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论文)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和心理健康及其关系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内容摘要 生命的话题,从古至今都是人们不断研究和探索的领域。由于生命的短暂,怎样才 能够在短暂的生命里,获得最强烈的生命意义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直努力探索 的课题方向。现在的社会是一个经济不断发展,科技日新月异的社会,然而与高度发达 的物质社会相对的是,人们的精神世界并没有与时俱进。大学阶段对每一个即将步入社 会的个体来说都是一个重要时期,对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当代大学 生心理压力较大、心智发育不够健全、更易感受到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与挫折。因此,如 何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生命的本质、追寻生命的价值,提升生活的品质,确立正确、积极 向上的生命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探索和研究生命意义感和心理健康的关系, 对了解生命意义感缺失的原因和开展有效的生命意义教育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以 290 名大学生为对象进行了生命意义感调查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 结果 显示: (1)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从总体上处于不明确的状态,需要进一步加强。同时, 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在性别、年级、家庭居住地等变量上无显著差异,但在学习压力、 对就业前景的预期、人际关系状态、家庭经济条件、父母期望与自身能力的相符程度等 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学习压力适中,对就业前景持乐观态度,人际关系处理得当,家 庭经济条件好,父母期望与自身能力相符的大学生生命意义感更强。 (2)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总体状况良好,在性别变量上,恐怖性因子存在着男女差 异,女生普遍比男生容易感到害怕;家庭经济条件变量上,强迫症和人际关系敏感因子 上存在显著差异, 表现为家庭经济条件很差的大学生有着较为明显的强迫症状和人际关 系敏感症状;学习压力变量上,敌对、人际关系敏感、偏执、恐惧、焦虑等因子上都存 在显著差异,表现为学习压力大的大学生在这些方面有着更明显的症状。 (3)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心理健康呈极显著负相关,生活态度、生活目标、生活 价值、生活自主及生命意义量表总分与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等症状 自评量表各个因子及总分均呈明显的负相关。 症状自评量表得分越低, 生命意义感越高。 根据以上调查分析结果, 本研究提出了提升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建 议: (1)加强大学生生命意义感教育,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2)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心 理指导,提升生命意义感和心理健康水平。 (3)重视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辅导,提升大 2 学生生命意义感和心理健康水平。 (4)学会自我调适,减轻自我压力以提升生命意 义感和心理健康水平。 (5)重视家庭在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培养和心理健康水平提升中的 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心理健康 1 abstract the topic of life is always a field that the human beings would like to research and explore from the ancient time till now. however, life is short, how to gain the srongest feelings of the meaning of life in our short life is always a question for humans to think deeply. so the exploring of the meaning of life becomes the orientation of it for the psychologist. the economy and technology developing so fast in nowadays, however, on the contrary side, peoples spiritual world can not keep pace with the highly-developed materialistic society. the university stage is a key time for the forming of philosophy, weltanschauung and values, so its really a important period during the growing of the teenagers. it is significant meaningful to know how to guide the undergraduate to correct know the nature life, persue the valuable life, improve the life quality and establish right, positive view of life because the college students are under pressure of study, unsoundness of mind and vulnerable to setbacks at present. at the same time, explore and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eaning of life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is very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 reasons for the lack of a sense of meaning in life and to carry out effectively education about the meaning of life. the study of the result of the survey about the meaning of life and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nearly 300 students of the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show that: (1)the sense of the meaning