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商法学专业论文)追续权制度研究.pdf_第1页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追续权制度研究.pdf_第2页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追续权制度研究.pdf_第3页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追续权制度研究.pdf_第4页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追续权制度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追续权制度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 要 追续权是出于对艺术作品作者的保护而产生的一种法律制度, 它的产生有其特殊的历史 背景和条件,法国最早在立法上的确认了追续权,并逐渐被德国、意大利等国家接受。发展 至今天,欧美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开始重视这一保护艺术家的法律,使失衡的天平得到矫正。 我国学界已经开始探讨追续权的有关问题, 并提出了许多符合我国国情的具体规则构想, 具 有很强的实践意义。本文从民法的基础理论角度,结合境外有关的法律法规,对追续权的具 体规则进行理论分析,试图透彻了解追续权的有关问题,为学界的探讨做出一点努力。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追续权的基础理论部分。 重点探讨了追续权的概念、 追续权产生的社会背景、 追续权的法理基础、追续权的性质和特征等问题。 第二部分是其他国家和地区以及国际公约中有关追续权制度的规定。 重点了解了大陆法 系和英美法系以及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中对追续权具体规则的规定,并进行简 要评价和分析。 第三部分是追续权制度的本体论及对有关的问题进行论述。 重点论述了追续权法律关系 及其变动、追续权的物质载体、作品著作权与作品载体所有权的冲突及平衡、追续权与权利 穷竭的关系、追续权行使模式等问题。 第四部分是我国追续权制度的具体设想。分析了我国建立追续权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 性,提出了我国追续权制度的基本原则、追续权立法目的和应采用的方式、追续权的立法定 义及性质、追续权法律关系、追续权集体管理、法律责任、过渡性条款等具体规则。 关键词:关键词:追续权;艺术作品;作者;客体 ii abstract droit de suite is based on a work of art produced by the authors protection a legal system. its creation has its unique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conditions. the droit de suite was first confirmed in the legislation of france and gradually by germany, italy and other countries to accept. many countries and regions have begun to pay attention to this law to protect artists, so that the balance of imbalance to be corrected. chinese scholars have begun to explore issues related to droit de suite, and made a number of specific rules in line with the concept of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which has a strong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point of the basic theory of civil law, combined with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outside of the specific rules of droit de suite theoretical analysis, the paper tries to make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issues related to droit de suite, in order to make a point of academic effort.