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专业论文)对中学教师实行人性化管理的实现途径探析.pdf_第1页
(伦理学专业论文)对中学教师实行人性化管理的实现途径探析.pdf_第2页
(伦理学专业论文)对中学教师实行人性化管理的实现途径探析.pdf_第3页
(伦理学专业论文)对中学教师实行人性化管理的实现途径探析.pdf_第4页
(伦理学专业论文)对中学教师实行人性化管理的实现途径探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 要 第 i 页 摘 要 随着信息革命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对人与人之间的协作和谐关系的要求 日益加深,管理与伦理的融合已是大势所趋。学校是塑造人的所在,理应是充满 人文关怀和道德指向的地方。然而,现行中小学对教师的管理范式过多强调工具 化、物化、形式化,造成人与自我的分离,道德与生活的断裂,人对人的管理反 而淡化了人之所以为人的基石, 变成了现代人实质的本性生活矛盾的缩影。 因此, 我们认为现代中学教师的管理必须突破传统制度化管理的窠臼, 将人本身从管理 中突显出来,管理的目的不是追求人对制度的服从,而是追求人以及人性的发展 及充分实现,即实现管理的人性化,所以,我们认为,现代中学教师的管理应当 关心人、尊重人,关心教师的情感需要,并予以满足。正是基于这样的理由,我 们将管理学中的人性化管理与教育伦理结合起来,从伦理、管理学与教育学多维 度考察现代中学教师的生存与工作状态,并进一步探讨中学教师的人性化管理。 在第一章, 我们从逻辑上指出中学教师的人性化管理是现代中学教育发展的 必然要求,并从宏观(现代管理) 、中观(中学管理) 、微观(中学教师管理)三 个角度进行论述。在第二章,我们阐述中学教师人性化管理的基本内容,从中学 教师人性化管理的理论前提、基本特征、基本要求等方面进行探究,从宏观与微 观两个角度全面把握“对中学教师实行人性化管理” ,在第三章,我们尝试探求 中学教师人性化管理的有效途径, 从辩证的角度论述如何中学教师的管理中实现 人性化与制度化的圆融, 达到促进中学教师的全面发展与学校长远发展的目标要 求。 关键词:中学教师;人性化;管理 summary 第 ii 页 summary with the information revolution and knowledge economy era, th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s demands collaboration deepened, management and integration of ethics is the general trend. where the schoolis to create people, should be the humanistic and moral point to place. however, the current management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over-emphasize instrumental paradigm, materialized, formal, resulting in the separation of man and self, moral and life broken, peoples management rather than things people play down the cornerstone of change real nature of modern life has become an epitome of contradiction. therefore, we believe that the management of the modern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must break the stereotype of the traditional institutional management, which will stand out themselves from management, people management objective is not the pursuit of obedience to the system, but the pursuit of people and the development and full realization of human nature, of achieving the management of human, therefore, we believe that the management of the modern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should be caring, respecting, caring for emotional needs of teachers, and meet them. it is for this reason, we will be management of human management and education combined together ethics, from ethics, management and multi-dimensional study of education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of modern living and working conditions, and further humanization of the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management. in the first chapter, we pointed out that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from the logic of human nature management is the inevitabl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econdary