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法律史专业论文)试论俄罗斯土地私有化的法制进程.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 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处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 究成果,也不包含获得 西南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 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西南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特授权 西南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并采用影 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以供查阅和借阅。同意学校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 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说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试论俄罗斯土地私有化的法制进程试论俄罗斯土地私有化的法制进程 on the process of land privatization in russia from the view of law 作 者 姓 名: 林顺虎 指 导 教 师: 张培田 教授 西 南 政 法 大 学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1 内容摘要 俄罗斯自上而下的土地改革是依靠法律来推动和完善的, 同时改革也在不断检验法 律的可行性, 修正法律的不当之处。 土地私有化改革取得的成就为本文的研究提供契机。 本文共四章,分别考察俄罗斯土地所有制和土地私人所有权的历史演变,分析并概述新 俄罗斯土地私有化的进程和改革绩效,详细分析新俄罗斯私人土地权利法律制度的内 容、成功之处和不足的地方,以期对我国土地立法提供重要的启示和帮助。 土地所有权制度与中国“三农”问题有着紧密的联系,现阶段就中国的国情来说土 地所有权制度不仅重要,而且是热点问题。新俄罗斯是苏联最大的继承国。中国同苏联 和新俄罗斯有着非常相似的过去和千丝万缕的联系。 对重要邻邦关于私人土地所有制法 律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可以为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土地所有权制度提供理论参考。 在俄罗斯历史上村社被称为“俄罗斯精神” ,村社是农民生产和生活的主要场所, 能满足农民的基本生存权,强化了农民对村社的人生依附性。在村社基础上形成的村社 土地占有制度成了俄国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障碍,是俄国历次土地改革的主要对象。但 村社文化的影响具有历史惯性, 在一定程度会消解新俄罗斯土地私有化改革所展示的意 义。开始于 1991 年的俄罗斯土地私有化改革,从 1999 年开始农业经济在付出沉痛的代 价后逐渐复苏,粮食产量增长较快。可以说土地私有化的成果初见端倪。伴随土地私有 化改革的发展,各部门法都史无前例地强化对公民土地私有财产的保护。但鉴于土地之 上共存着资源与财产属性,进入 21 世纪后,俄罗斯的土地立法出现了重大变化,法律 明确规定土地既是自然资源同时又是不动产, 因此俄罗斯的土地立法不仅保护土地所有 者的合法权利,同时也赋予了土地所有人保护土地资源的义务。由于新俄罗斯土地私有 化进程不可逆转,所以法律对土地私有财产的保护不会终止,但私人土地所有权应该受 到适当的限制。 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基础上,本文采取:历史叙述的方法,分析的方法,系统 研究的方法以及实证等研究方法。 关键词:俄罗斯;土地私有化;土地所有权;法律 1 abstract the up-down land reform in russia, promoted and consummated by russian laws, ceaselessly examine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laws and at the same time helps to adjust the insufficiency of the law system. the achievements in the reform of russian land privatization provide an opportunity of research for this article. on the basis of exploring the historic evolution of the system of