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basic theory of droit de suite. focuses on the concept of droit de suite , social background of the creation of droit de suite, the legal basis of droit de suite, the nature and characters of droit de suite, and other issues of droit de suite. the second part is the legal rules of droit de suite in other countries and regions, as well as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s related. focus on understanding of the specific rules about droit de suite in civil law, common law and the berne conven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literary and artistic works, and conduct a brief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the third part is the system ontology of droit de suite and discussion of the relevant issues about droit de suite. focuses on legal relations of droit de suite and its change, material carrier of droit de suite, the conflict and balance of the ownership of carriers and works copyrigh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roit de suite and the exhaustion of rights, the exercising mode of droit de suite. the fourth part is about specific ideas of chinas droit de suite. analysis of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droit de suite in china,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droit de suite, legislative intent and the approach should be adopted, the definition and nature of droit de suite, legislation relations of droit de suite, the collective management, legal liability, transitional provisions and other specific rules. keywords: droit de suite; artistic works; author; object 烟台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烟台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 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 过的作品或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2010年 3月 12 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烟台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 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 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在非保密的论文范围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2010年 3 月 12 日 53 版权声明版权声明 任何收存和保管本论文各种版本的单位和个人, 未经本论文作者同意, 不 得将本论文转借他人, 亦不得随意复制、 抄录、 拍照或以任何方式传播。 否则, 引起有碍作者著作权之问题,将可能承担法律责任。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 引 言 追续权制度是基于艺术创作的繁荣, 伴随着艺术作品交易市场的发达, 顺应艺术家们的 利益维护之声而产生的, 它对于维护艺术家的利益和创作至关重要, 是平衡艺术作品交易产 生的利益的产物。对于追续权法律制度的建立,有学者认为应具备一定的市场基础,即一个 国家若要确立现实的行之有效的追续权制度, 则必须有着现代化的发达艺术品交易市场作为 基础。 我国的艺术创作事业随着改革开放的进展得到了发展,相应地,我国的艺术品交易 市场也逐步繁荣起来。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 2008 年,我国艺术品收藏爱好者和投资者达 到9000余万人,年交易额500多亿元,并且,出现了艺术品商品化、资产化的的特征。 因 此,在我国艺术创作事业发展的同时,我国也具备了追续权产生的市场交易条件。在这种情 况下,用追续权制度来衡平作者与艺术品投资者的利益成为一种必要。对于追续权,郑成思 先生很早就认为, 可以根据我国的国情, 在著作权实施细则中做出不违背著作权法基本原则 的解释,来认可追续权在我国的存在。 另外,由于伯尔尼公约第十四条之三(2)的规定,即 “只有在作者本国法律承认这种保护的情况下, 才可在本同盟的成员国内要求上款所规定的 保护,而且保护的程度应限于被要求给予保护的国家的法律所允许的程度。 ”如此,我国著 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 因此, 基于对我国著作权人权利保护和繁荣我国艺术品市场 交易的需要,有必要加强对于追续权制度的研究;另一方面,对于理论研究来讲,科学的方 法论对研究的成败至关重要,因此本文采用了两种研究方法: 一、比较研究的方法 比较研究的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基本观点, 它是科学的方法论, 也是我 们认识、改造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现象的正确方法,因此,它可以指导社会科学领域的科学 研究工作。当然,我们在比较的时候也要注意一些妨碍正确比较的因素,即某些因素在不同 的社会制度下是不同的,比如国家制度,社会背景,历史条件,力量对比等。只有在认识到 不同点的基础上的比较,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本文拟采取比较研究的方法,研究追续权的 有关理论问题,即在比较世界资本主义两大法系主要国家及地区法律、国家公约的基础上, 王蕾、陈展: 现代艺术品市场与美术作品追续权 , 商场现代化2005年第27期。 西沐: 中国艺术品市场金融化进程分析 , 艺术市场2007年第1期。 郑成思: 美术作品版权的特殊问题 , 美术1991年第3期。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2 同时结合各国对追续权制度的不同理论主张, 比较其差异原因, 探讨各个国家和地区对追续 权所采取的态度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分析追续权制度对于各个国家的利弊得失, 以取得对追 续权制度的更深入的认识。 本文对于追续权法律制度的研究, 不仅仅局限于不同国家之间法律的比较, 也相应地扩 大到了相关国家内部不同的法区域。 比较的研究方法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 对于正确认识不 同国家和地区的追续权法律制度的有关内容大有裨益和至关重要。 因此, 具体的比较研究方 法只有通过具体法律规范条文的比较, 探究法律制定背后的社会目的, 透视法律制度所蕴含 的功能, 最终认识具体法律制度不同的本质区别及其原因。 也正是这些各自的不同与特点才 使得比较工作有继续的必要和研究的价值。另外,分析总是相伴比较而生,只有分析的比较 才是科学的、正确的比较;通过分析得出的比较结论才能具有较强的理论力量,也才是经得 起推敲的。因此,分析使得比较具体化,比较使得分析深入化,分析下的比较研究方法可以 使得社会科学的研究工作更加科学,研究成果更加具有科学性。 科学的方法论对于科学研究工作至关重要, 它直接决定着科学研究工作的成败。 我国正 处于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阶段或者说正处于社会科学研究的起步阶段, 应该适当强调方 法论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当然,运用比较研究方法的前提是比较的对象在客观上具有比 较的可能性、可行性,而比较的可能性、可行性依赖于各比较项的法律制度、法律体系以及 法律传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我们比较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 即使不能条分缕析 的掌握具体的每一个法律内容, 但我们应当了解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基本的法律原则、 大概的 法律体系框架,法律的渊源等宏观上的东西,这样我们在了解和探讨某一具体法律制度时, 不至于背离了该国法律的精神。 就某一具体的法律制度而言, 设身处地的从该具体制度规定 的社会背景和法律传统出发对其进行客观的掌握, 可以使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该制度出台的 前前后后的因素,以便更好的进行比较研究、吸取其可取之处。就追续权制度的有关理论问 题来说, 特别现在我国并未规定追续权制度的情况下, 比较现有的已经规定追续权制度的国 家和地区的制度,寻找其制度的可取之处,探讨我国对追续权制度应当采取的态度。 二、理论联系实践的方法 追续权制度的理论研究必须要密切注意社会实践的发展, 反映实际的社会需要。 如果盲 目地进行追续权法律制度的设计而不顾社会实践的情况,这样的研究工作是没有任何意义 的。马克思唯物辩证法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变化发展着 的社会实践的需要, 并且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理论联系实践的方法论要求我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3 们必须坚持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原则, 当然认识对实践也有能动的反作用。 要在 科学研究中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必须认识到, 国外的有关成熟的追续权制度的理 论是适应当地实践需求的制度, 我们不能对之生搬硬套, 我们要在深入了解我国实践的基础 上,取适合于我国实践的追续权的有关理论为我所用、所借鉴。