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专业论文)先秦食举乐考探.pdf_第1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先秦食举乐考探.pdf_第2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先秦食举乐考探.pdf_第3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先秦食举乐考探.pdf_第4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先秦食举乐考探.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武汉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周芳:先秦食举乐考探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先秦食举乐考探是本人在导师的指 导下进行独立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本人严格遵守国家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哲 学社会科学学术规范( 试行)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文不含其他个 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含为获得武汉音乐学院或其它教育 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已 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 论文作者签名:同芳日期:。l 帅7 年,月心日 导 师签名:删旦期:叼7 年f 月,同 l 使用授权书 本文作者完全了解武汉音乐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武汉音乐 学院有权保留向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本院硕士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 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武汉音乐学院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 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使用本授权“ 论文作者签名:l 司蒂日期:# “7年j 月侈日 导师签名:忉尹越欺:加7 年r 月,n | 武汉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周芳;先秦食举乐考探 摘要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礼仪之邦”、“食礼之国”。懂礼、习礼、守礼、重礼 的历史,源远流长。据礼记礼运记载:“夫礼之初,始诸饮食。”饮食礼俗 是与礼义、礼制相关并且流传已久的饮食风俗,而在饮食活动中使用音乐则是餐 饮活动中表示敬重与友情的一种行为规范。总之,音乐礼仪是餐饮活动中的一种 文明准则,是赴宴人和东道主风度、气质的一个生动体现。 “食举乐”在先秦时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音乐仪式,不仅广泛运用于天子宴 飨诸侯或各诸侯间相互宴飨的活动,而且在周代乡学中举行酒会的乡饮酒礼的活 动中也经常使用。本文对先秦“食举乐”使用形式和场合做了简要的介绍,并且 对于周代食举乐所反映的社会形态及其地位作出进一步的说明。将从四个方面着 手分析: 第一章介绍先秦“食举乐”的概况, 第二章通过对先秦礼乐中的“食举乐”的分析,从飨礼、射礼、燕礼和乡饮 酒礼四个方面详细介绍“食举乐”的情况,介绍诗经中所记载和反映的“食 举乐”的内容和形式,探讨先秦礼乐文化与宴饮诗的发展, 第三章论述“食举乐”在先秦礼乐制度中的变迁,从而展示先秦“食举乐” 在先秦礼乐中的作用以及对后世食举乐发展的影响。 但是由于先秦的史料并没有对“食举乐”作一个详细的分类和明确的命名, 有关先秦“食举乐”的文献资料也比较零散,因此对于先秦“食举乐”的使用形 式、场合及其明确的命名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先秦;以乐侑食;食举乐;宴饮诗;诗经;传承;礼乐文化 武汉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周芳:先秦禽举乐考探 a b s t r a c t s i n c et h ea n c i e n tt i m e s ,c h i n ai s ”n a t i o no ft h ee t i q u e t t e ”c o u n t r yo ft h e 如o dr i t u a l ”。h a sg o o dm 嚣n n e r s ,t h ec u s t o mr i t u a l ,d e f e n d st h er i t u a l 。