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论秦文君新时期儿童小说的都市内涵.pdf_第1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论秦文君新时期儿童小说的都市内涵.pdf_第2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论秦文君新时期儿童小说的都市内涵.pdf_第3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论秦文君新时期儿童小说的都市内涵.pdf_第4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论秦文君新时期儿童小说的都市内涵.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 要 对秦文君儿童小说的解读,是当代儿童文学的一个研究热点。秦文君的创作以小 说为主,她从新时期以来所创作的孤女俱乐部 、 男生贾里等校园小说,反映出都 市少年的各种精神面貌。作品中的都市内涵在渐进的过程中逐步凸现,同时也表现出秦 文君的某种价值立场和道德判断。 本文将研究的重点放在秦文君进入新时期以后创作的作品, 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 论述秦文君作品中的都市内涵。首先,从秦文君儿童小说的人物入手,从生存状态、情 感状态与思想状态几个侧面来揭示都市化进程对于少年心灵的影响, 反映出当代都市少 年的生活本真和精神困境;从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作品所显示出的都市意识。论 文考察了秦文君的两部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并通过与同时期的张之路、新时期的郭敬 明作品的分别比较,以此来探寻秦文君对于都市的态度与看法;通过分析秦文君创作的 文化与文学背景及其个人的创作道路,追溯出秦文君“都市创作”的生发过程和历史渊 源,指出其小说都市内涵的成因。本论文希冀从细节部分来剖析作家在创作中的整体思 路和叙事策略,虽然也是从文本细读入手,但这种讨论有别于以往研究秦文君作品的方 式。本文采用了文化研究的视角,以“都市”为切入点来考察作品,分析秦文君都市儿 童小说创作的意蕴,进而探究挖掘其小说的深层指向与价值追求。 本文试图从整个时代和文化格局来解析秦文君新时期的都市儿童文学创作。根据秦 文君对于上海都市的独特体验所做出的诠释, 归纳出女性儿童文学作家创作的优势与局 限,为以后的儿童文学创作与研究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策略,从而搭建更为广阔的平台 来研究新时期整体的儿童文学创作。而且,通过对于秦文君作品的梳理,有利于探究上 海城市的文化内核,这种空间的拓展,希望有助于儿童文学在当下的发展。 关键词:秦文君;新时期;儿童小说;都市;都市内涵 ii abstract to read qinwenjuns children novels, childrens literature is to study a contemporary point of view. creation of a novel ,qinwenjuns main work after her nineties, both the new era since the creation of orphan girls club, jared boys and other campus novels, reflects the spirit of the city face a variety of juvenile. works about the urban connotation of the process of gradually progressive highlights, but also to show some qinwenjuns value positions and moral judgments. this article will focus on research into the new era after qinwenjun creative work, focusing on several aspects of this work to describe this unique qinwenjun urban connotations. first of all, from childrens novels qinwenjun people start from the survival of the state, emotional state and thinking of the state of the side to reveal a number of urbanization process of the impact of the juvenile mind, reflecting on contemporary urban life juvenile true; thus on this basis, further explore the works of the city shows that awareness and adoption of the writer and compared in different periods, in order to search