education requirements, and from a macro (modern management), medium (secondary school management) and micro (school teachers management) discusses the three perspectives . in the second chapter, we explained the management of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the basic elements of human nature, from the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premise of humanistic management theory, basic characteristics, the basic requirements in areas such as exploration, from the macro and micro perspective of a comprehensive grasp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humanistic management , in the third chapter, we try to explore the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effective ways of humanistic management, from a dialectical perspective on how middle school teachers in the management of human and institutionalized to achieve harmony, to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term development objectives and requirements. key words: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humanity; management 导 言 第 1 页 导 言导 言 一、问题缘起 一、问题缘起 在现代管理学理论中,韦伯式的科层管理体系尽管表现出了绩效上的优势, 但缺乏了对人本身的关爱与尊重,随着经济人与道德人在管理结构中的力量互 动, 建立在人性假设基础之上的现代管理不得不重新思考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角 色,而人性化管理模式就是对现代传统管理模式的一种革新,它弥补了科层管理 模式的机械化与冷酷性,以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的方式营造出新型的管理体 系。 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并不只体现在经济管理领域, 它几乎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 个角落, 从教育领域来说, 教育环境自身的育人特征尤其需要体现管理的人性化, 包括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以及教育本身,均需要彰显教育者之间的主体性,体现 以人为本。因此,教育管理并不是单纯的教育问题,同时也是伦理问题与管理问 题。 2002 年 4 月,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辽宁省 168 所中小学 2292 名教师的检测结果显示: 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不少教师出现强迫症状、 人际敏感、忧郁化与偏执倾向。69%的教师自卑心态严重,另外,嫉妒情绪明显, 焦虑水平偏高也是较突出的问题。 2005 年 8 月 27 日,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 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和新浪教育频道联合启动了“2005 年中国教师职业 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 ,共有 8699 名教师填了问卷,结果表明,教师的生存状况 堪忧:超过 80%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较大,近 30%的被调查教师存在严重的工作 倦怠,近 90%存在一定的工作倦怠,近 40%的被调查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佳,超 过 60%的被调查教师对工作不满意。 可见,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既要承担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同 时又要担负起对自身发展的使命,一方面管理受教育者,另一方面管理自身。因 此,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我们需要从伦理与管理的双重维度思考中小学教师的 管理模式,通过对传统管理模式的省思以建立新的管理理念,并借鉴西方与中国 传统的合理的理论资源,体现出中小学教师的人性化管理,最终探析人性化管理 的实现途径。 黄燕. 中国教师缺什么 m .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168-169. 