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论何逊的心态与诗歌 论何逊的心态与诗歌 研究生:何水英 导师:胡大雷教授 专业:中国古代文学 方向:魏晋南北朝文学 年级:2004 级 研究生:何水英 导师:胡大雷教授 专业:中国古代文学 方向:魏晋南北朝文学 年级:2004 级 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 何逊算不上是大家,但他是南朝文学史上的一个代表,他的山水诗备受瞩目,他的宫 体诗也受称赞,而他的诗歌里有强烈的孤独感。何逊的作品现存的文只有四篇,绝大部分 是诗歌,诗的本质是抒情,情是作家的心态的表露,而心态与作家的阅历有关系,也直接 影响他的审美关注、审美选择和审美表现形式。本文立足于文本,以诗证人,以人解诗, 围绕诗歌之“情”分上下两篇从心态与抒情特征两个方面对何逊及其诗歌进行解读。 上篇主要是诗史结合来解读何逊的孤独心态。何逊的孤独有终身性特点,从时间上来 看,其人生的四个阶段都充满着寂寥苦闷。从空间上来看,其人生过程是“隐” “仕”交 替的,无论“隐” “仕”空间,他的孤独感都很强烈。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家世衰 微下,个体复兴家族的无力。二是个体追求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何逊的孤独明显缺少许 多崇高的意味,他的内心经常处于焦虑状态,试图逃避和摆脱,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可以视 为“消极型孤独” ,诗人以与人交往和山水欣赏的方式试图消解内心孤独,但最终无法消 释,郁郁终生。 下篇主要探讨何逊孤独指向下的诗歌抒情特征。何逊绝大部分诗歌显现着孤独,在这 种孤独的指向下,他的诗歌抒情内容呈多端化特征,主要有乡关之思、归隐之心、友情的 眷恋、知音同心的渴望以及适性仕达契合之追求。从何逊诗歌表达情感来看,感情抒发偏 重个体体验,趋向于个体化,情感基调是忧伤的,从反映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来说,算 不上有突出的表现,但是它直视心灵,率真地表现出了具有人类共性的情感。何逊的诗歌 情感展现方式也是多样化,主要通过诗歌的赠答唱和形式以及五言体的选择、借助自然景 致、借助事件、借助他人等方式来展现,从何逊诗歌感情的展现方式来看,其主要特征是 否定式抒情,即通过肯定或者否定借助物,来否定自己。何逊诗歌的“情”多表达的是彼 岸之情,他通常通过否定自己的现状展现出是渴望,他的诗歌抒情特征在某种程度上也正 显示了何逊内心孤独的焦虑以及试图摆脱的努力。 关键词 关键词 孤独 消极 抒情 多端 多样 ii a study on he xuns psychology and poems graduate name: he shuiying tutor: professor hu dalei major: ancient literature of china study direction: from the wei dynasty to the six dynasties grade: 2004 abstract though not a master, but he is a representative for nan dynastys literature history. his landscape poem is outstanding and arresting, gong ti poem very well complimented, but there is strong solitude in his poems come down today. the essence of poem is to express emotions which is the manifestation of the poets psychology status, and psychology status relates to the poets life experience therefore affects the poets taste and presentation format.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poems to visualize the poet which in return helps us to understand better the poem. focusing on the emotions, this article unscrambles he xuns poems with two parts respectively on poets psychology and the feature of the poets emotion expression. the first part is to analyze he xuns solitude in the poems by using the history clues. from the time point of view, he xuns solitude had been with him all through his life, the four stages of his life were lonesome and depressed. from the space point of view, he xuns life was alternate in “retreat ” or in “participation”, but the solitude was with him no matter he was in retreat from the society or in the participation into the society。