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档简介
摘 要 i 摘 要 万树是清初阳羡词派的骨干。他出生于江南重镇宜兴世代官宦之家,遭受明清 易代的沉重打击,一生坎坷,过着漂泊和寄人篱下的生活,平生交游广泛,这些经历对 他一生的创作和词学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万树的词集香胆词 ,题材内容广泛多样,情感真挚,羁旅、咏物、题画、送别、 闺情五类题材在其中占有很大比重, 表现了词人真实的生活经历和丰富的内心情感。香 胆词呈现出鲜明的艺术特色,主要包括清疏放逸的主体风格、雅俗兼修的语言艺术、 游戏文字的创作技巧。此外,万树还是一名词学家,他积极投身于清初复兴词学的洪流 之中,编纂词律 ,并结合多年的创作实践,形成了自己的词学思想,具体表现为推 尊词体,提升词体地位;严守声律,尊古辍新;崇尚真情,声情结合三个方面。他的词 学思想反映了阳羡派的词学主张和当时词坛的思潮, 对清词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 用。 总之,通过对万树生平、交游活动,创作实践和词学思想等方面深入细致的研究, 我们可以得出他在阳羡词派乃至整个清初词坛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对后世影响颇为 深远的结论。 关键词 万树 香胆词 题材内容 艺术特色 词学思想 abstract ii abstract wan shu, a backbone of yang xian school of the ci poetry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 was born in a family of elite government officials for generations in yixing, a major town in the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he suffered a heave blow in ming and qing dynasty, lived a rough life, wandered about and depended on others. however, he had plenty of company. these experiences mad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his ci poetry and research concerned. there is a wide and varied subject matter in wan shus xiang dan ci, which demonstrates sincere feelings and in which jilv, yongwu, tihua, songbie, guiqing are five important themes and occupy a large proportion. these five themes manifest the writers real life experience and rich emotions. xiang dan ci shows the distinctiv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 mainly including the style of qing shu fang yi of the main body, suiting both refined and popular tastes in language art, artfully making use of words in writing skills. in addition, wan shu is an expert of ci poetry. he actively involved himself in the stream of ci poetry revival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 and compiled ci lv. moreover, being beneficial from years of writing practice, he formed his own thoughts on ci poetry, particularly manifesting praising highly the style and enhancing the status of ci poetry; maintaining strictly the rhythm, honoring the ancient while rejecting the newly; respecting for true feelings, and integrating sound with feelings. these thoughts reflect the ideas of yang xian school of ci poetry and the thought of ci poetry at that time, and have played a positive ro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qing ci poetry. in a