江江苏山东 等共18个省份设立了多个社区矫正的试点并都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成果 1.5.3 增权 9 增权empowerment与权力密切相关权力是指人们所拥有的能力 进一步讲这种能力不仅表现为一种客观的存在而且表现为人们的一种主观感 受即权力感这种权力感可以增进人们的自我概念自尊尊严感和重要感 所罗门认为增权是一个过程 10 它通过社会工作者与被耻辱烙印化的群体本文 中指青少年罪犯群体一同参与活动来减少他们的被耻辱烙印化的经历所造成 的无权帮助这一群体的成员得到发展和增加特别的技能知识与足够的能力 去影响他们的生活人际关系的体验以及有效社会角色的履行 11 关于增权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定义赋予其不同的含义韦伯 斯特词典第八版对增权的解释是将权利或权威给予使谁有能力使能 够允许而社会工作词典则将增权定义为帮助个人家庭团体和社区 提高他们个人的人际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的能力从而达到改善自己状况的目 的 12总之 增权理论强调个人对自己生命的控制权和决定权倡导个人透过自 8 morris norval and michael tonrybetween prison and probationintermediate punishments in a rational sentencing system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018. 9 国际社会工作者协会明确指出了社会工作的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社会工作产生于人文主义和民主的理 想社会工作的价值观的基础建立在组中人人平等尊重人的尊严和尊重人的价值基础之上社会工作自 其产生以来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社会工作的实践一直强调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发掘个人的潜能维 护人权和社会公正成为社会工作实践的主要奋斗目标和推动力通过与弱势群体结合一致社会工作者致 力于消除贫困解除对弱势群体的压迫实现社会融合因此增权的原则理所应当地成为社会工作价值 观的应有之义 10 陈树强 增权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新视角j社会学研究2003 年第 5 期第 7083 页 11 同上 12 robert l barkerthe social work dictionarynasw incm1987155. 增权社会工作对青少年罪犯社区矫正的介入 6 我实践增强能力实现个人生存状况的改善 虽然研究人员从不同的角度对增权进行了界定但总的来说对增权的理解集 中在两个方面增什么权和怎样增权从而达到通过增强个体运用权力的 能力与自信或者通过从环境中向个体注入一定的权力等方式去帮助案主获得 对自己生活的决定权与行动权 13的目的 在本文中笔者也将主要从这两方面着 手来阐述本课题即青少年犯罪群体的增权体现在哪些方面和如何实现这些增 权 13 朱眉华 文军社会工作实务手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年第 8 页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第二章 社会工作与社区矫正的一致性 社区矫正的对象由于在成长的过程社会化的不足或失败导致他们在生理 心 理价值观以及行为能力等方面存在着缺陷从而偏离正常的社会轨道走上了 犯罪的道路为了帮助社会系统保持均衡状态有必要对他们的偏差行为进行矫 正目前的矫正试点在方法上采取的是司法执行模式这一模式固然有其适 应中国国情的地方在实践中也取得了一些好的效果但综观社区矫正的全局 司法执行 单纯依靠行政系统且过于粗放的工作方法不利于矫正对象个体的康 复司法执行的前景不容乐观在一些试点中也已经显露出这一模式带来的 弊端社区矫正的深入发展迫切需要一个由高素质的专业人员组成的提供高质 量的专业服务的社会工作系统 2.1 青少年罪犯社区矫正本土化过程中的成就与不足 2.1.1 目前中国社区矫正试点的发展情况以上海为例 作为中国大陆社区矫正首批试点城市之一的上海市 其试点工作起步于2002 年 8 月徐汇区斜土路街道普陀区曹杨新村街道闸北区宝山路街道成为最初 