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论文)2008年北京奥运会与我国非主办城市的互动和影响——以上海、秦皇岛、大连、青岛、桂林为例.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与我国非主办城市的互动和影响 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与我国非主办城市的互动和影响 以上海、秦皇岛、大连、青岛、桂林为例 2004 级研究生 张 艳 学科专业 体育人文社会学 导师 李志清 教 授 研究方向 体育心理学 以上海、秦皇岛、大连、青岛、桂林为例 2004 级研究生 张 艳 学科专业 体育人文社会学 导师 李志清 教 授 研究方向 体育心理学 摘 要 摘 要 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变迁,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有了现代版,现代奥林匹克 运动会正席卷着全球的角角落落,如火如荼。奥运会己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体育 活动,它已经成为一种十分复杂的经济社会现象。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举办国和举 办城市借以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国际地位、改善国际形象、提高城市竞争 力的千载难逢的良机,从近几届奥运会来看,奥运会均使举办城市发生了根本性 的改变,同时对所在国家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综观历届奥林匹克 奥运会,举办国都从不同方面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收益。举办奥运会已经成为推动 城市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的强大动力, 因此各国政府都把举办奥运会作为促进城 市再造推动城市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的主要战略措施。 自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以来,奥运会对主办城市和举办国影响的迅速增大, 举办奥运会的效应和影响不仅限于一个主办城市, 它对举办国的其他城市都有着 不同程度的辐射响应和长远影响。 奥运会的非主办城市开始意识到搭奥运风帆可 以为自身谋取最大的城市利益,同时也为奥运会的顺利开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量。北京申奥的成功为中国注入了新的力量,带来了百年不遇的良机,它不只属 于北京,而是属于我们全国的。本文以上海、秦皇岛、青岛、大连、桂林这 5 个城市为代表,以社会学、经济学、文化人类学、城市发展理论、各城市发展的 目标战略等相关理论为依据,从以上城市为奥运做贡献,服务奥运所做的实际工 作入手, 揭示奥运会在非主办城市现代化过程中的经济、 社会、 文化价值与影响, 分析各地为突出自身优势、服务北京奥运、整合各类资源、与奥运做好互动,所 出台的条例和实际做法,旨在客观、全面剖析奥运会与我国非主办城市的互动影 响,为其他城市和地区提供指向、参考和借鉴。 本研究采用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对各种资料的全面整合和对 比分析, 对 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与我国非主办城市的互动影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研究工作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通过实地考察、专家讨论、理论分析等。本研 ii 究包括前言、研究结果与分析和对策建议三大部分。前言对问题提出、研究目的 和意义、文献综述进行概括。研究结果与分析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现代奥 运会与举办国和主办城市的影响, 对各国家和城市承办奥运会所带来的影响进行 了描述和分析,并做了概括性总结;第二部分是 2008 年奥运会对我国非主办城 市的推动作用,系统分析了奥运给非主办城市带来的经济价值、社会效益、文化 促进;第三部分对我国一些奥运会非主办城市,在奥运筹备期间所做的贡献,深 入分析了各城市在服务奥运,做好与奥运互动的过程中,及后期所获得的经济和 社会文化利益。对策建议部分归纳了本研究的主要成果,对其他奥运会非主办城 市提供参考与借鉴。对策建议部分归纳了本研究的主要成果,拟出我国非主办城 市如何做好与奥运会的互动, 服务奥运并借以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建议与对策: (1) 由政府牵头,加大对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宣传力度,营造奥运氛围;(2) 大力 响应“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 ,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发展;(3) 积极参赛、成功办 赛,提供良好的参赛办赛条件;(4) 为奥运做好旅游服务,分担北京接待旅客流 量。希望以此对我国其他奥运会非主办城市提供参考。 