for qinwenjun attitudes and views of the city; qinwenjun create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cultural and literary background and his personal creative path, back to qinwenjun creative city of the process and the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of hair and pointed out that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auses of urban fiction. which a number of selected representative texts, from the details to analyze the writer in the creation of a whole train of thought and narrative strategies. this discussion is different from the work of previous studies qinwenjun way, using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studies in order to urban as the point of entry to inspect works, analysis of childrens novels qinwenjun citys unique character, and then dig into the deeper implications of its novel point and the pursuit of valu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culture the whole pattern of the times and to resolve the new era of urban children qinwenjun literature. according to the shanghai city qinwenjun experience made unique interpretation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into a female writers strengths and limitations of creation, for the subsequent creation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and research to provide some of the strategies can be used as reference in order to build a broader platform to a whole new era of research literature for children. moreover, through the work of combing qinwenjun is conducive to exploring the citys cultural core, the expansion of this space, wish to contribute to childrens literature in the present development. key words: qinwenjun;the new era;childrens novel;city;urban awareness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 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 明确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 日期: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授权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生处,将本人硕士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 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 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有权可以 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 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作者签名: 日期: 论秦文君新时期儿童小说的都市内涵 1 绪 论 绪 论 随着都市文学的发展,儿童文学领域也开始露出都市特征的端倪。从 90 年代开始, 我国都市化进程的加快,都市在国家经济生活中的中心地位得以确立。