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摘 要 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各个国家纷纷调整 技术发展战略,加强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和保护。企业竞争的焦点也从有形资产转向 无形资产,人们就无形资产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已形成共识。知识产权出资作为知 识产权发挥作用、体现价值的重要方式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和支持,知识产 权在企业资产中所占的比例必将越来越大。目前,一些经济学家、管理学家等知名 学者从各自学科出发对知识产权出资这一问题展开了很有价值的分析、研究。本文 则主要从法学角度,以知识产权法和公司企业法两大重要法律为基础,对现代公司 企业知识产权出资涉及到的主要法律问题,如知识产权出资的基本理论、作价评估、 出资的法定程序、履行、风险承担等问题进行初步探究。 本文研究的主题为知识产权出资法律问题,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全文约 3.3 万字。 第一部分主要分析知识产权的基本理论问题。通过对知识产权的概念、范围、 性质特征、主体客体规制的分析,得出知识产权是有自身构成要件的一种私权,进 而剖析知识产权出资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第二部分主要分析知识产权出资的评估。通过对知识产权出资评估时应注意的 法律问题,以及影响知识产权出资评估(如专利评估、商标评估、著作权评估)的 法律因素进行分析,以求对我国知识产权出资的评估作一些有益探索。 第三部分主要分析知识产权出资的法律规制问题。通过从知识产权出资的法定 程序、出资的规避禁止、出资的履行和风险承担等几个方面展开分析,对如何防范 知识产权出资的风险作了初步探讨。 第四部分主要思索如何改进知识产权出资的制度。通过比较不同国家对知识产 权出资风险的法律规制,分析了当前世界知识产权出资法律规制的发展趋势,并对 完善我国知识产权出资制度提出了几点建议。 本文最终认为,知识产权是现代企业增强活力,提高竞争力的有力手段。现代 ii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企业的知识产权出资制度是促进企业科技进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国家 经济增长的重要制度保障。只有建立完备的知识产权出资法律制度,才能激励企业 积极开发和利用知识产权,从而顺应知识经济的大潮,促进国民经济更好更快地发 展。 关键词:知识产权 评估 出资履行 iii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abstract with the advent of times of knowledge- based economy, the importanc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is increasingly highlighted, all the countries in the world are actively developing and adjusting technical innovation strategies, strengthen the exploration and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meanwhile, the focus of the enterprise competition have shifted from the tangible assets to the intangible assets. then, there is board consensus of opinion on the importance of intangible assets for the enterprise development. capitaliza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 important way of exerting its role and value embodiment, is be growing popular, and the propor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in the total enterprise asset is increasingly great. presently, some economists, management scientists and other famous scholars have been probing on capitaliza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from different angles. from the point of law, the paper will probe on the legal subject involving in the capitaliza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such as the basic theory of capitaliza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the price assessment, contributive statutory procedures, performance, risk- taking an so on, which is based on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law and the corporation law. the theme of this paper is the legal issue on capitaliza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re is about 33,000 words