t h eh e a v y r i t u a l h i s t o r y , w e l l - e s t a b l i s h e d a c c o r d i n gt o ”r i t u a l r e c o r d sr i t u a lt o t r a n s p o r t ”r e c o r d s :”a tt h eb e g i n n i n g ,t h ed i e tr i t u a li sv u l g a ri sw i t ht h er i t u a l r i g h t e o u s n e s s ,t h ec o r r e l a t i o na n ds p r e a d sa l r e a d yt h el o n gd i e th a b i t sa n d c u s t o m s , b u tu s 髓t h e m u s i ci nt h ed i e ta c t i v i t yi si nt h ed i n i n ga c t i v i t ye x p r e u e s t h er e s p e c ta n dt h ef r i e n d s h i pd a i r yb e h a v i o rs t a n d a r d i nb r i e f , t h em u s i ct a k e s ”f o o dr i t u a l ”a ni m p o r t a n tc o n s t i t u e n t ,e a t st h er i t u a lw i t ht ob eh a p p yi s d r i n k st h em e a l sf e a s tb a m b o om a ta s p e c tt h es o c i a ln o r ma n dt h ed e c r e e sa n d r e g u l a t i o n ss y s t e m ;i si nt h ed i n i n ga c t i v i t yc i v i l i z a t i o n ”t h ef o o dl i f t sh a p p y ”i nq i nd y n a s t yi so i l ek i n do f c o u n tf o rm u c hm u s i c c e r e m o n y , b e l o n g st o3 f a nl eo n ek i n d t h i sa r t i c l e ”t h ef o o dr i f l e dh a p p y 。t h e u s ef o r ma n dt h es i t u a t i o nt ot h ep r e - q i nh a sm a d et h eb r i e fi n t r o d u c t i o n ,a n d l i f t e dt h ef o r mo fs o c i e t ya n ds t a t u s i l le x p l a i nf r o m4a s p e c t s : t h ef i r s tc h a p t e r ”t h ef o o dl i f t sh a p p y ”t h ec o n c i s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p r e - q i nt h e c o n d i t i o n s e c o n dc h a p t e r t h r o u g ht h el i t e r a t u r er e c o r d ”t h ef o o dl i f t sh a p p y ”t ot h e p r e - q i nr i t u a lm u s i ci nt h ea n a l y s i s ,f r o me n t e r t a i n sw i t hf o o da n dd r i n kt h e r i t u a l ,s h o o t st h er i t u a l , t h es w a l l o wr i t u a ls i t u a t i o n ,t h et o w n s h i pd r i n k sw i n e t h er i t u a lf o u ra s p e c t st ol i eb e t w e e n ,i so b t a i n sf r o m ”p o e t r y ”i n t r o d u c e d ”p o e t r y ”c e n t e rt h ef o o dl i f t st h eh a p p yc o n t e n ta n dt h ef o r m ;a n a l y z e st h e p r e - q i n ”t h ef o o dl i f t sh a p p y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c o n d i t i o nb yf r o n t , t h i r dc h a p t e rw h i c hd i s c u s s e st h ep r e - q i n ”t h ef o o dl i f t s h a p p y ”t h e i n h e r i t a n c e ”t h ef o o dh a p p yl i f t s ”t h ef o o d ” b u tb e c a u s et h er e c o r dp r e - q i nh i s t o r i c a ld a t a ”h a sn o tc e r t a i n ll i f t sh a p p y w i t ht h ep r e - q i nr i t u a lm u s i cc u l t u r ea sw e l la st h el a t e rg