导 言 第 2 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根据十六大报告中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 一是“社会更加和谐”的要求,根据现实社会实践的需要,提出了“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和战略任务,以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中共中央把构建民 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目 标,这不仅是我党执政的目标,更是我国人民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谐社会的实 现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学校是培养国家各项人才的摇篮,是一个使人成 为人进而成为国家有用之材的所在。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体,而中学阶段是学 生转型定性的黄金时期, 所以, 对中学教师实行人性化管理,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挖掘其潜能,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对学校和谐乃至社会和谐的构建至关重要。 关于学校教育和管理伦理问题,是当前国内外教育管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其中, 中学教师既面临教书育人的重任, 又面临升学的压力, 肩负着家长、 学校、 社会的期望,关于对中学教师实行人性化管理的研究也日益凸出。学校管理的最 终目标与教育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关注人的成长和全面发展。然而受应试教育的 影响,在真实的学校管理过程中,对中学教师的管理,某种程度上蜕变为纯粹的 专业技术化或职业化的活动,甚至异化为伦理的荒地。新时期社会的变革,尤其 是新课改的推行,引起了人们对中学教师进行管理的观念的巨大变化,在传统与 现代的冲突和融合中产生了诸多对中学进行教师管理的新观念。 确立对中学教师 管理中的人性化管理导向,有助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促进和谐校园、和谐社会 的建设。 1、国外研究现状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 欧美教育界关于当代学校组织的伦理的批判和重 建的研究非常活跃,出现了许多关于学校组织与管理的伦理研究的著作,这些著 作大多揭示和讨论在学校组织和教育改革中存在的价值和道德问题并提出了相 应的改良措施,这些著作对学校管理中的科学化管理进行了批判,进而重视学校 组织与管理中的价值问题的研究:福斯特(foster)在范式与承诺:教育管理 的新途径 (1986)中认为教育管理不是价值无涉的活动,现代教育管理理论强 调对教育组织进行反思和批判,反思其蕴含的价值和立场。mike bottery 在教 育管理伦理学学校组织的个人、社会与政治的视角 (1992)中提出以鼓励 教师和学生参与的道德领导来促进个人的社会发展。马斯.j.萨乔万尼在道德领 导触及学校管理核心 (2002)一书中,从反思和质疑传统的学校领导模式 入手,充分论证了重设学校领导架构,扩展学校领导维度,并将道德领导置于学 校管理的核心地位以及实施理念为本的“转化式”领导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其思 想就是“以德治校。 ”加拿大的学者迈克尔富兰在其著作学校领导的道德使 导 言 第 3 页 命 (2003)中,讨论了学校领导的道德目标及其在“改变大环境”这个核心任 务中应发挥的关键作用。美国心理学家道格拉斯 麦格雷戈(douglas mcgregor) 在其所著企业中人的方面 (1960)首次提出 x 理论与 y 理论,这就是人性化 管理思想的发端。 尽管人性化管理被越来越的领域所吸收,但仍主要限于经济、企业等行业, 在教育管理这一体系中,国外学者虽然进行了有效的尝试与应用,然而需要进一 步做的工作依然很多。 2、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国外学者主要从学校领导模式入手,讨论学校领导的道德及其作用, 而国内关于学校管理伦理的研究起步较西方晚二十年, 主要从宏观上对教育管理 的伦理制度,伦理关系进行研究,却鲜有涉及学校管理,尤其是对中学教师管理 这一微观层面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学界对中学教师人性化管理问题的研究一般 是从分析制度及其弊端着手,尚不够深入的是从教师作为人,从其本身的多元化 的角度进行管理伦理的研究,从以人为本的哲学角度进行辩解。 黄兆龙先生编著了现代教育管理伦理学 (1996 年)一书,该书在宏观上 对教育管理的伦理制度、伦理关系等进行了研究。但该书侧重于宏观的教育。行 政部门的伦理关系研究,对于学校管理这一微观层面没有涉及到,也没有谈及管 理者的道德素质的修炼。 目前学界只有部分书的某些章节对学校管理伦理进行了 初步研究(钱焕琦等著学校教育伦理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年) ,其 余学者也仅是以论文的形式,对学校管理伦理做了很多铺垫性的研究,如华东师 大学者郅庭瑾等对学校管理伦理的必要性、 学校管理伦理的价值追求等进行了研 究。除引之外,吴天武: 人性化管理:教师管理的灵魂 (2004) 、 人性化管理: 学校管理观念的革命 (2006) 、梁 伟: 学校人性化管理的理性思考 (2006) , 以及相关学位论文,诸如孙硕: 中小学教师人本管理实践研究 (2007) ,在这 些研究中,将人性化管理与教师自身的管理结合起来,为中小学教师的管理注入 了新的空气,但由于没有系统地论述,因此,需要做的工作仍然很多。所以,我 们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视野, 将人性性管理与中小学教师的管理 进行深度联系, 从伦理学、 管理学与教育学三个维度思考中小学教师的管理问题, 促进此研究领域的深化。 三、研究意义和研究价值 三、研究意义和研究价值 1、从实践层面来说,有助于给管理者一个崭新的视觉,帮助管理者准确进 行角色定位,填补管理中的伦理缺位,推动学校的长远发展,为教育事业、为国 家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 2、从理论层面来说,对中学教师人性化管理问题的研究,是管理伦理建设 导 言 第 4 页 的重要成果,本文试通过对管理中制度化与人性化内涵,特点的分析,从对立统 一的辩证角度,通过分析人的多元化特质,以实现人的全面自查发展为目的,在 矛盾中寻求统一,探索管理和谐的实现途径,希望能为对中学教师实行人性化管 理提供新思路。 