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绪论ppt课件.ppt_第1页
中医绪论ppt课件.ppt_第2页
中医绪论ppt课件.ppt_第3页
中医绪论ppt课件.ppt_第4页
中医绪论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医学基础,.,2,第一章绪论教学内容与目标一、中医学发展史要求:了解发展的历史;掌握中医理论体系形成发展过程中一些重要的医家或著作;二、中医学的基本特点要求:掌握中医学的两个基本特点。,3,初识中医,4,中医临床各科,内科眼科肛肠科骨伤科针灸科,5,中医学发展史一、早期萌芽阶段动植物药砭石保健舞蹈,6,中医学发展史二、知识积累阶段认识疾病认识酒卫生防疫,7,中医学发展史三、形成发展阶段中医理论形成理论系统化中医各科发展,8,中医理论形成发展的有关内容梳理一、先秦、秦、汉时期,四大代表著作,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确立,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9,二、晋、隋、唐时期1.继承整理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并阐发其理论:杨上善、王冰对黄帝内经的注释和发挥;王叔和、孙思邈对伤寒杂病论的整理研究。2.总结临床经验并上升为理论: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晋王叔和脉经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10,三、宋、金、元时期南宋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宋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刘完素:倡导火热论寒凉派。张从正:倡导邪去正安攻邪派。李杲:倡导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补土派。朱震亨:倡导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滋阴派。,金元四大家,11,四、明清时期1.编纂医学全书、类书、丛书、古医籍注释等:清代医宗金鉴、四库全书子部清代陈梦雷主编的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2.提高了中医学对正常人体和疾病的认识水平:“命门学说”:明代赵献可、张介宾等提出。温病学说:吴又可、叶天士、吴鞠通等温病学家创立了温热病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理论。,12,五、近代(清末、民国)中西医学交流、碰撞,产生三类态度:肯定中医,排斥西医:唯老祖宗是好。吸收中、西医知识,融汇贯通,唯我所用:中西汇通派,代表人物如唐宗海、朱沛文、恽铁樵、张锡纯等。接受西医,全盘否定或力图改造中医:中医科学化思潮,代表人物如陆渊雷、谭次仲等。,13,六、现代(建国后)1.中医理论经过系统梳理更加规范;2.用哲学、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现代实证科学等多学科方法研究中医学;3.对中医学理论体系构建的思维方法进行研究,探讨中医学理论的发生之源与继续发展、创新之路。,14,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一、整体观念1.定义:是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认识。2.内容:人与环境季节气候、地域环境、社会环境;人体本身生理上:五脏一体观;病理上:各组织器官相互影响;诊断上:司外揣内;治疗上:治病求本。,15,二、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证是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发病原因、病变部位、疾病的性质和邪正关系等,反映了疾病发展过程中该阶段病理变化的本质。,16,证与病、症的区别病有特定病因、发病形式、病机、发展规律和转归的一种完整的过程。是疾病的全过程。症疾病的具体临床表现,即症状和体征。仅仅是疾病的外在表现。证反映了疾病发展过程中在某一特定阶段的病理变化实质。比症更深入,比病更具体,更具有可操作性。,17,辨证论治的实质证同治同,证异治异。1.同病异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