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青海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青海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 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 除了文中特别 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 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为获得青海师范大学或其它教 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 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说明并 表示了谢意。 研究生签名: 日期: 青海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青海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青海师范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国家图书馆 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 可以采 用影印、 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本人电子文档的内 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包括刊登)论文的全部 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包括刊登)授权由青海师范大学 研究生部办理。 研究生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ii 摘 要 本论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就西宁 市中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的现状以及主要影响因素作了调查分析。研究结 果表明:一、中学生对体育的认知不够,体育意识水平还比较低,参加体育锻 炼的主动性较差。二、初高中生对体育的态度和锻炼情况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三、娱乐和健身是驱动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四、大多数学生对学 校体育课的喜爱程度是一般。五、多数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形式主要是 与朋友、同学在一起。六、影响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是没有时间和 学习压力大。 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体育意识的关键时期,学校体育教育是学生获得体育保 健知识和掌握运动技能的主要形式之一。因此,研究中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行 为现状,探讨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归结中学生体育行为的特点和规律,找到 有效提高学生体育意识的体育教学模式,是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达到终身体育 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加强中学生的体育锻炼,提高体育意识水平,增强学 生体质,就要采取以下措施:一、健全和完善现有的中学体育教育体系,落实好 学校课外体育活动。二、增加体育理论课时和体育知识的传授,扩大体育知识的 广度和深度,强化学生对体育的认知。三、适当开展新兴体育项目和体育活动, 全方位地吸引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四、开展丰富的课外体育活动,同时加大宣传 力度,让学生更深的了解体育锻炼方面的基本知识,提高中学生体育价值的认识 水平。积极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竞赛和体育活动。五、保证学校体育教育的 时间和质量,加大对体育教育经费的投入,改善体育教学场地设施和体育教师的 生活水平,提高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六、积极响应国家基础课程改革,构建中 学体育课程新体系,丰富体育课的内容和内涵,使体育课和其他课程均衡、协调 发展。 关键词: 西宁市区,中学生,体育意识,体育行为,调查研究 iii investigations on sports consciousness and sports behavior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xining abstract using the methods of investigation, documenting, investigation, and physics statistics, xining city middle school sports consciousness and sports behavior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main influence factors to the survey and analysis.