e n e r a t i o nyl i f t e dt ot h e f o o dh a p p y ”m a k e sad e t a i l e d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a n dt h ee x p l i c i tn a m i n g ,t h er e l a t e d 2 武汉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周芳;先秦食举乐考探 r e e o r dp r e - q i nf o o dl i f t st h eh a p p yh t e r a t u r em a t e r i a lq u i t et ob ea l s os c a t t e r e d k e yw o r d s :p r e - q i nd y n a s t y ;m u s i ca c c o m p a n yt h ef o o d ;f e a s ts a c r i f i c i a l c e r e m o n y ;”f o o dl i f t sh a p p yp o e t r y ”:i n h e r i t a n c e ;r i t u a lm u s i cc u l t u r e 3 武汉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周芳;先秦食举乐考探 先秦食举乐考探 绪论 “食举乐”在先秦时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仪式音乐,不仅广泛运用于天予宴 飨诸侯或各诸侯间相互宴飨的活动,而且在周代乡学中举行酒会的乡饮酒礼的活 动中也经常使用,在汉代被称为享宴食举乐或殿中御食饭举乐,后发展为宫廷燕 享使用的一种鼓吹乐,历朝都出于“黄门鼓吹”,为天子、群臣所常用的宴乐。1 随着先秦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食举乐”与礼乐文化的变化同时进行,虽 然随着社会形态和礼制的变化以及乐器的更新等因素而变迁,但是。食举乐”作 为一种重要的音乐仪式对整个先秦时期起着重要的作用:( 1 ) 通过宴饮用乐,强 化礼乐精神,维系统治秩序,可昭示尊卑亲疏贵贱长幼之序的差异。( 2 ) 在宴饮 过程中配之以乐,人与人之间可以从感情上求得妥协中和,活跃邦交,加强国与 国之间的外交。 一、研究现状 前辈学者不断将目光投向先秦。其中涉及先秦时期礼乐制度的有杨华的先 秦礼乐文化、杨向奎的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中华文明史一第一卷史前、 中华文明史一第二卷先秦、葛晨红的中国礼仪文化、杨宽的西周史、 王宁主编的评祈本白话三礼、陈戌国点校的古典名著普及文库一周礼议 礼礼记等,这些著作分别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先秦礼乐文化,主要以周代礼乐 制度为对象,强调飨燕礼的政治作用,说明飨燕之礼是中国礼制文化实行德治的 一种方式。 另外还有一些著作,如宋镇豪的中国风俗通史一夏商卷、陈绍檬的中 国风俗史一两周卷、修海林的中国古代音乐教育、董立章的国语译注辨析、 万建中的饮食与中国文化、修海林的古乐集锦一上编( 远古一隋唐) 、伍 国栋的中国古代音乐、陈秉义编著中国音乐通史概述、何怀宏的世袭社 会及其解体一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代、丁祯彦与吾敬东所著的春秋战国时期 观念与思维方式变革等书从社会风俗以及饮食文化方面来介绍先秦时期“食举 乐”的发展,并且随着社会的变革而反映出不同的社会形态。 有关先秦时期宴享之乐的文章也较为丰富,如曹建国的春秋燕飨赋诗的成 因及其传播功能、秦燕钢的( 诗经) 的乐歌性质、张树国、南伟、舒蓉的钟 4 武汉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周芳:先秦食举乐考探 鸣鼎食中的上古诗西周初年礼制变革与( 诗经) 祭享诗的原始关联、王秀 臣的铲仪礼时代”与( 仪礼) 中燕飨礼仪中的诗乐情况分析、李方元的周代 宫廷雅乐面貌及其特征等,这些文章都是结合传统礼乐文化,并且根据饮食文 化来说明“食举”礼与“乐”的关系,由此不难看出先秦时期对宴飨之乐的重视 无时或减,礼乐制度从完成于周穆王之世的“制礼作乐”到春秋末年的“礼崩乐 坏”,成为先秦时期的主要文化形态。另还有向玉圭的谈西周的音乐等级分化、 薛雷先秦时期的宫廷音乐探微、张艳萍的( 诗经 燕饮诗与周人的生命意 识( 上卜( 诗经) 燕饮诗研究之五、丁进的春秋赋诗的真相、徐杰令的春 秋时期飨燕礼的演交这些文章介绍了先秦“食举乐”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反映在 “诗乐”上,先秦时期人文风貌“郁郁乎文哉,”诗乐之风十分流行。凡是在宫 廷宴飨宾客中表演的音乐,都称为“燕乐”( 或“宴乐”) 其中即兴诗就是宴享礼 宾时一种即兴作歌的音乐活动形式。几乎可以说,贵族文化娱乐以及礼仪活动中, 诗乐的演唱表演无处不在,这在诗经、周礼、礼记、仪礼中均有较为 完整的反映。在“乡饮酒礼”、“燕礼”等这几类礼仪活动中,诗乐的演唱演奏 多穿插于礼仪活动中,所奏乐曲主要来之于诗经国风中的周南以及诗 经小雅中的鹿鸣、四牲、皇皇者华等。 此外,在近代的音乐著作中对于先秦时期礼乐制度与食举乐情况的介绍也有 一些,其中由李纯一所著的先秦音乐史、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华文明 史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等著作中较为 详细的介绍了先秦时期食举乐的种类、规模和演出的场合。