的三块试验田2004 年 8 月上海市政法委统一部署了构建预防和减少犯罪 工作体系并将试点扩大到 5 个区2005 年 8 月社区矫正最终在上海市各城乡 全面展开上海的社区矫正发展至今已经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考核 奖惩制度初步形成了社区矫正的日常管理学习教育公益劳动和帮困解难等 四大工作内容政法各部门间形成了工作合力和良好的运作机制绝大多数社区 服刑人员能积极接受矫正并顺利回归社会按照目前的有关规定接受社区矫正 的服刑人员有五类管制犯缓刑犯假释犯被暂予监外执行和被剥夺政治权 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罪犯他们大都是一些罪行较轻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 社会的人员 2.1.2 青少年罪犯社区矫正本土化过程中的存在问题 社区矫正在西方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司法制度其政策管理及矫正项目 等各方面的发展都比较成熟相比之下我国目前正在实施的社区矫正在取得巨 大成果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2.1.2.1 青少年罪犯社区矫正的执行主体不适应矫正的需要 西方发达国家的社区矫正管理体制已趋于成熟有专门负责青少年社区矫正 的管理机构并配备专职的管理人员参与社区矫正的各方权利义务明确有效 增权社会工作对青少年罪犯社区矫正的介入 8 地保障了矫正工作的顺利开展以英国为例英国专门成立了全国未成年人司法 委员会委员会性质上属非政府组织由负责缓刑的公务员教师警察和卫生 部门的相关人员组成主要工作是针对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刑罚的适用负责与有 关部门社会各界的沟通和协调工作 受现行刑法的限制我国在社区矫正试点阶段的管理格局为 司法牵头 公安配合即由司法行政机关牵头组织有关单位和社区基层组织开展社区矫 正工作公安机关负责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监督考察街道乡镇司法 所具体承担社区矫正的日常管理工作但这几年的实践表明这种模式不仅造成 了工作中的脱节而且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费因为社区矫正的内容并不仅仅局 限于对服刑人员的监督考察还包括了对服刑人员的矫治改造以及服务等一系 列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公安机关的工作任务原本就极其繁重他们实际上已经很 难再分出必要的精力来从事社区矫正的必要工作了因此公安机关的职能本身 决定了它并不适合作为社区矫正的执行主体 2.1.2.2 青少年罪犯社区矫正缺乏适合其特点的社区矫正项目 青少年罪犯特别是未成年犯的犯罪的矫正工作与其自身的特点有着密切的 关系因此在对这类罪犯的社区矫正管理中应有不同于成年罪犯的管理制度 以促使他们尽快回归社会正常轨道一个合理有效的社区矫正项目体系是实现 这些目的的有力保证 14西方许多国家都已采取了专门适用于青少年罪犯的管理 制度和模式设有丰富的适合青少年特点的社区矫正项目值得我们借鉴比如 英国国会2000年通过的刑事法院量刑权限法案规定社区矫正刑包括社区服务 令社区惩罚令社区惩罚与恢复令宵禁令毒品治疗与检测令出席中心令 监督令以及行为规划令等 与之相比我国目前对青少年罪犯特别是未成年犯适用的社区矫正项目还 很不完善 矫正措施还主要是一些类似于成年犯的管制刑 剥夺政治权利 缓刑 假释监外执行或者是少年管教所工读学校等传统方法真正意义上的社区矫 正没能展开在试点的实践工作中只有小部分的社区以及街道能组织一些一般 性的学习教育矫正对象可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社区劳动等项目更多的青少 年矫正对象是终日无所事事没有机会参加适合他们的矫正项目显然社区矫 正要实现监管与预防青少年犯重新犯罪矫治等功能仅凭这些项目是远远不够 的 2.1.2.3 矫正工作者队伍的不完善影响了青少年罪犯社区矫正的质量 14 王顺安 甄宏试论我国未成年犯社区矫正项目体系之建构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5 年第 1 期 第 3750 