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专业论文)三峡外迁移民适应策略研究——对上海郊区移民的案例分析.pdf_第1页
(社会学专业论文)三峡外迁移民适应策略研究——对上海郊区移民的案例分析.pdf_第2页
(社会学专业论文)三峡外迁移民适应策略研究——对上海郊区移民的案例分析.pdf_第3页
(社会学专业论文)三峡外迁移民适应策略研究——对上海郊区移民的案例分析.pdf_第4页
(社会学专业论文)三峡外迁移民适应策略研究——对上海郊区移民的案例分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移民在新居住地重新开始新生活、适应生存环境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和当地 居民互动的过程。本文以安置到上海周边地区的三峡移民为对象,通过对他们日 常生活中细小事件的描述,分析移民运用何种策略和技巧克服困难,适应新生活。 也就是说作为行动者的移民如何将现有资源和日常生活规则巧妙运用到适应中 去,并极力构建策略得以实施的空间和情境,力图对移民的适应策略进行一个提 升。通过研究展示了移民在适应过程中的积极性和理性。进而提供了认识移民生 活适应的动态视角。 全文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是总论。首先对本研究的缘起做了概要的介绍;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 对国内外关于移民适应、策略和行动方面的理论和经验研究成果及用以指导本项 研究的相关领域研究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和分析,从而建立起本研究所立足的 较为丰厚的知识基础和理论背景,成为研究分析的起始点。最后一部分提到本文 的研究意义,还提出了全文所依据和需要验证的研究假设。 第二章是对文中几个相关概念的介绍,还有研究地点的选取。在研究方法上, 采用的是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其中以定性分析为主。 第三章是对几个调查点移民总体情况的描述。介绍了移民的一些基本情况, 并分析了他们在适应中面临的几重困境,为下文适应策略的展开提供了背景说 明。 第四章是本文的重点部分,从微观入手分析了移民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有效利 用现有资源,并积极获得新的资源:如何在具体的情境中权宜性地利用某一资源 ( 身份) 使之最大限度地发挥双重作用;如何巧妙地建构策略得以施展的空间: 如何使用变通这一策略和操纵情境建构的。整个分析过程无不透露出移民的积极 和理性。 第五章是全文的结论。其一是总结和概括了本项研究的内容,即在适应过程 中移民策略是积极和理性的,并对移民策略中的理性进行了再认识。其二对策略 空间进行了概括,认为移民所有的策略都围绕一个主题在既定的社会情境和 空间内形成新的社会行动领域来进行的。最后概括出外迁移民的适应策略就是 “双重适应策略”,并对其作了相应的解释。 关键词:移民适应策略资源 a b s t r a c t i ti sa ni n t e r a c t i v ep r o c e s sb e t w e e nt h em i g r a n t sa n dt h el o c a lw h e nt h em i g r a n t s m o v et oan e w d w e l l i n ga n dt r yt oa d a p tt ot h en e we n v i r o n m e n t ,r e s t i n gu p o nt h e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o nt h ed a i l yl i f e o fm i g r a n t so ft h r e eg o r g e sd a mi ns h a n g h a i ,t h i s t h e s i st r i e st oe x p l o r et h es t r a t e g i e sa n d t e c h n i q u e sc o n c e r n e d t oc o p ew i t hd i f f i c u l t i e s a n dt o a d a p tt o t h en e wl i f e n a m e l y , t h et h e s i sf o c u so nt h et o p i ct h a th o wt h e m i g r a n t sc a p i t a l i z eo nt h ee x i s t i n gr e s o u r c e s t oc o n d u c tas u c c e s s f u la d a p t a t i o nw h i c h i sd e t a i l e di n d a i l yl i f e i na d d i t i o n ,i no r d e rt og e n e r a l i z et h ea d a p t a t i o ns t r a t e g y , m i g r a n t s e f f o r t st ob u i l du pt h ee n v i r o n m e n to rc o n t e x t ,w h i c hi ss u i t a b l et or e a l i z e t h ea d a p t a t i o n ,a r ed i s c u s s e di nd e t a i l b yu n v e i l i n gt