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括内容与归纳中心.doc_第1页
1概括内容与归纳中心.doc_第2页
1概括内容与归纳中心.doc_第3页
1概括内容与归纳中心.doc_第4页
1概括内容与归纳中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爱我语文初中阅读第一讲 记叙文阅读(一)概括内容与归纳中心知识要点【概括内容】 原则:准确、简洁。1、要素综合法。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可以表达为:主要人物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形下做(或说)什么事(或话),最终结果怎样;当然,在答题时要视具体情况来确定,有时要素可以有所取舍。2、寻找特殊词句法。对理解文章内容有帮助的关键词、句子,如开头句、结尾句、过渡句等,它们往往与文章中心内容要点密切相关。3、段意合并法。把整个文章分成几个部分,然后用一两句话说出大致意思。最后将各段的段意合并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归纳中心】侧重写人的记叙文,要具体分析人物的言行,抓住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而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侧重叙事的记叙文,要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事件的意义,从而归纳出文章的中心意思。有时候,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就会对文意有不同的理解。概括归纳文章的中心意思,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1、抓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目能传神,文章的题目总能或隐或显地传达出文章的主题,所以要注意分析题目。如朱自清的背影。2、看开头或结尾。很多文章都是开篇点题好开门见山,或篇末点题来画龙点睛。3、分析文中议论抒情的部分。记叙文中记叙、描写部分是“画龙”,而议论、抒情部分则往往是“点睛”。抓住“睛”有助于抓住主题。4、分析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你只要分析出该文是在何种背景下写的,主题也就呼之欲出了。如阿累的一面。5、从分析人物和事件入手,沿着作者的思路去分析文章,迅捷、准确地把握主旨。概括记叙文的中心有一套常用的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举例:背影通过写车站送别,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挚的爱,抒发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思念。 题型分析(一)默爱如山我怕父亲,他打我是真打。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步逼近,我还不敢躲闪有时却是另一副样子,比如去下地,他在前边头也不回地说:“唱一个我听听。”我在后边就模仿着戏台上的花脸呜呜哇哇地唱起来。他说:“瞎胡唱,别唱了。”我说:“你唱一个。”他唱起来:“我不该,咳咳咳咳”也是随唱随编,瞎胡唱,越唱越带劲儿。