页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调查显示1516岁是未成年人犯罪的高发期 15同时 未成年人一直被一 些专家学者认为是恶习不深易于矫正可塑性强的而事实上我们所看到的 却是这部分罪犯的重新犯罪率比成年罪犯高这一令人痛心的现象究其原因笔 者认为青少年罪犯社区矫正人员的非专业化是一个重要原因 目前我国社区矫正工作主要落在了三支队伍的身上一是司法所的司法工作 人员二是监狱劳教警察三是社会志愿人员基层司法干部的执法专业素质 与矫正工作的专业要求有较大的差距他们中很多人的思想观念还停留在靠组 织靠政府上过于因袭传统做法过多贴近政治贴近机关从而使具体的工 作实践远离矫正对象的需求加上很多司法干部又身兼数职这导致他们不能集 中精力投入到社区矫正工作做到专职专人 16 有的社区矫正干部对他们所 管对象是否在社区以及和哪些人保持交往等问题并不清楚 甚至当矫正对象再次 违法被逮捕矫正干部也只是在事后才得知消息 矫正工作的志愿者的主要构成人员是社区中五老 17 五老在过去的 帮教中是一支重要的力量作为社区矫正的志愿者他们虽有工作热情但对相 关社区矫正的知识掌握不全面缺乏有关法律或者心理方面的专业知识更多是 依赖经验从事工作再加上他们的出生年代思想背景等与当代青少年有较大的 差异在对犯罪青少年进行帮教时更多的是一些传统的说教矫正对象对这样的 矫正干部难免会产生内心的抗拒与排斥从而严重影响了矫正效果 相比英美等西方国家的社区矫正人员他们大多拥有社会学心理学教 育学法学等十分细化的专业知识并且定期参加专业培训社区矫正管理机构 则采取措施保证具备不同专业知识背景的专业人才的配置处于不断流动的动态 平衡中为青少年罪犯社区矫正的成功提供保证而在香港的青少年罪犯社区矫 正的成功实践中社会工作者的努力更是功不可没不可否认社区矫正工作人 员从其职业定位上说首先是执法人员 其次才是社会工作者 但是从另一方面看 社会工作的一些专业知识对社区矫正的顺利开展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香港青少 年社会工作的内在精神和别具一格的特色做法可以给予我们许多的启迪 2.2 社会工作与社区矫正性质上的统一性 社会工作的价值观认为没有一个人生下来就是罪犯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 的道路家庭学校社会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简单粗暴的惩罚无益于问 15 齐岩军 未成年矫正对象的特点及社区矫正制度的基本要求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 年 第 2 期第 1721 页 16 在笔者做调查的南京市瑞金路街道司法所 矫正干部大多一个人要带十多个矫正对象完成自己本来就 有的工作任务后对矫正对象的矫正帮助只能停留在应付的阶段 17 五老主要是指老干部老党员老劳模老教师老工人 增权社会工作对青少年罪犯社区矫正的介入 10 题的真正解决每一个犯罪青少年的背后都有一段耐人寻味的经历社区矫正的 对象不光是罪犯同时他们还是社会化失败和人格不健全的弱势群体因此在社 区矫正的过程中社会工作的目标不是执行报复或惩罚而是运用相应的专业知 识共同为案主青少年罪犯提供人道的矫正服务以协助他们认清自我改 造错误的认知模式和行为模式 重建符合社会规范的生活方式 回归社会 同时 矫正社会工作者会设法改善案主的环境为案主争取各种社区处理方式帮助案 主及其家属运用各种社会和经济资源使案主生活在更健全的社会环境中解决 因他们犯罪而给个人和家庭带来的生活困难以鼓励案主的向上行为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与传统监狱矫正相对的刑罚执行方式 将罪犯置于社区中 以期改变他们的不良心理和行为恶习帮助其重新融入社会因而它具有刑罚执 行和矫正犯罪心理和行为的双重性质正是从这个层面上来看社区矫正与 社会工作的性质是一致的两者都是一种旨在帮助服刑人员的助人活动否认社 区矫正与社会工作在性质上的一致性是对社区矫正的片面认识因此社区矫 正这一刑事执法活动需要社会工作者的积极参与并且这一点在发达国家和我 国港台地区的实践中已经清楚地表明 2.3 社会工作与社区矫正价值上的统一性 社会工作有其独特的职业操守它从人性的角度出发认为每个人都有与生 俱来的价值尊严和权利都有独一无二的个性与自己的独特需求它们应该得 到承认尊重与满足同时每个人都有积极向上成长的倾向希望自己取得成 就并被人认可从而有能力发展自我社会工作的实践根据它的职业操守一直 