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对乒乓球男子弧快打法组合技术特征及其训练研究.pdf_第1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对乒乓球男子弧快打法组合技术特征及其训练研究.pdf_第2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对乒乓球男子弧快打法组合技术特征及其训练研究.pdf_第3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对乒乓球男子弧快打法组合技术特征及其训练研究.pdf_第4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对乒乓球男子弧快打法组合技术特征及其训练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要 组合技术是指在运用技术动作过程中, 按照一定的形式和要求, 将两个以上的技术 动作组合运用,形成完整的技术动作整体。它是乒乓球运动中的基本练习形式。组合技 术不只是技术训练问题, 也是技术优化问题, 是战术的基础。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 、 视频观察法及数理统计法对世界排名长期占据前列的直拍和横拍弧圈结合快攻运动员 参加的国际大型比赛视频进行组合技术运用统计学研究分析。总结出直板弧快与横板弧 快打法组合技术的一些共性和规律性特点,通过对直板弧快进攻性打法、横板弧快进攻 性打法和个案分析中马琳与王励勤组合技术特征进行研究,为弧快打法的运动员找到适 合自己打法的有效组合技术方式,为平时训练提供参考。 通过对世界优秀直板和横板弧快打法运动员组合技术特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得出以下结论: (1)在比赛中运动员运用组合技术的概率是相当高的,平均达到了 80%之多。组合 技术运用的好坏对比赛制胜有显著性的影响。 (2)直板弧圈结合快攻打法类型运动员组合技术特征:常用的组合技术包括发球+侧 身、正手抢拉和抢冲,接发球控制后转为抢拉,搓中转拉冲,发球+反手位直拍横拉+ 侧身拉+扑正手,发球+侧身拉+扑正手,推挡+侧身拉冲,发球+反手位直拍横拉+正手 拉+回反手直拍横拉,发球+反手位直拍横拉+转正手拉冲,搓+正手拉+反手直拍横拉+ 侧身拉+扑正等等。直板弧快打法组合技术运用强调每板球质量要高,形成多板来回对 直板运动员不利。 (3)横板弧圈结合快攻打法类型运动员组合技术特征:常用的组合技术包括发球后 抢拉冲,搓中转拉冲,反手拉冲结合正手拉冲,反手拉结合侧身拉冲,接发球控制+反 手位反手拉+侧身拉+扑正,发球+正手挑打+正手拉,搓球+反手拉+侧身拉+扑正,接反 手位反手拉+正手连续拉冲,发球+反手位反手拉+侧身拉+扑正,发球+侧身拉+扑正+回 反手反手拉,发球+反手位反手拉+正手拉+回反反手拉+侧身拉+扑正等等。横板运动员 在比赛中和直板运动员形成相持后占据优势,他们有目的将球主动形成上旋转进入相 持,所以在比赛中相持板数一般较多。 (4)个案分析中马琳比赛组合技术运用特征:在选择的两场比赛中马琳主要运用的 组合技术包括发球+侧身、正手抢拉和抢冲,接发球控制后转为拉冲,发球+正手挑打+ 正手连续冲,侧身抢拉+扑正+回反手正手连续拉搓中转拉冲,发球+反手位直拍横拉+ ii 正手拉冲,发球+反手位直拍横拉+侧身拉冲+扑正,发球+侧身拉冲+扑正等等。马琳在 比赛中主动上手意识相当好,脑子比较灵活、步法好,在组合技术运用时较多的靠正手 连续拉冲,几乎是全台正手跑动进攻。 (5)个案分析中王励勤比赛组合技术运用特征:在选择的两场比赛中王励勤主要运 用的组合技术包括搓中转拉冲,发球后抢冲、抢拉,反手拉冲结合正手拉冲,反手拉结 合侧身抢拉冲,发球+正手挑+反手位反手拉+侧身拉+扑正,发球+反手拉+侧身拉,接 发球搓+反手拉+侧身拉+扑正等等。王励勤在比赛中发球抢冲的意识不是很强,一般都 要搓一板过渡,他的搓攻运用的比较多。反手进攻缺少威力,正手转反手拉时质量不是 很好。在比赛中主动进入上旋打相持是主要的战术。 关键词:男子;乒乓球;弧快;组合技术;训练 iii abstract the combination skills refer to in the course of games combining two or more techniques into a group of integral actions based on some specific forms and requirements it is a common exercise method and a basic strategy of tactics. the combination skills not only do good for the technical training but also the technical optimization in this paper we did systematical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application of combined techniques among the few worldwide top players of the shake-hands grip and the pen loop combined with fast-break based on literature data,video observations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its also conclude that the straight and horizontal plate arc arc fast combination of