又因为,法学在本质上是应 用性学科、实践性学科,法学基础理论固然重要,但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下产生的理论更加 具有生命力, 因此对于法学理论问题的研究应当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方法。 正如杨仁寿先生 所言: “吾人今日研究法学,又应以何方法为之?一言以蔽之,应以理论认识为基础,为实 践的应用。先将“理论认识 ”与“实践”隔离,以逻辑分析的方法或经验事实的验证方法 予以“认识” ,再有意识的予以实践,并根据验证的测试作用,以观察此项“认识”是否合 乎社会需要。 ” 因此我们应当在我国实践的基础上进行追续权有关理论的研究, 而后制定相 应的制度规范,让制度规范再接受实践的验证和磨砺,以期追续权法律制度能成熟起来。世 界上规定追续权制度的国家和地区,虽然都在法律中规定了此制度,但在此制度下,各个国 家和地区又根据本国的具体实践的情况, 在追续权的具体制度内容上的规定又是不同的。 这 就是各个国家和地区在结合本国的具体实践的基础上, 对追续权制度的有关具体问题加以本 土化,使之适合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以便能更好地得到贯彻实行。在追续权制度方面,在 实践基础上规定的法律制度, 由于能更好的反映实践的需求, 所以这样的追续权法律制度必 然能发挥其制度规范的作用,更有利于相关领域问题的解决。 杨仁寿著: 法学方法论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95页。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4 第一章 追续权概述 第一节 追续权的概念 对于追续权的概念,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国家公约均未做出明确的界定。这是由于 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法学理论界对于该概念的争论较大, 没有得出一个具有公信力的概念, 以 至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立法当局在规定追续权制度时, 放弃了对于追续权概念的界定, 转而 重点加强对于追续权具体制度的规定。 在我国理论界, 对于追续权的概念的界定可谓仁者见 仁智者见智,观点颇不统一。在知识产权法学界,对于追续权概念的争论主要是追续权到底 应当归入著作财产权(经济权利) ,或是应当归入著作人身权(精神权利) ,还是应当作为与 著作财产权、著作人身权平行的一种权利。下面来看一下我国学者就此问题的主要观点。 一、追续权属于著作财产权 吴汉东认为, “追续权,也称延续权,其基本含义是:当艺术作品被再次出售后,如果 购买人转售他人的价格高于购买时支付的金额, 则该作品的作者有权从此差额中分享一定比 例的金额。 ” 并且吴汉东先生在本书的编写体例上把追续权归入了著作财产权中。李明德、 许超则把追续权归入了著作经济权利中了,他们认为: “追续权是美术作品的作者或其继承 人,从作品原件的再销售中获得收益的权利。 ”虽然著作经济权利在具体内容上有不同于著 作财产权的地方,但本文认为两者指称同样的内容。 李顺德认为,追续权又称为“转售的 版税权” ,是指作者具有在其作品原件被出售以后,从他人转售其原作的盈利中按一定比例 提取报酬的权利。 版权的经济权利也就是著作财产权。汤宗舜在其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 中,也把追续权列入了受保护作品的经济权利中。 李琛在其知识产权法关键词中,似 也把追续权纳入了著作财产权中。 李永明把追续权列入了著作财产权中了,并认为追续权 吴汉东主编: 知识产权法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85页。 李明德、许超著: 著作权法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106页。 李顺德: 知识产权法律基础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第346页。 汤宗舜: 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 ,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年,第100页。 李琛著: 知识产权法关键词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年,第134135页。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5 是指美术等作品的原件在第一次转让后, 再次出售时, 原作品作者有权从再售所得中分享利 益。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认为, “ “追续权” ,指一些著作权法赋予的一种不可转让的权利,在 作者死亡之后,以由作者及其继承人,或由法律授权的其他机构,在保护期内要求分享美术 作品的原件每次公开转售的收益。这一权利也可能延及原始手稿的公开转售。 ” 由此可见, 多数的学者认为, 追续权由于是根据著作权而产生的实现财产利益和归属的权利, 追续权制 度的功能在于实现由于著作权而产生的财产利益在著作权人与作品原件持有人间的平衡, 所 以,追续权应当归入著作财产权中,受著作财产权有关制度的规范。 二、追续权属于独立于著作财产权、著作人身权以外的一种著作权利 郑成思先生在其版权法中,把追续权列为一种与著作经济权利、著作精神权利所并 列的一种权利。丁丽瑛在其专著中,在体例上把追续权列入了区别于著作人身权、著作财产 权的著作权人的其他权利,并认为,追续权是指美术作品原件售出后,作者有权从该作品以 后的再次出售中分享一定数额的利益的权利。 