word,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and careful research on wan shus life, his friendship and activities, writing practice and his thought on ci poetry etc., we can reach a conclusion that wan shu played a crucial role in the yang xian school of ci poetry, even in the whole circle of ci poetry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 and ha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later generation. keywords wan shu xiang dan ci the subjects and contents of the ci artistic style the thought of the ci poetry 引 言 1 引 言 万树(16301688) ,字红友,又字花农,号山翁,又别署卐豆村山人,清初阳羡 (今江苏宜兴)人。他是清初较为重要的词曲家, “阳羡词派”的骨干。虽然他在中国 文学史上称不上是大家,但在当时很有名气,实属康熙朝屈指可数的名家,著作也颇为 时人后世所重。 由于他才华卓绝,勤于著作,一生有许多著述,并在很多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据昭代丛书编者杨复吉的跋文,可知万树曾有石燕居新说、阳羡书生口谱、 南州丛载、海航录、素馨花谱等著作,可惜这些著作在乾隆朝时即已散佚 不存,今存见传者除词律和拥双艳三种外,尚有香胆词选六卷五百阕和璇 玑碎锦残本。 他在词学上最杰出的贡献是编纂了词律二十卷,并由此获得“为词宗护法,可 谓功臣” 的殊荣。词律共收唐、宋、元词 660 调,1180 余体,校订平仄音韵和句 法异同,确定规格,纠正过去流传词谱中的不少错误。 万树一生创作过二十余种传奇和杂剧,今仍传世者有风流棒、 空青石、 念 八翻,合称拥双艳三种曲。所谓“拥双艳”,皆取材于才子佳人的陈套,以一夫 二妻团圆作结,这些作品情节曲折,好用巧合,格调不高,但文辞优美,声律严谨。若 论文词声律, 万树在清传奇作者中曾被誉为第一大作家。 与其同时代的吴棠桢曾称 “山 翁之曲,当为六十年来第一手。” 晚清戏曲理论家梁廷楠在其藤花亭曲话中极力 赞扬万树之曲:“天马行空,别出机杼”、“今观所著,庄而不腐;奇而不诡;艳而不 淫。而且宫律谐协,字义明晰,尤为惯家能事。” 日本汉学家青木正儿也在中国近 世戏曲史中称:“万树之词才,足与孔尚任翱翔;其曲律可比洪昇,能兼二者之长者 也。” 可见他在戏曲创作方面成就之高。 吴衡照.莲子居词话卷一, 词话丛编 ,中华书局,1986 年版,第 2403 页 蔡毅.中国古典戏曲序跋汇编 ,齐鲁书社,1989 年版,第 1646 页 梁廷楠.艺文汇编,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 年版,第 179 页 (日)青木正儿.中国近世戏曲史,作家出版社,1958 年版,第 396 页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2 除此之外,他所作的璇玑碎锦一书更为精妙,将文字嵌入图形之中,组成形态 各异的回文诗、词、曲。它们图文并茂,饶有趣味,有的可跳着读,有的可迭着读,皆 朗朗上口,形象生动,耐人寻味。可惜原著散佚了 40 种,刊行时仅余 60 种。 尽管文采出众,但他一生坎坷,沉沦下僚,一直过着漂泊旅食的悲惨生活。这种遭 际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使他的词极具个性。清初文名为南都之冠的余怀曾 称赞道: “红友锦心绣肠,嵚奇锁碎,言情绘景,别出新声,俱前人所未经道。 ” 此语 精确的概括出万树词的特色和价值。 据李康化明清之际江南词学思想研究关于荆溪词初集所列的一张名单中, ( 荆溪词初集七卷,曹亮武、蒋景祁、潘眉于康熙十七年开始编选,共收录 96 人词, 227 调,811 首,是阳羡派的代表词选。 )万树曾有娥鬘馀声 、 红豆帘词二词集 , 可惜均未传世。现今所能看到的万树词作,仅存于香胆词选中。关于香胆词选 , 黄裳在清刻本一书中有过这样的描述“万红友词之康熙原刻本,传世绝罕。世只知 其词律 ,又于名家词钞中得读一二小词耳。此六卷原本,几无人知。钞刻出山阴吴 琰青手,又有吴伯憩序见此遂有如遇故人之感。 ” 可知香胆词选是其好友吴秉 钧选钞自万树五种词稿的一个词集。尽管只是选集,但其共有 528 首词,数量也极为可 观。长期以来,香胆词被开启清代词律谱之学的词律盛名所掩,加之其中许多 作品骋情而作,过于口语化、散文化,因此它很少被论家注意,研究的成果非常少。针 对这一研究状况,笔者决定选择这一课题,对万树词进行系统研究。 前人对于万树词的研究,大体有两个阶段: 一、清人评论 清代各家对万树的词褒贬不一,余怀、聂先对之推崇备至,而吴衡照、谢章挺等人 却指出了其粗疏等缺点。尽管他们站在不同角度看问题,观点有所分歧,但为后世研究 万树词开辟了先河。 首先,清代前中期的余怀、聂先等人对万树词评价很高,聂先将香胆词编入百 名家词钞卷二十,并在后附有一段话: “选词将竟,忽得香胆词付钞,不觉狂喜, 聂先、曾王孙(辑).百名家词钞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 ,齐鲁书社,1996 年版,第 144 页 李康化.