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论文)基于社会发展目标的城市规划制度环境建设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 要 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三大效益最佳化一直是城市规划的基本目 标但在社会转型期的城市规划由于相关有效制度供给的不足城市规划的社会作用 得不到有效的发挥无法保障社会发展目标在城市规划运行过程中实现使得社会效 益虚化从有助于社会发展目标实现的角度探讨城市规划制度环境建设成为本文的 出发点 论文从城市规划的社会本质特征社会作用机理技术理性价值理性制度理性 以及与城市规划相关的社会发展目标等方面 阐述城市规划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在此基 础上 对城市规划制度环境与社会发展目标偏离的现状进行分析 提出城市规划制度环 境的建设导向 研究认为与城市规划相关的社会发展目标应包括社会公平公正社会安全公众 积极参与以及良好的生活质量等城市规划制度环境应由规划法制规划行政规划组 织和规划社会监督组成 城市规划应注重从规划法制的社会发展保障导向 规划行政的 社会发展公平导向 规划组织的价值中立导向 规划社会监督的建立与完善等方面进行 制度环境的建设促进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同时制度创新和制度环境建设是中国城 市规划改革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社会发展目标城市规划制度环境 ii abstract to attain the maximum optimization of economic efficiency, social efficiency and environment efficiency is the fundamental goal of urban planning. however, at the turn-point of social development, due to the lack of related valid institution supply, the social role of urban planning has not fully worked, it cant guarantee to achieve the social development goal in the process of urban planning operation and leads to virtual “social efficiency”.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build-up of urban planning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chieving social development goal.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planning and social development from the aspect of social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social function mechanism, technical rationality, value rationality, institutional rationalit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goal related to urban planning. based on this, it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at the urban planning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deviates from social development goal. it advances the build-up direction for urban planning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the social development goal related to urban planning should include social justice, social safety, public participation, high-quality of living and so on. the urban planning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should be composed of planning legal system, planning administration, planning organization and planning supervise system. urban planning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direction of social development guarantee, social development justice, value neutral and social supervise system to build up urban planning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and achieve the social development goal. at the same time, it is a necessary road for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and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build-up for chinas