而杨荫浏的中国古 代音乐史稿、 日 田边尚雄中国音乐史、廖辅叔的中国古代音乐简史、 吴钊和刘东升所著的中国音乐史略、刘再生的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孙继 南和周柱铨著中国音乐通史简编、夏野的中国古代音乐史简编、伍国栋的 中国古代音乐、祁文源著李锦生增补的中国音乐史等著作都不同程度地 介绍了先秦时期礼乐制度与宴飨之乐的情况。由此看来,尽管众多前辈学者都在 追寻那个时代的残余音韵,但“食举乐”这一音乐形式的整体面貌却并没有变得 完整而清晰。 二、选题的意义 这一选题的完成,需要大量历史文献的佐证。一些吉籍如周礼、仪礼、 武汉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周芳:先秦食举乐考探 礼记等都记载有“食举乐”的一些具体情况。其余如史记、诗经、国 语、 论语、公羊传等也都对先秦时期礼乐制度和与其相关的宴飨之乐有较 为详细的记载。 以上是与先秦“食举乐”相关问题的文献记载以及论文或论著,而经查找, 国内专门论述“食举乐”方面的论文很少,真正研究“食举乐”的论文目前看到 的只有尚丽新的汉代食举乐考( 黄钟2 0 0 2 年第4 期) 和台湾张志忠的硕 士论文周代食举乐考( 1 9 9 7 年,逢甲中文所) 两篇,但是研究有关先秦礼乐 制度的著作、论文却很丰富,所涉及饮食之乐方面的内容也很多,这样就为先秦 “食举乐”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而丰富的资料。 至于国外关于此类问题的研究,我通过互联网查阅,未见到任何有关论文, 研究状况不详。 先秦“食举乐”对全面了解先秦音乐是重要的,而在这方面的论文、论著却 极少。本文试图通过对古籍文献的整理,借鉴前辈学者的有关研究成果,从音乐 史学和音乐文献学的角度,从飨礼、射礼、燕礼、乡饮酒礼四个方面来详细介绍 “食举乐”的情况,介绍诗经中所记载和反映的“食举乐”的内容和形式, 探讨先秦礼乐文化与宴饮诗的发展,论述“食举乐”在先秦礼乐制度中的变迁, 从而展示先秦“食举乐”在先秦礼乐中的作用以及对后世食举乐发展的影响。 因此,从周礼天官所记载的:以乐侑食。礼记王制中的:天子 食,日举以乐。周礼春官:王大食,三宥,皆令奏钟鼓。一直到春秋时期“诗 歌必类”的“诗乐”,不难看出,“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继续延用西周时的“食 举乐”,由于礼乐制度的变化,相关的仪节发生了一些变化,而飨燕礼的变化是导 致“食举乐”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我们也应当看到,飨燕礼和“食举乐” 的变化,也是一种时代的需要,是适应当时邦交活动日益频繁、礼仪日趋简单的现 实而发生的。而且,飨燕礼和“食举乐”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起到了活 跃邦交、加强列国之间关系的作用。“食举乐”与礼乐文化的变化同时进行,虽 然随着社会形态和* l f # f j 的变化以及乐器的更新等因素而变迁,但是“食举乐”作 为先秦礼乐制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先秦时期起着重要的作 用并对后世产生了及其深远的影响。 6 武汉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周芳:先秦食举乐考探 第一章先秦“食举乐”的概况 第一节食礼与音乐 历史上,每一个民族从原始蒙昧奔向文明智慧的过程都是极其艰难的,从某 种角度说,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一个人以理性克制本能欲望的过程。当华夏先民从 茹毛饮血的原始时代挺身步入阶级社会的时候,他们发明了“礼”来作为自身行 动的规矩和欲望的圈囿。这对后世的中国文化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以至于数 千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能感受到它鲜活的存在和宏阔的力量。如今,世界各国 在举行盛大宴饮活动中,往往要奏乐助兴,音乐作为配合饮食进行的因素,起着 不可或缺的作用。 食礼与音乐古往今来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同的文化背景造 就了不同的饮食生活习惯与音乐艺术。饮食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礼” 是思想的外化形式,它规范了人们的举止动作,而音乐则是充满仪式感的、可以 照亮精神的音乐盛宴。饮食和音乐都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也有力地推动了后世华夏文明的发展,并为中国古代音乐留下了光彩的一笔。 一、食礼的产生 “礼,大言之,便是一朝一代的典章制度:小言之,是一族一姓的良风美 俗。这是从时代的积累所递传下来的人文进化的轨迹。礼之起,起于祀神, 其后扩展而为对人,更其后扩展而为吉。凶、军、宾,嘉等各种仪制。”2 在以温饱为至高理想的远古阶段,以最优美的歌舞娱乐神,以最宝贵的物品 供飨神是当时认为最好的东西,饮食作为一种礼仪在远古时期就已经开始萌芽 了。食礼是立人之本,没有饮食则在社会上无法生存,也不能适应社会环境。