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专业论文)汽车液位传感器外壳模具设计及拉深过程研究.pdf_第1页
(机械工程专业论文)汽车液位传感器外壳模具设计及拉深过程研究.pdf_第2页
(机械工程专业论文)汽车液位传感器外壳模具设计及拉深过程研究.pdf_第3页
(机械工程专业论文)汽车液位传感器外壳模具设计及拉深过程研究.pdf_第4页
(机械工程专业论文)汽车液位传感器外壳模具设计及拉深过程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机械工程专业论文)汽车液位传感器外壳模具设计及拉深过程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未来的汽车用传感器技术,总的发展趋势是微型化、多功能 化、集成化和智能化。为满足加工工艺的要求,实现外壳的微型 化、轻量化和高强度加工,很多的实验方法被实践来进行生产应 用。 本文研究了某传感器外壳的加工工艺,以及整套模具的设计 过程。并在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有限元的数值模拟,对加工工艺 进行了进一步的验证,对现生产提供了指导意义。利用金属塑性 理论的原理对板料的成形过程中的变形过程进行了分析,利用 d y n a f o r m 软件的成形极限图( f l c ) 分析,为模拟过程和实际生 产的变形情况进行了解释。并为进一步解决实际加工中的同类加 工问题提供了可值借鉴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传感器外壳有限元分析d y n a f o r m 拉深 a b s t r a c t m i c r o m a t i o n ,m u l t i f u n c t i o n ,i n t e g r a t i o na n di n t e l l i g e n t i z a t i o na r et h e t e n d e n c i e so ft h es e n s o rt e c h n o l o g yi nt h ef u t u r ed e v e l o p m e n t i no r d e rt o m e e tt h ed e m a n do f 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 ,l i g h t w e i g h t a n d h i g h - s t r e n g t h m a n u f a c t u r e ,m o r ea n dm o r ee x p e r i m e n tw a y sa r ea p p l i e di nt h ep r o d u c e l i n e s o n ek i n d o fs e n s o rs h e l lm a n u f a c t u r et e c h n i q u ea n dt h em o l d sd e s i g n i n g c o u r s ea r ei n v e s t i g a t e di nt h et i t l e b a s e do nt h ed e s i g n i n g ,f i n i t ee l e m e n t a n a l y s i ss i m u l a t i o nt e s t st h em a n u f a c t u r et e c h n i q u em o r e ,a n da l s og u i d a n c e t h ep r o d u c t i o nw o r k m e t a lp l a s t i c st h e o r ya n df l c ( f o r m i n gl i m i t e dc h a r t ) i nt h ed y n a f o r ma r eu s e dt oa c c o u n tf o rt h ef o r m i n gc o u r s ei nt h e d r a w i n g i nt i m e ,a n dp r o v i d et h es a m ek i n d so fm a n u f a c t u r et h i n g sw i t h t h e o r yu s e df o rr e f e r e n c ea n dg u i d a n c ei nt h ep r a c t i c e s k e yw o r d s :s e n s o rs h e l l f i n i t ee l e m e n ta n a l y s i sd y n a f o r md r a w - i n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绪论 1 1 课题背景 汽车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现代汽车正由一 个单纯交通工具朝着能满足人类需求和安全、舒适、方便及无污染 的方向发展。当前,汽车电子已成为汽车工业发展的核心技术,据预 测,未来汽车电子产品的费用将占整车费用的3 0 ,并认为汽车上 7 0 的革新将来源于汽车电子。