明清之际江南词学思想研究 ,巴蜀书社,2001 年版,第 229 页 黄裳.清刻本 ,江苏古籍出版社,2003 年版,第 70 页 引 言 3 当以生平从未赠人绝妙好辞四字相赠。但词中有纤新妙句,极类涪翁,足见文人锦 心绣口。吾闻昭中称先生词如初日芙蕖,光艳夺目,如天衣无缝,自然成章,信然。 ” 聂先赞赏万树的锦心绣口,认为他的词与黄庭坚相似,自然清新,纤新妙句,天衣无缝。 其次, 清代中后期对万树词总体评价不高, 这与此时主宰词坛的常州词派注重比兴、 寄托,推崇含蓄沉郁的审美倾向密切相关。吴衡照在莲子居词话 (卷三)万树词一 条中称: “今人学稼轩,叫嚣打乖,堕入恶趣。无迦陵先生才,不可作耳。 ” 言外之意 是万树词是学稼轩失败的反面典型。其后,他又以万树的贺新郎三野先生传赞与 贺新郎游石亭记两首词为例,认为其“犹不失为刘改之” 。关于刘过的词,冯煦曾 称: “龙洲自是稼轩附庸,然得其豪放,未得其宛转。 ” 对此陈廷焯也有同感: “改之全 学稼轩皮毛。 ” 谢章铤也称“刘之于辛,有其豪而无其雅。 ”清代词论家们一致认为刘 过的词豪放有余,内蕴不足,因此不如辛弃疾的词,而万树与刘过的词风相近,也太过 粗豪了。 丁绍仪的听秋声馆词话在评论万树词时,虽然肯定了万氏词律的廓清之功, 但对其词评价并不高: “其所自著,亦鲜杰作,殆与考据家罕工古文相似” 。 谢章铤在赌棋山庄词话中对万树词阐述了自己的观点。首先,他对万树的词和 戈载的词进行了对比,认为万树的词“较强耳” 。万树和戈载都是清代词学中的重要人 物,他们的词学理论著作词律和词韵对词的韵律进行了系统总结,为完善词学 体系,规范词的创作,维护词体地位立下汗马功劳。朱祖谋晚年戏作清词点将录将 清代 108 位重要词人按照水浒传英雄排座次的模式,进行了大致的排序,其中守护 中军马军骁将二员吕方和郭盛分别对应了万树和戈载, 正说明了二者在词坛地位之 重要。其次,谢章铤将万树归为苏、辛一派,同时指出了他的词过于粗疏的缺点: “然 其排荡处,颇涉辛、蒋藩篱,一泻千里,绝少潆洄。词论之讥,正恐不免” 、 “论文有疏 气,而无深情。论调是奇格而非雅令。作者见奇,读者称妙,而词之古意亡矣。 ” 最后, 聂先、曾王孙(辑).百名家词钞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 ,第 145 页 唐圭璋.词话丛编 ,第 2450 页 冯煦.蒿庵论词 , 词话丛编第四册,第 3592 页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 词话丛编第四册,第 3794 页 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卷十二, 词话丛编第四册,第 3477 页 唐圭璋.词话丛编 ,第 2575 页 唐圭璋.词话丛编 ,第 3425 页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4 谢氏对万树的杂体词给予关注和较高的评价,他对万树词的评论大致是全面和公允的。 陈廷焯的白雨斋词话批评万树香胆词颇多别调,语欠雅驯,音律亦多不协 处,与词律如出两人手。他的批评虽然尖锐,但部分观点符合实际,尤其是陈氏发 现了万树创作理论与实践相背离的现象,对后世研究很有启发。 由此可见,清代学者对万树词评价褒贬不一,尽管他们各抒己见,开创了对万树词 研究的先河,但不足之处还是显而易见的:首先,研究缺乏系统性。由上可见,关于万 树词的研究仅存于词选、 词话零星的几条评论中, 万树词在当时重视程度显然是不够的。 其次,论者仅从某一角度出发展开论述,或谈万树词之奇特,或论其词豪放有余,语欠 雅驯, 过于粗疏。 纵观万树的词, 在艺术表现等方面也有许多可取之处, 并非一般的 “粗 疏” 、 “绝少潆洄”之所定论。这说明清人并未全面观照万树的词,使得他们容易以偏概 全,对其词不能形成科学的、全面的认知。 二、近现代当代研究 近现代许多著名的词学著作,例如胡云翼的中国词史略 、龙榆生的中国韵文 史 、吴梅的词学通论 、徐珂的清代词学概论等论及清词,目光多集中于陈子龙、 陈维崧、朱彝尊、纳兰性德等大词人,对万树的词几乎只字未提,并不重视。难得可贵 的是,北京大学教授刘毓盘在词史中对万树词有过论述,重点介绍了他所创的特殊 体式堆絮体。 虽然当代关于万树词的专题研究论文很少见, 但一些专家学者在著作中对其进行了 评价和论述。严迪昌先生在清词史及阳羡词派研究两部学术专著中对万树的词 进行了系统的概括与总结。他认为万树填过大部分的词牌,风格多样,纯情自然,多流 动活泼的机趣,雅韵和俗美兼具,并指出万树词的基本格调是清疏放逸的,其新创了一 种特殊词体堆絮体。 严先生将万树归入阳羡词派群体, 并且指出其词的特色和价值, 对今后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王永宽先生在研究万树戏曲的同时,将万树香胆词的创作放在他的生平大背景 中进行论述,并认为他的词有某些篇章反映了他在广东的生活和思想状况,是我们今天 了解这位作家的重要资料 。 此外,赵义山、李修生主编的中国分体文学史 (诗歌卷)对万树的词进行了简 胡世厚、邓绍基.中国古代戏曲家评传.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 年版,第 567 页 引 言 5 要的评述。黄拔荆的中国词史论及阳羡词派的重要词人,详细总结了万树词的艺术 特色及成就,这些文章论证全面,也很有价值。 总之,近现代学者的研究有以下特点: 第一、许多学者关注词律 ,有关词律的研究论文与相关著作层出不穷,相 对于词律 ,万树词研究依然是一个冷门,这应引起当今学者的注意。 第二、这一阶段取得的成就是不容抹煞的,学界能够重新认识万树词,并作出公允 的评价,特别是严迪昌先生从阳羡词派群体这一宏观角度研究万树的词,为其开拓了一 片崭新的天地。 