in the paper. the first part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basic theory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analyzing the region of conception, nature and feature, subject- object regulation, we would deduce tha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is a private right, then analyze the feasibility and necessity of capitaliza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the second part focuses on the evaluation of capitaliza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which analyzes the legal issue on the evaluation of capitaliza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the leg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evaluation of capitaliza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 order to make some useful probe. the third part analyzes the legal regulation on capitaliza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from statutory procedure, contributive eluding forbid, contributive performance, and risk- taking, and probes preliminarily on risk precaution of capitalization of intellectual iv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property. the fourth part is the consideration and suggestion for the regulation. comparing on the regulation of different countries, analyze the trend of the regulation on capitaliza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give some suggestion on chinese regulation. this paper concludes tha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is a powerful lever to enhance the vitality and competitiveness for enterprise. regulation of modern enterpris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promotion of enterprise technology, enhancement for independence innovation ability of enterprises, the growth of national economy.only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omprehensive legal system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funded basis, in order to stimulate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the us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vestment goes with the tide of the knowledge- based economy, thus contributing to better and faster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keywords: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evaluation contributive performance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 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 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 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 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 借阅。 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 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 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本论文属于 1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引 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公司、企业所拥有的无形资产的数量迅速增加,作 为无形财产的知识产权价值日益显著,甚至已经远远超越了有形财产,在资产市场 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某些著名商标的价值已经远远超过其企业自身固定资产的价值。 