据 礼记礼运云:“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杯饮,蒉桴而 土鼓,犹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礼”,最初产生于饮食行为,古人认为,饮食 是人生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所以,礼也应该由饮食开始,开始于对人饕餮食欲的 节制和规范。 众所周知,饮食活动不仅是人类生存的自然需求,同时还是一项重要的日常 社会活动。那么,约束这种活动,即约束人们的本能欲望,使其有秩序有条理的 7 武汉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周芳:先秦食举乐考探 释放,并进而将其内涵引申至社会意识形态的各个层面,以期深入人心,达到“天 下有序”的目的,“礼”无疑是最好的指导和规范。 在我国古代早期社会,夏商的饮食礼俗是以史前那种最亲切自然表现社会饮 食生活形式传承为底蕴的,经夏商统治者的整合,人为规范,存其合理,汰其狭 塞,复制约于国家生活,凡人事神事方方面面,d , n 族氏家室之为,大到国家社 会之至,渗透无所不在。礼记- 王制日:“凡养老,有虞氏以燕礼,夏后 氏以飨礼,殷人以食礼,周人修而兼用之。” 夏商时代贵族生活讲求奢侈排场,即所谓“钟鸣鼎食“,饮食作为一种很重 要的礼仪已经长期存在于社会发展当中。夏商时代饮食礼俗的内容和形式,因为 很大程度上是史前以来固有习俗的升格,故能顺乎人情,为社会广泛习行,又能 贯之以统治者的观念意志,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演进脉络,实际在夏商时代已大 现端倪。 夏商社会开始,饮食风俗已与该时期王朝的政治意识提结合,统治者已经有 了一种“食政”意识,食政是一种制度化、程序化的饮食方式。4 如论语颜 源说的“足食足兵,民信之矣”的国家政治意识,正是由夏商“食政”而来。 与远古时期饮食风俗相比,夏商时代的饮食风俗,据礼记礼运记载,又具 有“傧鬼神,考制度”以“明贵贱,辨等列”5 的显而易见的“礼俗”内容。 到宗周时期,“鼎食”之礼和“钟鸣”之乐经过西周统治者的改造,被赋予 宗法制及封建制的等级规定,形成严密、繁复的礼乐制度“经礼2 - 1 百, 曲礼三千”。8 周代的食礼形式多样,如:“大宗伯之职,以嘉礼亲万民,以饮食之礼, 亲宗族兄弟;以宾射之礼,亲故旧朋友;以飨燕之礼,亲四方之宾客;以脓b 舀之 礼,亲兄弟之国;以贺庆之礼,亲异姓之国。”据周礼秋官大行人记 载,周代的食礼也有着严格的等级划分,如:“掌大宾之礼及大客之仪,以亲诸 侯,以九仪辨诸侯之命,等诸臣之爵,以同邦国之礼而待其宾客。上公飨礼九献, 食礼九举;侯伯飨礼七献,食礼七举;子男飨礼五献,食礼五举。诸侯之卿各下 其君二等,大夫、士皆如之。”8 由此可见,在周代,饮食礼仪已形成为套相 当完善的制度。这些食礼在以后的社会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在古代社会发挥过 重要作用,对现代社会依然产生着影响,成为文明时代的重要行为规范。 武汉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周芳:先秦食举乐考探 二、食礼用乐 在殷商时期极为发达的巫祭文化中,礼文化和乐文化成长、成熟起来,为后 来礼乐文化的制度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的礼仪在周朝时就已经完善,并拥 有一套完整的礼仪制度,周亭l 、仪礼、礼记是说明宗周礼乐文化的主要 典籍,这些典籍特别强调“礼乐”和“礼制”的作用。“礼乐”是通过音乐的形 式体现的礼文化。“礼制”是礼文化的制度化。“礼乐”通过建章立规就成为礼乐 制度。“礼制”又包含了礼乐制度。“礼乐”主要起辨别、教化作用,“礼制”主 要起规范、约束作用。两者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礼的进行都要用音乐来衬托: “礼乐相须为用,礼非乐不行,乐非礼不举。”“礼也者,理也;乐也者, 节也。君子无理不动,无节不作。不能诗乐于礼缪;不能乐,于礼素达于 礼而不达于乐,谓之素乐达于乐而不达于礼,谓之偏。” 这强调了音乐在礼仪的进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礼和乐都成为贵族生活中极 为重要的一部分,左传襄公四年记载的:“先君之礼,籍之以乐。”和。礼 乐不可斯须去身,”这都体现- j l 乐成为制度的具体意义。 饮食之“礼”也是如此,“食礼”是内容,“乐”是形式。7 食礼”通过“乐” 发挥作用,“乐”对“食礼”又产生影响。两者相互关联,相互相成,内外互动, 对立统一。早在原始先民的祭祀活动之中,供物奉神和歌舞娱神就已经成为祀神 活动中同时举行的两个方面,即“钟鸣鼎食”都服务于神,饮食和音乐从其诞 生的开初就统一于共同巫祭程序之中,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据周礼天官冢宰膳夫记载:“王日一举,鼎十有二物,皆有俎,以乐 侑食。膳夫授祭,品尝食,王乃食。卒食,以乐彻于造。”礼记王制记载: “天子食,日举以乐。”礼记月令:“是月也,天子饮酎,用礼乐。”周礼春 官磬师:“凡祭祀飨食,奏燕乐。”在宴飨礼仪场合,无乐则礼过于朴素,甚 至不成其为礼,“以乐侑食”必不可少。 周礼春官大司乐记载:“飨食诸侯,序其乐事,另奏钟鼓,令相,如 祭之毒l ”。所奏钟鼓等乐器不仅由专门的乐师负责,并且掌管各个乐器的乐师的 分工也不同,如:大师“掌六律、六同以合阴阳之声。”小师“掌教鼓鼗、枧、 敌、埙、箫、管、弦、歌。”磐师:“掌教击磐,击编钟,教缦乐、燕乐之钟磬。” 钟n i :“掌金奏。凡乐事,以钟鼓奏九夏:王夏、肆夏、昭夏、纳夏、 9 武汉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周芳;先秦食举乐考探 章夏、齐夏、族夏、械夏、骜夏。”