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indicate that: 1 students sports cognitive enough, sports consciousness is still relatively low level of physical exercise, the initiative was poor. 2 for the early attitude and high school sports exercise exi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3 recreation and fitness is driv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ook part in physical exercise main motives. 4 most students fondness degree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is generally. 5 most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ook part in the form of extracurricular physical exercising primarily with friends, classmates together. six students participating in physical exercise affect the main factor is no time and learning pressure. middle school is the key to cultivating students sports consciousness, school sports education is the period of student to obtain sports health knowledge and mastering athletic skills one of the main form. therefore, the study of sports consciousness and middle school sports behavior statu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arious influencing factors, attributed the middle school sports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and laws, find effectively improving student sports consciousness sports teaching mode, is to promote the healthy growth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achieve lifelong physical education target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s.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students physical training, improve sports consciousness, enhance students constitution and shall take the following measures: 1. to improve and perfect the existing middle school sports education system and implementing good schools extracurricular sports activities. 2. increase theory classes and sports imparting knowledge, expand sports knowledge of the breadth and depth of sports students, intensify the cognition. 3. properly conducted emerging sports and sports activities and all-round to attract students participate in sports exercise. 4. launching abundant of after-class sports activities, and the increased publicity, lets the student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physical exercise aspects of knowledge and common sense, iv improve the level of recognition of the value of middle school sports. by actively developing students sports competitions and sports activities. 5. ensure the school sports education, increase the time and quality of sports education funds, improve sports teaching facilities and sports teacher living standards, improving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social status. 6. positive response country basic course reform, constructing the middle school sports a new course system, enrich the content and meaning, the p.e. curriculum to pe and other balance, coordination development. keywords: xining city , secondary students , sports consciousness,sports behavior,investigation v 目 录 第 1 章 前言 . 1 1.1 选题依据 . 1 1.2 文献综述 . 2 1.2.1 有关体育意识概念的文献综述 . 