technology,fast play and the laws of some common characteristics of aggressive play by straight,horizontal plate offensive play and case analysis,ma lin and wang liqin combination of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for fast play arc athletes find the right combination of technology play an effective way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peacetime training. through the worlds best candy bar and the horizontal plate arc combination of technical features fast play player-depth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 and reached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 the happening possibility of the combination of technique in the practical games is calculated up to 80%.apparently the application of combination skills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winning one game. (b) the straight fast-break play the type combined loop combination of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a combination of commonlyused techniques include driving + sideways,pull and grab pistols are red,after controlling for return of serve to grab pull,twist transit lachong, serve + straight bat backhand bit sideways pull + pull + flutter in hand,drawing + driving + sideways is hand flapping, block shot + sideways pull red , serve + backhand bit pen transverse stretching + forehand + return backhand pen transverse stretching , serve + backhand cross-bit pen hand pull + to positive impulse,rub + forehand + pen backhand cross-la + flutter is so sideways. straight arc quick to emphasize that every play of the combination techniques to high-quality cricket to form a multi-player board back and forth on the straight negative. (c) the combination of horizontal plate loop combination of fast-break play type player technical features:a combination of commonly used techniques include grab lachong after serving , rub transit lachong , combined forehand backhand lachung red , backhand combination of sideways pull pull red,then control + backhand backhand serve bit sideways pull + pull flutter is, are hand picked to play ball + forehand,backhand chop + flutter is sideways,then bit the backhand backhand forehand continuous pull + pull red,serve + backhand bit backhand la + flutter is sideways,sideways driving + is + pulling + flutter pull back backhand backhand,serve + backhand bit backhand la + forehand + return reflections from hand + flutter is more sideways pull. horizontal board and the rival players in the competition is the advantage of the rally,they take the initiative to form the purpose of rotating the ball intoastalemate,so