关键词:关键词:奥运会 非主办城市 互动影响 对策 iii the interactions and influences between 2008 beijing olympic games and non-host cites a perspective based on shanghai, qinghuangdao, dalian, qingdao and guilin abstract with the thousands of years of history development, ancient greek olympic movement has evolved into modern form. and modern olympic games is sweeping throughout every corner of the world. the olympic games is not only a sports activity, but also a complex economic and social phenomenon. it is a golden opportunity to the host country and host city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enhance the international status and image, and strengthen the competitiveness. according to recent several olympic games, fundamental changes had occurred in the host cities by hosting the olympics. meanwhile, the olympic games also played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host countries. taking a broad view on previous olympic games, the host countries have obtained benefits more or less in different aspects. hosting an olympic games has become a powerful driving force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economy and social culture. therefore, all governments regard hosting an olympic games as the key strategic measure of city reconstruction, and economic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since the late 1980s, the influences of olympic games to the host city and host country have increased rapidly. these influences does not only been confined in the single host city, but also radiate and effect other cities of the host country more or less in a long-term periods. beijings winning the bid of the 2008 olympics brought a golden opportunity for china and gave fresh impetus to her. the olympics games is a big affair of the whole country.present study takes shanghai, qinghuangdao, qingdao, dalian and guilin as examples, combining sociology, economics, anthropology, and theories of city development and municipal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the five cities as supporting theories, considering their contribution to the olympics, to explore the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values and influences of the olympic games to the modernization processes of the non-host cities. and then analyzes the regulations and practices which were proposed by these cities in order to stress their own advantages, serve the olympic games, integrate resources and interact with the olympics. it is aimed at dissecting the inter-influences between the olympic games and non-host cities on an objective and all-round perspective, with a hope to offer some directions, references and experiences to other cities and areas. this study combines theory and practice to research the inter-influence of beijing olympics and non-host cities systematically by integrating various resources and doing a contrastive analysis. the author ploughed through a lot of documents and materials. field work, discussing with experts and theory analysis are also adopted in as needed. this paper is consisted of 3 parts: introduction, findings and analyses, and conclusions. the introduction summarizes the scope of the study, purpose and iv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and