reasons for the solitude are as the following: firstly, inability to develop rigorously his family status when the family situation was going down. secondly, conflicts between the reality and his ideal. obviously there was no noble reasons for his solitude, he had been trying to escape the constant solitude and depression ( which is call” passive solitude”) by making friends and visiting landscapes, but in vein and his life were drained away in the endless solitude. the second part is to probe into the features of emotion expression in he xuns poems. the solitude in the poet led his poem mainly to yearning for home, intention to retreat from the society, the attachment to friendship, longing for understanding and proper opportunity for participation in the society. the content of the poems were characteristically centered around the poets melancholy individual feeling, not much on the society. but it revealed the human beings common feelings. he xuns way of expressing his emotions were diverse mainly by poems for presenting and replying ,five speech poems, scenery , events and other people. he xun denied his situation and expressed his aspirations by saying yes or no to which he selected in his poems. this is the major characteristics of he xuns emotion expression. all the above features, to some extent, is a disclose to his solitude and his efforts to break away from the doomed and endless solitude. key words: solitude, passive, emotion expression, rich, diverse 论文独创性声明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 作及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其他个人或其 他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 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 研究生签名: 日期: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广西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广西师范 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清华大学论文合作部,有权保留本人所送 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 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 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包括刊登)论文的全部或部分 内容。论文的公布(包括刊登)授权广西师范大学学位办办理。 