我家有个大壶,下地回来,泡上茶壶,父亲高兴了,还逼我们喝。说“逼”,是因为我们喜欢喝凉水,不喜欢喝茶。“过来,喝!多清香,又解暑,你喝不喝?想挨揍啊!”我们俩常常一起去看庙。“看庙”二字,是父亲杜撰的。就是去看庙里的壁画,是让我开阔眼界,是培养我画画的一种方式,这很有点像现在的参观美术展览馆或画廊。我父亲本是老农民,竟与文人想到了一起。吃过早饭,父亲将粪筐往肩上一背,抄起粪叉说:“走,看庙去。”母亲说:“今天不拉土了?”父亲说:“回来再说。”我们就在这“回来再说”的空当里看了许多庙。庙有大有小,有远有近。近则三五里,远则十几里。一去一回就是几十里。全堂邑县境内的庙我们几乎都看遍了。父亲对庙里的壁画还加以评论。他指着八仙过海的海水说:“你看这水,涟涟地像是在颤动。”又用手摸着墙说:“这墙是平的,你再远看,不是坑坑洼洼地凸起来了吗?”其实现在看来,稀松得很,无非是靠了反复重叠的弧形线条引起的错觉。父亲最佩服的是八破图,破扇子、破信封、破书本、破眼镜盒他像在集市上买粮食时将粮食粒捻来捻去还嚼一嚼那样仔细,猫着腰将那画上的破信封的一角又摸又抠,远瞧瞧,近瞅瞅,长叹一口气说:“像真烧焦了一样。”他一指点,我也惊叹起来。最后,总是照例的一句话:“使劲儿看,好好记住。”后来,我参加了工作,很少回家了,一晃就是十几年。有一次,父亲来看我了。我说:“今天咱们上街吃完饭,再领你去看看美术展览。”他问什么是美术展览,我觉得一两句话说不清,我提起以前的事:“我小时候你不是常领我去看庙吗?和看庙差不多。”刚走过劝业场,我一回头,见他正弯腰从地上捡烟头,我嚷了一声:“扔了!你也不嫌脏。”他赶紧扔了烟头,眼神带有惶惑和惧意。这眼神使我凄然,是什么使父亲对我有了怯意?我反而愿意再看到小时候父亲扇我巴掌时那瞪圆了的眼。1、文中选取了感人肺腑的细节来写“父亲”在“我”成长的道路上烙下的深刻印迹,请用最简洁的语句概括作者主要描写了儿时哪几个生活片断。(1) (2) (3) 2、请你说说文中“我”与“父亲”之间的感情有什么变化。“我”对“父亲”的感情从到。“父亲”对“我”的感情从到。(二)爱的权利电台不断播送着这样一个消息:一个农村小女孩得了一种非常罕见的病,可医药费相当昂贵,绝望的父母没有办法,只好求助电视台,希望能够有好心人帮他们一把。节目播出后不久,就有一位女士给电视台打来电话,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帮帮这个家庭。大家都喜出望外,电视台马上派出记者,打算与这位女士做进一步的接触和了解,却被女士婉言谢绝了。女士说,她所需要的,只是一个账号。果然,电视台把账号提供给女士之后的第二天,便收到她汇给这个家庭的5万元钱。一直到这个女孩痊愈,这位女士一共捐了三次钱,总额超过了20万元。女孩一家人过意不去,一定要见见这位救命恩人,电视台甚至录制了女孩一家人泪流满面的场景,希望当面感谢一下他们的恩人,然而这位女士还是婉言谢绝了。女士的朋友非常不解,问她为什么不接受采访和道谢。女士为朋友讲述了她小时候最不能忘怀的一件事:那是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有一天,班主任在课上给我们讲了南方某个地方遭受洪灾的消息,要求我们把自己平时的零用钱拿出来,捐助给灾区的孩子们。同学们听说要给灾区的孩子们捐款,大家都兴高采烈。我回到家,把自己藏在储蓄罐里的钱一分一角地拿出来,仔细数过,包好。睡觉之前,又认真地压在枕头底下,等待着第二天把它郑重地交给老师。第二天上午的阳光很灿烂,同学们纷纷拿出零用钱交给老师,老师逐个表扬着我们,同学们一个个笑靥如花。我把钱递给老师的那一刻,内心中幸福极了,眼望着老师,等待着来自老师的同样的赞美。然而,老师从我的手里接过钱之后迟疑了一下,然后有些沉重地对我说:“孩子,你就不用捐了,给,收起你的钱吧。”