the literature review. the findings and analyses include three sections: firstly, the author describes and analyzes the influences of modern olympics to host country and city, and then makes a summarization; secondly,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economic values, social benefits and cultural communications brought by 2008 beijing olympic games to the non-host cities; thirdly, the author make a in-depth studies on what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interests the non-host cities get in the process of and after serving and interacting with the olympics. the conclusions summarize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suggestions of how to interact with and serve for the olympics, and hence to promot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city are proposed: first of all, the government should strengthen the publicity of the 2008 beijing olympic games and establish the olympic environment; secondly, the non-host cities should aggressively respond to the call of “national fitness and olympic counterparts” to promote the national fit-keeping program; thirdly, the cities should provide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participating and holding the games; lastly, they should get ready for tourism services to share the tourist flow of beijing. it is hoped that this study will offer a theory reference to other non-host cities of china. keywords: olympic games; non-host cities; inter-influence; strategies 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 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 其他个人或其他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作 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 声明的法律责任。 研究生签名 张 艳 日期 2007 年 4 月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广西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广 西师范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清华大学论文合作部,有权 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 或其他复印手段保存论文。 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 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 布(包括刊登)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包括刊登)授 权广西师范大学学位办办理。 研究生签名: 张 艳 日期 2007 年 4 月 导 师签名: 李志清 日期 2007 年 4 月 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与我国非主办城市的互动和影响年北京奥运会与我国非主办城市的互动和影响 以上海、秦皇岛、大连、青岛、桂林为例以上海、秦皇岛、大连、青岛、桂林为例 1 前言前言 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活动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它已 不是单纯的体育竞技活动,其有着超出体育之外的影响。每届奥运会的举办,主 办国和所在地、全球半数以上的人口、几乎全部的媒体、相当数量的企业都在为 各自的目的而加入到奥运热的洪流之中。 1984 年洛杉矶奥运会,尤伯罗斯“点石成金” ,使奥运会走出亏本的泥潭, 从此奥运会的举办权就成了“香饽饽” 。但奥运会给举办城市带来的巨大收益不 仅体现在经济上,还体现在精神和文化上。如 2004 年雅典奥运会,其成功的亮 点是它浓郁的文化内涵。而且,奥运会是一个国家和城市向世界全面展示自己的 平台,并且对举办国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绪的强化都有重要意义。随着奥运会 对举办城市和举办国影响的迅速增大, 举办奥运会的效应和影响不仅限于一个主 办城市,它对举办国其他城市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辐射响应和长远影响。