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机械增压器的设计【优秀】【带proe三维】【word+8张CAD图纸】【毕业设计】
【33页@正文11000字】【详情如下】【需要咨询购买全套设计请加QQ1459919609】.bat
proe三维
主动轴.dwg
主动齿轮 左旋.dwg
从动轴.dwg
前盖.dwg
后盖.dwg
壳体.dwg
正文.doc
装配图.dwg
过渡套.dwg
摘 要
随着汽车尾气排放问题日趋显著,人们对汽车低油耗和低排放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本文主要围绕着如何利用机械增压器提高发动机性能进行研究的。
本文介绍了机械增压器的发展历史及现状,发现我国在机械增压方向的研究还有很大空白,得出了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分析机械增压器的工作原理,探究与发动机的匹配条件;
(2)重点设计关键部件——罗茨转子。通过比较不同型线转子,得出各种型线的优、缺点,进而对渐开线进行设计。
关键词 机械增压器;工作原理;结构设计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car exhaust emission problems are becoming significant, people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demanding on the car's low fuel consumption and low emissions. Therefore, this article mainly centered on how to use the mechanical supercharger to improve engine performance.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upercharger and the status quo, and found that our country there are large gaps in the direction of mechanical supercharger, and the main elements of the research are obtained:
(1)Analysis of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the mechanical supercharger to explore the matching conditions with the engine;
(2)Focused on the design of key components - Roots rotor. By comparing different rotor type line, and concludes that the various type line of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then to design the involute profile.
Keywords Mechanical supercharger; Working principle; Structural design
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引言1
1.2 机械增压器发展历史及现状2
1.3 本课题主要设计内容3
第2章 机械增压器的工作原理4
2.1 机械增压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4
2.2 机械增压工作过程分析5
2.2.1 发动机的机械增压过程5
2.2.2 机械增压器理论工作过程6
2.2.3 机械增压器的实际工作过程8
2.3 机械增压器与发动机的基本匹配条件8
第3章 机械增压器结构与性能分析11
3.1 机械增压器结构分析11
3.2 与涡轮增压器比较12
第4章 机械增压器零部件的设计15
4.1 Pro/E三维制图软件介绍15
4.2 总体结构设计15
结论26
参考文献27
致谢28
绪论
1.1引言
自内燃机问世以来,人们就一直在探索如何改普它的性能。在能源问题的影响下,人们对汽车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燃料经济性要求越来越高,而且由于汽车尾气排放问题日趋显著,各国政府对排放的限制也越来越严格,目前汽车发展的方向是高经济性和低公害性。世界各大汽车企业都针对这一趋势不断开发新的技术,以实现人们对汽车低油耗和低排放的要求。
要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能,可以采用更大排量的发动机或采用进气增压技术。但大排量发动机显然不能满足人们对燃料经济性和环保性的需求。通过增压,可以将更多的空气送入发动机的燃烧室中。这就意味着有更多的燃油可以参与燃烧,以产生更强的燃烧压力和输出动力。
发动机的增压方法根据驱动增压器所用能量来源的不同,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是机械增压器,如图1-1(a)所示,增压器由发动机曲轴通过齿轮(或链条等)直接驱动;第二类是废气涡轮增压器,如图1-1(b)所示,增压器是由发动机工作时排出的废气带动的。第三类是复合增压器,如图1-1(c)所示,即在发动机上,既采用废气涡轮增压器,又同时应用机械驱动式增压器。此外还有惯性增压、气波增压等其他增压方式。
机械增压器可以使内燃机的废气排放最多减少50%,输出功率最多提高55%,并且具有其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降低噪声,减少废气排放等优点;特别在瞬态响应快、工作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等方面优于目前已大量使用的涡轮增压器。这为我国汽车排放达到新的国际标准提供了新的途径。对于环境环保也有着深远的社会效益。图1-1(a)所示的为一台装有机械增压器的发动机。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对机械增压器的转速要求越来越高,体积也越来越小。由于转速的提高,一方面使得增压器的转子惯性作用明显增加,由此产生的振动、噪声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其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另一方面,由于高转速以及轻型化的要求,机构的弹性变形已不可避,但人们对振动噪声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机械增压器动态性能已成为衡量它的惟能的重要指标。
参考文献
[1]濮良贵. 机械设计.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成大先. 机械设计手册.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3024~3031
[3]赵玉刚,宋观春. 数控技术.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4]韩进宏.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5]王兰美. 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6]邱宣怀. 机械设计.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57~295以及359~398
[7]刘鸿文. 材料力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8]《机械设计手册》联合编写组. 机械设计手册. 化学工业出版社,1987
[9]《机床设计手册》编写组. 机床设计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0
[10]《机床设计图册》编写组. 机床设计图册.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
[11]王润孝. 先进制造技术导论. 科学出版社,2004
[12]盛晓敏. 先进制造技术.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