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磁州窑系是宋元时期我国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广泛分布于河南、河北、 山诬一带。扒村窑位于河南省中部的禹州境内,是磁州窑系的一个重要类型,它 与修武当阳峪窑、鹤壁集窑、登封窑、博山窑同承一脉,产品中以白地黑花瓷为 主,把制瓷工艺和中国传统书画相结合,表现题材多样,风格粗犷、质朴。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扒村窑被发现以来,虽有故宫博物院陈万里、冯先铭、叶 始民等陶瓷专家先后对扒村窑遗址进行考察,写过篇幅不长的调查报告,相比于 对磁州窑的大量专题研究,扒村窑似乎还未引起陶瓷界的广泛重视,更没有美术 界同仁的参与,长期以来扒村窑被淹没类同于磁州窑的其它类型中本文在对扒 村窑窑址和地表残留瓷片、博物馆馆藏文物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郭学雷明 代磁州窑瓷器中禹州出土的传世器物、私人收藏,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联系 美术史的相关内容,对宋元时期的扒村窑瓷器进行分析整理,从研究纹饰入手, 对扒村窑瓷绘艺术产生的社会背景,文化渊源,纹饰中所反映的社会历史信息, 书法、绘画成就及其在陶瓷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等方面作出了初步的尝试和探讨, 从艺术价值、史学价值、民俗价值多方面进行了综合评析。 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扒村窑装饰艺术产生的时代背景,包括 扒村窑所在地禹州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及宋元时代美术、陶瓷业的发展状况; 第二部分从借鉴唐代长沙窑的装饰手法到扒村窑作为磁州窑的一个分支独特的艺 术特色的形成,阐述扒村窑瓷绘风格产生的文化渊源;第三部分运用分型分式的 研究方法将扒村窑彩绘的典型题材大致分为三大类:书法文字装饰、山水花鸟装 饰、人物类装饰,每一大类又划分出若干不同类型,揭示出彩绘所反映的广阔的 社会生活;第四部分综合上述资料,从瓷绘的民间性、综合性等方面分析扒村窑 瓷绘的艺术风格;第五部分在探讨扒村窑与同时代主要扒村窑场的横向联系之后, 通过对后世青花、五彩、斗彩瓷的对比研究,讨论它在中国陶瓷艺术发展史上的 地位和影响。 关键词扒村窑磁州窑纹饰陶瓷绘画 a b s t r a c t c i z h o up o r c e l a i n1 d l n sa l et h eb i g g e s tn o n - g o v e m m a n t a lo n ci nt h en o r t h e r n d l i l l ai ns o n ga n dy u a nd y n a s t i e s , w h i c hs p r e a dw i d e l yi nh e n a n , h e b e i s h a n x ia n ds o o i lp a c t mk i l n , a sa ni m p o r t a n tb r a n c ho f c i z h o uk i l n s , l i e si nt h em i d d l eh e n a n , w h i c h e n j o y st h e8 a n l eo r i g i nw i t hd a n g y a n g y uk i l ni nx i u w u , h e b i j i 龇d e n g f e n gk i l na n d b o s h a nk i l n i t sp r o d u c ti sm a i n l yf e a t u r e dw i t hb l a c kf l o w e r so nt h ew h i t em o t h e r b o a r d , w h i c hi n t e g r a t e at h ep o r c e l a i nz i n gt e c l m i q u 岱w i t hc h i n 雠c a l l i g r a p h ya n dp a i n t i n g i t st h e m e s 玳p r o l i f i ca n ds t y l eu n p o l i s h e da n dm o d e s t y s i n c ee a e n nk i l nw a sd i s c o v e r e di nt h e1 9 5 0 s , a l t h o u g hs o m ee x p e r t ss u c ha s c h e nw a n l i , f e n g x i a n m i n g , y ez e m i no ft h ep a l a c em u s e u mh a v ei n v e r s t i g a t e dt h e r e l i c so fp a c t mk i l na n dw r i t t e n t o m es h o r tr e p o r t sa b o u ti t , c o m p a r e dw i t ht h ea b o u n d r e s e a r c ho f c i z h o uk i l n s ,t h er e s e a r c ho f p a c u nk i l ni ss t i l lo ni t sc o l ds t a g e , n o tm e n t i o n t ot h ei n v o l v e m e n to f t h e 懿p e f t so f a r tl i n e p a c u nk i l nh a sl o n gb e e nr e g a r d e d 褐t h e k a m et y p et oc i z h o uk i l n s o nt h eb a s i so f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o f t h er e l i c so f p a c u nh i n , t h e r e m a i n e db r e a k s0 1 1t h ee a r t h , t h ec u l t u r a lr e l i c si nn u 塔e 吼so fy u z h o u , x u c h a n g , c o n s u l t i n gt h eh e i r l o o m sa n dp r i v a t ec o l l e c t i o n sp r e s e m e di ng u o x u e l e i sc i z h o uk i l n s p o r c e l a i no f m i n gd y n a s t ya n di n t e g r a t i n gt h ec o n c e r n i n gc o n t e n to f t h eh i s t o r yo f f i n e a r t s 9t h i st h e s i sf o c u s e s0 nt h ea n a l y s i sa n du pn e a t e n i n go f p a c u np o r c e l a i no f s o n ga n d y u a nd y n a s t i e s s t a r i n gf r o mt h er e s e a r c ho fi t sd e c o r a t i o n s 。