总的来看, 万树词研究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 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将以 全 清词 (顺康卷)第十册所录万树香胆词选528 首词为基础,结合近人考证、研究最 新成果,联系时代背景,对万树生平交游概况和词学思想作细致梳理,对他的词进行系 统的审视和研读,具体分析香胆词的内容及艺术特色,从而对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作出客观的评定。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6 第 1 章 万树的生平及交游 1.1 万树的生平 1.1.1 万树生卒年情况 关于万树的生平资料很难从史书笔记中查证, 嘉庆增修宜兴县志 (又称宜兴县 旧志 )卷八人物志文苑对万树生平有所记载,虽较为简单,但勾勒出他一生的大 致行迹。当代学者研究其生平事迹,将县志与其作品等资料结合起来,进行推论考证。 在这一方面,严迪昌先生功不可没,他在香港中国国学创刊号上发表了关于万树生 平考证的文章万树三考 ,对其宗亲、生年、卒年进行了详细的考证,对研究者 了解万树的家世行年有很重要的意义。 关于万树生卒年,一些权威的辞典、著录如中国文学大辞典 、 中国大百科全书 戏曲曲艺卷 、 中国戏曲曲艺辞典 、 中国历代作家小传等莫衷一是,现今有这样 几种说法比较可信: 其一, 严迪昌在 万树三考 中考证出万树生于明崇祯三年 (1630) , 农历八月十七, 卒于清康熙二十七年 (1688) , 得年 59 岁。 其二, 在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2 年出版的中国古代戏曲家评传中,王永宽认为万树生于明崇祯十年(1637)之前, 卒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 ,终年六十岁左右。其三,周致一根据璇玑碎锦成书年 代推断其生于明天启八年(1626 年),卒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享年 68 岁。 尽管众说纷纭,但严迪昌先生的观点论证充分,资料翔实,影响巨大,而后两种说 法较为笼统,仅凭个别证据做大致推论,结论具有不确定性,因此笔者基本认同严先生 的结论。 1.1.2 万树的家世及创作背景 万树的家乡江苏宜兴,位于江、浙、皖三省的交界处,秦代曾在这里设置阳羡县, 后来这个地名又有几次更改,清初属常州府所辖八县之一,但后世常以阳羡称之。这里 不但风景秀美、 而且英才辈出, 特别是明清两朝产生了大批科举文士, 据李康化的统计, 周致一. 喜读生平未见书记清代戏曲家万树(红友) 璇玑碎锦 的发现 . 学术交流 , 1998 年第 1 期 第 1 章 万树的生平及交游 7 宜兴进士共有 97 位之多。 科举的繁荣促进了世家大族的崛起,比如宜兴当地的万氏、 路氏、吴氏、陈氏、储氏、任氏、蒋氏等家族。这些名门望族世代保持着姻亲关系,结 成了错综复杂的姻亲网络,姻亲网络不仅成为当地特有的文化景观之一,还成就了家族 文化的兴盛。万树的文学创作与这张姻亲网络密切相关,他与陈维崧、曹亮武等阳羡词 人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万树的舅父吴炳、吴白涵,姨夫路迪都是戏曲家,他之所以谙 熟音律曲韵,得益于母亲家族的熏陶。 据严迪昌考证,万树曾祖辈曾有一对兄弟万士亨、万士和在嘉靖年间双双进士 及第 ,他们同朝为官,万士亨侍亲至孝,在闻其父亡故的讣闻后,归乡奔丧,因悲伤 过度而逝。万士和为官勤政爱民,刚正廉洁,据理力争,不惜触怒张居正等权贵,宦海 几经沉浮,官至礼部侍郎。他们的事迹在当地传为佳话,万氏子孙也以此为荣。 万树父辈生活的年代,正是中国大地上最为动乱的一段历史时期,在风起云涌,声 势浩大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下,腐朽没落的明王朝渐渐日薄西山,内外交困。公元 1644 年,崇祯皇帝自缢煤山,宣告了明朝统治的结束,史称“甲申之变” 。 但李自成的大顺 政权建立不久,处于关外的满清政权便挥师南下,入主中原,建立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 王朝清朝,万树之父万濯正是死于这场变故中。万树在沁园春寄泽州王伯升 一词的序中,记述其父“在淮阴以庾使者御闯守河,尽瘁而殉” , 宜兴县旧志卷八的 “人物志忠义”一门中对其事迹的记载较为详尽: 万濯,字行远,少聪慧,有志操值甲申之变,在淮安官署闻之,号泣累日,呕 血数升。既闻北都殉难诸臣,援笔作“二十二君子赞” 。瞑目视其子曰: “幸从诸君子地 下游矣。 ”卒年五十一岁。有意园集 。 由此可见,万濯是一位忠君爱国,气节高尚的明代官员,他殉职于崇祯甲申年,死 时万树只有十五岁,这样巨大的变故不但使万树一家家道中落,朝不保夕,还令他幼小 的心灵遭受重创。 万树在这场变乱中丧生的亲属不止万濯一人,其舅吴炳同样罹难。吴炳,字可先, 号石渠,晚年自称“粲花主人” ,是明代著名的戏曲家,一生著有传奇绿牡丹 、 画 李康化.明清之际江南词学思想研究 ,第 40 页 严迪昌.严迪昌自选论文集 ,中国书店,2005 年版,第 205 页 (清)李先荣(原本),(清)阮升基(增修),宁楷等(增纂).