of life is very clear for the student of the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2) difference of the sense of the meaning of life for the students of the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doesnt exist according to difference of sex and residentialland. (3)the junior students hold the highest sense of the meaning of life, followed by the freshmen, and lowest the sophomore. the factor of good family economic conditions, optimistic attitude towards job prospects, appropriat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moderate learning pressure and the matchable between parents expectations and their own ability can have a benificial effect on the sense of the meaning life. (4) as a whole, the students of the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are healthy in psychological conditions, but there are 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horror which shows girls are easier to fear than boys. differences happens in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and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family economic conditions which shows on the more obvious obsessive-compulsive and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symptoms of the 2 students in good family economic conditions. the study presure can impact on hostility,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paranoia, fear and anxiety, which shows on the obvious symptoms in these respects of the students under high study pressure. (5) the sense of the students of the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is highly related to mental heal. life attitude, life goals, life value, independent living and the total scale score of the meaning of life showed a significant negative related on the factors of somatization, obsessive-compulsive symptoms,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depression, etc. these symptoms are more unobvious, the higher the sense of the meaning of life. according to the above survey results, the following recommendations raised about how to improve the sense of the meaning of life and the level of mental health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1) to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of the sense of the meaning of life. (2) to strengthen the employment psychological guidance. (3)to emphasis on the counseling o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4)to learn to adapt and alleviate the self-pressure. (5) to emphasis the important role of the family in the training of sense of meaning life and enhancing of mental health level.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sense of meaning of life; mental health 1 目 录 一、引言一、引言 . 1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1 (二)文献综述 . 3 (三)本研究的特色及创新之处 . 10 (四)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11 二、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现状特点二、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现状特点 . 11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 11 (二)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研究结果 . 12 (三)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研究结果分析 . 20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特点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特点 . 24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 24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结果 . 25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结果分析 . 33 四、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四、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 35 (一)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心理健康相关性分析 . 