近2 0 年来,世界汽车电子产品的开 发和应用已广泛用于汽车的各个独电子控制系统,并正向着可完成 汽车各种功能的综合电子控制系统发展。同时,汽车电子产品也向 完成单个汽车控制扩展到“汽车一人一公路一环境”的系统信息交 流和控制的方向发展在汽车电子产品中,传感器已成为关键的基础 配套产品。2 0 世纪末期,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发达国家对汽 车工业提出的新要求,促进了传感器应用和技术的快速发展。传感 器的研发和生产单位采用新材料和新的加工技术开发和生产新一 代的传感器及系统,满足汽车工业的需求。 1 2 汽车传感器发展趋势 未来的汽车用传感器技术,总的发展趋势是微型化、多功能化、 集成化和智能化利用微电子机械加工技术将微米级的敏感元件、 信号处理器、数据处理装置封装在一块芯片上,它具有体积小、价 格便宜、可靠性高、工作寿命可达到1 0 6h 等特点,并且可以明显 提高系统测试准确度。已开始逐步取代传统传感器p h i l i p se 1 e c t l o n i c s 公司和c o n t i n e n t a l t r e v e s 公司在1 0 年内已销售1 0 亿 只用于汽车a b s 系统的传感器芯片。两个公司共同开发有源磁场传 感器的前瞻性技术,产品已应用世界上最新的轿车上。c o n g i n e n t a l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 t r e v e s 公司用这种磁阻式转速传感器制作了轮速传感器。用于a b s 系统,防滑系统等传感器是信息系统的第一道门坎,担负着采集( 摄 取) 信息的任务。传感器技术与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己成为现代 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是信息产业的重要基础工业。8 0 年代以来, 全球的传感器技术取得了迅速发展,发达国家均已形成传感器产业, 通用传感器实现了规模经济生产,产品系列化。已广泛应用于国民 经济各个领域随着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工艺 成熟,促进了微传感器、智能传感器、m e m s 器件等新一代先进传感 器的发展,这必将对2 i 世纪传感器的广泛应用带来了新的市场机 遇。随着汽车开发研究的深入,不仅要对汽车的性能行有效的检测, 同时,还要能够对汽车施加以相应的控制策略,以得到期望状况下 的汽车响应,来研究分析车的设计效果和性能。因此,在原有汽车测 试系统基础上,还需要具备对被测设备的控制能力。 1 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油箱液位传感器是将油箱内的油液高度通过机械元件( 浮 子) 随液的升降而升降的机械信号转变成电信号,再将此电信号 转变成机械信号并显 图l i 油箱液位传感器本体零件 示于驾驶室内的油量表上。要求浮子随液位的变化做出准确的反 映,同时机械信号与电信号之间的相互转换不能失真。因此,要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 求传感器零件具有一定的精度与质量。图l 一2 为原理图 图l 一2 油箱液位传感器工作原理框图 本课题的任务是为图1 一l 中的圆筒件设计模具,其中包括以下 几个过程: 1 制定工艺过程:根据零件的形状以及测绘所得数据制定几 套工艺: 2 工艺优化过程:从操作方便性、经济性以及用尽量少的工序 的原则从几套工序中选择一套比较合适的工序: 3 模具设计过程:对几套工序设计模具,画出草图,然后用 a u t o c a d 画出装配图、零件图; 4 数值模拟过程:对拉深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对塑性变形 分析。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第二章零件工艺设计及模具设计 2 1 零件功能和质量分析 2 1 1 零件外观尺寸 对零件进行测绘,在本次测绘中,主要用的测量工具是电子游 标卡尺,主要数据如下: 表2 1零件尺寸参数 名称直径m m高度m m厚度m m 项目 圆筒 8 03 9 镦压 6 6 1 翻边孔1 1 4 8 0 3 翻边孔2 l o 1 02 翻边孔3 7 2 62 边缘小孔42 测绘后的零件如图2 1 所示,图2 2 部分为侧壁展开图, 显示了面各裁形状和位置关系。 2 1 2 零件功能分析和编制零件质量要求 本课题所研究的零件为油箱液位传感器本体零件,其底面上 的4 个翻边孔与油管配合,壁缘的4 个小孔为漏油管,侧壁中间 的孔与油管配合,而剩下的4 个孔为锁紧装置。 1 直径0 1 5 、m 1 0 和7 四个尺寸是与油油配合的主要尺寸, 要求一定的公差,即d 1 5 + 0 0 2 , 1 0 + 0 0 2 , 西7 + 0 0 2 ; 2 漏油孔,因为只要达到漏油目的即可,所以精度要求低; 3 锁紧孔精度要求不高。 4 保证翻边孔、漏油孔与侧壁孔的相置关系。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5 冲压过程应防止零件起皱。 