the rallyboard game for generally higher. (d) case analysis of the features of malins combination skills in the games:in the two selected games the main combination skills adopted by ma lin included serve plus sideways, iv pull and grab pistols,pull red after controlling return of serve,serve plus hand picked to play and continuous red , sideways grab pull plus flutter and back rub backhand forehand continuous transit la chong,serve plus pen transverse stretching backhand bit red plus forehand table tennis;arcexpress;combination of technology; training 武汉体育学院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武汉体育学院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 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 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 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 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并 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 阅览服务;学校可以允许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 学位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开学位论文的部分 或全部内容。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第一节引言 1 1.引言 国际乒联为了使乒乓球更具有观赏性,进而对规则不断的修改。修改最明显的就是 把原来直径 38mm 的球改为 40mm、11 分制和无遮挡发球规则的实施【1 】。2008 年奥运 会以后,无机胶水的使用,使运动的乒乓球在各方面的性能都产生了不小的变化,具体 表现在第 50 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出现了不少冷门,世界名将柳承敏、萨姆索诺夫都在 前几轮被淘汰。赛后采访时,各位运动员都反映了有机改无机对自己比赛的影响。有人 经过测试,进入无机时代在乒乓球运动员发球时乒乓球出手的平均转速没有产生较大的 影响变化,但是在乒乓球出手时的最大球速变化明显,使用有机胶水的球拍最大出球速 度达到 8.5m/s,而无机的球拍最大球速为 7.6m/s,下降了 10.6%。胶水使用对球拍胶皮 弹性方面也有一定变化,有机与无机的平均高度差为 55.7mm,下降了 19.9%。乒乓球 运动进入无机时代对乒乓球最为重要的一项技术弧圈球技术也是影响较大,使用有 机胶水的球拍击球的平均转速达到 112.9 转/秒,而使用无机胶水的球拍击球的平均转速 只有 99.7 转/秒,下降了 11.7%。无机时代对乒乓球的各项指标都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 与有机时代相比,无机时代大部分技术的球速和旋转有所下降。在无机胶水时代,乒乓 球选手比赛攻球手对攻球手进入相持阶段的球数有所提高,而攻球手对削球手变化不明 显。因此可以看出,国际乒联对规则的修改都是具有一定目的性的,就是提高乒乓球的 观赏性。 无遮挡发球规则的实施将引起乒乓球比赛相持球增多和对抗性增强,由于发球变得 更为开放和透明,双方都可以看清对方发球的细小动作,发球的隐蔽性、冲击力和旋转 的效果相对降低,接发球时的难度相对变小,接发球直接失分的现象相对减少,便于发 挥双方技术的整体实力【2 】 【3】。来回球和相持球的增多(约增加了 10%到 20%),球赛会变 得更激烈、更精彩纷呈、更具观赏性。这样就促使了乒乓球技术争抢不光是前三板,运 动员要做好第四板,第六板的击球。无机胶水的使用使球的各项指标、回球的质量都有 不同的下降,杀伤力下降明显,所以乒乓球比赛进入相持段的比例就会随之增加,运动 员在比赛中组合技术的运用就会加大,组合技术在比赛中就会发挥重要作用。各种基本 击球技术在比赛中单一发挥作用是很难取胜的,当它们有机地联接起来后形成“组合链” 才使基本技术产生生命力。 技术组合是指在运用技术动作过程中,按照一定的形式和要求,将两个以上的技术 动作组合运用,形成完整的技术动作整体。现在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入学前乒乓球 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 基础水平普遍较低,入学后训练时间短,要使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复杂的乒乓球组合技 术并运用到比赛中存在一定困难。 高水平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取得好的成绩不仅要求技术 全面,还要有自己独特的杀手锏,同时熟练使用组合技术和高的击球质量。