35 (二)生命意义感高分组和低分组之间心理健康状况差异 . 36 (三)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 37 五、提升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和心理健康水平的五、提升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几点建议几点建议 . 37 (一)加强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 37 (二)重视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指导,提高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及心理健康水平 . 38 (三)重视大学生的人际关系辅导,提高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及心理健康水平 . 39 (四)学会自我调适,减轻自我压力以提升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及心理健康水平 . 39 (五)重视家校合作,突出家庭因素在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培养及心理健康水平提升中 的重要作用 . 40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 41 调查问卷调查问卷 . 41 2 致谢致谢 . 59 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和心理健康及其关系研究 1 一、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问题的提出 矛盾无时不有,矛盾无处不在,矛盾伴随着我们一生,比如说出生和死亡,幸福和 痛苦,而且生命只有一次,唯一性是它的特征,应该怎样有意义的活着则成了我们不得 不思考的问题。作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类,我们能够去思考自己的生存问题,人的生 命的突出特征就是自我选择、自我决定的自由。海德格尔认为, “理解和解释是人存在 的基本方式,因为只要我们活着就下意识的在理解和领会着我们的生命和生活,从而对 我们自己,事物和世界赋予不同的意义。 ”因此,赋予生活以某种意义,是我们按照人 类存在方式而生活的前提。viktorfrankl1(1963)在关于存在意义研究中,得出了这样的结 论: “人类有求意义的意志,并且在生活中努力去发现意义是个体生活的首要动机。 ”反 观当今社会,尽管经济达到空前繁荣,但在紧张的生活节奏下,枯燥的工作中,人们更 加容易产生空虚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自杀、斗殴、虐待动物、自我堕落 等事件频繁发生,从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当今高校生命意义教育的欠缺。作为大学生这一 特殊群体来讲,是否具有正确的生命意识和生命价值观,不仅关系到他们个体一生的命 运,也关系到无数家庭的幸福和睦,更关系到国家的前途的命运。面对这种不容乐观的 现实, 我们不禁要问他们到底为什么要自杀?为什么犯罪?是难以承受日常生活中那些 看似平常的挫折或不幸,个人欲望太过强烈、亦或是自我肯定程度过高而欲求不得的时 候, 则轻易的选择自杀来逃避或者报复杀人。 因此, 我们应该重新审视我们的大学教育。 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不仅要教导学生以何为生, 而且要引导学生去思考何以为 生的问题,通过对生命、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思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同时为了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我国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战略。建设 创新型国家需要大量优秀的人才,因此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大 学生人才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素质包括了思想素质、专业素质、社会文化素质、 心里素质。而这之中,心理素质不仅仅是人的整体素质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同时也是作 1 frankl, viktor e, the unconscious god, washington:square press,1975,p.134.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为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基础和载体而存在着的。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将来对社 会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研究非常有必要。只有全 面了解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和心理健康状况, 在高校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才能有的 放矢,做到更加有效率的开展工作,真正的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基于上述宗旨,本 论文通过对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寻找二者的关系,为进一步开 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研究基础。 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1)本研究有助于构建大学生生命意义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的高校德育途径。本 研究以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分析,得出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及心理健 康教育状况,有助于学校加强并提升生命意义感及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活动,并拓宽解 决相关问题的途径。 (2)本研究能够为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及心理健康的进一步研究积累研究资料。本 研究通过对大学生的问卷调查, 分析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 心理健康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能够为相关研究奠定研究基础。 (3)本研究能深入探索并阐释大学生生命意义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内容 及实现的路径,对于在高等院校有效实施生命意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 意义。