笙师:“掌教吹竽、笙、埙、筲、 箫、篪、笛、管,春、牍、应、雅,以教械乐。”缚师:“掌金奏之鼓。”棘师: “掌教棘乐。”旄人:“掌教舞散乐,舞夷乐,凡四方之以舞仕者属焉。”鞔赣氏: “掌四夷之乐与其声歌。”司干:“掌舞器。” 掘上述文献可知,在周代时,饮食礼仪已形成为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这些 食礼在以后的社会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发挥其重要作用,并成为文明时代的重 要行为规范。在先秦,盛宴中音韵飘渺,绕梁不绝,音乐随同“礼”一起被国家 王侯赋予了空前绝后的地位和尊严,也造就了一个洋洋大观的音乐时代。 第二节“食举乐”之界定 先秦时期“乐”的使用范围相当广泛,小到族氏家室,大到国家社会,渗透 无所不在。乐与礼相连为用,形成了礼乐制度。先秦是宴饮之礼十分繁盛的时代, 其间礼乐相用,形成了非常完备的礼乐制度。宴饮之礼是有主有宾的宴饮,也是 一种社会活动,为便这种社会活动有秩序有条理的进行,达到预定的目的,必须 有一定的礼仪规范来指导和约束。 “食举”为乐曲名,用于帝王进食时的演奏”。据中国音乐词典的解释, “食举乐”在先秦时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音乐形式,属于燕乐的一种,到汉代被 称为享宴食举乐或殿中御食饭举乐,后发展为宫廷燕享使用的一种鼓吹乐。因此, 可以看出“食举乐”是一种进食时所用仪式音乐,只要有上食仪式存在,就会有 “食举乐”,它不仅广泛运用于天子宴飨诸侯或各诸侯间相互宴飨的活动,而且 在周代乡学中举行酒会的乡饮酒礼的活动中也经常使用。从l a i j 的角度讲,它配 合的是食举礼。宴会开始,君臣毕至,美食呈献,钟鼓交鸣这一切的一切, 恐怕只有到大量历史文献中去寻找线索了。 早在夏代,上层贵显阶层间以乐侑食的方式已甚流行,夏代显贵们口有美食、 目有美色尚不满足,耳边还要有音乐助兴,用来渲染气氛,激荡情绪,增进食欲, 引导程序,张大威仪。墨子非乐上谓夏启“将将铭苋磐以力,湛浊于酒, 武汉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周芳:先秦食举乐考探 渝食于野,万舞翼翼,章于天下”。尚书虞夏书五子之歌言太康“甘酒嗜 音,峻字雕墙”。( f t 书纪年记少康时“方夷来宾,献其乐舞”。新序刺奢 言桀“纵靡靡之乐,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人”。路史后记谓桀与“群臣相持而 唱于庭靡靡之音”。”当时贵族宴饮的盛况由此可见一斑,但因此也可以发现,夏 代的“以乐侑食”正是先秦“食举乐”的开端。之后,随着礼制的健全,用以“侑 食”的音乐逐渐被赋与了更多社会和精神意义。 礼记乐记称“乐由中出,礼自外。乐由中出,故静;礼自外做,故文。” 强调了“乐”的精神作用和社会意义。左传襄公四年云:“先君之礼,籍之 以乐。”礼记仲尼燕尼云:“不能乐,于礼素”特别是宴飨等礼仪场合,无 乐则礼过于朴素,甚至不成其为礼。故周代君王每天在进餐时,要奏乐助兴、劝 食。餐毕,还要在音乐声中,将未吃完的食物收进厨房。据周礼天官膳夫 记载:“王日一举,鼎十有二,物皆有俎,以乐侑食,膳夫受祭,品尝食,王乃 食。卒食,以乐彻于造。1 礼记王制:“以三十年之通,虽有凶旱水溢,民 无菜色,然后天子食,日举以乐。”礼记月令:“是月也,天子饮酎,用礼乐。” 注疏正义日:“酎音近稠稠醴厚故为醇也,用礼乐故欣之于朝正尊卑。”周 礼春官磬师:“凡祭祀飨食,奏燕乐。”周礼春官大司乐:“王大食, 三宥”,皆令奏钟鼓。王师大献则令奏恺乐内宗掌宗庙之祭祀荐加豆 笾及以乐彻则佐传豆笾宾客之飨食亦如之大祭祀,帅瞽登歌,令奏 击拊,下管播乐器,令奏鼓楝。大飨,亦如之。”“此食举之有乐也。”6 礼记玉 藻中记载了天子在早晨进酒食时用乐的情况:“日五盥,沐稷而面贵梁,栉用 木单栉,发日希用象栉,进 几进羞,工乃升歌。”( 注云:“日希乾也,沐面贵必进礼 作乐。) 不仅天子“以乐侑食”,诸侯大夫也不例外,整个先秦时代几乎都是如此。 如: 左传襄公三十年记载:“郑伯有耆酒,为窟室而夜饮食,击钟焉。”左 传桓公九年记载:“( 鲁) 享曹太子,初献,乐奏而叹。”这是中等诸侯国设 飨礼招待小国太子奏乐。左传庄公二十一年记载:“郑伯享王于阙西辟,乐 各。”这是诸侯国君设享礼招待周天子。左传成公十二年记载:“晋邵至如 楚聘,且莅盟。楚子享之,子反相,为地室而县焉。邵至将登,金奏作于下,惊 武汉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周芳:先秦食举乐考探 而走出。”这是诸侯国君设礼招待其他诸侯国来访问的使臣。左传襄公十年: “襄公十年,宋公享晋侯于楚丘,请以桑林。”左传哀公十四年:“( 耒) 左师每食击钟。闻钟声,公日:夫子将食。既食,又奏。”这是大臣饮食奏乐, 食罢又奏乐。从这个时候开始,上层贵族统治者的同常饮食,酬宾客等各种场合 演奏的音乐就已经成为了与所谓“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 ( 左传隐公十一年) 的礼乐相辅相成的古代社会两大精神支柱。 武汉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埘芳:先秦食举乐考探 第二章作为礼乐的先秦“食举乐”与诗经 第一节先秦礼乐中的“食举乐” 在古代,音乐总是被王权利用的工具,这就如同一个人的耳朵必须听命于他 的内心意志一样,音乐也必须遵从王权所设定的种种规矩。当先秦礼制在周代达 到顶峰的时候,“食举乐”作为礼仪的附庸也随之被推到了更高的高度,在飨礼、 射礼、燕礼、乡饮酒礼等礼仪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与仪节相互配合,贯穿礼 仪活动的始终。