一批儿童文学作 家开始注意到了“城市”这个背景的特殊性,开始注重对都市的描绘或流露出在都市生 活特有的情绪,比较有代表性的儿童文学作家就是上海的秦文君。 作为一位生活在上海的作家,秦文君有着得天独厚的都市生活经验,因此凭借着大 量的生活储备成功地展现了都市中的少男少女在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可以说,秦文君 的每一篇小说都是生活激发了她的创作热情。秦文君的的创作被评论者认为是“模式创 作” ,这种模式是以城市为基础,她坚持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来描绘都市中少年儿童 的生活, 贴近他们的感情世界。 在多姿多彩的都市生活中, 面对现实的真善美与假恶丑, 她形象地作出了肯定与否定。 这是秦文君对生活本质的真实揭示, 显示了她的社会理想。 作为当代有影响的儿童文学作家, 秦文君丰富的儿童小说创作不仅吸引了少年读者 的目光,也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重视,众多的专家和学者都大量地研究过秦文君的儿童 小说。通过收集和整理,针对秦文君儿童小说的评论主要集中在下面两个方面。 一、文本研究 一、文本研究 首先,是对秦文君创作方法的分析。金波秦文君,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 ,朱自强 儿童的“再发现“评秦文君一个女孩的心灵史 以及梅子涵秦文君的八十 年代和九十年代等文章,对秦文君的创作道路进行了观照,指出秦文君始终都是以现 实生活为依据,她直接、精确地描绘出时代的生活图景,不断地开掘生活并向生活的纵 深处发展。 其次,对作品艺术特色的分析。任晓燕秦文君少年小说审美艺术漫谈 ,龚静幽 默地抵达不为人发现的美丽读秦文君小说多事儿的年龄 、 花彩少女林晓梅 等文章,对于秦文君的艺术风格进行了粗浅的把握,认为秦文君从深沉凝重转向轻松灵 动的发展,是对当代少年风貌的准确表现,同时也是她积极、乐观的创作态度的表现。 最后,对作品主题意蕴的分析。林琳秦文君少年小说的成长意识以“成长”为 探讨的主题,认为秦文君从叙事视角、故事结构等方面表现出了稳定的极具个性的“成 长意识” ,同时也反映出作家本人的少年成长观。这篇文章非常独特地指出,秦文君对 于当代少年尤其是大都市中的少年的成长有独到的理解, 她的笔墨着重于大都市少年的 困惑、烦恼和欢乐,使这些少年的成长环境具有时代和社会的典型性。应该说,林琳的 观点为笔者研究秦文君的儿童小说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陈莉的两篇结盟与分 立:中国女性儿童小说作家笔下的母女关系及蛹与蝶解析中国当代女性儿童小 说作家笔下少女的成长文章,从母女关系这一论题入手,探讨了秦文君对于少女成长 历程的关注,以女性心理的角度分析了秦文君对于少女成长描写的独特视角。 二、宏观研究 二、宏观研究 论秦文君新时期儿童小说的都市内涵 2 这是研究者对她的作品中的整体意识进行研究把握, 这种研究情况主要是针对于秦 文君九十年代以后的创作,也就是秦文君在新时期所创作的儿童小说。李东华试论当 前儿童文学创作的都市化倾向 ,王泉城市隐喻中的少男少女世界两篇文章,将秦 文君的创作结合进当代新时期的儿童文学创作的整体中, 指出秦文君当前的儿童文学创 作开始具有都市化的倾向。李东华认为,秦文君具有从“乡村”到“城市”的两栖性和 过渡性;王泉则指出,秦文君的都市小说关注着城市文化与少男少女成长历程的相互影 响。 通过对上述材料的总结,可以看出对于秦文君作品的研究,是非常细致和全面的, 这为本文的思考和写作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同时,我们也看到关注的焦点多集中于 文本细读与个案研究方面,对她进入新时期以后作品的研究,也仍然只是局限于上面几 个角度,而作品中的背景因素已经被大多学者所忽略,而上海这座都市作为秦文君作品 中故事情节所发生的地点,始终都在发挥着其重要的影响和指涉。 作为都市儿童文学的代表人物,秦文君的男生贾里 、 女生贾梅等都市儿童小 说有着如李东华所提到的承前启后的过渡性、两栖性。她早期的作品,没有过多关注都 市或者城市生活对于少年儿童的影响,这既有着社会原因也是由于作家个人的因素。但 是,进入九十年代以来,秦文君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都市文化正在左右着都市少年的成 长。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她作品中渐趋明朗的都市意识、都市内涵,并没有太多的专 家与学者给予足够的重视;对她在新时期开始探索的都市人文思考也少有人提及。 能够将秦文君的儿童小说置于“都市”这个框架中来论讨的文章,除了上面提及的 王泉与李东华的两篇文章,还有李晓茜秦文君“贾里”系列校园小说语言特色分析 , 周双丽、李乃莹童心可鉴简论秦文君男生贾里全传 。但这些文章在谈到秦文 君儿童小说的都市创作时, 只是泛泛而谈或仅仅涉及作品的人物与语言所具有的艺术特 色,对于她所表现出的都市内涵并无进行系统性的探索与梳理。在越来越重视都市化写 作研究的今天,不能对秦文君儿童小说的都市意识进行关注,是新时期儿童文学研究领 域的一大缺失。事实上,秦文君作品中的都市内涵是非常鲜明的,不论是人物、语言还 是生活方式,都有着明显的都市气息。同时,秦文君又本着“儿童本位”的思想,对当 代都市少年儿童的生活投以热切地人文关注。秦文君作品的都市内涵,不同于成人都市 作家着重于表现“靡烂”的都市意识,她是有着独立追求的作家,作品中的都市内涵更 多是投注于都市少年在都市中的精神体验。 