本研究通过生命意义感及心理健康的现状调查结果,区分性别,年龄,专业等变 量来分析调查结果,分析影响生命意义感及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并结合思想政治教育 提出相关对策, 能够为高等院校有效的开展生命意义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上的 支持。 (2)实践意义 可以帮助引导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生命意义,进而内化生命意义,将生命意义 作为其人生前行的动力和支撑,从而提升自身心理健康水平。大学是人生观形成的关键 时期,也是生命意义观容易混淆的年龄,在这个时候形成正确的生命意义观,能够为即 将步入社会的他们,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激励他们努力拼搏。 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和心理健康及其关系研究 3 (二)文献综述 1.相关概念的界定 (1)生命意义感概念的界定 关于生命意义感的研究由来已久,国内外研究者对生命意义感界定提出了不同观 点。fromm2认为, “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来充实自己 的生命,并且通过理智和爱的力量来完全的发挥个体本身的能力。 ”maslow 认为, “要 实现人生的意义,需要个体自身的努力,即自我实现来达到这一目的。在自身努力的过 程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来不断增强自身的生命意义感。 ”roller.m3(1953) 认为“个体实现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创造和增强自身的生命意义感,进而能够有足够自由 的意志去选择自己需要的东西。 ”crumbaugh4(1969)认为, “生命意义感是人生的一种选 择与目标,并且能够为个体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起到导航的作用,进而达到自我认可的 目的。而 frank5l(1975)对生命意义感的理解是, “第一,生命的意义存在于任何个体和 任何人生的阶段之中,不存在没有意义的个体和阶段。第二,追求自身的生命意义感是 一种一直追求,存在于精神层面,个体在任何时期都有追逐生命意义感的自由。第三, 每个人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都有责任去实现个体自身生命意义感。第四,根据个体自身 主观情况的不同,每个人的生命意义感都是独特的。 ” fabry6(1980)认为, “生命意义有 这两个层面的意思,第一是从规则的角度理解,是指不可抗拒,超越一切的自然规则。 可以称之为“道”或者“自然” 。我们对于这一个层面,重要是是在实现自身意义的这 个过程,而不在乎目的。第二个层面是指从抽象角度来理解,人无时不刻不在实现实现 自身的意义,因此我们应该以负责的态度来对待自己是一生。 ”edmund7则认为, “生命 的意义即生命的理由。即为什么存在于世上,给我的生命提供一种价值支撑和力量。当 感到自己的价值所在时, 便会给个体提供一种力量去支撑着自己, 朝着自己的方向努力, 2 美艾弗罗姆: 爱的艺术 ,李健鸣译,北京:商务印书馆,第三版,第 8 页。 3 美罗洛梅: 罗洛梅文集 ,冯川主编,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1996 年版,第 462 页。 4 crumbaugh.j.c and maholiek,manualofinstruction forth purposein lifetest. boston:university of boston press,1969,p.93. 5 frankl.viktor e, the unconscious god.,washington:square press,1975,p.22. 6 fabry,speaking lifes in potential of brain,berkeley:calofornia university press,1987,pp.34-45. 7 陆娟: “生死教育对综合高中学生生命意义感教学与成效的探讨” ,台湾南华大学生死学研究所硕士论文,台湾,南 华大学,2002 年 6 月 3 日至 12 日,第 4 页。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达到自己的目标。(引自陆娟,2002) 综上所述,学者们认为生命的价值和生命的目标是生命意义的两个重要内容。生命 意义感是每个个体的内在需求,而且因为每个人的主观不同,而具有独特性,而且随着 遭遇、年龄、心态等的变化而不用,因此,对生命意义感,我们可以利用自身和外部条 件去引导和改变。 在本文中,生命意义感是指个体对生命意义的认知程度,包括对自身价值和目标的 认知程度。 (2)心理健康的定义 e.fromm8对心理健康的解释是, “心理健康并不是指心理状况百分之百的健康,而 是在个体所处的条件下和自身基本条件下,所能够达到的最佳状况。maslow9认为, “衡 具量心理健康的 10 条标准是: “具有相当程度的安全感;能够理想的进行自我评价;有 适度自控能力和感官能力;与外部环境保持一定频率的接触;保持自身人格的正常与完 整;具有一定程度的学习能力;能够与团队中的成员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符合自身 实际情况的目标; 一定程度接受个人的需求; 在总体上不丧失自己的个性。 ” 而 c.rogers10 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准是: “能够理性的认识自己,在某一方面有所成就,有符合现实的 目标,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有着良好的心态,能够抵御刺激,有相当程度在自主能力, 客观的理解客观事实,而不是主观臆断。但也需要有自己的情感,要善于利用环境,总 的说来,要会玩,会工作同时也可以处理和解决问题。 ”德国心理学家 fritz perls11 (1893-1970)认为, “我们应该将心理健康视为一种流动的状态,而不是间断的。如果是 以积极的心态去应对各种情况,那样就代表具有生命的活力,而且通过这样的心态,更 加有利于本身潜能的发挥。 ”社会学家 c.g.juong12认为, “心理健康为个人潜意识的发 展创造充分的条件,让个体能够自由的操控这种力量,个体的潜意识必须和自身的主观 相符,自身可以不受束缚地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在做了大量基础性研究工作后,他发现 很多人恰恰是因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被潜意识所束缚。 从而导致患有精神疾病就是一种 行为,原因在于我们的思想被日益发展的科技水平和我们的理性思想所驱使。 8 e.fromm,the sane society,california:owl books,1955,p.37. 9 a.maslow,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boston:boston university press,1978,p.257. 10 c.rogers,on becoming a person,a theraposts view of psychotherapy,1961,pp.186-196. 11 f.perls.gestalt,therapy verbatim, 1969,pp.43-44. 12 c.g.jung,two essays on analytical psychology,1953,171. 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和心理健康及其关系研究 5 本文中的心理健康是指人的躯体、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一种和谐状态,主要 表现为智力正常、行为协调统一、人际关系融洽、适应能力良好。 