在努力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发掘个人的潜能维护人权和社会公正这与社区 矫正的价值是相通的 2.3.1 人道主义原则社会工作与社区矫正共同的价值原则 黑格尔提倡尊重罪犯的理性存在认为惩罚罪犯在本质上不是简单的有仇 必报杀人偿命或刑罚报应而是对犯罪人作为一个理性人的尊重即把犯罪人 放在社会公民的平等地位上给与社会公平和公正的对待再去惩罚他的犯罪行 为 18 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对罪犯的矫正工作已不再局限于司法工作者和司 法部门肉体上的惩罚也逐渐被摒弃取代它的是更符合人道主义精神与公正的 新型矫正方法 罪犯是一个权力状况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他们的权力并非完全由于社会 18 周湘彬 社会工作视角下的释犯社区矫正政策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年第 10 期第 4552 页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 排斥或挤压而失去 而是因为侵害他人权利或社会公共安全而受到法律的制裁才 失去的 19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个群体在受到应有的惩罚之后仍不能拥有其 应有的合法社会权力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也必须保护犯罪人应有的合法权 利社区矫正所体现的社会正义应该是在保护受害人的同时也保护罪犯的合法 权益这种双重意义的正义正是社区矫正的人道主义内涵的突出表现 同时人道主义作为矫治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提倡关心人尊重人以人 为中心的世界观深信人性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和丰富的潜藏这样的思想运 用于罪犯的矫治上就是相信人有潜在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必须给予机会才能充 分发挥人的可塑性和尊贵也正在于此因此纵然失足犯法也不该受到轻视 或唾弃而是应该保障其个人权利给予自新机会 因此可以说是人道主义把社会工作与社区矫正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社会 工作的人本理念与社区矫正的通过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或社会资本进行再社会 化的矫正方法殊途同归 社会工作的方法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具有其他学科没有的 优越性 社会工作助人自助 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能够和社区矫正得到完美结合 2.3.2 接纳性原则社会工作与社区矫正相同的价值原则 监狱的生活不但容易使受刑人丧失部分人性尊严 而且或多或少地感染了部 分不良的监狱文化出狱后面临的被社会或家庭抛弃的绝望感又再一次将他们 抛入痛苦之中与监狱矫正不同的是社区矫正重在行为矫治以协助犯罪者改 邪归正重返社会这就要求工作者首先要接纳罪犯而接纳正是社会工作 在矫治工作中的基本价值原则 矫正社会工作认为违法犯罪是人生的试错过程代价很大如果能够认真反 省痛改前非恰恰可以成为获得新生的机会 20只要进入社会工作领域 矫正 对象们将得到与其他受助者一样的待遇就本文的研究对象来说他们一般人身 危害性较低也不会再危害社会对过去的错误大多怀有深深的懊悔之心希望 迅速洗刷身上的污点尽快回归正常社会但又担心被人歧视害怕社会拒绝 对开始新的生活充满畏惧与不安 社区矫正工作者不以个人的价值观评判或取舍 对方而是接受对方作为一个独特的个体和人的价值相信并尊重对方的人格 时刻保持一种信任接受和尊重的态度透过尊重工作者为矫正对象营造一个 安全温暖宽松的环境使其消除戒备自由并安心地敞开自己探讨自己的 内心世界这样双方建立起信任和谐的工作关系从而唤醒他们内心深处潜 藏着的自尊 激发他们重新审视自己 肯定自己的价值 恢复生命的勇气与信心 19 周湘彬 社会工作视角下的释犯社区矫正政策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年第 10 期第 4552 页 20 田国秀 