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黔之驴教案语文版.doc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黔之驴教案语文版.doc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黔之驴教案语文版.doc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黔之驴教案语文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柳宗元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及寓意。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借助工具书及注释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认识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困难。教学重难点重点 积累一些文言词汇,掌握“庞然大物”“黔驴技穷”等成语。难点 学习细致逼真的心理、动作描写,理解故事的深刻寓意。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从学生熟悉的动物入手,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驴,在人们眼中,仿佛只知整天拉车、拉磨,是一种驯良的动物。殊不知它也曾让百兽之王老虎心惊胆寒而远远逃遁。只不过因为它没有把握这大好机会,一步步丧失了自己的优势,终成为老虎的盘中餐、腹中食。这是怎样一个故事呢?让我们一同走进柳宗元的寓言故事黔之驴。作者柳宗元(773一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与韩愈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积极参加王叔文为首的革新派被贬官永州、柳州。在十几年的贬逐生活中,他有机会深入了解人民的疾苦,也游览了一些山水名胜,写下了不少著名的诗文。这阶段虽在政治上失意,但文学上却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黔之驴是柳宗元三戒中的一则。三戒是作者寓言作品中的代表作,包括临江之麋黔之驴和永某氏之鼠。作者认为这三首寓言都可以使人引以为戒,故称“三戒”。 (二)整体性点拨 1感知全文。 (1)齐读全文,矫正字音,如慭()、狎()、踉()、()。 (2)指导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全文意思。 (3)学生质疑(学生对书未下注的部分生字难句可提出疑问)。 (4)师生共同解疑,教师提示应着重掌握的文言现象。 实词出 近:接近,靠近。胜:能承受。技:技艺。 词类活用 蹄:用蹄子踢。(名词作动词)句式 以(之)为神:把它当作神。好事者:喜欢多事的人 船载以人:连词,相当于“而”。 至则无可用:到了 却 以为神: 把(它)作为蔽林间窥之:躲避 偷看 稍出近之:靠近 莫相知:一方对另一方 虎大骇:害怕 远遁:逃跑 以为且噬己也:将 咬然往来视之:但是 益习其声:渐渐 终不敢搏:始终 益狎: 更驴不胜怒:能承受 蹄之:用蹄子踢 虎因喜:因此 计之曰::盘算技止此耳:只 断其喉:咬断 尽其肉:吃尽 乃去:才离开 (5)朗读全文。 要求:朗读时体会词句含义,并想象具体的故事情节。 (6)即兴表演黔之驴。 具体安排:请两位学生分别饰演驴和虎,根据课文内容,加上自己的想象进行表演。 (7)请学生当导演,对演员的表演进行指导。 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对表演进行指导、评说。 表演时,动作、神态、语言结合课文。 动作:见、窥、近、遁、视、近、荡倚冲冒、跳踉、大阚、断、尽 虎神态:慭慭然、大骇、甚恐、喜 语言:技止此耳 驴动作:一鸣、蹄之 神态:不胜怒 初见驴时,虎“蔽”“窥”,勾画出虎既好奇、急于摸底,又害怕的心情;“驴一鸣,虎大骇,远遁”,“骇”“遁”,进一步刻画了虎的恐惧心理;接下来“稍出近之”、“往来视之”、“近出前后”直至“荡倚冲冒”而激怒驴,写虎再三试探,处处可见虎的生性大胆和工于心计;最后的“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等语句,句式短促,节奏鲜明,写出虎干脆利落、志得意满的情态。心理词语与动作相映衬,最初,虎见到驴形体大,是个“庞然大物”,把它当作神奇的东西,所以非常害怕驴;又因为虎通过多次观察,知道驴的本领只不过“鸣”和“蹄”,“技止此耳!”没有什么别的能耐,才吃掉它。这些语句生动逼真地描绘了虎对驴的认识的全过程,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且使其波澜起伏,引人人胜。 驴与虎的关系变化,即虎是如何一步步进逼,驴是如何一点点丧失自己的优势的。 虎惧驴虎识驴虎戏驴虎吃驴 虎与驴的形象分析 虎:知己知彼,小心谨慎,勇于出击,战胜对手。 驴:没有自知之明,外强中干,虚张声势。 (8)再邀请两位学生表演,注意刚才“导演”所提的要求在表演中有无体现。 (9)朗读全文。 要求:注意体会文中是怎样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刻画虎和驴的形象的。 (说明:安排的3次朗读旨在使学生逐步理解课文内容,所设计的表演及导演评说活动,旨在加深学生对文中字、词、句的理解和整体形象的把握,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加强了学生的参与感。) 2深入体会。 (1)请学生为故事续尾。 要求:根据自己对故事的理解,说几句议论的话,谈谈自己的感想,揭示故事的寓意。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从虎的角度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 从驴的角度讽刺那些毫无自知之明而自招祸患的人。 从虎与驴的关系角度要坚持,不放弃;要知己知彼,不要虚荣和卖弄,要正确估计对手等。 (2)将原文结尾内容及译文材料发给学生阅读。 原文: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译文: 哎!外形庞大好似很有德性,声音洪亮好似很有本领,如果不露出它的可怜的技能,即使虎很勇猛,却疑虑畏惧,最终不敢进取;像今天这样,可悲啊! 教师指导:肯定学生的评述。请学生将自己的评述与原文对照,注意异同。(3)品味寓意,联系实际,谈谈生活中遇到的“驴”和“虎”。这则寓言叙写了老虎吃掉“庞然大物”驴子的故事,表现了老虎的机智勇敢和驴子的外强中干。告诉人们:不要被貌似强大的东西所吓倒,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定能获得胜利。 3联系本文的学习,加深对以下内容的理解记忆。 (1)寓言:“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通过故事借此喻彼、借小喻大,使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 (2)关于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世称柳河东。他的寓言继承并发展了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列子、战国策的传统,多用讽刺抨击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推陈出新、造意奇特,善用各种动物拟人化的艺术形象寄寓或表达政见。代表作有三戒(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传等篇。嬉笑怒骂,因物肖形,表现了高度的讽刺艺术。(解说:小结本课所学主要内容,从整体上再次联系所学课文,对“寓言”与“哲理”有进一步认识,也为下面迁移作好准备。) (三)布置作业 1总结积累出自本文的成语(可翻阅工具书,了解含义)。 庞然大物、黔驴之技、黔驴技穷 2阅读柳宗元三戒中的永某氏之鼠(见教师用书)。 要求:(1)概括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 (2)比较永某氏之鼠与黔之驴在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点。 参考答案: (1)为非作歹者终将受到惩罚;姑息养奸必将招致祸患;要做嫉恶如仇、锄暴惩恶的人。(鼓励学生从多角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