2 1.2.2 有关体育行为概念的文献综述 . 4 1.2.3 国内有关中学生体育锻炼现状的文献综述 . 6 1.2.4 关于中学生体质现状的文献综述 . 8 1.2.5 关于中学生体育意识现状的综述 . 9 第 2 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10 2.1 研究对象 . 10 2.2 研究方法 . 10 2.2.1 文献资料法 . 10 2.2.2 问卷调查法 . 10 2.2.3 访谈法 . 11 第 3 章 结果与分析 . 12 31 体育意识、体育行为的分类及其关系 . 12 3.1.1 体育意识、体育行为的分类 . 12 3.1.2 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的关系 . 13 3.2 西宁市中学生体育意识的现状和分析 . 13 3.2.1 西宁市中学生体育认知状况的现状和分析 . 13 3.2.2 西宁市中学生体育动机的现状分析 . 15 3.2.3 西宁市中学生体育情感意识的现状分析 . 16 3.2.4 西宁市中学生对自身健康状况的评价 . 16 3.2.5 西宁市中学生父母对子女体育锻炼情况关心程度的调查分析 . 17 3.3 西宁市中学生体育行为的现状和分析 . 18 3.3.1 西宁市中学生体育锻炼次数、时间长度和锻炼程度的现状和分析 . 18 3.3.2 西宁市中学生喜欢且经常参加的体育锻炼项目的现状和分析 . 20 3.3.3 西宁市中学生体育锻炼场所的现状和分析 . 23 3.3.4 西宁市中学生体育锻炼形式的现状与分析 . 23 3.3.5 西宁市中学生体育锻炼知识和运动技能来源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24 3.4 西宁市中学生非运动性体育行为的现状和分析 . 26 3.4.1 西宁市中学生体育消费的数额的现状分析 . 26 vi 3.4.2 西宁市中学生体育消费结构的现状分析 . 26 3.4.3 西宁市中学生体育信息获取的现状分析 . 27 3.5 影响西宁市中学生运动性体育行为的因素分析 . 28 3.5.1 影响西宁市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分析 . 28 3.5.2 西宁市中学生闲暇时间的安排状况 . 29 第 4 章 结论与建议 . 31 4.1 结论 . 31 4.1.1 关于西宁市中学生体育意识 . 31 4.1.2 关于西宁市中学生体育行为 . 32 4.2 建议 . 34 参 考 文 献: . 36 附件 . 37 附件 1:关于中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的问卷调查 . 37 附件 2:西宁市中学体育教师访谈提纲 . 39 致 谢 . 40 西宁市中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的调查研究 1 第 1 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明确规定: “全民健身计划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 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少年强则中国强。 “广大青少 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 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 ”然而数据显示,我国大 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一直处于下降趋势,肥胖学生的比例迅速增多,视力 不良居高不下,绝大多数学生的心血管系统机能下降明显。还有像耐力、柔韧、 速度、等这些基本身体素质急速下降。尤其是在中学,身体素质下降比例更加 突出,据权威报道,我国高中生的近视率达到了 85%以上,有的地区甚至超过 了 90%,有很多的高中毕业生在报考自己喜欢的专业时,却因体质健康出现问 题不得不改变自己的初衷。在 06 年国家征兵工作中,很多省份、地区的高中毕 业生因体检不合格被淘汰的兵源超过 60%。更不可思议的是,很多学校为了影 响力、为了升学率、为了所谓的“挤时间” ,竟然连课间操都取消了,运动会都 没法正常进行,学校的田径纪录还保持在七、八十年代的水平。长此以往,不 但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而且直接关系到家庭、社会乃至国家安全和 民族的未来。 中学时期,是青少年人生观和世界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终身 体育意识与行为培养的关键时期。 在以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体育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体育意识、建立终身体育的思想,对实施终身体育具有 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把人生中的身体锻炼活动分成若干个环节的话,那么学 校体育在终身体育这个整体中, 刚好处于连接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的中间环节。 所以中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的培养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点所在。中学 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的提高,更是提高全民体育素质的关键。体育事业犹如 一条大船,学校体育就是船桨,中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就是这条船的船 舵。我国体育事业的均衡发展更是需要学校体育来打好基础,培养中学生的体 育意识,让其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牢固终身体育的思想就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保证体育锻炼时间,确保体育 课的时间不被挪作他用,并在中考中增加体育的考试分数,把体育成绩作为衡 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也是逐渐深入人心。 