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学专业论文)论公司的社会责任.pdf_第1页
(经济法学专业论文)论公司的社会责任.pdf_第2页
(经济法学专业论文)论公司的社会责任.pdf_第3页
(经济法学专业论文)论公司的社会责任.pdf_第4页
(经济法学专业论文)论公司的社会责任.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公司的社会责任 i 摘 要 摘 要 公司制度自产生以来,给人类社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 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公司力量的日益壮大,公司在给社会经济创造巨大 财富的同时, 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如环境污染, 滥用经济优势垄断价格, 排挤中小竞争者,生产假冒伪劣产品,过度使用资源,侵害劳动者权益等等。于 是,在 20 世纪 30 年代的美国,有人提出了最初的“公司社会责任理论” 。该理 论一经提出,在理论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最著名的是美国学者伯利与多德的论 战,持续 20 年之久。目前在我国,研究公司社会责任的成果也很多,刘俊海博 士的著作公司社会责任 ;刘连煜博士的著作公司治理与公司的社会责任 ; 卢代富博士的著作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学与法学分析 。我国新修订的公司 法中已经明确规定了公司需要承担社会责任,这是我国公司立法的一大进步。 我国的新公司法第五条第一款规定: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 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 担社会责任。但只是做出了原则性的规定,并没有全面系统的措施。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公司社会责任理论进行深入探讨,并结合我国的 现状,讨论公司社会责任制度实现的途径,从而保证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 本文内容共分为四部分: 第一章笔者介绍了公司社会责任的缘起,并对公司社会责任的概念进行了分 解,分别对公司社会责任的主体、性质、特征作出了界定。第二章笔者介绍的是 公司社会责任理论的依据。主要从所有权社会化理念、社会利益理论、权力义务 统一说、经济分析法学、利害关系人理论等角度进行论述。第三章笔者详细介绍 了公司社会责任的内容,包括对职工、消费者、债权人、社区、环境、社会公益 的社会责任。 第四章是本文的重点,关键在于解决公司社会责任的实现途径。笔者针对现 实的情况,提出了以下几点主张:通过 sa8000 标准、职工持股制度实现对职工 的社会责任;通过建立召回制度、信息公开制度、公司社会责任的消费者监督制 度切实保障消费者的权利,实现公司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通过银行参与公司治 理以及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实现对债权人社会利益的保护;对于环境、社区、社会 公益等问题,笔者建议用立法的形式将具体内容固定下来,从而保证公司社会责 任的实现。 关键词关键词:公司社会责任,sa8000 标准,召回制度,银行参与公司治理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 abstract since companies have a system, to the enormous wealth created by huma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plays a vital role。 but with the growing power companies, companies in the socio-economic create enormous wealth, it has also brought about a series of social problems, such a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the abuse of economic power monopoly prices, lieutenant colonel competitors out of production of fake and shoddy products, the excessive use of resources, abuse of workers rights, etc. thus, in the 20th century the united states 30 years, it was initially propose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eory. the theory was put forth in theoretical circles caused tremendous repercussions。the most famous american scholar dude burleigh and the nation, sustained 20 years。in my current research results have had a lot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liujuanhai dr. book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liulianyu ph.d. in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dr. lo fu-generatio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economics and law analysis。