乒乓球技术 繁多,技术组合无所不在,我们需要在原有的技术训练基础上,提升对组合技术训练的 研究,找出一些新的规律。 因此,对组合技术训练进行专门的探讨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为 乒乓球的科学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第二节研究目的和意义 3 2.研究目的和意义 组合技术是乒乓球技术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训练时间的限制和训练任务不 明确等原因,在乒乓球训练中出现单个技术训练过多,安排组合技术不合理等现象造成 了训练气氛枯燥无味,不能很好的将组合技术运用到实践,使运动员出现步法差、动作 不协调、实战能力呈现倒退现象等问题。 分析弧圈结合快攻打法优秀直板和横板运动员在近期国际大赛中组合技术的运用, 找出优秀运动员在实战中应用较多的组合技术,再对主要运用的组合技术进行统计分 析,列出排序表。得出排在前几名的组合技术,这样统计出来的组合技术就是其打法的 主要练习重点。为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与训练提供针对性的练习,使我们更好的提高乒乓 球实战技能。 第三节理论背景与研究现状 5 3.理论背景与研究现状 3.1 理论背景 3.1.1 基本概念 运动技术:指运动员运用自身的身体能力,合理、有效地完成动作的方法。 技术组合:一般是指两个以上单个技术动作的组合或者是单个技术与步法移动的 组合。技术组合不只是技术训练问题,也是技术优化问题,是战术的基础。 组合技术:是指在乒乓球比赛中,由两个以上单一技术、或单一技术在不同情况下 连续使用构成的技术组合。组合技术强调的有规律的进行练习4。 组合技术训练:是指在一个或若干个动作训练单元中,按照运动员的训练阶段、竞 技水平、项目要求和个人特点等因素的差异,科学地运用训练学规律,合理运用和安排 不同的动作组合练习以求获得整套运动效果的训练方法。 单个战术:是在实战综合战术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针对某一个特定对手或某一个 特定场景的战术。 战术训练:以随机或不随机变化且带有一定克制对方为目的的训练称为战术训练。 组合技术主要有 4 大类:一是连续进攻组合技术;二是控制进攻组合技术;三 是进攻控制组合技术;四是连续控制组合技术。 连续进攻组合技术是比赛中最具杀伤力的武器。其在弧圈结合快攻打法中主要包 括:正手跑位连续拉弧圈球技术;反手拉下旋转侧身抢拉技术;反手拉上旋转侧身抢拉 技术和正手拉后转扣杀技术。 控制进攻组合技术在比赛中很常用,它是连续进攻组合技术的前哨站,主要体 现在通过发球、搓球等控制性技术的运用为进攻创造条件。其在弧圈结合快攻打法中控 制进攻组合技术主要有:搓后抢拉技术和发球抢拉技术。 进攻控制组合技术,在比赛中也是一种常用的组合技术,它是控制进攻组 合技术在赛中的延续。比赛的一般程序是从控制进攻组合技术开始。而后可能出现 连续进攻组合技术的运用,也可能出现进攻控制组合技术的运用。进攻后控制组合 技术的含意是:在控制转入进攻后,由于对方防御好,失去连续进攻机会,迫使自己进 行反控制。 其在弧圈结合快攻打法中主要包括: 正手位挑打转反手推; 正手冲转反手推。 连续控制组合技术,也是一种比赛中常用的组合技术,它是比赛双方控制与反控制 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6 的集中表现。在弧圈结合快攻打法中连续控制组合技术主要是指:搓加转后防弧圈球。 3.1.2 组合技术训练的原则 技术组合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技术的结合,高水平的随机组合能力,要通过多种 多样的技术组合练习才能获得。训练则是一个有模式、有结构、有目的的过程,应根据 各自不同的打法类型、技术风格和特点,将各项基本技术有机地、合理地结合起来,运 用于训练的各个阶段【5 】。组合技术训练时应考虑下列原则: (1)常规技术组合的原则 常规技术组合是各种打法经常练习和在比赛中使用率较高的组合。如发球抢攻、左 推右攻、拉吊结合、削中反攻等。发球抢攻与其它组合比较有相对较强的主动性外,常 规组合都要受到对方的制约,因此常规组合技术练习不能过于机械、呆板,要在训练质 量上下功夫。 (2)与发球抢攻配套组合的原则 发球抢攻即前三扳技术的综合性、组合性,着重衔接配套的发展趋势已经形成【6 】。 我国国家队提出了发球后第三板、第五板技术的处理,接发球后第四板、第六板技术的 处理,重在衔接配套理论,并在实践中取得了印证和效果。也就是说,将前三板技术与 后面的技术、战术有机地、合理地组合起来形成配套,这样不仅可以稳定前三板技术的 发挥,同时对后面形成主动相持的局面,能起到保证和促进的作用。如果球体的直径变 大,球速相对减小,相持局面会更多,对决定比赛的胜负将更重要。不论是主动相持还 是被动相持,每个回合的来回次数无疑要增多,各级水平的训练中应加强与发球抢攻配 套的组合练习,使运动员在攀登高峰中,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稳步前进。 (3)为特长技术服务的原则 为了有效地发挥特长技术的威力,必须有先导技术为特长技术的充分发挥创造条 件,与特长技术组合的其它技术越多,对接水平越高,特长技术的应用率和得分率也就 越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技术,如果你没有敢于运用特长技术的信心和胆量,没有 为发挥其作用在困难的情况下创造机会的能力,你本来具有的特长技术优势也只能自我 欣赏,形同虚设,仅此而已。许多人常常弄不明白自己的特长技术为什么在有些情况下 用不上,想打却打不到球。苏丕仁教授告诉我们:“以刘国梁为代表的一批直拍快攻选 手大胆试验了反手反面击球技术,目前最大的问题不是在反面击球的技术动作上,而是 如何与其它技术更好地进行组合。” 