h ea c t i v ea n dr a t i o n a ls i d eo ft h e m i g r a t i o n ,t h et h e s i sp r o v i d e s ad y n a m i c p e r s p e c t i v et oa p p r o a c ht h em i g r a n t s t h et h e s i sf a l l si n t of i v ec h a p t e r s t h ef i r s t c h a p t e rp r o v i d e st h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 ,c o n s i s t i n go ft h r e es e c t i o n s t h ef i r s t s e c t i o ni sd e v o t e dt ob r i e f i n gt h eo r i g i n a li n t e n t i o no ft h er e s e a r c h 。i nt h es e c o n d s e c t i o n ,t h e t h e o r i e sa n d p r a c t i c a l a c h i e v e m e n t si n s t u d y i n g t h e a d a p t a t i o n o f m i g r a t i o n sa n db e h a v i o r i s ma r ee m p l o y e da st h eg u i d i n gp r i n c i p l e si nm ys t u d ya t l a s t ,t h es i g n i f i c a n c ei sm e n t i o n e d f u r t h e r m o r e ,t h ea s s u m p t i o no ft h er e s e a r c hi s a d v a n c e d o nw h i c ht h i s 血e s i si sb a s e d c h a p t e r2g i v e sad e s c r i p t i o no fs e v e r a lc o n c e p t sa n dt h es e c t i o no fr e s e a r c h i n g s i t e s o ft h i st h e s i s ,t h eq u a l i t ym e t h o da n dq u a n t i t a t i v em e t h o dw i l lb ei n t e r w o v e n , w i t ht h el a t t e rw i l lb em a i n l y e m p l o y e d 。 c h a p t e r3 d e d i c a t e st ot h eo v e r a l ld e s c r i p t i o no fs e v e r a lr e s e a r c h i n gs i t e sa n d m u l t i p l ee m b o s s m e n t s a l lt h e s el a yf o u n d a t i o nf o rf u r t h e ra n a l y s i si nt h e t h e s i s c h a p t e r 4c o n s i s t si nt h em a j o r p a r to f t h i st h e s i s i nt h i sp a r t ,m i c r op e r s p e c t i 、,e i sa d o p t e dt oi b s t e rc o n v i n c i n gr e a s o n i n g s e v e r a la s p e c t sc o n c e r n i n gm i g r a n t s d a i l y l i f ea r et o u c h e du p o n f o ri n s t a n c e ,h o wt h e m i g r a n t sm a n a g et o u s et h ee x i s t i n g r e s o u r c e sa n dt o a c q u i r en e wr e s o u r c e s ;h o wt h em i g r a n t se x e r tt h eu t m o s td u a l f u n c t i o n ,f u r t h e rm o r e ,h o w t of o r mr e a l mo f s t r a t e g i e sa n d t oa c t u a l i z et h es t r a t e g i e s t h ec o n c r e t ed i s c u s s i o ni sm e a n tt op r e s e n tt h ea c t i v ea n dr a t i o n a ls e n s ei n g r a i n e di n t h em i g r a n t s t h ec o n c l u s i o nf o l l o w si nc h a p t e r5 o ns u m m a r i z i n gt h er e s e a r c hw o r k ,t h e r a t i o n a l i s mo ft h e a d a p t a t i o ns t r a t e g y o ft h e m i g r a n t s i s h i g h l i g h t e d f u r t h e