land ownership in russia and of the private land ownership of russian citizens and legal persons and summarizing progresses and achievements of the reform in the privatizing ownership of the land in new russia, this four-chapter article detailedly analyzes the contents, the achievements and the insufficiency in the reform of land privatization in russia from the prospect of law, hoping to provide some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to our country land legislation. the land ownership system , closely related to chinas problems about “agriculture, countryside and farmers” is not only important but one of the hottest topics under the chinas current national condition. china and the soviet union and the new russia have a very similar past. so an in-depth explor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laws about the ownership of private land in russia can provide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building a system of land ownership suitable for china. in the russian history, the village community, known as “the russian spirit”, being the farmers main production and living place, met the basic subsistence of the farmers, meanwhile strengthened the farmers anaclisis to it. gradually becoming an obstacle of russian agricultural and rural modernization, the system of the community villages owning lands was the main target of the previous land reforms, to some degree, however, it dispelled the significance the reform of the new russias privatization of land ownership demonstrated due to the historical inertia of the community villages culture. in 1991 russia began to practice the reform of the privatization of land ownership, but only from 1999, its agricultural economy began to recover gradually after paying the extremely painful price and the grain output began to grow quickly, which means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privatization of land ownership.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reform, various department- laws unprecedentedly strengthens the protection of the citizens land as a private property. however, in view of the attributes of the land as a resources and a property, russias land legislation has presented tremendous changes, including that the land has been stipulated as a natural resource and an 2 immovable property at the same