研究生签名: 日期: 导 师签名: 日期: 1 论何逊的心态与诗歌 论何逊的心态与诗歌 引 言 引 言 何逊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算不上大家,但是他的诗歌在当时就名噪一时, 梁书记 载“逊文章与刘孝绰并见重于世,世谓之何刘 ” ,而自杜甫开始,又与阴铿以“阴何” 并称,颇得推崇。直到清代,人们给予何逊的评价仍是较高的。叶矫然龙性堂诗话初集 就称赞“何仲言体物写景,造微入妙,佳句实开唐人三味” ,现在的中国古代文学史虽然 版本不一,但是各家都给予了何逊一个位置,从中也可以看出人们对何逊的关注。 总体而言,人们对于何逊的关注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收集整理其诗文。 何逊诗文最早由梁王僧孺结集为八卷, 隋书经籍志 新唐书艺文志 文献通 考经籍志等均有著录,现存诸本均明清人所辑,如明有正德间张绂的何水部集 、 崇祯间张溥的何记室集等,清有乾隆间江昉刻何水部集等,中华书局 1980 版何 逊集汇集各本校勘而成,收罗较全。注本有郝立权、何融注的两种何水部诗集 ,李 伯齐何逊集校注等。此类整理工作正在不断完善。 二是对何逊及其诗文的研究。 中国传统的文论批评倾向于感悟直觉印象式整体性评价,故而古代对于何逊诗歌的批 评也多是鉴赏式批评,如“何逊诗如寒萤洗露,碧火流空” (牟愿相小澥草堂杂论诗 ) 。 进入 20 世纪,在刘师培、鲁迅、王瑶等学者对六朝文学研究的基础上,80 年代以来随着 诗歌研究的深入,研究方法多样化,研究成果也不断增加。人们对何逊进行了更细致的研 究,主要在诗人研究和文本研究两个方面展开。 诗人研究则主要在何逊的生平事迹考辨上,其生卒年仍是关注的焦点,至今已有几种 看法 ,可谓各有其说,莫衷一是。 何逊与文选的关系也是人们关注的问题,清水凯夫、傅刚、骆鸿凯、陈庆元等先 生对文选何以不录何逊诗问题都进行了积极的探讨。 在文本研究上,除了对何逊诗歌内在特征如内容、艺术形式、美学特征、风格等多方 面的探讨外,对何逊诗歌在诗歌发展中的作用也予以了关注,如对其山水诗歌的地位、对 永明体的继承以及近体诗的影响等方面都进行了探讨。这种研究的多元化进一步加深了人 们对何逊诗歌的认识。诗人与诗歌关系紧密,客体中渗透着主体意识,体现了创作主体的 审美情趣,回到诗歌的抒情本质上来看, “诗缘情” ,而情动于心又以诗的形式表现出来, 人们对于何逊心态与诗歌抒情的关系的探讨上还是不多,本论文分上下两篇试从这一角度 对何逊诗歌进行探讨。 2 上篇 何逊的孤独心态 上篇 何逊的孤独心态 “文学史,就其最深刻的意义来说,是一种心理学,研究人的灵魂,是灵魂的历史。 ” 阅读何逊的诗歌,很明显感觉到大量的孤独心态的存在,他的诗歌绝大部分都是写自己 独处的,有二十几处写到“独” , 这些“独”有个体上的“单独” ,如“愿子俱停驾,看 我独解维” ( 相送联句其二) “遗爱终何极,行路独沾衣” ( 行经范仆射故宅 ) “东 西忽为阻,向隅怀独思” ( 从主移西酬客直斋内霖雨不晴 ) “方抱新离恨,独守故园秋” ( 与胡兴安夜别 ) ,从这些诗句描述来看,个体上的“独”又往往染着离愁别绪。 “独” 也有感情上的“孤独”如 “念此将如何,抚心独悲咤” ( 临行公车 ) “萤飞飞不息,独 愁空转侧” ( 送韦别司 ) “抚弦乏欢娱,临觞独嗟叹” ( 秋夕仰赠从兄置男 ) “君望长安 城,予悲独不见” ( 临别联句 ) “相思不独欢,伫立空为叹” ( 酬范记室云 )等,而其 他未写明独的诗里, 很多也是写自己的寂寥不愉快的, 如 “阴岑自尔悦, 寂寥予罕寄” ( 石 头答瘐郎丹 ) “谁能百里地,萦绕千端愁” ( 下方山 ) “客心自有绪,对此空复愁” ( 春 夕早泊和刘谘议落日望水 )等。何逊在给其族兄弟何思澄的诗里也这样形容自己“羁旅 无俦匹,形影自相亲” ( 赠族人秣陵兄弟 ) ,这些诗句中无不透露着何逊内心挥之不去的 孤独。他的诗歌里不仅凸显了一个孤独的自我形象,在代言的诗歌中塑造的也基本上是孤 独的个体形象,既写女子孤独,也写男子孤独。如“帘外隔飞萤,含悲下翠帐” ( 和萧谘 议岑离闺怨 ) “欲去泪无眦,不看悲复甚。” ( 为人妾怨 ) “未忆神已伤,欲忘悲不去” (为人妾思 ) “谁知夜独觉,枕前双泪滴” (闺怨 ) “秋夜苦复长,抱枕向空床” (拟 青青河畔草传韵体为人作其人识节工歌 ) ,此为女性之孤独。又如“寸心空延伫,对面何 由即” (学古诗三首其二)此为男性的孤独。 孤独心态是中国古代文人较为普遍的文化心态,孤独心态的存在昭示着古代知识分子 精神需求的被压抑或失缺,表征着他们的生命痛苦和生存危机,这种心理感受在文人的诗 文中俯拾即是: (屈原)已矣哉!国无人兮莫我知兮,又何怀呼故都?( 离骚 ) (曹植)伤时俗之趋险,独怅望而长愁。 ( 九愁赋 ) (王璨)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 ( 七哀诗 ) (鲍照)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拟行路难 ) (陆机)伫立望故乡,顾影凄自怜( 赴洛道中作 ) (谢灵运)所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登池上楼 ) (谢眺)旅思倦摇摇,孤游昔已屡(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 (瘐信)怀抱独昏昏,平生何所论?( 拟咏怀 ) 孤独是一种主观心理感受或体验,常伴有寂寞、孤立、无助,郁闷等不良情绪反应和 难耐的精神空落感。 