urban planning. keywords: social development goals; urban plan;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 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 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本论文属于 1 1 绪 论 1.1 研究的背景 1.1.1 社会转型中城市规划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国城市社会发展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所处的转型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主要表 现在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形成经济生活市场化进程 越来越快经济关系契约化产权逐渐明晰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交易行为及各自的权 利义务由契约规定并受法律保护市场经济目标的确立使收入分配方式形成了以市 场分配为主其他分配方式为辅的收入分配的新局面各种利益单元个体化个人的利 益主体地位得到承认伴随着人们利益意识的觉醒人们的逐利行为公开化由于利益 单元在利益确认和追求能力上的差异 利益单元具体利益矛盾日益复杂 收入差距日趋 明显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社会上出现了暴发户和赤贫对比鲜明的两种群体并且随 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民的主体意识增强社会开始承认并尊重个体独立的价值个体 地位凸现利益多元化及政府控制的弱化使公民个体的自由度增强人们在自我设计 自我选择和发展过程中自主意识独立意识和责任感得到进一步增强逐渐产生了作 为民主精神底蕴的公民权利观念同时由于各种法律政策很不健全使得目前的社 会生活中出现了极不合理的现象严重损害了社会公平公正出现了一些不稳定因素 有效制度供给不足 各种利益纠纷和社会矛盾不能从制度上加以约束 正在阻碍着社会 发展 在社会转型期的城市规划建设领域 同样有着相应的表现和特征 随着经济体制的 转轨 城市建设投资多元化和土地开发市场化 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的经济利益被置于了 突出重要地位 城市整体社会利益则处于无法保证的状态 导致城市建设中的社会公平 失衡和社会矛盾激化 而城市社会极化加剧 新城市贫困人口增多使许多非空间性的城 市问题如社会公平就业安置经济发展等对城市规划产生了很大影响取得经济效 益 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整体最佳一直是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基本目标 但在城市规划 的实际运作及建设实践中往往出现社会效益虚化在城市发展中出现追求豪华 2 型风气过度建设现象严重大型广场大型公园景观大道甚至高尔夫球场五 星级宾馆等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代名词城市建设中要出形象的形式主义泛滥在城 市政府自觉或不自觉地倾向于采用以城市开发为动力的发展政策 即支持市场力 特别 是房地产投资以高效益的经济增长为优先目标而把社会公平放在其次导致城市中 种种不利于社会发展及社会公平的现象屡屡出现 如一些贵族化的高尚住区 高档娱乐 设施低密度占用大量土地资源 成为投资的新宠 而社会弱势群体聚居的破旧住区长期 得不到改造少数政府人关注于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而对大量的民生性问题缺乏 考虑 世纪之交中国城市社会阶层分化加快社会差异扩大社会公平社会安全等社 会发展基本目标受到严重威胁 而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系统自身并没有建立起适应社会 发展目标要求的匡正相关制度 1.1.2 城市规划的社会性特征及作用研究 对城市规划的社会性特征及作用研究 是从城市规划与城市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开 始的也是城市规划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通过此研究可以真正认识城市规划的内涵 及其本质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合理的城市规划制度环境 回顾西方城市规划的历史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公共事务的一 股组织力量在社会变革中伴演着不同的角色和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弗里德曼 friedmann 早在 1987 年就总结了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市场经济社会中城市规划 理论的四个学派(1)城市规划作为一种社会改革(2)规划作为社会运动的手段(3)规 划作为政策分析(4)规划作为社会学习的过程 1 20 世纪前半叶传统的物质性规划的教义是通过物质环境的改造达到其对社 会理想的追求但这种以物质环境决定论为思想基础的规划在改良社会方面已被证 明是失败的 1960 年代后西方社会城市学界更关心城市的社会性一面普遍认为城市规划所 形成的物质性安排对实现经济社会乃至政策目标会产生影响尤其对社会因素的发 展更会产生长远的影响城市规划能够帮助实现社会目标城市规划的先驱思想家 p.geddes 曾以一种整体的观点主张城市规划是与社会文化以及环境的变革想联系 3 r.j.halliday 则把城市规划作为理解维多利亚时代英国城市问题三种社会学之一城市 规划在政治学领域则被理解成为一种社会控制或建立城市次序的途径1960 年代的代 表人物 h.gans 相信规划师应承担责任来满足人们所需 