第三节理论背景与研究现状 7 (4)掩护弱点的原则 乒乓球发展的趋势要求运动员不能有致命的弱点,但事实上每个人都存在某些技术 缺陷。一方面为了不轻易暴露自己的弱点,另一方面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避免对方攻击自 己的弱点,一定要练就相应的保护性技术,这是非常有益和必要的。不让对方从容地打 击你,实质上就是保护了自己,也就有了反击的机会。 (5)组合技术的适用性原则 各种基本击球技术在比赛中单一发挥作用是很难取胜的,当它们有机地联接起来后 形成“组合链”,才使基本技术有了生命力。然而,就某一项击球技术而言,每个人的技 术特点不同,与之结合的技术也应不同,才显示出不同风格的打法的多样性。同样是推 档技术,甲快慢节奏掌握得好,乙则是落点控制得心应手,丙则是加力、减力或借力运 用自如,与它组合的“前辍、后辍”技术应该很强的“粘合性”。适用性原则的核心是与主 导技术匹配的其它技术要能用,而且用得上。 (6)组合技术训练的循序渐进原则 训练是一个适应过程, 是当外环境发生变化时, 维持体内环境的相对平衡遭到破坏 , 各种功能不得不重新调整,以保持机体内外环境的相对平衡。根据这一原理,组合训练 时应该由易到难,由单线到复线,组合的元素由少到多,技术动作的跨度先小后大,相 似技术在前,不同技术在后,循序渐进,不断提高练习质量和训练水平。重要的是这样 的循序渐进,不能像加法那样叠加,而是将各种可能的组合交叉出现,相互迁移,使训 练更有成效。这是训练中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它是由对抗性技能项目的特征决定的。 各级教练员要善于把实践中的宝贵积累上升到系统的理论,促进乒乓球训练的科学性、 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7)非常规训练下的“非常组合” 非常规训练是对正常训练的一种“特别”补充。由于随机事件的发生带有很大的偶然 性,并与正常的必然趋势形成相反的运动轨迹,因此“非常规训练”必须在时间安排、内 容组织等方面采取截然相反的方式, 以最大限度模拟实战中的不测。 举一个常见的例子 , 对方击球后,球触网落到本方台面,这种球在旋转、节奏、落点等方面会产生极大的变 异,就连击球者本身也无法预测,要适应类似的情况,正常训练是无法实施的,运动员 也不可能在击球中有目标、有把握地打出一个擦网球,在这层意义上,非常组合训练就 有它的实际意义了。 “非常组合”训练是按照与平时练习完全相反的组合方式进行练习,尽可能适应各种 偶然事件的干扰。削中反攻已作为一类打法类型被人们接受和认同,如果进攻型运动员 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8 在连续的进攻中突然削一板,也许会被教练员指责为“乱弹琴”,如果在训练中练习这一 板球,在比赛中需要时候能用上,不失为一种策略,一方面扰乱对方,另一方面调整自 己。王涛在比赛中有过这一组合技术的表演。事实上,类似这样的“非常组合”威胁很大 , 作用也很大。 3.1.3 弧圈结合快攻打法类型训练的重点 (1)重视前三板技术,力争开局主动。对任何一种进攻型打法而言,前三板都是 事关存亡的重要技术。上世纪 80 年代以前,欧洲弧圈球选手的相持水平已经达到很高 的水准,但是在与中国近台快选手的较量中仍处于下风,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前三板吃 了大亏。认识到这一点后,欧洲选手不断加强前三板技术的锤炼,终于逐渐赶上中国选 手,使双方的竞争日趋白热化【6 】。 现代的弧圈球打法,非常注重在前三板抢先上手,力争主动。总的趋势是:发球变 化多;抢攻范围广,不但能抢攻下旋球,也能抢攻上旋球,尤其是对方拉起来的质量不 是特别高的弧圈球,为了做到这一点,就要敢于发长球;接发球树立侧身用正手接球的 意识和抢先上手的意识,对出台长球坚决抢攻;对短球以挑打为主,配合晃搓、摆短、 劈长等手段,使接发球更具有威胁性和控制性【7 】。 (2)加强正手的杀伤力。与反手击球不同,正手做击球动作时,基本上没有身体 的障碍,因此用正手击球更容易发力。在现代乒乓球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力量、旋转和 速度一直是击球质量中的核心成份,而小球变大球更是从根本上使人们对力量的重要性 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弧圈球选手尤其是对直板弧圈球选手来说,正手发力技 术的好坏,是决定其能否成为世界优秀运动员的一个重要因素【8 】。如果想增大正手击球 的力量,就必须要使整个动作舒展,充分发挥腰、髋、腿等大关节的力量,前臂要快速 收缩,使发力更为集中。 (3)完善反手的进攻手段。对于横拍弧圈球选手而言,反手技术一直是其主要得 分手段之一。在现代乒乓球运动中,横拍弧圈球选手反手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快”,表现 为击球时间前提,回球速度加快。在具体击球手段的使用上,由原来对付上旋球近台用 拨、 中远台用拉, 对付下旋球多为加转弧圈, 发展为现在的对付上旋球以近台发力弹打 、 快撕为主,对付下旋球多为前冲弧圈球。且击球时间比过去有所提前。横拍反手技术向 快速发展的结果,是使得运动员的击球节奏变得更快,双方攻防转换的速度也比以前有 明显加快【9 】。 第三节理论背景与研究现状 9 对于大多数直拍弧圈球选手而言,正手拉弧圈球是其最主要的得分手段,反手进攻 的威胁性太小了,许多运动员反手只会推挡,所以当对手采用调右压左的战术时,反手 明显成了对方攻击的靶子。目前看来,解决这一问题有如下一些方法:大力加强步法 训练,提高前、后、左、右的移动速度,用敏捷的步法来弥补反手的不足;掌握一板 反手中远台攻球的技术。 韩国选手金泽洙在这方面堪称表率, 其反手中远台攻球力量大 、 落点刁,比赛中常常使对手措手不及;熟练掌握反手横打技术。