rb y d e f i n i n gt h es t r a t e g ys c o p e ,t h ea u t h o rh o l d st h a ta l lt h es t r a t e g i e sc e n t e r su p o no n e l i t o p i c :f o s t e r i n ga n e ws o c i a lm o v e m e n ts c o p ei nap r e s e te n v i r o n m e n ta n dc o n t e x t o n f i n a l l y , d u a lc o p i n gs t r a t e g yi se m p l o y e d t ou n d e r s t a n dt h ea d a p t a t i o ns t r a t e g yo f t h em i g r a n t s k e y w o r d s :m i g r a n t ,a d a p t a t i o n ,s t r a t e g y , r e s o u r c e s i i i 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发表 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参与同一工作的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 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盗d :丛日期趔丝:兰; 本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上海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 校有权保留论文及送交论文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 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 保密的论文茬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签名:盗d :喹导师签名:蒸丝日期 泖擘占阳 兰竺苎兰墨丝! 型苎! 竺! :苎竺竺兰竺墨兰苎苎! 竺 第一章总论 第节问题的提出 长江三峡水利移民是一项举世瞩目的跨世纪工程移民,涉及经济、政治、人 口、资源、环境、文化、工程技术等诸多方面,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伴随三峡建设展开的是酉万库区的移民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是整个工程能否顺 利进行、能否很好发挥效益的关键问题之一。 移民问题既是历史上频繁出现的老问题,也是不断出现新特点的现实问题, 不仅是个经济问题,还是个包括经济问题在内的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群。移民动 迁的动力问题、迁出地与迁入地群体之间交互作用的关系问题、移民对生产方式 和生活方式转换的适应问题、移民的心理问题,以及改革与社会变迁对移民在动 迁过程中高期待值的制约问题等。大量的移民问题不仅在近期对社会的稳定协调 发展造成了影响,而且还存在着继发社会问题的潜在可能,单纯依靠行政力量很 难解决如此纷繁复杂的问题。因此,它引起了学者们广泛的研究兴趣,心理学、 人口学管理学和其他相关学科都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了尝试,社会学也不例外, 但还比较薄弱如在工程移民的规划和实施中自觉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较少, 与世界银行现有的认识和运作也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些都使对这一方面的研究成 为必要。 按照三峡工程论证小组向国务院三峡工程审查委员会报送的长江三峡水利 枢纽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意见,三峡工程正常蓄水位为1 7 5 米回水淹没区涉及 四川、湖北两省的1 9 个县市,全部或部分淹没2 个县级市、1 1 个县城、1 4 0 个 集镇、3 2 6 个乡、1 3 5 1 个村。在三峡工程建设的1 7 年内,三峡库区需要动迁的 人口超过1 0 0 多万。按照1 9 8 5 年底的统计,在淹没区需要直接迁移的人口( 不 含安置区二次征地的移民) 7 2 5 5 万中,农村人口3 3 2 5 万人,占4 6 ,城市、 集镇人口3 9 2 9 力1 人,占5 4 。其中,在库区各县市中,移民人数在1 万人以下 的县市占一半以上,一般均为超过3 万人。基于移民相对分散、全部被淹的村组 数极少的特点,移民规划先后提出“就近安置”、“就地后靠”和“外迁分散安置” 等原则。其中,外迁移民1 2 5 万。外迁的移民被分散安置到对口支援的沿海和 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如上海、山东、江苏、浙江。由此可见,三峡工程移民动迁 涉及面之广,安置范围之大,动迁人数之多在建国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 三峡移民是工程移民,这类移民是由于水库、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工 程建设而造成的,与工业革命开始后大批农村人口流向城市,为家庭和个人寻找 更多的发展空问和更好生活状况的移民不同,传统上人们把工程移民划归为非自 愿性移民。