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论文)关于经济伦理视野下的消费问题研究.pdf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论文)关于经济伦理视野下的消费问题研究.pdf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论文)关于经济伦理视野下的消费问题研究.pdf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论文)关于经济伦理视野下的消费问题研究.pdf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论文)关于经济伦理视野下的消费问题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 摘要 消费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现象之一,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消费。消 费既满足了人类生存的需要,也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消费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一定的消费观念是社会物质生活的“回声” 和“反映” ,而人们在消费活动中总是受着一定的消费观念的“引领” 。所以, 消费即是一种经济行为,也是一种伦理行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人 们的消费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消费领域存在着浪费消费、炫耀消费等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消费活动和社会风气,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而且 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亟需树立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消 费观。 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第一部分是引言。第二部分是经济伦理 视野下的消费理论解读。第三部分结合当前我国国情来对消费进行分析研究, 找出当前我国消费领域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第四部分是关于促进经济 社会发展消费观的基本理论概述。最后一部分主要是从具体方面提出一些思考 和建议, 以期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 经济伦理 消费 对策思考 4 abstract consumption is one of the most basic phenomena in human social life. consumption is not only to meet the needs of human survival, but also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people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consumption. in certain degree, consumption view is the echo and reflection of social material life, and people always being affected by a certain consumption view. so consumption is a behavior both economic and ethics.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our country economic has obtained the rapid development, peoples consumption level also has obtained the great improvement, and peoples consumption concept has undergone great changes. there are many consumption problems in consumption area such as wasteful consumption and conspicuous consumption. these existed problems seriously affected peoples consumption activities and social atmosphere, 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people all- round development and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ic and society. therefore, it is most urgent to establish consumption concept adap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ic and society. there are five parts in this paper. the first part is introduction. the second part is to interpret consumption in perspective of economic ethics. the third part,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researched into the consumption, fined out the existed problem in consumption area and analyzed the cause of that. the forth part elaborated the consumption concept which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economy