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信托业在我国金融市场中的定位与发展创新研究 i 摘摘 要要 我国信托业的发展是伴随改革进程分步进行的。我国信托业兴起与市场经 济发达国家不同,不是起因于经济和社会对信托业务的内在需求,而是为了适 应改革开放的需求。虽然已经从党中央的政策层面和行业法规层面确认了信托 业与其他三大行业共同构成我国的金融体系,但在现实中,对信托业的认知还 有很多误区,仍有人怀疑信托公司在中国金融体系中存在和发展的意义。定位 不明,则发展方向不清。当前应尽快明确信托公司在我国整个金融体系中的地 位和角色。而且中国信托业长期以来集体错位经营,一直推行“高度银行化的 混业经营模式” ,致使本业严重缺位。其中历经 5 次整顿,使得得以生存下来的 信托公司一再: “瘦身” 。随着中国银监会主持修订的信托公司管理办法与 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 ( “信托新两规” )的正式出台,一场由 监管部门发起的对现有信托公司的大重整被业内人士称之为信托行业的 “第六次整顿”从 2007 年起正式拉开了序幕,整顿的主要目的:让信托公司回 归主业代客理财。毫无疑问,对信托业的这种定位,适应了我国资产管理 市场发展的时代需要,因而是完全正确的。经过多次清理整顿后,本源业务作 为信托公司经营主业的地位得到确立。信托业发展的法律和监管环境日益成熟, 以及本源业务赖以生存的经济社会基础也出现了改善,为我国信托业进入稳定 发展期提供了条件。 除了明确信托业在我国金融市场的地位以外,为了改变信托公司发展方向 不明的现状,积极应对国内金融市场巨变可能带来的各种挑战,我国必须充分 发挥信托公司在金融改革和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全面提升信托公司在金融体系 中的地位和市场竞争力,对信托公司的行业发展做出积极规划,形成自己的产 业优势和产业规模。 本文从我国信托业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出发,并通过借鉴日本信托发展 的经验,分析我国信托业存在的经济、政策环境,以及信托业对我国经济发展 起到的重要作用,更加加强认识了信托业在我国的定位:我国四大金融行业之 一,面向中、高端群体的,以“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金融工具,从而导出 当前信托业的业务内容,并提出当前信托业存在的问题,结合对信托业盈利模式 的分析,提出信托业制度化建设的政策建议和规范发展思路。 关键词:信托 定位 创新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信托业在我国金融市场中的定位与发展创新研究 ii abstract chinas trust industry is accompani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form process fenbujinhang. chinas trust industry and the rise of the market economy developed different, not due to economic and social trust business of the internal demand, but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although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from the policy level and industry regulations level confirmation of the trust industry and the other three major industries together constitute chinas financial system, but in reality, the awareness of the trust industry there are many errors, there are still people suspected of trust in chinas financial system in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great significance. unknown location, direction unclear. should be clear as soon as the current trust companies in chinas entire financial system in the status and role. moreover, chinas trust industry has long been operating collective dislocation, has been pursuing a high degree of the bank of bancassurance, resulting in the industry seriously deficient. after five of them straighten out, making the trust company to survive repeated: downsizing. with the china banking regulatory commission to amend the auspices of the trust management approach and trust funds set trust programme management approach ( trust the two new regulations) formally tabled, a regulatory departments initiated by the existing trust companies the big restructuring - was the industry as the trust industry, the