奥运会的 举办者开始意识到需要对其筹办的奥运会确定战略目标, 以期获得最大的城市利 益和国家利益。 1.1 问题提出问题提出 自 1984 年洛杉矶奥运会以来,奥运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越来越为申奥各 国所看重,研究表明,历届奥运会的举办城市均有不同程度不同方面的收益。随 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奥运会不仅仅是国际体育竞技的舞台,同时也是一种十分复 杂的经济现象。举办奥运会已经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各国政 府都把举办奥运会作为促进城市再造推动城市经济、 社会文化全面发展的主要战 略措施。 由于奥林匹克运动会可带来巨大的利益, 乘奥运风帆发展经济和社会文化已 不仅仅是举办国家或举办城市的“专权”了,一些非举办国家和城市利用奥运时 机,利用自身优势为自己分得一杯羹。以雅典奥运会为例,04 年雅典奥运会时 期,土耳其利用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增加中国到希腊的航线,制定途经土耳其的 旅游路线,吸引了不少游客,拓展了新的旅游市场。近邦意大利是个艺术与时尚 的国度,迷人的歌剧、世界著名的服装品牌等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到访者。奥运期 间,意大利将自己的文化特色和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吸引了大批游客。雅典奥运 会期间的旅游商机同样也辐射到了保加利亚。 雅典奥运会开始前有很多体育场馆 场地没有完工、 较粗糙, 保加利亚利用这一时机把所有的体育场馆设施进行整修, 并向各国发邀请函,告之他们同希腊的气候相同,又属于同一时区,很适合运动 员进行适应性训练。一时间吸引了众多运动员和游客,保加利亚从中获利菲浅。 借奥运之机,一些国家根据自身条件,利用自身优势,通过高明的举措为自己赢 得利益。 北京申奥的成功为中国注入了新的力量,带来了百年不遇的良机。全国人民 对奥林匹克运动的不懈追求和参与奥运的巨大热情, 在北京申奥期间和获得成功 的日子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奥运会的召开将极大增强民族自尊心和凝聚力,它 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发展, 而且对社会文化建设将产生重大影响; 它不只属于北京, 而是属于我们全国的。奥运可为举办城市带来巨大的收益,同样也可为其他非主 办城市带来一定利益, 搭奥运风帆实现共同发展。 同时,“我该为奥运做些什么?” 是我们需要深思的问题,各城市又该如何服务 08 奥运?我们如何在世界面前, 在中国的土地上,展现中国的形象?服务奥运、服务全国,做好城市与奥运的互 动,更重要的是实践和落实。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研究的目的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举办国和举办城市借以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 提高国 际地位、改善国际形象、提高城市竞争力的千载难逢的良机。它不仅可以为主办 城市来一定的经济利益,也可促进国家和其他城市社会环境及模式的和谐发展。 通过实地调查,考察上海、秦皇岛、大连、青岛和桂林等非主办城市是如何利用 奥运契机促进自身的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发展,其方式又将带来什么样的效果;通 过对以上城市的研究,提出实际性的政策建议,为其他城市提供实际参考。 1.2.2 研究的意义 研究的意义 奥运的,就是民族的。2008 年的奥运会不仅仅属于北京,它是属于我们全 国的;奥运可为主办城市带来巨大的收益,同样也可为其他非主办城市带来一定 利益,搭奥运风帆实现共同发展。让每个城市,每个人都了解,奥运是属于我们 大家的, “我该为奥运做些什么?”是我们需要深思的问题,各城市又该如何服 务 08 奥运?我们如何在世界面前,在中国的土地上,展现中国的形象?服务奥 运,服务全国,更重要的是落实和实践。 本文是通过对上海、 秦皇岛、 大连、 青岛和桂林这几个城市的考察来开展的。 以上几个城市都有着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上海和秦皇岛是 08 北京奥运会的协办 城市;青岛是奥帆赛的承办城市;大连到北京交通便利;距北京千里之遥的桂林 则是世界知名的山水名城。这从某种意义上讲,对其进行考察与研究,具有榜样 性,也可为其他城市引以为鉴。 1.3 学界研究综述 学界研究综述 笔者通过利用计算机文献检索系统、中国期刊网、中文科技数据库及百度、 google 等互联网系统, 检索了有关奥运经济、 奥运与社会文化、 奥运与城市发展、 大型赛事与旅游、区域经济等等信息,查阅有关的体育文哲、社会学、经济学等 大量文献资料,以及近两年来国内外中文体育核心期刊和部分体育类非核心期 刊,发现了一些关于大众体育、城市社区体育、仪式、奥林匹克仪式等方面的文 章和资料。对这些文献资料经过加工、整理、分类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关于奥运经济方面的研究有:刘淇的北京奥运经济研究 (北 京出版社,2003) ;张忠元的体育资本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 ; 乐后圣的奥运产业化营运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蔡俊五, 杨越的奥运赞助谋略 (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江春泽的奥运会 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力 (北京规划建设,2005) ;韩喜平、王颖的论奥 运经济的八大特征 (河南社会科学,2005) ;马晓云、张智颖的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关系 (延安大学学报,2005)黄仕美、 彭庆元的现代奥运会市场营销综述与 2008 北京奥运会市场开发 (西 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和试论现代奥运会的商业 化发展过程与市场价值等等。 