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理论专业论文)刑事诉讼程序公正之法理分析.pdf_第1页
(法学理论专业论文)刑事诉讼程序公正之法理分析.pdf_第2页
(法学理论专业论文)刑事诉讼程序公正之法理分析.pdf_第3页
(法学理论专业论文)刑事诉讼程序公正之法理分析.pdf_第4页
(法学理论专业论文)刑事诉讼程序公正之法理分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法学理论专业论文)刑事诉讼程序公正之法理分析.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摘 要 追求司法公正是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依法治国从根本上说首先是依程序治国, 因为一个国家的法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正的程序。只有真正意识到程序公正 的重要性,懂得要转变诉讼理念,懂得过程的公正能体现法律的透明,懂得程序的独 立价值,才能把法律规范中的程序制度实际的运用在诉讼过程中,才能以明确、具体 的步骤实现司法公正。 刑事诉讼程序公正可以理解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以“自然正义”的两项基本 内容为基点,通过正当化的程序来确保程序本身的正当化,从而来体现刑事诉讼程序 在运作过程中自身优良品质的“过程价值” 。在实现这个过程价值时,我们应当坚持人 权保障这一根本目的,并以程序公正为要件,注重权衡程序公正中不同价值因素的关 系,例如:司法控权、效率衡平、自由秩序等,同时以刑事诉讼文化构建为落脚点完 成法治国家的建设任务。 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在理论和刑事诉讼实践中一味地重视实体法及其运行,强调 实体公正,把实体结果的产出作为唯一的追求任务,把程序法仅仅作为实现实体法的 工具和手段,尤其不重视程序公正,体现在立法和司法领域中就是“重实体轻程序” , 这种观念造成我国司法实践中程序观念滞后,程序法不健全,程序违法行为十分严重。 本文针对上述问题从五部分展开论述,首先从基础概念出发,讨论了正义与程序 公正之间的关系,程序公正观念的起源、机能,以及我们应该从何种模式来认识程序 公正;其次文章探索刑事诉讼程序公正追求的基本理念,以平等性、中立性、参与性、 合理性、公开性、终结性六个方面立体、直观的分析程序公正所需具备的要素;在第 三部分,文章着重分析了刑事诉讼程序公正观念在当代中国实践运作中出现的问题及 其原因,其中原因的分析不仅立足当代社会的情况,还追溯了历史残留的不良影响; 不仅考察了中国特有的因素,还审视了国际人权保障的基本要求、基本趋势。 最后两部分是本文的重点,文中建议我国应该特别重视程序法及程序公正在法治 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要贯彻“程序先于权利”的理论实质,而不能一味地追求实体上 的公正;应该积极履行国际公约的相关规定,完善程序性立法,更多的关注弱势群体 的权利真正的实现“形式上的平等” ;应该努力追求司法独立,保障法官的中立性,加 强司法的权威,树立民众对司法的信心,希望我们通过这些措施能促进刑事诉讼程序 刑事诉讼程序公正之法理分析 ii 公正的有效实现。与此同时,我们不应当只注重个别制度的设置,还应当积极推动刑 事诉讼文化的改造和重构。 我们认为,认真对待诉讼、刑事诉讼之程序公正,树立现代正当程序观念,树立 法律至上、法律平等、程序优先,追求程序正义,保护和促进公民的人权,已经成为 司法实务、司法改革的重要任务和神圣使命,成为现实社会和法律理论中的深度课题。 我们应该立足于当代中国,以人权、自由、公平、公正、民主、理性、平等、文明、 效率等观念为价值基础和精神基础,以人权保护、民主社会和法治国家建设为契机, 以富有人本主义、理性主义、平等主义、民主主义取向的诉讼文化、司法文化建设为 先导,推动法律文化嬗变、法律理论更新、制度创新、司法实务深化,健全和完善以 人权至上性、法律至上性、法律平等性、程序优先性为内核的司法制度,健全完善形 式合理性和实质合理性相结合、形式公正和实体公正相统一的正当程序制度、机制, 藉此进一步保护公民的生命、人权、自由和尊严。 关键词:刑事诉讼程序公正;程序先于权利;人权保障;刑事诉讼文化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i abstract pursuit of justice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society under the rule of law, the first is fundamentally in accordance with procedures governing a country, because the law level depends in large part on justice procedures. only truly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procedural justice, to change the idea, process litigation can reflect the transparent legal justice, understand the procedure, the value of independent legal norms of the program can be used in the actual