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秋东农《刑法学》在线作业.doc_第1页
16秋东农《刑法学》在线作业.doc_第2页
16秋东农《刑法学》在线作业.doc_第3页
16秋东农《刑法学》在线作业.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谋学网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60 分。)V 1. 犯罪的目的只存在于( )之中。. 故意犯罪. 直接故意犯罪. 间接故意犯罪. 过失犯罪 标准答案:2. 刑法理论上将犯罪的故意区分为两种类型,即( )。. 有预见的故意与无预见的故意. 明知的故意与不明知的故意. 可能的故意与必然的故意. 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 标准答案:3. 行为人实施侵害行为时误认为犯罪客体存在,而实际上当时并不存在,行为人的行为( )。. 不构成犯罪. 构成犯罪,但未遂. 是假想犯罪. 是过失犯罪 标准答案:4. 我国刑法规定,故意犯罪( )。. 可以负刑事责任. 必须负刑事责任. 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应当负刑事责任 标准答案:5. 根据共同犯罪人之间有无犯罪分工,可以把共同犯罪分为( )。. 一般共犯与特殊共犯. 简单共犯与复杂共犯. 事前共犯与事中共犯. 任意共犯与必要共犯 标准答案:6. 犯罪的直接故意行为人对自己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的危害社会的结果( )。. 应当预见并希望发生. 已经预见并希望发生. 认识到并希望发生. 明知并希望发生 标准答案:7. 我国刑法第171条第3款规定:“伪造货币并出售或者运输伪造的货币的,依照本法第170条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即以伪造货币罪定罪并从重处罚编者注)。”刑法的这一规定是( )的立法例。. 牵连犯. 吸收犯. 结合犯. 结果加重犯 标准答案:8. 我国刑法第240条规定,如果拐卖妇女、儿童并强迫被拐卖的妇女卖淫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这一规定属于( )的立法规定。. 想象竞合犯. 牵连犯. 结果加重犯. 结合犯 标准答案:9. 甲用枪杀乙。枪中装有6发子弹。甲朝乙开了一枪,为击中乙。在本可继续开枪杀乙的情况下,甲未继续开枪。甲的行为是故意杀人罪的( )。. 犯罪预备. 犯罪未遂. 犯罪中止. 犯罪既遂 标准答案:10. 甲杀乙,致乙重伤,误认为乙已死,为毁尸灭迹,将乙掩埋。法医鉴定,乙是因窒息死亡。甲的行为( )。. 构成故意杀人罪(犯罪未遂)和过失致人死亡罪. 构成故意伤害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 构成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 构成故意杀人罪(犯罪既遂) 标准答案:11. 我国刑法规定,行为虽然在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引起的,是( )。. 疏忽大意的过失. 无意识犯罪. 不可抗力事件. 意外事件 标准答案:12. 甲用枪杀乙。枪中装有6发子弹。甲朝乙开了一枪,未击中乙,即被人发现而制止。甲的行为属于故意杀人罪的( )。. 犯罪预备. 犯罪未遂. 犯罪中止. 犯罪既遂 标准答案:13. 某种行为在刑法上不认为是犯罪,但行为人由于误解法律认为是犯罪,这种认识错误叫( )。. 对行为认识错误. 过失犯罪. 对事实认识错误. 假想犯罪 标准答案:14. 犯罪目的是指行为人的这样一种心理态度,即( )。. 意图通过实施某种犯罪行为达到其某种结果. 实施犯罪行为所希望达到的某种危害结果. 实现其内心起因. 是行为追求的最终结果 标准答案:15. 甲教唆乙杀丙。乙正要杀丙时,甲良心发现,阻止了乙的行为。本案中,( )。. 甲乙都应当负故意杀人罪(犯罪未遂)之责. 甲乙都应当负故意杀人罪(犯罪中止)之责. 甲乙都应当负故意杀人罪(犯罪预备)之责. 甲应当负故意杀人罪(犯罪中止)之责,乙应当负故意杀人罪(犯罪未遂)之责 标准答案:16. 甲盗得某单位价值100万元的汽车一辆,后因害怕法律的制裁而主动将汽车还给该单位。甲的行为( )。. 可以不以犯罪论处. 构成盗窃罪(犯罪中止). 构成盗窃罪(犯罪既遂). 构成盗窃罪(犯罪既遂),可以参照犯罪中止处理 标准答案:17. 甲乙二人共同开枪杀丙。甲击中丙,致丙死亡。乙未击中丙。乙的行为属于故意杀人罪的( )。. 犯罪既遂. 犯罪未遂. 犯罪预备. 犯罪中止 标准答案:18. 甲尾随乙后,欲强奸乙。乙于偶然中回头,甲发现乙是其熟人,于是打消了强奸的念头。甲的行为( )。. 构成强奸罪(犯罪未遂). 构成强奸罪(犯罪预备). 构成强奸罪(犯罪中止). 不构成犯罪 标准答案:19. 某甲意图杀害某乙,某日趁乙不备将乙从桥上推下企图将乙淹死,不料乙却因头部碰到石头而摔死,并不是被淹死的。甲的行为( )。. 是故意杀人罪(既遂). 是故意杀人罪(未遂). 是意外事件. 是过失致人死亡罪 标准答案:20. 猎人不小心误将树林中的人当作野兽而开枪击毙,猎人的行为( )。. 是意外事件. 是过于自信的过失杀人罪. 是疏忽大意的过失杀人罪. 不构成犯罪 标准答案: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V 1. 我国刑法规定的必要共犯包括( )。.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 组织越狱罪. 聚众冲击国家机关罪. 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组织罪 标准答案:2. 行为人在法律上认识的错误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 假想的犯罪. 假想的不犯罪. 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在罪名上和刑罚轻重上的误解. 对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的因果关系的误解 标准答案:3. 下列各项中属于结果加重犯的有( )。. 抢劫致人死亡的. 强奸致人死亡的. 危险物品肇事,后果特别严重的. 刑讯逼供致人死亡的 标准答案:4. 下列各项中,不构成共同犯罪的有( )。. 举动犯. 共同过失犯罪. 同时犯. 行为犯 标准答案:5. 犯罪的主观心理态度有( )。. 故意. 过失. 故意或放任. 故意或过失 标准答案:6. 实质的一罪包括( )。. 吸收犯. 结果加重犯. 想象竞合犯. 继续犯 标准答案:7. 直接故意表现为行为人明知其行为有引起某种危害结果的( )。. 现实性. 必然性. 可能性. 偶然性 标准答案:8. 行为人在事实上认识的错误通常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 客体错误. 对象错误. 工具错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