and society. the last part put f orward some thoughts and proposals from specific aspects, aiming at building the consumption view to promote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key words】 economic ethics ; consumption; countermeasure 1 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 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 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所做出重要贡献的个 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申明的法律结果由 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2 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管、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 借阅。本人授权山西财经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 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不保密。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关于经济伦理视野下的消费问题研究 1 1 本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 1 . 1 选题背景 马克思曾经指出: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就是“人 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 ” 所以“人从出现在地球舞台上的那一天起,每天都要消费,不管在他开始生产以前和在生产 期间都是一样。 ” 由此可见,消费是人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前提。 古今中外,一些经济学家试图使经济学成为道德中立的领域,把“消费”当作一个纯经 济学的概念。但人们越来越发现由消费而引起的作为伦理评价对象的人的消费态度、消费方 式、消费活动不可避免的要直接或间接的反作用于经济的发展,消费的伦理价值就变得不容 忽视。由此可以看出,经济学不能回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能回避人们的经济行为尤其是 消费行为及其后果。关心人,爱护人以及朝着人的全面发展而努力,应当是经济和社会发展 的终极指向。因此,对消费问题从经济伦理的视角来考察消费就变得尤为重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人们在消费上有了更多的 选择和追求,同时由于人们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消费对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增 长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和经济学界关注更多的是 扩大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或者说是主要注重的是消费对于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积 极作用。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一时间成为盛行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伴随着 人们无限制的追求经济增长、极度扩大再生产,毫无顾忌的消费自然资源、污染环境,人们 的消费行为与资源、环境和生态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越来越明显,在消费领域出现了奢侈浪费 消费、愚昧非法消费等问题。诸如此类的消费与我国国情格格不入:首先目前我国有 1 3 亿人 口,庞大的人口对衣食住行有着巨大的需求,这些需求给环境和生态资源带来沉重的压力; 其次,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特别是许多不可再生性资源的锐减,给我国经 济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我国的发展正处于消费、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困惑之中。减少消费,经济增长将会停滞, 经济系统的运行将会受到阻碍;增加消费,自然生态系统又难于支撑。人们往往习惯于从单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p3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p191 关于经济伦理视野下的消费问题研究 2 一的经济学视角考虑消费问题,而忽视了经济伦理的要求。鉴于我国当前消费领域存在的一 些问题及我国的基本国情,有必要认真思考消费的伦理性,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进 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1 . 2 选题意义 理论意义:目前,理论界对消费问题主要是从经济学的视野来进行研究的,而从经济伦 理的角度对消费问题的研究则相对较少。消费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伦理现象。 因此,我们不仅要研究消费对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同时还要关注消费的伦理价值。从经济 伦理角度研究消费,不仅有利于丰富消费伦理的内容,还可以完善消费伦理的学科体系。 