system in the process of the proceedings, clear and specific steps to achieve judicial justice. the criminal procedural justice to understand, in criminal lawsuit process, natural justice two basic content, through the procedures to ensure that the procedures legitimators, thus legitimated itself to criminal procedure in the process of their fine quality of value . in this process, we should insist value of human rights and the fundamental purpose, with justice, as to weigh in procedural justice value of different factors, such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udicial power, efficiency, order, balance in criminal litigation culture construction as foothold, complete country under the rule of construction tasks. however, people i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riminal procedural law and its importance blindly run, emphasize the substantive justice of the entity, the output as only pursue the job as a substantive law only realize the tools and methods, especially on procedural justice, reflected in the legislative and judicial field is the substantive program, this kind of idea our judicial practice, procedural law lagging ideas, program illegal behavior is very serious. aiming at the problem from five aspects, firstly, starting from the basic concept of justice and procedures discus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irness and justice of the concept, function, as well as the origin from which we should recognize patterns procedural justice, then select the criminal procedure and the pursuit of justice and some important value neutrality, equality, and from the participation, rationality, openness and summative these six aspects of a three-dimensional visual framework of procedural justice: in the third par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riminal procedure justice idea in contemporary china practice in the problems and their causes, including not onl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刑事诉讼程序公正之法理分析 iv contemporary social situation, also traces the history of residual adverse impact, not only see the unique chinese factors, stood in the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view of the problem. this is the last two parts, the paper suggested the emphasis should be paid special attention to chinese law and procedural justice in legal system construction, to implement the important role of program before rights theory essence, not blindly pursuing entity justice, should actively perform the