非自愿性移民与自愿性移民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非自愿性移民是 ,皇碰 犬学量:配蟛j w 蟊皇,掌垃耗:) c ? 三秩外嗣:移点! 蛊e 点:慕- 睁阜魄 被迫离开自己的土地家园的。根据学者对三峡移民的调查显示,在现有政策下, 农村移民中愿意搬迁的仅为3 9 6 ,而不愿意搬迁的则高达6 0 4 ( 李强,2 0 0 0 ) 。 虽然,很大一部分移民群众从内心来说并不愿意搬迁,但为了响应党和国家的号 召,顾全大局,保护国家利益而同意搬迁,迁移对他们意味着离开世代居住的熟 悉的生活环境,让出良田家园,到一个崭新的发展领域重新开辟生存空间。正是 这种强迫性,使得非自愿移民的生产、生活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被重 新安置到另一个可能使他们原有的生产技能不能充分发挥,而且资源竞争更加激 烈的环境中,乡村原有的组织结构和社会关系网被削弱、家族群体被分散、文化 特征、传统势力及潜在的互帮互助作用都被弱化了”( 伍新木,1 9 9 9 :5 1 1 ) 。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百万三峡移民要“迁得走,稳得住,能致富”。显然 移民在迁入后只有稳得住,才能致富,而稳得住的关键又取决于迁入地良好的社 会适应。迁移对移民来说绝不仅仅意味着简单居住地的改变,而是与原有社会角 色相联的社会关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改变,是熟悉的社会文化、角色定位 的断裂,是重新学习,逐步构建新的社会关系网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移民成 败的关键是他们的社会适应性。这种社会适应可以说是再社会化的过程,即放弃 原有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确立和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过程,也可 以说是一种继续社会化的过程,也就是随着社会生活环境的变化和个体生存方式 的变化,不断去适应这种变化的过程,这是一个漫长和艰苦的过程。对三峡移民 而言,其“适应”就意味着“生存”。同时,依据人的社会化特征,在社会适应 和社会化过程中,移民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具有重要作用。而我国过去几十年水库 移民的教训表明:由于移民属于政府行为,并非移民自愿,其搬迁行为与效益最 大会原则不相一致,因此缺乏主观能动性( 李华,蒋华林,2 0 0 2 ) 。对于非自愿 性的三峡移民来说,他们在适应过程中主观性的发挥是怎样的,这也是一个值得 探究的问题。 总之,移民对要搬迁的社区充满了好奇。搬迁前对未来生活的种种预期和搬 迁后实际生活间的差距以及对将来生活的不确定性,都不可避免地给他们在新居 住地的生活带来种种困难。那么,在新居住地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 他们又是如 何克服这些困难的? 为了顺应外界世界的变迁,在新社区中谋得一定的地位,获 得更好的发展,移民必然要做出调整,这些调整是多方面,包括经济方面的策略 ( 如家庭成员劳动就业方式的选择) 、婚姻方面的策略、亲属关系方面的策略等 从策略的形成来看,涉及到移民在社区内权力的分配、个人和家庭内部外部资源 利用等多种因素。总之,移民运用策略克服困难的过程也就是参与日常生活的过 程。那么第一,作为非自愿移民,他们迁移的非自愿性是否限制了适应过程中主 动性的发挥? 第二,针对不同的困难,移民采取了哪些具体的策略? 这些策略背 后的动因是什么? 第三、移民个体、移民家庭以及整个移民群体在适应策略上又 2 上爿b 乞掌2 0 0 4 率司r 拌口斑二定:三秩外宣;垂i 尾适应| t 略确i 宠 有何差异? 带着这些疑问,我跟随课题组的多位老师开始了有关三峡移民的调查。从 2 0 0 2 年4 月开始到2 0 0 3 年6 月期间,我们多次到上海周边安置三峡移民的地区 ( 包括崇明、南汇和松江) 做了调查,进行了结构式访谈和深入访谈,获得了大 量的第一手资料。大量的结构式访谈、深入访谈以及和移民的多次接触,使我深 刻感受到,有着不同背景的个体、资源占有各不相同的家庭和作为整体的移民群 体他们在适应过程中的适应能力和采取的策略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本文试图把 三峡移民适应过程中的个体、家庭和移民整体的行动作为分析对象。由此探讨这 一迁移对移民日常生活的影响,进而试图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1 第二节文献综述 本文试图把“适应”作为个渐进的过程来看待,探讨移民在迁入地遇到困 难采取何种适应、融合策略来重构其新生活,以及他们采取适应策略背后的动因 和受限的因素。移民适应的过程就是克服困难的过程,同时也就是采取行动的过 程。因此,本研究所关注的文献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1 关于移民适应的研 究,包括国内外的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2 关于社会行动的理论,尤其是结构和 行动的关系。下面就分而述之: 一、国内外关于移民适应的研究 许多学者都赞同,移民与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与西方相比, 中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要缓慢的多,而且起步要晚得多。