麓器 裂 ;_ 而二 图2 1 零件测绘图 图2 2 零件侧面展开图 2 2 计算毛坯尺寸和确定工艺方案 2 2 1 计算毛坯尺寸 ( 1 ) 本零件是用一圆形钢板拉深为一筒形件后在其上冲几个 孔所成,所以,毛坯直径应由拉深工艺决定,如表2 3 所示为计算 参数值: 所需毛坯面积: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6 z a = h l + a2 + a ,= 1 8 1 1 9 ( r a m2 ) ( 2 1 ) 毛坯直径 d = ( d 一2 r ) 2 + 2 ( d - 2 r ) 2 + 8 r 2 + 4 d ( 啊一r ) ( 2 2 ) ( 2 ) 翻边孔尺寸的计算 平板毛坯上的圆孔翻边 d = o 一( h 一0 4 3 r 一0 7 2 t )( 2 - - 3 ) h = ( d d ) 2 + 0 4 3 r + o 7 2 t ( 2 4 ) 其中:d - 预制孔直径m m d 一翻边后竖边直径m m h 一翻孔后竖边高度m m r 一圆孔半径m m t 一料厚m m k 一翻空系数m m 经计算得出毛坯展开工艺参数,如表2 2 所示 表2 - - 2 毛坯展开工艺参数 名称 d a i a 2 a 3 a d i d 2 d 3 数值( r a m ) 13 59 7 9 67 6 84 4 6 1 1 8 1 1 9964 2 2 2 确定工艺方案 工艺方案流程要合理,模具较少,降低制造费用。根据以上分 析和计算,可以进一步明确本零件的加工方案: 方案:落料冲孔复合专拉深专镦压寸翻边一冲裁。 2 3 计算工艺力、选设备 a 落料冲孔工序 p = 冗d t a6 + 4 7 t t i d i o j + 2 r i d2 t2 06 + t t d3 t3 c r6 + n d t o6 = 3 9 0 0 0 0 n ( 2 5 ) 其中:p - 落料冲孔力n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o 。一材料抗拉强度p a 卸料力 p = k x p = 1 5 6 0 0 n ( 2 6 ) 其中:k 一卸料力系数 p 一落料冲孔力n b 拉深工序 p = 7 c d t o k = 2 4 9 0 0 0 n ( 2 7 ) 其中:k - 拉深系数 以下的工序所需的压力会比这两者小,在最好用同一种压力机 的原则下,所以根据落料拉深工序的所需压力来选择压力机。通过 各种参数,选择4 0 0 k n 开式压力机,最大封闭高度为3 0 0i l l m 。 2 4 成形模具的设计 2 4 1 落料冲孔复合模的设计 2 4 1 1 凸凹模的选择 在本道工序中,除了要落料外,还需要冲8 个小孔,如果采用 一个大凸模,然后再在其上加工出8 个小凸模,如图2 3 示: 多 图2 3 大凸模 这种结构有以下几个弊端: 加工比较困难,大凸模尺寸比较大,在上面加工非常小的突起 会较困难。卸料时会存在困难,压力机回程后,料会存在于凸模 中狭小的夹缝中,由于不好装卸料板,所以卸料比较困难,故不采 用此种结构。所以,采用小凸模然后再镶嵌的结构。小凸模采用阶 梯轴形式,如图2 4 所示: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 图2 - - 4 阶梯轴凸模 所有的凸模结构及尺寸如图2 - - 5 所示: ( 有1 个)( 有1 个)( 有2 个) 图2 5 凸模结构 2 4 1 2卸料装置的选择 在本套装置中,上下两个方向都需要卸料装置。卸料装置也有 刚性和弹性两种形式,见下图2 6 。此外,废料切刀也是一种卸料 形式固定卸料板见图2 6 a 所示,此形式卸料力大,但无压料作 用,毛坯材料厚度大于0 8 m m 以上时采用。刚弹性卸料板见图2 6 b 所示,此形式卸料力量小,但有压料作用,冲裁质量较好,多用于 薄料。对于卸料力大、卸料板与凹模间又要求有较大的空间位置时, 可采用刚性卸料装置,见图2 6 c 。卸料板和凹模的单边间隙一般取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0 卜0 5 a m ,但不小于0 0 5 m m 。 ( a ) 弹性卸料板( b ) 刚弹性卸科板( c ) 刚性卸料板 图2 6 卸料板形式 2 4 1 3弹簧的选择 作为冲模卸料用的弹簧,是属于标准零件。标准中给出了弹簧 的有关数据和弹簧的特性线,设计模具时只需按标准选用。一般选 用弹簧的原则,应该是在满足模具结构要求的前提下,保证所选用 的弹簧能够给出要求的作用力和行程。为了保证冲模的正常工作, 在冲模不工作时,弹簧也应该在预紧力p 。作用下产生一定的预紧量 f 。,这时预紧力应为 po p n ( 2 8 ) 为保证冲模正常工作所需的弹簧最大压紧量e f 为: e e l fo + f + f 1( 2 9 ) 式中p 。一弹簧预紧力n p 一工艺力即卸料力、推件力n n 一弹簧根数 f 一弹簧最大许用压缩量m m f 。一弹簧预紧量 f 一工艺行程,应根据该副模具所完成的工序而定; f 1 一余量,主要考虑模具的刃磨量及调整量,一般取 5 1 0 m m 强力弹簧适用于弹力大、行程长的模具结构和体积小、弹力大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 0 的机械产品,考虑到制造方便,可用5 0 c ,v ( 6 5 w n ) 扁圆钢丝绕制而 成,热处理硬度为h r c 4 5 + 3 。