sixth in order from 2007 onwards opened the curtain, straighten out the main purpose: to return to the main trust industry - valet financial management 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e trust industry in this location, adapted to chinas asset management market development needs of the times, so it is completely correct. after several straighten out, the origin of business as a trust company operating the main industrys position be established. trus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egal and regulatory environment increasingly mature, and the origin of the businesss survival also emerging economic and social foundation for the improvement of chinas trust industry into the stable development period provided the conditions.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信托业在我国金融市场中的定位与发展创新研究 iii in addition to specific trust industry in the status of chinas financial market, development of trust companies in order to change the direction of the unknown status, actively dealing with the domestic financial market changes might bring the various challenges, china must give full play to a trust company in financial reform and development in the positive , comprehensively enhance the trust companies in the financial systems status and competitiveness in the market, the trusts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to actively planning to form their own industrial advantages and industrial scale. this article generated from chinas trust industr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with brita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compar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rust, strengthen understanding of the trust industry in china targeting: one of chinas four major financial sector, and stressed that the trust industry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and the current combination of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trust industry, from both the macro and micro aspects of the trust industry in the future in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reforms must be carried out. key words:trust business position innovation 独 创 性 声 明 独 创 性 声 明 本人郑重声明:今所呈交的 论文是 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尽我所知, 文中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 发表或撰写的内容及科研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 作者签名 作者签名: 日期:日期: 年年 月月 日日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有关 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借阅 或网络索引;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取影印、 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日期: 年 年 月 月 日日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信托业在我国金融市场中的定位与发展创新研究 第 1 页,共 42 页 第一章第一章 引引 言言 1.1 选题的背景 1.1 选题的背景 “信托”的简要含义就是信任委托,它是以信用为基础,以财产所有权为前提, 依照一定的目的,将自己的财产、资金或其它形式的价值代表物委托他人代为管理、 运营的经济行为。 