relevant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s, regulations, perfect procedural legislation more attention of the disadvantaged groups of real rights of equality form, should strive for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judicature, so as to ensure judges neutrality, strengthening judicial authority, establish public confidence in the judicial, we hope that through these measures can promote the criminal procedure and the effective realization fair. meanwhile, we should not only paying attention to individual system establishment, and shall actively promote cultural and transformation of criminal procedure. we think, litigation, criminal litigation seriously the procedural justice, establish modern due procedure idea, set up the supremacy of law, legal equality, procedures, pursue the procedural justice, protecting and promoting citizens human rights, and has become the judicial practice, judicial reform is an important task of the sacred mission and realistic society and law, the depth of the theory of topic. we should be based in contemporary china, to human rights, freedom, fairness, justice, democracy, rational, equality, civilization, efficiency and spiritual value concept is based on the protection of human rights, democracy, social and national construction rule for opportunity, with rich humanistic and rationalism, equality and democracy orientation of litigation culture, judicial culture construction as the forerunner, promote legal culture evolution, legal theory, system innovation and update the judicial practice. keywords:the criminal procedural justice ; process before rights ;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the criminal litigation culture 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 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 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 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本人授权中南民族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 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保密,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 作者签名: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日期: 年 月 日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引 言 99 年, “依法治国”作为基本的治国方略被载入宪法,这样一个理念的树立是人类 几千年文明成果的结晶,对于我国的法治建设,司法改革有着深远的意义。因为公正 是法治国家所追求的核心价值,为了顺利的保障该价值的实现,程序的重要性就显得 尤为突出。司法失去了公正的程序也就失去了坚持的基础,那么法治国家的真正确立 也就成了镜中花、水中月,由此可以看出,依法治国首先就要确立程序公正的理念, 确保程序过程的正当性,改善程序过程的不合理因素。 然而我国的法律发展历史向来是以实体公正为核心的,把实体法看成是主导性的 部分,以致于经常忽略程序法的作用,有时甚至会抛弃程序公正而仅仅为了“顺利的” 解决实体问题。