国外由于工业化和 城市化的发展,7 0 年代末8 0 年代初就有了对各种移民的详细研究。因此,西方 学者在这方面的贡献不容忽视。我们主要以他们的经典研究作为首要的参考。纵 观国内外有关移民适应方面的文献,这些研究可以归纳为5 个方面。 ( 一) 移民在新居住地遇到的困难和压力 g e o r g e 和p a u l 研究了城市化过程中从农村涌入城市的自愿性移民,指出移 民为适应新环境必须改变一些策略。因为原有的重要的社会支持遭到断裂,常导 致自己不能与社会期望相一致、不能把自己认同为当地( 迁入地) 社区中的一员, 从而产生巨大的压力( g e o r g e & p a u l ,1 9 8 0 :p ,8 ) 。因此,在适应的过程中,移民 是消极的观望者和局外人,而不是积极投身于新环境改造的一分子。学者s c u d d e r 对非自愿移民安置后的生活进行观察,把移民适应中遇到的压力细分为三方面: ,事实l ,要想深入回答上述所有问题,在目前还是有难度的b i 为第移民分布广泛,我们目前收集 的资料并不能概括各个地方的情况:第二,中国复原广大的农村乡镇社会文化不相同,地区与地区间经济 发展水平也不相同 第三各个安置在贯彻党的移民政策时,也根据本地具体的情况采取了一些适应本地 的具体措施所以,安置到各地的移民可能会有不同的适应策略和不同的适应模式但是,对局部的、现 存的事实进行描述和剖析,这项工作应该是有意义的 3 上默挚2 0 0 4 丰司七b 掌芷建:定? 三轶州注 拳是_ 适越策略嘲:究 生理层面、心理层面和杜会文化层面上的,其中社会文化上的压力最大。还指出, 这3 个层面的压力和困难对自愿和非自愿移民都是适用的,但比较来看,自愿性 移民的压力要小的多( s c u d d e r ,1 9 8 2 :p 2 6 9 ) 。中国小范围的对非自愿移民的实 证研究中也有相似的表现,如经济上的困窘、心理上的不适和对后代的担忧等 ( 苏红,2 0 0 2 ) 。 虽然,以上各位学者研究的对象有自愿移民和非自愿移民之分,但总的说来 在新居住地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都是类似的,粗略的看来就是经济层面、社会层面 和文化层面。对于本文研究的非自愿性的三峡移民,这些方面是否适用? 有没有 什么不同的地方? 这都值得我们进一步去发现。 ( = ) 造成压力和困难的因素 除了对移民适应过程中困难和压力的描述分类外,许多研究也深入分析了造 成这种状况的原因。g e o r g e 和p a u l 通过对因工业化而涌入城市的移民进行研究 发现,造成压力的因索主要有3 个:( 1 ) 移位( d i s l o c a t i o n ) 增加了语言交流上 的困难;( 2 ) 割裂了原有的提供相互沟通、情感支持和自我认同的社会网络:( 3 丧失了许多朋友间非正式的互动机会。互动中形成的关系有利于信息的交流 ( g e o r g e & p a u l ,1 9 8 0 :p 8 、。 西方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倾向于从整体的角度入手,这与他们从社会整体层蕊 上给遇到的困难和压力作分类有关,着重考虑了语言、原有社会网络和关系资源 的影响。有致和强有力的论据表明,社会网络和关系资源都积极地影响工具性 行动的结果( l i n ,2 0 0 1 :p 2 6 ) 2 。中国的研究也有一部分是强调这一点的,但他 们更偏重在血缘和地缘之上的初级社会网的建构( 施国庆,陈阿江,1 9 9 9 ) 。同时, 作为适应过程中主体,移民自身的知识、经验、能力等也直接影响着他们的适应 过程,影响他们对困难和压力的感受( 刘成斌。雷红,2 0 0 2 ) 。由此看来,对于 自愿与非自愿移民,原有社会网络和关系资源的缺失是造成移民困难和压力的共 同源泉,但移民自身的客观条件则又直接影响对困难的感受程度。 ( 三) 适应过程中面临的任务 对于适应过程中面临的主要任务许多学者都做了论述。b a c k 认为,剐个体移 民来说,最主要的任务是维持自我认同和原有的能力( b a c k ,1 9 8 0 :p 18 7 ) 。也就 是不因为在新环境下受到挫折、困难而失去自信。g e o r g e 和p a u l 没有对单个移 民的适应任务做具体分析,但总结了自愿性移民整体的适应任务,即双重适应任 务:保持原有的能力并学习新的技巧( g e o r g e & p a u l ,1 9 8 0 :p 1 0 ) 。j a n e 的观点穗 g e o r g e 相似,认为移民的主要任务是改变并学习看待事物的态度、看法和行为, 模式。另两位学者s c u d d e r 和c o l s o n 特别研究了过渡阶段。以社区整体进行搬 迁和安置的移民,首先在搬迁后成员间会变得更加亲密;其次在原居住地处于精 2 参见本文第四章第一节的论述 上鞠魄掌2 0 0 4 亭司r e 掌忿埘汶? 三基纠u 薯伊是宣e 应柬磅习 宅 英地位韵更容易适应过渡期。除此之外,在适应的不同阶段蘧椎的适应任务也 是不同的( s c u d d e r & c o l s o n ,1 9 8 2 :p 2 7 4 ) 。 综上所述,移民需强改变是不可避免的。但s c u d d e r 和c o l s o n 却给我们提出 了一个值得深思静问题:以分数安置为主的三峡移民与以整体社区安置的移民在 安置模式上有所不同,那s c u d d e r 和c o l s o n 的结论是否也适用分散安置的三峡 移民,这也值得我们进一步地探讨和验证。 ( 四) 克服困难和压力采取的适应策略和技巧 在这个问题上,g e o r g e 和p a u l 发现了一个现象,即在原来环境下行之有效 的、适应社会生活方面的技巧在新环境下可能会阻碍新的适应策略、适应技巧的 形成( g e o r g e & p a u l ,1 9 8 0 :p 9 ) 。