认为城市规划是一种建立在专 家权力(power of experts)或建立在有关事物发生的知识基础上的用以调解相关的不同 利益的工具 历经 60 年代社会运动的风潮和反战运动的洗礼欧美的规划者开始对国家权力和 由上而下的政策发出根本的质疑和挑战 西方都市更新政策的失败 都市社会运动的兴 起使市民广泛要求参与都市发展决策规划做为社会动员和规划做为社会学习 的范型则在此社会背景中成长如 paul davidoff 倡导的辩护式规划(advocacy planning), friedmann提出的激进规划(radical planning)他们拒绝规划者作为公共 利益的角色拒绝用假理性中立之名为体制护航转而选择站在弱势的一方以穷人和 工人服务davidoff,1965; friedmann,1987 1970 年代开始一些激进学者对规划师在资本主义制度中的角色做了进一步的批 评例如大卫哈维(david harvey)认为规划师应在以收揽和整合的规划过程中完成社 会控制的目的另一支进步式规划(progressive planning)则提出体制内改革与新专 业主义 强调在理论上对立的概念必须在实践中整合 而怀有改革理念的规划师也不应 放弃在国家体制内寻找空间的机会clavel,1986交往规划(communicative planning) 也主张规划实践有机会使得资源的分配更公平 关键在于规划师可利用其掌握信息的权 力促进沟通发挥影响力合作性规划”(collaborative planning)则主张从规划结构和体 制入手改革社会权力关系和它们在空间上的表现(healey,1997) 走向后现代和多元形式的规划 代表人物桑德库克(sanderock, l)定义出新的 5 项原 则(1)社会公正社会公正与市场效果同等重要而且不公平和不平等需要广泛定义 不限于物质范畴和经济范畴 (2)不同性质的政治团体对一个问题的界定要通过不同 政治团体之间的讨论达到共识(3)公民性建立包容性的道德观(4)社区的理想去 除传统社区概念(我是这个地方的你不是)代之以基于我之多重界面的多重性质 的社区概念(5)从公共利益走向市民文化规划师理解的公共利益与实际的公共利益 有差异经济的力量已经把社会分化公共利益应该走向更加多元和更加开放的市民 文化 2后现代主义的规划理论倡导的中心思想是 在城市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的 4 分配方面希望通过城市管理权力的监督来实现对公正的追求 有关于城市规划的社会性特征和社会作用的研究 目前我国尚较少进行完整的实践 性研究 多偏重于城市规划的作用研究 孙施文教授是国内规划界较为深入研究城市规 划作用的学者之一1994 年他发表了城市规划作用方式的历史演变1996 年发表了 城市规划作用研究从不同的层面论述城市规划作用及其限度1997 年出版城市 规划哲学一书依循科学哲学的思路对城市规划发展演变过程的考察揭示城市规 划发展的途径机制和方式并专门论述了城市规划的作用张兵博士在其专著城市 规划实效论 一书中也对城市规划作用的性质做了研究 认为城市规划本质上是城市发 展过程中控制目标偏离的一种作用机制 是一种调节各种城市活动主体在土地使用上的 利益冲突的介质 美国学者张庭伟 在规划杂志上发表了许多介绍美国等西方国家城市 规划经验的文章其中也不乏有对城市规划作用的论述最近宋启林 2000 年发表了 从实践看我国文化对城市规划的作用段险峰 2004 年发表了 城市规划的作用与规 划师的作为朱介鸣和赵民 2004 年发表了试论市场经济下城市规划的作用还有 其他一些学者也进行了一些相关的研究 从总结西方百年规划史以及我国相关研究中 学术界普遍的共识 规划已从崇尚科 学理性的技术性角色 转变到在公共事务中扮演组织群众意见和协调不同利益团体的角 色城市规划是一种职业技术公共政策和社会运动三位一体的活动过程 1.1.3 城市规划制度环境的研究 新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人物诺斯(douglass north)认为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 规则服从程序和道德伦理和行为规范旨在约束追求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利益的 个体行动 制度环境则是指由法律行政经济等社会机制组成对某行业产业的 制度性约束激励条件环境 从宏观的角度看 社会的发展与制度的创新有密切的关系 现代社会是一个以技术 发展为基础 以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为目标的社会 西方规划理论界自 1970 年代以后 无论哪一种思路都开始受到多元价值观的冲击开始放弃规划的科学性并转向注 意社会权力分配与城市空间使用的关系开始提倡公共参与并把焦点放到体制 (institutions)上去系统理论(system theory)认为规划是寻求对个人和集体行为的规范和 5 控制以达到坏效益的最小化(b.mcloughlin,1969),实现主义理论(pragmatism)认为规 划师扮演的是看门人(gatekeeper)的角色(j.deweyr.rorty,1980) 张兵博士 1998 年在城市规划实效论一书中首先涉猎到城市规划的制度环境问 题他认为城市规划失效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规划决策实施全过程(planning process)的运行效果即一般性规划过程所赖以存在的具有法律权力资源意义上的 制度性框架不健全所致即存在着规划运行的机制性问题张京祥博士 2001 年在论 城市规划的制度环境及其创新 中对中国城市规划制度环境的整体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 了初步分析 其他不多见的城市规划制度环境研究主要涉及到城镇化的制度障碍及制度 创新叶裕民2001区域制度环境及其变迁张军1998中国城市规划制度创新 的特点锻炼2000等与社会科学领域广泛的制度与社会发展研究相比中国城市 规划制度环境研究则刚刚起步对决策层乃至规划界内部的影响甚微 1.1.4 已有研究的不足 应该说社会科学及城市学对城市社会发展社会结构及社会空间结构变迁城 市社会问题已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伴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 