在国外,信托业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在金融信托业务相对发达的美国、日本、 英国,信托业务将资金融通、代人理财、经济咨询等多项经济职能集于一身;受托经 营的信托财产已经扩大到货币、有价证券、不动产以及股权、债权等;受托的业务从 对财产、资金的经营管理,扩大到对人的监护和赡养,以及咨询、中介服务等方面。 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信托业已经发展成为现代金融业的重要支柱之一,一些国家 信托业所吸收的社会资金已经远高于银行、保险、证券等其他金融行业。 现代意义上的信托业,正是现今中国金融体系所急需的。从政策方面来说,十七 大明确提出“创造条件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 ,其最好的渠道就是投资资本市场,信 托就是其中的一种投资方式。随着建行、中石油等回归 a 股市场,以及多家央企的重 整上市,群众分享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一杯羹的想法不再遥不可及。从市场氛围来说, 中国金融市场中增长最迅速、潜力最巨大的细分市场当数资产管理市场。一方面,在 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投资是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动力来源,过去几年来我国投资 占 gdp 的比重已达到 40以上,全社会对长期建设资金的需求非常强烈。另一方面, 随着经济的增长,社会各层面的中长期闲散资金日益增多,并正寻求合理回报的工具 和途径。面对如此庞大的资产管理市场,如何在提升财产效益的同时,将巨额财富导 入经济发展的必要轨道之中,是摆在中国金融体系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无疑,信托 业正是最适宜的制度选择。 中国信托业长期以来集体错位经营,一直推行“高度银行化的混业经营模式” , 致使本业严重缺位。 其中历经 5 次整顿, 使得得以生存下来的信托公司一再: “瘦身” 。 随着中国银监会主持修订的信托公司管理办法与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 理办法 ( “信托新两规” )的正式出台,一场由监管部门发起的对现有信托公司的大 重整被业内人士称之为信托行业的“第六次整顿”从 2007 年起正式拉开了序幕, 整顿的主要目的:让信托公司回归主业代客理财。毫无疑问,对信托业的这种定 位,适应了我国资产管理市场发展的时代需要,因而是完全正确的。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信托业的行业地位并未被充分理解,还很不受尊重。这一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信托业在我国金融市场中的定位与发展创新研究 第 2 页,共 42 页 点,从社会各界对这次信托业新出现问题的反映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对于信托业,人 们很容易按照这样一种思维模式看待和处理问题,即一旦发生问题,便不问青红皂白 从根本上怀疑甚至否定整个行业的价值。 而对于其它金融行业, 则鲜有此倾向。 比如, 很少有人会因为少数证券公司出了问题而否认中国证券业存在之价值, 更不会有人因 为少数银行出了问题而怀疑整个银行业之价值。殊不知,现代信托业以其独特的服务 和功能,满足了日益成长的中国资产管理需求,填补了中国金融体系的结构性缺陷。 信托业的行业地位不是源于别的什么,而是根植于现代金融市场的需求之中。 因此,对于中国信托业,正确的态度应当是,大力扶持其健康发展,以满足日益 成长的资产管理需求,发挥其投融资中介的社会经济促进功能,而不是相反。更不能 因为个别公司的违规行为,就否定信托业在我国金融业中的重要地位,否定其他合规 经营、规范运作的信托投资公司的合法经营权利。信托业在我国金融体系中的行业地 位应得到充分理解和尊重。 1.2 选题的意义1.2 选题的意义 定位于“受托理财金融机构”的中国信托业,在金融体系中应当具有独立的行业 地位。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第一,目前信托业所提供的服务信托服务具有独 特的内涵和运行规则,该内涵和运行规则由信托法单独确立,是任何一种其他金 融服务都无法含盖的;第二,由信托服务产生的财产管理功能和中长期金融功能,使 信托业完全区别于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在金融体系中独成一体;第三,中国资 产管理市场的规模和发展潜力,已足以支撑信托业作为一个行业的发展。因此,目前 仍然需要研究中国现阶段信托业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找到一条信托业发展的新路,明 确信托业发展战略,使其真正有机会成为金融业四大支柱之一。 1.3 研究思路 1.3 研究思路 本文拟从五个方面探讨信托业在金融市场中的地位及发展趋势。 第一章:引言 第二章:信托及相关概念的分析比较 第三章:信托业的起源、发展 第四章 借鉴日本信托业的发展经验,定位我国信托业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信托业在我国金融市场中的定位与发展创新研究 第 3 页,共 42 页 第五章:剖析信托业存在的问题,改变盈利模式,不断谋求创新 1.4 研究方法 1.4 研究方法 本文在金融学、经济学、管理学的基础上,应用了一系列的研究方法,包括系统分 析、实证研究、规范研究和比较研究、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对我国信托业的发展环 境和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信托业的发展战略。