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 增修宜兴县旧志 ,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 年版,第 273 页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8 中人 、 疗妒羹 、 西园记 、 情邮记 ,合称粲花别墅五种曲 。在清兵人关后,他 先后任南明政权中的兵部右侍郎、户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因护送太子被清军俘获,拒 降绝食而死。他在临终时写下绝命诗,其中有“荒山谁与收枯骨,明月长留照短缨”之 句,以昭丹心,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赐谥“忠节” 。 吴炳对万树戏曲创作影响巨大, 万树也很尊重他,在宝鼎现闻疗妒羹曲有感一词之序中,万树记述吴炳的轶 事和戏曲理论,这首词也情深意切,句句洋溢着对其舅父的钦佩与缅怀之情。 以武立国的清王朝在建国之初,为了巩固统治,奉行铁血政策,八旗铁骑残酷的镇 压各地的反抗者,并在江南地区制造了“扬州十日” 、 “嘉定三屠”等一系列惨案,作为 江南重镇,宜兴也不能幸免,笼罩在肃杀的氛围之中。另一方面,清统治者兴挑事端, 屡兴文字狱,打击江南等地的汉族知识分子。其中以顺治十四年(1657)的“科场案” 和顺治十八年(1661)的“奏销案”最为严酷,株连极广,令人发指,江南一时间血雨 腥风,大批知识分子被杀戮和贬官。万树之叔万锦雯也受到“奏销案”的牵连,被贬官。 万锦雯字云绂,号怀蓼,是顺治十二年(1655)的进士。曾授浙江于潜知县,因“奏销 案”降补为山西洪洞县丞,后迁河北广宗县知县。其后他又擢中书舍人,不就。他精于 吏治,很有才干,但始终不被重用,甚至还受到严厉的打压,满腹的郁闷、牢骚可想而 知。最终他心灰意冷,选择归乡退隐,闭门读书。 总之,明清改朝换代的巨变和清初统治者的严酷打击致使宜兴士绅阶层沦落,本地 大族已然没有了昔日的辉煌,成为旧时代的牺牲品。万树曾有一个令他感到骄傲的显赫 家世,但随之灰飞烟灭,这一系列变故使得早年的他在经济上更为窘困,意志上更为消 沉。 1.1.3 万树最重要的人生经历游历与入幕 一、游历经历 据弘伦在璇玑碎锦弁语所述,万树除早年定居在宜兴五云庄之南园外,一生 都在漂泊中度过。通过万树词中对早年生活的回忆,我们依稀看到一个“少年不知愁滋 味”的游侠儿: 年时游侠,一剑随书裹。土踏软红香,碧鸡坊,珊鞭屡堕。翠袖为人揩,蒲桃酒, 沉香火,时傍瑶笙坐。 ( 蓦山溪自述 ) 宜兴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宜兴人物志(上) ,江苏文史资料编辑部,1995 年版,第 108 页 第 1 章 万树的生平及交游 9 念我年少,浪迹狂游,酒场词坫。鎞几醉拍、银烛花暗。 ( 夜半乐夜饮 ) 这些词句反映了词人早年如游侠一般浪迹天涯,出入酒肆青楼,过着放荡不羁的生 活。 宜兴县旧志曾载万树“以国子生游都下” ,据严迪昌先生考证,万树第一次游历 大概在康熙七年,他于秋冬进京,四年后才返乡,从而推翻了中国大百科全书 (戏 曲曲艺卷)关于万树一条所谓的“顺治年间曾以监生游学北京,未得官而归”的说法。 在宜兴当地人文环境和家庭背景的熏陶下,万树早年也曾有意于科举功名,但天不遂人 愿,由于种种原因,他始终没有跃过龙门,于是游学北京后失意而返。万树在离京途中 经过巨鹿时,曾寄居在其叔万锦雯的广宗县署一段时间,这在他所作的南乡子同怀 蓼叔自都门至广宗署 、 行香子至广宗署信宿人都,别子延弟 、 春风袅娜广宗署立 春日作,呈怀蓼叔等词中俱有体现。此后他又于康熙十三年(1674)客游梁溪侯氏亦 园,在此期间,万树的女儿、妻子先后去世,他的生活更加孤独贫困,1677 年侯文灿到 外地任职,万树也与之同行,第二次北游燕晋,自此他开始了客居四方,漂泊无依的流 浪生活,正如石州慢青衫叹中词人对自己形象的描述,身穿“着绽又缝,缝了还 缀”的破衣烂衫,四处奔波, “旧寒明月清风店,新瘴天涯海角亭。那堪三座越王城, 一年经。 ” ( 彩鸾归令自闽入粤途中作 ) “北辕燕晋,南棹楚闽,兴即败于饥驱,力复 孱于孤立。 ” ( 词律自叙 )这些词句都是他游历生涯的缩影。 二、入幕经历 随后的五六年,万树“归购吴氏鹦鹉园故址,葺而居之,绕园种绿杨,名曰堆絮 , 名其轩曰罗隐 。 ” 万树在入幕之前曾在家乡有过短暂的归隐生活,之后他接受了吴 兴祚的邀请,开始了幕僚生涯。 严迪昌先生在万树三考中认为: “万树之入吴兴祚幕,自吴迁福建巡抚之任始, 惟在康熙十八年(1679)前未久驻,晋游归后,方滞闽粤。 ”通过查阅史料,笔者发现 吴兴祚于康熙十七年任福建巡抚,参与平定耿精忠的叛乱,万树也应参加了这场战争, 因为他在词律自叙中记述自己“戊夏自晋安莲幕,从靴靶于军中” ,还多次在词中 提到这段从军经历,如“靴靶从军易旧装。解着诗囊。系着弓囊。无端投笔事戎行。已 到螺江。还到牂江。 ” ( 一剪梅从军 ) “追想廿载征袍,经几处,龙膏红凝。又谁知, 万树.词律自叙 (据光绪二年本影印)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年版,第 7 页 (清)李先荣(原本),(清)阮升基(增修),宁楷等(增纂).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 增修宜兴县旧志 ,第 320 页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头白从军,到梅关桂岑。 ” ( 宝鼎现十三夜试灯 )在南浦共岳忠标登平远台一词 中,万树将战争的惨烈场面描写的淋漓尽致,这表明他曾亲眼目睹了这场战争。而另一 首词风入松和吴大司马得月楼韵则描绘了福建平定后安定的景象,通过小注“时 将移节粤中” ,我们可以判断其大致作于吴兴祚擢升两广总督,由闽入粤赴任之际,万 树也大约在康熙二十四年左右到达两广总督府的所在地端州(今广东肇庆) ,作为 幕僚, “一切奏议皆出其手” 。