这是目前大多数选手 采用的办法,但是从比赛中的使用频率和效果来看,尚没有达到与横拍选手的反手相抗 衡的程度。 (4)加强攻防转换的能力。在现代乒乓球比赛中,由于大多数情况下比赛双方都 具有相当的实力,指望用 3、5 板球就迅速解决战斗几乎已不可能,更多的时候是双方 处于相持状态,包括主动相持、被动相持和对攻相持【10 】 【11】。在这 3 种相持状态中,一 方不可能总是处于主动,也不可能总是处于被动。双方在整场、一局比赛,甚至是 1 分 球的争夺中, 经常会出现主动变被动, 被动变主动的情况,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攻防转换 。 运动员要想取得比赛的最终胜利,就必需大力提高自己的攻防转换能力,尤其是由防转 攻的能力。为了做到这一点,运动员在练习中就应该随时注意主动改变击球的节奏,达 到能凶能稳,能快能慢,能主动大力扣杀,也能与对手对攻相持,还能被动防御甚至放 高球,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相持本领,才能在比赛中坦然面对复杂多变的局面。 3.2 研究现状 目前,世界上最有代表性的类型打法可以分为 3 大类:直拍进攻型、横拍进攻型、 削球与削攻结合型【12 】。乒乓球主流进攻型打法是直拍进攻型和横拍进攻型【13】 【14】。而从 乒乓球弧圈结合快攻来看,它的发展历史不算太长,但其发展速度却比较快。在世界乒 坛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从 1988 年汉城奥运会开始将乒乓球列为奥运项目进行统 计,到 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为止。各种打法类型所取得的成绩如下表 1、表 2 所示【15 】。 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10 表 1六届奥运会男子获奖运动员打法类型一览表(人次) 表 2六届奥运会女子获奖运动员打法类型一览表(人次) 从表 1 可以看出,男子乒乓球运动员弧快打法的占到了 73.68%之多,几乎达到了 3/4。体现了男子乒乓球弧快打法为近期主要的技术打法。从表 2 也可以看出,女子乒乓 球运动员弧快打法虽能不是占了第一,但是也达到了 31.59%,占到了 1/3 之多。因此可 以看出乒乓球“弧快”打法是当今乒坛的主流打法。所以很有必要对“弧快”打法进行相关 性的研究,发现这种打法在比赛中组合技术的运用规律用于指导比赛和训练【16 】。 乒乓球“弧快”打法因其符合乒乓球运动发展的规律,在很多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 势,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打法,在当今世界排名前十位中,“弧快”打法的男子占六 成,女子占八成【17 】,其中著名的男子“弧快”打法运动员有:王励勤、马琳、波尔、陈杞 、 施拉格等;女子有:张怡宁、牛剑锋、王楠、郭跃、鲍罗斯、郭炎、帖亚娜等【18 】。 经过查阅大量文献和书籍发现,国内关于乒乓球组合技术的教学与训练的文献资 料比较少,在网上能查阅到的也就 4 篇,但是在其他项目上关于组合技术的文章还是比 较多的,像篮球、羽毛球、排球等,对组合技术的研究比较深。作为隔网对抗性技能主 导类项目,由于国际乒联对乒乓球规则不断的改革,如无遮挡发球,由原来的 38mm 改 为现在的 40mm【19】.球的体积增大,势必影响回球的质量。这样乒乓球来回增加。所以 要求运动员由过去强调的前三板要过渡到第四,六板。而在比赛中,也不可能靠单个技 术打败对手,单个技术也形成不了战术。所以在比赛中组合技术的运用比较多,重要性 奖牌快攻类快弧类弧快类削攻类挡攻削类 直横直横直横直横直横 金3011650000 银20025100000 铜10415110000 总数605416260000 (%)10.5315.7973.6800 奖牌快攻类快弧类弧快类削攻类挡攻削类 直横直横直横直横直横 金10160100000 银5009020010 铜20011060300 总数801260180310 (%)14.0447.3731.595.002.00 第三节理论背景与研究现状 11 可想而知。 国内关于乒乓球组合技术的相关研究对本文研究有指导意义, 相关研究如下 : 王於竞、吕萍在少儿乒乓球结合技术的训练方法一文中写到。结合技术的训练 可分为有序练习和无序练习两种形式,两者之间的区别除了训练目的、任务不同外,在 练习形式上的不同主要在于陪练一方供球的落点、速度、旋转等要素的排列是否有规律 【20】。在少儿乒乓球业余训练中出现了单个技术训练过多,以及安排结合技术有序练习 和无序练习的盲目性较大等现象,以致造成训练气氛沉闷枯燥,使许多少儿运动员出现 了步法差、判断慢、动作不协调等问题。在结论中提出要合理安排单个技术与组合技术 的训练比例,组合技术的有序训练,应确保完成动作的质量,注意把握好组合技术中有 序与无序的结合点。 崔艳艳、闫庆宗在乒乓球进攻组合技术节奏与运动效果初探一文中强调组合技 术的节奏感,乒乓球运动属于技能主导类中的隔网对抗性的运动,乒乓球运动也属于节 奏性运动,在比赛中若掌握好临场节奏的变化,就能促进比赛打的顺手,发挥出应有的 水平,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比赛的胜负。而在乒乓球运动中,运动员运用已具有的各 项乒乓球运动技术(如推挡、搓球、削球、直板横打等技术)和时间、速度衔接连贯、 自然,这些是乒乓球运动节奏的本源。因此在运用组合技术时,技术衔接的节奏感对于 运动效果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和训练方面提出加强单一动作技术的练习,提高动 作质量。加强组合练习【21】。