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信托业在我国金融市场中的定位与发展创新研究 第 4 页,共 42 页 第二章第二章 信托及相关概念的分析比较信托及相关概念的分析比较 我国信托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制约,其中对于信托及相关概念的模糊,使 得很多中小投资者对信托投资产生了错觉,因此本文先对以下几对概念进行分析比 较。 2.1 信托的概念 2.1 信托的概念 我国信托法所称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 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进 行管理或者处分的行为。 这里的财产权是指以财产上的利益为标的的权利,包括物权、 债权、知识产权,以及其他除身份权、名誉权、姓名权以外的无形财产权。“信任” 是信托关系成立的基础,信托的基本特征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 ;受托人以 受益人的最大利益为宗旨处理信托事务,并谨慎管理信托财产;对于违背这种信任的 受托人,信托法规定了严格的责任。 2.2 委托代理与信托的区别 2.2 委托代理与信托的区别 2.2.1 委托代理的概念 2.2.1 委托代理的概念 委托代理理论是过去 30 多年里契约理论最重要的发展之一。它是 20 世纪 60 年 代末 70 年代初一些经济学家深入研究企业内部信息不对称和激励问题发展起来的。 委托代理理论的中心任务是研究在利益相冲突和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下, 委托人如何设 计最优契约激励代理人。委托代理理论的主要观点认为:委托代理关系是随着生产力 大发展和规模化大生产的出现而产生的。 其原因一方面是生产力发展使得分工进一步 细化,权利的所有者由于知识、能力和精力的原因不能行使所有的权利了;另一方面 专业化分工产生了一大批具有专业知识的代理人,他们有精力、有能力代理行使好被 委托的权利。但在委托代理的关系当中,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的效用函数不一样,委 托人追求的是自己的财富更大,而代理人追求自己的工资津贴收入、奢侈消费和闲暇 时间最大化,这必然导致两者的利益冲突。在没有有效的制度安排下代理人的行为很 可能最终损害委托人的利益。 而世界不管是经济领域还是社会领域都普遍存 在委托代理关系,股东与经理、经理与员工、选民与人民代表、公民与政府官员、原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信托业在我国金融市场中的定位与发展创新研究 第 5 页,共 42 页 (被)告与律师,甚至债权人与债务人的关系都可以归结为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关系。 所以为了预防和惩治代理人的败德行为,委托人有必要采取“胡萝卜与大棒”政策: 一方面是对其代理人进行激励, 力求实现激励相容; 另一方面对代理的过程实行监督, 充分发挥“经理人市场”的作用。 2.2.2 信托与委托代理的区别 2.2.2 信托与委托代理的区别 委托代理是一种与信托非常近似的制度,也可以用于财产管理。二者之间存在一 些共同之处,例如,受托人和代理人都必须按照委托人的意愿行事,不得使他们的利 益与责任发生冲突,不得获得未经授权的报酬等。 表 2.1 信托与委托代理的区别 区别 信托 委托代理 当事 人 多方当事人,包括委托人、受托人、受 益人等。受益人可以是委托人本人,也 可以是委托人之外的第三人。 委托人(被代理人)和受托人 (代理人)双方当事人。受益 人通常就是委托人(被代理 人)本人。 成立 的条 件不 同 设立信托必须有确定的信托财产,委托 人没有合法所有的、用于设立信托的财 产,信托关系就无从确立。英美信托法 认为,信托与委托代理是性质完全不同 的两种制度,信托关系是财产性的,受 托人控制信托财产。 委托代理关系则不一定以存 在财产为前提, 没有确定的财 产,委托代理关系也可以成 立,比如,委托他人签订合同 等。委托代理关系是对人的, 代理人不需要控制委托人的 任何财产。 财产 所有 权的 变化 西方国家实践:信托财产所有权从委托 人转移给受托人(大陆法上的债权 物权学说,英美法上的双重物权学说) 。 所有权始终由委托人 (被代理 人) 掌握, 不发生所有权转移。 财产 的性 质不 同 信托关系中,信托财产是独立的,它与 委托人、受托人或者受益人的自身财产 相区别,委托人、受托人或者受益人的 债权人均不得对信托财产主张权利。 委托人的债权人仍可以对该 财产主张权利。 权限 受托人全权管理和处置信托财产,委托 以被代理人授权为限。 委托人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信托业在我国金融市场中的定位与发展创新研究 第 6 页,共 42 页 的大 小 人通常不得干预。除由于委托人或法律 另有限制的以外,受托人具有为执行信 托义务所必需或所适宜的一切权限。 可以随时向代理人发出指示, 甚至改变主意, 代理人应当服 从。 财产 的控 制 只受法律和行政上的监督,不受委托人 和受益人的监督。 受被代理人的监督。 责任 的轻 重 受托人接受信托后,以自己的名义与第 三人发生法律关系。如果受托人与第三 人签订了合同, 则合同是否履行, 受 托人应对委托人负责。 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 第三人发生法律关系。 则与第 三人签订的合同中所有权利、 义务归被代理人所有。 合同是 否履行,代理人不承担责任。 当事 人之 间关 系的 存续 信托关系一经建立,原则上除委托人曾 明确表示保留撤销权外,委托人不能随 意将信托废弃或撤回。委托人或受托人 死亡,对信托的存续没有影响,原受托 人死亡、信托财产可由新受托人继承。 代理关系的存续可因被代理 人或代理人一方的死亡而消 灭。 期限 的稳 定 信托期限有较好的稳定性。 期限稳定性相对较差。 2.3 证券投资基金与信托的区别2.3 证券投资基金与信托的区别 2006 年下半年全国所发行证券投资类信托产品占信托产品总额的 40左右。