速发展城市规划技术和方法也在不断完善和提高但已有的研究从总体上呈现出相 互脱离的状况 在西方 社会科学领域的学者对规划提出了有力的批判 早期社会科学批判规划的 物质环境决定论(physical determinism)认为它否定规划的社会性经济性和政治 性后期社会科学批判规划的理性主义(rationalism)认为它埋没了人类的灵性 群体性超理性等从曼纽尔卡斯特尔(manuel castells)到约翰弗里德曼(john friedmann)执著于对社会公正的追求但到目前为止仍提不出有效的解决方案社会 科学学者的研究没有充分考虑到其应用到在城市规划建设制度层面上的可操作性 实际 规划工作者既不能否认问题的存在和其严重性 但又无法在其工作和权力范围内去解决 这些问题理论与实际脱离 我国正在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时期城市社会阶层分化显著社会流动加快社会 公平失衡和社会矛盾激化等城市社会问题日益凸现 社会学科领域对此的研究多偏重于 描述性和解释性很少与城市规划的制度建设联系另外一个方面从宏观效果看 6 中国城市规划事业总体表现为系统内 技术领域的自身剖析理念太强 而对外延制度环 境的开拓创新意识不足”3作为城市发展建设总体引导的城市规划长期以物质性规 划为主导许多规划内容被技术化规范化忽视了城市规划背后制度环境的制约和激 励作用已有的城市规划制度环境的相关研究偏重于提高城市经济发展的效绩减少 城市经济发展体制障碍 仍不同程度上忽视的城市规划的本质特征 即保障社会公共利 益及社会公平 重点应关注城市发展的社会效绩等方面 而且没有从根本上研究如何将 城市规划制度环境的建设引导至保障城市规划作用的有效发挥 有助于社会发展目标的 实现上来 1.2 研究的意义及目的 1.2.1 研究的意义 城市规划的作用在于它对城市社会发展和演进的指导和控制 并且只有在城市社会 发展的实践中发挥了作用才能真正找到了生存和发展的依据1960 年代以来国外 将狭窄的物质性规划问题推广到社会性规划 使城市规划得到了实质性的发展 并在社 会发展中巩固了自身的地位 我国城市规划同样得到了发展 现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社会 建制并作为一门学科和一项社会实践也得到了社会普遍认可 但城市规划作用的有效发 挥并不为社会所正视 作为社会发展的建制之一 城市规划是在社会制度环境所许可的 范围内生长和发挥作用的因此社会制度环境对城市规划具有影响性甚至先决性 我国现阶段城市建设中功利主义思想突出城市规划中技术理性占主导通过 规划的价值理性特征分析从城市社会发展角度重新构建城市规划制度环境一 方面有利于保证城市规划社会效益作用的实现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城市规划体系自 身的完善与发展 1.2.2 研究的目的 城市社会问题已经显化为城市规划的基本命题 但由于制度环境的不完善 城市规 划的作用得不到有效的发挥 无法保障社会发展目标在城市规划运行过程中实现 城市 规划制度环境的建设研究是基于社会发展目标基础上反思实践的一种角度 其重点不是 在于说明什么是制度环境 而是说明在社会发展中城市规划与制度环境的关系 更具体 7 地说是城市规划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制度环境来保证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 任何相关的制 度环境的缺失 导致的结果只能是城市规划的失效和社会发展目标的偏离 因此本论文 研究目的是基于社会发展的目标 探讨城市规划制度环境的发展方向 建构制度环境的 框架 1.3 研究方法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大量性地阅读国内外关于社会制度社会发展与城市规划制度 建设的各类书籍期刊杂志以及优秀硕博士论文等尤其是较深入地研究了制度经 济学与城市规划相结合的探索那一部分并对这些文献进行了全面客观的分析与综合 力图把握住主要的思想脉络 同时汲取自己所缺乏而又需要的营养 充实自己的学科理 论与分析 2比较归纳法在整个研究过程中通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来研究国内外城市 规划制度环境的相关理论与实践 寻找共同的特点和共同规律 吸取其他国家建设的经 验和教训提出建设性的导向措施 1.3.2 研究内容 论文分为正文和结语两部分 正文部分试图从社会学和制度经济学等角度来分析研究城市规划制度环境建设 共 分为四章具体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绪论讨论了研究的背景研究的意义研究的目 的研究的方法及内容第二章从城市规划的社会作用机理入手说明城市规划的社会 本质特征和社会作用 然后阐述了社会发展目标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 其中重点从规 划发展历程和规划作用实效等方面论证了城市规划与社会发展目标相互影响的关系 最 后通过对城市规划技术理性特征分析 说明城市规划价值理性及制度理性的缺失 指出 由于城市规划制度及制度环境的短缺与偏移 导致城市规划社会作用的有限性 第三章 从制度环境的内涵 制度环境的内容构架和规划绩效与制度环境关系三个方面解释界定 城市规划的制度环境并对作为制度环境组成的规划法制规划行政规划组织和规划 社会监督每个部分与社会发展目标偏离的现状分析 第四章是在前一章现状分析的基础 8 上 分别从四个不同的领域提出城市规划制度环境的建设导向 对城市规划改革有一定 的借鉴意义结语部分从制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对规划改革现象做出相应解 释寻求理论支持阐明制度创新和制度环境建设是中国城市规划改革的必由之路最 后指出本研究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之处并展望了可能的研究方向 注释 1 转引自 张庭伟.构筑规划师的工作平台规划理论研究的一个中心问题. 城市规划 2002 (10). 19 2 王凯. 从西方规划理论看我国规划理论建设之不足. 城市规划2003.(6). 71 3 张京祥. 论中国城市规划的制度环境及创新. 