然而,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地处青藏高原,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的西 青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宁市,市民整体的体育意识还是比较淡薄。作为体育教育比较集中的中学校园 里,学生的体育意识、健康意识仍不容乐观。现行的教育体制从客观上导向分 数至上,以考试定终身,将文化课成绩作为评价学生优劣的主要甚至是唯一标 准。除了考试分数,学生也很难顾及考试之外的体育锻炼等其他活动。在带有 浓厚应试色彩的高考制度作用下,加上功名思想影响下的社会非理性意识的呼 应,中学素质教育的实施举步维艰,多数学校不得不以放弃学生全面发展为代 价来换取自身的升学率和影响力。学生整天围着分数转。学生的身体锻炼和体 育活动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毛泽东曾在体育之研究一 文中说 “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 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勇而收效远” 。 中学时期,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的培养是实现终身体育、实施素质教育的 重要环节。近观西宁地区中学乃至全国中学体育教育现状,中学生的身体素质 一直在走下坡路,殊不知适量的体育运动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学生身心的 全面发展。有多少人,多少学生能够意识到伟人谓之体育为基石的真正涵义。 迄今为止,研究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的学者很多,但是大多数都指向高校。 中学生作为国民的组成部分,其体育意识和行为的培养和提高,对于提高国民 体育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西宁市地理位置特殊,民族成分较多,本人通 过对西宁市市区一些中学学生的观察和了解,发现他们的体育行为现状存在很 多的问题。研究西宁市市区中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行为,了解他们的体育行 为现状,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也是弥补和填充目前尚未有人全面深入的相关 研究的不足和空白。其意义有以下三重。首先,通过调查研究,能够发现西宁 市市区中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为现行的中学体 育教育改革以及为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其次,可以了解到西 宁市市区中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行为的现状,探索某些规律,揭示存在的问题, 然后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采取有效措施,让学习重压下的中学生们身心全面 健康发展,顺利完成中学阶段的学习任务,走向高校和社会。最后,通过调查 研究, 了解西宁市中学生现阶段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的现状和主要的影响因素, 有针对性的探讨相关的问题,并提出实施的建议和措施。确立正确的体育意识 和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对中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有关体育意识概念的文献综述 1.2.1.1 意识的界说 西宁市中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的调查研究 3 1.2.1.1.2 意识的哲学界说 就哲学来讲, “意识” (consciousness)是一种与物质相对立的精神实体, 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 社会的人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这种主观映像具有感觉、知觉、表象等感性 形式,也具有概念、判断、推理等理性形式。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反映客观事物 的高级认识形式,这种反应的起源和产生总和人们的实践活动紧密相连,只有 客观事物对人体施加影响和作用,才能产生相应的意识活动。 1.2.1.1.2 意识的心理学界说 关于意识的解释,人们迄今为止还没有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定义。就心理 状态而言, “意识”意味着清醒、警觉、注意集中等。以及在特定直觉下的各种 经验,如直觉、思维、情感、欲望、还包括我们对这些内容和自身行为的评价。 就心理内容而言, “意识”包括可用语言报告出的一些东西,如对幸福的体验、 对周围环境的知觉、对往事的回忆等。在行为水平上, “意识”意味着受意愿支 配的动作或活动,与自动化的动作相反。 意识是人们所持有的反映现实的最高 形式,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主体意识到的、自觉的心理活动状态。 1.2.1.2 体育意识的概念 体育意识的内容相当广泛,关于体育意识的概念也可谓是众说纷纭。白莉 在大学生体育意识的特点与培养中认为,体育意识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其 内涵较为丰富,从广义角度来看,是指人们在自觉认识体育意义与作用的基础 上,并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活动。