知识产品蕴含的财产价值逐渐受到人们重视,以专利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为代表 的知识产品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公司竞争中的地位日益凸显,知识产权特别是 其中的高新技术在我国已经成为许多公司、企业尤其是高科技公司中重要的出资形 式。 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要求将知识产品投入到公司、企业生产活动中,这也是知 识资本运营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稀缺资源的知识产品内涵的高附加值和私权性则 决定了知识产权可以作为出资形式。而作为出资形式的知识产权具有不同于有形财 产的特性,隐藏着很大的风险,这种风险主要体现在:知识产品是人类智力活动 过程中创造的智力成果,它需要国家法律许可才能被作为权利得到保护,而此项权 利能否一直存在,权利人能否完全享受到其价值,这一切都由国家法律加以规制; 知识产品大多具有高技术含量,其技术含量和价值评估,只有相关领域的专业科 技人员才能辨别,知识产品价值的确定只能依赖评估,而对于评估的真实性和可靠 性的判断却不能完全反映知识产品的客观价值;知识产品具有可复制性,它一旦 被公开,这一无形资源就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其价值因此会大打折扣。知识产权出 资的风险根源在于知识产权本身具有的特性和公司、企业资本运作两个方面。为防 范公司、企业接受知识产权出资可能出现的风险,应当从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和公司 企业法律制度两个层面建立知识产权出资的法律规制体系,其具体内容包括知识产 权出资主体与客体的适格要件考察、知识产权出资方式与程序的法律规制等等。 本文运用比较的研究方法,综合知识产权法和公司企业法两个学科理论,对知 识产权这一特殊出资形式进行了相对全面的分析,作了比较系统的制度论述。本文 写作的目的,就是要提高社会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探讨、解决知识产权出资中 2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出现的一些问题,为促进我国公司、企业提高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竞争力,促进我 国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为建立平衡知识产权出资人和其他出资人之间以 及债权人、股东之间利益的、合理完善的知识产权出资制度做出有益探索。 3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 知识产权基本理论分析 合格的知识产权出资应同时满足知识产权法和公司企业法的有关规定。知识产 权的适格与否属于知识产权法调整,是否符合出资要件则由公司企业法加以规定。 知识产权出资首先必须保证出资的内容是合格的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是知识产权出 资的根本、源泉,没有合格的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出资就会成为无水之源、无根之 木。知识产权法不予认可的知识产权,不能被认为是一种合法的权利,必然失去投 资的价值。因而,知识产权出资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是知识产权本身是否适格。下 面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1.1 知识产权的概念与范围 1.1.1 知识产权的概念 知识产权的英文对应词为“ intellectual property” ,其原意为“ 智力财产权” ,即人 的智力活动和由此产生的财产权。在我国民法学界曾经长期称之为“ 智力成果权” , 1986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颁布后,开始正式使用“ 知识产权” 一词。我国 台湾地区则把知识产权称为“ 智慧财产权” 。 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虽然有别于传统民法上的财产所有权,却也具有财 产价值。“ 所有权原则上是永恒的,随着物的产生与毁灭而发生与终止;但知识产权 却有时间限制。一定对象的产权在每一瞬间时间内只能属于一个人(或一定范围的 人 共有财产) ,使用知识产品的权利则不限人数,因为它可以无限地再生” 。1关 于知识产权的概念,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知识产权传统上 包括专利、商标和著作权三个法律领域, 2或者说“ 专利权、商标权与著作权等一般结 合在一起称之为知识产权” 。 3第二种观点认为, 知识产权是民事主体依据法律的规定, 1 (苏)e a 鲍加特赫等. 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专利法m. 引自国外专利法介绍m. 北京: 知识出版社, 1980: 2 2 (美)阿瑟 r 米勒, 迈克尔 h 戴维斯, 知识产权法概要m. 周林, 孙建红, 张灏译.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 4 3 沈大明. 知识产权法m. 北京: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1998: 前言 4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支配其与智力活动有关的信息,享受其利益并排斥他人干涉的权利。第三种观点认 为,知识产权是人们对于自己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标记和信誉 依法享有的权利。本文基本同意第三种观点。 