实践意义: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 活水平显著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但在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在消费 领域也产生和积累了一系列深刻的问题和矛盾,如浪费消费、超前消费等消费现象,严重影 响了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改善,违背了消费的本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同 时也阻碍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为了破解这些消费领域出现的问题和矛盾, 要求我们必须根据我国国情,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消费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经济社 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a 、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 使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相结合的方法, 从宏观上为本文提供指导。 b 、文献研究法:通过对各种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的搜集、归纳、整理和分析,以间接的方 式获取研究对象的信息和资料;通过对有关论著、期刊、论文和网络资源的检索,搜集了国 内外有关经济伦理学和消费道德研究的文献资料和著作,从中汲取素材与营养,消化吸收, 借鉴使用,这些资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c 、调查研究方法。通过实地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进行分析研究。 本文的创新之处:长期以来我国理论界比较注意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消费进行研究,有一 定的局限性。本文试图通过从经济伦理的角度对消费进行研究,分析消费的伦理意蕴,指出 消费领域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提出了要构建促进经济社会 发展的消费观及其对策思考。 关于经济伦理视野下的消费问题研究 3 2 经济伦理视野下的消费解读 在研究消费问题时,首先要对消费的概念进行界定。只有明确了概念,才能从理论上加 以阐述,才能保证在研究消费问题时不出偏颇。从不同的角度研究消费会有不尽相同的解释。 本文是从经济伦理角度研究消费问题,仍然需要从理论层面厘清消费,明确本文所讨论的内 容和范围。 2 . 1 消费的概念阐述 马克思说我们每个人都是天然的消费者,消费的历程从我们出生开始,直到我们死亡。 因此,消费是人类生命存在的一种方式,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在进行着多种形式的消费。但 是,人们对“消费”的认识,却经历了一段很长的历史时期,随着人类认识的不断加深,消 费逐渐的由最初含有贬义色彩的词汇过渡到中性词汇,演变成了现在我们所理解的消费。 在牛津英语辞典中消费的定义是: “通过燃烧、蒸发、分解或疾病等花掉或毁掉;消 耗、死亡;用完,特别是吃完、喝完;占去、花费、浪费( 时间) ;变得憔悴、烧尽。 ” 消费 从 1 4 世纪开始在英语中出现,是“浪费”的代名词,并且在这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消费都 含有鲜明的贬义色彩,带有“用尽” 、 “用光” 、 “耗费” 、 “摧毁”之类的意思。在我国, “消费” 一词最早出现在东汉时期,解释为“消磨、浪费”之意,如在潜夫论中“既不助长农工 女,无益于世,而坐食嘉谷,消费白日,毁败成功,以完为破,以牢为行,以大为小,以易 为难,皆宜禁者也。 ” 这里的“消费”也明显具有贬义色彩。直到 1 8 世纪中期以后,消费的 贬义色彩才开始慢慢减退,成为一个与“生产”相对的概念,指人们把自己劳动生产出来的 产品使用掉,以满足自己生活需要的行为。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将消费分为两种:一种是生产消费;一种是生活消费。生产消费 是通过消耗生产资料而生产出新产品的过程,它是直接与生产合二为一的。生活消费是人们 每天消费已生产出的消费资料( 包括劳务消费) 来满足自己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消费行为, 它直接与劳动力再生产相联系。生活消费是恢复和发展劳动力,使人们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必 要条件,因而也是保证生产过程不断进行的前提。一般所说的消费就是指生活消费,即“人 们为了满足自身需要而消耗的各种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和劳动服务的行为和过程。 ” 本文从 牛津英语词典上海:商务印书馆,1987p248 欧阳卫民中国消费经济思想史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p2 荣晓华、孙喜林消费者行为学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p3 关于经济伦理视野下的消费问题研究 4 经济伦理角度在消费领域研究的也是生活消费,消费主体是个人,消费客体包括在消费过程 中消费主体消耗的各种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和劳动服务以及使一定消费活动得以进行的消费 工具。 2 . 2 消费的属性 属性,是指事物固有的性质、特点,包括状态、关系等,是由事物的内部矛盾决定的。 任何事物都有许多属性,是多种属性的统一体。人是自然存在物、社会存在物和精神存在物 的统一体,有自然需要、社会需要和精神需要,消费是基于对人们一定需要的满足,因此, 消费也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文化属性。 2 . 2 . 1 消费的自然属性 消费的自然属性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发挥作用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性质,即商品在满足人 的需要过程中的自然磨损、损耗或消耗,或者说消费主体与客体的物质转化过程。