多实战以提高其在比赛中技术组合的能力,进而提高技术 运用效率。 唐建军在乒乓球战术体系:技术动作的战术形成及其运用模式一文中提到单一 技术是构成战术的基本“细胞”。两个以上的战术单元构成单个战术,所谓单个战术就是 组合技术的战术化,如反手用推挡压住对方反手大角度以期获得主动性,并伺机用侧身 正手进攻来得分。若干单个战术的组合又构成一个战术体系战术风格。岑淮光等 认为:“组合技术是通往战术的桥梁【22】。”组合技术则是为战术的实施提供一种比较系 统化的手段。 组合技术的联合使用, 就是把进攻、 控制和防守结成一个简单的攻防体系 , 以保证在比赛中, 能够合理有序地使用技术, 对付较为复杂的比赛, 满足战术的需要 【23】。 毕永昆、周建军、徐亚青在论乒乓球“技术组合”训练一文中写到各种基本击球 技术在比赛中单一发挥作用是很难取胜的,当它们有机地联接起来后成“组合链”,才使 基本技术有了生命力。 技术组合的多少和好坏最终取决于运动员掌握的基本击球技术和 它们的“含金量”【24】。所以提出常规组合练习的重点是质量。技术组合序列不同,训练 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12 的目的和要求也不同。以特长技术为中心的组合,要强化训练。技术组合训练没有终极 目标,组合技术应与实战结合起来,不断刺激,以保持最佳技术状态和实战能力。 张瑛秋在现代乒乓球训练方法书中强调了组合技术的重要性,提到每项组合技 术的练习, 教练员一定要根据运动员的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标准, 包括击球的力量. 节奏.速度.旋转.落点.准确性等,以掌握衔接技术为主的组合技术练习应以有规律练习为 主,以练习实战能力或意识的组合技术练习应以无规律的练习为主。练习可以根据练习 目的,设计具体的练习难度,使其低于正常比赛.等同于正常或高于正常比赛【25】。 方文在中国乒乓球队制胜因素的实证研究一文中强调了组合技术的多样化对实 战的重要性,不同技战术组合的训练历来是中国队训练的重点,对于优秀的运动员,在 实战中要善于分析对方的技术特点,抓住对方的弱点,根据不同的场上形势,根据对方 来球的旋转、落点采取相应的技战术组合【26】。中国乒乓球队制胜因素即“三件宝”是指 组合技术多样化、击球点的全面性以及反方向技术的应用能力,这三个方面对取得比赛 的胜利起着关键的作用【27】。在比赛过程中,组合技术要多样化,不能使用单调的组合 技术从而使对方识破。同时,要根据不同的对手选择不同的技术组合,随机应变【28】。 陈钧、何美珍在试论少儿篮球组合技术的训练一文中同样提到组合技术在篮球 运动中的重要性,有人曾做过统计,在一场高水平比赛中运用有球组合技术的次数就达 330 次之多,种数在 90 种左右【29】。作为组合技术基础的各单个技术,在变化衔接时, 必须及时、准确、灵活并有连续性,只有这样形成的组合技术,才具有对抗中的实用性 。 陈宏星、 曹肇为在 现代篮球组合技术的方法学研究 一文中提到组合技术的顺序 、 组合技术的数量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30】。这就决定了篮球组合技术的运用具有变异性 的特点。组合技术在一场篮球比赛中出现的次数较多。因此,从方法学的角度研究篮球 组合技术的训练无疑对现代篮球运动水平的发展与提高有着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李鹤洲、惠艳在组合技术程序教学法在大学羽毛球选项课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一文中得出结论“组合技术”程序教学法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利于创造和谐的课堂气 氛,有效地发挥了学生羽毛球运动技术学习的动力调节系统的功能。采用“组合技术”程 序教学法进行教学,有效地培养了大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羽毛球单项技 术动作的掌握和提高【31】。“组合技术”程序教学法符合羽毛球运动技能形成规律,使大 学生技、战术运用能力及竞赛意识得到了有效提高。 孙佐枫、张文利在少儿武术训练中运用组合技术训练方法的思考一文中强调了 第三节理论背景与研究现状 13 组合技术训练法能有效提高武术运动员的演练水平,促进武术专项意识的提高,但是组 合技术训练并不是指任何动作的随意组合,它要求教练员对武术专项技术进行深入研 究,探讨武术运动的基本规律,在训练实践中,首先选择有代表性的,具备武术基本规 律的组合进行练习,在此基础上以点带面逐步扩大组合技术练习的范围。其次是对武术 套路各局部环节进行细化,在这一过程中,教练员应加强对技术细节的讲解示范,使运 动员了解组合技术的全貌及细部环节, 充分发挥运动员的主观能动性, 使之做到想、学 、 练相结合32。 卫明在 组合技术教学在足球普修课中的运用 一文中提出根据足球技术多而复杂 , 课时少的现状,将组合技术训练法运用到足球的教学中,通过试验对比,证明了组合技 术训练法能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将组合技术训练加入到教材中,有利于各中单个技术 之间相互促进,也更好地弥补了单个技术孤立教学所用的学时数少的缺陷,使课堂技术 教学不在是枯燥的单个技术重复训练,也更好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33。 第四节研究思路 15 4.研究思路 4.1 确定研究的内容体系 表 3男子乒乓球弧快打法组合技术特征及其训练研究的内容体系 4.2 确定研究的具体内容 对横板和直板优秀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运用的组合技术进行统计。统计时,选定 要研究的对象,而研究对象在比赛中发球被对方直接拉冲、发球失误、搓球失误都不记 入组合技术中。