孤独感是普遍存在的感觉,但是个体的孤独又存在着差异,何逊的 孤独心态也有着其自身的特点。 3 第一章 何逊的孤独历程 第一章 何逊的孤独历程 从现有资料的研究来看,可以将何逊的一生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入仕前,二是从起家 朝奉请(大概 504 年506 年)至 514 年离开萧秀幕府,三是母丧丁忧在家(大概 514 年 516 年) ,四是再次出仕(大概 517 年至卒) 一、 入仕前“隐”空间的无趣 一、 入仕前“隐”空间的无趣 入仕前,何逊是幽居状态。他在野夕答孙郎擢里就直接写到自己的这种状态“虚 馆无宾客,幽居乏欢趣” 。幽居即隐居, “幽” ,许慎说文解字言“隐也” ,另外如“予 返东皋陌” ( 往晋陵联句 ) “见就还田家” ( 秋夕仰赠从兄寘南诗 )这些都写到了自己 的隐居,而“邂逅幽人出” ( 刘博士江丞朱从事同顾不值作诗云二 )何逊也称自己为“幽 人” 这是对自己的“隐”身份的确认。何逊在这段时期,一方面自己确认为“幽人” ,而 另一方面又表明自己是“旅人” “客” ,如“ 旅人多忧思,寒江复寂寥。 ” ( 夕望江桥示萧 谘议杨建康主簿诗 ) “我本倦游客,心念似悬旌” ( 与崔录西别兼叙携手诗 )这里诗人 不仅表明了自己“旅” “客”的身份,而且也写出自己这种生活状态的特点:忧伤,倦怠, 也就表明了诗人对这种状态的不适。 “旅人” “客”是与 “幽人”之“隐”相对立的漂泊 状态,是否“旅”的不适就意味着“隐”的适宜呢?这一时期的诗里,何逊有对自己“隐” 的生活的描写: “吾人少拘碍, 得性便游逸” ( 刘博士江丞朱从事同顾不值作诗云二 ) , “为 宴得快性,安闲聊鼓腹” ( 答高博士 )诗中何逊描写了自己隐逸适性的舒畅, “适性”是 何逊的一种理想追求,由此可见, “隐”的确能够让人摆脱世俗的人际束缚,让人的真性 情有一个比较自由的舒展空间。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何逊对于“隐”这种生活状态的舒适感受是及其有限的,他更多 的在诉说“隐”生活的孤苦郁闷。如前面说的“虚馆无宾客,幽居乏欢趣” ,写的是隐居 的无趣。再如 “ 阶蕙渐翻叶,池莲稍罢花。高树北风响,空庭秋月华。寸心怀是夜,寂 寂漏方赊。抚弦乏欢娱,临觞独叹嗟。凄怆户凉入,徘徊櫩影斜。无为淹戚里,见就还田 家。 ” ( 秋夕仰赠从兄寘南 ) ,这首诗真实地描写了诗人的“田家”的生活状态:秋夜萧 瑟凄清,诗人独自在家乡,入夜弹琴无绪,饮酒独叹息,只有冷月凄风相陪,诗里透尽孤 独。还有酬范记室云诗 送韦司马别 刘博士江丞朱从事同顾不值作诗云等诗都是 写自己独处的寂寥, 可见何逊虽然处在 “隐” 的生活状态里, 但是仍是一种不适。 既然 “隐” 已经能满足诗人“适性”的追求,能给诗人快乐,为何何逊又充满苦闷? 来看何逊的另一个确认的身份是“旅人” 。 “旅”和“幽”是一种相对立的生存方式, “旅” , 文选六臣注李周翰称“行旅”一类诗说: “旅,舍也,言行客多忧,故作诗自 慰。 ”何逊在这一段时期并未出仕,那么他“旅”的目的是为什么?“我心怀硕德,思欲 命轻车。高门盛游侣,谁肯进畋渔。 ” ( 落日前墟望赠范广州云 )这首诗是何逊举秀才不 4 久之后写给范云的,诗里就透露出何逊“欲命轻车”出行的目的:希望自己被引荐。 “学 而优则仕” ,何逊出生于儒雅世家,有这种愿望是理所当然的。但是这种出仕的愿望没有 得到实现,主要原因一是无人引荐。何逊是个有才之人,他的诗歌在当时备受赞誉,范云 称: “顷观文人,质则过儒,丽则伤俗,其能含清浊,中今古,见之何生矣。 ”沈约言“吾 每读卿诗,一日三复,犹不能已。 ” ( 梁书文学传 ) ,但是名家的赞赏并没有给何逊的 仕途带来好的运气,范云在答何秀才诗里表明了自己对何逊的无力引荐: “待尔金闺 北,予艺青门东” 。何逊对自己无人引荐而被阻隔在“仕”之外也有清醒的认识, “相顾无 羽翮,何由总奋飞” ( 仰赠从兄兴宁寘南 ) 。何逊仕途阻隔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不遇。 “尔自高楼寝,余返东皋陌,寄予落毛人,非复平原客” ( 往晋陵联句 ) ,这首诗很明显 是在旅途中所作,诗中明确了他“返东皋陌”即隐居的意愿,而“寄予落毛人,非复平原 客”用毛遂自荐的的典故表明自己不会跟随于不辨贤愚的王侯,也就是说何逊是在寻找可 以依托的君望,择贤主而谋,不遇则不仕,这就是诗人要隐居的原因。 由此可见何逊的理想不仅仅在于希望驰骋性情,他对仕途更是充满渴望,所以这一时 期何逊虽然没有入仕,但是他一直在寻求着入仕的机会,因而他“旅人”的身份并不是一 种普通出游的身份,而是在寻求仕宦之路的旅人。因为“旅”目的的无法实现,也就是说 “仕”的未果,旅途愁苦是自然的,何逊的“隐”实际上只是仕途阻隔所形成的外在存在 形式,具有很强的被迫性,因而本该平静宜人的“隐”生活在何逊那里就充满了寂寥苦闷。 二、 仕途中“仕”空间的孤苦 二、 仕途中“仕”空间的孤苦 这一时期是何逊从起家朝奉请(大概 504 年506 年)开始,至 514 年其母丧丁忧回 家止,此为何逊的入仕时期,诗人的生活也由“隐”空间转入“仕”空间。在这一时期里, 何逊于 507 年入建安王萧伟府,之后入安成王萧秀府,期间何逊曾被荐于梁武帝萧衍。 入仕,何逊是希望寻找到贤主的,从何逊供职的王侯君主来看,萧伟、萧衍和萧秀都 可以属于贤主之列。 建安王萧伟是一个尊贤士、体恤民苦的藩王,史书上记载“伟少好学,笃诚通恕,趋 贤重士,常如不及。由是四方游士,当世知名者,莫不毕至 而性多恩惠,尤愍穷 乏。