它起源于人们对体育态度 的初级认识过程,形成于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对体育本质和内在规律的高级认识 过程中,并随着体育知识技术和机能水平的提高,不断加深对体育的整体认识, 促使自身体育意识深化发展,从狭义角度分析,体育意识是人们对某一项运动 理解程度的反映,即为运动意识。 徐宏伟在体育意识建构之理性思考中认 为,人对体育现象的自觉的、能动的反映,即是体育意识。具体地说,是指个 人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对体育在人和社会的发展关系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的 把握意识,是对体育这种文化现象的选择意识、投身意识、价值意识、创造意 识、超越意识的统一体。它是个体的体育知识观念、体育意向观念及体育决策 观念的有机结合体。 田荣和在浅谈高校体育教学与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 列宁全集m.上集 1984 年版 第 103 页 普通心理学(修订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 第 174 页 体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9 年 6 月第一版 白莉 大学生体育意识的的特点与培养j体育科技 1994 ,1 第 33 页 徐宏伟 体育意识构建之理性思考j 湖北体育科技 1995,1 第 1 页 青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养中认为,体育意识是指人们从事(参与)体育实践的产物,是人们对体育 实践,体育运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以及各种内外关系等方面的精神活动 的总和。 张云龙在大学生体育意识的现状分析与培养对策中认为,体育意 识是指人在参加体育活动中,按照个人对体育的认识,争取个人认为是正确有 效的手段和方式,以决定行为的心理活动。其起源于人们对体育态度的初级认 识,逐步通过实践活动对体育的本质及内在规律产生高级认识,并伴随体育知 识、技术技能的提高,不断加深对体育的整体认识,促进自身体育意识深化发 展和自我完善。 毕献为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中认 为,体育意识是指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自觉认识体育意义与作用的基础上所产生 的能动的心理活动,表现为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和参与体育活动的自觉性。 陈荔 妮在素质教育与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中认为,体育意识是人们对体育的 总体认识,是人们对体育的整体知识体系,在头脑中的反映,其外部表现是人 们对于体育的兴趣、爱好、参与体育的积极性等。 关正春在浅谈大学生的体 育意识中认为,体育意识是体育目的的自觉反映,是在从事体育活动实践中 产生的。人体作为自然生命体,是一个受自我意识调控的开放而且复杂的大系 统。为了满足强身健体的需要,在大脑意识的支配下,驱动操纵自己的机体器 官从事运动,不断加深对体育运动的内涵和价值的认识,并提高到自觉为实现 奋斗目标而努力的高层次的认识活动。 余卫平在对湖南成人高校学生体育意 识的研究中认为,体育意识从广义的角度来看,是指人们在了解体育的基础 理论知识、认识到体育的意义、目的、和作用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体育实践 活动而产生的各种心理活动。从狭义的角度来看,是人们对某一专项运动理解 程度的反映。 前人的研究从多个立场出发,对体育意识的概念进行了不同的论述。主要 还是从心理学和哲学的角度进行了定义和论述。但是直到现在,对体育意识的 定义还是没有一个全面、完整的定义。本文将借鉴前人的研究结果,结合心理 学和哲学两个出发点,从体育行为的产生过程入手,试图揭示体育意识和体育 行为的意义和内在联系。 1.2.2 有关体育行为概念的文献综述 1.2.2.1 行为的界定 田荣和 浅谈高校体育教学与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1.01 第 80 页 张云龙 大学生体育意识的现状分析与培养对策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1997.3 第 1 页 毕献为 体育教学中因注重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j 金融教学与研究 2005.02 第 58 页 陈荔妮 素质教育与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j 福建体育科技 1999,1 第 14 页 关正春 浅谈大学生的体育意识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1999,(1) 第 56 页 余卫平 对湖南成人高校学生体育意识的研究 d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999 年 西宁市中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的调查研究 5 行为是人类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生活态度及具体的生活方式,它是在一定 的物质条件下,不同的个人或群体,在社会文化制度、个人价值观念的影响下, 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或对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所做出的能动反应。这 是在百度百科里关于行为一词的部分解释。行为(behavior) ,在生物学中解释 为生物进行的从外部可察觉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而按照生理学家的观点, 行为则是人体器官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反应。哲学家认为行为就是人们在日常 生活中所表现的一切活动。