1.1.2 知识产权的范围 广义的知识产权包括一切由人类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 也就是1967年签订的 世 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中所划定的范围,具体为:与文学、艺术及科学作品有关 的权利;与表演艺术家的表演活动、与录音制品及广播有关的权利;与人类创 造性活动的一切领域内的发明有关的权利;与科学发现有关的权利;与工业品 外观设计有关的权利;与商品商标、服务商标、商号以及其他商业标记有关的权 利;与制止不正当竞争有关的权利;在工业、科学、文学或艺术领域内由于智 力活动产生的其他权利。 狭义的知识产权,即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产权,包括工业产权和版权两部分。其 中工业产权中又包含专利权、商标权、制止不正当竞争权等;版权中则包括作者权 与传播者权(邻接权)等。 而在 1994 年关贸总协定缔约方签订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中,知识 产权被界定为:版权与邻接权;商标权;地理标识权;工业品外观设计权; 专利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拓扑图)权;未公开信息专有权(商业秘密权) 。 这既不同于广义、也不同于狭义的知识产权范围,而是从“ 与贸易有关的” 角度做出 的划定,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当时一些大国需要的反映。 1.2 知识产权的性质与特征 1.2.1 知识产权的性质 不论在大陆法系国家,还是在英美法系国家,民法的财产所有权制度,通常并 不涉及知识产品或智力成果,知识产品并不属于所有权制度的直接调整对象。无疑, 知识产权是一种新型的民事权利,是一种有别于传统财产权利的新型财产权利。 知识产权的民事权利属性是客观存在的,它不因人的主观意志而发生改变。知 5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识产权之所以归属于民事权利,属于私权,是由于它规范和调整的法律关系是平等 主体(包括自然人和法人)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从而具备了民事权利的最 基本的属性。知识产权的发生、行使和保护,适用于所有民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 度,如民事主体、客体、内容、民事法律行为、合同法的一般原则、侵权责任等等。 如果完全离开民事权利理论体系,另起炉灶,则知识产权制度就会寸步难行,无法 存在。就境外立法而言,尽管许多国家或者地区立法有多多少少的差异,但它们并 不讳言知识产权的民事权利或私人财产权利的基本属性。具有知识产权国际公约意 义的知识产权协定也在序言中宣示“ 知识产权是私权” ,在强调有效保护知识产 权的必要性时,要求各缔约方确认知识产权的本质属性,即以私权名义强调知识财 产私有的法律形式。而我国民法通则第五章第五节对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 作了原则规定,知识产权被明确纳入了我国民事法律的体系,成为了民事权利的一 个组成部分。 总之,知识产权属于私权,在法律制度层面上为人们提供了获取财产的新方式。 知识产品是独立于传统意义上的物的另类客体,以知识产品作为保护对象的知识产 权是与传统有形财产权利相区别的新型财产法律制度。 1.2.2 知识产权的特征 相比传统财产所有权,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无形财产权,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权利客体的非物质性。知识产权是以知识或者对知识的权利为存在形态, 不具有一定的形态(如固态、液态、气态等) ,不占有一定的空间。人们对它的“ 占 有” 只表现为认识和利用,并不是一种实在而具体的控制。知识产权虽然本身没有物 质实体,但其存在和发挥作用却往往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实体。譬如,商誉附属在 企业整体资产的组合之上,体现着企业的商业信誉和服务质量,它只有在该企业的 经营范围内才能存在,如果脱离了这一范围,商誉便不复存在,它的价值也就无法 得到体现;专利和专有技术也必须与一定的厂房、设备等物质条件和生产活动相结 合,才能发挥作用,产生经济效益。 第二,独占性。知识产权由权利人独自享有,权利人垄断相关权利并受到国家 法律的严格保护,没有法律规定或未经权利人许可,其他人不得使用相关知识产品, 6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否则就属于侵权行为,必须承担相应责任。并且,对于同一知识产品,是不允许两 个或两个以上相同性质的知识产权并存的。如按照我国专利法规定,在两个人 相互毫无影响、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做出的相同发明创造,也只能由一个人就该发明 创造获得该项专利权,没有获得专利授权的另一个人,如果在专利申请日前已经制 造相同产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经作好制造、使用的必要准备,只可以在原有范 围内继续制造、使用。 第三,地域性。知识产权具有严格的地域性,其效力受地域限制。如果一项知 识产品被某一国家或者地区的法律所承认和保护,取得了知识产权,那么这些权利 只能在这个国家或地区的范围内发生法律效力,其他国家或地区则没有相应的保护 义务,任何人均可在承认和保护该知识产权之外的地域内自由使用该知识产品,不 但无需取得权利人的同意,而且也不必向权利人支付报酬。一项知识产权如果想在 他国也获得承认、保护,就必须参加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体系。 第四,时间性。知识产权不是没有时间限制的永恒权利,作为一种拟制的权利, 知识产权仅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受到保护,如果超过法律规定的保护期限,这一权 利就自动失效,相关产品也就成为整个社会的共同财富,为全人类共同无偿使用。 如我国法律规定,著作权的保护期限一般为作者终身加死后 50 年;专利权的保护期 限为:发明专利 20 年,实用新型和外国设计为 10 年,从申请之日算起;商标权的 保护期限为 10 年,从批准之日算起。 