2.关于生命意义感的现状研究 (1)frankl 关于生命意义感的研究 从哲学层面来理解,奥地利的精神病的学科教授 viktor frankl(1905-1997)通过其个 人在纳粹集中营里的真实经历,从中体会了“一个人在遭遇苦难和考验是有意义的,人 是因为有目标而存在的。 ”通过这个理论,他创立了意义治疗的概念,这个概念包含了 “人存在的意义”以及“人追寻这个意义的过程” 。他的治疗理论是通过“意义的自由” , “追寻意义的意志”与“生命的意义”三个概念来展开的。(转引自何英奇13,1990;赵可 式、沈锦惠14,1998;frankl,195915,196716)他认为, “生命的意义蕴含在生活之中,通过日常 行为,工作与创造力来寻找自身的价值,通过与外界的接触而认识到自身的价值,进而 肯定自身生命的意义,具体是通过主观感受,奋斗的意志和对生命的奉献来肯定生命的 意义。 ”frankl 认为, “生命的意义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也可以理解为三种价值(傅传勋, 199317):首先是创造性的价值,大到科技发明,工业革命,小到日常工作等等都可以称 为创造性价值,只要是能够对外界起到一定积极作用,那怕是对人的一个微笑,也一样 有着人生意义的。其次,体验性价值,其着重于追寻生命意义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所创 造的意义甚至可能比创造性价值有更深层次的影响。然后是态度性价值,从精神层面来 分析,由于生命意义感是一种主观认知,一定程度上属于个人的态度,人的一生在追寻 的的最高目的便是态度本身,因此态度性价值属于最高。 frankl 关于生命意义理论的研究在这方面属于最早的研究,此后国内外许多关于生 命意义感的研究都是以此为基调,进行修正或者补充。 (2)当代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现状现状特点 研究者们从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总体状况及性别等方面对当前大学生的生命意义 感现状进行了研究。在总体状况上。研究者发现大学生对生命意义的认识偏低,处于中 13 何英奇: “生命态度剖面图之编制:信度与效度之研究” , 台湾师大学报 ,1990 年第 7 期,第 7194 页。 14 奥地利弗兰克尔活出意义来从集中营说到存在主义赵可式、沈锦惠译台北:光启,1998:254296 15 frankl.viktor.e,mans search for meaning:an introduction to logotherapy,boston:beacan press,1959,pp.496581. 16 frankl.viktor e, psychotherapy and existentialism:selected papers on logotherap,new york:penguin books, 1967,pp.439458. 17 傅传勋: 死亡的尊严与生命的尊严 ,台北:正中出版社,1993 年版,第 103140 页。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等及中等偏下水平。贾林祥,石春(2008)18在对大学生生命生生命意义感的调查中, 发现大学生对生命意义感是有所了解,在生命意义感总分以及各项因子如苦难承受,对 死亡的接纳等项目上的得分为中等,这证明大学生有一定的苦难承受能力,对自己生命 的目的也较为明确,关于死亡也有着自己的理解。根据黄小英,温虹羽(2011)19对内 蒙古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本科生生命意义调查问卷的分析表明, 大学生生命意义感普遍偏 低,没有明确的生命目标。 从性别变量来看,大多数研究皆报告了男女大学生在生命意义感上有显著差异,男 大学生显著高于女大学生。如das(1983)和 reker&cousins(1977)20的研究结果认为 性别因素影响到生命意义感。何英奇21在对专科生生命意义感的研究过程中, “发现女生 在心灵空虚的问题上比男生严重,即女生的生命意义感比男生偏低,他认为原因在于女 性在性格上较之男性更为保守,希望工作和婚姻带给自己的一份归属感,而男性在这方 面的忧虑并没有女性迫切。何英奇22(1990)随机选出873名大专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来测 试大专学生的生命的目的和意义以及相关性因素研究。通过发放责任感量表、职业价值 量表等测试工具,发现, “男性的生命意义感比女生要强烈。原因也许是女性在职业和 婚姻上比男生更为慎重,在这两方面面临的统整危机也更加迫切。 ”因为贾林祥、石春23 则认为, “造成生命意义感的差异主要在于性别差异,男生更加习惯独立思考,独立解 决问题。而女生对他人的依赖程度更强,但男生也因此会面临相对较多的挫折。 ”不过, 也有研究者得出不一样的研究结论,如zika 和chamberlain24(1987)的研究则发现不同 性别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并无显著差异。 从本、专科变量来看,在本科学生和专科学生的比较分析上,目前还未有一致的研 究结果。何英奇(1990)25研究发现, “被测试的大专学生中有四分之一没有认识到自己生 命的意义和生命的目的,因此会产生“存在空虚”的挫折感。其次,大专生的生命意义 18 307 2008322 19 黄小英、 温虹羽, “在校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现状分析, 以内蒙古师范大学传媒学院为例”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 2001 年第 3 期,第 22 页。 20 reker .g. t, “the purpose in life test in an inmate population: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ournal of clicinal psychology, vol.11,no.4 ,may 1977,pp.23-26. 21何英奇: “生命态度剖面图之编制:信度与效度之研究” , 台湾师大学报 ,1990 第 3 期,第 71-93 页。 22 何英奇,前注13,第 36-39 页。 23 贾林祥、石春,前注18,第 7 版。 24 connor.kand chamberlain.k, “ dimensions of life meaning:a qualitative investigation at mid-life,”.british joumal of psychology, vol. 17, no. 3 ,april 1997,pp.255-273. 25 何英奇: “生命态度剖面图之编制:信度与效度之研究” , 台湾师大学报 ,1990 年第 35 期,第 7194 页。 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和心理健康及其关系研究 7 感与frankl意义治疗理论中的自我超越以及对过去、当下和将来持乐观态度的时间知觉 呈相关、而生命意义感和无力感这一因子则呈现负相关。 ”贾林祥、石春26与何英奇27研 究的不同点在于, “本专科学生在量表总分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者认为这可能 是因为近年来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以及民办院校的不断增多, 为学习成绩一般或稍差的 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从而减少了他们在升学道路上所遇到的挫折,使他们对未 来也充满了信心。 ” 在文理科分类上,贾林祥,石春从意义治疗的观点来分析,认为, “男文科生和女 理科生都普遍具有很强的责任感,能够体会到自己存在的意义,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创 造性来获得生命意义感。