我一下子愣在了那里,不知道老师为什么不要我的钱。老师发现了我的局促和不安,解释说:“你的家里原本就不宽裕,更何况你也需要”老师没有接着说下去,但是我知道老师要说什么了,我低头看了看自己那条有些残疾的腿,泪水禁不住奔涌而出。也就是那次,让我明白了一个事实,贫穷的家庭,残疾的身体,给一个人带来的只会是别人的怜悯。而以这样的处境,拿出属于自己的一点爱,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情所以后来我才发愤读书,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医科大学。博士毕业后,又创办了一家医学研究室朋友问,你十几年的拼搏,换来今天,你到底想要得到什么? 她说,很简单,我只想得到平等的爱的权利。这个世界上,爱一个人是需要能力的,我所有的努力和奋斗,只是为了获得这种能力。1、 请分别用四个字概括本文所写的两件事。(1) (2) 2、 本文用了 的写作顺序。(三)父亲是个“大忽悠”我父亲是邮电局里一个普通的职员,干了将近半辈子分拣工。他喜欢吹牛,动不动就在我们面前吹嘘自己与市里某某领导有多少多少年的交情了、与某局的头头关系是多么多么的铁,经常说得有鼻子有眼的。我们知道他说话的水分很大,因此家里的人都称父亲为“大忽悠”。弟弟考高中的时候,离重点中学的分数差八分,一分需要“建校费”五千元。母亲是个普通工人,家里根本没什么积蓄,但是,父亲却一个劲地说:“这事我有办法,根本难不倒我!”然后眉飞色舞地说出自己认识教育局的某某副局长,只要托他批个条子,一切搞定。父亲说的时候,大拇指挑挑的,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我们尽管半信半疑,但是,大家毕竟有了一线指望,也就不发愁了,母亲半夜也能睡好觉了。半个月后,弟弟果然进了那个学校,家里人一派喜庆,都夸父亲厉害,父亲得意地一扬眉毛:“啥事我都能摆平,没有难倒我的事情。”没多久,弟弟就知道自己是高价生,是钱买的而不是条子批的了。母亲追问是怎么回事,父亲掩饰不住了,只得坦白:“我把多年收集的邮票卖了,交了建校费”因为在邮政部门工作,父亲对集邮很热衷,年轻的时候就开始买邮票,不沾烟酒,二十二年如一日地集邮。结果,这二十多年精心积攒的邮票,都用来给弟弟“建校”去了。母亲下岗后,一直闲在家里,父亲一直安慰母亲:“别急,慢慢来,我一定想办法给你找份工作,这事难不倒我,我认识”一天,从来不怎么喝酒的父亲喝酒喝多了,在医院里挂了两天的点滴。回家后,就说自己与市委副书记在一起喝酒,喝酒的原因就是给我母亲找工作。结果,市委书记很给面子,就把工作给安排好了。当时,母亲气得没理睬他,但是,没两天,母亲确实到了电信局收费大厅做收费员了,虽然是合同工,可是,总比在家里闲着要强很多。后来才知道:父亲以前邮政与电信没分家时候的一个老同事,现在在电信局里做副总,在一次婚宴上,两个现今职位悬殊的曾经的同事喝着喝着就喝高了,副总还让我父亲喝,我父亲肚子里在揣摩着母亲的事情,立即说道:“如果你能给我爱人安排个事情做,这半斤酒我一口气喝完!”喝高了的副总立即答应,结果,父亲就喝进了医院。这个副总酒醒后,得知我父亲喝酒喝进了医院,很是不好意思,于是,遵守诺言给我母亲找了份差使。其实,这也不算开后门,本来电信招聘,下岗职工就优先的。当然,如果父亲不喝那半斤酒,母亲是进不了电信局的。去年快过年的时候,爷爷需要做胆结石手术,市医院外科主任是个女的,技术特别高明。但是,如果病人不托关系走人情,她是不会亲自主刀的。爷爷年龄大了,做手术有些危险,为了让爷爷手术安全,爸爸就决定找这个女主任给我爷爷主刀。“好歹我也在这城市混几十年了,这点小事还能难倒我?”果然,爷爷的手术是她做的,效果很好。但是,从此父亲晚上八点钟总是出去,出去大概一个半小时。