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形成的、嵌构于生活中的 习惯性的作法只能在可及的环境中发挥功效。因为他们是与一定的文化背景和场 景相联系的,超出了个入操作的范围,其效力是微弱的( 项飚,2 0 0 0 :1 3 2 ) 。同 时,他们还指出自愿性移民在适应过程中可能采取的三种行动策略:( 1 ) 获取并 使用信息:( 2 ) 依靠自身潜在的资源参与社会支持网的建构;( 3 ) 提前为一些意 外事件做准备( g e o r g e & p a u l ,1 9 8 0 :p 11 ) 。覆重要的是提出了“协作性适应策略” ( c o l l a b o r a t i v ec o p i n gs t r m e g y ) 这个概念。运用这一概念的目的主要是为说明个体 行为适应的机制和集体行为适应系统间重要的联系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从 微观层面对于两个行动系统间的互动他们并未做更多的分析和描述。但给我们在 这一领域的研究开辟了新的空间,对于非自愿移民这一策略是否适用有待于迸一 步的实证研究。 j a n e 的适应策略有个体层面和群体层面之分。个体层面的是与原有的群体保 持私入联系,最根本的是与些重要的人维持有意义的联系。群体层次上的最直 接的就是家庭,通过家庭为个体提供信息和情感的支持,增强个体对压力的抵抗 性( j a n e ,1 9 8 0 :p ,3 7 ) 。 西方学者a l v i n 和s c u d d e r 研究的对象都是非自愿移民。二者做出了个一 致的结论:安置后移民都尽可能地使自己的行为模式能与迁移前的价值规则和目 标相一致。也就是说采取的适应策略和技巧能最大限度地利用以前固有的资源 ( a l v i n ,1 9 8 3 :p 1 6 0 ) 。a l v i n 还发现在适应初期,移民采取的是一种“双重适应策 略” ad u a lc o p i n gs t r a t e g y ) 。也就是一方面移民较为保守,另一方嚣又有足够的 创新力去积极应对安置后带来的神种后果,争取以最小的风险获得最大的收益, 即在努e e 亚移民身上积极性和消极性是同时并存的。( a l v i n ,1 9 8 3 :p 1 6 4 ) 。这与 s c u d d e r 描述的以个开放的态度和保守的姿态面对发生的变化是相吻合的 ( s c u d d e r ,1 9 7 5 :p 4 6 9 ) 。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关于适应策略方面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前者是对 自愿性移民的研究,注重从具体的适应层面对移民的策略和技巧进行了归纳,如 e 薅啸型b2 0 0 4 丰卑n 蝴盘 耀没? 三辨力崦移层蛊巳瞳攘睁毒,:,搴 g e o r g e 、p a u l 和j a n e 的观点。他们都强调了原有资源的重要性和建构新的社会 网络的重要性。而后者a l v i n 和s c u d d e r 研究的对象则是非自愿移民。虽然也提 到了资源的重要性,但更重要的是正是由于非自愿移民迁移的强制性,其迁移不 是他们的主动行为,因此,他们都从适应策略选择过程中主体的能动性方面考虑, 提出了“双重适应策略”的概念。这种策略是否适用本文的研究对象? 我们可否 对这一策略的内涵行进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同时,j a n e 并未对对“与重要的入 保持联系”中的“重要的人”作详细的说明。那么,本文的研究对象,“重要的 人”具体是哪些人呢? ( 五) 影响适应策略和技巧选择的因素 近十几年来,中国学者在这一领域的部分研究也值得我们借鉴。不论是适应 的策略还是适应的技巧都是通过一系列的行为表现出来的,在一定的环境下影响 人们行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综合来看,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分析的 主观和客观。主观方面的因素有:对新旧环境差异的主观感受和适应态度( 刘震, 雷洪,1 9 9 9 ) 、对未来生活的预期r 汪雁,2 0 0 2 ) 。客观因素有:移民政策的落实、 安置区的扶持政策( 李华,蒋华林,2 0 0 2 ) 。政策落实的不到位会直接影响移民的不 满情绪,进而影响适应的行为。西方学者也认为人们对压力感受的严重程度会以 某种方式影响移民搬迁后适应策略的选择( s c u d d e r & c o l s o n ,1 9 8 2 :p 2 6 9 ) 。这与 中国学者分析的主观因素中“对新旧环境的差异的主观感受”相似。美国社会学 家w f 奥格本( w f 0 i 曲u m ) 认为。社会环境是由文化性和社会性因素构成的, 并仰仗所构成的一切事物而成立( 庞树奇,1 9 9 7 :3 2 9 ) 。通常在新环境下适应物 质方面的变化要比适应文化方面的变化快很多( j a n e ,1 9 8 0 :p 3 9 ) 。 综上所述,不论是遇到的困难也好,还是采取策略和技巧去适应也好,移民 生活的过程就是不得不去适应的过程、就是不得不行动的过程。 二、有关结构和行动关系的研究 讨论移民的适应策略必然涉及到移民的行动,由此也必然涉及到结构和行动 之间的关系,在策略的研究中也存在几种不同的对待结构和行动的角度。个是 极端理性选择理论,以贝克尔为代表的新家庭经济学者强调在结构制约的范围内 个体自主选择的作用,以及历史制约下的选择方案和个体或家庭决策之间的相互 作用( 1 3 e c k e r ,1 9 8 1 ) 。