虽然丁丽瑛在专著体例上把追续权归入了独 立于著作财产权、著作人身权以外的一种著作权利,但她在界定追续权的内容时,却把追续 权概念的内涵指向了著作财产权。 我们努力探讨追续权的概念, 试图洞察追续权的核心内容和本质属性, 但如果不重视追 续权的具体内容,那么追续权制度的内容就会空洞,对追续权的研究也就毫无意义。诚然, 法律术语的概念固然重要, 它可以凝练地概括一个法律制度的最本质的东西, 使人们对某一 法律制度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但有些法律制度却很难用一句或几句话来概括, 如果此时对此 法律制度硬拿一句或几句话来概括, 难免会适得其反, 使人们对此制度更加模棱两可。 因此, 我们在初步了解追续权的概念的同时, 要把重点放在追续权制度的具体内容和它所具有的社 会统制目的或功能上,只有这样,追续权制度的研究才是有实际意义的。追续权这种财产利 益的主张, 在最初人们没有对其概念进行研究, 而是随着某些画家的抗议行动而逐渐为立法 所确认成为一种法律上所要保护的权利。王泽鉴也认为, “权利是一个具有发展性的概念, 某种利益具有加以保护的必要时,得经立法或判例学说赋予法律之力,使其成为权利。 ” 追 续权正是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在我国现代艺术事业、 特别是美术事业迅猛发展和艺术作品 李永明: 知识产权法新论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106页。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编: 著作权与邻接权法律术语汇编 ,刘波林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90页。 丁丽瑛: 知识产权法 (二版)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24页。 王泽鉴: 民法总则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89页。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6 转让以及拍卖行业的逐渐发展与成熟的时候, 及时规定追续权制度, 加强对于美术作品作者 权益的更加宽广的保护, 以及完善我国美术作品等艺术作品因拍卖等公开流转所产生利益的 公正分配制度,促进我国艺术作品作者创造出更多优秀的艺术作品,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 此,笔者认为,虽然追续权与艺术作品有关,但他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他所试图保护的不是 静态的作品著作权;而是作者对于动态的商业性地转让艺术作品行为所产生利润的提成权 利。 追续权是指在法律保护期内的艺术作品的原件经作者转让后, 任一后续转让的金额达到 法律规定的数额, 作者或其继承人有权就该次转让的金额或其增值额, 提成一定比例金额的 权利。 第二节 追续权产生的社会背景 法谚云: “法律乃善良公正之术。 ”法律的作用简单的讲就是善良地实现社会公正。而知 识产品的作者, 特别是美术作家在艺术创作的早期可能在艺术创作技艺上已达到其职业生涯 的最高水平,但由于此时,其知名度、社会认可度等还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他的作品也就 没有获得社会的认可,从而没有市场,其艺术作品的潜在的巨大价值未被世人所知。然而, 此时的年轻艺术家大都需要靠出卖艺术作品来谋生,不得已廉价地出卖作品;更有甚者,有 的艺术家倾其一生献身艺术创作,著作等身,但一辈子生活穷困,直至其死亡后,其作品的 巨大的艺术价值始被认知, 作品在艺术品交易市场上价值巨大, 而此时如若不保护这些知识 产品的原创作者, 使因其创作而产生的巨大利益全部被他人占据, 势必使艺术创作者越来越 少, 优秀的艺术产品很难出现, 毕竟艺术创作需要长时间积累才可能最终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但艺术品收购商以低廉价格买入潜藏价值巨大的作品, 待艺术品升值时, 再以高价卖出从而 获得暴利; 这种真正艺术作品创作者生活的穷困与商人的暴利的易得, 形成了明显严重的不 公平社会现象,这种情况明显有违法律的公平正义的原则。这种情况引起社会的不满,最初 发生在欧洲工业文明发展较早的法国,法国的艺术创作在欧洲乃至世界上都是非常著名的, 以至于在 20 世纪初法国未规定追续权制度前,许多画家联合举行游行示威活动,抗议政府 对这一不公平社会现象的漠视。后来,也许因为巴黎是艺术之都吧,也许因为塞纳河目睹了 太多的米勒式的悲剧吧, 法国于1920年规定了追续权这一制度。这一制度的出台,缓解了 艺术创作者的不满, 调和了社会矛盾。 德国及其他一些国家随后也相应地在法律中规定了追 李琛: 第二回:求生计米勒忍埋半世名,感悲情法律新设追续权 , 科技与法 2004年第2期。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7 续权制度。 近年来,随着我国艺术创作事业的发展,美术等作品大量出现,美术等艺术品市场也越 来越繁荣,有学者认为,我国应当增加包括追续权在内的美术作品创作者的有关权利,维护 我国美术作品等艺术家的合法权益。 可见,在我国现当代,由于美术等艺术事业的发展, 立体地保护艺术作者的知识产权权益已刻不容缓。 