选用h 3 7 型5 0 万次的查表知, 表2 3 强力弹簧参数 项目 fjho h ,h h 瑶+ ht 椎+ h 佳鹰 参数值 3 4 5 06 31 5 81 1 91 5 8 h 预+ h 工作+ h 酱磨= i i 9 + 1 - 8 + 2 = 1 5 7 hj = 1 5 8 ( 2 1 0 ) 所以,采用的强力弹簧适合的。 2 4 1 4 模柄的选择 模柄有三种形式,如图2 - - 7 示。 囊 。曩c 蠢冀奈妒 一皿施 翅零 图2 7 模柄形式 在本套模具中,选用b 型模柄b 4 0 x 8 5 型。 2 4 1 5模座的选择 如图2 8 ,本模具结构比较复杂,体积比较大,根据落料直径 1 3 5 ,选择后侧导柱模架。选用规格如下表所示。 表2 4 模座选用规格 名称上模座下模座导柱导套 规格 2 0 0 2 0 0 4 52 0 0 x 2 0 0 5 03 2 1 9 03 2 1 0 5 x 4 3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日嗡瞳崎l 船 hi p 一 斧,擀矗 ”嚣 w , 每 0 ,7 , m l ,所以可一次拉深成形 2 4 2 3 拉深模具结构设计 图2 9 拉深模结构 本次用如图2 9 所示的拉深倒装式模具。模座下的缓冲器 兼作压边与顶件,另设有弹性卸料和刚性推件装置。这种结构的 优点是操作方便,出件畅通无阻,生产率高,缺点是弹性卸料装 置使模具结构较复杂,特别是拉深深度大、料较厚、卸料力大的 情况,需要较多、较长的弹簧,使模具结构复杂 在本工序中,要确保拉深在坯料中心进行,所以要对坯料进行 定位。在坯料中心有2 个西6 的圆孔,所以在拉深凸模上加工2 个m 6 的 突起,高度为2 m m 。 2 4 2 4 凸、凹模工作部分的尺寸 ( 1 ) 凹模圆角半径r 。 r 。与毛坯厚度、零件的形状和拉深方法等有关,可查设计资料 确定,也可按卡契马列可经验公式计算 r 棚2 0 8 ( d 一仍弦( 2 1 6 ) 或r 以2 c i c2 t ( 2 1 7 ) 式中:d 一毛坯直径m m dd 一凹模内径m m t 一材料厚度m m c 一考虑材料力学性能的系数 c :一考虑材料厚度与拉深系数的系数 以后各次拉深的凹模圆角半径可逐渐缩小,一般可取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4 r = ( 0 6 - 0 8 ) r 由- i ,不应小于2 t 。 本凹模的圆角半径为r 。= 1 4 m m 。 ( 2 ) 凸模圆角半径 除最后一次应取与零件底部圆角半径相等的数值外,其余各次 可以取与rd 相等或略小一点。在此取凸模圆角半径r 。= 1 4 m m 。 ( 3 ) 凸、凹模间隙c 决定间隙c 时,不仅要考虑材质和板厚,还要考虑工件的尺寸 精度和表面质量要求。不用压边圈时,c = ( 卜1 1 ) t 一,有压边圈时, c 5 t + k t 式中t 一一材料最大厚度m m k 一间隙系数 在此间隙为c = 2m m 。 ( 4 ) 凸凹模尺寸及制造公差 最后一道拉深模的尺寸公差决定了零件的尺寸精度,故其尺 寸、公差应按零件要求来确定。 凹模尺寸dj = d + 山 凸模尺寸d ,2 ( d 一2 c ) 。 凸凹的制造公差按i t 6 - i t 9 级选取。 d d - - 8 0 + 0 0 8 d p = 7 6 - o m 。 2 4 2 5 闭合高度和模座的选择 本套模具的闭合高度为h = 2 2 0 m m 。模座的选择与落料冲孔模的 一样 表2 5 拉深模模座规格 名称上模座下模座导柱 导套 规格 2 0 0 x 2 0 0 x 4 52 0 0 2 0 0 5 0 3 2 x 1 9 03 2 x 1 0 5 4 3 2 4 3 镦压模的设计 本套模具要将拉深圆筒底都向里压1 m m ,模具结构简单,类似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于拉深模。 2 4 3 1 凸凹模的尺寸 圆筒的底部下压部分的尺寸为m 6 6 m m ,而凹模的尺寸为西7 6 m m , 它们的公差尺寸为:凹模尺寸d d = 7 6 + 0 0 8 ,凸模尺寸d 。= 6 6 - 0 0 5 。 2 4 3 2 卸料装置及方式 本套工艺的卸料很简单,如果工件在凸模上,则可用工具轻敲 即可将工件卸下;如果工件落在凹模上,本凹模在制造过程中已将 其下部直径作小,即在下部筒壁与凹模之间有一空隙,用钳子夹出 即可 2 4 3 3 模座的选择 在本套工艺中,工件直径较小,模架采用另一种形式,如图2 1 0 。 詹 t s + 石燃蚴 榉 u 、” 7 。撼 1 i l 州一 钊 k 工x 舶锄l 卜叫叫l 膨 f ,意镰渤辩 #专 幺丝i “, - 貂j j j 1 粥。| 建 譬 夥z0 卜叫l 詹n 上模座下模座 图2 1 0 模座结构 表2 6 镦压模模座规格 箕条矿 名称上模座下模座 导柱 导套 规格1 2 5 8 0 3 01 2 5 8 0 4 02 0 1 1 0 2 0 x 7 0 2 8 2 4 3 4 模柄选择及闭合高度 本套模具中,模柄选b 3 0 x 6 4 型,闭合高度为h = 1 5 5 m m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6 2 4 4 翻孔模的设计 在本套工序中,要将筒底部的4 个孔进行翻孔。 