现代的心理学家一般认为,行为是人在主客观因素 影响下而产生的外部活动,是一个整体的行动过程。美国心理学家伍德沃思 ( woodworth) 将行为定义为:行为是机体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下所应起的反应。 这种反应既包括外显的行为也包括内在的生理和心理的变化。 行为科学认为, 行为是一定社会中,人在意识支配下按照一定规范进行并取得一定结果的客观 活动。行为和心理是辩证统一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支配着行为,而行为又是 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 心理学家勒温 (k lewin) 提出著名的行为公式: b= f(p e) 其中 b 代表行为 f 代表需要 p 代表个性 e 代表函数他认为人的行为取决于内 在需要和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 1.2.2.2 体育行为概念的界说 体育行为是指人们在参与体育活动时的具体表现。刘一民、孙波在论体 育行为的多维特征中认为,体育行为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方式,它既受 行为个体生理、心理特点的制约,同时也受社会文化环境,经济发展的影响。 体育行为,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地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为满足某种体育需 要而进行的活动。它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即凡是与体育发生联系的行为活 动,都可称之为体育行为。 马宏霞在大学生体育行为的现状调查中认为, 体育行为是社会行为的一种,是为了追求体育目标而进行与他人有交互关系的 行为。体育行为指人们进行体育生活和体育活动的表现形式,是体育文化素养 在人的行为中的直接反映。它包括体育活动、体育消费、体育时间与空间利用、 体育效绩等。 金健秋、徐国宏在大学生体育行为探讨中认为,体育行为是 人与体育发生联系时的综合性表现特征,因而,体育行为按其表现形式可分为 隐性体育行为和显性体育行为。显性体育行为是人们在体育生活中具体的外在 表现,它主要包括体育活动的时间、体育活动的内容、体育消费、体育信息的 获取等方面。隐性体育行为对显性体育行为具有驱动、导向、支持作用,是人 们心理活动与体育发生联系时的综合表现特征,它主要由体育需要、体育价值 尚大光 有效地促进学校健康模式理论基础与操作技术 m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第 11 页 何娟 青年行为学m 北京 解放军出版社 1988 刘一民、孙波 论体育行为的多维特征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2 年 04 第 6 页 马宏霞 大学生体育行为的现状调查j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08 年 06 期 青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观、体育态度等构成。 4黄晨曦、殷晓霞、唐建强在大学生体育行为的社 会学探析中认为,体育行为在社会学角度上指为追求体育目标而进行与他人 有交往关系的行为。而在心理学角度上是泛指为实现体育目标有规律地外观活 动、动作、运动、反应和行为。 体育行为不能等同于体育锻炼、体育活动,而且体育行为也不能硬性分开 来做讨论。我们应该联系各个因素和科学依据综合去理解它。 1.2.3 国内有关中学生体育锻炼现状的文献综述 1.2.3.1 中学生喜爱的锻炼项目的文献综述 邱远通过对广东省 12 个地级市的 24 所学校 2234 名中学生参加体育锻 炼的现状进行了有效的分层整群抽样调研。结果表明:中学生体育锻炼目的明 确,态度积极肯定,大多数学生参加锻炼,学生体育锻炼中学生喜爱的运动项 目比较广泛,涵盖传统、现代和前卫的运动项目达 30 多项。最受中学生喜爱 运动项目是打篮球,其次是跑步、游泳、踢足球、打羽毛球、步行、打乒乓球、 骑自行车、武术、体操等。男生倾向参与对抗激烈、竞争性强的项目, 而女生 倾向参与运动强度易控、对抗性不强的项目。男生最喜爱参与的运动项目排在 前 8 位的分别是篮球( 31. 9%) 、足球( 15. 0%) 、游泳( 10. 2%) 、跑步( 9. 3%) 、乒乓球( 6. 2% ) 、自行车( 4. 4%) 、步行( 4. 3%) 、羽毛球( 3. 7%) ; 女生最喜爱参与的运动项目排在前 8 位的分别是跑步( 15. 5%) 、篮球( 11. 8%) 、羽毛球( 11. 6%) 、游泳( 8. 6% ) 、步行( 7. 6%) 、体操( 6. 8%) 、 武术( 6. 6%) 、自行车( 6. 5%) 。 1邱辉对大连市部分中学的近两千名中 学生和一百位老师进行体育锻炼现状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参加体育 锻炼的大连市中学生中,喜欢的体育锻炼项目依次是:街舞、毽球、篮球、田 径、拔河、足球、乒乓球、跳绳、健美操、棋类、排球、武术、体操、网球、 体育舞蹈和羽毛球。 梁莉对酒泉市城区普通高中的 320 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依次是:散步跑步、羽毛球、乒乓球、棋牌类、 足球、旱冰、排球、篮球、台球、踢毽子、游泳、跳绳、登山、健美操和网球。 其中前三项的比例超过半数,表现的相对集中。 中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很广泛,也容易接受一些新型的体育运动,如:街 舞、轮滑等。但是当地传统的,喜闻乐见的项目也是很受学生欢迎。