time. therefore the russias land legislation not only protects the landholders lawful right, simultaneously entrusted the landholders with the duty to protect the land resource. the advancement of the privatization of the new russian land ownership is irreversible, and the laws protection of the land as private property will not bring to a stop, but there should be proper restrict to the right of private land ownership. following the principles of combining history and theory and making conclusion form history, the article adopts the methods of historical narration, the analysis method, system research techniques research method and the method of empirical research and so on. key words: russia; the land privatization; the land ownership; law 1 目 录 引引 言言 . 1 一一 俄罗斯土地所有权制度的历史演变俄罗斯土地所有权制度的历史演变 . 4 (一)沙俄时期的土地所有制 . 4 (二)苏联时期的土地所有制(1917-1991) . 11 (三)本节小结 . 16 二、新俄罗斯联邦土地私有化改革二、新俄罗斯联邦土地私有化改革 . 17 (一)新俄罗斯土地私有化改革进程 . 17 (二)对俄罗斯历史上土地改革的认识 . 21 三、新俄罗斯土地私有化的法制建设三、新俄罗斯土地私有化的法制建设 . 24 (一)叶利钦时期颁布的法律 . 24 (二)普京时期颁布的法律 . 27 (三)其他法律 . 28 (四)2001 年土地法典的基本原则或特点 . 29 (五)农用土地流通法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 32 四、俄罗斯土地私有化法制的得失及其启示四、俄罗斯土地私有化法制的得失及其启示 . 35 (一)俄罗斯私人土地权利法律制度的成功之处 . 36 (二)俄罗斯私人土地权利法律制度的不足之处 . 38 (三)结论以及启示 . 42 致致 谢谢 . 44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 45 试论俄罗斯土地私有化的法制进程 1 引 言 1本论文研究动机和理由 土地在任何国家都是推动各项事业发展所必需的重要资源, 也是民事主体拥有的价 值巨大的资源。土地制度关系国家各项事业的兴衰,也关涉到民事主体的切身利益和根 本利益。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引用了英国著名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对土地作用的 经典评价: “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 1该评价形象生动地揭示了人类与土地 之间的关系:土地意味着保障;土地意味着权利与独立;土地更意味着个人的财富。毋 容置疑,处在经济转型时期的俄罗斯也不可避免地必须面对土地问题。事实上,在俄历 史上, “土地立法传统历来就是最尖锐地和病态地反映社会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的变 化” 。 2换言之,无论在何时,土地问题都不仅仅是单纯的法律问题,而是社会多种问题 集中的产物。俄罗斯现任总理普京指出: “俄罗斯的土地问题在历史上就很特殊,他经 常超出经济领域而具有重要的社会政治意义和社会政治反响。 ” 3正是鉴于土地问题的重 要性、迫切性,俄历史上的新生政权都对土地问题高度关注,并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颁布关于土地改革的法律规范。列宁在苏维埃政权建立的第二天(1917 年 11 月 8 日) 就颁布土地法令宣布永远废除土地私有制,建立土地国有制。也许是效仿革命导师 列宁,新俄罗斯的第一任总统叶利钦也是在俄罗斯联邦的红、蓝、白三色国旗升起的第 二天(1991 年 12 月 27 日)签发了关于土地改革的紧急措施的总统令,宣布保护公 民和法人的土地所有权,并直言不讳地允许土地在一定条件下自由买卖,从而为土地改 革确立了私有化和构建土地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4。 该总统令标志着新俄罗斯联邦土 地制度改革和保护土地私人所有权的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历史的惊人 相似性本身就揭示了研究该问题的价值。