第二:关于奥运与城市发展方面的研究有:董杰的奥运会对举办城市经 济的影响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林显鹏的现代奥运与城市经济 (北 京规划建设,2004) ;杨越的奥运会对主办城市的主要经济影响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报,2005) ; 奥运文化引领城市发展 (中 关村论坛) ;陆琪,朱小舟的奥运会对城市经济的助推作用 (人文地 理,2005) ;徐康宁的论城市竞争与城市竞争力 (南京社会科学,2002) ; 姜爱林的科技奥运与中国城市信息化发展 (体育科学,2002) ;人民日报海外 版中国城市特刊奥运机遇与城市发展 (2001) 。 第三: 关于奥运与社会文化方面的研究有: 罗时铭的 奥运来到中国 奥运文化丛书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彭永捷的人文奥运 (东 方出版社,2003) ;陆晓聪,张修枫的奥运会与社会凝聚力从社 会学看奥运会的社会效益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 ;赵飞的试论 奥运会的文化传播功能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 ; 论现代奥 运会的社会功能及人文价值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 ; 北京奥运 对人的现代化的影响 (安徽体育科技,2005)等等。 以上这些研究成果从研究视觉看,或单纯从奥运经济和奥运文化,或只是与 主办国家与城市相结合,但奥运和非主办城市相结合的参考资料与研究成果尚 少;从研究方来看,以往研究多运用定性研究,综合使用经济学研究、社会学研 究、田野研究、调查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奥运与非主办城市相结合深入挖掘的 成果非常少,因此,本课题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研究价值。 1.4 本课题研究对象和方法本课题研究对象和方法 1.4.1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 实地考察了上海、秦皇岛和大连三地针对 08 年北京奥运会进行的一系列政 府规划、宣传及开展的一系列活动情况为研究对象,为其他城市提供参考并提出 相关的政策建议。 1.4.2 研究的方法研究的方法 1.4.2.1 文献资料法文献资料法 查阅国内外多种奥林匹克学、社会学、经济学类刊物关于大型赛事和国家、 城市发展方面的相关资料;并在互联网上搜索有关的著作、论文和调查报告等; 查阅了上海、大连、秦皇岛、青岛等城市的市委、市政府出台的有关文件等,为 奥林匹克运动会和国家、城市发展的关系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和研究参考。 1.4.2.2 实地考察法 实地考察法 查阅被调查城市的基本资料并制定了调查提纲, 有针对性地对选择城的市进 行实地调查,从而为研究获得准确而详实的材料。 1.4.2.3 访谈法访谈法 设计访谈提纲,采用半结构化面访的形式,对城市组织的活动及其规划作深 入调查,获得进一步的实地调查材料。访谈对象涉及有关活动的组织者、普通民 众及相应的有关政府领导,受访对象的多元化,有利于调查内容的丰富性和准确 性。 1.4.2.4 理论分析法 理论分析法 主要采用社会学理论、城市社会学理论、体育社会学理论、经济学理论等, 对所收集和调查的资料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 2 现代奥运会对举办国和主办城市的影响现代奥运会对举办国和主办城市的影响 2.1 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历史变迁及现代形态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历史变迁及现代形态 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奥运会”,是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组织的综合性的 竞赛运动会,也是人类最大的体育盛会。这一体育盛会起源于古希腊的奥林匹亚 竞技,是一种泛希腊的宗教庆典,它是以祭希腊神话中宙斯神为主,内容和形式 多样的地方性宗教祭典或庆典,体育竞技只是其中一部分。所以古代奥运会与宗 教习俗活动关系密切,它的活动内容和形式无不打上古希腊宗教习俗的烙印。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 也是近代体育思想形 成后在欧美各地广泛实施的必然结果。1894 年,在顾拜旦和其他创始者的努力 和各种因素的促进下,“恢复奥林匹克运动会代表大会”在巴黎举行。会上成立 了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并决定复兴奥运会。现代奥运会受到古代奥运会的深刻 影响,但它已不是祭神的竞技,而是真正的国际性的体育竞赛。现代奥运会的产 生是运动竞赛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体育运动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 代。现代奥运会是借用“恢复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名义实现的,它以坚实的 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基础为依托,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体育发展的潮流, 是为适应现代社会而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 现今, 奥运会不仅是体育实力的竞争, 更是经济、 政治、 科技和文化的竞争; 不仅是国家当今的世界位置,更是国家未来的世界地位。