这种“重实体轻程序”的思想观念之所以在我国根深蒂固,是由于历 史传统的多重因素所致,人们习惯性的被当做诉讼客体,未能充分享有诉讼权利而使 他们只关注结果的处理,把程序视为结果的附属品,从而造成了司法实践中人权被任 意的践踏,法定程序不能得到严格遵守,违背程序法、规避程序法的现象非常严重。 例如佘祥林案,最近的“躲猫猫”案,都是因为刑事诉讼程序的运作过程中出现严重 的违法现象,才会酿成司法悲剧,这严重地损害了司法权威,阻碍了我国程序立法的 发展和法治建设的进程。 由于刑事司法可能涉及到限制或剥夺公民的人身自由、财产所有权,甚至可能会 剥夺生命,刑事诉讼程序是否公正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人们对刑事诉讼程序给予了 更多的关注与探讨。英国普通法中有着悠久的程序公正传统,而美国宪法的“正当程 序”条款完全是美国法文化的标志,他们的传统都是从刑事诉讼中积累出来,发展出 来的,而我国刑事诉讼程序公正的历史基本上是一段近乎空白的历史,所以在我国古 代是找不到这种上升为保障基本权利的程序概念的。 针对我国“重实体轻程序” 、 “程序工具主义”的法律传统,我们不能仅仅看重实 体的最后结果,更应当关注程序所独有的保障人权、限制权力滥用、坚持法官独立、 促进平等自由等独立性的价值。因为实体不公正只是对于某一案件产生不良影响,但 是程序的不公正就是由于整个诉讼程序制度的不完善而造成的,那么也就会对无数个 案产生不公正的后果。如果允许不公正的刑事诉讼程序的存在,或者对违反刑事诉讼 程序的行为听之任之,那么有可能我们自己会成为程序不公的下一个受害者。 刑事诉讼程序公正之法理分析 2 依法治国的宪法性原则要求我们不仅要重视实体法的完善和良好运行,而且更要 高度重视程序法和程序公正。程序是法律运行的生命,只有在公正程序的保障中法律 规范才能顺利得以实施,发挥其应有的功效,一旦离开程序的规制,再完美的法律也 将是一纸空文,建设法治国家尤其需要有严格而公正的程序予以保障。何况挣脱程序 控制的公权力就会像脱缰的野马随时可能会损害到无辜的行人一样,对公民的权利也 存在着安全的隐患,如果进一步造成不公正的结果就会挫伤公民对国家法律的信心。 因此,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树立现代程序观念,树立程序 优先的地位,加强对程序公正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我们认为,认真对待诉讼、刑事诉讼之程序公正,树立现代正当程序观念,树立 法律至上、法律平等、程序优先,追求程序正义,保护和促进公民的人权,已经成为 司法实务、司法改革的重要任务和神圣使命,成为现实社会和法律理论中的深度课题。 我们应该立足于当代中国,以人权、自由、公平、公正、民主、理性、平等、文明、 效率等观念为价值基础和精神基础,以人权保护、民主社会和法治国家建设为契机, 以富有人本主义、理性主义、平等主义、民主主义取向的诉讼文化、司法文化建设为 先导,推动法律文化嬗变、法律理论更新、制度创新、司法实务深化,健全和完善以 人权至上性、法律至上性、法律平等性、程序优先性为内核的司法制度,健全完善形 式合理性和实质合理性相结合、形式公正和实体公正相统一的正当程序制度、机制, 藉此进一步保护公民的生命、人权、自由和尊严。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一、程序公正概述 (一)正义与程序公正 作为法律精神之一的正义,一直被视为社会的道德标准和我们努力实现的目标, 当然也是我们人类不懈的追求。但是在我们试图给正义下一个标准的定义时,却总是 让我们自己束手无策,因为这个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甚至不同的人 中都有着不同的答案。正像恩格斯谈到正义观念时指出的: “关于永恒公平的观念不仅 因时因地而变,甚至也因人而异,它是如米尔柏格说过的那样, 一个人有一个理解 ” 。 (1)博登海默也说: “正义具有着一张普洛透斯似的脸,变幻无常,随时可呈不同形状, 并具有极不相同的面貌。 ” (2) 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一书中指出, “一些人生来便是统治者,一些人生来就是辅 助统治者履行其职责的,而其他人则注定是农民、手工业者或商人。如果一个只适合 成为农民或艺匠的人试图统治其同胞,那么他就不仅会被认为是愚蠢的,而且还是非 正义的。国家的统治者,在他们助手的辅助下,务必使每个人发现他在生活中的恰当 地位并且使他充分履行该地位所设定的义务。 ” (3)古罗马法学家査士丁尼在法学概论 中给正义作了如下的解释, “正义是使每个人各得其所,坚定的和永恒的意图。 ” (4)美 国社会学家莱斯特沃德则认为正义应当分布在均等之中。他认为, “正义存在于社会 对那些原本就不平等的社会条件所强行施予的一种人为的平等之中。 ” (5)而英国哲学家 和社会学家赫伯特斯宾塞却认为,同正义观念相联系的最高价值并不是平等,而是 自由, “每个人都可以自由的干他想干的事,但这是以他没有侵犯任何其他人所享有的 相同的自由为条件的。 ” (6)托马斯霍布斯则基于安全对正义进行了探讨,他认为“保 护生命、财产和契约的安全,构成了法律有序化的最为重要的任务,自由和平等则应 服从这一崇高的政治活动目标。 ” (7) 由此可见,正义在不同的方面,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和不一样的定义规则。因此, 比利时法学家佩雷尔曼指出: “正义是一个最为崇高但也最为混乱的概念之一。 ” (8)虽 然正义有很多不同的意义,但是并不意味没有一个客观的判断标准。相反,在人类存 在的历史中,一直都有社会普遍接受的正义观,这些正义观念“是人类对自己生存发 展的秩序、条件和规则的意识,是一种社会化的理性、理智” 。 (9)社会所接受的普遍的 刑事诉讼程序公正之法理分析 4 正义观是同自然法相联系在一起的,因为自然法是被理解为完全符合社会正义要求的 制度,其中存在的最低限度的、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正义需求就形成了我们所追求 的普遍正义。自然法“只是构成了一个正义制度的最为根本的基础,它是由那些最低 限度的公正和合理的标准组成的,没有这些标准,就没有可行的法律制度” 。 (10)在这里, 自然法不是“法” ,而是法的精神、法的理念、法的实质,正义不仅是法律所要实现的 崇高目标,也是人们评价法律制度的价值标准。 西方学者们根据正义在法律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发挥作用的不同,将正义分为不同 层次。亚里士多德将正义分为普遍正义和特殊正义两类。前者指的是根本的正义和包 含所有意义的正义;后者包括政治正义和法律正义,它又可分为分配正义和纠正正义 两种。阿奎那继承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认为正义第一部分是分配正义,即按照人们地 位的高低而将物质产品以及抽象的权利分配给不同的人;第二部分是交换正义或矫正 正义,这里所关注的是在人们交往过程中出现了纠纷和不当行为时如何进行调整以弥 补违法行为造成的损失。他把正义置于两种不同的场合加以使用,首先是在还没有任 何纠纷和矛盾而需要对共同所取得的利益进行分配时,分配的标准和方式要符合正义 要求;其次,是在利益得到分配之后各自进行交换和维持的过程中发生违法的相互侵 害行为时,通过法律给予调整或制裁,以确保和恢复各方利益的圆满状态。他的这个 正义分类充分体现了个人主义或者权利本位开始受尊重。 与以上不同,罗尔斯也对正义作了系统的分类,可谓引起了法学界的广泛关注。 他认为,形式正义即法治,而形式正义和实质正义是相并行的两个概念。实质正义是 关于社会的实体目标和个人的实体性权利与义务的正义,是制度本身的正义;形式正 义是指对法律和制度公正的、一贯的执行,而不管它的实质原则是什么。以平等为例, 实质正义所追求的是人和人之间在任何方面的平等,而形式正义所要求的只是形式上 的一种平等,是一种状态的平等,至于法律规则的内容本身是否正义和坚持它能否达 到正义则在所不问。由于形式正义仅考虑法律适用的是否公平、一致,因此,形式正 义可能包括某些实质的非正义。程序正义是介于实质正义与形式正义之间的一种东西, 它要求规则在制定和适用中具有正当性。 “程序正义又可分为纯粹的、完善的和不完善 的程序公正三种。 ” (11)本文对程序公正的法理分析,也是以这种分类为基础展开的。 程序正义是立法者在程序设计、司法者在程序操作过程中所要实现的价值目标。 就程序利益的分配、程序权利义务的安排而言,程序正义与形式正义、实质正义有内 在联系,就程序规范的普遍效力和遵循的强制性要求而言,程序正义与形式正义又密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不可分。然而,与程序正义相比,实质正义和形式正义主要是一种“结果价值” ,是评 价程序结果的价值准则。而“程序的本质特点既不是形式性也不是实质性,而是过程 性和交涉性” , (12)因此程序正义本质上是一种“过程价值” ,它主要体现于程序的运作 过程中,是评价程序本身正义与否的价值标准。程序正义价值可以广泛地适用于审判、 调解、立法、行政等法律程序中。 我们讨论正义,乃至程序正义的目的全在于揭开程序公正之谜,恰当的阐述程序 公正的内容、特点和性质,搞清楚程序公正的价值要素和价值结构。现代汉语将正义 定义为“公正的、有利于人民的” ,中国的法治建设就是在这样一个基本价值定位下进 行的。同时,从正义和公正两个概念的区别上来看,正义的价值重心本身就在于公正 和有利于人民,公正的价值体现为“公平正直,没有偏私” ,主要也是指有利于人民。 从前文已经看到,程序正义和程序公正基本上是一回事。前者往往是一种深层次的法 律精神或理念,贯穿于程序制度的各项原则之中,是一种法律理想;而程序公正理论 探讨的主要是程序设置和运作的外在形式,它要求法官公平、无私的运用诉讼程序武 器解决各种纷争和矛盾,它往往是一种表面的和现实的东西。因此,本文所论述的程 序公正就是以程序正义为其精神和理念,并以具体制度和操作方式加以体现的法律程 序活动。 (二)程序公正的起源和发展 程序公正作为一种观念,早在 13 世纪就出现在英国普通法之中,并在美国得到前 所未有的发展。程序公正观念的古典表述在英国是“自然正义” ,而在美国则是“正当 法律程序” 。1215 年英格兰国王颁行的人民自由大宪章第 39 条规定: “除非经由贵 族法官的合法裁判或者根据当地法律,不得对任何自由人实施监禁、剥夺财产、流放、 杀害等惩罚。 ”1355 年英王爱德华三世颁布的一项律令明确规定: “任何人,无论其身 份、地位状况如何,未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予以逮捕、监禁、没收财产或者处 死。 ”这两个法律文件被许多学者视为英美普通法中程序公正或正当程序的最早渊源。 英国法律制度在其发展的较早时期即有注重法律程序的传统,人们相信“正义先于真 实” 、 “程序先于权利” 。 (13)这一方面与英国法官长期形成的遵循先例的传统有关,使得 法律程序即法官的裁判过程具有形成和发展实体法原则和规则的功能,另一 方面也体现出英国人运用法律程序对政府权力加以制约的意思。而注重法律程序的最 集中体现就是对自然正义原则的严格遵守。 刑事诉讼程序公正之法理分析 6 自然正义是英国法治的核心概念,是法官据以控制公共行为及行政行为的基本程 序原则。这一原则有两个基本要求:第一,任何人均不得担任自己案件的法官;第二, 法官在制作裁判时应听取双方的陈述。这两项要求原本仅适用于法官的司法裁判活动, 被用来作为法官解决纠纷时所要遵循的最低限度程序公正标准。