目前,俄罗斯的土地私有化改革已经走过了快 18 个年头了,从 1999 年开始农业经济开始恢复发展,粮食产量节节攀升、农民收入有 所提高,应该说土地私有化的成果初见端倪。新俄罗斯土地私有化改革取得的成就为本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年版,第 57 页。 2 俄、:“ ”(俄罗斯土地立 法发展体系), 莫斯科大学报(法律版),1995 年第 4 期,第 51 页。 3普京文集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年版,第 256 页。 4 俄 瓦勒科夫: “土地交易市场的发展” , 国家与法 ,1998 年第 2 期,第 28 页。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文的研究提供了契机。这有助于本文更全面、更深刻地探讨新俄罗斯私人土地权利法律 制度的得与失,从而得出中允的结论。 2本选题目前研究动态 国内目前关于俄土地改革的研究范围大多集中在经济方面, 特别是经济学界以及农 业方面的学者对俄土地私有化的研究比较深入、细致。对俄土地私有化的原因、过程、 结果做了较为系统地论证。比如,从农用土地流通法看俄罗斯土地改革(黄军甫, 2002)转型经济产权改革的研究(许新,2003) ,关于土地所有制改革的实质(乔木森, 1997) ,关于用土地所有权的否定之否定(曹玉霞,2004) 。这些文章对俄罗斯土地制度 的改革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而法学界特别是宪法、民法学界主要研究的是当代俄 罗斯法学理论的根本转向,私法、私权理念重新回归以及财产制的变革。如鄢一美老师 的俄罗斯当代民法研究 (2006 年版) ,在本书中专列一章,讨论了俄罗斯土地关系的 变革历史,土地关系现状以及理论界关于土地是国有还是私有的争论。又如傅静坤老师 的俄罗斯联邦私人土地权利法律制度研究 (2007 年) ,该文详细分析了新俄罗斯私人 土地权利法律制度的形成和土地法典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俄私人土地权利法 律制的成功和失败。 3本论文研究价值及切入点 俄罗斯国内关于私人土地权利法律的论著比较多,研究深入系统。但由于笔者的水 平有限,了解得不很全面。大体上,早期关于土地是私有化还是国有化的争论已经逐渐 减少,因为俄土地私有化的进程已经不可逆转。目前,研究较多是关于民法与土地法的 如何合理调整私人土地权利的问题,如 乌斯久科夫发表在国家与法2006 年 第 3 期上的再论土地法和民法的关系 。此外,俄学者也更多关注土地私人所有权的 发展趋势。a安菲诺根托娃认为,在全世界,法律的发展方向是对所有权规定限制。 世界上土地关系发展的历史进程表明,在那些土地私有制存在了一百年的国家里,土地 的国内市场流转、 自由买卖和各种土地关系体制都越来越受到各种国家法律的限制和禁 止。在历史进程中,市场土地关系体制逐渐被压缩,而土地私有制本身己从实际上不受 限制的绝对的土地占有、 使用和处分经济形式变成了相对形式。 5现在财产权受法律限制 5 : “ ” , ,2005 年第 11 期,第 3-12.页。 试论俄罗斯土地私有化的法制进程 3 是一个发展的趋势, “近代法的模式是由抽象的人格、财产权保护的绝对化、私法自治 和自己责任所组成,现代法则已经项具体人格、财产所有权的限制、对私法自治或契约 自由的限制和社会责任转化。 ” 6作为财产权之一的土地所有权地位也在发生改变,它受 到国家和公法的规制或限制。 这种理论似乎也对俄罗斯的立法产生了一定影响, 2001 年通过的 俄罗斯土地法典 在第 1 条之 1-2 项就开宗明义地宣布:土地首先是自然资源,其次土地是不动产,是所 有权及其他土地权利的客体。 但作为自然资源的土地始终优先于作为所有权客体的不动 产,并且土地使用也从改革初期的无偿使用转变为有偿使用。 俄罗斯土地制度的改革促进俄罗斯农业的发展,在这十年的土地法律建设中,俄罗 斯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不断变化的法律制度怎样合理保护土地的利用以及保护土 地所有者的权利。所有制形式的改变给俄罗斯土地利用和农业发展产生哪些影响。本文 试图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讨,借鉴俄罗斯土地立法的经验,他山之石为我所用,更好地 完善我国的土地法律制度。 6 刘剑文: 私有财产法律保护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年版,第 81 页。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一、俄罗斯土地所有权制度的历史演变 大约 1 个半世纪前,俄国伟大的思想家亚伊赫尔岑曾写下这样的话: “充分理 解过去我们可以弄清楚现状;深刻认识过去的意义我们可以揭示未来的意义; 向后看就是向前进。 ” 7转型时期俄罗斯土地私有化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建立土地私人 所有权,让土地回归真正的主人。因此,笔者认为,回顾俄国土地所有权制度的历史变 革,方能更好更清楚地理解新俄罗斯构建土地私有制的本质和意义。 (一)沙俄时期的土地所有制 1沙俄时期国家土地所有制的特点 和许多欧洲国家一样,古代俄国最早形成的土地所有制是村社土地所有制,其特征 是土地归村社所有,实际上是公有。但在俄国,村社却逐渐被“异化” ,成为俄国传统 文化的基础,被视为“俄罗斯精神” , 8并对土地所有制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公元 9 世纪,东斯拉夫人的氏族制度解体,氏族分裂出若干独立的大家庭,各家庭在共同的地 域内组成了土地村社。村社被称为“维尔弗” ,生活在村社的农民称为“斯美尔德” 。林 地和牧场都是村社的公共财产。 911 世纪以前,绝大部分斯美尔德还是过着村社生活, 他们对王公的隶属关系只限于交纳贡赋。 1011 世纪后半期时,情况发生细微变化,王公 们开始夺取公社土地,贡赋逐渐转变为地租。成为有重要价值的东西不再是从土地上取 得的贡赋,而是土地本身连同土地上的农业人口。剥削和奴役把自由的公社成员转变为 依附人口。 11但在 13 世纪以前,许多土地还没有被封建主夺占,只在名义上被认为是王 公的、国家的,被称之为“官地” ,农民使用这些“官地”要缴纳赋税,但是农民仍然 是土地的实际主人,农民同意“土地是大公”和“君主”的,但附加条件是“黑麦田和 熟地”或“经伐木烧过以备开垦的地方是我们的” ,这就完全指出“土地是大公的,但 7 张建华: 红色风暴之谜破解从俄国到苏联的神话 ,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 年版,第 2 页。 8 俄谢尤维特: 俄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 ,北京: 新华出版社,1983 年版,第 392 页。 9 俄安米潘克拉托娃: 苏联通史 ,山东大学翻译组译,北京:三联书店,1978 年版,第 63 页。 10 同上注:第 93 页。 11 俄 马夫罗金: 俄罗斯统一国家的形成 ,余大钧译,北京:商务印书馆,第 10 页。 试论俄罗斯土地私有化的法制进程 5 却归我支配” 。 “官地”的土地占有权长期保留给农民。 1213 世纪末,特别是 14 世纪时, 封建土地所有制有很大扩展。大片地产开始属于王公、领主和寺院。王公们把大片“官 有”(国有)土地分赐给领主、侍从和寺院。 13封建领主仍把土地仍交由村社管理,但此 时村社的农民除了要向大公们缴纳赋税外,还需向封建领主们缴纳代役租或劳役租,这 表明农民被剥削和奴役的程度在一步一步加重。到了 16 世纪末,领地村社的农民世纪 上已经变成了农奴。 14苏联学者 吉霍米洛夫说: “16 世纪的农民公社还保留了基 辅罗斯时期古代维尔福的许多特点当然, 官地的数量不断减少,但在 16 世纪农 民的土地占有制度终究还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 15大约在 17 世纪,俄国产生了土地重 分型村社, 16村社定期把土地分给其成员, “通过重分土地,村社为每一个成员确定了份 地的大小和赋税(交给国家或农奴主) ” 。 17这样传统意义上的村社土地所有制,在俄国 就被“异化”为村社土地占有制度。村社土地的所有权归国家或贵族,村社则以土地所 有者(地主或国家与农民之间的中间人)的身份将土地分给农民使用,农民获得份地的 对价是支付相应的赋税。 18如 1497 年的律书规定,在官地、国家土地上建立专门的 行政管理机构。 耕种国家土地队农民受选任的村长和百人长管理。 他们分配村社的土地, 进行“分派”分摊和征收国家赋税,制定使用村社牧场、森林、捕鱼区等可用地的 规则,同“国家官吏”进行谈判。村长和百人长从富裕农民中选出。 19这些从富裕农民 中选出的村长和百人长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护农民的利益。独特的村社土地占有制度,使 村社具有经济和社会的二重性特点。一方面村社是农民的自治机构,是农民生产和生活 的主要场所,能满足农民的基本生存权,培养农民对村社的眷恋感,强化了农民对村社 的人生依附性。 另一方面, 村社又是国家的一级行政单位, 它通过行使国家赋予的行政、 税收、警察等职能来保障赋税的征收以及满足农奴主和国家的利益要求。更为重要的是 土地定期重分规则,维护村社土地占有制的传统,限制着土体私有制的发展。因为重分 表明这一地块并不永远属于某一农民, 因而潜移默化地为农民塑造了一种影响长久的心 理观念: “个人没有牢固的土地所有权” 。 12 俄 马夫罗金: 俄罗斯统一国家的形成 ,余大钧译,北京:商务印书馆,第 14、63 页。 13 同上注:第 64 页。 14 曹维安: 俄国史新论影响俄国历史发展的基本问题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年版,第 221 页。 15 俄吉霍米洛夫: 16 世纪的俄罗斯 ,莫斯科:莫斯科大学出版社,1962 年版,第 62-63 页。 16 曹维安: 俄国史新论影响俄国历史发展的基本问题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年版,第 222 页。 17 俄弗多维娜: 18 世纪上半期俄国中部的农村公社和修道院 ,莫斯科,莫斯科大学出版社,1988 年版, 第 211 页。 