四四、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设计本文思考点源自管理伦理学,案例分析应是本文研究的一重要方法,本 文从报刊、书籍、网络等选取了大量较能反映学校管理问题的案例,并对案例进 行了质性分析。由于本文侧重于理论研究,对于前人的借鉴是不可避免的,本文 的形成离不开大量文献资料,由于目前国内对学校管理领域的伦理研究还很少, 本文的研究参照了大量企业管理中管理伦理的一些思路,这些是肯定不成熟的, 也期望能得到更多的同行批评指正。 第一章 对中学教师实行人性化管理是现代中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 5 页 第一章 对中学教师实行人性化管理是 现代中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整个教育阶段中,中学是承上启下的过渡阶段,无论对于学生,还是对老 师都是一个极为关键的时期,学生处于成长的转型期,各种青春问题、心理问题 与学习问题交错复杂, 这就使得教师在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需要具备更多的知识 与技能来应对学生的各种情况,因此,中学教师所面临的压力自然更大,包括必 须充实自己以适应日新月益的知识更新、 需要恰当处理青春期所带来的各种心理 问题、 需要协调升学压力与长时间工作之间的紧张关系。 因此, 从教师本身来说, 不仅需要承担管理学生的使命,同时要担负起管理自己、协调自身的重任。对于 管理者来说,对中学教师的管理就更应当合理、恰当。综观目前中西方的教育管 理,以专业知识的培育与人文关怀的培养二者同等重要,并且对人本身的价值认 同更加明显,其中,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都不再是简单的主体与客体,而是一种相 互尊重、相互关怀的关系,也就是说,在现代教育管理范畴中,人性化管理是一 种既存的,同时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第一节 实行人性化管理是现代管理的大趋势 人性化管理是基于人性假设基础之上的现代管理理念, 美国心理学家道格拉 斯 麦格雷戈认为人有消极的工作源动力,同时又有积极的工作源动力。这就著 名的 x 理论与 y 理论。x 理论把人的工作动机视为获得经济报酬。认为人类本性 懒惰,厌恶工作,尽可能逃避;绝大多数人没有雄心壮志,怕负责任,宁可被领 导;多数人必须用强制办法乃至惩罚、威胁,使他们为达到组织目标而努力;激 励只在生理和安全需要层次上起作用;绝大多数人只有极少的创造力。而 y 理论 认为人具有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认为一般人本性不是厌恶工作,如果给予适 当机会,人们喜欢工作,并渴望发挥其才能;多数人愿意对工作负责,寻求发挥 能力的机会;能力的限制和惩罚不是使人去为组织目标而努力的唯一办法;激励 在需要的各个层次上都起作用;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人类广泛具有的。所以,人性 的矛盾如果得到合理的调节就能激发人的工作潜能, 现代企业管理者已经意识到 这一点,并改变了将员工视为单纯的工具符号,而通过各种激励方式、激发员工 的积极性,建立人性化的管理机制,这正是现代管理的主要特征。 一、人性化管理的基本内涵 人性化管理是由现代行为科学演变出来的一种新的管理概念,它指管理者 第一章 对中学教师实行人性化管理是现代中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 6 页 在实施管理过程中,要以人为本,从人的情感与需要出发,尊重人、关心人,关 照人的生命价值与人格, 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这间建立和谐、 互信、 互动的关系, 共同促进管理目标的实现。从总体上说,人性化管理是一种围绕人的生活、工作 习性展开研究、使管理更贴近人性,从而达到合理,有效地提升人的工作潜能和 高工作效率的管理方法。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还是教育系统,人性化管理都 表现出相同地理念,就是必须在管理过程中充分注意人性要素,充分开掘人的潜 能为己任的管理模式。具体来说,它包含很多要素,如对人的尊重,充分的物质 激励和精神激励,给人提供各种成长与发展机会,制订员工的生涯规划。 从理论基础上来说,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就是对人性假设的一种延伸,按照中 西方人性论哲学,人性的善、恶都只是相对的,自私与自利以及利他都是人性的 属性,并且彼此之间的界限并不分明。进一步来说,人性与人的需要密切想关, 由于人的需要具有层次之分,诚如马斯洛所说的,人唯有满足低层次的需要,才 能进一步达到下一个更高的层次,马克思也持有相近的观点。因此,在现代管理 哲学中,满足被管理者合理的、必需的要求成为管理哲学的基本原则。 二、西方人性化管理的发展历程 马克思说:“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管 理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展示, 人性的发展与管理发展就是这样一个相结合的 过程” 。 可见,管理的历史在应然层面应当就是人性化的管理历史,但实际并如 此,人性化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在 20 世纪才真正出现。从整个西方管理发展 来说,它经历了从科学管理到行为管理,再到人性化管理的过程。 第一,科学管理阶段。这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西方传统管理的核心,主要 以泰勒为代表,它以追求经济效率与劳动力的工作潜能为目的,实行工资与劳动 效率相结合,提高工人的专业技能,创造标准化的工作环境。