但从 20 世纪初以来, 它们逐渐发展成为法院监督行政权的重要程序保障,成为行政程序正当性的基本根据。 根据上述第一项要求,法官在审判中不得存有任何偏私,而且必须在外观上使任何正 直的人不对其中立性有任何合理的怀疑。为防止那些对某一方当事人怀有不利偏见的 人担任裁判者,法官不仅不能与案件或者当事人双方存有利益上的牵连,而且不得对 案件事实事先形成预决性的认识或判断,否则法官所作的裁判就会失去法律效力。自 然正义的第二项要求又可称为“两造听证”原则,即法官必须给予所有与案件结局有 着直接利害关系的人充分陈述意见的机会,并且对各方的意见和证据平等对待,否则 他所制作的裁判就不会具有法律效力。不难看出,自然正义的这两项要求都是有关法 律程序本身正当性和合理性的标准,法官对它们的遵守成为对其所作裁判结论的法律 效力的基本保障,而对它们的违背又会直接导致裁判结论法律效力的丧失。这样,自 然正义原则就包含了法律程序正当性的基本内容,成为程序公正观念的最早体现。 英国普通法上的程序公正观念在美国得到继承和发展,并作为一项基本原则为美 国联邦宪法所确立。美国独立战争结束后于 1776 年 7 月 4 日通过了宪法性文件独立 宣言 ,提出了平等、自由和天赋人权等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原则,并宣告独立,成为自 由独立的合众国,随后又于 1787 年制定了联邦宪法,并于 1789 年 3 月 4 日宣布生效, 作为世界上第一部独立、统一国家的成文宪法, “它完整地规定了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和 制衡的原则。 ” (14)该法第五条和第十四修正案均规定: “未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 任何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 。根据美国布莱克法律辞典的解释正当程序的含义是 指: “任何权益受判决结果影响的当事人都有权获得法庭审判的机会,并且应被告知控 诉的性质和理由合理的告知、获得庭审的机会以及提出主张和辩护等都体现在正 当程序之中。 ” (15)据美国学者和联邦最高法院的解释,正当法律程序可分为“实体性正 当程序和程序性正当程序”两种。前者是对联邦和各州立法的一种宪法限制,据此, 任何一项涉及剥夺公民生命、自由或者财产的法律都应符合公平、正义等基本价值的 要求。后者则是对法律实施的方法和过程的规制,它要求用来解决利益争端的法律程 序必须是公正、合理的。正当法律程序从实体与程序两方面充分体现了公平、正义、 合理等基本理念。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杰克逊认为: “程序的公正和合理是自由的内在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本质,如果可能的话,人们宁愿选择通过公正的程序实施一项暴戾的实体法,也不愿 意选择通过不公正的程序实施一项较为宽容的实体法。 ” (16)因此,程序性正当程序所表 达的价值就是程序公正。 程序公正的观念在英美法中的出现和发展并不是偶然的现象。按照日本学者谷口 安平的解释,英美程序公正观念的发展源于三方面的原因: “陪审裁判以及作为其前提 的当事人主义诉讼结构;先例拘束原则;衡平法的发展。首先,当事人双方在一般市 民组成的陪审团面前进行辩论和对抗,胜负则由陪审团判定,而且陪审团的裁断只得 出结论而不提供理由,这样就使得判决结果是否客观真实无从检验,只能由程序的正 确来间接的支持结果的正当性。其次,先例拘束原则要求法官根据以往判决的相似案 件中确立的先例,作出有关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判决,但其前提是当事人在其律师的 协助下尽量找到有利于自己的先例,并通过辩论说服法庭予以采用。最后,衡平法的 发展导致法官在当事人因找不到适当的法律根据而提出救济请求的情况下,可以运用 其自由裁量权,对案件作出适当的决定。 ” (17)在上述三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审判结果是 否正当、正确并不具有外在的客观标准,但只要审判程序本身具备正当性、合理性, 审判的结果就能够得到人们的广泛接受,也就具有了正当性和合理性。因此,所谓我 们要实现正义,更要以大家看得见的方式予以实现,以便于当事人的理性接受,说的 其实就是这种通过公正程序所作的判决结论具有可接受性的意思。 程序公正的观念尽管形成并发展于英美普通法,而且与英美人长期以来注重法律 程序的传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英美学者对程序公正的认识确实经历了长期的徘 徊、犹豫和争论之后才逐渐清晰的。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程序公正观念已经成为世 界多数国家所公认的基本人权保障标准,并且为联合国的法律文件所确立。从 1948 年 12 月 20 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并宣布的世界人权宣言 ,到 1964 年 12 月 16 日联合国大 会颁布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等一系列法律文件,基本上已经形成了一 整套公正审判的国际性准则。