第三节 追续权制度的法理分析 如上述, 追续权产生的社会背景是广大艺术家对政府不保护他们合法利益的抗议, 而这 种抗议的法理基础便是公平正义;法律追求的基本价值是公平、正义、秩序;追续权法律制 度存在的本身一方面是对真正著作权人原创智慧的尊重与权利维护, 另一方面限制了艺术商 们独占艺术作品巨大增值的利益,追续权制度使得著作权人与艺术商们的利益矛盾趋于和 谐,平衡了原来差距巨大的收益分配;而每次追续权的实现,都是对作者知识产品创作的极 大尊重。 法律追求正义的实现, 法律正是在促进正义的实现过程中才臻于完善的; 艺术家创作了 为后人所普遍认同的艺术品, 但由艺术作品所创造出的收益却不能由艺术家来享受, 而非创 作作品的人艺术品投资商们却能依仗其金钱的优势来取得基于艺术创作所产生的巨大 利益,在这种不公正、不合理的情况下,追续权法律制度自有应运而生之必然;在这个层面 上,法律可以被认为是公平正义得以在人类社会推行的制度工具。在艺术领域,追续权法律 制度是艺术作品作者维护其正当利益, 进而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有力的制度工具。 正如前人 所说, “正义是分给每个人以其权利的稳定的、普遍的态度;法律的戒条是这些:诚实生活、 勿害他人、分给各人属于他的。 ” 追续权法律制度使知识产品在每一次转让时,都使作者可 以分得属于他的那一部分,这便符合了法律的戒条。但在我国,老一辈的艺术家如陈子庄、 齐白石等,他们的作品在被一次性买断后,基本上享受不到任何的财产利益了。事实上,艺 术家与艺术商在艺术作品等知识产品的创作及知识产品的增值中的贡献是不同的,不平等 的,艺术家的原创是所有价值的基础,当然,艺术商的投资与炒作,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艺术 作品得以很好的保存和升值,并同时承担了市场经济中所有的亏损风险。但不论如何,只有 张琰,吴少怡: 关于提高美术作品著作权保护水平的思考 ,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3期。 【古罗马】优士丁尼: 法学阶梯 ,徐国栋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1页。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8 首先存在了优秀的艺术作品, 艺术商们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操作, 以至于拍卖获利。 在获利时, 如果不把拍卖或公开转售的金额中一定的比例金额给与艺术家, 这在收益的分配上又是不公 平的。正如,美国法学家迈克尔d贝勒斯说的: “平等和公平包括两个因素公平地分 配负担和机会平等。 ” 如果不规定追续权制度, 似乎在艺术家独自艰辛创作艺术作品过程中 未能公平分配负担, 并在艺术品价值陡增时, 艺术家们又在利益分享时, 未能实现机会平等。 第四节 追续权的性质 追续权属于著作权的一个具体制度, 而著作权法从广义上讲也是属于民法的范畴, 故而, 追续权是民事权利;因此,追续权既然属于民事权利,那么民事权利的分类也就能够适用于 追续权。从民事权利分类的角度上,我们从各个侧面剖析追续权的相应特性,这样可以使我 们更加清楚地了解追续权的性质。 一、追续权是财产权 为了全面地规定著作权法的相关内容,在著作权立法中(如我国的著作权法中) ,往往 把著作权人的权利分为了人身权利与财产权利, 即著作人身权与著作财产权。 在民事权利的 分类上,也存在人身权利与财产权利的区分,但追续权到底应当算是一种财产权利、还是人 身权利抑或均不属于上述两类而自成一类? 首先,让我们在私法视野下,了解人身权利与财产权利。王泽鉴先生认为,财产权,指 具有财产价值的权利,可分债权、物权与无体财产权;无体财产权系以精神创造为客体的权 利,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合称智慧财产权。 同理,追续权属于著作权,著作权 又属于财产权,故依照王泽鉴先生的观点来看,追续权似应为财产权。追续权作为著作权, 更宽广意义上是民法上, 私法上的概念, 因而应当能够适用民法或知识产权法或著作权法的 一般的共性的基本理论。 因此, 追续权可以适用民事权利的基础理论。 史尚宽先生认为, “无 体财产权 (immaterial gueterrecht) 者, 以精神上产出之无体物为标的之权利也, 亦称专用权, 例如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是,自一方观之,似为人格权,然法律上视为财产权,即得 【美】迈克尔d贝勒斯: 法律的原则 ,张文显、朱卫国、宋金娜、黄文艺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 第422页。 王泽鉴: 民法概要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39页。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9 为让与或继承之权利也。 ” 依史尚宽先生的观点,无体财产权由于客体的无体性,与传统的 财产权之客体有形性区别显著,似乎不能归入财产权之列,而应为人身权,但由于法律规定 其为财产权,因此其法律上的定性应为财产权。梁慧星先生认为, “财产权,是指可以与权 利人的人格、身份相分离而具有财产价值的权利,如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等。 ” 依据梁慧 星先生的观点, 知识产权在总体上属于财产权的一个子项, 而追续权乃知识产权中的一个具 体权利种类,故追续权也应属于财产权。 虽然追续权的对象,即无体物由人之精神所产生,但当今世界乃人类社会,任何事物均 包含了人的因素,不能说任何包括人的因素的权利均为人身权。