万树在此度过了一生中相对安定的一段生活,这段时间也 是他创作的黄金时期,他在公务之余,填词作曲,编纂词律 ,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万树的这段幕府生活虽然安定, 周围也有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以诚相待, 谈文论道, 但他始终闷闷不乐。原因很简单,他在公务之余“抽暇赋词作曲” ,为总督吴兴祚全家 助兴,可见他在幕府中是一个“帮闲文人” ,他的重要任务便是取悦上级,丰富吴兴祚 全家精神文化生活。当万树意识到自己的豪情壮志,满腹才学都付之东流时,便十分苦 闷,并且开始厌恶这种灯红酒绿、歌儿舞女的幕府生活,渴望一种自由无拘束的生活, 这一思想在他的词御街行琰青约天霁游七星岩表现的很明显,官府中“花楼灯暗 酒徒闲” ,而他却“愁对荀炉烟晕” ,恐怕只有与好友相约游玩,才能遣愁逃闷了。 由于内心的苦闷,加之长期的羁旅生活,他过早的衰老了。万树曾多次在词里表现 自己的衰老,如在水调歌头揽镜一词中,他描写自己四十岁便“眼生花,牙启窦, 耳鸣弦” 。南方恶劣的气候及生活环境,也使万树的身体每况愈下,他的右臂染上风湿, 在创作黄金瓮 、 空青石等戏曲时,他自嘲“无端右臂因风湿。要挥洒,愁无力。 年来况是双眸涩,真堪笑,看朱成碧。 ” ( 于中好检自制曲黄金甕 、 空青石二种 戏作 )此时他已是病痛缠身、老眼昏花的老人了。在生理病痛与心理抑郁的双重折磨 下,康熙二十八年(1689)万树抱病归乡,行至中途,在广西濛江的船上溘然长逝,结 束了他这坎坷不得志的一生。更不幸的是他身后萧条,没有留下子嗣。 1.2 万树交游考 万树香胆词中涉及与之交游者有数十人,他们有的名噪一时,有的默默无闻, 被历史的长河所湮没。其中不乏阳羡词派领袖、著名词人陈维崧,词僧弘伦,无锡望族 侯杲、侯文灿父子,两广总督吴兴祚、及其公子吴秉钧、吴兴祚之弟吴棠祯等人。他们 和万树相互切磋、相互学习,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对其词的创作也产生一定影响。本节 分三部分对万树的交游进行考证。 第 1 章 万树的生平及交游 11 1.2.1 与阳羡词派群体的交往 顺康之际的词坛,流派迭起,异彩纷呈,其中阳羡词派是规模较大地域性词派,相 同的地域及文化历史传统和现实更容易使阳羡本地词人萌生相同的感受, 空间上的接近 也给词人们切磋词艺,议论品评提供了便利条件。万树作为其中一员,自然与同郡邑词 人阳羡词派词人交流机会较多。 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分析万树与阳羡词人的交 往: 第一、万树与阳羡词人的重要交游活动石亭交游。 万树早年与本县文士交游,诗词唱和,文才已经崭露头角。宜兴南八里的名胜 西石亭便是他们经常集会的场所,这里有许多古梅,给万树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后他在 露华 忆石亭梅 、 满江红石亭 、 鹧鸪天怀其年金陵 、 满江红梅花等词中, 经常歌咏石亭的美景和这里的梅花。 从阳羡词人的词中我们也经常看到他们与万树相约游石亭看梅的情形,如下表所 示: 阳羡词人 词作 陈维崧 贺新郎 次日红友复折柬招游石亭,值阴雨作词谢之 、 贺新 郎积雨乍晴 竹逸买舟拉云臣暨余郭外春游, 访万子红友不遇, 因过石亭探古梅,并坐古香庵小憩 、 应天长红友约余辈重游 石亭,以阴雨辞之不允,复偕云臣、竹逸、放庵上人饮高士吴 具芡墓下,落梅盈把,游情甚适,词以记之 、 笛家屡拟过红 友郊庄探梅,连雨不止,词以柬之 、 贺新郎秋日竹逸约同云 臣、红友、渭文石亭看桂 、 孤鸾赋得石亭梅花落如雪 、 桂 枝香石亭探桂,和竹逸韵 史唯圆 雪梅香红友招赴石亭看古梅,和竹逸韵 、 贺新郎次日红 友复折柬招游石亭,若阴雨,用韵赋谢 徐喈凤 蓦山溪九月三日同云臣、其年、红友、舍弟渭文石亭看桂 、 贺新郎同云臣、其年访红友不遇,因过石亭看古梅 、 望梅 红友约游石亭看梅,为雪所沮,柬红友 、 望梅花朝后一日, 红友招集五桥庄, 叠前韵 、 望梅社后二日, 同人集小斋看梅, 仍遇风雨 、 看花回石亭探梅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12 由上可见,万树是石亭唱和的重要发起者和组织者,他与陈维崧、徐喈凤、史惟圆、 曹亮武、弘伦等一大批词人在石亭从事交游唱和活动,他们聚集在一起酬唱赠答,相互 学习、相互促进,为形成统一的词风和阳羡词派的兴盛创造了条件。 第二、万树与阳羡词宗陈维崧与词僧弘伦的交往。 万树与陈维崧交往甚密,除两人早年参加石亭唱和等交游活动之外,万树还曾与之 讨论过词律 。万树在词律序中明确称: “戊申、己酉间,即与陈检讨论此志于金 台客邸。 ”据此日本学者清水茂在陈维崧的词一文中指出:关于词律著作之志, 万树说他和陈维崧交换过意见,也就是可以说,陈维崧和万树,想把到明代变的不明的 词的韵律,通过唐宋的作品,再一次将其复原。由陈维崧亲自创作恢复词牌,万树则著 书示以规范。 陈维崧对词的韵律研究造诣颇深,并对万树词学研究和创作具有一定影 响。他和万树,一个创作实践,一个总结理论,是阳羡词派词学理论形成的两个必不可 少的人物。 弘伦是万树好友,他在顺治后期来到南岳寺反哺庵,奉母而居。反哺庵与万树所居 的五云庄一衣带水,加之二人志同道合,作词论词,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万树有许多词 涉及到弘伦,如鹧鸪天 寄伦上人中生动描述了弘伦奉母而居的生活“写经檐 曝母缝衣” ,而八犯玉交枝 怀伦公则用平实的语言表现了他对弘伦的思念。