在理论渊源上,科 学管理主要借鉴了斯密的“经济人”与“道德人”理论,认为人的自私的天性可 以在客观上促进整个市场体系的平衡,在这样的理论支持下,管理者不关心员工 的情感与生活需求,认为金钱可以在绝在程度上刺激工人。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 理正是基于这样的人性假设,主张片面地以金钱激励与严厉惩罚来建立管理制 度, 这是对人的情感与需要忽视, 是典型的以物为本、 压抑人性需要的管理理念。 第二,行为管理阶段。20 世纪 30 年代,梅奥提出人际关系学说,认为人是 “社会人” ,他们除了物质方面的需求外,还有心理方面和社会方面的感情需要, 诸如亲情、友情、安全感、归宿感等方面的需求和箱神需求。管理者需要充分考 虑到员工的社会心理因素,才能激发士气,提高劳动生产率。也就是说,在管理 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31. 第一章 对中学教师实行人性化管理是现代中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 7 页 活动中,应该工人真正当作与管理者一样的主体,只有这样,才能尊重员工,充 分发挥员工的主人翁精神,管理才是有绩效的。 “社会人”假设和人际关系学说 的创立,弥补了传统的程序化管理只关心物而不关心人的缺陷,把管理中人的地 位和作用第一次提出来,向人性化管理迈进了一步。美国学者唐纳利与伊凡在他 们的管理学著中, 认为管理归根到底是一种实践, 其本质不在于 “知” 而在于 “行” , 而对管理结果的评价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虽然将管 理的重点转化为管理对象的行为, 但仍然没有将管理者的需要渗透到管理过程中 去,这是不足之处。 第三,人性化管理阶段。从对人本身的关照来说,科学管理到行为管理是一 个不断进步的过程,但两种管理都没有将人的需要与人的目的性价值体现出来, 随着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的进一步发展,仅仅追求管理的绩效显然不够,还必须 关心人的自我发展与幸福,这就要求在管理中渗透人性化的元素。正是在这样的 背景下,人性化管理开始成为管理学的重要指导理论,人性化管理与人自身的发 展紧密联系,特别与马斯洛等人的需要论相一致。马斯洛在其需要理论中认为, 人的需要是由低到高依次上升的,只有当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较高层次 的需要才显示其激励作用。无论是生存需要、还是安全需要、还是自我实现,这 些都是人性不可忽视的方面,对于管理者来说,需要关照员工的各种需要,发挥 员工的潜能与人会,最终达到管理目标的实现。在实际的管理实践中,要提高管 理者与员工的协调与互动,马斯洛主张在管理过程中,应当鼓励员工参与、自主 管理,这些正是人性化管理的重要内容。 1957 年,麦格雷戈总结出“x 理论” 、 “y 理论”两种基本模式。y 理论正是 现代人性化管理的直接表达,随后,60 年代舒尔茨与贝克尔人力资本理论的提 出,突破了传统理论中资本只是物质资本的束缚,将资本划分为人力资本和物质 资本。他们指出,人力资本的贡献远大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是稀缺的,尤其是 企业家型的人力资本更是如此;人力资本是对人力的投资而形成的资本,教育、 培训与保健非常重要; 与投资于物质资本相比, 投资于人力资本具有更高的收益。 人力资本理论的提出与发展,构成人性化管理的一块重要基石。 三、中国人性化管理的发展历程 在中国,由于一直没有出现成熟的市场经济,因此人性化管理更多地体现在 国家管理的层面,从国家管理来说,中国的管理历史极为悠久,远在春秋战国时 期就出现朴素的管理思想,诸如儒家伦理对礼乐规范的推崇,法家对制度规范的 重视,并且从总体上说,中国的管理与人的关系尤为紧密,我们可以从不同的历 史时期归纳出来。 第一章 对中学教师实行人性化管理是现代中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 8 页 第一,伦理政治型管理阶段。中国传统社会中的管理与西方的科学管理并不 相同,政治极权对管理领域的渗透是中国传统社会管理的重要特征,虽然在春秋 战国时期,管子将管理与人的需要进行了结合,并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他说 道: “夫猫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固则国固,本乱则国危。 ” 但当时的管理 思想极为简单,一切管理均为政治服务,并且出于政治的目的。在管子之后,以 孔子为主要代表的儒家伦理进一步加强了伦理政治在管理中的地位, 孟子曾提出 “民为贵,社樱次之。君为轻” 这一思想具有朴素的民主政治思想,为中国传 统社会的国家管理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 另一个思想家荀子同样以 “爱民、 裕民、 富民”作为国家管理的指导理论, 可以说,中国传统社会中的管理理论并不落 后, 只是中央集权制的国家形态导致了中国传统社会中的管理思想并没有拓展到 政治领域之外的其它领域,并且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中国近代。 第二,西方管理思想与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相结合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中 国传统社会的政治型管理在近代遭遇了西方管理思想的影响, 这种影响一方面发 生在中西方文化的对话与交流中, 另一方面发生在许多接受过西方文化的留洋归 国人士上,在中国传统管理与西方管理思想的交流中,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受到 的影响显然更大, 诸如最早提出用西方文化武装中国传统文化的魏源在接受西方 管理思想的过程中, 提出了 “人才伦理” 思想, 将具有需要的人作为管理的对象, 主张经致用、以治内而治外的管理原则,并在细节上将人才的管理从管理目标、 管理绩效与管理标准纳入到自己的管理体系中,从总体上说,魏源的管理思想将 人才学与伦理学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结合。