18 罗爱林: “试论村社制度对俄国社会的影响” ,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2008 年 4 期,第 79 页。 19 俄 马夫罗金: 俄罗斯统一国家的形成 ,余大钧译,北京:商务印书馆,第 219 页。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显然,村社土地占有制在本质是与自然经济、农奴制度以及人身依附相适应的,是 俄国历次土地改革的主要对象。 公元 9 世纪“基辅罗斯”公国建立,国家土体所有制逐渐形成。11 世纪初的雅罗 斯拉夫真理 (又译雅罗斯拉夫法典对王公、贵族、教会等大土地私有者的利益加 以保护,该法典规定对破坏田界、偷盗牲畜、纵火焚毁庄园者要处以重刑。 20大约在公 元 11 世纪下半叶,俄罗斯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法律文献罗斯真理 (又译罗斯法典 ) 诞生。 罗斯法典规定了对杀害王公庄园的“总管” 、 “庄头” 、 “契约农”的处罚原则, 21这表明 11 世纪时罗斯已经产生了世袭领地。此外该法典规定,封建主对其领地上的农 民有司法裁判权。 22这可以看作是法律对农民和土地的最早调整。世袭领地属于有完全 所有权的土地。世袭领地可以出售、转赠、继承。 2314 世纪时,世袭领地所有者包括: 王公、贵族、修道院等。15 世纪, “莫斯科公国”强大起来,此时封地制得到发展,并 逐渐成为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主要形式。 封地制与领地制不同之处在于, 它完全以服役 为 条件,既不能出售也不能继承。 24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农民陷于被奴役 的地位,1497 年伊凡三世法典规定,只有在晚秋的“尤里节” (俄历 11 月 26 日) 前后各一星期,农民才能由一个主人转到另一个主人。封建农奴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确 立。1565 年 2 月“沙皇”伊凡四世实行“特辖制改革” ,该改革把莫斯科公国的大部分 领土划为特辖区,由沙皇直接管理。通过改革,沙皇特辖区内很多王公和领主都被迫搬 了家,因为他们的世袭领地被赐予了为沙皇服役的小贵族。小贵族则组成“特辖军”为 沙皇服役,成为支撑强大中央集权的中坚力量。可见特辖制改革打击了大封建主领主的 势力,沙皇的权力大大加强。中央集权得到了巩固,特辖制也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于 1572 被伊凡四世废除。 随着中央集权化和农奴制的加强, 封地制渐渐超过了领地制。“到 16 世纪中叶, 世袭领地和以服役为条件的封地之间的差别基本上已经消失了。 如果不向 沙皇服役,就不可能拥有土地,不管是通过继承方式还是通过其他方式获得土地,都不 行。 ” 25这些变化在 1649 年颁布会典得到了体现。该法典明确规定世袭领地包括世 代相传的、 因功获得的和以纳金方式获得的三种, 封地可以继承, 可以转换为世袭领地。 20 吴于廑: 世界史中古史编 ,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 年版,第 66 页。 21 王钺: 罗斯法典译注 ,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 年版,第 21、25、26 页。 22 吴于廑: 世界史中古史编 ,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 年版,第 66 页。 23 俄 马夫罗金: 俄罗斯统一国家的形成 ,余大钧译,北京:商务印书馆,第 24 页。 24 同上注,第 24 页。 25 美尼古拉梁赞诺夫斯基: 俄罗斯史(第 7 卷),杨烨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年版,133 页。 试论俄罗斯土地私有化的法制进程 7 封地和世袭领地的差别从此日渐消失,小贵族的世袭领地日益占统治地位。 会典还 规定, 地主有无限期追捕逃亡农民的权利, 追回的农民连同家属和全部财产都归还原主。 至此,农民对地主已处于完全隶属的地位。 26会典的颁布标志着俄国农奴制度最后 确立,农民对地主已处于完全隶属的地位。中央集权制与封建农奴制紧紧结合,成为是 沙皇专制制度的基础。 沙皇是全俄第一个大地主, 拥有极大的权力。 他的意志就是法律, 一切大小贵族对他都自称奴仆。这样一来,俄国农民农奴化,农户村社化、国家中央集 权化三位一体的进程渐渐完成。 农民属于村社, 从而实现集权国家对包括农奴主、 农民、 农奴在内的全部臣民的控制。农民和农奴作为土地的实际使用人,身受国家和农奴主的 双重剥削, 对土地的实际利用往往缺乏积极性。 农奴主尽管对其所有的土地享有所有权, 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沙皇政府的控制,而且他们也不是土地的实际耕种人,所以也不 能较好地开发土地。 也许正是以上这些原因阻碍了封建土地关系的发展和土地私人所有 制的形成。