周礼、仪礼、礼记等文献都汜载了当时“食举乐”的状 况。下面,将“食举乐”在各种宴会礼仪场合所扮演的角色一一呈现。 一、“食举乐”在飨礼 1 、飨礼 天子飨诸侯,或诸侯相飨,叫做大飨,1 7 是高一等贵族款待低一等贵族来见 时的宴会。大飨之礼,非常隆重,尚书顾命云:“王三宿三祭三咤,上宗日 飨”,这说明,在礼乐制度还不完备的情况下,就特别讲究飨礼。根掘当代学者 杨宽先生对飨礼的理解,飨礼是在乡饮酒礼原有礼节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是一 种高级的乡饮酒礼。与乡饮酒礼相比,飨礼的礼节增加了,同时乐舞规格也相应 增加了,除迎送宾客都用“金奏”,行献宾礼时用“爿歌”外,还用“管”和“舞” 代替了乡饮酒礼的“笙奏”与“合乐”,其奏昨;的曲凋和诗歌也要看宾客的身份 而定,身份越高越隆重。飨礼陈设铺张、花色浓重、礼j ,严谨,是春秋时期天子 与诸侯或诸侯之间聘访朝觐所采用的隆重礼仪。1 8 仪礼十七篇对各类礼仪皆 有详述,独无飨札一篇,其他礼书上记载电不多,尤其是用乐的材料更少, 在很大程度上只得借助周礼、礼记、左1 、语等来补充记载的不足。 2 、飨礼用乐 “食举乐”贯穿于飨礼活动进行的始终,礼记仲尼燕居记载了飨礼中 运用“食举乐”的具体过程,如: “子日:礼,犹有九焉,大飨有四焉,两君相见;揖让而入门, 入门而县兴,揖让而升堂,升堂而乐阕。下管k 象武、“夏筲) ) 序 兴;行中规,还中矩,和鸾中采齐,客出以雍,彻以振羽。 武汉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周芳:先秦食举乐考探 入门而金作,示情也;升歌清庙,示德也;下而管象,示事也。是 故,古之君子,不骆亲相与言也,以礼乐相示而已。”( 注云:“升堂乐 阙者,既升堂,主人献宾酒,宾卒爵而乐止也。此飨礼之一节也。宾酢主君, 又作乐;主君饮毕,则乐止。此飨礼之二节也。下管象武之上,缺升歌 盎廑一句,或记者略耳。升堂而歌遗疸之诗;是三节也。堂下以管吹墨蛊 之曲;是四节也。夏煎,壶基夏之乐曲,以篱吹之也;与垒峦次序更迭而作, 故曰夏盒序兴。7 行中规,第五节也。还中矩,第六节也。 墨差,乐章名和鸾,车上之铃也。车行整缓,则铃声于乐声相中;蟹出门迎 宾之时此第七节也客出之时,歌塞诗以送之此第八节也,焦盟,即振 鹭;礼毕撤器,则歌拯暨之诗,九节也。九者之礼,大飨有其四:一是宾卒 爵而乐阙;二是宾酢主,卒爵而乐又阙;三是升歌盎庭;四是下管& 丞,余 五者,则非飨礼所得专也。”) ” 礼记郊特牲也说:“宾入大门而奏肆夏,示易敬也。卒爵而乐阙, 孔子屡叹之,奠酬而工升歌,发德也。歌者在上,匏、竹在下,贵人声也。”自 宾客入内开始奏乐,主人“献”宾,宾客饮而拜主人,此时乐曲恰好奏完一节。 宾客取酒“酢”( 回敬) 主人,又开始奏乐,至主人卒爵又恰好奏完一节,故叫 “卒爵而阙”。主人注满酒,劝侑宾客共饮( “酬”) 时乐工又开始登堂唱歌, 此所谓“奠酬而工升歌”。在此“一献”之礼的过程中,歌乐与礼仪进程配合的 很好,连精通乐理的孔子也不得不为这种安排深为折服,而致“屡叹之”。 3 、乐师的分工 分工很明确的各乐师在飨礼中所掌管音乐的事项与祭祀之礼中是一样的, 周礼春官记载: 。( 王) 飨食诸侯,序其乐事,令奏钟鼓,令相,如祭之仪。大飨, 王出入,则大司乐令奏曼夏;宾客出入,则大司乐令奏差差曼;大师:“大祭 祀,帅瞽登歌,令奏,下管播乐器,令奏鼓悚,大飨,亦如之。”;小师: “大祭祀,登歌击拊,下管击应鼓,彻歌,大飨,亦如之,”;钟师“凡 祭祀、飨食,奏燕乐“”;笙师:“凡祭祀、飨,射,共其钟笙之乐”;缛 师:“凡祭祀,鼓其金奏之乐。飨食,亦如之”;软师:“祭祀,则帅其属 而舞之。大飨亦如之”;旄人:“凡祭祀、宾客,舞其燕乐”;篱师:“掌 1 4 武汉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周芳:先秦食举乐考探 教国子舞羽吹箐祭祀,则鼓羽篱之舞;宾客、飨食,则亦如之。” 除少数变异之外,飨礼用乐大都与大祭祀相同。 4 、用乐等级 有关飨礼用乐的等级规定,这在左传襄公四年有记载:“穆叔如晋, 晋侯享之,金奏肆夏之三,不拜;工歌丈王* 之三,又不拜;歌鹿呜 之三,三拜。” 穆叔为什么不肯受拜昵? 在国语鲁语关于此同一事件的记载中,穆叔 的解释更为明确:“夫先乐金奏肆夏,樊,遏、渠,天子所以飨元侯也; 夫歌鬣炙王) ) 、c 大明、绵,则两君相见之乐也;4 , d 4 - 萧咏歌覆鬣鹿呜势之三, 君之所以贶使臣,臣敢不拜贶? ” 由此可得,天子飨诸侯以及两国之主相见,所用的乐歌、乐曲是大不相同的, 有着很严格的规定。君主招待使臣只能在箫管乐的伴奏下,让伶人歌唱“鹿鸣 之三”才算合礼,根据仪礼乡饮酒礼中记载,这三首歌当是诗乐中的 鹿鸣、四牡和皇皇者华。 后世礼乐制度渐弛,也可以享礼招待卿大夫。如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 载:“齐侯、郑伯为卫侯故,如晋,晋候兼飨之。晋候赋嘉乐国景子相齐侯, 赋( ( 蓼萧,子展相郑伯,赋淄衣。”左传成公十二年的记载:“晋隙至 如楚,聘且莅盟,楚子享之,子反相,为地室而县焉。隙至将登,金奏作于下, 惊而走出。” 另外,飨礼用乐的情况,在诗经小雅彤弓中也有反映:“我有嘉宾, 中心贶之,钟鼓既设,一朝飨之。我有嘉宾,中心喜之,钟鼓既设,一朝右 之我有嘉宾,中心好之,钟鼓既设,一朝酬之。”诗经的材料也同样表 明,宴飨礼中音乐是不可缺少的,献、酢、酬的每一个步骤都要在“钟鼓既设” 的前提下进行。 二、“食举乐”在燕礼 1 、燕礼 燕礼是诸侯和王公大臣们在宴事时举行的礼仪。君臣燕饮之礼,叫做燕礼。 2 2 仪礼燕礼注云:“燕,安也;饮酒以安之也。