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奥 运一百多年的历史是伴随着现代文明走来的。 在人类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发生 巨大变化的今天,体育运动的地位和作用,体育对社会文化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影 响,也随着现代奥运的存在和发展提高。现代的奥运会是人类精神的需要;是政 治的角逐;是经济的体现;是科技的演示;更是世界全球化的标志。 2.2 历届奥运会对所在国和举办城市的发展产生影响历届奥运会对所在国和举办城市的发展产生影响 现代人越来越意识到奥运会将给举办城市及其周边环境带来双重影响。 奥运 会不但是一次体育盛事,对于其所在国和举办城市来说都是千载难逢的良机。从 近几届奥运会来看,它给各行各业都能带来积极的影响,主办国所获得的利益更 是难以估计。 2.2.1 东京奥运会,提升国际影响力东京奥运会,提升国际影响力 1964 年奥运会首次登陆亚洲,来到了日本的东京。此时既是战争侵略国, 又是战败国的日本刚刚从二战的沉重打击中复苏, 日本政府一方面急于利用奥运 会拉动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借奥运会展现给世界一个新日本的形象,以提升本 国的影响力。正由于 1964 年东京奥运会的举办,日本政府把举办奥运会作为国 家事业,纳入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政府投入巨资,进行大规模的公共事业建 设,这些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了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运输、通讯等 行业的高速发展, 1963-1964 年, 日本的经济繁荣被称为“东京奥林匹克景气”, 利用东京奥运会,通过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成就的展示,日本在世界上树立 了崭新的形象日本产品一改在人们心目中粗糙低劣的形象,一些产品,如精工、 西铁城等从此走向世界,成为世界名牌。东京奥运会后,日本的国民经济总产值 在 1967 年超过英法,1968 年超过西德,成为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东京奥运会因此被认为是日本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日本从 此步入经济强国的行列。日本人把东京奥运会看作日本战后重建恢复的里程 碑,讲日本的发展在那之前是攀登,在那之后是跑步。东京奥运会以后,日本重 新以一个经济强国的身份出现在世界上。 2.2.2 洛杉矶奥运会,奥运经济的里程碑洛杉矶奥运会,奥运经济的里程碑 1984 年洛杉矶奥运会,对世界奥林匹克运动而言,是一个意义深远的历史 转折点。在商人尤伯罗斯的主导下,奥运会运作模式做出重大改革,引入商业化 运作机制,制定全球营销策略,最大限度开发经济价值。 在 20 世纪 70 年代以前,由于举办奥运会的支出增大,又没有找到争取资金 的良方妙策,所以,举办奥运会并没有为举办国带来多少直接的利益。虽然从 1964 年东京奥运会开始出售电视转播权,但并没有多大的收益。主办举世瞩目 的奥运会意味着无上的荣耀,然而这背后意味着高昂的代价:1972 年,联邦德 国承办第 20 届慕尼黑奥运会,所欠债务十几年未能还清;1976 年,加拿大举办 第 21 届蒙特利尔奥运会,花费 35 亿美元,亏损 10 亿美元,为此政府不得不开 征“奥运特别税”,预计将延续到 2030 年;1980 年,前苏联主办第 22 届莫斯科 奥运会,耗资 90 多亿美元,亏损更是空前。 (1) 正因为如此,洛杉矶市政府、加利福尼亚州政府,以及美国联邦政府都明确 表示不对 1984 年的洛杉矶奥运会提供任何财政支持。为了能够让奥运会生存下 去, 国际奥委会同意奥运会经费可以不由主办城市负担, 而以商业化的方式筹集。 洛杉矶奥运会因此成为历史上第一次由民间承办的奥运会。 从事旅游咨询业的商 人尤伯罗斯受命于危难,被选中担任奥组委的主席。尤伯罗斯精心筹划了一整套 经营战略,并加以创造性运用。例如,充分利用现有的设施,不再大搞各种新建 筑,各个项目直接由赞助商提供最优秀的设施;将电视转播权的价格从上一届奥 运会的 2500 万美元提高到 2.25 亿美元,后来事实证明这个价格是合适的;尤伯 罗斯还以 7000 万美元的价格把奥运会的广播权卖给了美国、欧洲、澳大利亚等 国家和地区。另外,门票销售是本届奥运会主要盈利手段之一,尤伯罗斯首次开 创了分销奥运会比赛门票的先例,以方便观众通过邮购、上门等各种方式购买, 并严格控制赠票。数据显示,1984 年洛杉矶奥运会张门票的总收入为 1.23 亿美 元,占该届奥运会全部收入的近 1/4。这是第一届完全靠私人以及企业赞助举办 的奥运会,但却成功地为来自 140 多个国家的 7000 多名运动员提供比赛所需的 一切,此外还留下了难以想象的 2.5 亿美元盈利。 (2) 奥运会实现 2.5 亿美元盈利的同时,作为主办城市,洛杉矶的经济也受到巨 大拉动,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1984 年 9 月,美国经济研究协会调查了洛杉矶 奥运会对南加利福尼亚地区经济的影响后发现, 奥运会对这一地区的经济促进作 用高达 32.9 亿美元,远远超过 1962 年西雅图的世界博览会和 1982 年诺克斯维 尔的世界博览会。这两届博览会各历时 6 个月,总经济效益分别为 10 亿和 15 亿美元。 (3)一届奥运会对当地经济的拉大作用竟大幅度超过两届世博会的总和, 这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奥运会还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仅体育、交通、通讯、 服务行业创造的直接就业机会,就达 2.5 万个,而在奥运会举办前到举办完的 4 个月高峰期,更是涌现了 3.75 万个新工作岗位。 奥运会也给了世人一个重新认 识洛杉矶的机会。20 世纪六七十年代,洛杉矶还是个因种族骚乱不断而臭名远 扬的城市, 不仅如此, 当时在人们的印象里它还是个道路拥堵、 浓雾弥漫的城市。 