人类要在 地球上生存和繁衍生息,就会产生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基本需求,消费的自然属性满足的就是 人们的基本的生存需要。马克思在谈到物质需要的对象时指出,它“是表现和确证他的本质 力量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对象。说人是肉体的、有自然力的、有生命的、现实的、感性的、 对象性的存在物,这就等于说,人作为自己的本质即自己的生命表现的对象;或者说,人只 有凭借现实的、感性的对象才能表现自己的生命。 ” 从消费的内容来讲,消费是消费主体与 消费客体之间的物质转换,是人们对物品或劳动力的使用、损耗、消耗。从消费客体来讲, 消费客体是经过加工的一块自然物质。它有各种不同的特性,如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 水杯的自然特性是用于喝水,肥皂的自然特性是能去污。从消费主体来讲,人是一个生物体, 当这个特殊的生物体对消费品进行消费时, 就发生了这样两个自然过程: 消费品的自然属性和 自然结构被破坏、耗损和人的自然体力的恢复和补充。 2 . 2 . 2 消费的社会属性 消费的社会属性是人的消费同动物的消费最重要的区别之一。动物的消费是纯粹的、自 然的消费,仅仅停留在满足自身低层次消费层面上,而人的消费脱离了纯粹的、自然的消费, 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在一定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具有特定的社会意 义。消费的社会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消费主体的社会属性和消费客体的社会属性。 消费主体的社会属性。人们为了生存,必须消费,为了消费,必须进行生产,因此,人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 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p167- 168 关于经济伦理视野下的消费问题研究 5 们在生产中结成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消费主体的社会属性强调消费主体不是孤立的、抽象 的,而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具体表现为主体的意识性、能动性、自由性。消费主体 的意识性。消费主体的意识性是指消费主体消费什么,如何消费都是在主体主观消费意识的 支配或影响下进行的,同时主体在消费过程中还会受到其他社会意识因素的影响,如社会心 理、社会风俗、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宗教等等,特别是社会主流价值观。消费主体 的能动性。消费主体的能动性表现在主体能主动的积极的认识、掌握消费的规律,并利用消 费规律进行消费从而促进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而不是一味地、被动地按照生产者的要求进 行消费。与此同时,消费主体还能对生产有影响甚至起决定作用,比如很多时候生产什么是 由消费者的需求决定的,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下,满足消费者需求、符合消费规律的生产往往 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消费主体的自由性。比如人们如何使用他们的收入,挑选什么 样的商品,多少用于储蓄与投资,多少用于购物,怎么购物等等,这些都体现的主体的消费 自由。 消费客体的社会属性表现在消费客体的生产与获得是一个社会过程。即使是在自给自足 的生产和消费中,消费客体的生产也离不开整个社会。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生产消费 客体的工具是从社会获得的,生产的经验也与整个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在商品经济中,生产和消费的过程更加表现为一个社会过程,生产者生产的产品多供他人消 费,而生产者消费的消费品又多来源于其他生产者。不仅如此,消费过程本身也是一个社会 过程。消费不但维持个体的再生产,而且起着社会关系再生产的作用。 2 . 2 . 3 消费的精神文化属性 消费不但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精神文化属性。人活着不仅是为 了生存,更应该是为了生活。我们不能否定人类生活中对物质产品的追求,因为它可以更好 地满足人的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地发展。随着物质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们更应该注重精神文化方面的消费,这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更高层次上的消费。 “精神文化 消费是消费质量提升的重要标志” 、 “它向我们放射出人类崇高精神之光”,精神文化方面 的消费对与人消费质量的提升、人的全面发展,发挥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首先,消费的精神文化属性强调消费的文化意蕴。所谓文化意蕴就是消费客体的象征意 味,它不是由消费客体的外在属性直接流露出来的,也不是由客体的社会功能直接显示出来 的,而是隐含在客体的属性、功能之中,若隐若现,似有似无。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的消费活 何小青消费伦理研究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07p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p162 关于经济伦理视野下的消费问题研究 6 动不仅仅是为了维持基本的生存需要,解决饥渴寒冷,而是在消费过程中追求其更深层的文 化价值精神,比如老舍茶馆展示了中国文化的悠闲、雅致、古朴;麦当劳展示了美国文化中 的效率、质量、信誉。 其次,消费的具体内容是由历史地决定的,构成一个民族、一个群体或一个区域的独特 的文化。如饮食内容不但是由自然环境决定的,而且也是由历史传统决定的,形成独特的饮 食文化。消费的具体内容伴随着不同文化的互动而相互借鉴和渗透。 最后,许多消费活动和文化活动是合二为一的、无法分开的。如,结婚典礼、生日宴会、 年节家宴等既是一种礼俗,又是一种消费活动。 2 . 