第五,权利价值的不确定性。知识产权的价值在于其能够创造经济收益,而且 往往是超额利润式的经济收益。但知识产权的收益却又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一方 面,由于商品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但就知识产权而言,却很难确 定决定其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它的价值往往是通过人们对知识产品的利用而 表现出来的,取决于知识产品被社会利用的程度和范围,而且其价格还要受到除供 求关系以外诸多因素的影响;另外一方面,知识产权的价值还具有急剧变化的特点, 这既不同于按折旧方式计算净值的固定资产,也不同于按跌价准备计算的存货及长 短期投资,其价值有可能在短期内发生急剧的变化。所以,一项新技术的出现,可 能使原本极具价值的专利技术或者技术秘密急剧贬值,而一些突发事件也有可能使 7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得本来价值万金的商誉变得一文不值。 1.3 知识产权的主体、客体要件分析 1.3.1 知识产权的主体要件分析 通常认为,主体资格是自然人及社会组织成为民事主体的法律前提,即民事主 体在民法上的法律人格。所以,知识产权主体就是各类知识产权的所有人。与一般 民事主体制度不同的是,知识产权法中的“ 人” ,均包含自然人和法人,如著作权人、 专利申请人等,都是指拥有此项权利的自然人和法人。 与一般财产权主体制度相比较,在规制知识产权主体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 题: 第一,知识产权的原始取得人必须具有创造者的身份资格(有时第三人获得创 造者的许可也可以成为原始取得人) ,以国家认可或授予为必要条件。知识产权的原 始取得主要来源于主体的创造性行为。而创造性行为不是一般的民事法律行为,属 于事实行为,因此它不受民事法律行为能力的限制。任何人,不论其年龄和精神状 况,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智力劳动取得知识产权,成为知识产品的创造者和权利所有 者。通常情况下,由从事创造性智力劳动的自然人取得创造者的身份,但有时,这 一权利也可能归属于体现其意志或承担相应责任的法人。此外,知识产品不同于传 统的财产,它具有易复制性和易扩散性,难以进行实在而具体的占有,容易脱离创 造者。因此,知识产品的所有人仅凭自身的创造性活动很难有效、充分地取得、享 有或行使权利,而必须依靠国家法律的承认和保护。所以,在知识产权的原始取得 中,国家机关的授权确认是权利主体资格最终得以确认的必经程序。因此也有学者 认为:创造性活动是权利产生的“ 源泉” (source) ,而法律(国家机关授权活动)是 权利产生的“ 根据” (origin) 。1故而,是知识产权客体的非物质性决定了知识产权需 要由主管机关依法授予或确认而产生。当然这也有例外,比如著作权、商业秘密权、 商誉等就是自动取得的,无需国家机关的批准。 第二,知识产权的继受取得大多是不完全的或有限制的,从而使得继受取得后 1 see l.ray patterson, stanley w lindberg. the nature of copyright: a law of users rights. 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 press, 1991: 49- 55 8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产生数个权利主体共享同一知识产品情形。这种情况通常可以分为三类:当知识 产权人对某知识产品既享有人身权利又享有财产权利时,因为人身权利是具有专属 性的,所以继受主体只能取得其中的财产权利,而不能取得其中的人身权利。这样 的话,不同的主体就可以分享同一知识产品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某个知识产 权如果是不完全转让,继受主体就只能按照约定的权利事项享有部分权利。所以, 知识产权作为一种非物质性的无形权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多数主体利用;知 识产权的转让可以同时在不同地域范围内进行,这就会出现多个独立的权利主体, 而不同的受让人只能在各自的有效区域内行使权利,他们主体地位独立,权利互不 干涉。这样一来,在不同的地域可能产生若干相同的新的权利所有人,各个继受主 体对同一知识产品享有同一内容的权利且彼此独立。 第三,知识产权制度对于外国人的主体资格主要适用有条件的国民待遇原则。 比如,我国著作权法第二条规定:“ 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作品根据其作者所属国 或者经常居住地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享有的著作权,受本 法保护。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国境内出版的,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 未与中国签订协议或者共同参加国际条约的国家的作者以及无国籍人的作品首次在 中国参加的国际条约的成员国出版的,或者在成员国和非成员国同时出版的,受本 法保护。” 我国专利权法、商标法等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对外国人主体资格的规定与此 相类似。这些规定说明,只要符合上述规定的条件,外国人就可以与本国人一样享 有同等的知识产权权利,在权利的范围和内容上没有限制,所以采取的是有条件的 国民待遇原则。 1.3.2 知识产权的客体要件分析 知识产权的客体与传统民法意义上的有体物不同,它是人们在科学技术研究、 文化探索等智力活动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产品,可以统称为“ 知识产品” 。比利时法 学家皮卡第 (“ 知识产权” 概念的倡导者) 曾将知识产权称之为“ 使用知识产品的权利” , 一些国外学者也做出了类似表述。1因此,知识产品就是概括知识产权各种客体的集 1 (苏)e a 鲍加特赫等. 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专利法m. 