常遣腹心左右,历访闾里人士,其有贫困吉凶不举者,即遣赡恤之。 ” ( 梁书卷二 十二) 安成王萧秀“美风仪,性方静” “六年,出为使持节、都督江州诸军事、平南将军、 江州刺史。将发,主者求坚船以为斋舫。秀曰: 吾岂爱财而不爱士。 乃教所由,以牢者 给参佐,下者载斋物。既而遭风,斋舫遂破。及至州,闻前刺史取征士陶潜曾孙为里司。 秀叹曰: 陶潜之德,岂可不及后世! 即日辟为西曹。时盛夏水泛长,津梁断绝,外司请 依旧僦度,收其价直。秀教曰: 刺史不德,水潦为患,可利之乎!给船而已。 ” ( 梁书 卷二十二) ,从这些记载来看,萧秀也是个爱贤才、多有惠政的藩王。 5 梁武帝萧衍在梁前期二十余年里也是励精图治的,史臣侍中、郑国公魏征曰“布德施 惠,悦近来远,开荡荡之王道,革靡靡之商俗,大修文教,盛饰礼容,鼓扇玄风,阐扬儒 业,介胄仁义,折冲樽俎,声振寰宇,泽流遐裔,干戈载戢,凡数十年。济济焉,洋洋焉, 魏、晋已来,未有若斯之盛。 ” ( 梁书卷六) 按何逊的择主理想来看,这基本上是符合他的要求的,特别是入萧伟府,何逊是慕义 而去,而萧伟也非常赏识何逊, “南平王引为宾客,掌记室事,后荐之武帝,与吴均俱进 幸” ( 南史卷三十三)何逊自己也说: “伊昔负薪暇,慕义游梁楚” “大德本无酬,轻生 窃自许” ( 初发新林 )对建安王的知遇充满感激之情,但是在这样一种环境里,何逊仍 然充满失落。 这一个时期,何逊一方面希望仕途有所作为,另一方面仍望保持真性情,也就是说他 在追求“适性”与“仕达”的融合,追求一种“适性”的仕达生涯。在学古三首之一 长安美少年中诗人就以“长安少年”征战边疆,寄托自己立功报国的理想。同时在朱 记室劝何逊、殷芸“二君最琬琰,无使没泥沙” ( 送别不及赠何、殷二记室 )时,何逊 以自守贞洁的松柏之性谢绝了朱记室的劝告“桃李尔繁荣,松柏余本性。故心不存此,高 文徒可咏” ( 暮秋答朱记室 ) ,在扬州法曹梅花盛开诗人以赞美梅花坚贞的品质,表 达出自己贞洁自守的情怀。入仕,意味着他可以保持真性情的“幽居”的生活环境已经消 失,何逊知道“仕”环境是不会尽人意的,所以他希望以“朝隐”为方式来实现他的理想 “暂喧耳目外,还保性灵中。方验游朝市,此说不为空” ( 早朝车中听望 ) 。但是何逊的 理想还是以失败而告终, “未能守封植,何能固廉耻” 既没能保持自己理想的性情,仕途 也不达,即使是在受到赏识的萧伟府里,也是“一经可人言,三冬徒戏尔” ( 入东经诸 暨县下浙江作 )三年为官只是游戏而已,最终也会“伊家从入关,终是填沟壑” ( 寄江 州褚谘议 ) ,而有幸被举荐武帝,很快也因“何逊不逊” ( 南史卷三十三)而被武帝疏 远,何逊在“仕”空间中理想的失败让他又萌生退回到“隐”空间的念头, 西州直示同 员 “日长禁户倦,即事思短晨。漏尽唱声急,此理复伤人。矛盾交为论,光璧带成珍。 誓将收饮啄,得得任心神。 ”何逊诉说着自己对于官事的疲惫和不适感,因为疲于应对官 事,于是又转向希冀隐逸让自己心神任性而适。又如“情游乃落魄,得性随怡养” “方还 让夷路,谁知慕鱼网” ( 入西塞示南府同僚 ) ,这些诗句里都透露出了何逊的这种心理。 这一阶段正是因为诗人“适性”之仕达理想的落空,因而诗人内心充满彷徨苦闷,心 无归宿,所作之诗几乎都染悲情,如“君望长安城,予悲独不见” ( 临别联句 ) “伫立日 将暮,相思忽无绪” ( 下直出溪边望答虞丹徒敬 ) “ 客心自有绪,对此空复愁” ( 春夕 早泊和刘谘议落日望水诗 ) “念别已零泪,况乃思故乡” ( 敬酬王明府 ) “望乡皆下泪, 非我独伤情。 ” ( 望新月示同羁 ) “夜泪坐淫淫,是夕偏怀土” ( 宿南洲浦 ) 等。 6 三、 丁忧在家“隐”空间的无奈 三、 丁忧在家“隐”空间的无奈 何逊在萧秀府任职时逢其母丧,于是他“母忧去职” 。 ( 梁书文学传 )按礼制,母 丧守孝三年,不得任官。他不得不离开萧秀幕府回到家里(大概 514 年516 年) ,由“仕” 空间再次回到“隐”空间。这一时期,虽然何逊经过仕途不得志的心理冲击,但是他对“仕 达”仍是羡慕的,如南还道中送赠刘谘议别 : 一官从府役,五稔去京华。遽逐春流返,归帆得望家。天末静波浪,日际敛烟霞。 岸荠生寒叶。村梅落早花,游鱼上急水。独鸟赴行楂,目想平陵柏。心忆青门瓜,曲 陌背通垣。长墟抵狭斜,善邻谈谷稼,故老述桑麻。寝兴从闲逸,视听绝喧哗。夫君 日高兴,为乐坐骄奢。室堕倾城佩,门交接幰车。入寒长云雨,出国暂泥沙。握手分 歧路,临川何怨嗟。 这是何逊归家时告别刘孝绰的诗。诗写自己离官后回乡的喜悦以及对居家生活的憧 憬,但是这种喜悦在刘孝绰的仕达生活的对比下,很快消失了,刘孝绰在诗人看来是“入 寒长云雨”青云得意,而自己却是“出国暂泥沙”如行泥淖,感叹自身之时慕艳之心流露。 这种愿望在给丘仲浮的诗中也体现明显, “伊我念幽关,夫君思赞务。短翮方息飞, 长辔日先驱。曝鳃事奔走,逸翮康时务。握手异沉浮,佳期安可屡。 ” ( 答丘长史 )诗言 自己是“短翮(飞不高的鸟) ” “曝鳃(困顿) ” ,丘仲浮是“长辔(远行之马) ” “逸翮” (自 由高飞之鸟) ,一“沉”一“浮” ,在自己与丘仲浮的地位境遇的对比中,不难看出对丘仲 浮“仕达”的羡慕。 何逊是因为母丧丁忧而不能出仕, “隐”比第一个时期更有被动性,而且仕途也被迫 中断,由此也中断了何逊渴望“仕达”的机会,因为这种被动,何逊对隐居生活的不适感 更强烈,如秋夕叹白发 : 丝白不难染。蓬生直易扶。唯见星星鬓。独与众中殊。昔年十四五。率性既廉隅。 直是安被褐。非敢慕怀珠。何言志事晚。疲拙婴殊躯。逢时乃倐忽。失路亦斯须。郊 郭勤二顷。形体憇一庑。涸蚌困鱼目。笼禽触四隅。宵长壁立静。