这一框架很明显忽视了外部制约和取舍偏好,过分强调了 理性的程度。但是,何为理性行动的标准是个非常难解的问题。“有许多貌似非 理性的行动,旦放到该行为发生的互动情境,就变得有意义起来。”( c r o w ,1 9 8 9 ) 因此,理性是在定前提条件下的理性,有其相对性。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结合了结构分析和策略分析,摆正了策略行为在社会系 统中的位置。他对行动者和结构的关系讨论中,提出了“结构的二重性”,所谓 6 上滓砖擘2 0 0 4 车司r 壬掌世黻? 三袋外鹫移尾趟应慕喀糍完 结构的二重性,指社会结构既是由人类行动建构起来的,同时又正是行动得以建 构起来的条件和中介,认为二者是互相依赖的关系。“制约是通过行动者积极的 参与来实现的,而不是作为被动的接受者。”( 吉登斯,1 9 9 8 :8 9 ) 结构化理论把结 构看作是行动主体在其多样性的行动条件下创造出的各种规则和资源,而结构不 断卷入其中的社会系统则是由人类主体的特定活动构成的。主体与结构的建构并 不是一种全然独立的既定现象的组合,而是一种二重化的过程。根据结构的二重 性原理,吉登斯认为,人们有意图的行动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第一,对行动的 反思性调整,它意味着行动者总是不断试图认识自己的种种活动和自己得以在其 中活动的社会物质环境,并期望知道别人对自己的这些活动是如何反应的,因此 他们总是不断地改变和调节自己的行动:第二,行动的合理化过程,行动者不间 断地保持对自己活动的各种环境条件的理论性领悟,在一般情况下,如果需要, 行动者是能够对自己所从事的绝大多数的活动做出解释的,既对自己也对他人做 出合理化的解释;第三,促使行动得以发生的动因,与对行动的反思性调节或行 动的合理化过程不同,行动的动因并不直接与行动的连续性相连,它是潜在于行 动的,或者说,它是对行动的“规划”( 吉登斯,1 9 9 8 :9 1 ) 。吉登斯的这些理论对 于我们理解移民适应策略制定的结构性背景和动因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最主要 的是,它一反过去结构功能主义那种个人和家庭被动地接受社会变迁的观点,强 调了个人和家庭的能动性及环境的再塑。这无疑对移民适应策略的研究有很强的 借鉴。 中国学者曾关注过不同社会结构下人们的具体的行动策略,项飚认为在人们 面对与自己不利的制度安排时,通常采取的策略有3 种:表达、变通和退出( 项 飚,2 0 0 0 :2 9 1 ) 。西方社会中的典型策略被认为是表达,它包括游行、辩论、呼 吁,乃至到激烈的对抗,处于不利地位的群体团结成“压力集团”,使国家改变 政策。但是,表达得以实施的领域是在民主国家里。变通是指当人们对某一政策 一c l 存不满,却并不是叫喊,而是私下里找领导或政策的执行者“商量”,使制度 在实际运作中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它通常被认为是中国社会的特产。退 出也是在民主国家刊+ 能发生的。h i s r c h m a n ( 1 9 7 0 ) 提出“退出”的概念是指:当 一个人对某种物品供给、组织或制度安排感到不满时,他就离开它。当大量的退 出使原来的制度安排不能在维持,从而导致资源分配及制度安排的调整。如果有 关的制度、组织等涉及国家,那么退出就成为改变行动者和国家的关系的策略。 这种策略的先决条件是“有处可退”,得事先存在替代性的物品、组织和制度。 就结构和行动的关系视角而言,另一种有价值的理论就是有关社会行动的理 论。社会行动理论由韦伯发端,经过帕森斯的演绎和发展而趋于完整。帕森斯的 观点大致可以归纳如下:行动的主体是行动者,行动者赋予行动一定的意义,即 行动总是指向一定的目标,行动者对于行动目标的选择带有一定的理性色彩,他 7 上簿式掌2 0 0 4 辛司r b 学位静艾? 三桃外宣:稿i 意遥应慕醇嘲i 宠 亦有可供选择的实现目标的手段,但是他受到行动当时发生的情境的制约并需要 接受社会规范的调整。在多数情况下,社会行动前后相继形成一个个环节,前一 个环节的目标恰是实现后一个目标的手段,但这一系列的行动目的是为了实现一 个总的目的。应该说,帕森斯的这些看法对于我们考察移民策略实施过程中的种 种细微之处无疑会有帮助,对我们理解不同社区或同一社区中移民为何面临同样 的问题采取不同的策略并有不同的实施方法也不无裨益。但是他虽然把行动理解 为个过程,但是时间这个维度在他的社会行动理论中并不清晰,他对社会行动 的理解基本上还是平面的、单向的和直观的。 而孙立平提出的以“过程一事件分析”的研究策略来分析中国农村社会生活, 恰巧可以弥补帕森斯的这一不足。“过程一事件分析”的研究策略和叙事方式就 是种可以展示事物逻辑的事件性过程,就是要关注、描述、分析这些事件与过 程,对其中的逻辑进行动态的解释。其基本点就是力图将所要研究的对象由静态 结构转向由事件构成的动态过程。它强调一种动态的描述风格。这样,社会事实 就不再是故态静止,而是鲜活的、流动的,在动态中充满着种种“隐秘”。从社 会互动的角度看,“过程一事件分析”中相联系的事件之间互为场景或情境是动 态的、历时的( 孙立平,2 0 0 0 ) 。我们在移民适应策略的研究中可以用孙立平提供 的这一研究方法来分析移民个人、家庭跟当地人之间的互动和移民整体和政府的 互动,这样可以将微观的适应策略纳入一个更宏观的背景之下加以考虑。同时, 上文中的三种策略是针对不同的社会结构、不同的情况出现的,那么变通既然是 中国社会的特产,移民适应策略中是否也采取了这种策略? 除此之外,移民是否 又创造出新的策略也是我们的旨趣所在。 第三节研究的意义和研究假设 由以上文献综述可以发现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一方面虽然圜内外关于移民 ( 自愿性和非自愿性) 的研究很多,但大多都是从宏观的角度出发,通过宏观地描 述来分析移民遇到的压力、困难,而很少通过日常行为的过程看他们的适应策略 另一方面,在有关策略和社会行动的研究领域中也很少有把非自愿移民作为其研 究对象的。