因此,笔者决定,以上面的研究资料为基础,将文本研究与宏观研究这两方面的观 点综合起来,从都市的角度对小说中的人物进行重新地解读,从而探寻出作品中的都市 意识。以这种不同于以往的研究方式对秦文君的儿童小说进行探讨,此外也吸取了多学 科的研究方法,引入一些社会学、城市学的概念与方法,试图从中发现儿童文学在新时 期的发展态势。 论秦文君新时期儿童小说的都市内涵 3 第一章 都市少年多维状态的解读 第一节 都市少年生存状态的摹写 秦文君在近年所创作的都市儿童小说中,不再像早期忙于关注青春期少年的心理, 她将目光投注到当代都市少年在都市生活中的存在方式和展示状态。 新时期的都市少年 形象在秦文君的笔下得到了鲜活的反映。在现代化大都市中,由伦理道德、情感趋向等 方面所引发的生存诉求,成为研究秦文君小说人物的一个切入点。 一、新时期的时尚少年 一、新时期的时尚少年 都市生活最鲜明的特征就是“时尚化” 。时尚,是在全社会有重要影响力的特定阶 级(阶层)的价值观的展示和个性展现。 时尚,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社会尤 其是大都市中的心理趋向。对于正处成长期中的少年们,他们每天都被新鲜的事物所围 绕,吸引他们去尝试这种新奇。秦文君小说中的人物大都是在上海这个大都市中进行活 动。 男生贾里 、 女生贾梅系列中贾里、贾梅、鲁智胜等人,充满朝气,青春靓丽, 举手投足间都带有都市的感觉。他们出生在物质及文化丰富的新时代,对一切可触及的 新生事物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探求欲,希望通过最直接、快捷的方式去了解、体验。 他们是新时期的中学生,在穿着打扮上彰显着都市少年的活力和时尚。贾里的“校 徽新得显眼,t 恤衫胸袋上别一支粗大的钢笔,脚上是大大的狼牌运动鞋,多少有点潇 洒。 ”林晓梅自从上了霹雳舞培训班后, “那一身打扮总是远离大众化,头发梳得紧 紧贴着头皮,嘴唇涂得厚厚的,有几分像小黑人”张潇洒把“头发留中分,梳得服 服帖帖,穿的 t 恤是鳄鱼牌,自行车是阿米尼。 ”在他们的身上,每一位读者都可以看 到当代都市少年的影子。他们每天都充满着快乐,有着自己小小的聪明,却总是“聪明 反被聪明误” 。 贾里为了能让妹妹贾梅被导演选中, 出主意让贾梅在表演时表现 “绝招” , 以达到一鸣惊人的效果,结果却让妹妹在舞台上大出洋相。鲁智胜“常常自称是英雄好 汉的料子” ,好卖弄自己,竟然鬼使神差地在课堂上抽烟。贾里和鲁智胜为了在学校一 举成名,成天想找些事情来证明自己是“英雄” ,可是当危险真正来临时,他们反而“没 了思维能力,光感觉小腿不由自主地颤抖着。 ”这些都市少年们的幼稚举动,让读者感 到好笑的同时,也能感觉到他们如阳光般的青春气息。 他们对于时代的变化、生活的发展有着较为成人更为敏锐的嗅觉。九十年代的上海 是全国市场经济大潮和信息发展的龙头。因此,上海人的生活里不可避免地要融入许多 经济、信息等方面的专有名词,正处于成长期的少年儿童更是将那些时髦词汇游刃有余 地融入进日常语言中。 蒋巍: 繁荣与危机并存的新世纪文学 ,杨宏海主编全球化语境下的当代都市文学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社,2007 年,第 93 页。 论秦文君新时期儿童小说的都市内涵 4 贾里曾经 “很光荣地获得过十余个绰号, 什么 外国小开 、 豆浆 、 瘌蛤蟆 ” 刘格诗因为是班里第一个配博士伦隐形眼镜的,所以自称“阿伦” 。鲁智胜跟着爸爸吃 过不少馆子,很有经验: “这个汽水是杂牌的,有香精的。我喜欢用果汁,什么椰汁、番茄汁,最起码也是 粒粒橙,反正高级的矿泉水我也试过,跟冷开水差不多,骗钱的。 ” 贾里进校队后,鲁智胜又热情鼓励: “我么,当你经纪人也行,当保镖也行! ” ( 男生贾里 )贾里的爸爸写了一本书,可是因为和现实严重脱节被贾里批评得体无完 肤。 从贾里下面的这番话中, 我们能够看出都市少年的都市感和时代特征是非常鲜明的: “班里许多人都有名牌鞋子,光爱化微型录音机就有六个人有,所以书里写那个骄 傲的男生爱摆阔气,穿蓝色球鞋,人家都会笑的至于男女学生间,才不会说句话就 脸红,现在的女生都很大方” 在秦文君的笔下, 他们成为当代都市少年的真实写照。 作为都市主体中的特殊群体, 他们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的风貌。 他们的独立意识越来越强,能够运用自己的方式来解决自己所面临的问题。肖蓓心 心念念想着亲生母亲和同胞哥哥,甚至为此与抚养她长大的继母发生争执,然而当她鼓 足勇气自己来寻找母亲时,却被母亲的冷漠和无情拒之千里。回家后,看到为等待晚归 的她而在打盹的继母时,肖蓓终于意识到“姆妈是她唯一辜负过的人。从此,这种 念头就时常闯出来袭击她,让她想起姆妈就伴有一种淡淡的心痛的感觉。 ” ( 夏令营中 的男生女生 ) 。 天棠街三号中,郎郎的爸爸因为外婆的偏见而离家在外,年少的郎 郎由最初的不理解渐渐了解了爸爸的艰难。为维护爸爸的尊严和守护家庭的完整,胆小 的他与平日惧怕的外婆发生了争吵,他大声指责外婆“你没权利这样” , “令像石头一样 坚强的外婆都颤了颤。 ”郎郎以自己的行动鼓舞了自己的父母,让妈妈“像个真正的妈 妈” ,第一次在众人面前“搂住郎郎,低着头哭起来” ;让爸爸不再逃避这个令他自卑的 家庭,使他振奋。我们看到,当亲情与血缘矛盾地出现在眼前时,都市少年们不再懵懂 无知,而是开始能懂得人情的冷暖。 秦文君被誉为“塑造当代少年群像的高手” 。她对于少年尤其是都市少年的塑造, 能够从现实生活中发掘他们的主体性。