总之,1917 年十月革命前,俄国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等级制度决定了国 家土地所有制的重要特点,即大公(后来是沙皇)是全国最高的土地所有者,享有所有 权中的收益权和处分权。贵族(后来是农奴主) 、教会等通过领地制和封地制度享有土 地的有限所有权。 综上可见, 俄国封建土地国家所有制的特点是以国家土地所有制 (沙皇土地所有制、 农奴主土地所有制)为主,以村社土地占有制为辅的独特的土地所有制模式。这种制度 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性质和功用是显而易见的。 2沙俄时期国家土地所有制下的土地关系变革 (1)1861 年废除农奴制改革 改革的内容 俄国现代化进程始于 1861 年亚历山大二世的农奴制改革。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使 俄国当局认识到农奴制度的腐朽和经济的落后性,认识到不改革图强,俄国将无任何出 路。1861 年 2 月 19 日,接受过自由主义教育的“解放者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解 放农奴的宣言,由于政府不同意亚历山大二世的解放宣言,使得宣言过了两周后(在一 年一度的大斋前狂欢纵饮二周之后, 希望到时平民们的情绪已经恢复到清醒的斋戒期情 绪)亚历山大二世才在教堂里宣读了解放农奴制法案的内容。新法案从政治上讲, 26苏联法律概况 ,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在贵族利益和农民及其支持者利益之间作了让步。本次改革的内容包括: 第一,人身解放方面: 解放农奴法案第条规定“农奴队地主的财产和人身依 附性永久性地取消。 ” 27第 2 条规定“农民和解放的农奴享有农村自由等级的人身权和财 产权” ,这标志着农民、农奴从农奴主的人身依附关系中解脱出来了。为管理改革后的 农民,强化了地方贵族对村社控制,建立了监督农民的连环保制度。 第二,赋予农民土地的使用权:该法案第 3 条规定“地主具有土地全部的所有权, 地主须分给农民永久使用的宅房园地和耕种的份地, 以便保障农民的生活和其履行对国 家和土地的义务。农民获得土地资源的数量由各省制定标准,但不得与本法令相抵触。 ” 赎买的土地面积不得超过法案规定的最高额,否则,超出部分将地主割去。 “割地”规 则为地主掠夺农民份地制造了借口。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法令接着在第 4 条规定了 “赎 买”政策, “农民从地主那里取得土地,必须以劳务或现金方式赎买,其额度由各省制 定。 ”对于赎金的支付形式法令也作了相应的规定, “既可以一次性向地主支付,也可以 先向地主缴纳应付数目的 1/5 左右” , 28其余由国家一次性代付给地主, 而农民必须在 49 年内(1907 年才被废除) ,分期向国家偿本付息,其间土地归村社管理,农民仍有义务 缴纳租金或服劳役,此时农民被作为“暂时义务农” 。 改革的重大意义 1861 年的改革使得农奴制被正式废除, 取消了农奴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 有资料 显示,大约 40%左右的农奴被解放,成了“自由民” 。 29全国农业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 农奴们获得了几个世纪以来封建制度一直拒绝给与他们的权利。 他们第一次在法律上拥 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 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贵族地主土地所有制,村社土地所有权发生了明显变化。 农民取得的份地在未交清赎金之前先交由村社管理, 使得村社土地占有制度转变为村社 农民份地占有制度, “份地的所有权发生了变化:从农奴主那里转到农民(实际上是村 社)手中” 。 30这种农民份地占有制度是凭借支付 49 年的赎金换来的,因此,理论认为: 农民对土地的占有使用实际上是一种长期的租赁关系。 31再加上农民用高昂的代价赎回 来的份地须归村社统一管理、 定期重分, 从民法的角度看, 这实为土地的按份共有关系。 27解放农奴法案的内容均引自王云龙: 现代化的特殊性道路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年版,第 60 页。 28 戴桂菊: 俄罗斯历史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年版,第 192 页。 29 苏巍峰: 转型时期俄国农民问题研究(1861-1917),广西师范大学 2005 级硕士学位论文,第 10 页。 30 罗爱林: “浅论村社制度对俄国社会的影响” ,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2008 年 4 期,第 79 页。 31 鄢一美: 俄罗斯民法当代研究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 年版,第 321 页。 试论俄罗斯土地私有化的法制进程 9 显然,在这段时间里,农民私人还没有对土地享有独自的、排他性的所有权利。