翻孔,即孔的翻边,是在预先打好孔的毛坯上( 有时也可不预 先打孔) ,依靠材料的拉深,沿一定的曲线翻成竖立凸缘的冲压方 法。 2 4 4 1 毛坯计算 平板毛坯上的圆孔翻边,由于翻边时材料主要是切向拉伸,厚 度变薄,而径向变形不大,因此,在毛坯计算时可根据弯曲件中性 层长度不变的原则近似的求出预制孔尺寸。 翻边高度不大时,可将毛坯一次翻边成型。按下列公式计算 do = d 广 石( r + to 2 ) + 2 h l 】( 2 4 ) 式中d 。一圆孔的初始直径m m d 一翻边后的圆孔直径m m to 一毛坯厚度m m h 一翻边高度m m 2 4 4 2 翻边凸凹模的设计 设计时,翻边凹模圆角对翻边成型影响不大,可按零件圆角确 定。一 般情况下,平底凸模的圆角半径r ,应尽量大一些,r , 4 t 为了改 善翻边成形时的塑性流动条件,可采用抛物形凸模或球形凸模。图 2 1 l 是常用的圆孔翻边凸模形状,其中: a ) 可同时用于冲孔和翻边( 竖边内径d 1 0 m m 的翻边; d ) 可在不用定位销时对任意孔翻边。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喝黑 理零 妒盱谚 ( 2 个) ( 1 个)( 1 个) 图2 一1 2 翻边凸模结构 最后,将4 个凸模镶拼起来。 2 4 4 3 翻边模具形式 本套工艺中采用凸模在下,凹模在下形式。如图2 1 3 所示, 工作时将零件放在4 个凸模上( 将4 个小孔对准4 个凸模放上) ,凸模 不动,凹模下行,将工件翻边成形。然后,凹模上行,下部采用弹 压式卸料板卸料,上部采用3 个卸料块卸料弹簧仍然采用强力弹 簧。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 8 l $ - - 上毫3 一目曩一鼍井t h 抒h 簧,下簟a l l 一6 羹 一凸曩定叠l e - - $ 荐u - - i l s t l l 1 2 - 图2 1 3 翻边模 2 4 4 4 模座的选择和闭和高度 本套模具中,模座与镦压模具的一样。 表2 7 翻边模座规格 名称上模座下模座导柱 导套 规格1 2 5 8 0 3 01 2 5 8 0 x 4 02 0 1 1 02 0 7 0 2 8 闭合高度h = 1 5 5 m m 。 2 4 5 冲裁模的设计 在这次工艺中,我们要在圆筒的侧壁冲3 种形状的孔,其中有 两种形状有2 个孔。 1 第一种要冲裁的形状如图2 1 4 装管子的圆孔也是要冲裁 的对象。这个孔在侧壁上,如果采用上下冲裁的形式,则需采用悬 臂梁式冲孔模。凹模装在悬臂的支架上,这种模具结构简单,一般 在小批量或成批生产中采用。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 9 图2 1 4 冲裁形状 这种模架结构如图2 一1 5 所示 图2 一1 5 悬臂梁式冲孔模 孔的位置是确定的,在这里,采用圆筒底部的大孔定位,在悬 壁梁上焊上一个科5 的小圆柱即可达到定位的作用。工作完成后, 将工件脱下,废料自动落下。 2 第二种要冲裁的形状图2 1 6 所示: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蚓2 1 6 冲裁形状 上图为一高5 毫米,弦长l o 毫米的侧壁。在直径方向的另一端 还有同样的一个。本模具的形状与第一种的基本差不多,只是在定 位上有很大不同。这两个孔跟底部的任何一孔都不对称,如果仅仅 因为定位问题而再制一套模具的话,从经济上考虑是很不合适的。 在这里,我们将这样处理:用 1 0 的孔定位,在悬臂梁的端部刻出 螺纹,再做一个0 1 0 底部有螺纹的定位销。工作时,先将定位销拧 在一个位置冲孔,将一批零件干完后,将定位销拧下,再将它拧到 另一个位置,再冲另一个孔工作完成后,将工件脱下,废料自动 落下。 3 第三种要冲裁的形状如图2 - - 1 7 所示 图2 1 7冲裁形状 这种形状比较复杂,在一条直径上有两个。在这套模具中还是 定位的问题,这两个孔在位置上跟第二种的两个孔是对称的,故可 采用这两个孔定位。模具形状如图2 一1 8 :工作时,将工件套在悬 臂梁上,转动工件,当定位销插入孔中后,冲第一个孔,然后,转 动工件,当定位销插入第二孔中后,再冲第二个孔工作完成后,将 工件脱下,废料自动落下。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 1 2 5 模具装配图 图2 1 8悬臂粱式冲孔模 弋时| 17专 。阚瓣 黼搽湖 湖汹闷 昝黏震 l 必 缓 崖重藿ki ;魇 霪蔺蓁霾 ii 缯澜 i阑阏 i 图2 1 9 落料冲孔模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本模具可完成落料、冲孔两道工序。条料送进时,由带导尺的 固定卸料板卸料。冲首件以目测定位,待冲第二件时,则用挡料销 定位。模具工作完成后,采用弹性卸料板卸料。 图2 2 0 拉深模 本模具可完成拉深工序。由条料上的两个孔定位。模具工作 时,由压力气垫压边。工作完成后,打杆和推件块起作用,把工件 从凸凹模中推出。 图2 - - 2 1 镦压模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本模具将筒底下压1 毫米工作完成后,用夹具将工件夹出。 