廓处谢欢愉。月色 临窗树。虫声当户枢。飞蛾拂夜火。坠叶舞秋株。逐物均乘鹤。违俗等双凫。故人倘 未弃,求我谷之嵎。 诗总结了自己的丁忧以前的生活, 仕途蹭蹬, 归乡只能耕于田亩, 诗人以 “涸蚌” “笼 禽”自喻自己被排挤束缚,才智无法施展,因而夜长难眠,孤独无欢乐。诗中同时总结了 自己的性情与仕途的矛盾“逐物均乘鹤,违俗等双凫” ,只有逐利才飞腾,而他坚持与世 俗不同流合污的“违俗” ,结果就只能展翅难飞,成了“仕达”的阻碍。在“适性”与“仕 7 达”力求融合的追求中,诗人有了被遗弃的无奈感觉。 “故人倘未弃,求我谷之嵎。 ”也只 是聊以自慰罢了。 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由于诗人“适性”之“仕达”理想的破灭,加之特别是诗人自己 对理想与现实有了很清楚的认识,孤独中充满无奈感。 四、 再次出仕“仕”空间的悲叹 四、 再次出仕“仕”空间的悲叹 何逊在服阙之后再次出仕,此次供职于庐陵王萧续。萧续“少英果,膂力绝人,驰射 游猎,应发命中” “多聚马仗,畜养骁雄,金帛内盈,仓廪外实” ( 梁书卷二十九)是 一介武夫,贪财好货。何逊此次出仕,已无早年坚持的“求遇”和“慕义”而择主, 临 行公车写于前去任职之时: 扰扰排曙扉,鳞鳞驱早驾。禁门俨犹闭,严城方警夜。道胜多增荣,拙蒲终难化。 以兹畎浍质,重与沧溟舍。纚舟去浊河,揆景辞清灞。平生多意绪,怀抱皆徂谢。念 此将如何,抚心独悲咤。 这次公车征聘的礼遇优厚,但是何逊毫无喜悦之感, “以兹畎浍质,重与沧溟合” 以 小沟入大海之喻,已经意识到自己的性情将很难适应任职环境,多年仕途的蹭蹬也使诗人 抱负志意消磨掉了,留得一份悲凉。何逊的悲凉是在于自己平生的失志,在于意识到自己 此次征聘仍是会不得志。从诗人的悲凉以及征聘的行动中,不难看到何逊内心深藏的“仕 达”渴望。 出仕后,何逊的预知得到证实。还渡五洲言“以此南浦夜,重此北门愁,方 圆既龃龉,贫贱岂怨尤”,“北门愁”意为失志之愁,“方圆既龃龉”以上下齿不相 配喻意见不合,表明自己不能投合君主,居于贫贱也无可怨尤。 此次出仕,何逊既不遇贤主,自己性情也不适为官,出仕已失去了以前的主动性,但 是何逊对“仕”仍是渴望的,知其难为而为之,出仕充满无奈和被动,苦闷之感更是浓烈, 丁忧时的“笼禽”之感只是“触四隅”,而此次出仕“笼禽恨局促”(赠江长史别) 一个感情强烈的“恨”表达出诗人对处境的无限悲叹,“土牛竟不进,刍狗空重陈。覊旅 无俦匹,形影自相亲。”(赠族人秣陵兄弟)也不再是徘徊于情绪上的哀愁,而是直 接写出了自己仕途失意,孤单无依。 上述的是何逊的人生历程。从时间上来看,何逊人生的四个阶段都充满着苦闷,他的 孤独是几近终身性的。从空间上来看,何逊的人生过程是“隐” “仕”交替的,无论“隐” “仕”空间,他都无法认可现状,基本上不能从现状中获得愉悦感,现实越寂寥,孤独感 就越强。 8 第二章 何逊孤独的深层原因 第二章 何逊孤独的深层原因 孤独是何逊重要的生命情感体验,今研究者有将何逊的郁闷原因归之于他的仕途不顺 上,如李伯齐先生认为何逊“位不过幕僚,职不过记室,终生失意,郁郁而终” 从何逊 人生历程来看,何逊的孤独的确与他仕途失意有很大关系。仕途失意,这也是中国古代文 人的孤独的普遍原因。如前文所提的曹植、陆机、谢灵运等,曹植心系魏室而屡受打击, 陆机是亡国入仕,谢灵运是心难臣服刘裕政权。就个体而言,孤独感的形成又有着具体的 内在原因。结合史实及其诗文考察,何逊孤独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家世衰微下个体复兴家族的无力 一、家世衰微下个体复兴家族的无力 何逊祖籍东海,据相关文献记载 :何逊的曾祖何承天,刘宋初任尚书祠部郎,与傅 亮共撰朝仪。任南台治书侍御史,后历官尚书殿中郎兼左丞、衡阳内史,于元嘉十六年除 著作佐郎,撰国史。何逊的祖父何翼,为员外郎。员外郎,晋以后所称之员外郎指员外散 骑侍郎,是皇帝近侍官之一,其官位也是不低的。何逊从叔何僴,以才著闻,曾与当时文 学之士游竟陵王萧子良幕, “好文学。我高祖、王元长、谢元晖、张思光、何宪、任 防、孔广、江淹、虞炎、何僴、周额之侍皆当时之杰,号士林也” 。 东海何氏还有何叔敬、 何慧炬两条支脉。何叔敬在齐时作过长城县令,为官清廉。何慧炬是齐朝的尚书郎,一生 锄强扶弱。 从文献记载来看,何氏家族世代为宦,也有位居高官的,如何逊的曾祖父何承天就身 居高官,位至御史中丞,但是这一位置世族多鄙视, “甲族向来多不居宪台” ( 南齐书王 僧虔传 ) 。何逊家族非世族,这是研究者几乎都认可的。 “何逊出身寒门,以文才鉴赏于 范云、沈约” “何逊一族仍为寒族”,非世族的家世对中国古代文人的仕途的确有影响。 宋齐梁三代统治者虽然注意限制高门的实际政治权力,给他们一些黄门侍郎、散骑侍郎、 秘书丞等清闲的高官,而真正接近皇帝,典掌朝廷机要的中书通事舍人等实权人物,大多 都是出身寒门又有实际行政能力的人。但是高门世族在南朝的影响仍是很大的, 新唐 书儒学传中柳冲 : “魏氏立九品,置中正,尊世胄,卑寒士,权归右姓已。其州大中 正、主簿、郡中正、功曹,皆取著姓士族为之,以定门胄,品藻人物。晋、宋因之,始尚 姓已。 ”到了齐代,齐明帝制:寒人不得用四幅伞。 梁武帝纪 : “旧制,甲族以二十登朝, 后门以通立始试吏。 ”梁武帝萧衍加强用人制度的改革, 梁书文学下 “近世用人,皆 取甲族有才望,时於陵与周舍并擢充职,高祖曰: 官以人而清,岂限以甲族。 ”他规定 不管门第高低,出身如何,只要能通晓一部儒家经典就可以通过考试作官。在实际政治 中,萧衍先后重用徐勉、周台、何敬容、朱异等精于吏治的低级士族人士。