our newly revised company law has been clearly define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needs to assume that this is a big step forward my company legislation。our new company law article 1 provides that : companies engaged in business activities, must comply with laws,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s, to comply with social ethics, business ethics, honesty, trustworthiness, government and the public to accept the supervision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but the principle is made, and no concrete measures. in predecessors on the basis of this study the theory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to explore in greater depth, and in light of chinas current situation and discuss ways to achieve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system, thus ensuring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our society. the content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 chapter 1 introduce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riginated, and the concept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onducted decomposition respectively of the mai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nature, a defining characteristic.chapter 2 is the author of the companies on the basis of the theory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from the main title socialization and social benefits theory, unified power obligations that, economic analysis jurisprudence, the theory of subjective perspectives on.。chapter 3 details the author of the content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cluding employees, consumers, creditors, communities, environment, social welfar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hapter 4 is the focus of this paper lies in the realization of ways to address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reality the author made the following proposals : through sa8000 standards, and workers holding system for employees to achieve social responsibility;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its system, open information system, consumer oversight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protect consumer rights system to achieve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to consumers; through banks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information disclosure system for the social benefits of creditors;on the environment, community, social welfare and other issues, the authors recommend the use of specific legislation in the form of fixed content. thus ensuring the achievement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key words:key words: corporations social responsibility , sa8000 standard , recall system , bank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corporations social responsibility , sa8000 standard , recall system , bank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系在导师指导下本人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文 中依法引用他人的成果,均已做出明确标注或得到许可。