图2 - - 2 2 翻边模 本模具完成翻边工序。采用工件上的两个孔定位。工作完成 后,由卸料板和卸料块卸料。 图2 2 3 冲裁模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本模具为悬臂式冲孔模。凹模装在悬臂的支架上,这种模具结 构简单,操作简便。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板材性能参数与成形性的关系 板材性能参数与拉深件的冲压成形性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衡 量板材性能的参数有很多,但任何一个参数都有它自己的应用范 围,只能反映板材进行某种或某几种性质的成形时的性能,而不 能反映板材所有的成形性能。 3 1 拉伸试验性能参数与冲压成形性的关系 3 1 1 屈服强度o 。 当板材在拉力的作用下成形时,材料的屈服强度口,越小,越 容易屈服,变形抗力小,产生相同的变形所需的变形力就小。同 时,口越小的材料在塑性变形后的贴模性能和形状冻结性能都比 较好,有利于提高成形件的形状精度。 3 1 2 屈强比0 o 屈强比对板材冲压成形性能有着重要影响,较小的屈强比对 绝大多数的成形是有利的。 板材在进行拉深、缩口等成形时,由于材料的屈强比小,变 形区较容易进入塑性变形状态,而传力区却不容易产生破裂,从 而可以提高成形极限同时,屈强比小的材料在拉深成形时,法 兰部分在压应力作用下容易进入塑性变形状态而不易起皱,从而 可以减小压边力及摩擦损失,也降低了塑性变形力,使极限拉深 系数减小 3 1 3 均匀延伸率6 ( 和均匀应变e ,) 占,表示板材产生均匀的或称稳定的塑性变形能力,它直接决 定板材在伸长类变形中的冲压性能。占。问接地表示伸长类成形的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极限变形程度( 如翻边系数、扩1 :3 系数、最小弯曲半径、胀形系 数等等) 3 1 4 硬化指数n 硬化指数打值表示在塑性变形中材料硬化的强度。1 1 值大的 材料,在同样的变形程度下,真实应力增加得要多力值大时,在 伸长类变形过程中可以使变形均匀化,具有扩展变形区,减少 毛坯的局部变薄和增大极限变形参数的作用。 3 1 5 厚向异性系数r ,值的大小,表明板材在厚度方向变形的难易程度。,值大 于l 时,板材厚度方向上的变形比板平面内的变形困难,值越 大,板材抵抗变薄的能力越强。 表3 1 列出了拉深比与,值之间的关系。 表3 一l 拉深比与,值之间的关系 ,值 o 511 52 拉深比k = 口d2 1 2 2 1 8 2 2 52 5 3 1 6 板面内方向异性系数么r 彳,值的大小表示了板材在不同方向上的性能的差异,彳, 值越大,性能差异越大。 由于彳,值越大,几乎对所有的冲压加工成形的变形和冲压 件质量都不利,所以冲压加工中应尽量选择彳,值低的板材。有 的国家标准已对板材的彳r 值提出了一定的限制,表3 2 列出了 几种常用板材的r 值和彳,的最大值。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3 2 几种常用板材的,值和彳,的最大值 材料r 4r 4 s r0 0rar 沸腾钢板 1 2 30 9 l 1 5 8 1 1 60 5 1 脱碳沸腾钢板 1 8 81 6 32 5 21 9 2o 5 7 铝镇静钢板1 6 81 1 91 9 01 4 9o 6 0 钛镇静钢板 1 8 51 9 2 2 6 1 2 0 80 3 l 不锈钢板 1 0 21 1 9o 8 1o 8 7o 5 l 3 1 7 x 。和xo 值 工,和j 。,值表示材料在不同的应力状态下的抗拉强度的变 化。在成形件拉深成形中,毛坯在不同的变形时刻所受到的应力 状态也会发生变化。从图3 - 1 可以看出j 。,值大的材料其极限 拉深比l d r 也大。 图中代号材料材料厚度r 值 10 8 a l ( f 级)0 91 1 7 20 8 a 1 ( z f 级)o 92 1 1 30 8 ( z 级) o 9 2 1 l 40 8 ( p 级) 1 o 1 4 5 5 0 8 ( p 级) o 8 1 3 0 6h 6 2 ( 硬)1 oo 8 0 7h 6 2 ( 软)1 0o 7 4 8l 41 0o 6 l 9不锈钢1 10 9 0 表3 3j 一,值与极限拉深比伽的关系 3 2f l d 与冲压成形性的关系 板材在不同的板面内拉应力比值( 口= 0 ,0 ,) 作用下,其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极限应变值也不相同。 在成形件冲压成形过程中,毛坯的大部分区域是在两向拉应 力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的,而且在成形过程中,有的部位的变形 路径( 即板面内两主应力比值) 甚至变形性质都会产生变化。由 于f l d 可以比较准确地衡量两向拉应力范围内( o 口 1 ) 各种变 形路径时的塑性变形极限。 3 3 变形状态图的作用 由于成形件冲压成形时毛坯的变形极为复杂,要准确掌握毛 坯的变形规律并解决某一具体问题必须通过对毛坯进行实际测 量,将毛坯在成形过程中各有关部位的变形性质、变形分布、变 形路径及变形大小等弄清楚,才能比较准确地掌握毛坯的变形规 律如图3 1 所示。 