城市规划2001(9). p21 9 2 城市规划与社会发展 2.1 城市规划的社会作用机理 “从社会实践的角度讲城市规划是一项综合的社会建制只有把握了城市规划实 际发挥的作用以及能够发挥的作用才能理清城市规划与其它城市发展要素的相互关 系在这样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建立起真正有效的城市规划体系和合理的城市规划制 度”1城市规划是技术行为政府行为和社会运动三位一体的过程其作用从来都是 直接和宽泛的其影响是超越其本身的学术领域延伸到社会生活的每一方面这里则 重于城市规划的社会作用分析讨论 以便更好理解社会发展目标的相关性和制度环境的 组成 2.1.1 城市规划的社会本质特征 工业革命带来的城市膨胀和城市问题是城市规划产生社会背景工业革命爆发后 城市功能发生重大变化出现大量的工业城市汽车等新兴交通工具的推广城市人口 急剧增加出现了环境卫生治安等多方面的问题问题的严重性引起了社会各界的 广泛关注城市规划便作为一种诊治城市病例的努力和手段而出现16 世纪托马斯 摩 尔提出乌托邦的城市设想模型18 世纪傅立叶提出了理想社会 法郎吉的基本 单位欧文提倡建立理想社会模型新协和村早期的社会改良主义思想和社会改革 运动是城市规划的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 他们本质上是一群社会改革家 虽然他们当时 关注的是物质空间环境问题但其思想的核心却是社会公正 1845 年恩格斯名著英国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的出版对各种社会改良思想有着 深刻的影响18401860年代的城市公园运动将园林设计的思想拓展到为人类生活的 社会环境之中1898 年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提出以及田园城市的运动对城 市规划理论和实践均产生了巨大影响 1909 年 daniel bumham的芝加哥规划是继 哥伦 比亚展览会所掀起城市美化运动之后 向世人展示城市总体规划的概念及其实施手段 19 世纪末20世纪初几个城市改良的重大事件直接促成城市规划的诞生是城市规划 形成的标志确立了城市规划的价值取向即以服务市民大众为中心以解决城市问题 10 寻求社会公平 可见城市规划的社会本质特征是寻求公平公正的社会运动 2.1.2 城市规划的社会作用 从上述城市规划的社会本质特征和本文研究背景可以看出在西方城市规划 的核心是围绕着城市空间资源分配的社会公正问题 其发展的历程可以理解为基于社会 改良社会发展而探寻如何更合理公平地界定公共利益的过程因为实践证明市场 是一种有效 但未必公平的资源分配方式 城市规划存在的理性就源于自由市场经济的 负面效应和局限性 城市规划作为公众利益的代言人 承担着避免和防止市场失效的社 会职责”2 历史表明我国是世界上城市规划科学技术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但由于政治 经济 和社会等原因城市规划没有得到良好发展同时城市规划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能起到 的作用是极其微弱的直到新中国的成立城市规划才获得了发展的契机迎来三个 春天 3 在计划经济下城市规划的社会作用是国民经济计划的继续和具体化负责 在空间上具体落实和安排国民经济计划并且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分配城市资源 实现在政治上的社会平等在市场经济下城市规划作为社会调节器既要鼓励市场运 作 又要保护社会公共生活的基础 其社会作用具体体现为协调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对城 市空间的需求维护城市整体长远的利益和城市居民的公共生活凸现为维护社会的 效率与公平 城市规划可以说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之所以有社会需求 是因为其有着积极的社会 作用 虽然中西方城市规划的社会作用形式和途径不尽相同 但其社会作用可以归结为 以强烈的社会导向性 通过协调社会各集团在土地和空间等资源分配使用上的利益 维 护公共利益体现社会的公平公正 2.1.3 城市规划的社会作用机理 城市规划之所以具有社会作用 因为城市规划是社会发展过程中控制目标偏离的一 种作用机制其理论和实践作用范围是通过对土地和空间等资源进行再处置再分配 来维护或改善以及建立社会空间共同体的秩序同时必然涉及到社会各集团利益 11 的协调使之符合社会价值这一过程便是城市规划的社会作用的机理 对于社会作用的机理张兵博士认为城市规划存在于各种动力主体使用有限城 市土地资源而发生过程之中 城市规划在互动过程中对动力主体的土地使用的行为方式 施加的作用可以分为这样四种类型1控制作用对于动力主体土地使用方式中妨 碍城市整体利益和公共利益的行为进行约束2激励作用对于动力主体土地使用行 为中有益于改善城市物质环境 有助于形成城市规划确立的空间系统秩序的行为给予激 励3整合作用对于动力主体土地使用的决策行动之间所发生的利益冲突城市规 划以城市整体利益和公共利益为准则来裁决和调解4保障作用对于关系到公共物 品基础设施公用设施低收入住房以及那些对于社会价值和目标有特别的象征与表 达作用的土地使用活动给予土地资源分配的优先考虑 4本人认为这是基于城市规 划在互动过程中的作用机理 即是城市规划本身对动力主体施加的作用 相对事物发展 过程的内在作用和外在作用来讲这应属于社会作用的内部机理 其实城市规划作用过程的开始 其社会作用能够发挥的程度或效果取决于内部机理 和外部机理从中外城市规划社会作用的效果看外部机理具有多层次多方面相互 补充的特点以城市规划和社会发展要素的直接作用关系为依据外部机理包括1 法律保障作用 通过法律法规来为城市规划作用过程提供实体性和程序性的依据 从而 协调社会各集团在土地和空间等资源分配使用上的利益关系2行政管理作用由于 城市规划是公共行政属于行政行为对土地和空间等资源分配使用上进行管理3 规划组织作用 指规划设计机构人员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如何对土地和空间等资源进行分 配4 社会监督参与作用 城市规划作用过程并不仅是规划管理部门和规划设计机构 人员在起作用而是社会整体共同运作的结果社会的参与程度服从程度执行程度 直接体现为规划的社会作用 外部机理还包括城市规划和社会发展要素间接作用的部分 如城市发展政策 