但是梁和宋齐 一样,世族子弟登仕,多为秘书郎或著作佐郎,而且可以很快升迁。而寒门子弟入仕只能 作州县佐吏。如与何逊齐名的刘孝绰因出身世族,起家即为著作佐郎,而且屡有升迁,而 9 何逊“起家朝奉请” ,仕途不顺。 门第不高对追求仕达的何逊来说是有影响,但是这种客观的影响在何逊自己看来并不 如后来人们所认为的那样严重。在何逊之前,左思、鲍照对寒门人才的压抑就表达出了他 们凄寒孤凉的心境和对门阀政治社会的抗议,左思咏叹“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同 时又有抗议的雷霆之声“高眄邈四海, 豪右何足陈” ( 咏史 ) ,鲍照也是一样,因为门阀 压抑,在拟行路难中,他有“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的孤苦,同时又强烈表 达自己绝不屈于高门的凛然豪情“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与此相对比, 何逊因高门与否引起的孤独心理和抗议是轻之又轻。在何逊的诗文里很难找到那样的控 诉,何逊对于自己的宗族曾经的状况有两处评价: “家世传儒雅,贞白仰余徽。” ( 仰赠从兄兴宁寘南 ) “吾宗昔多士,文雅高缙绅” ( 赠族人秣陵兄弟 ) 前一句是评价宗族的品性, “贞白”即清正廉洁。后一句是评价宗族的政治表现, “高 缙绅”表明何氏宗族人才在士大夫中是突出的。由此看出,何逊对于家族曾经的地位和名 望是比较自豪的,看来何逊因非高门的家族门第所引起的郁闷感并不是很深的。 何逊孤独的内在原因与家世有关,主要又不在于其家世既定门第的不高。那么是在于 什么呢?何逊没有直接说明,但是在他写给从兄何寘南的诗仰赠从兄兴宁寘南里,可 出看出一些究竟: 家世传儒雅,贞白仰余徽。宗派已孤狭,财产又贫微。栖息同蜗舍,出入共荆扉。 松笔时临沼,蒲简得垂帷。幸逢四海泰,日月耀增辉。相顾无羽翮,何由总奋飞。一 朝异言宴,万里就暌违。远江飘素沫,高山郁翠微。相思对淼淼,相望隔巍巍。死灰 终不然,长岑且未归。当怜此分袂,脉脉泪沾衣。 诗里写到“宗派已孤狭,财产又贫微”,自己和从兄只能“栖息同蜗舍,出入共荆扉” , 可见何氏宗族到了何逊这一代已经衰微了。因为家世衰微,无所凭借,所以何逊和从兄同 时出仕就很难“相顾无羽翮,何由总奋飞” 。而出仕的无望又使何逊出仕之心趋于破灭“死 灰终不然”,由此开始了何逊仕途不顺的第一步。从中可以看出,让何逊觉得仕途无望的 原因是在于当时自己家世的贫微,无所凭借。在感叹家世贫微的同时,何逊内心是希望家 族复兴的,在赠族人秣陵兄弟诗中,何逊就表达出了这种渴望。族兄弟何思澄“名价 齐两许”名声高, “ 元方振高羽,洛令初解巾。自尔典名郡,所在号清淳”政治有所作为。 何逊对何思澄寄予成为全族表率的希望“领袖寄亲烟” , 从希望的寄予中可以看出何逊对 于何思澄表率的期待,他希望家族其他成员也能如何思澄一样有所成就,这自然也包括何 逊对自己的期望,他一生中对“仕达” “名望”的追求历程证明了这一点。而这一点从他 对刘孝绰、江革和柳恽的关注点也可以看出来,如前文提及的南还道中送赠刘谘议别 说刘孝绰“夫君日高兴,为乐坐骄奢。室堕倾城佩,门交接幰车”是一种“入寒长云雨” 10 的平步青云。江革迁任南平王长史时,是“逸翮超融与”(赠江长史别)的青云直上, 柳恽死时, “翰飞矫未极,朝露溘先危”(哭吴兴柳恽)为柳恽“翰飞”腾达之时死 而痛惜。再如“浅智终已矣,令名安可希”(赠诸游旧)“ 咸言等木石,谁当出羽 毛。”(聊作百一体),“令名”“羽毛”都是指好的名声,何逊对“令名”“出羽 毛”无望的感叹恰巧说明他对其的渴望。 家族前人的“高缙绅”让何逊自豪,这种对于何氏前人的崇敬使何逊升腾起家族复兴 的渴望,希望自己能光宗耀祖,所以他对仕达、名望的追求自然都包含了这种愿望。但是 现实是 “相顾无羽翮,何由总奋飞” ( 仰赠从兄兴宁寘南 ) ,在家世衰微背景下,何寘 南可以先于何逊出去为官,而何逊却因无所凭借而阻力重重。后来何逊以“朝奉请”起家 出仕后,也是仕途蹭蹬,绝大部分时间只能辗转于诸王藩邸之间,“ 灵辄困桑下,于陵 拾李螬”(聊作百一体) 生活贫贱, “土牛竟不进,刍狗空重陈”仕途失意,被人轻 视。 “扰扰从役倦,屑屑身世微” ( 赠诸旧游 ) ,一生没落,无可称道。同样出仕,族人 何思澄能够有所作为,而何逊自己却无复兴家族的能力,只能郁郁终生。 二、个体追求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二、个体追求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李伯齐先生认为何逊郁郁终生的另一个原因是其性格对仕途的不适, “大约正是由于诗 人品格耿介,不同流俗,才使其终身失意” 的确,何逊自己也意识到自己性情在仕途上的 不适应,这在前文已经有所阐述,性情的不适确实也让何逊在仕途上感到寂寥郁闷,但是 何逊的孤独感的形成不仅仅限于性情的原因上。 何逊“家世传儒雅” , 他本身也是遵循着儒家传统的“立德、立功、立言”的基本准 则。 “贞白仰余微” ,立德,品行上何逊追求“贞白” ,即刚正高洁,也就是何逊所说的“违 俗” “适性” ,他对何思澄的高洁品行的赞扬中也可以看出何逊的这一追求,这些前文已经 有所分析。立功,何逊则希望自己为国效力,官至高位。如前文所提的学古三首中的 之一就有建功立业的渴望。在登石头城里何逊认为自己“薄宦恧师表”,师表,即表 率,史记太史公自序“国有贤相良将,民之师表也” 诗人感叹自己为官职卑微不 能施展自己的抱负,可见他内心追求的是能起到表率作用的高官。