引自国外专利法介绍m. 北京: 知识出版社, 1980: 12 9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合概念。许多学者认为,传统教科书笼统地将知识产权的保护对象说成是智力创造 性成果,这一表述是不严密的,他们认为,知识产权的客体应分为两类:一类是智 力成果,另一类是经营标记。1结合学界观点以及知识产权发展状况,本文认为,作 为知识产权客体的知识产品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创造性成果,包括作品及其传播媒 介、工业技术;二是经营性标志;三是经营性信用。2 具体来说,所谓作品及其传播媒介,分别属于著作权和邻接权的客体。其中, 作品泛指在文学艺术领域中以一定表现形式表现出来的并具有原创性的智力成果, 而作品的传播媒介则是指在传播作品过程中产生的与原创作品有关联的各种形式的 产品和物品。我们通常所说的文学作品、艺术作品和科学作品都属于作为著作权客 体的作品,而艺术表演、音像录制品、广播节目等则属于作为邻接权客体的传播媒 介。 所谓工业技术,通常是指在产业领域中能够物化于物质载体上的知识和技能, 是根据生产实践经验以及科学原理而发展形成的工艺操作方法和技能,同时还包括 与这些方法和技能相适应的生产工具以及其他物质设施。在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中, 工业技术既可以表现为各类技术秘密以及工业产品,也可以表现为各类专利技术。 所谓工业标志,通常是指产品来源和厂家特定人格的区别性标记,包括商标、 商号、产地名称等等。工业标志作为一种重要的无形财产,能在商品或者包装材料, 以及产品宣传媒介等多种场合使用,对于提升产品价值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谓经营性信用,通常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所具有的经营优势、经营资格以 及获得的各种商业信誉,主要包括特许专营资格、特许交易资格、信用以及商誉等。 主体的经营能力是构成经营性信用的内在因素,包括经济状况、生产能力、产品质 量、市场占有份额等,3它们共同形成了特定主体高于同行业一般企业获利水平的超 额盈利能力。构成经营性信用的外在因素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于某一 组织或机关授予的资格;另一方面来自于社会公众给予的信赖和评价。经营性信用 权利客体涉及的资格、能力与信誉,包含了明显的财产利益和精神利益,与文学艺 1 刘春田. 知识产权教程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5 年版. 1; 吴汉东. 知识产权法m. 北京: 北京大 学出版社, 1998: 1 2 吴汉东. 知识产权法m.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4: 14- 15 3 杨立新. 人身法论m. 北京: 中国检察出版社, 1996: 638 10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术作品、工业技术、工业标记不同,它的财产价值并没有完全被人们所认识,相关 立法保护也存在很大不足,因此,有学者将它称为正在开发的无形财产。1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不是任何知识产品或智力型成果都可以拥有知 识产权,受到知识产权法保护的。知识产权所保护的智力活动成果,仅仅是某些智 力活动成果,而非全部智力活动成果。投资者如果想以知识产权的出资形式进行投 资,首先必须保证其知识产品得到知识产权法律的认可,必须要符合知识产权主体、 客体等构成要件,最终上升为知识产权,成为一种私权,而这也是知识产权能够出 资的最基本要求。 1.4 知识产权的权利运行 1.4.1 知识产权权利运行辨析 知识产权的内容与知识产权人享有的权利内容不同。知识产权人可以享有的权 利,除了知识产权外,还有其他的权利内容,就专利权而言,专利权的权利内容是 指专利权人就相关的发明创造所有的权利,如利用专利技术制造、使用、销售、进 口、许可相关的产品。除此之外,专利权人还有其他的权利,如转让或者许可自己 的专利权的权利,以及用自己的专利权进行担保、抵押、入股、投资的权利等等, 这种其他权利就属于专利权的权力运行内容。 因此,知识产权内容应分为权利内容和权利运行两个方面。知识产权研究应在 对知识产权本身权利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加强对知识产权的权利运行的重视。权 利应当在利用,法律并不保护在权利上的睡眠者,而是保护积极行使权利的人。知 识产权的价值只有经过有效的利用才能得到体现。实践中,知识产权权利运行有很 多种情况:将自己的知识产权所有权依法转让给他人或者仅许可他人实施;在自己 的知识产权上设置担保物权,如抵押等;以知识产权作为出资形式向公司企业投资 等。而向公司企业出资则是知识产权一种重要的权利运行形式,在当代中国具有可 行性和必要性。 1 曾世雄. 民法总则之现在与未来m. 台北: 台湾三民书局, 1983: 137 11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4.2 知识产权出资概述 知识产权出资是指知识产权的所有人或持有人将其依法拥有的知识产权进行评 估后,折成一定金额,以出资入股、签订出资协议等方式出资以获取收益的一种民 事法律行为。知识产权出资实际上就是知识产权的资本化,权利人以知识产权作为 资本进行出资,根据约定享有相应的股份出资额,权利人可以通过这种投资行为来 获取利益。比如,甲、乙、丙三家公司协议合资成立一家公司,注册资本为 1000 万 元,甲公司出资 400 万元,乙公司出资 400 万元,丙公司则以驰名商标出资,折价 200 万元。其中,丙公司以其驰名商标出资就是知识产权出资的一种类型。 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知识产权出资已经成为许多企业尤其是高科技类型公 司企业的一种重要的出资形式。 1.4.3 知识产权出资的可行性 众所周知,公司企业是一个契约的联结体,在企业成立的过程中,出资者之间 首先必须达成协议,而这一协议的标的便是对企业的给付行为 出资。出资的最 终完成有赖于出资者之间合意的形成, 而给付的对象便是财产。 那么什么是财产呢? 有学者认为,财产的法律概念就是所有者自由行使其拥有资源的权利。