通过这些都市少年,反映出当代都市的一种现实 状况,并且对他们的成长历程有着思考。而对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少年们,秦文君则 是从另外的角度进行摹写。 二、新时期的底层少年 二、新时期的底层少年 意大利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葛兰西在狱中札记中最早使用了“底层”一词。但 在当时,这个“底层”主要指“无产阶级”而言。在新时期的我国, “底层”开始意谓 着一个弱势群体,它包括着政治地位低、经济收入低、教育程度低的“三低”人群。在 秦文君的小说中,这样的“三低”少年并不多见,正是由于不经常出现在作品中,反而 更加值得我们的注意。 属于少年刘格诗的自白中,秦文君塑造出这样一位完全不同于贾里、刘格诗的 儿童:犬。只有十岁的犬, “精瘦精瘦的,穿得很邋遢,头发留得长长的,不男不女的。 ” 论秦文君新时期儿童小说的都市内涵 5 他的妈妈“跟人走”了,爸爸“为犬找个继母” , “继母是个刻薄的女人,犬经常和继母 拌嘴吵架,每次爸得知后就狠狠地掴犬的耳光。 ”这种生活让犬难以忍受,他逃出来, 宁可到处流浪, “帮这一带的小店干活,靠好心人接济活着” ,也不愿再回到那个让他感 觉不到温暖的家里。我们看到,犬之所以沦落到这种地步,并不是出于他个人的原因而 是家庭所造成的,亲情在都市世俗的淘染下越发变得混浊。犬的生存愿望其实很简单, 只要有人能真正地关心他、爱护他就已经足够。所以,当犬被美食城的老板娘收养后, 他并没有感觉真正的快乐,物质上的富足只是加深了他对自己亲人的思念。相反,仅仅 比犬大几岁的刘格诗尽管不能给他提供太多的物质,可是犬仍然喜爱刘格诗,在公众场 合“扑上来紧紧地搂住刘格诗的脖子” , “他呼出的气,热乎乎地涌来,沾湿了刘格诗的 胸襟” 。犬作为秦文君儿童小说中的一位非典型人物,却是都市中的典型底层儿童。他 们小小的心灵诉求,只是希望能够“公道些” , “给他一个会煲鸡汤的好心的妈妈,有大 拳头可以保护他的和气的爸爸,常常可以和他朋友一道吃上火腿肠,还要一间温暖的挂 窗帘的大房子做家。 ”然而,这样极其简单的要求,对于犬而言都是不能满足的。当黑 夜中,刘格诗与犬相拥在一起时,我们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这两个都市少年身处都市的孤 独与无助。 秦文君对于犬的生存状态的关注,实是有着一种发乎内心的悲叹,都市的冷漠无情 带给少年儿童心灵的伤害是远远大过成人的。诸如犬这样漂泊在都市底层的儿童,他们 面临的困境比成年人更甚。也许他们会在某天被某个好心人收养,但是完全不具备主体 意识的他们,根本无力选择他们所走的道路,也无力反抗被收养的同时所带来的物质压 迫和精神专制,他们只能默默接受既成的事实,幼嫩的话语权也在无形中被剥夺。秦文 君对于犬这样都市底层儿童的塑造,有着十分重要的社会价值,虽然有关犬的篇幅在整 部小说中比例甚小,但是由此所引发的问题,已经上升到人文关怀。 秦文君在刻画了“犬”这样充满悲剧色彩的儿童的同时,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向 读者展示出“乐子”这样一位同样身处都市底层的少年。 孤儿乐子中的乐子,从小 就失去双亲,与舅公相依为命地生活在一处即将被拆除的破房子中,他的身上既有着同 龄儿童的顽劣和淘气,也有着贫穷生活所培育出来的坚强和独立。在他以小小的力量捍 卫着自己的家园时,幼稚的行为虽然引人发笑,但执着的精神也让人动容。在乐子的身 上,彰显着底层少年不屈不挠的生存斗志。 对于底层少年的关注,其实融汇着秦文君的主体精神和存疑态度。在秦文君看来, “犬” 的悲惨命运尽管不能避免, 但是对于美好的向往仍然不能舍弃。 正如她自己所言: “揭示丑恶并不是为了让少儿从此把世界看透,而是鼓励他们追求美和正义” 这种人道主义理想,是秦文君对于所有生活在都市少年们的寄望。 第二节 都市少年情感状态的守望 有思想的作家,总是在作品中体现出对人生、对社会的人文关怀。他们思考着人类 生存与死亡的意义与价值、社会的发展状态,关心着社会现实对人类精神追求的影响。 论秦文君新时期儿童小说的都市内涵 6 大多数作家都持有一种“现实关怀,包含着作家强烈的人道主义关怀和人本主义意识, 体现出作家对人的生存状态的高度重视” 。 作为儿童文学作家的秦文君,一直坚持“儿 童本位”的思想,关注他们的心灵。对于都市中的少年,秦文君在“以儿童的眼睛去看” (陈伯吹)的同时,也从多个角度细腻地表现出都市化进程对于他们情感的影响。 一 都市环境下的亲情冷暖 一 都市环境下的亲情冷暖 关于父母与子女关系的描写,在儿童文学中是经常出现的。秦文君大多数的儿童小 说中,都会表现出两代人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关爱的情境氛围。温馨的家庭环境,善解 人意的父母,活泼健康的少年,这是作者努力营造出的都市亲情画卷。 男生贾里是一部表现都市里父母与子女相互体贴与关爱的作品。贾里、贾梅过 生日时邀请同学开派对,有意地将父母摒除在外。这对父母来讲,其实是很大的伤害。 “妈妈伤心地嘀咕” ,认为他们被遗忘了;爸爸也充满着失落感,但是能宽容地意识到 “这是必然规律!只是打击来得过早些! ”所以,深明大义的父母在生日会当天给孩子 们留出了属于他们的天地。相对于父母能够尊重子女的独立性,让他们在自己的天地里 自由呼吸,年幼的少年们就不会想到那么多,他们只是盼望能够展示自己的能力,让自 己可以无拘无束地开心快乐,没有考虑到自己的行为其实已经伤到了父母的心。但令人 欣慰的是,当他们看到爸爸妈妈为了让他们能够尽情玩耍, “在夜色中,相依为命地立 在走廊尽头”时,终于让他们完全地体会到父母的苦心,有种“想流泪的感觉” 。