证 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与证券投资基金同属于证券投资领域的理财产品,从学术而言, 两者没有严格的区别,在很多国家,基金本身就可以采用信托的形式,但就我国目前 的法律实践而言,两种存在明显的区别: 1适用法律的不同。证券投资基金适用的法律为证券投资基金法及其配套 规定,如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办法 、 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 、 证券投资 基金运作管理办法等。而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适用的法律为信托法及其 配套规定,如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 、 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 、 银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托投资公司监管的通知 、银监发关于规范集合资金信托 业务问题通知等;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信托业在我国金融市场中的定位与发展创新研究 第 7 页,共 42 页 2监管的不同。证券投资基金的募集,必须经过证监会的批准,运行中受证监 会及其派出机构的监管。而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的募集无需银监会的批准,但 需要依法履行报告义务,并在运行中接受银监部门的监管; 3资金募集要求的不同。就证券信托计划而言,一个信托计划中不得超过 50 个自然投资人,投资门槛每人 100 万元。此外,为抑制投资过热,上海银监局规定信 托公司在其推介的信托计划中投入占信托发行规模 5%的自有资金。而证券投资基金 没有改等要求; 4投资流动性的不同。开放型的证券投资基金,基金份额的回赎和转让都没有 大的限制,封闭式基金,通常都在证券交易所上市,流动性也较强(但转让时通常折 价较高) 。而对于信托计划,在信托期限届满之前,不得回赎,但可以依法转让,流 动性较差。 当然,两者也有共同之处,如果在资金托管、信息披露等方面,两者都有严格的 规定, 同时, 两者都不可约定保底收益。 但值得注意的是, 信托计划往往会通过担保、 保证或者次级受益人的方式保证信托投资人的资金不受损失。 2.4 信托业与私人银行的区别2.4 信托业与私人银行的区别 2007 年,因中国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等机构中资私人银行部的开业,被 业界称为私人银行的“中国元年” 。实际上,私人银行与信托这一古老的业务有着密 不可分的联系。 所谓私人银行,是指商业银行以财富管理为核心,面向高净资产客户提供的顶级 专业化的一揽子金融服务。而信托所开展的业务实质也是对客户的财富管理。 私人银行是银行对客户的顶级服务。从其产生的目的看,私人银行业起源于 16 世纪,是为满足那些寻求资产保护的瑞士富翁们的需要而登上了历史舞台。而信托产 生的目的虽然源于财产转移,但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有关财产转移的限制逐渐被 取消,信托的主要功能由最早的转移财富转变为现代的专业化财产管理。 从服务上看,概括起来,私人银行的服务有四:一是投资产品,包括直接投资、 货币市场、结构产品/衍生工具、投资基金、其他投资、人寿产品、信贷等。二是投 资方案,包括投资组合管理、基金组合、投资顾问和风险分析、基金顾问等。三是理 财规划,包括财务规划、税务策划、退休规划、遗产规划、信托/基金等。四是其他 财富管理方案,包括关键客户方案、房地产服务、艺术投资、珍贵硬币等。而这些服 务中的大部分,早已被信托所使用。 2007 年 3 月 1 日起信托公司管理办法 、 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信托业在我国金融市场中的定位与发展创新研究 第 8 页,共 42 页 法等信托新政的施行,要求委托人必须为“合格投资者” ,并且为“合格投资人” 设定了100万元人民币的门槛, 虽然这一门槛与私人银行100万美元的门槛低了很多, 但这一政策无疑将使越来越多的信托公司把满足高端个人客户理财需要作为未来业 务拓展的重点之一。这样,也将信托与私人银行的客户群体拉近。在我国,财富管理 和私人银行、个人理财尚处于起步阶段。信托虽然在我国的发展一直步履艰难,但其 近 30 年的发展史以及其与私人银行、财富管理的联系,注定了信托将在我国金融机 构财富管理的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信托业在我国金融市场中的定位与发展创新研究 第 9 页,共 42 页 第三章第三章 我国信托业的起源、发展我国信托业的起源、发展 据最早的文字记载,信托来源于公元前 2548 年古埃及人写的遗嘱。但具有原始 特质的信托则来源于英国的尤斯制(use) 。尤斯制是英国古代的一种法律制度这种 制度仿行和引用了罗马法上的使用权(即使用他人所有物的权利);用役权(即使用他 人所有物而获其收益的权利,又称用益权),以及信托遗赠的制度。 3.1 我国信托业的起源 3.1 我国信托业的起源 信托业务从民事信托到金融信托源于美国。 金融信托的典型特征是信托方式与信 用工具相结合在接受客户委托、管理、处理、营运资产的过程中体现 “受人之托、 履人之嘱、代人理财”的专业特色,并以赢利为目的。这一特征在美国 18 世纪末到 20 世纪 80 年代得到了充分体现。从当时的背景来看,19 世纪上半叶正是资本主义生 产关系在美国建立和发展时期。股份公司的创立使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大量涌现, 社会财富由土地、 商品等实物形态向有价证券形态转化。 当这种转化成为一种趋势时, 客观上就需要有经营和代理各种有价证券或进行资产管理的专门机构为之服务, 兼业 信托公司与专业信托公司由此建立。到 19 世纪后半叶,美国南北战争结束,美国开 始了大规模的开发。修铁路、开矿山、建工厂,信托公司承购这些铁路、矿山公司发 行的有价证券并推销给公众以此募集了大量建设资金,同时,信托公司在接受民众的 委托、管理、使用钱款和信托财产后,也将这些资金专用到了铁路、矿山等建设事业 上去。