论文内容未包含法律意 义上已属于他人的任何形式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本人已用于其他学位申请的论 文或成果。 本人如违反上述声明,愿意承担以下责任和后果: 1、交回学校授予的学位证书; 2、学校可在相关媒体上对作者本人的行为进行通报; 3、本人按照学校规定的方式,对因不当取得学位给学校造成的名誉损害, 进行公开道歉。 4、本人负责因论文成果不实产生的法律纠纷。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本人在导师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职务作品,知识产权归属学校。学 校享有以任何方式发表、复制、公开阅览、借阅以及申请专利等权利。本人离校 后发表或使用学位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 署名单位仍然 为河北经贸大学。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 师 签 名 : 日期: 年 月 日 (本声明的版权归河北经贸大学所有,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及任何个人不得擅自 使用) 论公司的社会责任 1 引 言 公司作为多元化主体的财产集合体。从其诞生之日起,就被定位成为股东牟利的工 具,这也是公司制度吸引众多投资者的魅力所在。正是这种制度的存在,满足了人们需 要更大集中生产的条件的欲望,包括资本、土地、劳动力等。因此,这个既可以挣钱, 责任又有限的机器便在随后的几百年里占据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头筹。因此,我们可以看 出企业的原始责任就是为所有者获取利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司在给社会带来巨 大福利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于是有人提出,公司不能仅为了为股东牟利而存在,必须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 益,也就是说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这就是著名的公司社会责任理论(即利益相关者 理论)该理论是缓和与解决公司巨型化的带来严重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是融洽公司与 社会的关系、促进建设一个更美好更和谐的社会的一种理念。此问题一经提出便在理论 界产生了巨大的反响。最著名的是美国学者伯利与多德的论战,持续 20 年之久。时至 今日,美国已经有 28 个州以立法形式承认了公司社会责任制度。英国、德国、日本也 都先后确立了公司社会责任制度。目前在我国,研究公司社会责任的成果也很多,刘俊 海博士的著作公司社会责任 ;刘连煜博士的著作公司治理与公司的社会责任 ;卢 代富博士的著作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学与法学分析 。从现实情况来看,要减少和避 免诸如环境污染、假冒伪劣商品、侵害职工利益、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垄断等大量社 会问题的发生,需要公司承担社会责任。在我国目前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阶段, 要建立完善的、充分竞争的市场机制,不仅需要有朝气和活力的公司组织,更需要有一 个稳定和和谐的社会环境,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公司承担社会责任。 值得欣喜的是在我国新修订的 公司法 中已经明确规定了公司需要承担社会责任, 这是我国公司立法的一大进步。我国的新公司法第五条第一款规定:公司从事经营 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 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由此可见公司社会责任的理念已经被立法所接受。但是 公司法只是笼统地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对于具体的社会责任如何实现却没有作出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系统的规定。因此,这与在实践中要求实现公司社会责任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这正 是本文的写作动机所在,笔者认为只有将“口号”转化为现实,公司社会责任理论的价 值在我国才真正的得到体现。本文旨在通过对公司社会责任相关问题的探讨,廓清公司 社会责任的相关问题,以期为公司社会责任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尽一份绵薄之力,从而 更加有利的推动我国和谐社会的建立。本文采用了经济分析法学、社会法学、比较法学 等方法对本问题进行研究。 本文内容共分为四部分: 第一章笔者介绍了公司社会责任的缘起,并对公司社会责任的概念进行了分解,分 别对公司社会责任的主体、性质、特征作出了界定。 第二章笔者介绍的是公司社会责任理论的依据。主要从所有权社会化、社会利益理 论、权力义务统一说、经济分析法学、利害关系人理论等角度进行论述。 第三章笔者详细介绍了公司社会责任的内容,包括对职工、消费者、债权人、社区、 环境、社会公益的社会责任。 第四章是本文的重点,关键在于解决公司社会责任的实现途径。