弘伦喜 带白帽,万树常在词中将他称作“伦白帽” ,如“诗狂伦白帽” ( 青玉案塘西道中有怀 伦公 ) 、 “寄语鹅山伦白帽” ( 瑞鹧鸪寄伦公 ) 。 弘伦亦有许多怀念万树的词作, 如 一 斛珠怀红友 、 忆秦娥促红友归 、 鸭头绿秋月下看渔人晚集,寄红友于燕台等, 从这些词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他们之间在千里之外的牵念之情。万树去世后,弘伦曾作 八犯玉交枝岁夜吊红友一词,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充分展现出他们之间的深情 厚谊。 弘伦通过万树介绍认识了无锡侯杲、 侯文灿父子, 他们共同切磋词学, 万氏病故后, 弘伦继承朋友遗志,协助侯文灿编选亦园词选 ,并极力为万树寻觅整理已散佚的璇 玑碎锦 ,为之作序。因此严迪昌先生将他们的友情称作“生死骨肉之谊” ,成为一段 词坛佳话。 王水照、 保苅佳昭 (编选) . 日本学者中国词学论文集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 年版, 第 364-376 页 严迪昌.阳羡词派研究,齐鲁书社1993 年版,第 147 页 第 1 章 万树的生平及交游 13 1.2.2 与广东幕府戏曲作家群的交游 万树在端州两广总督幕府大概有七八年时间。在这期间,他结识了许多幕府友人, 相同的际遇,共同的爱好使他们互为知音。其中比较重要的四人是:吴秉钧(字琰青, 总督吴兴柞之子) 、吴棠桢(字伯憩,号雪舫,又号慎庵,总督吴兴祚之弟) 、吕洪烈(字 清卿,号药庵) 、吕师濂(号守斋) 。由于万树擅于作曲,在他的带领和指导下,吴秉钧 创作了电目书 ;吴棠祯创作了赤豆军 、 美人丹 ;吕洪烈创作了传奇回头宝 、 状元府 、 双猿幻 、 宝砚缘等剧;吕洪烈之叔吕师濂创作有传奇金马门一种。 万树和这些友人不但从事创作实践,还讨论总结戏曲理论,使得当时的两广总督幕府逐 渐成为了一个戏剧活动的中心。 除戏曲创作之外,他们经常结成词会,交游唱和。这在万树词中充分显现出来,如 他在贺新郎六月七日饮琰青台上一词之后小注曰: “慎庵、琰青、子静、虞尊近结 词会,所作甚富。 ” 潇湘夜雨喜韩若自梁溪来端中小序“客春、慎庵、雪舫辈尝有 词会。 ” 明月逐人来一词中的小序“守斋住西轩,余与雪舫住东阁,每晚必过谈,漏 声动则别,约不远送,月中戏占此词。 ” 行香子吕药庵招饮中所描绘的宴饮戏谑, 宾主忘形之景,及御街行琰青约天霁游七星岩中万树与之相伴畅游的欢娱之情, 如此种种皆反映了他们之间亲密的关系。 1.2.3 与上层官僚士绅的交游 万树一生漂泊寄食,有许多官僚士绅欣赏他的文才,邀他入府入幕。其中包括无锡 侯杲、侯文灿父子。侯氏父子乃是无锡望族,侯杲在无锡筑有私人园林亦园,亦园 中有戏台,名曰“百尺楼” ,所演昆曲名噪大江南北,万树曾是亦园的常客,得以观看 许多昆腔曲目,他从事戏曲创作正得益于此。万树与侯杲交谊甚笃,侯文灿曾称“先大 夫于缟纻谊最笃而生平终始称道义交者,尤推红友云。 ”可知侯杲在看重万树才华的同 时,更看重的是其人品。 侯文灿喜爱钻研诗词格律,他与万树志趣相投,于是在康熙十三年(1674)二人相 约“共事词律” 。但由于各种变故,他们的合作没有持续下去,在词律刊行之后, 万树立即邮寄给千里之外的侯文灿,告诉他成书的好消息。两人“共事词律”一事史籍 资料记述模糊,以至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学者侯镜昶认为词律是万树和侯文灿讨论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14 词律的结集,两人共同从事纂集,只不过最后是万树完成了编写工作 。江合友在明 清词谱史中批驳了这一观点,他认为尽管侯文灿给予万树许多生活和经济上的帮助, 但词律乃为万树一人主持编定。由于成书年代久远,资料不详,关于词律作者 这一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商榷和研究。 吴兴祚是浙江山阴人,后加入汉军正红旗籍, 顺治七年由贡生得官为江西萍乡知县, 后任无锡知县多年,与侯杲有交往,并通过之认识了万树,他很欣赏万树的才学,并邀其 入幕,一切奏议皆由其出。吴兴祚喜爱戏曲,万树“暇时作曲为总督府助兴” 。万树编 订词律成书后,吴兴祚为之作序,并资助出版。因此吴兴祚对万树有着知遇之恩, 万树也经常赋词酬答, 作 望海潮八日送大司马巡海 、水龙吟赠送吴都督宫云 、宴 清都新正六日公宴 、 风入松和大司马得月楼韵 、 莺啼序上元赋吴大司马 、 满 江红庆投琼六赤词等词,这些词作或是歌颂吴兴祚的丰功伟绩,或是与之在酒宴席 间的逢场唱和,多逢迎之词、恭维之语,缺少真情实感,语言和艺术表现力上过于苍白, 不足为取。 除此之外,万树还和梁溪词人华侗(字子愿) 、陈大成(字集生) 、侯文曜(字夏若) 等交往甚密。万树曾在无锡侯氏亦园有过短暂的停留,与当地文士结成好友,他们之间 的往来唱和,也促进了阳羡词派和梁溪词人群体在词风、词论上的相互交流、借鉴和融 合。 侯镜昶.关于词律的作者 , 江海学刊 ,1963 年 6 月 第 2 章 香胆词的题材内容 15 第 2 章 香胆词的题材内容 万树一生经历坎坷,备尝艰辛,大者如明清易代的社会巨变、小者则如早年丧父, 中年丧妻、丧女等家庭变故,加之长期寄人篱下的游幕生活,使他对人生有了更为深刻 的感悟,促进了他词作内容的丰富多样。据笔者统计, 香胆词中大致有羁旅、离别、 怀人、闺怨、爱情、咏物、题画、酬唱、记游、时序、节令、农村、闲愁等题材,广泛 多样,不乏佳作。本章重点在于对其词的五类主要题材羁旅思乡、咏物、题画、送 别、闺情分别进行研究和论述。 