这些准则反映了审判程序改革的大趋势,是司法现代化 的必经之路,更是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 (三)程序公正的内容和基本模式 由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构成的司法公正是我们诉讼过程所要追求的终极目标,但 是很多时候往往会忽视其中一方面,而程序公正被忽略的次数是占多数的。因为大部 分人都会把程序公正仅仅看成是一种实现实体公正的手段,而没有看到其内在的独立 刑事诉讼程序公正之法理分析 8 价值。现代美国法学家戈尔丁站在仲裁者的立场上,把程序公正发展为三项内容九条 标准的程序公正体系:第一项内容是裁判者的中立性,包括三条标准:与自身相关的 人不应该是裁判者;结果中不应含有纠纷解决者个人利益;纠纷解决者不应有支持或 反对某一方的偏见。第二项内容是当事人各方受到平等的对待,包括四条标准:对各 方当事人的诉讼都应给予公平的注意;纠纷解决者应听取双方的论据和证据;纠纷解 决者应只在另一方在场的情况下听取一方的意见;各方当事人都应当得到公平机会来 对另一方提出的证据和论据作出反映。第三项内容是纠纷解决条件的合理性,包括两 条标准:解决纠纷的诸条件应以理性推演为依据;推理应论及各方所提出的论据和证 据。 由上可见,程序公正不单单有利于实现实体的公正,除此之外还能促进其自身关 注的独立价值的实现,如正义、合理、自由、人格尊严等等。在当今人们法律意识不 断提升的社会中,纠纷呈爆炸式的增长,而人们为了追求结果的权威性也就自然更依 赖司法予以解决,因此人们的程序意识就不断发展起来,从曾经只关注实体公正,认 为结果好一切就没问题,到现在关心自己的程序性权力是否得到保障。 美国哲学家罗尔斯在构筑他的正义理论体系时, 是以程序倾向为特色的。把程序公 正作为一个独立的范畴加以类型分析,并根据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的关系将程序公正 分为三种,即纯粹的、完善的、不完善的程序公正。本文以罗尔斯的程序公正分类为 基础,展开论述程序公正的基本模式。 在罗尔斯看来,如何设计一个社会的基本结构,从而对基本权利和义务作出合理 的分配,对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合法期望进行合理的调节,这是公 正的主要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以按照纯粹的程序公正观念来设计社会系统,以 便它无论是什么结果都是正义的。罗尔斯对纯粹的程序公正的分析是与其他两种程序 公正形态相比较而进行的。在他看来,完善的程序公正的特征是, “有关公平的分配问 题存在着一个独立的标准,而且设计一种保证达到这一预期结果的程序是有可能的。 ” (18)典型的例证是公平分配蛋糕的情形:为了保证公平即人人平等地分配蛋 糕,最好的程序设计是让一个人划分蛋糕并得到最后的一份,其他人都被允许在他之 前得到,这样他就不得不平等的划分蛋糕,以便自己能够得到尽可能最大的一份。不 完善的程序公正的标志是, “存在判断结果正确性的独立标准,却没有保证达到它的程 序。 ” (19)典型例证是刑事审判:这里结果正确的独立标准是“只要被告人犯有被控告的 罪行,他就应当被宣判为有罪” , (20)但是即使法律被正确的遵循,过程被公正恰当的引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导,还是有可能达成错误的结果一个无罪的人被宣判为有罪,而一个有罪的人却 逍遥法外。因为设计出一种总是能够达到正确结果的审判程序是不可能的。 与上述两种程序公正均不相同,纯粹的程序公正的特征是, “不存在任何有关结果 正当性的独立标准,但存在着有关形成结果的过程或者程序正当性和合理性的独立标 准,因此只要这种正当的程序得到人们恰当的遵守和实际的执行,由它所产生的结果 就应被视为是正确和正当的,无论它们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 (21)纯粹的程序公正最典型 的例证是赌博:在赌博活动中没有关于结果正当性的标准,只要遵循正当的赌博程序, 任何一种分配参加赌博现金的结果都被视为公正的。罗尔斯就是在对这种纯粹的程序 公正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他视为公正的政治结构和经济、社会制度安排之基础的公 平机会原则进行了论证。在他看来,公平机会原则的作用就是从纯粹的程序公正的角 度保障分配的正义得到实现,因为纯粹的程序公正具有的巨大实践优点是:在满足正 义的要求时,它不再需要追溯无数的特殊环境和个人不断变化着的相对地位,从而避 免了由这类细节引起的复杂原则问题,并使分配的正确性完全取决于产生分配的合作 体系的正义性以及对介入其中的个人要求的回答。 实际上,无论是完善的程序公正,还是不完善的程序公正,其共同特征在于存在 着用于评价某种程序所产生结果本身正当性的标准,而且这种标准要独立于用于评价 程序本身正当性的标准。这样,在对一种活动或制度进行评价时,人们必须同时关注 程序和结果两者的正当性是否同时得到保障。如果一种程序不具有产生或者形成正当 结果的能力,即使它本身非常具备正当性的根据,人们也不能说它完全是正当的。尤 其是在适用不完善的程序公正的场合下,由于并不存在着保证公正结果得以实现的适 当程序,人们仅仅对程序本身进行关注似乎是不够的,而必须对程序以外的其他因素 进行考虑,如制定决定过程中的人的因素,活动过程的具体特征及具体细节等。与此 相反,在适用纯粹的程序公正的情况下,人们对结果的公正性并没有一种明确的认定 标准,而且在程序运作结束之前人们对结果的正当性也很难做出预测,因此它只有从 程序本身的正当性上得到证明,也就是说程序的正当性能够直接证明结果的正当性; 只要遵循公正的程序,某种活动的结果就应当被视为是正当、合理的。这样,评价程 序正当性与结果正当性的标准事实上就合而为一了,结果正当性成为程序正当性的必 然结果。 罗尔斯显然是对纯粹的程序公正“情有独钟” 。