此时,以有价证券为主要内容的金融资产逐步代替了实物资产而成为信托的主 要标的。信托业务不断扩大,并以其独有的特征成为金融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进 入 20 世纪 80 年代,为了竞争的需要,商业银行也开始兼营信托业务,并为了绕开美 国政府对商业银行买卖企业证券和在企业参股的限制, 商业银行纷纷设立信托部以达 到公司控股的目的。这样,金融信托又随着银行业的发展不断壮大,最终确立了其作 为金融业三大支柱之一的地位。 而我国的信托业可谓历经坎坷。金融信托作为工业化时代的一种信用形式,在我 国几乎没有出现,直到上世纪 20 年代才从欧美引人信托业。解放后,高度集中的计 划经济体制,使原有的信托业务逐渐萎缩,直至停业。1979 年随着 “对内搞活,对 外开放”经济政策的实施,我国的金融信托业重新崛起。当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 定了一系列经济工作的指导方针,实行国民经济调整,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对企业扩 权, 对财政分权, 在农村实行多种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 从而出现了多种经济成分、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信托业在我国金融市场中的定位与发展创新研究 第 10 页,共 42 页 多种经营方式、多条流通渠道并存的局面。经济体制改革要求金融体制在融资手段、 服务方式、机构设置等方面与之相适应,信托业也以其灵活方便的融资方式成为经济 体制改革过程中金融手段单一的必然补充。1979 年 10 月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成 立标志着我国金融信托业进人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此后,我国金融信托机构发展迅 猛, 1980 一 1988 年全国信托投资公司数量高达 1000 多家。 (其中经人行批准 745 家)。 3.2 我国信托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3.2 我国信托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我国信托业以 1979 年中信成立为标志,历经数十年的发展,若以时间为线索, 以各时间段信托发展的特征为内容,可将信托发展粗略划为恢复发展、夹缝中求生存 和创新发展三个阶段。 3.2.1 19791990 恢复发展阶段 3.2.1 19791990 恢复发展阶段 我国信托业在恢复发展的十年里,政府政策上予以积极的支持。据此,1982 年 4 月国务院下发文件对国内信托业进行了第一次整顿,重点是行业清理,旨在清理非银 行金融信托机构, 从而集中统一金融信托, 协调金融信托与加强银行宏观控制的关系。 1983 年 1 月人民银行工作会议提出 “金融信托主要办理委托、代理、租赁、咨询业 务,固定资产投资由银行信贷部门办理” 。这次整顿首次明确了金融信托的业务范围, 金融信托在清理整顿中发展。 1984 年政府提出进一步搞活经济的方针政策。同年 7 月人民银行连续召开 “全 国支持技术改造信贷信托会议”和 “全国银行改革座谈会”指出 “凡有利于引进外 资、引进先进技术,有利发展生产,搞活经济的各种信托业务都可以办理。 ”对金融 信托的肯定,再一次促成了经济发展的过热现象,对当时信贷和货币投放双失控起了 推波助澜的作用,最终引发了 1985 年的第二次整顿。1986 年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发布 了 金融信托投资机构管理暂行规定 ,使金融信托业务方向和经营范围得到进一步 明确,结束了信托工作无章可循的局面。之后,各信托机构经过重新组建和调整,内 部建设不断加强。但是受惯性的影响,受 “投资饥渴”的拉动,1988 年金融信托投 资机构的资产规模较之二次整顿后的 1986 年增长 1.%倍,其中委托贷款中的固定资 产贷款增长 3.24 倍,信托贷款中的固定资产贷款增长 0.91 倍。有的机构超范围吸 收存款有的发放假委托贷款有的超比例发放固定资金贷款。 这一切使金融信托在为社 会提供新的信用方式的同时,也改变了社会信用结构,使整个银行资金受到影响,从 而加剧了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不平衡。为此,国务院将清理金融信托机构作为治理 经济环境、整顿金融秩序、稳定金融的重要举措。1988 年对各级各类信托投资机构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信托业在我国金融市场中的定位与发展创新研究 第 11 页,共 42 页 进行第 3 次清理整顿,同时还规定清理整顿期间,一律不准成立信托公司和非银行金 融机构,并要求各信托投资机构一律实行 “三停” ,即停止发放信托贷款、信托投资 和拆出资金。在资金管理上制定了 “不得扩大范围吸收信托存款,取消利率上浮” 等规定。这次整顿的重点包括业务清理和行业整顿:一方面对信贷规模、固定资产比 例及方向、存贷利率等进行了整顿,另一方面整顿撤消合并了一批公司。 1979 一 1990 年我国信托业的迅速发展与政府的政策扶持分不开,政府政策扶持 的结果是一涌而上,一涌而上导致被整顿,这是信托发展初期的典型特征。 3.2.2 1991 一 1997 年夹缝中求生存阶段 3.2.2 1991 一 1997 年夹缝中求生存阶段 这一阶段我国信托业在体制性因素和政策性因素的双重压力下,缓慢发展。并伴 随着国家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深人,最终实现了分业经营。分业经营一个明显标志是 各银行与其所属信托投资公司脱钩。此阶段信托业发展特征是业务单一,机构资产整 体下滑。 