3 消费的伦理意蕴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以其特殊的方式把握世界,把世界分成两部分,即善的和 恶的、正当的和不正当的、应该的和不应该的,高扬善的、正当的、应该的,鞭笞恶的、不 正当的、不应该的,不断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消费的伦理蕴意,或者说消费蕴含的伦理 价值观,即人类消费活动本身所体现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及其对这种价值观的理解。 消费是经济利益的直接体现,而伦理的特殊功能就是从现实利益关系的角度,特别是现 实生活中个人对待社会整体利益和其他个人利益的态度的角度,去调节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 和社会关系。它以“应该”怎样的道德准则,从权利与义务两个方面调节社会成员的消费行 为,其目的在于协调消费者与社会、消费者与自然环境、消费者与生产者、消费者与消费者 之间的利益关系,以维护和调控整个社会消费活动有序、健康地进行。正如波德里亚所说: “消费是一个系统, 它维护着符号秩序和组织完整,因此它既是一种道德( 一种理想价值体 系) ,也是一种沟通体系、一种交换结构。 ” 消费也是基于人们一定的需要产生的,其本质又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满足人类一定需 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各种各样的消费关系,如 何处理这些消费关系体现了人的伦理价值观。一方面,人们如何选择和使用消费资料,或者 说,人们以何种方式占用、获取和使用消费资料,是恶的方式还是善的方式,其中渗透着伦 理价值。另一方面,消费主体人,在消费过程中总是自觉不自觉的在一定的价值观念的指 导和引导下进行消费,与此同时,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还受到当时社会风俗习惯等的影响。 首先,从人的需要的来看,消费的目的是满足人的需要,消费过程中体现着人对劳动成 果的态度。在人的复杂的多层次的需要或利益中,吃、穿、住、行等物质生活的需要是最基 (法)波德里亚消费社会刘成富、金志刚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p13 关于经济伦理视野下的消费问题研究 7 本的需要。在现实生活中,为了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人们首先就要消费一定的价值物, 即劳动成果。劳动是人类通过付出其体力和智力(知识、劳动技能或技术)的消耗(代价) 而获取商品价值或社会财富的基本方式。作为一种合乎人类目的性的活动,劳动的直接目的 是创造使用价值,满足劳动者自身的物质生活需求。因此,在人们对劳动成果的消费过程中 体现着人们之间根本的经济关系,并且人们在对劳动成果的消费中寻求着一种价值确认,体 会劳动的意义和价值。任何有价值和意义的劳动基本上都具备了必需的道德机制合理性和经 济合理性,作为有理性的人类是不会做任何无效用的劳动。因此,任何人的有效劳动都应当 得到充分的尊重。在此意义上说,劳动是每个人的基本人权,如同每个人的自由和平等,神 圣不可侵犯。因此,人在消费的过程中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实际上也就是尊重他人的劳动, 尊重他人。 其次,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的其他存在物同人是平等的, 也享有自己的权利和价值。人的消费活动肯定会对自然界产生影响,因此,消费体现着人对 自然的态度。在消费的过程中人对自然是什么样的态度,人的消费就是什么样的。因此,在 消费过程中必须正视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尊重自然地权利,保持人与自然地良性互动。 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并且是从属于自然界的, 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自然界,就其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 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 然界相联系,也就是等于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这就意味着, 人不仅要尊重共同体中的其他伙伴,而且要尊重自然界本身。人类征服自然界的行为应当以 “人自然”的整体优化为目标,把人与自然的协调作为人类未来发展的方向。地球不过 是无数行星中的一个,人类也不过是许多生物种类中的一种,我们的社会也不过是其中比较 复杂的一个,所以人应该尊重自然。自然界对人类社会的这种先在性,不仅证明了自然界对 人类社会的物质始源性,而且也证明了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不可替代的永恒的条件。 海德格尔在论人类中心论的信中指出:人不是存在者的主宰,人是存在的看护者。人不 要去统治存在者,不要以人为中心,一味地利用现实的东西,一味地放纵自己的需求,人应 该维护和保护地球,保护人类的基本生存条件。总之,人类的消费要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尊 重自然界其他存在物的权利,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再次,从人与自身的角度看,消费体现着人对自身的认识,蕴含着一种伦理精神的实践。 人在认识和把握世界时,不仅实现了人对现实世界的本质、力量、特征的实在占有,而且也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p272 关于经济伦理视野下的消费问题研究 8 使主体即人自身的本质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也就是说,道德所表现的是人通过对他人、对社 会群体的关系而实现人对自身的关系,是一种“为我”的关系。从人与自身的关系而言,无 论是对自然的消费还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享用,都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人的需要有着高低 不同的层次,在低层次相对得到满足的条件下,消费需求指向层次越高、越协调就是越合理 的消费。