在贾 里、贾梅身上所发生的这种情形,在都市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正处在成长期的贾里、 贾梅们,在对父母的成人世界抱有很大的幻想和向往,渴望父母认同自己的同时,也与 父母保持着一定距离,害怕甚至讨厌他们侵入自己的世界。因此,有时候会希望父母远 离他们, 这种情况下, 如果父母不能理解少年的心理, 就会产生矛盾进而导致亲情疏离, 进而会对家庭中每一位成员造成莫大的伤害。秦文君对于贾里家庭关系的安排和处理, 我们能从中感觉到她对于都市家庭的亲情有着寄予和想往,有种近似“乌托邦”的理想 隐含其中,这种思想在贾里妈妈下岗时表现得更为明显。 母亲的“下岗”让她自己很难接受,但妈妈在承受痛苦的同时还想到保护自己的孩 子,不让孩子们知道这个事实,害怕他们“受不了这个刺激! ”于是妈妈在贾里、贾梅 面前“强颜欢笑” ,还给孩子们买礼物。就如同爸爸所说, “父母像结满果子的树,压力 再大,也会倾力把自己结的果子撑起来”不过,秦文君笔下的都市少年们并不是父 母所想那样的弱不更事,他们知道“果子已经长大,看到大树被压弯了腰,一定会心如 刀割”当贾里和贾梅把自己精心准备的礼物送到妈妈面前时,相信父母脸上惊喜与 微笑的表情同样也会出现在读者的脸上。在这样的亲情包围下,既能使少年们在成长的 旅途中获得温暖与呵护,也会使面对都市重重压力的父母在困境中得到力量与支持。秦 文君在物欲横流的都市中创造出这样一个温情脉脉的家庭,可谓是煞费苦心之作。这种 现代家庭模式,冲淡了都市的冷漠,增添一抹温情,体现出秦文君的都市人文精神。 但是,在秦文君的“都市田园”里,也会看到都市的焦躁与不安已经侵袭少年们的 蒋述卓: 现实关怀、底层意识与新人文精神 ,杨宏海主编全球化语境下的当代都市文学 ,北京:社会科学文 献出版社,2007 年,第 50 页。 论秦文君新时期儿童小说的都市内涵 7 生活,这使得他们与父母之间的亲情有时要经历着巨大的波折。 属于少年刘格诗的自 白中,刘格诗与爸爸处于对立的状态。 “望子成龙”的心理使得爸爸总是非常严厉地 对待自己的儿子, 由于不信任刘格诗经常训斥, 望着儿子的目光充满 “愤怒与无情” ,“那 副破釜沉舟的凶狠样子真让刘格诗感到父子成了陌路人” 。爸爸的强权专制使刘格诗感 到压抑,让他觉得自己没有尊严, “他感觉从心底里涌出阵阵绝望,一波一波地蔓延周 身” 。再加上后来剧院的经营不善,爸爸被人勒索,每天都是在东躲西藏中度过,脾气 变得更加暴躁,父子之间的隔阂日渐加深,他们相互猜测,相互敌视。发生这种情况实 不是刘格诗父亲所想, 我们看到爸爸身为戏院的经理,“每天为那个戏院的事忙死忙活” ; 身为一家之主,他要用自己的身体为深爱的妻子和儿子遮蔽风雨。多重的生活负担使刘 格诗的爸爸成了“暮气沉沉的中年人” , “摇晃着肩,疲惫地”走路, “屁股仿佛是一座 水泥小山那么沉甸甸” 。 在大多数的儿童文学作品中,父亲的“缺席”是一种常见现象。 由于成人的“模式化”创作,再有儿童文学文本题材限制,所以父亲存在意义的消失成 为普遍采用的创作取向。但在这篇儿童小说里,秦文君对于刘格诗父亲的描写虽然简单 却很是深刻,通过这位父亲,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都市人的艰辛与无奈。这样就不难理 解为什么刘格诗与父亲会产生鸿沟,他们的隔绝与疏离是由于“都市”所引起的,他们 的血脉亲情正在被“都市”所左右。 “家庭,是个人借以同该共同体中其他成员建立毕生信赖之联系的那种感情的一个 结果。” “信赖”的产生是基于平等地理解,如果一个家庭成员之间不能再进行 正常地交流,亲情就必然会受到波及。在较早创作的少女罗薇中,秦文君对于都市 下的亲情关系就有着探寻。罗薇不理解母亲的忙碌,由于母亲忘记自己的生日对其心生 怨恨;而单身母亲既要负担生活的重责,又要为心爱的女儿营造出一个温馨的环境,身 心俱疲的她已经忽略了和女儿的日常交流。对此,秦文君有着无奈的叹息,她在属于 少年刘格诗的自白中就写道: “满天繁星,它们日日相伴夜夜遥望,彼此却未必 相知!人和人何尝不是?”如何解决此类问题,秦文君寄望于两代人的沟通:刘格 诗与醉酒的父亲倾心交谈,明白父亲对自己的严厉,是因为“人生有苦有甜,磨难太多 太多。做爸的严一点,当你从我这个家庭里走出去时,什么也不怕了! ”罗薇也在表姐 的帮助下渐渐体贴母亲的拳拳之心, 驻足于母亲倾注心血所作的题为 “母与女” 的画像。 不过,仅仅通过这种方式就能使都市里的亲情经受得住现实的考验,秦文君其实也有着 怀疑。所以,第二天早上刘格诗父亲已经完全忘记昨夜他所说的话,仍然以旧日的面孔 对待儿子;罗薇虽然最终来到母亲的画展,可是画像前的那个背影并不能让我们完全相 信,她已经与母亲真正地和解。 秦文君很少以“亲情”作为创作的主题,父母的出现大多是作为“家庭角色” ,他 们在小说中的可有可无,正表现出秦文君对于都市里的亲情有种隐忧。都市亲情由于受 到现实中各种因素左右,父母与子女间那条纽带时常会扭曲、变形。究竟怎样让都市少 年如作家们所寄予的那样,在成长中获得快乐,在家庭中获得温暖?这已是每个人都应 思索的问题 (德)卡尔雅斯贝斯: 时代的精神状况 ,王德峰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年,第 61 页。 论秦文君新时期儿童小说的都市内涵 8 二、都市中青春期情感模式的差异 二、都市中青春期情感模式的差异 秦文君始终都在关注着少年们的青春期感情的发展, 她凭着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经历 来梳理着那份朦胧, 同时对于因都市环境所造成的情感生存差异, 也进行了揭示与探讨。 