笔者针对现实的情 况,提出了以下几点主张:通过 sa8000 标准、职工持股制度实现对职工的社会责任; 通过建立召回制度、信息公开制度、对公司社会责任的消费者监督制度切实保障消费者 的权利,实现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通过银行参与公司治理以及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实现 对债权人的社会利益;对于环境、社区、社会公益等问题,笔者建议用立法的形式将具 体内容固定下来,从而保证公司社会责任的实现。 论公司的社会责任 3 第 1 章 公司社会责任的概述 1.1 公司社会责任的缘起 公司法上的社会责任观念来源于经济学中企业的社会责任观, 因为公司作为企业的 主要形态通常规模比较大,承担社会责任更具有经济上的现实性和社会道德上的逻辑 性,所以讨论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讨论公司的社会责任。因此,追溯公司社会责任的历 史渊源应从研究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历史开始。 20 世纪初的美国, 在自由资本主义条件下 自由放任的经济学思潮的影响下, 公司制度固有的减少和转移风险的优点与在鼓励投资 和节约交易成本方面的卓著成效,为社会化大生产提供了适当的企业组织形式,并在更 广泛、更深层次领域中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为社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社会生产力; 另外,国家守夜人角色的不作为和鼓吹企业自由、市场自由导致了资本家的盲目追逐私 利,他们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不惜损害利害相关者的利益,从而引发了企业一系 列社会问题的发生,诸如环境问题、假冒伪劣产品、侵犯职工利益、垄断等各种消极现 象层出不穷,特别是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出现。企业引发的社会 问题日趋严重,以及由 此在民众产生的不满情绪不断高涨,一些明智的企业领导人开始对企业进行重新的定 位,其在追求企业自身利益或者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对股东之外的其他利益相关 者给予了全面关注。1929 年,通用电器公司的一位经理杨(owen.d.yang)在一次演说 中指出,公司不仅要对股东的利益负责,而且还要对雇员,顾客,广大公众的利益负责。 这位经理人的观点是有关企业对股东之外人利益负责中最早的表达之一。可见,此种 观念最初流行于实务界而非理论界。 此观点一经提出,立刻获得了理论界的激烈回应,有的支持,有的反对。一些激进 的学者向传统的企业理论和公司法理论提出了挑战,他们一改过去传统的“惟股东利益 至上”的观念,力图将企业对其所有的利益相关者负责做出理论上的说明和制度上的设 计,重点在于研究公司应当如何对除股东之外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进行保障,我们称之 卢代富.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学与法学分析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p39.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为企业的社会责任。此后,公司社会责任的问题便进入法学界研究的视野,并称之为公 司的社会责任。 1.2 公司社会责任理论的研究现状 从美国开始,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纷纷对公司法进行修改,加强了对公司的限制, 那种漠视劳动者、消费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的做法受到了广大公司经营人员和立法 者的抛弃。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就首先开启公司法变革之河,于 1989 年修正其公司法, 要求公司的股东不仅对股东负责,还要对利益相关者负责。目前美国已经有 28 个州在 公司法中加入了公司社会责任的相关内容。德国是世界上另外一个坚定的奉行“公司社 会责任”理论的国家。德国与上世纪 50 年代以立法形式确立了职工的参与制度。英国 理论界对公司社会责任的认识虽然晚于美国, 但是现在公司社会责任理论在商界和社会 公众中的影响非常大,并将公司承担社会责任视为现代公司的基本特征。日本学者同样 在上世纪 50 年代提出了公司社会责任的问题,并进一步指明,如果公司仍像过去一样, 只顾追求自身的利益而无视社会的利益,则会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与稳定。与欧美国家 公司社会责任理论的活跃的研究局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包括我国在 内)对该理论缺乏深入研究。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发展的滞后,市场发育不够成熟。但是 由于我国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公司对社会(包括环境的污染以及消费者利益的侵 害) 、对职工的利益侵害过于严重,引起了有关方面的注意。因此,近年来,我国的一 些学者也开始对该问题进行关注。如刘俊海博士的著作公司社会责任 。在该书中他 把确立公司社会责任提升到了“建立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一项重要的内容”之高度来认 识,并在考察西方国家公司社会责任制度的基础上,提出了包括借鉴外国公司社会责任 立法经验、重新定位公司目标、强化董事的社会责任、扩大非股东利益集团对公司事务 的参与、 建立社会公开机制以及落实公用事业公司社会责任等在内的多方面的建设性意 见。 刘连煜博士在公司治理与公司的社会责任一文中,对我国台湾地区的“公司 法”采取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唯一目标的指导思想而设计的公司制度表示不满。