社会工作理论在矫正青少年罪犯中的作用j中国青年研究2004 年第 11 期第 5567 页 增权社会工作对青少年罪犯社区矫正的介入 12 最终实现人生自助回归社会的终极目标 2.3.3 个别化原则社会工作与社区矫正共同的方法论原则 对于青少年罪犯这个特殊群体成员来说个体本身的差异性也相当大每一 个成员都会表现出自己独特的生理和心理特性特别是生活环境对他们的影响 即便面临相似问题不同的个体都会有不同的个人感受与看法此外个人能力 及其所能运用的资源也不尽相同 个别化原则正是基于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这 一理念认为每个人有其自身的人格特点与所处环境认可每个个体的独特个性 及相伴而来的行为的多样性讲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充分重视并致力于了解每 个案主的具体情境与独特感受以个别化的方法与原则去帮助不同的案主个 别化是一种分别逐一对待的方法把每一个人看作是唯一的不同的实体 应受到不同的对待个别化体现了对个人的尊重 21 千人一面一刀切的 矫正思路和方法是行不通的在社区矫正中要真正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实事 求是地实现以个别教育为主的社区矫正目标离不开社会工作的个别化原则 同时由于青少年群体既不同于儿童也不同于成年人他们有自己特殊的 生命主题因此将社会工作的个别化原则运用于矫正青少年罪犯必须针对青少 年的发展特点开展社区矫正 针对青少年罪犯独特的家庭及成长经历等进行个案 辅导因人而异有的放矢在对矫正对象实施矫正的过程中社会工作的精神 分析理论合理情绪疗法人本主义治疗模式行为治疗家庭治疗模式危机 干预模式 短期治疗方法等都将为社区矫正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丰富的理论依据 和方法支持 21 王思斌 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年第 54 页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3 第三章 青少年罪犯在社区矫正中权力的丧失 对于犯罪青少年群体而言由于他们以往的过错以及社会成员对他们认识 的偏差而导致各种不同形式的社会排斥使得这个群体缺乏参与社会活动的机 会处于社会性失权的状态所谓的罪犯的社会性失权是指法律剥权以外 的失权即罪犯因其犯罪以及被法律剥夺自由权而留给他们的人生印记并由此 而回到社会时面临的失权状况(这里不是指罪犯因其犯罪而必须付出的剥权代 价) 22 再次分析青少年罪犯群体的失权过程 可以分为三个层面 一是社会的失权 这一群体相对他人而言无法获得生计所必需的资源二是政治的失权他们在政 治上既无明确的纲领又无发言权三是心理方面的失权他们自觉毫无价值消 极地屈从于权威且已经被内化 3.1 青少年罪犯群体客观上的无权状态 权力 23是指人们所拥有的能力 这种能力可以使个体能够根据自己的目的去 影响他人行为权力强调的是人们对他人组织或社会的拥有控制和影响更 重要的的是这种能力不仅表现为一种客观的存在而且表现为人们的一种主观 感受即权力感它可以增进人们的自我概念尊严感福祉感及重要感 无权powerlessness作为增权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其基本含义是指无 权者缺乏能力和资源的客观状态和主观感受处于无权状态的个体因为没有充 分的个人资源 如钱财 住所 积极的自我概念 认知技巧 支持性社会网络等 他就不能对环境施加影响对于青少年罪犯而言部分社会成员对他们的偏见与 排斥导致他们在就业教育医疗社会关系以及社会福利等社会资源的获取 上都处于不利地位进而导致这一群体的弱势化与边缘化从更深层次的制度层 面来看针对青少年罪犯群体尚未形成保护性政策体系因此一旦群体内成员遇 到某个方面的问题就有可能由于相应保障制度的缺失而始终无法得到必需的 社会支持资源古人说仓廪实而知荣辱没有天生的罪犯只有环境造就的 犯罪青少年罪犯的无权状况如果继续下去将很有可能成为他们解除矫正后重 新犯罪的动因 22 周湘彬 社会工作视角下的释犯社区矫正政策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年第 10 期第 4552 页 23 张时飞博士将权力具体定义为三个层次 个人权力得到某人需要的东西的能力社会权力影响 他人如何思考感受行动或信任的能力政治权力在家庭组织社区等社会系统中影响资源分配 的能力 增权社会工作对青少年罪犯社区矫正的介入 