奥运会改变了这一切,每天都有警察在城市的主要大街比如圣莫尼卡大道上巡 查,数以万计的志愿者们自发行动起来,他们的努力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安全的、 整洁优美的现代城市,洛杉矶的国际形象大大改观。这无形当中也带动了第三产 业的发展。以旅游业为例,1984 年洛杉矶吸引的境外旅游者达 23 万人,而 1983 年的数字只有 11 万多人。 奥运会不仅在经济层面发挥了无与伦比的推动作用,在精神文化层面,它成 为了洛杉矶人甚至全体美国人的“励志大片”。借助奥运热,美国人的爱国热情 得以空前高涨,一度分散低迷的民心士气也凝聚起来。“我们是世界第一” ,一 时间, 无论是电视里、 比赛场上还是家庭的饭桌上, 美国人每天都重复着这句话。 买下奥运会转播权的美国广播公司昼夜不停地转播奥运会的各比赛项目, 他们反 反复复播放美国运动员获胜的镜头:美国国歌时时响起,星条旗迎风飘扬,观众 庄严肃立。在洛杉矶奥运会的那段日子里,所有的流行音乐一下子失宠,国歌成 为了美国民众中最时髦的乐曲。尤伯罗斯后来回忆说:“洛杉矶奥运会不仅收获 了数亿美元的盈利,更帮助美国人找回了美国精神,这或许是更可贵的财 富。” (4) 洛杉矶奥运会商业运作的成功, 让世人逐步认识到奥运会蕴涵的巨大商业价 值,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奥林匹克运动中来。尤伯罗斯也获得了“奥运商业 之父”的美誉。 2.2.3 汉城奥运会,促进经济第二次飞跃汉城奥运会,促进经济第二次飞跃 韩国在历史上是多灾多难的,早在 1910 年既沦为日本的殖民地,直到 1945 年日本战败后, 其势力才退出朝鲜半岛, 致使朝鲜半岛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的境地。 而在 20 世纪 50 年代初期,因遭受朝鲜战争的浩劫,又使韩国长期陷于动荡不安 的局面,整个社会残破不堪。直到最近 20 多年,由于韩国人民的顽强拼搏以及 辛勤的劳动,才使国民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并一跃而跻身世界中等发达国家 行列。尽管韩国在经济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韩国在世界许多人眼里似乎并 没有什么地位。韩国举办奥运会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以此做为世界级的橱窗和展 览会,向世界人们展示:韩国经济已经起飞成龙。 1988 年汉城奥运会,使韩国完成了从发展中国家向新兴工业国家的转变过 程。韩国政府曾公布过一项统计:汉城奥运会为韩国建筑业、制造业和第三产业 分别创造产值 21 亿美元、22 亿美元和 13 亿美元,三项相加产值达 56 亿美元。 1985-1990 年,韩国人均生产总值从 2300 美元增加到 6300 美元,经济实力增长 迅速,一举跃入亚洲四小龙行列,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即使在奥运会闭 幕以后很长时间,深受奥运会刺激的近 800 万汉城市民,其消费需求仍然很旺, 每月还要扩大 130 亿韩元。加之由于韩国国际形象的成功塑造,为其以后进一步 发展出口主导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总而言之,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为韩国的经 济景气大大地加了“油” 。一些经济学家在分析韩国经济起飞的原因时,高度评 价 1988 年汉城奥运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景气,并称之 为“奥林匹克生产效应” 。 2.2.4 巴塞罗那奥运会,旧城变新城巴塞罗那奥运会,旧城变新城 1992 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被公认为奥运史上的成功典范,使巴塞罗那从 一个普通的中等城市一跃为欧洲第七大城市和国际著名旅游城市。 巴塞罗那是一个港口城市,依山傍海,十分美丽。城市建筑物整齐,街道宽 阔舒畅,绿树成荫,给人以舒适愉悦的感觉。而在 1992 年之前,巴塞罗那可不 是现在的摸样。那时城市比较破旧,街道狭窄,水电通信设施比较差,港口也没 有扩建改造。奥运会的举行使巴塞罗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旧城变新城。通 过 7 年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和各类设施假设, 巴塞罗那城市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 化,城市主要地区的体育设施得以更新,如尼奥-精英奥林匹克体育场,现已是 游客们必去的地方。为配合奥运会,还建造了有着 1700 个座位的圣乔迪体育宫。 特别是奥运会提出将“城市向海洋开放”以来,巴塞罗那通过对滨海地区实施的 道路改造、铁路改造、工厂搬迁、海滩改造等措施,将数公里长的海滩向市民开 放,成为旅游、休闲、度假胜地,在加之奥运会对城市产生的巨大“广告效应” , 使这个过去在世界上知名度不高的城市成为了国际著名的旅游城市, 也为它带来 了每年近 5000 万的游客。巴塞罗那现在是到西班牙的游客的必游之地,旅游这 个无烟工业今天正给巴塞罗那人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 给人们提供了大量就业机 会。 2.2.5 亚特兰大奥运会,高科技的展示台 亚特兰大奥运会,高科技的展示台 1996 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正直先导奥林匹克运动百年华诞。本届奥运会是 以科技奥运为主题的,专门展现了新科技,当时是知识经济崛起,美国设立了奥 运网站,迅速向全球转播。这届奥运会不仅是运动员的赛场,也是各公司展示最 前沿科技产品的舞台。在奥运会日渐商业化的今日,赞助商更是充分利用这个全 世界瞩目的机会,开始了全方位的展示。 在这届奥运会上,美国企业对亚特兰大的热情远远超过洛杉矶奥运会。众 多美国高科技企业争相在咨询、通信等范围展现尖端技术及提供完善服务。美国 著名的电子公司不甘人后, 争相赞助奥运会, 蓝色巨人国际商用机器公司 (ibm) 成为 top 计划的一员,并负责建立连接运动员、参观者和全球新闻媒介的信息 联络设施,为了实现快速的信息交换,ibm 一共投入了 3 台大型电脑、80 台中 型电脑和 6000 台笔记型电脑。