而精神文化的消费是消费的较高层次。消费要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有利于人的个 性的全面发展。因此,人们倡导一种以义务感、敬重意识和自我约束理念为内涵的放弃之伦 理,即对超出必要消费之界限的挥霍性的物质欲望与物质享受做出自愿的限制。放弃之伦理 所倡导的就是放弃既对人的自我实现没有任何意义又要大量消耗自然资源的消费方式。这是 主张一种在自我内部为自己的消费寻找理由、动机的观点。按照体现着自己本质及自身状态 的特殊要求规划消费目的,而不是按照别人获得的生活条件作为标准。竞争、攀比的消费心 态,其基础是别人占有的东西,而不是与他自己的生活状态、他的能力、他的利益与需求相 适应的东西。作为人的一种实践活动,消费应该体现人的本质力量,而不是作为异己的力量 统治自身。 2 . 4 经济伦理视野下的消费 2 . 4 . 1 不同学科下的消费 消费是人类发展过程中自我完成和自我成就的过程,在本质上是受人的需要推动的,是 需要得以满足的活动。一般来说,消费就是为了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而消耗物质财富。消 费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涉及多领域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考虑有不同的定义。 从心理学角度看,消费是一种心理行为,在消费过程中伴随着多种情感的投入。消费过 程是激发快乐的过程,但是也会伴随着羡慕、嫉妒和虚荣等感情活动,会引起怨恨和失望的 情绪。 从经济学角度看,消费是指满足人类由欲望而产生的需要或需求的物品消耗的过程,是 现代经济运动,即物品的生产、占有、分配和使用的一个环节。 从生态学角度看,消费意味着人类作为自然界的组成部分之一,通过消耗一些物质产品 而获得能量和营养的过程。生态学家认为,消费不应该只是“用完,特别是吃完、喝完、占 去”之意,而应当是人与自然的生生不息、相互联系的行为方式,人在消费时首先应将自己 视作自然界的一部分,并在其中展开对物的使用,以获得生活所需要的能量、营养、养分、 用以人自身生存与发展的持续性。 从社会学角度看,消费多指消费的符号意义、社会象征意义等,是体现其社会地位象征 关于经济伦理视野下的消费问题研究 9 的一种手段,是消费者个人和家庭通过其收入购买一定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物品来提高自己的 社会地位。如王宁教授定义的消费是: “在现代经济、社会条件下,人们为满足其需求和需要, 对终极产品( 物品、设施或劳务) 的选择、购买、维护、修理或使用过程,该过程被赋予一定 意义、并导致一定的满足、快乐、挫折或失望等体验。 ” 2 . 4 . 2 经济伦理视野下的消费 a . 经济伦理的内涵 人类对经济伦理的关注和研究古已有之。在我国先秦儒家的道德伦理论述中,比如,在 论语中孔子关于义利关系的讨论,代表了儒家伦理乃至整个中国传统伦理辩证经济与道 德、物利与道义之关系的典型论说方式。在西方,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科伦理学 ,尤其是 在家政学等作品中,有丰富的关于如何处理人的经济生活中的道德伦理问题的系统论述。 而且,亚里士多德对经济伦理的探究,一直是西方道德文化和西方伦理学传统的重要组成部 分,即便是在中世纪教会的宗教伦理和经院神学伦理学中也没有完全中断过。以资本主义生 产方式为基础的现代商品经济的形成和迅速发展使经济伦理凸现出来。著名伦理学家、现代 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两部划时代的著作中,系统揭示出经济 与伦理之间的价值两分性张力。从此,经济伦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日积月累,于今尤 甚。 然而,迄今为止,人们似乎仍然困惑:什么是经济伦理?它是指经济生活中的道德问题 和伦理规范,还是指对这些问题的伦理学研究?或者说,经济伦理所探究的是一种价值意义 上的实际经济生活的道德议题,还是一种知识论意义上的关于经济生活之道德问题的伦理学 研究?抑或两者兼而有之? 笔者认为, 经济伦理是一种以人类社会实践中某一特殊类型的道 德伦理问题即经济生活中的道德伦理问题为主题对象的伦理价值研究。它所关注的 首先是人类经济活动本身的道德基础、道德规范、道德秩序和道德意义问题;其次是为人们 寻求合理有效地经济伦理策略或决策提供必要的伦理咨询或伦理参考,从而最终为人类及其 社会的经济生活或经济行为达到既正当合理又合法有效的状态,提供独特而具体的伦理价值 解释。 b . 经济伦理视野下的消费 消费作为社会再生产的一个基本环节,在经济伦理视野下,关注的是消费不仅具有经济 理性意义上的合算与否的问题,或者说是技术合理性问题,而且还具有道德伦理意义上的是 王宁消费社会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p16 卢风、肖巍应用伦理学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p122 关于经济伦理视野下的消费问题研究 10 否合理的价值评级问题, 简言之就是从道德的角度审视有无能力消费、用什么方式消费以及 消费的目的等。而经济学中的消费是一种手段,通过对人们各种需要的满足,用来促进经济 的发展,消费被看成是对物质产品和服务的消耗和使用,用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和欲望。生态 学中的消费总是与生态和环境密切相关的,反映了人们对消费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和重视,反 映了人们意识到人类物质消费的自然资源前提和这种前提的限制性预制,意识到目前威胁人 类生存的严重的资源、能源、环境危机。社会学中的消费是作为社会现象和过程的消费,强 调的是消费的社会性质、社会动机、社会过程和社会后果。消费现象被放在社会整体与结构、 社会关系与互动网络或社会历史的长过程的背景来加以观察和研究,或是从更一般的社会互 动、互赖关系来对每一社会事实进行解释。把消费同其他社会事实、社会过程和社会关系联 系起来进行更为整体和一般的思考。 万俊人义利之间现代经济伦理十一讲北京:团结出版社,2003p159 关于经济伦理视野下的消费问题研究 11 3 当前我国消费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 . 1 当前我国消费领域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消费领域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为了能够准确地反映现时期消费领域存在的 问题,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的需要,编制了此调查问卷(详见附录) 。