土地 利用政策城市经济政策行政区划政策等等 2.2 与城市规划相关的社会发展目标 2.2.1 我国社会发展目标研究概述 社会发展是以人为中心的发展 其涵义在于为人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一个和谐 舒适 12 康乐进步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发展目标是个笼统的概念一般用社会指标形 成的指标集来度量社会指标是反映社会制度重大方面的状态或状况的时间数列统计 重大指社会制度赖以变革其结构人们的基本关系及其准则根据社会价值而被 认可的行为格式的重大社会过程按照这个概念观测社会指标包括观察社会过程中 影响社会结构和社会准则的变化指标并估量变化对未来的影响 52001 年中国社会 科学院社会学所朱庆芳吴寒光合著了一本社会指标体系介绍了联合国及联合国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美国日本印度的社会指标体系内容与分类并总结了社会指 标的基本内容应包括环境人口婚姻家庭与计划生育居民收入与消费住房与 生活服务保健与卫生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文化体育与娱乐教育与培训社会 活动参与生活时间分配与利用社会秩序与安全等 6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未来社会呈现科学新的趋势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全球 意识兴起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和新经济时代的来临对互联网的依赖生产生活以 及价值观念的非群体化等其他因素影响下 社会发展目标被赋予以新的内涵 未来趋势 使社会发展目标发生一系列改变(1)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人首先是自然的人追求 在所属环境中的舒适享受是人的一种本能 同时生活水平的提高是衡量社会进步的一个 重要标准(2)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随着人类对破坏自然界引起严重后果的深刻 反省和在全球范围内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觉醒建设生态城市节约能源实现城市的 可持续发展成为新的发展目标(3)公平观念更加深入人心法制观念的健全使很多人 开始注重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城市居民发展了一种我只拿我应该得到的的心理 要求体现公平(4)追求更高的精神文明现代社会物质短缺已不是主要问题但都面 临时间短缺人们会用更多的时间进行多样性生活方式的选择要求个性自由发展 不难看出 社会指标集的内涵是很宽泛的美国商务部人口普查局于 1979 年编印 的社会指标分为三类(1)表明系统功能的指标(2)表明福利的指标(3)表明公众主观 感觉的指标 7这是依据社会指标的性质 即从客观和主观两个大的方面对社会各基 本状况的性质和数量所作的综合反映的一个分类 结合本论文研究 可以把社会指标从 功能上分为如下几类(1)反映家庭与人口结构的指标包括人口婚姻家庭与计划 生育居民收入与消费这类指标为国家制定人口政策及社会福利政策服务(2)反映 生活质量的指标 生活质量指标是社会指标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很多学者专门对此作过 13 研究它包括环境住房与生活服务食品支出比例平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每 千人口医生数保健与卫生文化体育与娱乐教育与培训生活时间分配与利用等 方面这类指标对国家制定住房相关政策和城市规划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3)反映社 会大环境的指标包括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社会秩序与安全以及社会活动参与反 孤独的城市社会心理环境的建设等方面这类指标为国家改进社会管理服务 8 通过这个分类 可以看出有些社会指标 如国内生产总值 居民收入与消费 婚姻 家庭和计划生育等 与城市规划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但是有些指标 如住房与生活服务 环境社会秩序和安全等则与城市规划息息相关 2.2.2 城市规划与社会发展目标的关系 2.2.2.1 城市规划历程中蕴涵着社会发展目标的探索 18 世纪工业革命以后城市的无序扩张导致一系列城市问题的产生交通拥挤 住房和基础设施不足城市环境恶化疾病蔓延1898 年英国人埃比尼泽霍华德的 田园城市理论即是在此背景下提出的1898 年 10 月明日的田园城市在英国出版 问世当时的书名为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可见霍华德提出田园城 市理论的初衷是以社会改良为主要目标 他倡导的是一种社会改革思想 用城乡一体的 新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分离的旧社会结构形态 田园城市理论直接孕育了近现代城 市规划理论的诞生在他的倡导下英国政府作了两个试点1903 年创建于伦敦附近 的雷奇沃斯letchworth和 1920 年的韦林welwyn雷奇沃斯面积 1840 公顷其 中 3/4 作绿化以中央广场为中心靠近中心布置公共建筑居住与工业区作不规则分 布 1918 年芬兰建筑师沙里宁又提出了有机疏散理论并且按照他的理论原则制定了 芬兰的大赫尔辛基方案1932 年美国建筑师赖特提出了广亩城市理论是完全分散 低密度的半农田式的社团城市每户门前一亩土地居住区有便捷的交通相连它实际 表明了人们对现代环境的不满而怀念工业化以前人与自然 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与 这种分散主义路线相对立1930 年代之后还平行发展着一条集中主义路线法国人 勒柯布西埃提出他的光辉城市理论主张利用城市结构三度空间的发展来解决 大城市存在的问题市中心建高层建筑用增加建筑层数的办法来减少建筑密度让节 