通讯器材方面,百年奥运本地合作伙伴摩托罗拉 (motorola) 为整个奥运会提供了 1 万个便携式收音机、1200 台手机以及 1500 台 电脑以方便沟通。 同时该公司赞助的数字无线通讯系统有力地支持了奥运会的交 通、 保安和比赛项目的管理。 另一个本地合作伙伴美国电报电话公司 (at目前平均每天 接待 1100 余人,最多 1 天接待 5000 人。这些大项目的建设,扩大了我市旅游业 的产业规模,增强了我市旅游的吸引力。 (26) 4.4.2.3 突出地方特色,整合社会资源 突出地方特色,整合社会资源 4.4.2.3.1 以国际性节庆活动为载体,增强城市吸引力 以国际性节庆活动为载体,增强城市吸引力 大连着力开发和培育节庆旅游产品,通过国际性节庆活动,提高城市的文化 品味,凝聚人气,促进旅游和相关产业的发展。目前,大连国际服装节、赏槐会、 烟花爆竹迎春会等九大节庆活动,形式不断创新,内容不断丰富,得到了海内外 游客的高度认可。这些活动每年可吸引万余名海外游客来连。 4.4.2.3.2 以“浪漫之都”为品牌,强化城市旅游特色以“浪漫之都”为品牌,强化城市旅游特色 “浪漫之都大连”是1999年确立的城市旅游形象设计, 用了5年的时间, 大连市完成了“浪漫之都”的品牌确立,并在国家工商总局进行了注册。如今, “浪漫之都”这一品牌已叫响全国,并逐步走向海外。 4.4.2.3.3 以振兴老工业基地为目标,谋化东北旅游发展大板块以振兴老工业基地为目标,谋化东北旅游发展大板块 几年来,我们借助大连的区位、口岸和旅游产品优势,充分发挥区域旅游合 作,整合旅游线路和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早在 4 年前,在大连市的 倡导下,成立了大连、哈尔滨、长春、沈阳四城市旅游联合体,联合开发,联合 促销,每一个城市宣传促销,都同时宣传其他三个城市,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东 北四城市在大连的组织下, 在日本推出的 8 天 7 夜东北四城市游就很受日本市场 的欢迎。 现在, 港、 澳、 台和东南亚来大连旅游的客人有相当一部分都到了沈阳、 长春和哈尔滨。 4.4.2.4 不断加大旅游市场管理力度,提高旅游服务满意率不断加大旅游市场管理力度,提高旅游服务满意率 大连市按照国家旅游局的部署和要求,大力开展旅游市场治理整顿,建立了 政府主导、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综合整治旅游市场的管理体系,取得了一定的 成效。大连市旅游市场整顿工作得到了国家局的肯定,并在 2004 年 5 月中旬的 全国旅游市场整顿工作会议上做了经验介绍。在加强管理的同时,还连续开展了 旅游十大新闻、十大风云人物、十件大事和特殊贡献的评选活动,在旅游行业弘 扬正气,倡导新风、开展诚信体系建设,将旅游行风建设和旅游信用建设有机结 合起来,得到了旅游企业的积极响应。 4.4.2.5 发展壮大旅游产业规模,增加社会就业,促进经济发展发展壮大旅游产业规模,增加社会就业,促进经济发展 随着大连市旅游项目的不断丰富和国内外游人的逐年递增, 旅游产业的规模 不断扩大,就业人数稳定增长。特别是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引导旅游企业建立现 代产权制度,旅游业得以快速发展。近几年来,大连市旅游行业共吸纳 5 万多名 大中专毕业生、转岗及下岗职工就业和再就业。旅游业的发展还促进了农村生产 方式的转变和脱贫致富,为全市待业人员就业和再就业做出了贡献。 4.4.3 大连市针对奥运旅游的基本做法大连市针对奥运旅游的基本做法 4.4.3.1 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 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 北京申奥成功后,大连提出了“大打奥运旅游牌,把奥运在北京,观光到 大连叫响海内外”的旅游战略构想,现在已把它作为大连市新的旅游牵动战略 来全面规划部署,通过广泛宣传和强力促销, “奥运在北京、观光到大连”已成 为大连的专利,成为大连旅游业的新品牌。一方面为完善主要赛事举办地北京的 接待功能,另一方面也是为进一步发展自身的旅游产业,提升城市知名度。 旅游大篷车是大连宣传促销的传统品牌。4 年间,大连旅游大篷车已走遍全 国 31 个省市自治区的 116 城市,总行程 4 万多公里,招徕游客 600 多万人,实 现旅游总收入近 40 亿元。 2004 年 4 月,大连旅游宣传在全国率先走进社区,在北京朝阳区亚运村安 慧里小区举行了以“周末度假到大连”为主题的大型宣传推广活动,受到了北京 市民的欢迎。2005 年 3 月底,在北京再次以“奥运在北京、观光到大连”为主 题召开了大连旅游说明会,与北京市旅游局联手启动奥运旅游市场,具体实施了 “北京市民驾车乘船游大连”活动,引起很好的反响。 大连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银行行政考试题库及答案
- 银行消防试题及答案
- 河南旅游专业试题及答案
- 医学转专业试题及答案
- 销售专业试题及答案英语
- 印刷专业试题及答案
- 湖北省孝感市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起点考试地理(B)试卷(含答案)
- 翼载荷和推重比的确定课件
- 河北省廊坊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
- 坡道太高用什么施工方案
-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作业设计
- 边坡削坡施工方案
- 浙江省通用安装工程预算定额第八册
-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与美丽乡村建设课件
- 中频电疗法理疗(共60张PPT)精选
- 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杭州医学院
- 黑底搭配大气企业宣传商业计划书商务通用PPT模板
- GB/T 17608-2006煤炭产品品种和等级划分
- 沪教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 地下停车库设计统一规定
- 建筑装饰设计收费管理规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