他认为 这个传统的设计已经不合乎现代社会的需要,主张现代公司除追求经济利益外,也应该 刘俊海.公司的社会责任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p1617. 论公司的社会责任 5 尽到对社会的责任。基于此认识作者从中外学说、判例出发,较为详尽地探讨了这一问 题,并力图从公司治理结构的构造上,寻求落实公司社会责任的途径,这无疑为企业社 会责任难的付诸实施提供了一条新思路。从现实来看,要解决环境污染,滥用经济优势 垄断价格,排挤中小竞争者,生产假冒伪劣产品,过度使用资源,侵害劳动者权益等一 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都需要公司承担社会责任。卢代富博士的著作企业社会责任的 经济学与法学分析从经济学的角度阐述了公司社会责任制度的价值,并且结合我国国 有企业改革的实践提出了“法律是落实企业社会责任的保障”的观点。为我国公司社会 责任的实现另辟蹊径。 1.3 对公司社会责任的界定 从历史上看, 不同时期的学者由于其所处的商品经济环境和社会经济结构不同, 他 们对公司社会责任内涵的理解也有所差异。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第一次系统地论 述了经济自由的观点,这一观点的提出,为发展着的资本主义公司理论奠定了基础。他 认为,社会的每一个人都是从利己处出发来从事各种经济活动的,人们在相互服务、劳 动和产品相互交换的过程,应该遵守利已主义的道德原则,只有允许和鼓励个人最大限 度的去追求财富,并通过市场和竞争这只“看不见的手”的支配,自动调整人们之间的 利害关系,才能达到社会的最大福利。因此,公司追求利润的行为,也就是以最好的方 式去促进社会的利益。 凯恩斯针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权力集中和工业垄断的形式,提出了“可调 节的资本主义”理论。他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文中指出在不完全竞争的条件下, 仅仅依靠市场来调节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是不够的, 市场调节作用的弱化所造成的社会 经济结构的变化使政府对于社会经济活动的干预成为必需,他认为“国家必须用改变利 税体系,限制利率及其它方法指导消费倾向” ,通过政府对市场经济的适当干预,消除 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失业和经济危机现象, 从外部为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与自愿提供平 衡机制。他还认为,现代公司作为一个开放的具有多种功能的经济社会系统,并非 仅为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的个人来从事生产和经营。 尽管在任何时期谋求利润都是公司 市场行为的主要驱动力和追求的目标。但是,公司对社会的发展所负有的道德责任,不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只是表现在公司经济活动的直接后果,即利润最大化方面,而是贯穿于公司经济活动的 整个过程,即获取利润的途径、方法和手段,对企业外部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有效地 利用资源及满足消费者需求等方面。 由此可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经济学家对公司社会责的认识也有所不同。亚 当斯密认为公司的经营目标是唯一的,即最大限度的追求利润和财富,并且认为这是 实现公司社会责任的前提条件。而凯恩斯则认为,公司在追求经济目标的同时,还要注 意其所采用的途径、方法和手段,从而对公司社会责任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深度。 从横向来看,不同国家的学者对该问题也有不同的认识。美国布鲁金斯研究所高级 研究会员布莱尔(margart.m.blan)女士公司(企业)不仅应当视为是由属于股东所有 的投资所组成的实物资产束,而且应当作为调整和协调包括股东,雇员,供应商,客户 在内的各种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制度安排。由此,她进一步认为:企业管理者必须全面的 考虑企业的决策和行为对企业的利害关系人的影响,而不是仅仅考虑最大化的股东回 报。 克斯戴维和罗伯特伯罗姆斯图认为,公司社会责任是指公司决策者采取保护 与促进社会福利行为的义务有如他们对待自己的利益一般;大陆学者刘俊海认为, 公司的社会责任是指公司不能仅仅以最大限度的为股东盈利或者赚钱作为自己存在的 唯一目的,而应当最大限度的增进除股东利益之外的其它所有的社会利益,这种利益包 括雇员(职工)利益、消费者利益、债权人利益、中小竞争者利益、社区利益、环境利 益、社会弱者利益及整个社会公共利益等内容,既包括自然人的人权尤其是经济、社 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中规定的社会、经济、文化权利,也包括自然人之外的法人 和非法人组织的权力和利益; 大陆学者卢代富认为,公司社会责任是指公司在谋求股 东利益最大化之外所负有的维护和增进社会利益的义务。 我国台湾著名学者刘连煜认 为, “公司社会责任者,乃指盈利性公司,于其决策机关确认某一事项为社会上多数人 所希望者后,该盈利性公司便应放弃盈利性的意图,以符合多数人对公司之期望,再深 言之,公司社会责任,除了必须依照法令行事(即所谓公司之遵守法律责任)外,亦必 须实践公司之论理责任及所谓之自行裁量责任 。 由此可见,几位学者对公司社 会责任的认识并不完全相同,有人认为应该有公司管理决策层承担公司的社会责任,有 卢代富.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学与法学分析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p4557. 刘俊海.公司的社会责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p67. 卢代富.