说是找老朋友下象棋了,我们全家人不信,在好奇心驱使下,有一次,我跟踪了父亲,发现父亲居然是去本市师范学院美术系的画室里接一个女孩,然后把她送到了市医院家属区。我明白了,原来这个女主任夫妻俩都是医院里的骨干,常常加班,晚上根本没有时间接送这个上高考美术辅导班的女儿,一定是父亲主动提出了条件的,以换取女主任的亲自主刀我的眼泪涌了出来父亲是个没有任何权势的普通小人物,然而,他用全部的身心呵护着这个家、承担着沉甸甸的家庭责任。亲爱的父亲,虽然你用可笑的吹牛来维护你的自尊心,虽然你是个“大忽悠”,但是,父亲,我内心非常感激非常尊敬你文中叙述父亲“忽悠”“成功”了三件事?请分别用一句话来概括。(1) (2) (3) (四)橘子与毛衣我八岁时,父亲病逝了。母亲在一家小商店里当职工,工资微薄,拉扯着我和姐姐过日子。我生病住院。母亲总是下班后,匆匆赶到医院陪伴我,一边做着布鞋。 一个黄昏,我走到医院的门口,等侯着母亲的到来。那正是金橘上市的季节。恰巧,橘子是我特别喜爱的水果。但是,像我这样的家庭,生活拮据,橘子当然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突然,我看见一片橘皮,我盯着它想像着金橘的滋味。再也抵挡不住那种诱惑,趁人不注意时拾起那块橘皮,放在鼻子下面吮吸着那令人心醉的芬芳。在梦中,我好像在吃一只又一只橘子。 我被一阵呜咽声惊醒了。朦胧的灯光里,母亲正坐在我的床上,背对着我,她的手里紧紧地攥着那块橘皮。我喊了一声,她一下子惊起来,急忙擦了擦双眼,转过身来,用力地搂住我。我抬起头来,看见她微笑着,两只眼睛却红肿着。 母亲弯下腰来,温柔地说:“孩子,妈妈会给你买橘子的。”说完,她就走了。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母亲回来了,她真的提着满满的一篮子橘子。 母亲靠在床上。当我动手把一些鲜艳的金橘整齐地码在枕头边时,她静静地观察着。我抚摸那些金子般的橘子,忘记了所有的一切,甚至没有察觉到母亲是什么时候离去的。隔壁的临床的大娘正斜眼看着我,轻声地对她的儿子说:“他的母亲用她的毛衣才换了一篮子金橘。为了孩子,当母亲的什么都可以舍去” 刹那间,我仿佛看到母亲那苦涩的微笑和虚弱的身体。 用自己的话概括全文中心。 阅读练习(一)秃的梧桐“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人们走过那梧桐下,总这样惋惜地说。这株梧桐所生的地点,真有点奇怪,我们所住的屋子,本来分做两下给两家住的,这株梧桐恰恰长在屋前的正中,不偏不倚,可以说是两家的分界牌。屋前的石阶,虽仅有其一,由屋前到园外去的路却有两条一家走一条,梧桐生在两路之间,清荫分盖了两家的草厂;夜里下雨,潇潇浙浙打在桐叶上的雨声,诗意也由两家分享。不幸园里蚂蚁过多,梧桐的枝干,为蚂蚁所蚀渐渐的不坚牢了,一夜雷雨,便将它的上半截劈折,只剩一根二丈多高的树身,立在那里,亭亭有如青玉。春天到来,树身上居然透出许多绿叶,团团附着树端,看去好像是一棵棕榈树。谁说这株梧桐不会再活呢?它现在长了新叶,或者更会长出新枝,不久便可以恢复从前的美荫了。一阵风过,叶儿又被劈下来,拾起一看,叶蒂已啮断了三分之二,又是蚂蚁干的好事,哦,可恶!但勇敢的梧桐,并不因此挫了它求生的志气。蚂蚁又来了,风又起了,好不容易长的巴掌大的叶儿又飘去了。但它不管。仍然萌新的芽,吐新的叶,整整的忙了一个春天,又整整的忙了一个夏天。秋来,老柏和香橙还沉郁的绿着,别的树却都憔悴了。年近古稀的老榆,护定它少许翠叶,似老年人想保存半生辛苦贮蓄的家私,但哪禁得西风如败子,日夕在它耳畔絮聒?现在它的叶儿已去得差不多,园中减了葱茏的绿意,却也添了蔚蓝的天光。爬在榆干上的薜荔,也大为喜悦,上面没有遮蔽,可以酣饮风霜了。它们脸儿醉得枫叶般红,陶然自足,不管垂老破家的榆树在它们头顶上瑟瑟地悲叹。