14 约出来的绿地充满阳光和空气1933 年雅典宪章提出城市功能分区原则把城市 周围地区作为一个整体很好的解决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 纵观近现代规划历程尽管后来分散主义和集中主义都受到了置疑但它们的最终 目标都是创造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解决大城市的城市社会问题 建设有利于社会 和谐和安全的城市体现当时对社会发展目标的探索 2.2.2.2 城市规划实效影响着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 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三大效益最佳化一直是城市规划的基本目 标但在城市规划的实际运作及实践中由于相当部分社会类目标的笼统含糊无法 在规划建设中量化 城市政府自觉或不自觉的倾向于以高效益的经济增长为目标而 把社会公平放在次位 导致城市中种种不利于社会发展及社会公平的现象屡屡出现 使 得社会效益虚化如城市中一些贵族化高档娱乐设施与困难群体聚居破旧住区的对 比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与大量性民生问题缺乏考虑的对比致使贫富差距的马太效 应 9愈演愈烈 新的城市规划建设状况打破了以往处于低水平的均质社会平衡状况 社会公平和社会安全的发展目标面临着严重威胁正如美国城市规划师协会杂志上 m. petersen 曾写下了一段令人深思的话我可以稍带夸张却颇有几分真理性地说一 代人的规划会成为另一代人的社会问题在规划工作中所取得的那些成绩往往会 成为产生困难的根源aip journal may, 1966 城市规划涉及土地使用空间与环境等问题通过合理的安排空间功能有效的利 用城市土地 可以创造土地价值之外的社会效益 社会效益是通过良好的城市空间组织 为载体而体现的因此说城市规划也会有益于社会目标的实现20 世纪 60 年代英国新 城密尔顿 凯恩斯的规划是城市规划有利于实现社会发展目标的典型实例 其规划人车 分流购物中心位于每个街区的四周道路的中点上就业居住商店休息娱乐各 种功能混合的土地使用模式 共同营建了一个社会学角度上的平衡 充满机会和选择自 由的城市 2.2.2.3 社会发展目标的合理选择影响城市规划作用的发挥 城市规划不断影响着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而自身也被社会发展目标所限制各种 社会发展趋势 城市社会结构的变迁 必然会对城市的物质空间环境的变化带来一定影 响 并在空间环境上有所体现 一个宽容的城市社会需要政府制定与此目标相一致的政 15 策以保证基本的物质资源的供给社会安全与公平需要政府政策更大程度代表不同 种族 性别和全体公民的意志 城市规划是一项技术性工程 同时又是一个行政性工作 合理的社会发展目标意味着行政上给与城市规划正确的行为导向和法律保障 10 如 1970-1980 年代欧美一些国家政府制订了鼓励内城更新的政策以改善老 城区物质基础设施和社会文化生活环境质量我国政府制定的安居工程政策结合 城市具体情况 制订了更为合理的社会发展目标极大地推动了很多低成本 安全舒适的 住宅小区的开发 为解决社会贫困阶层的住房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如湖北省武汉市 的复兴村住宅合作社是一个可以借鉴的实例 它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社会性住宅合作 社创建于 1989 年它以扬子江公司为中介体按国家企业个人三投入原则 面向社会重点解决低收入缺房职工家庭的住房实践证明住宅合作社的灵活性为低 收入居民的解困提供了很好的渠道营造了很多宜人的居住环境 2.2.3 与城市规划相关的社会发展目标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发展目标体系中找出与城市规划直接相关的那一部分社会发展 目标以此为标准可以让城市规划制度环境的建设有的放矢本文拟定了以下 4 个社 会发展的目标但这并不是说每个目标均绝对的独立它们之间是有关联的实际上 与城市制度环境有关的社会发展目标是多方面的也是互相促进互相影响的 2.2.3.1 社会公平公正 社会公平是人们关于社会公共秩序 利益关系最基本的理念 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理 想的社会利益关系状态涉及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并存在着公正正 义平等诸多相关范畴社会公正实质是某种经济社会关系的观念表现反映经济与社 会生活中人们的权利与义务作用与地位行为与报偿之间的状态公正具有公平合 理之意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城市现代化的步伐也加快的背景下 城市居住空间的分异也成 为城市社会地理学的热点研究课题政治经济学派认为城市居住空间分异不仅反映 了劳动力在生产领域中的地位差异 而且有助于维持这种差异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结构体 系的组成部分的延续因为公共设施如教育设施的空间分布差异对于劳动力的再生 产特别是受教育的程度具有重要影响 11 其代表人物 d. harvey 在 1973 年著社 16 会公正与城市中则试图证明一个城市物质性的地理空间布局并不是自然和市场力 量造成的结果 而是那些大企业为追求自己的目标造成的 这种纯粹从经济角度来解释 城市发展的观点虽然有失偏颇 但某种程度上 城市的发展也是城市各利益集团为实现 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进行的此消彼长的斗争过程 由于人们的社会利益与他们所在的社 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在同一社区生活的居民便有可能超越阶级的界限组织成不同的政 治团体为保护社区的共同利益进行斗争权势集团经常利用他们的权力影响决策将 公共投资投向他们生活的地区由此可见居住空间分异会加剧社会的不平等但如果 从制度上加以约束可以提高共同的生活服务设施水平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 