本调查对各行各业人员 进行采访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涵盖了各行各业人员的个人基本情况、日常生活消费等多个 方面。本次调查总共发放了 1 0 0 份问卷,当场回收 9 5 份,回收率为 9 5 % 。 3 . 1 . 1 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 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不 仅要使人民物质生活丰富,而且要使人民精神生活充实。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愈来愈多,人们的物质消费水平 也愈来愈高。冰箱、洗衣机、电脑、数码相机、汽车等家庭耐用消费品已经逐渐进入普通居 民家庭,人们物质生活的丰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消费活动中, 消费主要是生活资料的消 费, 消费的方式和内容常常以物质形态表现出来, 物质消费也就成为消费的主要形式, 生活水 平的提高也主要以物质消费水平为标准。 ” 这种情况使得人们往往视消费活动为物质消费过 程, 而把精神消费排除在消费范畴之外;仅仅重视物质需求、物质消费, 忽视精神需求、精神 消费。于是,在人们物质生活消费得到极大满足的同时,精神文化消费的步伐却明显落后了。 主要表现为: 生活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消费比重过大,发展资料的消费比重过小;用于满足物质 生活需要的物质性消费比重过大,用于满足精神文化需要的精神文化性消费比重过小。而在 精神文化性消费中,人们注重娱乐、享受和消遣性消费,忽视发展性和智能性消费。同时, 精神文化消费领域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低级庸俗的东西。 物质资料消费是精神消费的物质前提和基础;精神消费对物质消费又有积极推动作用。 精神消费的充分发展,能够促进物质消费的生产和发展,扩大物质生活领域,提高物质生活 消费的层次和质量。但现实生活中,物质消费与精神文化消费的相互背离和冲突,将导致人 类消费的多样性简化为消费的物质唯一性,使人处于“物欲”的包围之中,完全成为“物” 的消费机器。 “片面追求物质消费,会导致整个社会畸形发展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相对低下 的精神状态,突出表现在人们的幸福感降低、责任感降低、进取心减弱、精神颓废甚至道德 倪愫襄伦理学导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p286 关于经济伦理视野下的消费问题研究 12 堕落。 ” 许多人正是在单纯追求物质享受的过程中失落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 3 . 1 . 2 愚昧非法消费 愚昧是科学的对立面。在人们日常的消费过程中不讲求科学,不用科学知识指导自己的 消费行为,其消费必将是愚昧的。愚昧消费在城市和农村中都存在,具体的表现形式是:a . 封建迷信活动办得非常火,人们为了盼发财、保平安、求升官,不惜花费大量的金钱,去抽 签算卦,去烧香拜佛,做道场,请神汉巫婆。在对当前封建迷信活动是否严重的回答中,认 为一般的占 2 4 . 1 % ;比较严重的占 3 7 . 3 % ;严重的占 2 6 . 5 % ;非常严重的占 1 2 % 。b . 为死者大 办丧事,大修坟墓,坟墓越修越豪华,甚至为活着的人欲修坟墓;婚嫁之事,大置嫁妆,大 送彩礼,大摆宴席耗资,令人咋舌。在调查中,对婚丧风俗的看法中,4 8 . 6 2 % 的人主张大操 大办;3 6 . 4 1 % 的人认为随大流,不刻意;只有 1 4 . 9 8 % 的认为尽量从简,对此不讲究。c . 不 注意饮食的均衡,消费大量鸡鱼肉蛋食品及其他价格高昂的补品。 消费也要遵纪守法。在实际生活中,许多人们漠视法律法规,进行非法消费。非法消费 主要表现为: 吸毒、赌博、嫖娼、捕食野生动物特别是珍稀动物等。调查结果显示:认为非法 消费严重的有 2 4 . 2 % ;比较严重的有 2 6 . 5 %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非法消费比较严重。非法消 费具有极大危害性:a . 对家庭的危害。一个家庭中一旦出现了这样的人, 家便不成其为家了, 他在自我毁灭的同时,也破坏自己的家庭,使家庭陷入经济破产、亲属离散、甚至家破人亡 的困难境地。b . 对社会的危害。首先是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和浪费, 同时毒品活动还造成 环境恶化,缩小了人类的生存空间,其次扰乱了社会治安,最终败坏了社会风气,影响着人 与社会的健康发展。 3 . 1 . 3 炫耀消费 “炫耀性消费”是美国制度主义经济学的创始人凡勃仑在有闲阶级论一书中提出的。 炫耀消费的目的就是为了显示消费者的身份、地位和财富。炫耀消费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收 入颇高,殷实富有,他们挥金如土,极尽奢华,追求名牌、高档商品,用来显示自己尊荣的 身份、高等的社会地位、雄厚的经济实力。他们或许单身,没有妻子儿女,却拥有豪华别墅 好几栋;或许为了摆阔,门前停着数辆价值千万的豪华名车;或许消化不良,却在五星级的 宾馆消费美酒佳肴一大桌;或许愿意驱车数百里,为的是去某高级洗浴中心享受。他们喝人 头马,穿皮尔卡丹,化妆品必须是欧莱雅、雅诗兰黛,鞋子必须是 adidas、nike 等世界名 牌。他们或许根本没有欣赏文学的眼睛,却搜集了世界上所有的文学名著;或许没有欣赏音 王淳当前中国消费的伦理冲突 经济经纬 2003,5p133 关于经济伦理视野下的消费问题研究 13 乐的耳朵,手中却握有世界顶级音乐会的门票;或许臃肿不堪从不爱好运动,家里却布置着 各种体育器材。总而言之,他们消费的唯一动机就在于摆排场、讲阔气,通过以上种种消费 来显示他们的地位和身份。另一种是有炫耀之心而缺炫耀之力,即自己的经济实力负荷不起。 他们为了买到某种时尚商品,让自己有面子,让别人羡慕,不惜竭尽积蓄成为所谓的“月光 族”也要买到心仪的商品。他们“打肿脸充胖子” ,用压低基本生活费用支撑着时髦的穿戴。 “人前抽着红塔山,人后只能抽烟末,饭馆哥们一顿喝,回家素食须多日” ;月收入才四五千 的白领为买一个价值五六千元的路易威登手袋而勒紧裤带过日子等等是其真实写照。 3 . 1 . 4 超前消费 超前消费就是我们常说的花今天的钱,圆明天的梦。