而不受他人 干涉的选择权一般称为自由。1所以,若不考虑其他因素的介入,以何种财产出资更 应该是出资者之间自由选择的结果。而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出资者决定将其财产 注入到该企业,参与到一个企业中来,通常是期望企业将来的收益超过其目前投入 的资产,从而能够获得投资回报,使其资本升值。正是通过这一自愿出资的过程, 资源被投入到最有价值的地方,也得到了最有效率的利用。而对于其他出资者而言, 他们是否接受某一标的物的投资,取决于他们对于该标的物价值的判断。而知识产 权一方面具有财产权利的属性,另外一方面作为高附加价值之物对提升产品价值、 提升企业效益极有助益。所以,以知识产权出资合乎股东之意。 另外,如前所述,知识产权具有高附加值,且不乏稀缺性,在一个资源稀缺的 世界里,浪费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2所以,将知识产权用于出资也是资源有效利用 1 (美)罗伯特 考特, 托马斯 尤伦. 法和经济学m. 张军等译. 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 125 2 (美)理查德 a 波斯纳. 法律的经济分析(上)m. 蒋兆康译.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7: 32 12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的体现。根据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对知识产权利用进行制度选择与安排,其经济目 标就是实现效率的最大化,能够用最少的成本去获取最大的收益。知识产权之所以 用于出资,其投资价值也恰恰在于此。 知识产权出资还可以促进价值的最大化与均衡。最大化是指每个参与经济活动 的个人或者组织的目标均为使效用达到最大;而均衡是每个参与经济活动的个人或 者组织同时达到最大目标而趋于持久存在。以知识产权进行出资,可使出资者的资 源得到充分流转,是实现利益最大值的最佳选择之一。因为在知识产权出资的场合, 如果必须彼此买卖,才能把该项知识产权转化为公司资本,则很繁琐浪费。如果直 接以该项知识产权作为出资而核给股份,则最为方便、快捷。对于公司、企业而言, 接受知识产权,如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作为出资,有时不但是其生产经营活动 所必需,而且较之成立后再购买知识产权可以减少交易成本;甚至在有些情况下, 某种智力投入的劳务,独一无二地为某人所属,是某一公司运营必不可少的条件。 所以,允许知识产权出资实现了价值的最大化和均衡。 效率是法律的基本价值,而立法的重要宗旨之一便是通过价值最大化的方式来 分配和使用现有资源,一切法律制度和法律活动都需要以有效地利用资源,最大限 度地增进社会幸福为目的。根据制度经济学的观点,资源的利用和配置很大程度上 决定于法律这一正式制度,法律的内容直接关系到资源利用的效率;反之,资源利 用的效率也直接体现现行法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是否有利于增进人们对资源的优 化利用,是否减少资源浪费,是否提高经济效率是作为判断现存法律制度的价值和 确定法律未来发展的重要依据。因此,对知识产权出资进行法律保护创造了有效率 地使用资源的激励。将知识产权出资上升为法律的保护,可以消除出资者之间的协 议容易出现的缺陷,可以将他们意见的分歧所造成的损害降到最低,从而对节省交 易成本、优化资源利用有很大的推进作用。 1.4.4 知识产权出资的必要性 当今世界,知识产权日益受到重视是和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密不可分的。随着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深,知识经济已经全面进入社会经济生活,为普通大众和 各类企业所熟悉。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 13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在经济交易活动过程中,知识对提高经济效率、推动经济发展起着愈来愈重要作用, 而知识经济的典型表现就是知识产权作用的不断提升。在知识经济的猛烈冲击下, 社会财富的形态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类社会的财富形态已经从农业经济时代 的动产、不动产,以及工业经济时代的金融资产向知识经济时代的智力成果方面不 断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拥有知识就拥有了财富,比如,1967 年,美国特拉华公 司对“ 可口可乐” 商标评估的价值是 30 亿美元,而到了 2006 年,可口可乐公司就以 670 亿美元的品牌价值位居 2006 年度全球品牌排行榜之首。这种商标价值的变化充 分说明了知识产权的重要性。1 以知识产权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财富不仅在社会总资产中越来越占据重要的地 位,而且知识产权作为一种出资形态,对其他出资形态作用的发挥和企业发展也产 生了重要影响。一方面,知识产权出资可以减少现金出资,使得企业可以以较少的 现金投入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这对于缓解企业资金紧张很有助益。另一方面,由 于知识产权作用的不断加强,高科技企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收益率不断提高,这 也使得投资方向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大量资本被投向科学技术密集型产业,促进了 企业的转型。 但是目前,我国知识产权的出资程度与发达国家还有着很大的差距。以专利权 为例,虽然我国每年授予的专利数量在快速增长,但是以出资的形式得到运用的专 利数量所占的比例还很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只有将科学技术运用于生产 实践中才能使科学技术从观念上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而切实加强知识产 权的权利运行、不断加大知识产权出资的法律保护已经成为提高科学技术利用效率, 应对知识经济和全球一体化的必要举措。 