朱自强在少年小说与少年性心理中认为: “在人类的思春期中,对爱情的憧憬 是少年独特而又重要的情感。 ” 处于成长期的少年,对于异性有着强烈的好奇,会注视 着对方的一举一动。 男生贾里 、 女生贾梅等儿童小说的那些上海都市少男少女, 在表达自己对异性的关注时,言语和行动尽管会有些大胆热烈,但仍然有着一份纯真的 朦胧,让人能体会到这个特殊年龄段所独有的天真和可爱。 王小明是贾里的同学,性格脆弱敏感,常常“喜欢用眼泪谈判” 。但是王小明崇拜 贾里,总是“用眼神、用手势”把贾里“当成要人” ,处处唯贾里“马首是瞻” ,当贾里 为她而被骄横的林晓梅呵斥时, 胆小的王小明甚至敢当众宣称:“我愿意让他当代言人! ” 文静、秀气的庄静总是会吸引男同学的目光。贾里经常关注着她,因为“她酷爱清洁, 柔软的、长长的刘海垂着,眼睛像弯弯的月亮,跟人交往,小鹿一样怕羞,从不对人恶 言恶语。 ”这样的女孩子在男生的眼里是圣洁的,所以贾里误会庄静时心情非常低落, 而了解事情的真相后, “贾里感觉头昏沉沉的, ”觉得自己有着“难逃的市侩气” 。可以 看出,秦文君把男生贾里 、 女生贾梅等作品中所描写的少年男女情感,处理得非 常唯美、清新。她大胆又细腻地剖析了青春期心理的骚动、不安和困惑,展示出这些少 年们富有朝气的青春活力,并且在让读者为之感动的同时,也展现出她们自私、幼稚、 偏狭的性格弱点。 女生贾梅中聪明高傲的林晓梅备受男生瞩目,这既满足了她的虚 荣心也助长了她骄傲甚至有些狂傲的心理;单纯的王小明捧着一本“爱情必读” ,看得 聚精会神、全然忘我,试图从中找出“爱的真谛” ; 天棠街三号中善用心机的苏凤, 利用朗朗对她的好感任其所用。通过这些都市少年男女的情感历程,我们能够感受到鲜 明的都市气息和浓浓的时代氛围。他们是时代、社会、家庭的宠儿,敢于真诚、大胆地 展示自己对于异性的欣赏,不愿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性格上的瑕疵虽然让美好的青春 期情感有时被蒙上一层淡淡的雾霭,也在无意识中体现出都市少年们那种养尊处优、不 谙世事的心理特点。 秦文君从不刻意回避对于都市少年们青春期情感的书写, 她正视这种成长过程中一 种情感状态的自然苏醒,并以惊喜的目光来欣赏着这份朦胧的感情,用宽容的胸怀来体 谅这些少年们。从外地来到大都市、独立生活的少年们,他们会面临本地少年不可能遇 到的现实情况,这使得他们的心理和情感要经历更多的历练,对此,秦文君正是从理解 的角度来包容他们情感上的曲折。在描写贾里、林晓梅这些上海本地的都市少年的情感 时,秦文君的笔触是轻松、幽默、诙谐的,甚至有时还带有调侃的语气。但是面对刘晓 武、郑洁岚这些外地少年的情感经历时,秦文君以凝重、严肃的写作态度,向我们展示 出外地少年在都市中情感上的辛酸与波折。 孤女俱乐部中,从北方回到上海,刚满十八岁的刘晓武喜欢上年仅十四岁的郑 洁岚,被洁岚拒绝后,他的感情转而投向了洁岚的室友李霞。关于这段“早恋” ,通过 朱自强: 青春文学要守护好青春期情感 ,北京: 文艺报 ,2006 年 7 月 13 日,第 4 版。 论秦文君新时期儿童小说的都市内涵 9 郑洁岚的心理活动,可以看出秦文君已经很直接地表明自己的立场: “当她终于有了只 属于自己的私人秘密时,这秘密并不甜蜜,十分纷乱、炙人,”在青春期,这种感 觉有时让人觉得美好,有时也令人痛苦。作家并不鼓励这种感情在这个年龄期真正地发 生,希望少年们能有更多的理智去思考。洁岚对李霞的劝导,其实也是秦文君对少年男 女的忠告: “你为什么这么早就同一个人拴在一起呢?假如那个人真值得你喜欢, 并且也喜欢你,那么相互考验几年不是更好吗?” 但是,秦文君并没有止于肤浅的“早恋”问题,她的目光更加深遂,她清醒地看到 都市的“触手”正在伸向那些天真的少年们。都市环境下的少男少女,他们的情感经历 并不能如成人所想的那样单纯,由于周遭现实因素的关系,必然会对他们的思想产生一 定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对于都市中外地的少年们是更为剧烈的。书中曾写道:刘晓武很 有才华,因此在当地“对女孩子总做出不屑一顾的高傲相, ”但在上海的公交车遇到洁 岚后,他主动热情地招呼洁岚,使他们“忽然成了老熟人” 。这种态度的突然转变,完 全是因为被上海这个都市环境所左右。孤独,是外地人在都市中无法避免的情感折磨, 年纪尚轻的刘晓武,尤其能感觉到身处都市中那种无法归属的孤独感,在这种情况下情 感上的依托就成为他必然的选择。因此,当他在郑洁岚求爱未果而快速移情于同样是来 上海借读的李霞后,作者并没有过多的指责反而有着理解与同情。应该说,这段“早恋” 的描写,实际上包含着秦文君的一种都市思索,她看到这是外地少年在都市中过早品味 到的孤独与寂寞所催化出的“早恋” ,是由于都市的冷漠与排斥所孕育出的“早恋” 。 青春期情感的美妙之处在于它是朦胧的,有着一种欲说还休的意境。但是,当这份 “朦胧”被都市的风雨无情地撕毁,迫使少年们过早地面对感情的跌宕起伏时,他们很 难再会有着美好的期待,进而不能获得精神上的升华。这对青春期的个体而言,无疑是 一种莫大的伤害。 第三节 都市少年思想状态的关注 进入新时期以来,秦文君开始更多地关注少年儿童的精神世界。化身为当代商业文 语境的都市,承载着都市人太多的梦想和欲望。同时,它也以充满着诱惑力的物质条件 和物质空间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处身于都市的少年的思想。秦文君对于这种现象的关 注,是在更着重地表达着一种对生存价值的困惑。 一、以欲望为动力的成长意识 一、以欲望为动力的成长意识 欲望,是现代都市的产物。