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开放性思维空间.doc_第1页
营造开放性思维空间.doc_第2页
营造开放性思维空间.doc_第3页
营造开放性思维空间.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营造开放性思维空间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永修县新城小学 郝敏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的确,正因为有了“苹果为什么往下落”的问题,才有了“万有引力”的诞生;正因为有了“蝙蝠在盲视的情况下为什么不会触到任何障碍物”的疑惑,才有了雷达的问世。现代心理学家也认为:“思因疑而起,有疑才有思。”“疑”是产生思维的动力,是激发创新的“萌芽”。学生只要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才能形成学生勤动脑、勤动手的习惯。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对此,本人在近年的教学中做过一些尝试,现谈谈几点做法:一、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大胆疑“为学患无疑”,语文教学怕的是学生无疑。我曾经看过一篇微型小说:一家电视台逐个对某机关、某大学、某中学及小学一年级进行一次有趣的测试“O”是什么?结果机关单位无人敢言;大学生嗤之以鼻,或愤而退出;中学生则一本正经地答曰“英文字母O”,只有天真的小学生们无拘无束,答案五花八门,电视台因而发出感慨“人的想象力是如何丧失的”。因此,给学生一个开放性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敢于质疑,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才是给学生的思维插上永恒的翅膀。学生的“疑”如果提错了,万不可指责、嘲讽,而应该肯定其爱动脑、勤思考的一面。“疑”对了,“疑”好了,应立即给予鼓励和表扬。如晏子使楚中晏子有一段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有学生提出:课文为什么不写:“大伙儿挥袖如云,挥汗如雨,街上行人摩肩接踵呢?这样写不是更能体现作者语言的精练,而且更能表现晏子的好口才吗?”首先,我肯定了他的想法,一方面告诉他原文确实如他所说,但文言文在语言表达上与现代的白话文有很多不同之处;另一方面将两组句子放进课文中相比较,让学生明白:此文中这样的句式排列更整齐、更连贯,表达的语气更强烈。这样,一次次的求疑,一次次的释疑,一次次的肯定或鼓励,学生获得了知识,尝到了甜头,鼓起了信心,求疑的积极性更高了,表达的欲望更强了,思维的范畴更广了。二、适当点拨,引导学生疑到位教学中,我们常遇到的问题是学生“疑”的质量不高,疑不到位,有的甚至根本不着边际。怎样才能让学生疑到位,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问题。我的做法是:(一)定向质疑定向质疑就是给学生思维的对象或方向,让学生沿着一定的思维方向质疑。1、借出课题质疑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抓住课题质疑,往往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如学习跳水一文时,我让学生读题后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或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纷纷提出:谁跳水?为什么跳水?结果怎样?课文会给我们什么启示?有了问题,学生的学习就有了目标,有了兴趣,解疑的效果就不言而喻了。2、围绕中心质疑有些课文中心较明确,易于归纳,这时我们可以直奔主题,提出问题。如教夜莺的歌声一文时,我板书课题后先问学生:你估计课文会写些什么?这样的“猜”疑激起学生的阅读欲望,我趁机让学生进行课文的自读中,然后让学生提出在自读中产生的疑问,学生纷纷抛出各种问题,这些问题涉及了故事背景、小夜莺的身份、能否脱险、军官上当、歌声内涵等等,其中有的“疑”得较好,有的只能勉强沾边。这时我引导学生围绕课文的重点和中心来思考。课文中心是通过小夜莺利用鸟鸣来帮助游击队员消灭敌人,从而表现小夜莺的机智勇敢,所以我们应主要研究体现小夜莺特点的部分,从中师生共同理出了:(1)夜莺的鸣叫文中出现了几次?(2)每一次的目的是什么?这几个关键性的问题,学生质疑到位,其后的解疑、感悟也就迎刃而解了。3、抓住关键词句质疑有的老师认为,词句教学对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已不再重要,的确,高年级学生动手能力强,一般的词句通过自己找资料、查字典,意义完全可以理解,但有的词语、有些句子可能与中心的关系特别紧密,对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于无疑处求疑”,如教学丰碑时,学生找出了将军神态的词句,有同学提出:课文两次写到了将军“愣”住了,这里用词是不是有些重复罗嗦,可不可以将其中的一个换成“呆”,我立即让学生查阅字典,查找“呆”和“愣”的区别,通过查阅,学生明白了,“呆”指死板,“愣”指失神,将军为什么“失神”?再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猜测将军此刻的心理活动,从而理解两个“愣”的不同含义,同时也为学生理解军需处长的精神、理解结尾“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这句话作好了铺垫。(二)实践质疑质疑可以激发学生求异创新的积极性,但它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一个过程,其目的在于真正地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及阅读能力。因此,仅靠课堂上的质疑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把课本知识延伸到更深更广的领域,让学生在平时的自读自悟中自觉地养成问题意识,这就是实践质疑。1、坚持一日一问制学生每天早读前五分钟,是班长组织的“晨会”,其内容就是交流读书心得,并且提出一个你认为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问题,短文内容以课外阅读为主,也可介绍其它的习作或好的文章,每天一个中心发言人(按座位序号轮流安排),其他学生或解疑,或就他的问题提出更恰当的问的方式。2、敢于“问”中质疑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不仅要导学,还应会导问;学生作为主体者,不但要思考老师提出的疑难问题,还要学会自己提问,这就给教学双方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的问要恰倒好处,要能给学生的问题提供示范。此外,还应提醒学生,课后的思考题,阅读训练的问题,其实也是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