大理菊东倒西倾,还挣扎着在荒草里开出红艳的花。牵牛的蔓,早枯萎了,但还开花呢,可是比从前细小。冷冷凉露中,泛满嫩红浅紫的小花,更觉娇美可怜。还有从前种麝香连理花和风仙花的地里,有时也见几朵残花。秋风里,时时有玉钱蝴蝶,翩翩飞来,停在花上,好半天不动,幽情凄恋。它要僵了,它愿意僵在花儿的冷香里。这时候,园里另外一株桐树,叶儿已飞去大半,秃的梧桐,自然更是一无所有,只有亭亭如青玉的干,兀立在惨淡的斜阳中。“这株梧桐,怕再也不得活了。”人们走过秃的梧桐下,总是这样惋惜它,但是,我知道明年还有春天要来。明年春天仍有蚂蚁和风呢!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如何理解这篇文章的主旨? (二)给心灵搭桥小学三年级时,教我们的是一个民办教师,只记得大家都喊他李老师。现在回想起来,还记得他那双近视眼,老在眼镜后眯眯地笑;头发短短的,发根已花白。他有一个习惯,自习时,总爱在教室里慢慢地踱,踱到谁跟前,看到你冥思苦想,就会俯下身子,轻轻地问:“有疑难么?做得出来吗?”一般情况下,同学们总会摇摇头,接着点点头。这时,他就会直起身子,扶扶眼镜,口中吟道:“勤学苦思,学而不厌,孺子可教也。”他说的次数多了,以至于班上每一个学生都学会了。因而,在他又一次询问学生后,还不等扶眼镜,就有学生调皮地接口说:“勤学苦思,学而不厌,孺子可教也。”“轰”的一声,同学们都笑了。他也忍俊不禁,笑了;但马上又停住,说声“牙尖嘴快”,摇摇头,又突然笑了。校门前有一条河,河水清凌凌的,如一匹缎子。到了春季,他不知从哪儿折来一些柳条,让我们沿河插上,说过几年后好乘凉,也好看。前几年我回了一趟母校,那树已如饭钵粗,柳丝飘扬,阴浓一片。一群天真的孩子在树下打闹着,笑声朗朗,一如当年的我们。可当年那个引导孩子们插树的人呢,如今又在哪儿?让人想起,无限惆怅。到了夏天的午后,他就引我们到河里捉鱼。他将捉到的鱼用柳条穿成一串,递给我们,总是说:“拿回家让你妈给做着吃。看你,可怜的,都瘦成黄豆芽了。”拿回去的鱼,炸好后,做母亲的总会挑一些出来,让孩子送给老师尝鲜。每当这时,李老师总会拿出一条鱼放进嘴里,眯着眼,细细地嚼着,连一点鱼刺都没吐。看着老师回味无穷的样子,我们都笑了。其余的鱼,老师不吃,全分给了睁着眼骨碌碌望着的学生。那年月,能尝到一点鱼腥味,实在是一种出乎意料的享受。当时,我们上学要过河,河上没桥,只放着几块石头。每次水涨之后,石头被冲走了,他就一定会撸起裤腿,下河捞石搭桥。一次搬石,他跌了一跤,眼镜断了一只镜腿。没闲钱修,无奈,只好找了根线绑在上。这以后,李老师的眼镜就一直这样绑着。石头放在水里相当不稳,李老师不知又从哪儿弄来一些蛇皮袋子,装上沙,牢牢扎住口,放在水里,既牢实,又安全,很受我们欢迎。后来才知道,那些蛇皮袋子是他给人家供销社背了半下午的水泥换来的。上三年级的那年,他调走了。这以后,我就再也没见到过他。重回小河边,当年他垒的那座桥早已被水冲毁了。可他不知道,他已在学生的心中搭了一座桥,一座通向美丽、善良、人性的桥,那座桥是永远也不会倒的。1、 本文写了老师的哪几件事? (1) (2) (3) (4) 2、 为什么作者忘不了那座桥? (三)忆父亲父亲去世已经一个月了。这一个月里,又有电影或电视剧的制片人到我家来请父亲去当群众演员。他们走后独自静坐,回想起父亲当群众演员的几件小事。 一次,我从办公室回家,经过北影一条路,见父亲端端地坐在台阶下。而导演们在摄影机前指手画脚地议论什么,不像在要群众演员拍戏的样子。时已正午,我走到父亲跟前,说:“爸爸你还坐在这里干什么呀!回家吃饭吧!”父亲说:“不行,我不能离开。”我问:“为什么?”父亲回答:“我们的导演说了,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