他对程序公正尤其是纯粹的程 序公正的分析对后世学者的启发是巨大的,他所提出的程序或者过程本身的正当 刑事诉讼程序公正之法理分析 10 性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他的理论对人们的深刻启示在于, “在对一种至少会使一 部分人的权益受到有利或者不利影响的活动或决定作出评价时,不能仅仅关注其结果 的正当性,而且要看这种结果的形成过程或者结果据以形成的程序本身是否符合一些 客观的正当性、合理性标准。 ” (22)在人类活动的许多场合下,为了保证那些其正当性标 准并不容易把握或者很难预测的活动结果的正当性和可接受性,人们可以将努力的重 心倾注到对程序本身公正性的保障方面,以达到通过程序并且仅仅通过程序 实现正义的目标。罗尔斯的分析也使程序与实体、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的关系问题受 到人们的关注,提醒人们对程序是否只具有工具性价值问题,对程序本身是否具有独 立于结果正当性的价值问题,以及在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发生冲突时如何对其进行协 调的问题,均应予以重视。而在过去,许多人对此不是视而不见,就是有意无意的坚 持程序工具主义的观点。不仅如此,罗尔斯的纯粹的程序公正概念也不是凭空提出的, 它与英美人注重法律程序和程序自身正当性的传统有着内在的关联性,是对英美普通 法制度下法官通过司法程序形成甚至创造实体法原则和规则这一实践的理论总结,只 不过他将这种实体公正通过程序本身的正当性来实现和保障的观念扩展到整个国家社 会制度和经济结构的设计之中了。在英美普通法的历史上,实体法原则和规则主要不 是立法机关通过制定成文法而形成的,而是产生于法官在司法活动过程中的具体判决 活动,也就是所谓的“法官造法”或者“遵循先例” 。由于法官在对一项向他提交的纠 纷作出裁决时往往并无现成的实体法原则和规则可供遵循,他对什么是正当的裁判结 果也并不可能有明确的认识,但是他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却有一套完整并具有可操作 性的程序作为制作裁判结论的依据,因此完全可以通过维护司法程序自身的公正性来 实现实体结果的正当性。这样,法官在裁判结果并无外在的客观标准加以衡量的情况 下,却有具备可测量性并且符合正义标准的司法程序,这种程序所产生的裁判结论被 视为具有正当性和可接受性。这显然符合纯粹的程序公正的理念。 (四)程序公正的机能 正如上所述,程序公正具有实体公正所不能取代的独立价值,其对公平、机会均 等、自由、人格尊严的追求使最终的实体结果有了公正的可能性。那么在诉讼过程中, 我们不仅应当看到它内在的品质,还应当在确保实现内在价值的基础上完成程序的使 命,实现其努力后的结果。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 1确保实体正义的实现 柏拉图、斯宾塞、霍布斯等学者对正义的理解“包含着一个极其乖谬的命题:立 法中的正义等于实现了的法律正义。 ” (23)现代法哲学的理论告诉我们,法律价值的最佳 目标是法律效力和法律功效的共同实现。前者规定了法律规范的内在价值,要想使这 种内在价值得以实现不仅取决于该法律规范是否反映了相应的社会经济基础,是否反 映了调整对象的实际状况,更重要的是由法律整个运作过程决定的。后者是实现了的 法律公正,是前者的最终落实。它需要人人都认真遵守现有法律规范,不仅体现在守 法方面,也体现在执法和司法方面,不管在哪一方面都需要遵守严格的程序,在程序 的有效运作中得以实现。 事实上,立法正义之舟唯有划过程序公正的河才能渡上实在正义的彼岸。只有严 格的遵循程序的规定和要求,我们才能在诉讼过程中合法的发现案件事实,才能够有 理性的运用法律,从而进一步保障实体公正实现的可能性。针对具体的案件来说,案 件所涉及的证据材料基本都由当事人掌握,他们是最了解案件的,通过公正的参与案 件就能使当事人有效的发表自己的看法,提交有效的证据,从而有成效的影响案件的 判决。同时,各方当事人针对他方的“攻击”也因为有程序权利的保障才能充分的进 行辩论和质证,进而使法官有机会全面的了解案件事实,不致于最终的判决毫无根据 可言。从正确适用法律方面看,因为程序公正的要求,法官在选择适用的法律时,必 须有理有据,必须选择与案件事实最贴近的法律规范,这就是所谓的“法无明文规定 不处罚,法无明文规定不定罪” ,而且法官在适用法律条文时要勇于接受当事人的监督, 由于当事人的参与程序使得他们有权了解法院事实判断的过程,有权就法官选择的法 律发表自己的意见。正由于程序公正在事实真象的发现和正确适用法律两方面发挥着 重要作用,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实体正义的实现。 2程序主体的尊严得到承认与尊重 作为一个案件的参与者最希望看到的是自己的意见被法官采纳,进而影响到和自 己有利害关系的判决。而要想达到这样的目标只有坚持程序公正的理念才能获得平等 的,积极的对待。现代法律精神要求我们把被害人、被告人置于诉讼主体的地位,就 是要尊重他们的心理需求,满足他们进行诉讼参与的愿望。具体地说,程序公正从下 述几方面确保了程序主体的人格尊严: (1)在刑事诉讼中,诉讼主体若能深入的参与裁判过程,从侦查起诉阶段就能有 刑事诉讼程序公正之法理分析 12 效行使自己的诉讼权利,在审判阶段又能积极的参与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那么他们 对裁判结果的影响也就越深远,他们对自己权益的维护也就更有成效。因为在最终判 决之前,双方当事人对自己的权利、义务都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