反观追续权,它的存在却以 实现财产价值为目的的权利, 因此, 如知识产权是由人所创造的知识所具有的财产价值的权 利一样,追续权也是以最终实现知识产品的财产收益为内容,故理应认为追续权乃财产权; 而著作权又分为著作人身权与著作财产权,追续权正是著作权法律制度中的一个具体制度, 因此,追续权应为著作财产权,适用著作财产权相应的制度。 二、追续权是相对权 民事权利以其效力所及的范围为标准, 可分为绝对权和相对权。 追续权是指在法律保护 期内的艺术作品的原件经作者转让后, 任一后续转让的金额达到法律规定的数额, 作者或其 继承人有权就该次转让的金额或其增值额,提成一定比例金额的权利。虽然,从总体上讲, 知识产权属于绝对权, 权利人以外的任何人均负有不得侵害其权利的义务, 但追续权的发生 是以艺术作品原件发生交易为前提, 如果没有交易发生, 就没有负担追续权权利内容的义务 人,追续权也就无从实现,因此追续权应当属于相对权。既然追续权人可以也只能要求特定 的艺术品转售商为特别行为按照一定的比例提成金额给作者或其继承人, 追续权自然为 相对权。郑玉波先生虽然认为,无体财产权乃属绝对权,但其认为相对权者,乃请求特定人 为一定行为或不行为之权利也, 其特征在于义务人为特定, 与请求内容之不限于不行为二点, 故亦谓之“对人权” 。 按照此理论,追续权要实现其权利内容,即获得提成金额的权利,必 须向特定之艺术品转卖商为请求, 除艺术品转卖商外, 追续权权利人无向任何人为请求实现 此目的内容之权利,故追续权乃相对权。按照我国大陆地区民法的通说,认为相对权是指义 史尚宽: 民法总论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25页。 梁慧星: 民法总论 (第三版)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年,第72页。 郑玉波: 民法总则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70页。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0 务人为特定人,权利人必须通过义务人积极地实施或不实施一定行为才能实现的权利。 既 然追续权人必须通过特定的艺术品转售商进行艺术品的后续转让, 才能实现其权利, 因此追 续权是相对权。 三、追续权是请求权 追续权作为一种请求权,其基础性权利可认为是知识产权,具体地说应当是著作权。并 且追续权这种请求权与作为其基础权利的著作权是密不可分的, 即丧失了著作权, 则追续权 便随着丧失殆尽; 并且追续权这种请求权因艺术品转让商提成金额的支付而消灭。 王泽鉴先 生在讲到请求权时, 重点论述了请求权与基础权利的不同, 并以债权与债权请求权为例进行 了说明, “债权的本质内容在于有效受领债务人的给付,请求权则为其作用。请求权虽罹于 时效而消灭,其债权尚属存在。债务人仍为给付者,不得以不知时效为理由,请求返还。 ” 同理, 上述理论适用于追续权, 则追续权的行使纵使已过时效, 但因著作权仍在保护期限内, 倘若艺术转让商支付提成比例之金额, 亦不得以不知时效已过为由而主张返还, 盖实体基础 权利之功效也。黄立先生认为,请求权之行使不以届期为必要,尚未届期或未来之请求权, 只要其内容确定或可得确定,亦得转让,其行使权利亦得以权利人之一定行为为前提,如催 告。 追续权之行使,若法律规定了行使期限,当然可在行使期限内行使,但只要有追续权 发生转让的事实,追续权人似可直接行使该权利,而不必等到法定期限内行使,因为法律规 定此期限只为促使追续权人及时行使权利,了断法律关系,使社会稳定。我国大陆地区通说 认为,为实现物权,知识产权以及人格权等绝对权而存在的请求权属于非独立请求权,这种 请求权不得单独转让,应结合可转让的绝对权一并转让。 因此,追续权请求权也并不能独 立存在,它只能基于著作权而存在,故应属于非独立请求权,又因为追续权制度存在的意义 是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利益,故追续权不能转让于他人。 四、追续权是期待权 美术等艺术作品的作者及其继承人一般都可能发生追续权的问题, 但追续权发生的核心 要件应当是艺术作品商业转让的发生;在未发生商业转让之前,追续权无从行使,可以认为 王利明主编: 民法 (第二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15页。 王泽鉴: 民法概要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41页。 黄立: 民法总则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67页。 王利明主编: 民法 (第二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14页。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1 处于隐性状态,是一种期待权。王泽鉴先生认为: “权利以其成立全部要件已否具备,可分 为既得权与期待权。 ” 依照王泽鉴先生的观点,追续权这种民事权利,美术等艺术作品作者 一般都享有,但只有在追续权的全部成立要件具备时,特别是商业性转让行为发生后,追续 权才可以作为一种既得权行使。我国大陆学者也认可此种分类并认为: “期待权则是处于向 既得权过渡阶段般的权利, 是指权利的成立要件尚未完全具备, 但将来有可能完全具备的权 利。 ” 可见,期待权是并未转化为可由权利人直接具体行使的权利,它的行使,尚须待一定 条件之具备;它能否现实化成为真正的权利,尚不明了。追续权是著作权人对于将来艺术品 收购商转让或公开拍卖艺术作品之全部金额提成一定比例金额的权利, 它能否行使, 尚须艺 术品收购商在收购作品后,对作品进行积极地转售行为,追续权方能实现;若艺术品收购商 在购买作品后,视为传家宝而长期收藏,并未再为转售行为,则著作权人或其继承人亦无行 使追续权之可能,故追续权之行使要受到艺术品收购商为或不为转售行为的限制,因此,从 这个意义上看,追续权是一种期待权。 