超前消费能刺激需求,从而促进生 产,进而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它是指暂时超过个人收入能力,将今后的收入提前预支现在 的消费,其本意是让人们用未来的钱来弥补现阶段的购买力需求。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 们歪曲了超前消费的本意,脱离自己收入水平和收入能力,盲目的消费,败坏了社会风气, 在经济上造成了虚假社会需求,妨碍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调查中,对“我赞成超前消费” 这一命题, 回答 “非常符合” 的占 4 . 5 8 % ,“比较符合” 的达到 4 5 . 4 2 % ,“不太符合” 的占 3 1 . 8 2 % , “不符合”的占 1 8 . 1 8 % ,由此得出,超前消费在人们的消费中已占据了一定市场。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人们对于超前消费和信用消费的认识模糊,4 7 . 8 3 % 认为二者是 等同的。但实际上,超前消费不等于信用消费。首先,信用消费是理性消费,而超前消费是 一种非理性消费。其次,信用消费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燃眉之急,满足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而超前消费则把追求享乐、满足虚荣作为消费的唯一理念。最后,信用消费讲求实际和量人 为出,讲消费的可行性,既要着眼于当前,又要照顾到未来;而超前消费则脱离客观实际, 只顾眼前,不管今后,割裂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联系。 3 . 1 . 5 奢侈浪费消费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倡导勤俭节约, 勤俭办一切事业, 反对奢侈浪费。 ” 在实际消费中,奢侈浪费消费随处可见,而且奢侈浪费之风越刮越烈。奢侈浪费消费的人群 不局限于通常说的有钱人,而是扩展到广大的群众以及在校学生。浪费性消费是指: “消耗资 源较多,却无益于人的身心党和健康,使消费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大降低的消费行为。 ” 其具体表现在:a 、饮食的浪费。我们可以在餐馆和食堂看到惊人的浪费消费。在学生食堂 里,一些学生明知自己的食欲和饭量,却照样要打上荤素好几样菜,结果吃不上几口就哗啦 何小青消费伦理研究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07p126 关于经济伦理视野下的消费问题研究 14 倒进了浴水桶,好端端的饭菜成了养猪场的饲料或者垃圾场蚊子的美餐。在一些高级餐馆里, 有人动辄点上满汉全席,到吃完离席时却只是稍微动了几下碗筷,大量的飞禽走兽的骨肉进 了滞水缸。调查结果显示:饮食浪费位居首位,占到了 7 6 . 3 2 % 。b 、过度包装。有的消费品, 特别是礼品, 大搞奢侈包装, 甚至出现“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情况, 一些商品的包装成本占到 商品总价的 7 0 % , 甚至更多。如天价月饼、天价洋酒、天价保健品、天价服装等等, 在大商场 随处可见。调查显示 6 8 . 3 2 % 的人认为商品包装豪华,同时我们对人们如何处理包装也做了调 查,3 5 . 4 6 % 的选择直接扔掉;4 1 . 3 8 % 的选择当废品卖掉;8 . 1 4 % 的选择其他。c 、一次性消费。 一用即丢、方便、快捷,又免去了很多后续工作,是一次性商品的特点,它迎合了现代消费 者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餐具、水杯,一次性毛巾、 袜子,一次性牙刷、牙膏、香皂已完全融入我们的生活,人们在宾馆、酒楼、商场随处可见, 甚至一次性的衣物、相机、手机也不断推陈出新。当问到您对一次性商品的看法时:6 3 . 1 % 的人喜欢用,觉得方便;1 9 . 6 % 的认为应该取消,是浪费;1 7 . 3 % 的表示无所谓。 3 . 2 当前我国消费领域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 . 2 . 1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人类社会进入了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新历史时期。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 各国之间贸易往来的急剧增长,使消费品的选择范围极大扩展。同时,国际交流广泛,不同 国家民族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得到广泛交流融合,各种新消费潮流、消费文化 不断涌现,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扩散。这些变化给我国人民的消费观 念和消费方式带来了多方面的深层次影响。 3 . 2 . 2 传统与现代消费伦理观的碰撞 “尚俭黜奢”一直是中国传统消费道德的主流,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所传颂。推其原因, 这是因为在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工具落后,造成社会物质财富匮乏、供给不足。 尚俭黜奢,有利于解决消费需求与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保障社会安定。 在西方传统伦理思想中,同样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我们可以从圣经中的记载和亚 当斯密的国富论等著作中发现这一点, “奢侈是公众的敌人,节俭是社会的恩人。 ” 1 9 世纪末 2 0 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工业革命的发生,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大提高,社会供给极大 丰富,扩大消费和内需问题得到凸显,从孟德维尔蜜蜂的寓言到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 , 都表达出了消费是保持经济社会稳定与发展的最大动力的信号。反节俭观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