而本文的研究恰是找到了一个较好的视角,把二者结合起来,研究非 自愿移民在适应过程中所运用的策略和技巧。同时在研究叙事方法上,我们力求 通过对同常生活的描述来观察在多因素影响下移民个体、家庭和群体与周围环境 的互动,有可能探询到有关移民适应策略形成条件和形成机制的某种规律性东 西,将大大丰富有关移民和策略方面的研究。 因此,本文的研究假设如下: 1 虽然三峡移民是非自愿性的,但是他们同样面临自愿性移民的3 方面的困 上滓犬掌删丰硪士掌垃 岔慕:三峡外毒拶尾_ 适应蕈略研究 境:经济层面、社会层面和文化层面。同时,在适应过程中他们的行为都是 积极的,并且每个策略都是一种理性的选择; 2 不同的移民个体由于拥有资源情况的不同,在面对相同的社会变迁时,可能 会选择不同的策略。但他们有一点是共同的,即通过权宜性地运用已有的资 源、积极地获取新的资源去构建让自身策略得以施展的策略空间。 3 在构建策略空间的过程中,与移民自己认为“重要的人”保持联系是必不可 少的,包括:i ij i i 老乡、当地移民和当地的能人。这与保持原有资源和获取 新资源是一致的。 4 虽然移民适应的具体策略各不相同,但从整体上看他们的适应策略可以看作 是能攻能守的“双重适应策略”。 9 一兰兰型鱼丝! ! 丝苎! 苎苎:苎竺竺兰! 墨苎苎苎! 竺苎 第二章概念界定和研究方法 第一节概念的界定 移民这个概念有着很广的外延。论文中所指的移民我们把他们定位为工程移 民、水利外迁移民。为了避免理解上的误解,有必要把文中相关的概念作下界 定。 l 移民 辞海中对“移民”一词的释义是:( 1 ) 迁往国外某一地区永久居住的人; ( 2 ) 较大数量、有组织的人口迁移。与这两种释义相对应的英文词语分别为 i m m i g r a t i o n 和r e s e t t l e m e n t 。这里取后者。社会学中的“移民”是指“相当规 模的人口离开原来的居住地迁居到相距较远的地方定居”( 袁方,1 9 9 0 :1 9 7 ) 。移 民的标志是社区的改变,这是它区别于游牧、劳动力的季节性迁移、长距离的工 作旅程及旅游等类型人口异动的根本所在。从根本上说移民的过程就是人口流动 的过程。 工程移民是由于国家、社区或者政府为兴建水库、交通、城市基础设旄等工 程而引起的人们被迫迁移的一种人口流动形式。与通常建立在市场调节机制基础 上的自主迁移不同,工程移民是一种非自愿性的流动( 钟水映,2 0 0 3 :2 ) 。在般 世界银行的文献资料中,通常把工程移民称为非自愿性移民( i n v o l u n t a r y r e s e t t l e m e n t ) 。其实,从严格意义上讲,工程移民只是非自愿性移民中的一种。 但工程性移民是非自愿性移民的主要形式,构成了菲自愿性移民的主体。正是从 这个意义上说,世界银行在一系列文献中把非自愿性移民和工程移民等同起来使 用。三峡水利移民是工程移民中的一种。非自愿性移民具有强制性( 非自愿性) 、 赔偿性、时限性、规模宏大、破坏性、风险性和政策性等特点。 从安置模式上工程移民又可以分为就地后靠移民、集中外迁移民和分散插组 移民( 许佳君,2 0 0 2 ) 。本文中研究的三峡移民就属于外迁移民,指将三峡水库移 民从环境容量和土地承载力都难以承受的三峡地区迁到其它省市安置。上海就是 沿海安置区中的一个。由于三峡外迁移民安置是将移民从相对贫困的地区迁移到 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尤其是东部沿海6 省市( 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 山东) ,在经济格局上可谓是中国较发达的地区,因而迁出区和迁入区在自然、 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给外迁移民同安置区的社会适 应和融合增加了难度。 2 适应 j a n e 在对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涌入城市的移民作研究时给适应下了个定 l o 上鞠e 尢掌2 0 0 44 q 釉掣啦巅! 笑? 三麟霸娃壬霸i 足篷应慕喇嶙目i 宠 义,即在新环境下遇到带来压力的入、事、物时所采取的一系列广泛而有效的行 为模式( j a n e ,1 9 8 0 :p 3 7 ) 。t a f t ( 1 9 8 5 ) 给适应作了如下的界定,指“移民为了更好 地融入而做出的一系列改变,包括态度和行为方式”( t a n ,1 9 8 5 :p 3 6 4 ) 。 e i s e n t a d t ( 1 9 5 2 ) 的定义中也强调了态度和行为方面的变化,他认为适应是指“ 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移民为维持和提高与新环境相协调的生活状况而做出的态 度和行为模式的调整”c e i s e n t a d t ,1 9 5 2 :p 2 2 5 ) 。由此可见,他们三人都把适应 理解为行动或行为模式的调整,但是t a n 和e i s e n t a d t 的定义有片面性,即都是 单方向性的。也就是只强调了个人对环境所作的变化,却没有涉及个人态度行为 对环境的影响,这样这两种定义中就有很强的民族同化论的成分。 s c o t t 把适应看作是人和环境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并把适应分为主观方面的和 社会方面的适应。前者指个体对环境的满意,后者指个体通过努力获得的某一社 区中的地位( s c o t t ,1 9 8 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