家庭所在地也是影响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 发现,来自农村的女大学生与来自城市的男大学生往往会经历较多的“存在性挫折” , 因此生命意义感相对较低。 (3)关于生命意义感来源的研究 关于生命意义的来源在早期并不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但后来逐渐被关注。 baumeister(1991)28认为生命意义感来源于四个方面, “ (1)生命的目的:目的是指导人 生前行的航标, 重要的并不是目的本身, 而是在寻求目标的过程中所获得的生命意义感。 (2)正当性:在与外界接触中,需要不断审视自身的行为,自己的行为是积极主动的, 能够为他人带来帮助, 是合法切且正义的, 这些行为能够为自身带来强烈的生命意义感。 (3)能力:人们相信自己对某些事情具有掌控能力,可以控制某些事情的发生,达到 自己的目标。 (4)价值:人需要感受到自身的价值,这样才能自己整个人生提供支撑, 通过在与他人的比较中,感到自身的价值,这是人的一种本性,现在社会阶层的区分变 成为了获取价值的一种方式。 国内关于生命意义来源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宋秋容29认 为, “关系是在谈论生命意义的来源最经常被提到的一个概念,友情、爱情、亲情皆是 一种关系, 因此能否正确处理这类关系, 对获取生命意义感至关重要。 ” 江慧钰30(2001) 对初中生进行了生命意义感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 “初中生是通过家庭、外貌、学习 26 贾林祥、石春,前注18,第 9 版。 27 何英奇,前注13,第 72-73 页。 28 baumeister.r.f,meaning of life,newyork:guildford press,1991,pp.95-109 29 宋秋蓉: “青少年生命意义的研究” , “台湾彰化师范大学辅导研究所”硕士论文,彰化,台湾彰化师范大学,2003 年,第 35 页。 30 江慧钰: “国中生生命意义的探讨” , “台湾慈济大学教育研究所”硕士论文,台湾,台湾慈济大学,2001 年,第 23 页。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成绩、关系等渠道来获得生命意义感。总体上来说,生命意义感在来源上会因个人情况 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初中生的生命意义来源受父母家庭的影响,传统观念影响较多,而 大学生接触社会较多,知识结构也更加复杂,因此生命意义感更多来源于个人成就与个 人的能力。 ” 3.心理健康研究现状 (1)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 大学生作为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一直以来被当成社会建设的主要建设者。但当 前社会的严峻的就业形势,又加上现在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尖锐。对大学生在心 理层面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由于大学生尚处于17,18岁,心理层面还不是很 成熟,碰到一些复杂的情况,不能够很理性有效的处理,甚至产生挫败感,甚至因此出 现心理方面的疾病。 1999年国家教委对全国12.6万的学生做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出有20.23%的人患有心 理障碍,在北京的大学生中,23.2%的大学生有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在对上海高校 的调查中,结果显示有近20%的学生感到很苦恼,有17.5%的大学生在情绪倾向中偏向 消极,在广州的高校调查中,有13.66%的大学生存在心理卫生方面的问题,26.18的大 学生处于亚健康状态,根据对重庆市高校大学生的调查结果来看,有着48%的大学生经 常压抑着自己。马加爵时间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有的心理学家甚至把当代大学生称 为“心理弱势群体” 。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研究已经刻不容缓了。 (2)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当今社会由于处于社会转型期,矛盾复杂尖锐,因此,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也日益 复杂化,并且相互影响着。最近几年来,根据多位学者对此类问题的研究探讨,根据结 果,得出神经质,精神状况,消极的心态、性别以及社会认可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 主要原因。赵虎31从生活事件方面开展相关研究,认为对心理健康产生最直接,最大作 用的往往就是身边的生活事件,通过问卷调查法,分析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的相关性。 结果显示,发现有过特殊生活事件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量表的各个因子上都高于标准 值。而且负性事件与心理健康量表的各个因子的相关程度是最高的。这证明了负性事件 31赵虎、马光瑜、张强: “大学生心身障碍与生活事件的关系研究” , 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0 年第 8 期,第 106 页。 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和心理健康及其关系研究 9 在导师心理疾病方面的影响。曾琳娜32从大学生的个人性格,情绪出发,探索情绪与心 理健康的相关程度。他发现性格急躁,性格内向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各个因子上的得分 明显情绪稳定,性格开朗,沉稳的大学生,而且差异显著。这充分说明心理健康程度与 个人性格,情绪,密切相关。蔡太生33从人格方面出发,探索人格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 响,通过使用 scl-90 量表和加利福尼亚个性量表,结果显示,动手能力,自我控制能 力,生活自主较低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各个因子得分较低,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同 时根据 scl-90 量表得分,把被测试大学生分为高分组和低分组,发现高分组在加利福 尼亚个性量各个因子和总分上皆高于低分组,充分说明了各项的好与坏,积极与消极, 对心理健康状况有着重要的影响。李慧民34从社会认可方向,研究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通过问卷调查法,对 1000 多名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社会支持的各个维度 与心理健康各个因子呈现出负相关的趋势,在 epq 人格和 n 这两个维度上有着显著的 负相关,而在人格 e 这个维度上,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这说明社会认可程度越高,大学 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越良好。佟月华35从处事方式出发,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