利用s c v 和f l d 可进行毛坯材料的选择、冲模调整、解决破 裂问题、分析起皱问题、冲压生产监控等。 如图3 2 所示为冲压成形过程中的变形性质、变形路径、 和变形程度图。 沙多面铬轻 荔军二: x 5 例3 1 变形分布图图3 2 变形状态图 双向拉应力作用下毛坯变形区的s c v 图的几种类型如图3 3 所示。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绦晦陲陲 图3 3 双向拉应力作用下的s c v 图类型 包括一向拉应力和一向压应力状态作用的毛坯变形区域的 s c v 图的几种类型如图3 4 所示。 r - 小: r 麓3 b ;j。 、乞 一位置 3 4 变形分析方法 a ) 带法兰零件拉深 ;多: 位置一 b ) 圆筒零件拉深 图3 4 o 】 么川纠& , t 。 l 。 - 0 1 。心 在进行成形件冲压工艺设计和冲模设计时都要对毛坯的变 形进行分析。以便于确定合适的工艺参数和模具参数。目前常用 的分析方法为坐标网分析法。 护:轷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坐标网分析方法通过测量坐标网随板材变形而变化的网目 尺寸,进行计算,获得有关板材变形和应力的大小、分布等重要 信息,研究毛坯的变形状态、变形路径、破坏时的极限应变、起 皱时毛坯变形的分布等。 3 4 1 坐标网形式 坐标网的形式主要有正方形网目、圆形网目、组合网目和交 错网目等。如图3 5 所示。 口髑圈露 ( 6 ) f ) “ 图3 5 坐标网网目形式 不同形式的网目具有不同的优点,可根据进行变形分析的目 的选择合适的网目形式。 利用坐标网技术可以通过测量毛坯的变形量、变形分布及材 料塑性流动等情况来判断冲压过程中出现的破裂、起皱、材料堆 积、尺寸精度不良等各种质量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 3 4 2 网目制作方法 制作网目的方法有许多种,常用的方法有机械刻线法、化学 腐蚀和电腐蚀法、印相法及印刷法等。 3 4 3 用坐标网进行变形分析的原理 在实验室和生产实际中应用最广的是圆形网目,当制上网目 的毛坯变形时,网目随之产生相同的变形,圆形网目由原来的圆 或变为椭圆( 板面内两应力不相等,口1 时) ,或变为直径更大 的圆( 双向等拉,a = 1 时) ,或变成更小的圆( 双向等压,口= 一1 时) 。测量网目变形后的长轴尺寸见和短轴尺寸以( 图3 6 ) ,可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 i 计算出板平面内两主应变的大小。用这两个主应变代表该网目中 心点的应变状态 厂 、 l - r - - - 图3 6圆形网目的变形 两主应变的方向就是椭圆的长轴方向和短轴方向,主应变的 数值为: 工程应变疋= 半圳蝴。= 竿川慨( 4 - - 1 ) 真实应变 毛= h 惫。= - n 惫( 4 一z ) 上二式中:而一一圆形网目变形前的原始半径5 见、b 一一圆形网目变形后椭圆的长、短轴半径。 连续测量变形区内某方向或某区域的若干个网目,即可得到 在相应方向或区域内的变形分布情况。并可根据所计算出的两个 主应变计算出测量点的综合应变s , 毛:屑i 雨。4 吲 j 相应点的板平面内两个主应力大小为 、叫0i叫 吃 q + + 日 胁 国 q q一毛q一岛 2 3 2 3 = l l 盯 盯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式中:o 。、0 :分别是主应变方向上的主应力,o 。为综合应力。 设材料的应力一应变关系为幂指数硬化模型,即o - t = k 占? , 则式( 4 4 ) 可表达为 式中:f 为材料常数,刀为材料硬化指数。 、rj 彩 啪 4 d w 科 2 3 2 3 = = q 吒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四章拉深变形过程计算机数值模拟 4 1 概述 金属塑性加工的变形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非线性过程,除 了几何非线性,还有复杂的边界接触条件非线性,其变形机理非 常复杂,难以用准确的数学关系式来进行描述。随着金属塑性成 型技术的日益发展,人们对其在成形过程中的变形规律和变形力 学的分析越来越重视。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有 限单元法作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数值计算方法在塑性成型领域得 到广泛应用,已经成为求解金属变形过程中应力、应变、温度等 的分布规律,进行模具受力分析及预测金属成型缺陷的重要工具 之一。 4 2 d y n a f o r m 软件程序功能和算法基础概述 e t a d y n a f o r m 软件包提供了前处理器,求解器和后处理器。 包括e t a d y n a f o r m ,e t a j o bs u b m i t ,e t a p o s t 和e t a 3 d p i a y e r 。 e t a d y n a f o r m 是软件包前处理部分,可用来建立板料成形有限元模 型。它包含用来导入数据的v d a 和i g e s 转换器以及用来转换和创建 模型的工具。