2.1 羁旅词 万树一生漂泊不定,或为求学,或为求仕,或为谋生,或为会友,总之北京、河北、 陕西、山西、山东、江南、闽、粤大江南北都留下了他的足迹。长期的异乡漂泊, 使他对离家之痛,羁旅之愁有着深刻的体会,沿途的见闻和情感体验为他的文学创作提 供了丰富的素材。因此在香胆词中,羁旅思乡词为数众多,并且主要包含以下三方 面的内容: 其一、表现怀才不遇的失意。如石州慢青衫叹所言: 一领青衫,着绽又缝,缝了还缀。悬来鹑结裘称,凤尾却惭貂敝。燕辕楚棹,已经 几许风霜,关山尘土江湖水。犹有滴残痕,为灯前清泪。 襜初意。壮游归去,会郡帷, 茂陵车骑。宁料葛衣如故,缔袍谁遗。青衫休怨,但看着的人儿,年来骨瘁筋枯矣。何 况这青衫,是布儿缝底。 这首词基调是哀怨的,生动的描绘了词人当时狼狈的境况,上片写青衫的破旧不堪,而 它已历经“燕辕楚棹” 、 “几许风霜” 、满是“关山尘土江湖水” ,残存着词人的清泪。下 片则回忆自己出游时的豪情壮志,天真的他认为自己会加官进爵,衣锦还乡。词人汲汲 奔走,却还是“葛衣如故” 。他已是历经沧桑,疲惫不堪了,更何况这布儿缝的衣服呢? 其实这破旧的青衫何尝不是词人自身的写照呢?正如他在词律自叙中所说的“北 辕燕晋,南棹楚闽,兴即败于饥驱,力复孱于孤立”一样,万树奔波半生,尝遍了人间 南京大学中文系全清词编纂研究室.全清词顺康卷 (第十册) ,中华书局,2002 年版,第 5592 页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16 甘苦,历尽风雨劳碌。词人以物喻人,物我和一,借破旧的青衫感叹自己辛苦漂泊而壮 志难酬、一事无成。全词语虽平淡,但字字是血,句句是泪,其中包含多少辛酸、悲愤 与无奈,恐怕只能由读者细细体会了。 与之类似的词还有珍珠帘旅宿 : “吴云燕雪三千里。乍去还来殊愧。一领去时 衣,湿再来时泪。村店黄公偏认得,道破帽、先生来矣。犹记。帽儿中红线,女手缝底。 ” 词人身上的衣物来去皆是一成不变,使“黄公”一眼便认得“先生来矣” 。寥寥数语就 将词人的落魄、困窘、羞愧之态描绘的惟妙惟肖。 在他的另一首词水龙吟九月八日宿清风店中,我们也能体会到他对自身境遇 的悲叹: 飐去时杨柳依依,我来摇落霜风。桑干桥外,葫芦河畔,暮蝉声惨。景物何堪,树 犹如此,客愁谁念。看鹑衣未改,鹿囊如故,惟添得,黄尘染。 泪与露珠同落。忽惊 眸、菊擎新艳。柴桑何处,举头惟见,雁行点鸦。明日重阳,登高无我,酒坛欢欠。叹 黄昏麦饭,蛛丝鼠迹,宿清风店。 这首词大概作于 1682 年左右,在此期间词人几经辗转,居无定所。本词为借物抒 情,情景交融之作。上片写景,万物凋零,萧瑟而凄凉的秋景使全词笼罩上一层悲凉的 色彩,衬托出词人凄惨的心绪。 “树犹如此,客愁谁念”一句使人不禁联想到辛弃疾在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词中“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之句,据世说 新语 言语所载: “桓公(桓温)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 曰: 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折条,泫然流涕。 ”这个典故表现了词人与古人对人 生相同的感慨岁月易逝而功业难成。下片词人感时伤事,不禁唏嘘, “泪与露珠同 落” ,然而突然看到的菊花使词人联想到明日便是重阳佳节,亲朋好友相约登高,赏菊 饮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复习提分资料及参考答案详解【综合题】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综合检测提分含答案详解【b卷】
- 编程小明星秀场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电网故障抢修智能调度系统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练习题(一)含答案详解(模拟题)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检测卷讲解附参考答案详解(轻巧夺冠)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通关练习题库包及参考答案详解(能力提升)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题库附答案详解(综合卷)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考试黑钻押题【易错题】附答案详解
- 2025年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模式研究报告
- 人教版初中英语七八九全部单词(打印版)
- 某自来水厂运营管理项目服务方案(技术方案)
- DBJ50-T-164-2021 民用建筑电线电缆防火设计标准
- 2025年浙江省建设工程检测技术人员(建筑材料及构配件)考试题库(含答案)
- 测试婴儿肌张力的六个动作
- NB/T 11536-2024煤矿带压开采底板井下注浆加固改造技术规范
- 变电站消防设施技术规范书
- 新能源电力市场交易与运营考核试卷
- 2015-2024年十年高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21 立体几何大题综合
- 《车船税法》课件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