诗还写到“属辞惭愈 疾。”,愈疾,用的是陈琳的典故。三国志魏志陈琳传引注典略“琳作诸书及檄, 草承呈太祖。太祖先苦头风,是日疾发,卧读琳所作,翕然起而曰此愈我病”,诗文 无陈琳之才不足以成名,这也可以看出何逊对“立言”的要求,他所追求的“言”是能够 让统治者欣赏的学识。 但是何逊的追求具有矛盾性,他追求“立德”又有懦弱,他追求“立功”又隐隐忧患, 他追求“立言”又趋于娱乐。 首先来看他的“立德” 。何逊追求贞洁自守,但是遇上冲突时,往往不能迎面抗争, 而是回避退却以自守。他行事是很谨慎的, “相如阻禁闱,何由从简易” ( 石头答瘐郎丹 ) 11 “枢机慎仆隶,媒蘖畏朋曹。 ” ( 聊作百一体 ) ,小心如奴仆仍惧怕,可见其内心的委琐。 而其先祖何承天“为性刚愎,不能屈意朝右” ,连宋文帝也对他避让三分,派人请教何承 天时“应遣先戒曰善候何颜色,如其不悦,无须多陈 ” ( 宋书卷六十四) ,可见何承 天性情保持的硬度之大。与何逊齐名交际甚好的刘孝绰也是个性突出很坚持自己之人,刘 “少有盛名,仗气负才,多所陵忽,有不合意,极言诋訾” ( 梁书列传第七十二) 。与 他们相比,何逊的坚持力度显得小多了。 其次来看他得到“立功” 。他追求功业,却没有建安文人的那种慷慨激昂。阮籍咏 怀三十九与曹植白马篇都是用临危赴难、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表达自己的志向,而 到了何逊这儿,他同样用征战边疆的英雄形象表达自己的渴望,但是“平生不可念,空信 苍浪天” “不可念”说明其心里有“念” ,有着顾虑,担心不能建功立业,与建安文人酣畅 淋漓的志向表达相比,志向里有了隐隐忧患。这种忧患在学古的其他两首诗里表现得 更强,他更注重建功者的境遇,虽能建功,但是独在边塞,只能忍受思乡之苦, “寸心空 延贮,对面何由即” ,忍受生活清苦“全狐君已复,半菽我犹空” , “ 欲因上林雁。一见平 陵桐”为国效力建立功业,却连回乡的愿望都无法满足。在学古赠丘永嘉征还里何逊 关注的不是丘永嘉的衣锦还乡,而是相隔两地人的愁苦。 “相悲泪欲下,离别方自陈” 。何 逊清醒地看见了建功者身上无可避免的人类普遍的悲情。而无论何人最终走向虚无,这种 无奈的感觉也萦绕何逊心头, 哭吴兴柳恽 铜雀妓 行经孙氏陵这三首诗里写的逝 者柳恽、曹操和孙权在何逊看来都是有所作为得成功者,但最后也只是一抔黄土,身后寂 寞。何逊“立功”理想就是这样包含着个体价值实现的现实感、人类普遍的情感和人生短 暂消亡的虚无感夹杂在一起,无法通脱。 现实中,他追求“仕达” ,但是与他追求的“立德”一样,仕途不顺,他想的就是退 出,却又不能如陶渊明那样真正退出得彻底,总见其徘徊、惆怅。 再来看他的“立言” 。何逊希望自己如陈琳一样,有被人赏识的才能。他的诗文的确 被人赞誉。范云、沈约对其诗歌很是赞赏,他与刘孝绰并见重于世,世谓之“何刘” ,后 来的梁元帝萧绎也称赞“诗多而能者沈约,少而能者谢眺、何逊。 ” ( 梁书文学传上 ) 对于赞誉,与何逊齐名的刘孝绰毫不掩饰自己的才能,他在答何记室中直言“吾生弃 武骑,高视独辞雄。既殚孝王产,兼倾卓氏僮” ,而何逊的诗文丝毫没有炫耀自己的才华, 相反他处处自谦,如“小子无学术”称自己无才能, “直是安被褐,非敢慕怀珠” ( 秋夕 叹白发 )认为自己非怀珠之人, “清风或忘吹,繁文时间作” ( 寄江州褚谘议 ) ,称自己 的文“繁文” ,这种自谦,并非完全是对他人的赞誉的一种回应,也是他内心的确认为没 有达到自我要求的高度的一种反应。诗中何逊多次说到自己与友人习文之乐,写范云不在 身边则“清谈莫共理,繁文徒可玩” ( 酬范记室云 )回忆与褚谘议一起“清吹或忘归, 繁文时间作” ( 寄江州褚谘议 ) ,可见这种文才更多的是较为纯粹的文学创作,趋于娱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生物学基因工程知识重点试题
- 农村绿色生态农业开发共建契约书
- 文学作品赏析与文学创作测试题
- 机器人与自动化生产线研发协议
- 专业音乐演出排演及经纪代理合作协议
- 行政管理专业经济法知识点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工程经济统计分析试题及答案
- 电子商务法规与合规管理知识题库建设
- 落花生教学设计
- 相交线的课件
- DB3301-T 0222-2024 国际化医院建设规范
- 《念奴娇·过洞庭》《赤壁赋》联读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 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的意见原文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 第3章 基因工程 第4节 蛋白质工程的原理和应用教案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 人工智能训练师理论知识考核要素细目表三级
- 取送车合同协议书
- NB/T 11446-2023煤矿连采连充技术要求
- 电厂化验规程
- 职业技术学校《基础护理学》课程标准
- DL∕T 860.10-2018 电力自动化通信网络和系统 第10部分:一致性测试
- 2024年甘肃省兰州市中考地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