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学与法学分析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p96. 刘连煜.公司治理与公司社会责任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p6. 论公司的社会责任 7 人认为应该由公司承担社会责任;有人认为应该将公司社会责任放在首位,有人认为应 该把公司社会责任与公司的盈利性并举。虽然各种观点有所不同的, 但各种观点最大 的相同之处在于:要求公司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也应该考虑股东之外的其它利益相关者 的利益。 笔者认为,要准确把握公司社会责任的含义应该注意以下两点:第一,承认公司的 盈利性。因为公司作为多元化主体的财产集合体。从其诞生之日起,就被定位成为股东 牟利的工具,这也是公司制度吸引众多投资者的魅力所在。如果否定公司的盈利性,那 么公司的性质就将发生质的变化,从而使公司不复存在。我们所强调的公司的社会责任 以承认公司盈利性的为前提的,要求公司在盈利的同时兼顾社会利益(包括雇员利益、 消费者利益、债权人利益、中小竞争者利益、社区利益、环境利益、社会弱者利益) , 我们要求否定的是“为股东盈利是公司的唯一目的”的观点;第二,承担公司社会责任 的主体应该是公司,而不是公司的经营管理层。因为公司作为独立的法人主体,其自身 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根据权利义务一致原则,公司由于其自身的牟利行为给其 它社会主体造成损害时,必须由公司自身承担相应的义务,即必须由公司来承担社会责 任。 因此,笔者认为,公司社会责任是指公司在谋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应该兼负考虑股 东以外其它利益相关者利益的义务。 1.4 公司社会责任关系主体的构成 责任在规范的法律意义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责任与义务同义,如每个公民 都有遵守法律的责任(义务)等;狭义的责任是指不尽义务者对自己实施的消极行为必 须承担某种不利的后果。著名学者刘清波认为“义务为当为,责任为必为” 。 公司社会 责任实际上是一种广义的责任,他是一种义务,即公司在谋求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应 该负有考虑股东之外其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的义务。那么从法理学角度去看,法律责任 的构成应该包括主体、相对方这两个方面。 1.4.1 公司社会责任的主体 1.4.1 公司社会责任的主体 刘清波(台).民法概论m.台湾:台湾开明书店出版.p2425.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公司作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社会主体,其自身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根据 权利义务一致原则,公司由于其自身的牟利行为给其它社会主体造成损害时,必须由公 司自身承担相应的义务,即必须由公司来承担社会责任。董事经理对外所为的一切行为 均以公司的名义进行,公司有足够的资格作为承担社会责任的主体。 1.4.2 公司社会责任的相对方 1.4.2 公司社会责任的相对方 公司要承担社会责任,那么其义务相对方应该为社会,这里的“社会”意指“一般社 会公众” 。具体包括公司产品的消费者,公司的债权人,公司的雇员,经济和社会发展 规划,资源、环境、社会保障和福利事业的受益者等方面的群体。在这里我们要注意以 下两点问题:第一,国家或者政府是否属于公司社会责任的相对方。勿庸置疑的是,国 家或者政府在公司中也有利害关系,因此也是公司利益的重要利益相关者,公司对国家 或者政府的责任也与社会公共利益密切相关, 但是我们仍然不能将其看成是通常意义的 社会责任。原因如下:在某些情况下,国家和社会的利益是相同的;但是,由于国家或 者政府具有某种偏好或者局限性, 国家或者政府对自身利益的追求将不可避免的与社会 公众利益发生偏差;在极端的情况下,由于国家或者政府具有某种偏好或者局限性,国 家或者政府的对自身利益追求的行为还将严重的侵害和践踏社会公众利益。 而我们强调 的公司社会责任是指公司对于社会公众的利益而非国家或者政府的利益。因此,笔者认 为,国家或者政府当然不是公司社会责任的相对方。各国学者在划定公司社会责任相对 方时,也都将国家或者政府排除在外。第二,公司现有的股东和潜在的股东是否属于公 司社会责任的向对方。这点要视情况而定。在公司对现有股东负有谋求利益最大化的责 任的情况下,股东不是公司社会责任的相对方,这是由公司社会责任的内在含义所决定 的。但是,公司还有保证股东(包括现有股东和潜在股东)投资安全的责任,这种责任 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应当视为一种社会责任。在这种情况下,股东应该为社会责任的相 对方。 世界范围内, 各国的公司法、 证券法都规定必须实行信息公开或者信息披露制度, 就是公司向股东承担社会责任的实例。 1.5 公司社会责任的性质 道德性责任是指人们违反了道德所应该承担的责任。这种责任是一种内部的责任, 论公司的社会责任 9 依靠主体的内心的信念、 社会舆论的力量对该主体造成巨大的心理负担以及由此产生的 一系列外部影响,从而使该主体自觉地履行义务。而法律性责任是指违法者对自己实施 的违法行为必须承担的责任,是一种追溯性的责任,是一种依靠国家强制力迫使主体履 行义务的责任。那么,公司社会责任到底是道德上的责任呢还是一种法律上的责任呢? 最初,公司的社会责任表现为公司对社会福利和社会公益事业的责任,诸如向医院、养 老院、患病者、贫困者等社会弱势群体进行捐赠等。此时的公司社会责任无疑是一种道 德性责任。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公司对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 影响力越来越大。尤其是在跨国公司出现之后,其所牵涉的利害关系人的范围更广,不 是单纯依靠道德可以解决的, 如公司的生产活动与对当地环境的污染是一对无法调和的 矛盾。