14 3.2 青少年罪犯群体主观上的无权感受 当一个人对影响他的社会系统感到无权的时候往往会由于承认自己的情 感智力和思想形式妨碍其实现实际上存在的可能性而造成真正的失权即由于 对环境的无力感而导致实际的无权 24无权不仅是缺乏能力或资源的一种状态 而且是一个内化过程对青少年罪犯来说个人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匾乏社会排 斥和边缘化的客观事实导致了他们对自我的消极评价时常指责和贬低自己 最终客观上的无权状态使犯罪青少年在主观上形成一种无权感 所罗门认为无权感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本人的负向自我评价是个体 对自己的家庭成长环境自身能力的不正确认识造成的二是人与社会环境间 互动的负向经验如受到过羞辱不公平对待等三是资源分配不均歧视等社 会环境的影响因此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罪犯的社区矫正过程其目标就是要 分别从以上的三个方面入手进行增权最终使这一群体的成员重获权力 笔者通过对青少年罪犯矫正对象的访谈资料和一些现有文献资料的分析发 现目前矫正试点中矫正对象的无权状态大体上分为如下几类 一独立生活相对困难 目前矫正试点中的青少年罪犯在犯罪时大多没有成年 或者即便成年也只有 20 岁左右加上他们基本上是独生子女所以在家里承担的经济责任并不是很 大在一段时间内父母能供养他们但是由于部分社会成员对他们身份的顾忌 和排斥只要他们缓刑犯的身份一天不改变他们在寻找工作谋求自立时都会 困难重重这是矫正对象在进入社区服刑前所没有想象到的 案例 2小陶当初贪图小利犯下大错虽然我因为是自首政府没有让我 进监狱而是在社区服刑但周围的邻居朋友也都知道了我的这件事我现在觉 得他们看我的眼神有些怪怪的前几个月我去找工作因为我是个缓刑犯自己 觉得在人面前矮一截面试的时候我也如实告诉对方自己现在的情况结果好几 个月都没有找到工作心里十分苦闷觉得活着真没意思这么大了还要靠父母 养活 二社会孤立与排斥 由于青少年罪犯过去对被害人或社会造成过危害在社会惩罚心理和惧怕心 理的作用下他们受到更多的社会歧视和社会隔离这一点突出表现在工作招聘 中几乎所有工作单位无论是由于歧视还是真正出于自身安全考虑一般都不 接受有前科(指有过入狱经历)的人员应聘对于尚在社区服刑的矫正对 象无论国有单位还是民营企业都不肯接收他们基本上被排斥在正规劳务市场 24 陈树强 增权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新视角j社会学研究2003 年第 5 期第 7083 页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5 之外 案例 3李某我是个实话实说的人不想欺骗别人所以一开始找工作 的时候都向对方坦白自己现在是个缓行犯但都遭到了拒绝找工作非常不顺 利在家失业一年多后来派出所的陈警官建议我不要告诉别人自己是缓刑犯 这样经过多方的努力几经周折我才在一个工厂里找到了工作 案例 5 上海市某街道某缓刑 3 年的女性矫正对象找工作的经历是一次我 到一家职业介绍所找工作正好一个装修公司要招人原来说不要女的但老板 说我看起来挺能干就要我了我很珍惜那个机会干活勤快尽量多干老板 很满意 可是 有一次 我的一位邻居到那个装修公司办事 看见我在那里工作 马上露出很吃惊的样子并把老板叫到一边我是瞒着老板才找到这份工作的现 在老板知道了实情肯定对我有看法了于是我就自己离开了 三沉默 矫正对象属于被限制行为人在政策层面他们没有发表意见的机会和权利 包括对社区矫正也没有发言权在社区矫正当中他们的身份是矫正对象 无论是否合法他们都无权对矫正活动提出不同意见也无权选择社区矫正的方 式和地点当然作为尚在服刑的犯罪人他们不得对抗矫正的要求和规定但 是在那部分未被剥夺的权利方面如关于接受矫正的知情权关于获得最低社 会保障的直接申请权关于是否可以换一种劳动形式等都还未引起有关部门的 足够重视矫正对象中普遍存在自卑心理不愿与外界交流不愿让邻里或居委 会的人到家里来矫正干部能不见尽量不见情绪低落甚至抑郁 在笔者联系访谈对象的过程中 虽然得到了瑞金路司法所工作人员的大力支 持但接触矫正对象的过程仍然是困难重重在瑞金路街道一共有 7 个矫正对象 符合本文的研究要求但与他们联系采访时其中三个拒绝接受笔者的采访原 因是这种事已经很丢人了那还有脸接受采访孩子都已经这样了采访不 是受刺激啊孩子不愿意出门怕见邻居和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