经过 1982, 1985, 1988 年 3 次大清理整顿,中国信托业进人了一个发展相对缓 慢的阶段,资金严重不足是制约信托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我国有关管理当局对信托业 的资金来源一直就采取了限制性的政策,1986 年中国人民银行在 暂行规定中, 确定了 5 项一年期以上的资金来源,外加 1994 年央行确定的 6 个月以上、100 万元 以上的企业存款、始终不容许个人资金进人信托业的负债业务之中。而且信托财产的 种类单一,只限于资金一项,其他形式的财产都被禁止信托。在资本市场尚不发达的 情况下,这种制度性限制无疑极大削弱了信托业的发展基础。 虽然这些限制在金融体制改革的初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但在我国市场经济不断 拓展,社会财富大量增加的情势下,无疑已从客观上极大限制了信托业的生存空间。 信托业就在资金限制严、来源少、成本高、规模小的状态下,在改革发展的政策扶持 序列之外艰难生存。处于夹缝中的信托机构为了生存,只有超范围经营,许多机构高 负债经营,负债比例高达 90%以上,而发放出的资金却因企业经营不景气多数难以收 回,呆帐、坏帐越积越多,加之信托投资平均回报率并不高,资金大量沉淀,结果质 量越来越差。多数公司都把吸收存款作为竞争的主要手段,与银行业务混淆不清,最 突出的是信托投资机构吸收信托资金采用的是存款方式, 支付给收益人或委托人的是 固定利息,而不是资金运用收益,信托机构获得的收人是存贷款利差而不是佣金。这 不仅从根本上有违信托的宗旨,而且因竞争激烈,信托存款利率一再攀升,资金成本 越来越高,在资金恶性循环的压力下,相当一部分信托投资公司已不同程度地面临着 经营困境。特别是在 1993 年房地产热的冲击下,不少信托投资公司利用拆借资金, 竞相投资沿海地区的房地产业。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信托业在我国金融市场中的定位与发展创新研究 第 12 页,共 42 页 此后国家整顿金融秩序,房地产急剧降温,大部分投人房地产的资金被套牢,导 致信托投资公司资产质量恶化、流动性减弱,不仅自身风险增大,而且加大了整个金 融领域里的风险。为了进一步规范金融业,防范风险,深化金融改革,1995 一 1996 年开始酝酿银行业、信托业分业经营。19%年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与所属信托公司脱钩, 人民银行对非银行金融机构进行重新登记,使信托投资公司总数由 392 家减少为 244 家, 不予登记的 148 家公司包括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脱钩过程中已批复撤消的 146 家信 托公司, 及被广东发展银行收购的中银信托投资公司和被关闭的中国农业发展信托投 资公司。至此,分业经营正式实施。信托投资公司资产亦相应变化,截止 1996 年 10 月底, 全国信托投资公司资产总额为 6161.78 亿人民币, 较 1995 年同期减少了 32.82 亿,其中全国性公司的资产为 1670.33 亿,占信托总资产的 27%。信托公司资产占全 国金融机构资产的比例 1994 年为 10%, 1996 年较 1995 年下降 1.1 个百分点, 为 6.8%。 可见,这一期间我国信托机构资产整体上呈下滑趋势。 3.2.3 1997 年后的创新发展阶段 3.2.3 1997 年后的创新发展阶段 此阶段由于整顿、分业管理逐步到位,信托业自身在外部环境不宽松的现实条件 下,步人了一个为谋求自身发展的艰难创新阶段。此阶段经济环境、政策环境、法制 环境也在不断变化着。 2001 年 4 月 28 日,我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才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信 托法 。2002 年 6 月,中国人民银行又先后颁布了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和信 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 。这 3 个对信托业生存发展至关重要的法律、法 规,第一次通过制度再造的方式,引导信托公司走上了以真正的信托业务为主的发展 道路。但在信托业的发展历程中,由于缺乏基本性业务规范和定位,我国信托业一直 存在市场不清、主业不明、违规经营等问题,并暗含了一定风险。 2007 年随着中国银监会主持修订的信托公司管理办法与信托公司集合资 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 ( “信托新两规” )的正式出台,一场由监管部门发起的对现有 信托公司的大重整被业内人士称之为信托行业的“第六次整顿”正式开始。内容 主要对 信托公司管理办法 和 信托公司资金信托业务管理暂行办法 中涉及的“信 托公司固有业务、信托业务、关联交易、资本金、合格投资人、受益权转让、资金信 托合同份数、异地信托等”内容进行重大修改和调整。“核心是固有业务压缩、信托 业务规范、关联交易清理。” 要求在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基本定位下,信托公司 应限制信托业务范围中的同业拆放、贷款、融资租赁业务。原则上取消实业投资,充 分保证资产的流动性。具体操作上,信托投资公司可采取公司分立、业务剥离、公司 转制等方式逐步压缩固有业务,限期达到上述要求,同时信托公司不得办理存款、资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信托业在我国金融市场中的定位与发展创新研究 第 13 页,共 42 页 金拆入、发行债券、资产回购等任何形式的负债业务。不得以经营资金信托或者其他 业务的名义吸收存款。降低对外担保比例,限定不超过净资产的一定比例。对于信托 业务,要求对信托业务范围进行梳理,大致分为信托业务和兼营业务。信托业务按信 托产品进行描述,如资金信托计划、企业年金信托业务、信贷资产证券化、不动产信 托、事务管理型信托等;兼营业务包括并购重组、财务顾问、投资咨询、证券承销、 代保管等投行业务和中介业务。信托公司不得将信托财产用于贷款和卖出回购业务。 