要想保护环境就必须增加环保设施从而导致生产成本增加,更有甚者必须停产停 业。这种情况下,不可能通过道德机制的约束来达到保护社会公益的目的。这时,对公 司社会责任问题进行立法,用国家强制力来保护社会公众利益就显得迫在眉睫。随后, 各国在公司法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 环境保护法等法律中做出规定,要求公司 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这就将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通过以上的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公司社会责任的性质也是有单一的道德性责任演变 成为兼有道德性责任与法律性责任的双重性质。可以预见,随着公司对社会整体影响的 进一步加大,许多本来是道德上的责任将会上升为法律上的责任。而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思想道德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开始是法律责任的也有可能不再有法律来调整,而作 为一种共识有道德加以调整。 1.6 公司社会责任的特征 第一,公司的社会责任具有派生性。派生性是指公司社会责任建立在公司从事生产 经营或者营利的基础之上, 公司社会责任的实质在于公司谋取自身利益和股东利益最大 化的同时,应该负有考虑其它利害关系人的利益的义务。 第二,公司的社会责任具有从属性。我们说公司的社会责任具有从属性是指,公司 承担社会责任与公司的本质盈利性相比是第二位的。 传统公司法学者认为公司从本质上 讲就是为股东牟利的工具。这也是公司制度吸引众多投资者的魅力所在,是公司制度得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以不断发展的源泉。所以公司具有盈利性,这一点不容否认。公司自诞生之日起,其目 的就是为了经营; 如果没有经营, 公司也就没有了存在的前提, 也就没有了发展的动力。 第三,兼有道德性责任与法律性责任的双重性质。也就是说,公司社会责任包含了 法律层面的社会责任和道德层面的社会责任。 那么公司社会责任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责 任呢?根据世界各国的实基于司法实践, 我们认为如果将公司社会责任完全定位为法律 责任则脱离现实公司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事实上不可行。如果将其完全认为是道德 责任,又不符合公司社会责任发展的要求。 这就要求我们在现实中对不同的公司社会 责任内容进行区分,关键是区分二者的标准应该确定为责任的程度不同。如果是对劳动 者合法权益的保护的义务,对环境保护的义务,有关行业标准的义务、有关产品质量的 义务等就需要法律的强制规定;但是诸如慈善捐赠等可以认定为道德层面的义务。我们 把公司的社会责任做出道德性和法律性的区分,反映出公司社会责任的关联性和层次 性:以法律化的公司社会责任为核心,以道德性的社会责任为延伸。 第四,企业社会责任是一种关系责任或者积极责任。张文显教授认为, “责任”包括 两方面的语义:一是关系责任,一是方式责任;前者为一方主体基于他方主体的某种关 系而负有的责任,这种责任实际上是一种义务;后者为负有关系责任的主体不履行其责 任关系所应该承认的否定性后果。 公司社会责任中的“责任”实际上是一种“义务” , 这是无可置疑的。在我国,法学界将此义务视为一种积极的责任;将不履行义务所产生 的否定性后果看作是消极的责任。从这个角度看,公司的社会责任显然是一种积极的责 任。 姚金海.公司社会责任的法哲学思.湖南社会科学j.2004,7:p187. 张文显.法理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p143. 卢代富.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学与法学分析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p97. 论公司的社会责任 11 第 2 章 公司社会责任的理论基础与实践价值 我们要求公司承担社会责任不是为了哗众取宠, 而是因为经济的发展要求公司必须 承担社会责任,这是历史的发展潮流,是历史的趋势。 公司承担社会责任,在现实生 活中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2.1 公司社会责任的理论依据 2.1.1 所有权社会化理念 2.1.1 所有权社会化理念 所有权社会化是指基于社会本位的权力思想而对所有权的享有和行使加以限制。 众所周知,民法学中的所有权自罗马法以来,即被认为一种自由无限制的权利。但 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个人在行使权利时损害公共、社会或他人利益的现象, 渐为社会所不容。 实际上民法思想从19世纪的个人本位演变成20世纪以来的社会本位。 他的核心思想表现为: (1)对契约自由的限制,即对缔结契约加以公法上的监督,注重 保护经济上的弱者; (2)所有权绝对原则的限制,如各国法律明文作出规定禁止权力滥 用,所有权的行使应该遵守城市信用原则; (3)无过错责任原则的采用。 因此,到 20 世纪初,瑞士民法规定:权利之显然滥用,不得受法律的保护。德国 1919 年新宪法第 153 条第二项也规定: “所有权包含义务,于其行使,应同时顾及公共利益。 表明个人 所有权有绝对自由转化到相对自由时期。即个人在行使所有权时,必须考虑、顾及社会 公共利益。这样的立法开启了所有权限制的先河。同样的道理适用于公司的发展。即由 股东出资设立的公司的所有权无论是归公司所有还是归股东所有, 这种权力在行使时必 须要受到限制。1937 年的德国股份公司法首次原则性的规定了公司的社会责任,成 为公司社会责任理论发展的新阶段。在公司社会责任理论发展史上的作用是不可忽视 的。 梁慧星.民法总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5.p37. 胡长清.