魏源之后,谭嗣同与孙中山均发展了 中国传统社会的管理思想,前者提出了“君末民本”的管理理念、后者则提出了 “三民主义”的民本思想。这些思想对近现代的中国管理思想的发展有着重要的 意义,特别对当前的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思想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 第三,从传统管理模式走向人性化管理的阶段。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传统社 会的伦理政治型管理被新的管理模式取代,随着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国家管理 不再表现为极权型管理,而是将民主与专政进行了结合,从宏观政治来说,第一 代领导人与第二代领导人在一定程度上仍将国家管理囿于政治层面, 尤其是以毛 泽东为首的第一代人没有将管理有效地扩展到社会生活与经济生活领域, 以邓小 平为代表的领导人则在拓展管理的范围上作出了积极的工作,改革开放后,以经 济为中心、同时保持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同步发展,这一时期,经济管理不再 将人本身置于管理之外, 而是进一步提升了管理中的人的需要与价值追求, 并且,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与完善, 人性化管理方式开始进入并渗到商业 管子霸业. 孟子尽心下. 荀子略. 第一章 对中学教师实行人性化管理是现代中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 9 页 领域,关心员工的情感需要、生存状态,培养员工的主人翁精神,这其中透露出 来的管理精神正是尊重人性、关爱人性的表现。当前的科学发展观正是人性人管 理的重要体现, 科学发展观追求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身的协调与融合, 有力地突显了现代管理理念中的人性化趋势。 四、人性化管理在现代管理中的基本表征 在现代管理中,人性化管理主要以突出人、关心人、尊重人为主要特点, 它试图突破技术对人的压制与遮蔽,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技术使人的劳动产 生异化,对于此点,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包括霍克海默、海德格尔都认为必须 解救因技术而被悬置起来的人。人性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正是对异化的一种矫 正。 第一,在理论上,人性化管理是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从马克思主 义来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任何人离不开社会独自生存,人与人必然不断 地发生交往,从这个程度上说,每个人都需要在他人的关照下获得利益,故哈 贝马斯认为社会中的人应当建立商谈与相互平等的主体间伦理,既要保证自身 存在的需要,也要为他人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帮助,这是人的社会价值,在概念 上,人的社会价值是指个人的创造活动对于满足社会需要所作的贡献。除了社 会价值,任何人都需要首先满足一定的需要,包括安全、生理、尊重与获得认 同的需要,而自我实现的需要则是一个人的最高要求,故现代人性化管理在尊 重人的个人需要方面表现显著,既要求体现人的个体价值,又要对他人、对社 会有所作为,真正体现出以人为本体、以人为本位的伦理精神。 第二,在理念上,人性化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其中的人并不是抽象意 义的人,而是具体的生命存在者,人具有情感、理性、需要,因此,在管理过 程中,应当关注人的各种需要。按照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历史阶段的划分,当前 正处于物的依赖阶段, 这一阶段的特征是人需要不断的生产来满足自身的需 要,但生产不是目的,目的是人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在企业管理、商业管理 中,对员工的管理一方面要实现管理的绩效,另一方面更要体现对人本身的关 爱,包括继续教育、员工技能的提升,必须是企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相一致的 活动。 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 46 卷上册人民出版社,1979.104 第一章 对中学教师实行人性化管理是现代中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 10 页 第三,在实践中,人性化管理以尊重人为前提。对人的尊重是人性化管理 的重要特点。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彼此的人格具有同等 的地位。 第五代管理的作者查尔斯萨维奇说过一句妙语:怀疑和不 信任是公司真正的成本之源。管理的基本要求是对人的尊重。不把被管理者视 为纯粹的工具,否则只会导致被技术异化的无生命的机器,为此,让管理亲和 于人,让管理者与员工心理距离拉近,让管理者与员工彼此间在无拘无束的交 流中互相激发灵感、热情与信任,这样的理念在优秀的企业家心中越来越达成 共识。 第四,人性化管理以信任人为核心。传统的制度化管理,诸如中国传统管 理中的伦理政治型管理与西方的科学管理,都建立在一定的人性基础之上,按 照西方传统政治的观点,人性本恶,要抑制人的恶必然需要在外部建立相应的 制度进行约束,这就是西方科学管理的存在理由,制度化管理正是基于这样的 逻辑原因使人本身的善性被遮蔽了,人性化管理同样具有一定的人性预设,但 与制度化管理不同,人性化管理认为人存在本身具有合理性,人不只有私欲的 一面,同样具有同情与关怀他人的一面,只要合理地协调人本身的恶与善性, 就能在管理行为中获得可观的绩效。 