五、追续权是专属权 民事权利关于专属权与非专属权的区分, 可以使我们了解一项权利的权利主体种类与多 少,我们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一个具体的权利。追续权作为一种私权,其与主体关系的密切 联系性, 决定了这种权利只能属于特定的主体。 追续权由于是派生于艺术作品作者的著作权, 因此它只能属于艺术作品的作者,而著作权又是可以继承的,因此在法定保护期内,艺术作 品作者的继承人也有成为追续权人的可能。 由于追续权的设立是由于法律平衡艺术作品利益 的结果,因此,法律规定追续权不得转让而只能专属于作者及其继承人;因此,追续权是专 属权。刘凯湘先生认为: “专属权是指专属于权利人而不能与其相分离的权利,并认为专属 权有两种类型, 一是基于人身关系的特殊性, 二是基于法律的特别规定使某些主体享有专属 权。 ” 依照刘凯湘先生的观点,作品的作者所享有的追续权是基于作品与作者人身关系的特 殊性而产生的; 追续权应当是基于法律的特别规定使得作品作者的继承人享有专属权的。 由 上可知,专属权是专属于一定权利主体的权利,它不能转让或继承。追续权是一种特殊的民 事权利, 这种权利的行使, 如上所述, 它是一种期待权, 须等到转售或公开拍卖事实发生后, 方可行使,但艺术品的升值过程是需要时间的,如果不允许追续权的可继承性,则法律为了 王泽鉴: 民法总则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88页。 王利明主编: 民法 (第二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16页。 刘凯湘主编: 民法总论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88页。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2 保护著作权人的利益的制度设计之目的必将落空,因此,规定追续权可继承但不得转让,既 可以防止著作权人迫于生活压力转让追续权, 又可以使追续权的行使更具可能性, 更能保护 著作权人及其继承人的利益, 因此, 可以把追续权视为一种专属于著作权人及其继承人的专 属权。 追续权是否著作权的从权利?笔者认为, 似乎不能如此认为。 因为主从权利关系的确定 多发生在主债权与担保物权领域, 并且从权利的存在多为增强主权利的效力, 而反观追续权, 它的存在是著作权总括权能中的一个具体的权利, 而不是为了担保其他权利之效力或为增强 其他权利之效力。因此,追续权并不是一种从权利,它是著作财产权中的一个具体权能,一 个具体的权利内容。 第五节 追续权的特征 追续权作为一项独立的著作权权利,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一、追续权的不可转让性 在追续权成为既得权时, 追续权是不可转让的, 因为法律规定追续权的目的在于使作者 在作品升值后, 能够依其著作权而享有获得一定经济收入, 以鼓励其优秀的艺术创作。 诚然, 追续权是一种财产权,依一般的财产权原则,财产权是可以随意转让的,但追续权是基于作 者的著作权的身份而行使的, 故而追续权具有一定的人身权属性, 如果法律规定追续权可以 随意转让, 则存在着作者迫于生活之窘迫提前转让或低价转让追续权的情形, 那么如此一来, 法律规定追续权以保护著作权人的智力创造成果的目的付之东流,追续权之现实实施状况, 必定和制度设计的初衷背道而驰。 另一方面,若法律允许追续权可转让,则艺术品收购商必定会在购买艺术作品时,以合 同方式间接强迫著作权人转让这一权利给自己, 这样一来, 艺术商就完全地剥夺了作者获得 提成的一切权利。并且,追续权并非行使一次即告终结,只要艺术作品被艺术商转售或公开 拍卖,作者及其继承人就可行使追续权,即使在多次行使追续权的情况下,也不允许作者转 让追续权, 因为追续权是法律规定的专属于著作权人及其继承人的权利, 法律规定追续权不 可以转让, 才能使追续权切实地成为著作权人及其继承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制度, 也可符合追 续权法律制度设立的初衷。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3 追续权的不可转让性也使得追续权成为一种专属特殊主体享有的民事权利。 作者及其继 承人享有追续权,究其根源是由于作者的著作权人身份,法律规定追续权在一定意义上,也 是为了保护作者的这一由身份而标示的财产利益,正是由于这种财产利益的人身密切联系 性,才使得追续权的转让成为不可能;因为追续权这种财产权利,它严格区分于物权、债权 等传统意义上的等与权利人人身无密切联系的财产权利, 因此, 追续权基于自身的人身特性, 是不宜规定可转让的。 二、追续权是不可预先放弃的 追续权的不可放弃性, 指著作权人及其继承人在追续权为期待权时, 不得预先以一定方 式抛弃。因为追续权作为一个法律制度,他所保护的是一个集体或团体的利益,某一著作权 人不积极行使或抛弃自己的追续权, 伤害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权益, 也严重伤害了法律的尊严, 更损害了著作权人这一团体的整体利益,同时,也使追续权设立的基本目的不能达到,不能 满足艺术家这一团体中绝大多数人的需求, 不符合追续权立法的社会背景。 追续权作为一种 财产权利, 它不仅仅包括一定的财产利益, 更重要的是保护国家法律所创设的维护这种财产 利益的制度体系的权威,这种权威对于追续权权利集体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追续权 人不能随便牺牲自己的合法权利。可能存在这种情况,导致某些艺术家预先抛弃其追续权, 可能由于这些艺术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