燕有四等;卿大夫有 武汉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周芳:先秦食举乐考探 王事之劳,一;饮四方聘使,二;聘使还国,三;居无事而饮,四。” 2 、燕礼用乐 周代专门设有燕礼,而且对燕礼极为重视。其中“以乐侑食”的形式贯穿于 整个礼仪,以至到后来,由燕礼发展出专门的燕乐2 3 。 根据仪礼燕礼记载如下:“乐正先升工四人,二瑟升自西阶, 北面东上,坐工歌鹿鸣、四牡、皇皇者华笙入,立于县中, 奏 南陔,白华、氍华黍乃间歌鱼丽、笙由庚;歌南有嘉鱼、 笙崇丘;歌南山有台,笙由仪遂歌乡乐:周南关雎葛覃、 卷耳,召南鹁巢,( 采蘩,( 采蔟大师告于乐正日:“正歌备”“乐 正由楹内、东楹之东,告于公,乃降复位。宾醉,北面坐,取其荐脯以降, 奏陔。”“若以乐纳宾,则宾及庭,奏肆夏;宾拜酒,主人答拜,而 乐阕。公拜受爵,而奏肆夏;公卒爵,主人升,受爵以下,而乐阕。升歌鹿 呜,下管新宫,笙入三成,遂合乡乐。若舞,则勺驴“此燕飨之有乐也” h 3 、擞老之礼 在辞源中对燕礼的解释是古代敬老之礼。2 5 “凡养老,有虞氏以燕礼,夏 后氏以飨礼,殷人以食礼,周人修而兼用之。”“在养老所用燕礼中也要有音乐来 配合,如礼记文王世子云:“始之养也适东序,释奠于先老,遂设三老, 五更,群老之席位焉。适馔,省醴,养老之珍具,遂发咏焉,退,修之以孝养也。 反,登歌清庙,既歌而语,以成之也。( 注云:“反,反席也,老更受献毕, 皆立于西阶下,东面;今皆反升就席;乃使乐工登堂歌盗痘之诗以乐之;歌毕至 旅酬时,谈说善道,以成就天子养老之礼也”) 下管象,舞大武。燕乐中 所用清庙、象、大武与大飨相同。 三、“食举乐”在射礼 l 、射礼 射,是指用弓发箭,为古代六艺之一。礼记射义曰:“是故古者天子, 以射选诸侯、卿、大夫、士。射者,男子之事也。”古代贵族男子重武习射, 常举行射礼。” 武汉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周芳:先秦食举乐考探 礼书上记载射礼的材料很多,集中的有仪礼中的大射和乡射礼 两篇,周礼射人和礼记射义等篇。礼记射义云:“古者诸侯之 射也,必先行燕礼。卿,大夫、士之射也,必先行乡饮酒礼。”因而飨燕之礼、 乡饮酒礼均与射礼相连并行。仪礼大射仪记载:“公升,即席,奏肆夏。” 主人献宾而乐阙;宾献主人而乐又阙。乐宾时,“工六人,四瑟。仆人正徒相大 师,仆人师相少师,仆人士相上工升自西阶,北面东上坐授瑟,乃降。 小乐正立于西阶东。乃歌鹿呜三终。大师及少师、上工皆降,立于鼓北, 群工陪于后。乃管( ( 新宫三终”这是将射前所行的燕礼部分。 2 、射礼的分类及用乐 射礼集会中有宴会,并配有正式的歌乐,据文献记载,西周的射礼大抵有四 种2 9 : ( 1 ) 将祭择士为大射。仪礼大射仪注云:“天子或诸侯将祭,与群臣 射,以观其德。其比于礼乐,而中多者,得与于祭。”: ( 2 ) 宴饮之射为燕射。据仪礼燕礼云:“与卿燕,则大夫为宾。与大 夫燕,亦大夫为宾君与射,则为下射,袒朱襦,乐作而后就物。君在,大 夫射,则肉袒。”周礼大司乐中记载,燕射用乐时,乐师之宫要“帅射夫以 弓矢舞”正是此燕射礼; ( 3 ) 诸侯来朝或诸侯相朝而射为宾射。这在大射和燕射中均有所体现,据 仪礼大射仪云:“摈者请宾,公日:“命某为宾。”摈者命宾,宾少进,礼 辞。反命,又命之宾再拜稽首,受命。宾降,取弓矢于堂西。公将 射,则宾降,适堂西,袒决遂,执弓,摺三挟一个,升自西阶,先待于物北,一 笥,东面立。”以及仪礼燕礼云:“射人请宾公曰:“命莱为宾”射人命 宾,宾少进,礼辞。反命。又命之,宾再拜稽首,许诺与卿燕,则大夫为 宾。与大夫燕,亦大夫为宾君与射,则为下射,袒朱襦,乐作而后就物。 君在,大夫射,则肉袒。”而得; ( 4 ) 卿大夫举士后所行之射为乡射,据礼记射义云:“卿大夫、士 之射也,必先行乡饮酒礼”仪礼乡射礼云:“乐正先升,工四人, 二瑟,入,升自西阶,北面东上。笙入,立于县中,西面。乃合乐:周 南- 关雎、葛覃、卷耳;( ( 召南鹊巢、采蘩,采蔟。工不兴,告于 1 7 武汉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周芳:先秦食举乐考探 乐正,日:“正歌备”乐正告于宾,乃降。及奏驺虞以射乃羞, 无算爵,无算乐。宾兴,乐正命奏陔。”合乐以前,是乡饮酒礼的部分; 之后是乡射部分。这四种射礼在举行时几乎都要用乐,只是用乐的顺序和规格有 所区别,如周礼春官大司乐记载,大师:“大射,帅瞽而歌射节。”钟 师:“凡射,王奏驺虞,诸侯奏狸首,卿大夫奏采苹,士奏采蘩。 掌鼙鼓、缦乐”笙师:“飨、射,共其钟,笙之乐”铸师:“鼓其金奏之乐, 飨食,宾射,亦如之。” 通过仪礼乡射礼、仪礼大射、仪札燕礼三篇来看,射礼前要 行燕礼或乡饮酒礼,在大射的宴饮阶段中,宾主献酢酮,这期间有笙歌乐宾, 主人还献工及笙;仪礼中的大射礼为诸侯等级,故而只有金奏肆夏,“( 升) 歌鹿鸣三终”和“管新宫三终”,而没有间歌和合乐。而乡射礼的级别 更低,根据仪礼,只有合乐,合乐的内容是诗经中的二“南”,即周南 的关雎、葛覃、卷耳和召南的鹊巢、采蘩、采蔟。 四、“食举乐”在乡饮酒礼 1 、乡饮酒礼 乡饮酒礼是周代乡学中举行酒会的一种礼仪,以敬老为中心。礼记射义 云:“卿、大夫,士之射也,必先行乡饮酒礼。乡饮酒礼者,所以明长幼之 序也。”礼记乡饮酒义郑玄说:“名曰乡饮酒义者,以其记乡大夫饮宾 于痒序之礼,尊贤养老之义。”据仪礼乡饮酒礼篇注:“三年宾贤能,行此 礼:凡养老诸饮酒礼皆用之。”行此礼时,乡大夫为主人,处士之贤者为宾介。3 1 2 、乡饮酒礼用乐 乡饮酒礼用乐和大飨礼用乐的区别在于;乡饮酒礼没有“金奏”,只能“笙 奏”和“合乐”。乡饮酒礼和大飨礼所使用的对象和范围有高低贵贱之分,在其 礼仪中使用的乐也有繁简多少之分,处处透露着宗法等级的差别。详细记载见仪 礼- 乡饮酒礼: ( 1 ) 升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