如图4 2 所示,表示了冲压件成形过程模拟系统体系 结构图。 l s d y n a 是软件包的求解器。e t a d y n a f o r m 拥有一个完整的 l s d y n a 界面,它语序拥护直接从e t a d y n a f o r m 界面运行l s d y n a 求解器。e t a p o s t 和e t a g r a p h 是软件包的后处理部分。这些程序 用来处理l s - d y n a 分析得到的后处理文件。e t a p o s t 可以从结果文 件中创建云图,变形f l d ,应力分布以及动画等。e t a g r a p h 以图形 化的方式处理相同的后处理文件。如下图4 1 所示。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4 - - 1e t 8 d y n a f o r m 软件基本构成 图4 - - 2 冲压件成形过程模拟系统体系结构图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3l s d y n a 程序特点 l s - d y n a 是一个显式非线性分析通用有限元程序,可以求解 各种二维和三维非弹性结构的高速碰撞、爆炸和模压等大变形动 力响应。 ( 1 ) 单元特点新版l s - d y n a 程序的单元类型众多( 四边形单 元、三角形壳单元、膜单元、六面体厚壳单元、三维实体单元、 梁单元和安全带单元、弹簧阻尼单元等) ,各类单元又有多种理 论算法可供选择。这些单元采用l a g r a n g r i a n 列式增量解法具 有大位移、大应变和大转动性能,单点积分并用沙漏粘性阻尼以 克服零能模式,单元计算速度快,节省贮存量,并且精度良好。 ( 2 ) 材料模型l s - d y n a 程序有近百种金属和非金属材料模型 可供选用,如弹性、弹塑性、超弹塑性、泡沫、玻璃、地质、混 凝土、土壤、复合材料、炸药及引爆燃烧、刚性以及自定义材料, 并可考虑材料失效、操作、各向异性、粘性、蠕变、与温度相关、 与应变率相关等性质。 ( 3 ) 接触功能及算法l s d y n a 程序的全自动接触分析功能易 于使用,功能强大,非常有效。l s - d y n a 程序处理接触一碰撞界面 主要采用三种不同的算法,即:节点约束法、对称罚函数法和分 配参数法。第一种算法现在仅用于固连界面,第三种算法仅用于 滑动界面,第二种算法是最常用的算法。 对称罚函数法是一种新的算法,其原理比较简单:每一时步 先检查各从节点是否穿透主表面,没有穿透则对该从节点不作任 何处理。如果穿透,则在该从节点与被穿透主表面之间引入一个 较大的界面接触力,其大小与穿透深度、主片刚度成正比,称为 罚函数值。它的物理意义相当于从节点和被穿透主表面之间放置 一个法向弹簧,以限制从节点为对主表面的穿透。对称罚函数法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是同时再对各主节点处一遍,其算法与从节点一样。对称罚函数 法编程简单,很少激起网格沙漏效应,没有噪音,这是由于算法 具有对称性、动量守恒准确,不需要碰撞和释放条件。罚函数值 大小受到稳定性限制若计算中发生明显穿透,可以放大罚函数 值或缩小时步长来调节。 ( 4 ) 自适应功能l s - d y n a 程序采用动力松驰( d y n a m i c r e l a t i o i l ) 技术,可以进行动力分析前的预应力计算或者进行静 力分析此程序有很强的自适应功能,二维剖分( 轴对称和平面 应变) 可交互式重分网格( r r z o n e ) 、二维和三维网格自动重分、 定义自适应网格细分( a d a p t i v e ) 、质量缩放和子循环等。程序 还有加载、约束、刚体与刚体之间不同方式连接、阻尼、重起动 等功能。 ( 5 ) 时间积分时间积分采用显式中心差分法,这种方法是有 条件稳定的。程序中采用变时步长增量解法,每一时刻的时步长 由当前构形的稳定性条件控制,其算法如下: 先计算每一个单元的极限时步长at ,( 显式中心差分法稳定 性条件允许的最大时步长) ,则下一步长t 取其极小值,即 t = m i n ( t mat m f 。) 式中t o l 一一第j 个单元的极限时步长; 四一一单元数目。 4 4 数值模拟过程 应用e t a l s d y n a 对厚度为2 m m 的板料s p e c 钢的拉深过程 进行了数值模拟。具体模拟过程:首先c a d 建模一e t a d y n a f o r m 前处理( 进行有限元网格剖分一定义接触界面一定义材料性质) , 之后进行加载和求解( 施加约束、载荷,给定边界条件一设置求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解过程控制参数一选择输出文件及时问控制一调用l s - d y n a 求 解) ,最后进行后处理( l s - p r e p o s t ) 。 本课题建立的有限元模型为下图所示:采取了i 2 对称处理, 减少了计算的时间。 4 4 i c a d 建模 图4 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模拟过程中使用的是s p e c 轧制板材,厚度为2 m m ,坯料直 径为1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