城市规划的土地及空间 环境等资源的配置是经济学的一个核心问题 并具有很强 的社会学意义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模式是市场模式和行政模式绝大多数学者认为 应当采用市场和行政两种手段相结合的方案来优化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所要达到的基本 目标是效率平等对个人自由的保护和促进信任与合作如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公平 问题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项目能否提供公平的就业机会 二是项目完成以后能否 提供公平的使用机会是否存在限制公平使用的因素 城市规划对资源的配置直接影响着地域平等目标的实现合理的制度激励和约 束可以有效的遏制或者减缓社会分化保证各个地区之间有相对平等的使用和发展机 会进而促进社会公平公正 2.2.3.2 社会安全 1社会融合 社会不安定一为天灾一为人祸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减少对自然力的恐惧 对抢劫凶杀纵火战争的恐惧却与日俱增如北京的浙江村由于体制和身份 所造成的区隔使外来者不能取得充分的至少是平等的市场进入权使外来人口 聚集区和城市主流社会在身份生活方式心理状态思想观念等方面处于一种分割的 状态即形成了区隔distinction这种居住空间分异助长了城市空间极化和社会的贫 富分离一个社会的贫富分离是社会不稳定的主要因素在我国贫富分离已初露端倪 采取有效的制度措施会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有利于社会融合 使流动人口进入城市以后 接受主流文化的熏陶感染最终被同化 2良好的社会秩序 17 1969 年 o. newman 在 可防卫空间 一书中 详细介绍了他在约克尔斯 yonkers 市成功地把 200 个低收入者住宅单元 整合在中产阶级邻里中的经验 希望通过这种方 法缓解社会隔离 他还把居住环境与犯罪行为和心理联系起来作系统研究 提出缺乏良 好组织安排的地区环境将易于产生给社会带来危害的社会现象 因此 城市规划要努力 营造积极的城市空间避免消极空间的产生良好的空间组织有利于减少犯罪行为诸 如城市公共空间 正是在这种场所里进行的必要集会 最终创造了能培育包容性思想和 行为的城市环境日本保留大量的传统建筑物并保留其传统功能成为让高节奏的都 市人群反省过失 述说心声以达到心理平衡的场所 可以帮助减少社会摩擦和社会隔离 2.2.3.3 公众积极参与的社会 城市空间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主要场所 随着社会的发展 文明的进步而不断变迁 公民广泛的参与社会生活是体现社会文明高度发达的标志之一 公民权力机构的设置是 保证公民权力的必要措施和手段欧美国家这类机构很多如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的 nimy运动not in my yard是公民自发组织的一项保护自己权益的政治运动 为那个时代美国的城市空间环境的营造涂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随着这类非政府组织的 公民权力机构的增多 公众的愿望更易于实现 这也在更大程度上吸引更多的人参与社 会生活 城市规划作为一种社会运动应与主流社会的价值观念相符城市是自然的产 物但尤其是人类本性的产物生活在其中的市民对城市的认识具有重要的可参考 价值他们对于城市规划有绝对的知情权和参与权20 世纪 90 年代英国伯明翰布林 德利地区城市更新中一个名为 bfpbermingham for people人民的伯明翰的组 织的介入 即引入公众参与机制 使规划取得前所未有的令各方面都满意的重大进展 这说明有市民参与的规划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反馈机制有利于城市的健康发展也有 利于创造理想的城市空间环境 2.2.3.4 良好的生活质量 1城市规划中量化的生活质量 在社会指标中生活质量指标是一个重要方面与城市规划有关的量化指标有人 均居住面积人均道路铺装面积公共设施服务半径居住地到公交站点距离人均绿 地指标绿地率空地率等这些指标可以客观地显示出城市居民居住和出行服务的生 18 活水平但是同时美国社会学家坎贝尔的研究发现客观指标对主观生活质量的解释 力只有 17%左右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竹木复合材料性能测试与评价考核试卷
- 总部运营管理课件
- 幼儿园安全行为教育
- 小儿惊厥的护理教学课件
- 大学生寝室安全教育要点
- 二次根式的除法教学设计
- 2025股票上市项目合同法律事务代理合同范本格式
- 2025空运出口运输合同范本
- 2025双方合作合同协议书范本
- 2025关于重新签订劳动合同的决策
- 北京市西城区2025年中考一模物理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小学劳动技能大赛实施方案-‘劳’以展风采‘动’手创未来
- 2025-2030中国外资银行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竞争格局与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 2025北京丰台高三一模化学试题及答案
- 石油天然气(海洋石油)工程AI智能应用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2024年7月国家开放大学专本科《法律文书》期末纸质考试试题及答案
- 课件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
- 2013年7月国家开放大学专本科《法律文书》期末纸质考试试题及答案
-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期末检测试卷
- 山东铁投集团笔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