截至 2007 年 12 月 17 日,获得中国银监会批准,通过“重新登记”获发新的金 融牌照的信托公司共有三十二家,超过了 54 家正常营业的信托公司的一半: 表 3.1 获得新牌照公司名单如下: 大连华信信托股份有限公司 东莞信托有限公司 广东粤财信托有限公司 国联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国民信托有限公司 国民信托有限公司 杭州工商信托股份有限公司 合肥兴泰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衡平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华宝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华宸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原内蒙信托)江苏省国际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省国际信托有限公司 山西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 苏州信托有限公司 厦门国际信托有限公司 新华信托股份有限公司 英大国际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云南国际信托有限公司 中诚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有限公司 中海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中融国际信托有限公司 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中原信托有限公司 中投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渤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 百瑞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重庆国际信托有限公司 3.3 2007 年的中国信托市场 3.3 2007 年的中国信托市场 3.3.1 2007 年中国信托市场发展的概括回顾 3.3.1 2007 年中国信托市场发展的概括回顾 2007 年,共有 44 家信托公司新发行集合资金信托产品 564 只,募集资金总额 700.14 亿元。其中,运用于基础设施领域的信托产品 39 只,运用于房地产领域的信 托产品 33 只,运用于工商企业领域的信托产品 76 只,运用于证券投资领域的信托产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信托业在我国金融市场中的定位与发展创新研究 第 14 页,共 42 页 品 398 只,运用于其他领域的信托产品 18 只。在资金运用方面,基础设施领域成立 信托产品 46 只,募集资金 34.57 亿元;房地产领域成立信托产品 45 只,募集资金 72.20 亿元;工商企业领域成立信托产品 53 只,募集资金 92.90 亿元;证券投资领 域成立信托产品 373 只,募集资金 485.06 亿元;其他领域成立信托产品 20 只,募集 资金 15.41 亿元。 3.3.2 2007 年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产品的投资特点 3.3.2 2007 年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产品的投资特点 2007 年集合资金信托产品的发行和成立主要集中在证券投资类集合资金信托产 品。该领域集合资金信托产品的变动曲线与产品总量的变化曲线相关度极高,其中 2007 年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机房环境智能监控系统实施方案
- 2025贵州安顺开放大学引进人才招聘1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行政办公流程优化与管理方案
- 2026北京建工集团校园招聘直通链接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合肥长丰县朱巷中学临聘教师(高中地理学科)公开招聘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广西自贸区医院招聘73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浙江嘉兴嘉善县部分单位及国有企业招聘工作人员60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6江苏南京国兆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校园招聘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重庆两江新区人和小学派遣员工招聘1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陕西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智能飞行控制创新团队招聘4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生物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产前外周血炎症指标与绒毛膜羊膜炎相关自发性早产的关联性研究
- 仓库货物运送管理制度
-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件-第一节 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的看法
- 颈深间隙感染诊疗与管理
- 安徽科技馆笔试题目及答案
- 厂房分割租赁协议书
- 会计中级职称《财务管理》电子书
- 足球教练员的职业素养与道德规范
- 产地证培训讲义
- 《南京理工大学化工》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