人类以自己的力量创造了城市、发展了都市,在五光十 色中品味着自己的成就,但同时,也被越来越强烈的物质欲望所驱使。他们日夜为此打 拼、为此奔波,不再只围绕着柴米油盐而斤斤计较,欲望成为了都市人生活的目标与动 力,也成为了都市文学的一个恒久主题。在秦文君的儿童小说中,有些少年们的思想并 不简单,他们有着自己的渴望,更确切而言,这种渴望应该就是一种“欲望” 。成长, 历来都是儿童小说主要探索和表现的主题,因为成长总是和少年的未来联系在一起。当 成长和欲望在都市这个既普通又很特殊的地域里结合在一起时, 少年儿童的成长既有着 论秦文君新时期儿童小说的都市内涵 10 自己的悸动和不安,也被套上都市的烦躁与彷徨。这一点在外地少年的身上表现得尢为 明显。 孤女俱乐部里的刘晓武,未满十八岁便只身一人回到母亲的家乡上海,在 这个现代化的大都市里饱尝了从未有过的度日的辛酸与旁人的白眼。 他是一个充满激情 的青年, 对于未来有着无限的憧憬与计划, 希望在大城市里让自己的成长历程更加完美。 于是,他顶着上级领导的不满与蔑视,参加业大学习,扩充自己的知识素养,还用英语 写心得体会参加公司的读书活动。刘晓武雄心勃勃地筹划着他的未来。虽然,少年的计 划并没有与物质发生直接的联系,可是他今日的各种想法,并不简单纯粹,这里面掺杂 着太多的欲望。当年轻的生命与社会的外部现实初次碰撞,是极容易被眼前的利益所吸 引的。刘晓武的欲望,不仅仅是满足于都市人对他这个外地人的认同与接受,还有着他 自己的“野心” ,期冀着自己能成为张月父亲那样的都市人。欲望本身并不是一个“贬 义词” ,但是和都市被关联在一起时,欲望就成为了“虚荣”的代名词。刘晓武尽管能 够豪情万丈地设计着自己的生活,可是当职位被人顶替,向郑洁岚表白爱情被拒绝后便 一蹶不振,就是因为他的成长动力是建立在欲望也就是“虚荣”的基石上。这个基石是 如此脆弱,犹如沙子一般,根本经不起都市中无情的现实考量。其实,刘晓武所产生的 欲望并不是坏事情,但唯有经过理智地调控与节制,才能使他真正地获得成长,才能实 现人生的辉煌。 俞林留汉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县城里。虽然远离了繁华的城市, “都市”的意 义对于县城人而言,只是在口舌间流传,可是“县城的生活就是像一只巨大的筐,什么 古怪的现象都能往里装,已经装下很多了,却还能无限地可着劲儿往里装” ,这样的县 城无疑是“都市”的缩影。在我国,都市性因素并不是只存在于北京、上海那几个国际 化城市中,已经渗透到中小城市甚至城镇,这是我国都市化进程中非常显著的特点。可 以说,秦文君很敏锐地看出了这点,所以在俞林留汉中能够感觉到作者有一种感 叹:古朴的县城也已经开始被“都市欲望”的海浪吞没,民间的纯真与和谐只能在越来 越被人遗忘的乡村中找到。秦文君在为实现都市现代化所付出的代价感到痛心。 秦文君描写了俞林、留汉等高中生不同的成长历程,对于少年的成长有着厚重的人 文思考,表达出她从未有过的忧虑。在这个“荒谬的县城”里,到处都充斥着膨胀的欲 望,即使是俞林这样品学兼优的中学生也被父亲不断地告诫: “如果想改变自己的命运, 就必须到外地读大学,而不能以农民的身份出现在城市” 。都市,成为少年们改变 命运的终极目标。有人如愿考上了大学,名正言顺地走进都市,如俞林,边有才等人; 有人则是仓促地离开高中,以“边缘人”的身份来到都市,如叶青青,留汉。他们所选 择的道路不同,沿途的风景必然也是不一样。质朴的俞林,对都市充满着好奇的同时, 也有着一种本能的抗拒;相对于他,叶青青和留汉则是有着更多的欲望需求。爱慕虚荣 的叶青青在大城市里并不开心,“她在这个城市里找不到自己藏身的安乐窝。 ” 尽管如此, 她仍然不回家,因为“混不下去的人才会那样呢。 ”留汉从高中退学后,为了寻找叶青 青来到大城市打工。虽然小小年纪就吃了很多苦,可是他已经深深迷恋上了这里, “一 路看不见马粪,闻不到土腥气,都是高楼绿树商店,看看这些汽车和揣着钱享受生活的 论秦文君新时期儿童小说的都市内涵 11 人群,我感觉自己是这个城市的人了。 ”此时,留汉的初衷已经不再仅仅只是为找到青 青这样简单、纯粹。秦文君对这些留恋都市的繁华,而不再甘于平凡生活的少年们,没 有过多的指责。因为她知道,这些经历对于少年的成长, “明确的自我意识的获得,以 及协调人个意愿与社会规范之间的冲突,从而一定程度上实现自我价值的能力,至关重 要。 ”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这些少年的行为往往都是在都市“欲望”的推动下,欲望 如果过于强烈不但不会促进成长,反而能产生诸多负面的效应。留汉被人利用,差些被 烧死;叶青青受到牵涉,被拘留审查。他们选择的道路究竟是对是错,秦文君也不能给 出一个确定答案。当叶青青从看守所出来后再次消失得杳无音信,似乎正在暗示我们, 都市中的少年男女并不能彻底摆脱欲望的诱惑, 这使他们的未来必然有着太多的不可知 性。 在成人都市文学中, “欲望书写”一直是作者创作和专家研究的主要方向。研究者 认为,作家把“社会观察与人生思考结合起来,传达出强烈的时代文化符号。不去 违心地作宏大叙事,而是从个体的体验出发,试图借助表象描蓦接近心灵的内部” 这个论断也同样适应于秦文君的创作。同时,在上述的两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一 个非常令人深思的现象:父亲形象的消失。 孤女俱乐部里, “母亲”一直是郑洁岚等 人在异地生存的精神支柱,父亲往往是以“邋遢,满面尘土”的形象出现,他的到来经 常会造成恐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