中国民法总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2 由此可见,随着权力社会本位化的确立以及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所有权的观念经历 了从注重所有到更加在乎其利用、从关注其个体目的到所有权的社会化的观念的更新。 也就是说, 在公司占有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后, 不应当仅仅为公司的股东获取利益而存在, 而应当发挥相应的社会作用。 2.1.2 社会利益理论 2.1.2 社会利益理论 德国著名法学家鲁道夫冯耶林把社会利益视为与个人利益相对应的一种利益。 他认为,法律的目的是在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形成的一种平 衡。他视法律为一种实现功利目的的工具的理论,趋向于相信立法者的活动是有意识和 系统的。他认为“利益是法律的创造者和归宿。 ”美国杰出的社会法学家代表人物罗斯 科 庞德明确的将社会利益列为法律秩序所应当保护的利益。 社会利益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般安全利益、个人生活方面的利益、保护道德的利益、保护社会资源的利益以及保护 促进社会进步的经济、文化、政治的各种利益。由此可以看出,社会法学家强调,个人 利益和社会利益的良性互动。强调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相对对立,倡导社会本位,强 调社会责任和社会利益的平衡、协调发展。也就是说,公司在发展的过程应当将自身利 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相结合,努力达到的公司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协调发展。实质上, 公司的社会责任理论与社会利益观念是一致的。 “在传统的私有权神圣的法律理念下的 支配下,法律对个别社会主体的财产权及其派生行为的保护过于宽泛,以至于较少的考 虑行为的外部性,亦不会理会个别主体滥用权力的行为。然而在社会整体利益之上的情 况下,这些主体的行为被法律所否定,受到纠正或者限制。在前一种情况,对个别主体 的利益是有效益的,但是整个社会的利益却是下降了;后一种情况,则是虽然个体利益 受到了侵害,但是社会整体利益却在上升。 ” 因此强调公司承担社会责任以维护社会利 益应该是当代经济立法活动的核心内容。 2.1.3 权力义务统一说 2.1.3 权力义务统一说 众所周知的是,我国法律在调整正义与利益、各种利益关系之间的矛盾是应该遵循 的首要原则是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公司盈利与承担社会责任在实质上是 公司个体经济利益和整体利益之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个体是社会的个体,个体要在社 会中存在;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之间具有内在统一性。这也就意味着:个人在享有权利 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同样公司也是社会的主体,在社会中,个人和公司的地位是一致 欧阳明程.整体利益: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的主导价值取向. 法商研究j.1997,1. 论公司的社会责任 13 的。公司与个人都是平等的主体。所以在权利的享有和义务的承担上应该适用同样的原 则。股东要求公司全心全意为股东牟利,其实就是一种行使财产所有权的表现,这本身 是无可厚非的。股东在要求公司为其谋取最大化利益时往往想方设法,甚至不择手段, 这就产生了污染环境,资源浪费。失业率提高等诸多社会问题。股东利益同社会公共利 益之间产分歧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法律应当做出规定来要求公司为自己的谋利的行为 负责,在获取额利益的同时,必须履行一定的义务,从而实现一定的公共利益。 这正 如我国历来占统治地位的“利” “义”观即孔子所谓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重 义轻利” 、 “先义后利” ,始终将“义”放在主导地位, “以义生利” 、 “见利思义” “义然 后取利” ,反对“不义之财” 、 “取利无道” 。我们所讨论的公司社会责任,即公司在行使 权力的同时,不忘履行义务,履行了义务才能更好的行使权。实际上也就要求公司在取 其“利”时不忘其手段应该合乎“义”的要求。以“益”为先,然后取“利” 。 2.1.4 利害关系人理论 2.1.4 利害关系人理论 该说主张, 公司作为财产组织的公司不能仅代表股东的利益, 而且应该代表公司员 工,主要供应商,主要债权人,主要消费者等的利益。 这些主体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 生很大的影响,公司的决策和行为对他们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从契约理论上讲,公司 是各种不同资 源的所有者通过契约资源组成的耦合体。 也就是说,公司实际上是不同 资源的所有者通过合同组成的集合体。 那么, 公司在决策时应当不仅仅考虑股东的利益, 其它资源所有者的利益也应当被一并考虑。该说认为,如果没有职工、消费者等主体的 存在,公司将无法有效地运作。 2.1.5 经济分析法学 2.1.5 经济分析法学 公司权力的转移、公司社会责任理论的诞生,表明了股东地位在公司权力系统中的 沉降,因此公司权力由股东转为其它利益团体,则为公司社会责任理论的存在提供了一 个强有力的注解。因为在奉行公司股东本位主义的传统观点来看,公司的最高权力机关 为股东大会,董事会只是执行机关,公司的控制权牢牢地掌握在股东手中,股东是的所 有人, 将公司事务委托给董事, 董事只不过是股东的受托人, 因此董事只需向股东负责, 诚实信用的维护股东的利益。但是,随着股权的分散,股东的核心地位招致了越来越多 学者的质疑。如果公司权力不在操纵在股东手中,那么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理论上股东 刘连煜.公司治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