对第一板发球的线路进行统计以及后面使用的技术组合变化来进行分 析。 在个案分析中对研究对象具体主要运用的组合技术进行统计,而后对其统计的组合 技术进行分类,对研究对象主要运用的组合技术类别,形成的组合技术进行研究。 一级分类二级分类三级分类备注 论乒乓球男 子弧快打法 组合技术特 征及其训练 研究 整 体 全 面 性研究 从乒乓球整个项目为出发点,研究组合技 术特征的一般表现形式。 概括研究 区分打法研 究 直拍单面进攻型打法组合技术运用特征 的研究 重点研究 横拍进攻型打法组合技术运用特征的研 究 重点研究 削球或削攻打法组合技术运用特征的研 究 防守型打法, 这里不做研究 个案分析 直拍马琳比赛中组合技术运用的特征研 究 重点研究 横拍王励勤比赛中组合技术运用的特征 研究 重点研究 第五节 研究对象与方法 17 5.研究对象与方法 5.1 研究对象 世界弧圈结合快攻打法直板和横板优秀运动员在比赛中运用的组合技术情况数据。 5.2 研究方法 5.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校图书资料室的期刊和有关专著、教材,并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学 位论文网、 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等电子资料, 收集四十余篇关于组合技术的文献资料。 其中关于乒乓球专业的组合技术研究的比较少,而相关的篮球组合技术研究较多。还有 其他网球、排球、羽毛球的组合技术研究文献。并且阅读了大量有关乒乓球基本理论、 技战术分析、 新赛制、 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趋势、 目前研究热点问题等方面的研究资料 , 以及持拍隔网对抗项群理论、运动训练学、体育统计学等相关的研究资料,为本课题的 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5.2.2 专家访谈法 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和可靠性,访谈了教练员和运动员以及武汉体育学院、 上海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的相关专家,就课题研究的意义、内容、研究方法等问题 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多次的调整与修改。访谈对象与访谈提纲 见附件一。 通过对相关问题的访谈,97%的专家认为组合技术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平时我们过 多的重视单项技术的训练,导致运动员训练与比赛脱节。对优秀运动员在大赛中主要运 用的组合技术进行统计分析,指导我们平时的训练意义较大。91%的专家们认为在做录 像统计时出现下列情况不应该统计: 比赛中发球被对方直接拉冲、 发球失误、 搓球失误 。 5.2.3 录像观察法 以世界级高水平男运动员参加重大国际比赛实战录像为数据统计对象,共选取比赛 24 场。资料来源:2007 年2009 年 27 场比赛录像。其中,2007 年 7 场,2008 年 7 场, 2009 年 13 场。主要通过网上购买、电视录像和网上下载。以世界级高水平男运动员的 重大国际比赛实战录像为数据统计对象,选取了直板弧圈结合快攻 15 场和横板弧圈结 合快攻 12 场比赛,共选取了比赛 27 场。从直板进攻型打法、横板进攻型打法、个案分 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18 析马琳和王励勤组合技术运用规律三部分进行了研究,各部分数据统计中录像观察对象 情况见表 4。 表 4数据统计中录像观察对象情况表 研究内容比赛名称观察对象 组合技术 (类) 总数 直 板 弧 圈 结 合 快 攻 型 打 法 选 取的 13 场 比赛录像 50 届世锦赛男子第四轮马琳 vs 松平健太 马琳12 204 08 年奥运会男单决赛马琳 vs 王皓 马琳19 07 年男子世界杯马琳 vs 柳承敏 柳承敏16 07 年男子世界杯决赛柳承敏 vs 王皓 柳承敏17 07 年男子世界杯团体半决赛马琳 vs 普莱 斯马耶 马琳8 07 年亚锦赛团体四分之一比赛马琳 vs 高 宁 马琳12 09 年国际乒联巡回赛卡塔尔男单四分之 一决赛马琳 vs 尹在荣 马琳9 08 年奥运会团体半决赛马琳 vs 吴尚垠 马琳20 50 届世锦赛决赛王皓 vs 王励勤 王皓22 07 世界杯决赛王皓 vs 柳承敏 王皓15 09 全运会决赛马琳 vs 王皓 王皓18 08 年全国乒乓球锦标赛王皓 vs 张超 王皓18 09 年全运会团体决赛王皓 vs 马琳 王皓18 横 板 弧 圈 结 合 快 攻 型 打 法 选 取的 10 场 比赛录像 50 届世锦赛男子半决赛王皓 vs 马龙 马龙14 149 07 年中国乒超联赛马琳 vs 马龙 马龙9 08 年奥运会男团决赛马琳 vs 波尔 波尔17 49 届世锦赛男团四分之一决赛王励勤 vs 科贝尔 王励勤17 08 年奥运会男队热身赛王励勤 vs 陈玘 陈玘16 第五节 研究对象与方法 19 5.2.4 数理统计法 由三人组成统计小组,同步对每场比赛视频进行反复的观察分析,对比赛中的组合 技术运用数据进行处理。研究进行了 27 场次的录像比赛统计,分别对直板弧圈结合快 攻和横板弧圈结合快攻优秀运动员在比赛中组合技术的运用进行统计。并将收集到的数 据运用 excel2000 建立数据库,根据分析数据的要求,采用 excel2000 的有关程序进行 数据统计分析。 08 年奥运会男单四分之一决赛普里莫拉 茨 vs 佩尔森 佩尔森14 09 年世界杯决赛陈玘 vs 萨姆索诺夫 陈玘11 09 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