第五,人性化管理的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人存在的本质就是实践,唯有 不断的实践,人才能实现自我。可以说,工作就是人实现自我的方式之一,这 就意味着,在现代管理中,通过对被管理者的引导与约束应当与人的自我实现 具有一致性, 从逻辑上说, 人的自我实现建立在满足各种需要基础之上, 因此, 现代管理必须体现出这样的理念。人性化管理尽管与制度管理具有差异性,但 更加体现了人的主体地位, 如果说, 制度化管理是一种消极的管理方式, 那么, 人性化管理就是一种更加积极的管理理念,它不仅将人的基本需求的满足作为 使命,同时,关照人的情感、归宿感、自信心、自由以及审美要求,这恰与马 斯洛以及马克思所说的需要层次相一致。进一步来说,只有在个体的维度内获 得了相应的提升,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六,人性化管理不是不要制度化管理,而是二者的辩证统一。从人性化 管理与制度化管理的关系来说,二者具有时间的先后顺序,制度化管理行于人 性化管理, 人性化管理直到20世纪才作为一种管理形态出现, 并逐渐走向成熟, 第一章 对中学教师实行人性化管理是现代中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 11 页 但人性化管理并不是对制度化管理的彻底否定,而是吸收了制度化管理的合理 方法与思路,包括管理目标、管理程序、管理绩效的制定与设计。进一步来说, 虽然人性化管理比制度化管理具有更多的人性色彩,但人性化管理若缺乏有力 的制度保障,人性化管理必将难以真正发挥作用,从整个管理体系来说,人性 化管理与制度化管理是不可分开的,再完善的人性化管理也需要制度化管理的 支持,在总体上,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是辩证的统一。 五、人性化管理对于推进现代管理的重要意义 人性化管理方式突破了传统制度化管理的弊端,将人的创新、情感、潜能 视为管理所激发的内容之一。在很大程度上矫正了制度化管理的弱势,成为现 代管理的必然趋势。 第一,人性化管理的理论意义。人性化管理是对传统管理理论的扬弃,一 方面,人性化管理继承了传统管理理论的合理内核,另一方面,又在传统制度 化管理理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从前者来说,制度化管理虽然是建立在人性恶 的基础之上,但对恶的制约是社会有序进行的重要保证,否则社会不可能建立 正义的秩序。 对于后者来说, 人性化管理无论在人性基础上, 还是管理方式上, 都改变了传统制度化管理的不足之外,拓展并深化了整个管理体系。按照西方 的科学理论,尤其是库恩的范式理论,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是一种范式的革 命,库恩说, “范式一改变,这世界本身也随之改变了。 ” 如果将范式的概念 移至学科体系建构的话,那么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可以从体系的变革中体现 出来,人性化管理在理论体系上比制度化管理更加科学,传统的管理理论过分 强调制度化管理,管理基础建立在将人视为恶人的基础之上,压抑了人的合理 需要与对他人的同情与关心,人性化管理则将制度化管理的人性基础进行了统 一,人既有私欲的一面,也有利他的一面,正是在这个层面上,人性化管理是 一种新的管理理论。 第二,人性化管理的实践意义。作为一种管理学理论,它的真正价值在于 对现实社会的指导,人性化管理一方面有利于社会群体的交流与发展,另一方 面又真接关照个人的生存与发展,因此,人性化管理与当前和谐社会的建设以 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 m,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101. 第一章 对中学教师实行人性化管理是现代中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 12 页 及与科学发展是一致的。首先,在对社会群体的实践方面,人性化管理引导管 理走向了人本化。这与制度化管理方式是迥然有别的,制度化管理是一种物本 化的管理体系,它以工作为中心,人服从于工作的需要,在这样的体系中,人 往往会异化为机器。而人性化管理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工作只是促进人自 身发展的必要条件,当然,人性化管理与制度化管理并不能完全脱离,制度与 人性化的管理构成了管理的两大支柱。其次,在对社会个体来说,人性化管理 将功利与情感、理性与需要进行了结合。传统的制度化管理单纯地追求经济以 及利润的增长,而对人的需要与情感进行忽视,并且尽力科学的方法以、严厉 的制度来约束人的工作,把人的生存与发展置于第二位。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扭 转了这样的管理理念,充分意识到了人只有满足了基本需要,甚至更高的需要 的时候,他的潜能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然后进行更好的工作,因此,人性化 的管理方式努力将经济的发展与人性的需要结合起来,共同促进管理的提高。 第二节 当前我国中学教育和中学教师管理现状的伦理分析 虽然人性化管理方式首先表现在企业与政府管理部门,但随着人性化管理 方式越来越被管理者与被管理者认可,它必然渗透到企业管理之外的其它领 域,在教育部门,尤其在中小学教育领域,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有助于学校管理 者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互动,对教师管理的好坏与否直接影响到中学教 育的发展,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现代中学教育需要人性化管理。 一、中学教育及其管理的特殊性分析 自21世纪初实施素质教育以来,中学教育努力进行着对以前应试教育弊病 的改变,素质教育尽管更多地体现在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上,但它需要建立在教 育管理的基础之上,按照现代管理的发展阶段来说,当前管理已进入人本化管 理阶段,即人性化管理,人性化管理一方面是管理发展的必然,另一方面又是 现代社会给人类带来的压力使然。