中学生从 金健秋、徐国宏 大学生体育行为探讨j 中国体育科技 2001,(7):3335 黄晨曦、殷晓霞、唐建强 大学生体育行为的社会学探析j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06 年 04 期 邱远 对广东省中学生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及其对策研究j 安徽体育科技 2005,8 第 4 期 邱辉 大连市部分中学中学生体育态度的调查分析 d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 梁莉 中学生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的调查研究 d 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 西宁市中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的调查研究 7 众意识较强,喜欢的体育项目也呈地方区域性集中。这也跟环境、民俗、地方 经济、传统文化有很大关系。 1.2.3.2 中学生体育锻炼的形式和锻炼次数的文献综述 吴逸冰通过对莆田市几所中学近八百名学生的调查发现,仅有 4.3%的学生 每周体育锻炼 5 次;10.6%的学生每周锻炼 34 次;48.8%的学生每周锻炼 1 2 次;有 38.8%的学生竟没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刘彦乔、张殿亮、谭玉霞 等对石家庄市区十所中学的 1840 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有 53.3% 是和同学在一起锻炼,这和他们选择学校场地锻炼是一致的,也与中学生的年 龄特点相符。值得注意的是,和家人在一起锻炼的只有总人数的 11.58%,可见 我们的家庭体育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闫连成通过对长春市区内的六所 中学的初、高中学生近六百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的学生每周锻炼 次数在 13 次,而且锻炼的形式多数为群体性的。 梁莉对酒泉市城区普通高 中的 320 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除体育课外每周进行体育锻炼的, 有 11.01%的学生是 0 次;有 11.64%是 1 次;有 22.96%是 2 次;有 24.53%是 3 次;有 7.86%是 4 次;有 14.78%是 5 次;每周超过 6 次的,只有 7.23%。由此 可见,有 54.4%的高中学生能够在体育课外,每周进行 3 次以上的体育锻炼。 , 但是也有 22%的高中学生除了体育课上的体育活动之外,课外几乎不再进行体 育锻炼。在参与方式方面,有 72.01%的高中生都是与同学、朋友一起进行体育 活动和锻炼,只有极个别的高中学生是和家人一起进行体育活动的。 1.2.3.3 关于中学生体育消费的文献综述 体育消费,是指人们有关体育的个人支出。狭义的体育消费,即直接的体 育消费,主要是指在参与体育活动和观赏体育运动竞赛表演过程中,对体育服 务产品及与体育活动直接有关的体育实物消费品、精神产品等体育消费资料的 消费。广义的体育消费,还包括各种间接的体育消费,即为了参加体育活动和 观赏体育竞赛而支出的交通、住宿、餐饮等方面的费用。根据体育消费者通过 支付货币而获得的不同功能的体育消费资料,体育消费可分为三种类型:即观 赏性体育消费、参与性体育消费和事务性体育消费。 诸文兵通过对重庆市不同区域的 30 所中学的 3000 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研 究,结果表明,重庆市中学生的年人均生活消费为 897.32 元,年人均体育消费 吴逸冰 对中学生体育意识与行为的调查研究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2,2 刘彦乔等 对石家庄市区中学生体育意识和闲暇体育行为现状的研究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2004,6 闫连成 长春市中学生体育意识的研究 d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梁莉 中学生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的调查研究 d 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 全民健身与生活方式m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2 青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总额为 61.76 元,占整个人均生活消费的 6.9%;而在整个体育消费中,体育实 物消费占到了 70.1%,体育信息消费占了 9.8%,体育劳务消费(主要包括体育 培训班学费、体育活动场馆费用等)占 188%,其他为 1.3%。 倪步科、薛林峰 通过对浙江省的 11 个地区的共 1200 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浙江 省中学生的体育消费行为中,实物消费所占比例远高于观赏型和参与型消费的 比例。其中购买体育器械的费用占 54.70%;购买体育服装 6.82%;购买体育书 刊音像 7.10%;购买运动饮料 10.04%;观看体育比赛门票费用 2.95%;去健身 场馆费用 7.39%; 参加体育培训班费用 5.73%; 由此可见, 在中学生体育消费中, 体育实物消费是占比例最大的。 王津秋、闫淑芳、胡一平等对济南、青岛市六 所中学的 2000 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研究, 结果表明, 城市中学生体育消费结构中, 实物消费远高于其他体育消费。像运动服装、运动饮品、运动器械等,其特质 能够满足消费者运动和生活双重需求,而这一点恰好适合目前我国城市的消费 水平和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1.2.4 关于中学生体质现状的文献综述 体育界对体质的衡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身体形态发育水平: 体格、 体型、姿态、器官组织结构、身体组成部分。2、身体的功能水平:机体的新陈 代谢水平及各器官系统的效能等。3、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发展水平:力量、速 度、耐力、灵敏、柔韧;走、跑、跳、投、攀、爬、举等身体的基本运动能力。 4、心理发育水平:智力、情感、行为、感知觉、性格、个性、意志等。