农民在 村社的土地范围内依法对土地享有较小的权利和负担较多的义务, 他们仅享有对土地的 使用权和部分收益权,对土地的处分权依然被仅仅地攥在国王和贵族地主手中。改革不 彻底,农民并没有得到最重要的东西土地。在农村,建立在陈旧的公有制原则基础 上的农民村社仍然保持着,而且村社的工具职能得到强化, “村社作为农民的基层机构, 隶属于国家地方行政管理机构,听命于政府特设的调停吏” 。 32调停吏还受贵族、地主所 操纵,成为剥削农民的工具。改革后的俄国市场原则和土地私有制概念发展缓慢,紧张 的农村社会关系催生着下一轮改革。 (2)1906 年斯托雷平改革 尽管自从 1861 年改革以后,农民获得了法律意义上的自由,但农奴制的残余仍然 保留着,阻碍了俄国现代化发展。列宁曾经说“1861 年产生了 1905 年” 33。1905 年日 俄战争的失败和国内第一次革命的爆发迫使沙皇进行改革。 革命的形式表明了社会变迁 的广度和深度, “从这一年开始,沙俄的社会转型在体制改革的牵动下,进行着带有惊 险一越的冒险性质的跨社会系统的变迁” 34。即国体从绝对专制向有限君主立宪制转 变, “民选”的国家杜马登上历史舞台,农民以暴动的方式表达了对土地的诉求。因此 在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强力支持下以及第三届国家杜马的帮助下, 1906 年斯托雷平土地改 革开始。 斯托雷平的改革遵循这这样一个原则,即“促进村社过渡到个体农户和独立农庄的 土地所有制, 允许各个农民无须经过村社同意就可将自己的份地从村社土地占有中划出 来” 。 35这种改革思路符合理论要求和农民的现实需求。睁眼看世界的俄国人在对比了西 欧和本国农民生活质量的巨大差距后,普遍认为“创造这种奇迹的是农民的私有财 产,因为我们知道,私有财产是俄罗斯的力量和未来” 。 36有着丰富农村生活背景的 斯托雷平(1903-1906 曾任萨拉托夫省省长,其间他多次实地走访农户)也清楚认识到, 1861 年“农民同土地”一同解放进村社的法令不仅强化了村社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而且 还剥削了农民对自己土地的所有权。而“个人私有制是对付村社制度的一个自然的平衡 32 张培田: 外国法律制度简史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年版,第 281 页。 33列宁全集(中文版 ),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 年版,第 178 页。 34 王云龙: 现代化的特殊性道路 ,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4 年版,第 231 页。 35 俄 塞杜博罗夫斯: 斯托雷平的改革20 世纪农村经济的资本化 ,列宁格勒:列宁格勒出版社,1925 年版, 第 19 页。 36列宁全集(第 1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年版,第 345 页。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力量,也是秩序得以维护的保证,因为小私有者是国家赖以稳定秩序的细胞” 。 37因此斯 托雷平改革主要目标是建立农民土地小私有制, 此次改革的途径依然是通过法令的形式 进行,1906 年 11 月 9 日尼古拉二世签署农民份地法案 ,四年以后该法案成为了帝国 的法律。本次改革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建立农民土地小私有制,制造殷实的富农阶级:法案第 1 条规定“农民有权 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将其占有的村社份地作为自己的私有土地。农民可自由地退出 村社,其所有的份地应确认为其私有土地,村社无权收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贸易代理国际展会营销策略考核试卷
- 液化石油气设备维护与检修考核试卷
- 广告行业专业认证介绍考核试卷
- 有机物药用辅料的应用考核试卷
- 矿山开采过程中的粉尘防治技术考核试卷
- 耐火材料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分析考核试卷
- 矿石开采的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考核试卷
- 草地绿化土壤改良考核试卷
- 矿山机械远程监控考核试卷
- 国学社团志愿服务计划
- 放牧合同范本
- 幽门螺旋杆菌检测方法原理
- GB/T 43934-2024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技术规范
- 政策执行小组理论综述
- 中国女性文化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湖南师范大学
- 2-2-2单作用叶片泵工作原理
- 员工作风纪律培训
- 无人机结构设计与材料选择
- AI技术助推智能化疾控系统
- 公司人员优化方案
- 酒店客房装修工程预算清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