1 何敏. 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实务m.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02: 265 14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2 知识产权出资的技术规制分析 以知识产权进行投资,应当对出资的知识产权进行价值评估,实际上就是评估 它们值多少钱,根据评估的结果确定知识产权在被投资企业中的出资额,也就是对 知识产权作价。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知识产权出资评估是强制性的要求,是知识产 权出资者必须履行的一项义务。而且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和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工作的推进,知识产权评估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和人员 的高度重视。通过对知识产权评估工作的开展,将使知识产权的作用、地位和价值 得到社会的承认和重视。准确评估知识产权的价值,不仅有利于准确核算企业价值, 保障产权交易利益相关人的合法权益,还在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等 方面具有现实意义。 知识产权的评估可以说是无形财产评估中最复杂的工作之一。知识产权自身特 点使得知识产权的评估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法律问题,知识产权的价 值评估,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法律因素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如果在评 估中只从经济学角度着眼,只注意评估的计算公式和方法,而忽略法律因素对知识 产权价值的影响,评估的效果往往会出现错误,甚至是原则性的错误。1世界知识产 权组织 1996 年 11 月在中国专利局召开“ 知识产权评估研讨会” ,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一 项专利技术如果被大多数企业掌握,该专利技术就不再有获取利润的能力,它的价 值将大大下降。但是郑成思先生却认为,如果真的有大多数企业在运用某项专利技 术,并且该项专利技术还在专利保护期内,就说明该项专利技术有广泛的许可证市 场,它的价值必然会大大上升。 2一些经济学家之所以会得出与事实背道而驰的结论, 正是由于他们对知识产权的法律性质不了解,没有充分理解知识产权的专有性质, 评估者不能在法律角度上区分专利和技术秘密所导致的。可见,同样一个事实,是 否考虑知识产权的法律特点得出的结论会截然不同。下面本文主要对知识产权评估 1 郑成思先生明确指出: 在“ 知识产权法” 中将评估, 重点不在计算公式及方法上. 况且, 国内外经济学论著中介绍 的多种知识产权评估公式, 在实践中很少用上. 参见郑成思. 知识产权法m. 北京: 法律出版社, 1997: 87 2 郑成思. 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中的法律问题m. 北京: 法律出版社, 1999: 54 15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时所要注意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2.1 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的整体分析 知识产权出资与其他财物出资不同,对知识产权评估作价时一般应注意以下问 题: 第一,出资应以知识产权为基础。知识产权是指创造者对其通过智力活动所创 造的智力成果依法享有的各项权利。知识产权出资就是以具有知识产权的智力型成 果出资,否则便不能称之为知识产权出资。而知识产权一般具有法定性和地域性。 例如国外的某项技术没有在中国申请专利,就得不到中国法律的保护,以该技术入 股其价值就会降低很多。 第二,知识产权出资具有不可替代性。出资入股的知识产权在公司的设立及生 产经营活动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即一般不能用现金或其他实物来替代知识产权。 例如,双方合意成立公司,有一方拥有专利权,但需要他方提供资金,而另一方拥 有资金,却需要该项专利,两者分别以专利和资金入股成立公司。在成立这个公司 的过程中,专利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资金等其他形式的出资一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办公室装修合同书样本6篇
- 行业云平台架构-洞察及研究
- 停车场道闸施工合同4篇
- 臭氧与紫外线辐射-洞察及研究
- 部队卡车的维护与保养
- 四川省绵阳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
- 星系活动星系核-洞察及研究
- 部门车间级安全培训课件
- 医药退货管理创新-洞察及研究
- 达州市安全培训公司课件
- 小学体育知识
- 2025-2030全球卫星星座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成人失禁相关性皮炎的预防与护理课件
- 运输公司交通安全培训课件
- 2024年《数字摄影技术》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MOOC】质量管理-南京邮电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医疗纠纷讲座
- 一氧化碳安全培训
- 2025年中考语文备考之名著复习:《艾青诗选》题集组(答案)
- 七年级英语阅读理解55篇(含答案)
- 医学教材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年版)》解读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