5、适 应能力: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生活紧张事件的适应能力。6、对疾病和其他 有碍健康的不良刺激的抵抗能力等。 庄小芳通过对南京城区四所中学的 1200 名 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南京市中学生各年龄段的身高体重平均水平整 体高于当时全国水平。营养不良率低于全国水平,较轻体重率和正常体重率高 于全国水平。只有 37.8%的学生身高体重标准处于正常范围,62.7%的学生体型 不合格。肺活量良好率高于全国同期水平,1995 年到 2005 年的学生跳远成绩 呈下降状态,力量素质总体来看呈下降趋势。800 米和 1000 米成绩从 1995 年 到 2000 年呈下降趋势,2000 年到 2005 年成绩有所回升,但是总体上看,十年 间学生的耐力素质也是呈下降趋势, 较为严重。 李财富等在 2009 年辽宁省城、 乡中学生体质现状调查与分析中认为,各城市间的中学生体质水平存在较大 差异,而且城市中学生的身体形态发育状况好于乡村,但在身体素质方面乡村 中学生优于城市中学生。杨秉龙在19952005 山西省中小学生体质状况的动 诸文兵 重庆市中学生体育消费现状及分析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 2006,3 倪步科 薛林峰 浙江省中学生体育消费现状与分析j 成人教育 2008,4 王津秋 闫淑芳 胡一平 济南、青岛中学生体育消费调查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3 西宁市中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的调查研究 9 态分析中认为 1995 年到 2005 年十年间,男女生的身高和体重两项指标呈上 升趋势,但是男生胸围增长过缓,女生则有降无增。心肺功能较差,身体各项 素质发展不均衡,总体发展水平呈下降趋势。 1.2.5 关于中学生体育意识现状的综述 吴逸冰通过对莆田市四所中学的近800名学生的调查研究, 调查结果表明, 当前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还是相当薄弱,与国家对学生体育锻炼的要求 相差甚远。王津秋、闫淑芳、胡一平等对济南、青岛市六所中学的 2000 名中学 生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城市中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目的以增强体质 为主,其次是休闲娱乐、应试需要和社交等。初中生在会考中加试体育,所以 以此为动机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也较多;高中生以社交为动机参与体育活动的 比例较大,但是高中生参与体育比赛,以比赛为目的参与体育活动的比例明显 低于初中生。李治业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学生体育意识的研究一文中认为, 对体育重要性的理解,许昌和上海两地的学生都表现出较高的体育意识,并出 现了男生比女生更加重视体育。许昌地区的女中学生认为体育更重要。两地区 的中学生对体育动机的认识,已经体现在社会、生理、心理等方面。体育动机 整体上趋于一致,但上海地区的中学生表现出更强的交往动机。两地区中学生 的余暇时间少,自己可支配时间不多,直接影响中学生体育意识的形成。邓小刚 等在长沙市中小学生体育态度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一文中认为,多数中 小学生具有积极的体育态度,能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但中学时期的体育 锻炼行为容易受到生理、心理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督促, 其体育意识和锻炼态度没有完全转化为体育锻炼行为。学习压力成为最主要的 影响因素,学业繁重,没有时间和精力来进行体育锻炼。 综合各类有关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的研究资料,发现以大学生为调查对象 的这类研究较多,并在很多方面形成了一些共识。关于中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 育行为的实证性研究较少,相对来说不是很深入。有关西宁市中学生体育意识 和体育行为的调查研究也是非常少,其中对体育意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体育意 识的概念上和分类上,没有将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结合起来,更没有揭示出体 育意识和体育行为之间的关系。在对体育行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药学服务培训试题及答案
- 整体认读音节课件
- 敲门声情景的课件
- 2025年医疗腔隙性脑梗死脑梗死护理查房模板
- 直播培训课件表格模板
- 工地安全常规知识培训课件
- 解聘合同协议书模板
- 中医科护理业务学习考核试题(附答案)
- 空调设备购销合同
- 个人房屋出租合同协议
- 2025年安顺西秀区招聘城市社区工作者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2025-2026秋“1530”安全教育记录表
- 催乳相关培训知识课件
- 2025年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员工培训试题(附答案)
- 2025年公平竞争审查知识竞赛考试练习题库(正式版)含答案
- 2025年重庆市中考英语试卷真题(含标准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时事政治考试题及参考答案(100题)
- 员工社保补贴合同协议
- 承插型盘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标准JGJT231-2021规范解读
- 中医适宜技术-中药热奄包
- SH/T 0356-1996燃料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