在中学教育领域,随着现代知识、信息的海 量增长,良莠充盈其间,教育管理者要担当分辨是非、善恶的重任,这必然给 教育管理者带来更大的压力,因此,人性化的管理就是中学教育管理的必然选 择与发展趋势。尽管如此,中学教育属于典型的学校教育,与企业等事业部门 第一章 对中学教师实行人性化管理是现代中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 13 页 的教育相比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看出来: 首先,以人为本在中学教育管理领域中的地位尤为重要。在现代教育发展 过程中,中学教育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对学生的教育需要首先建立 在教师自身发展地基础之上。现代社会,教师压力骤增,根据数据表明,教师 长时期处于紧张的职业状态中,加班、补课,使得教师表现出疲惫、紧张、挫 折感与焦虑,如果教师长期如此,就会导致职业倦怠,对教育工作失去热情, 甚至开始厌恶、恐惧教师职业,表现出明显的离职倾向,从而对教育质量造成 严重的影响。 因此,要消减教师,尤其是中学教师的压力,必须充分尊重教 师,关心教师的压力因素,进而通过解决压力之源来减轻教师的压力。同时, 在教育管理自身,各种学校规章制度必须体现关心人、爱护人的理念,尽管现 在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但应试教育的影响仍然根深蒂固,这无形中增加了教育 与教师的任务,必然会增加教育的负担。因此,从这个维度上说,教育发展本 身的理念必须以人性化为旨归。 其次,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是现代中学教育管理的典型特征。人文 教育是对人自身价值的认可与阐释, 而专业教育则带有更多的功利色彩, 因此, 在现代教育体系中,人文教育与专业需要相互结合,而教育管理就是对这种教 育的有效协调,在真正的教育理念中,教育就是对人存在的开发与发展,它融 合了浓厚的人文主义精神,正如有学者所说, “一是教育应当始终坚持并高扬 把人当人看的人道精神,二是教育应当努力促进并践行使人成为人的 人道追求。 ” 这就突出了教育管理需要以凭借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来才能实现。 二、中学教师及其管理的特殊性分析 教育自身的发展需要人性化的管理,同样,现代中学的教育者也同样呼唤 着人性化的管理,正如前文所说,现代社会的高节奏、高强度使教师的压力倍 增,毕竟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具有多重角色,教师同样如此,不尽面临着教师职 业本身的压力,还面临家庭、社会带来的压力,所以,要实现教师自身的最大 潜力,人性化的管理是必需要。 为了更好地反映中学人性化管理对教师本身的意义,我们选择了湖南省吉 吴天武.人性化管理:教师管理的灵魂.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4). 王燕:论教育人道主义及价值追求,江西教育科研,2007(1). 第一章 对中学教师实行人性化管理是现代中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 14 页 首市中学教师作为问卷调查对象,参与问卷的教师共有500名,调查共得到有 效样本467份,其中男教师280名(65%) ,女教师187名(35%) ,在所有参与调 查的教师中,平均教龄12年,其中13年78人(19%) ,38年182人(35%) ,8 15年69人(11%) ,1525年58人(9%) ,26年及以上80名(20%) 。通过调查 问卷,我们发现教师在职业压力、工作环境、工作待遇以及教师自身的发展方 面并不乐观,我们分别制作图表进行考察: 第一,在职业强度与职业压力方面,中学教师普遍感到压力强度大,我们 从表1可以看出来。通过问卷调查,部分教师感觉压力极大,尽管当前中学教 育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但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仍左右着整个中学阶段的教育政 策, 为了追求高升学率, 学校在一定程度上将学生的升学压力转移到教师身上, 以致学生压力与教师的压力同时增加。 表 1 教师职业压力强度表 压力强度 无 较小 中等 较大 极大 人数 17 78 180 150 42 占总人数比例(%) 3.5 19 42 34 9 第二,在工作环境与待遇方面,虽然近几年国家对中学教育的投入有所增 加,但远没有达到西方发达国家将国民生产总值投入到4%的高度,并且从整个 教育经费的结构来看,中学教育的投入又低于高校教育,即便如此,教育不公 的现象又制约了整个教育经费的分配, 因此, 中学教师在工资逐渐提高的同时, 整个教育环境仍有待改善。同时,虽然教师工资有所提升,但中学教师工作强 度大,工作时间长,与其它行业诸如金融、公务员系统的待遇相比,教师待遇 并不令人满意。 表 2 教师对工作环境与待遇的满意程度 工作环境 很不满意 感觉一般比较满意满意 非常满意 人数 80 148 125 75 39 所占比例(%)20 33 28 18 7 第一章 对中学教师实行人性化管理是现代中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 15 页 第三,在其它方面,诸如时间的安排与自我发展方面,中学教师总体上 感觉不满意。中学教师虽然有较其它行业多的寒暑假期,但与高校教师相比, 中学教师的闲暇时间其实很少,在工作时间段中,教师必须将充分的精力投入 到教学与管理之中,学生考试的压力转移到教师身上。在自我发展方面,中学 教师的平均值高于工作负荷与闲暇时间,从工作性质来说,教师对自身的发展 与人生追求相对简单, 大部分教师热爱教育事业, 对自己的职业有较高的期望, 投入到工作中的精力也更多,因此,从这些方面来说,较高的工作压力与工作 强度必然需要教师管理的人性化。我们从表 3 中可以发现所调查对象的在些方 面的情况 表 3 教师其它方面的情况表 闲暇时间 自我发展 考试压力工作负荷 职业期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