t h et h e s i sm a k e sa p r e l i m i n a r ye x p l o r a t i o ni n t oi t ss o c i a la n dc u l t u r a lb a c k g r o u n d s ,t h es o c i a la n dh i s t o r i c m e s s a g e sc o u v e y e db yt h ed e c o r a t i o n s ,i t sa c h i e v e m e n ti nc a l l i g r a p h ya n dp a i n t i n ga n d i t sp o s i t i o na n di n f l u e n c ei nt h ep o r c e l a i nh i s t o r ya n da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j u d g m e n to ni t t h r o u g hi t s 耐v a l u e , h i s t o r i cv a l u ea n df o l k - c u s t o m sv a l u e t h et h e s i sc o n s i s t so f f i v e p a r t s p a r t1i n t r o d u c e st h eb a c k g r o u n do f p a e n n k i l n s d e c o r a t i o na r t , i n c l u d i n gt h eh i s t o r i ce v o l u t i o no fi t sl o c a t i o ny u z h o u , i t sg e o g r a p h i c i n e n v i r o n m e n t , i t sn a t u r a lc o n d i t i o n sa n d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a r ta n dp o r c e l a i ni ns o n g a n dy m md y n a s t i e s d e f e r r i n gt oc h a n g s h ap o r c e l a i n st e c h n i q u ei nt a n gd y n a s t ya n d p a e a nk i l n su n i q u es t y l ea sab r a n c ho fc i z h o ul m 地t h et h i r dp a r tc l a s s i f i e st h et h e m e s o fp a c u n sc o l o r - p a i n t i n g si n t o :c a l l i g r a p h ya n dc h a r a c t e r sd e c o r a t i o me a c hc l a s sh a s a b o u n ds u b t h e m e sw h i c he n c l o s et h eb r o a dc o n t e m p o r a r ys o c i a la n dl l i s w f i cl i f e c o l l i g a t i n gt h ea b o v em a t e r i a l s ,p a r t4e x p l o r e st h ea r ts t y l eo fp a c u np o r c e l a i na n di t s n o n - g o v e r n m e n t a la n d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f e a t u r e s a f t e re x p l o r i n gt h ec o n n e c t i o nb e t w * n p a e a nk i l na n di t sc o n t e m p o r a r yc i z h o ul d i n s , b yc o m p a r i n gi tw i t ht h el a t e rb l u ea n d w h i t e , w u c a ia n dd o u c a ip o r c e l a i n , p a r t5d r e d g e su pp a c u nk i l n sp o s i t i o na n d i n f l u e n c ei nt h ec e r a m i ca r th i s t o r yo f c h i n e s e p o r c e l a i n k e yw o r d s :p a c i mk i l n ;c i z h o uk i l n s ;d 埘训i o n ;p o r c e l a i np l 删n 嚣 i v 关于学位论文独立完成和内容创新的声明 本人向河南大学提出硕士学位申请。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 本人垂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据我所知,除 文中缔鼻! l 加以说明、标注和致谢舌勺地方外。论文中不包括其他人已经发袁或撰 霹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括其他人为获得任何教育、科研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 段保存、汇蝻学位论文( 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 。 ( 涉覆保密内容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住荻得者( 学位论文作者) 鍪名:玉l 盘叁 2 00 7 年蜘珈 学住论文指导教师鍪名: 引言 “扒村瓷窑遗址以宋元时期烧制的多种类型瓷器而闻名,它犹如一处历史宝 库,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深厚的文化内蕴。” - , “扒村窑是研究宋、金、元时期北方有关制瓷业的一处重要遗存,具有较高 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扒村瓷窑遗址河南省文物管理局2 0 0 4 1 0 。 扒村窑位于河南省禹州境内,是磁州窑系的一个主要类型。虽然磁州窑在过 去很少见于文献并不似五大名窑那样受人重视,但其独树一帜的质朴豪迈、美观 实用的艺术风格,早在宋代已享誉民间。磁州窑用文字和绘画作主题纹饰这一点 上是非常突出的,也是它成为宋代著名民间瓷窑的主要条件。 磁州窑系在宋金时代广泛分布于河南、河北、山西一带,扒村窑与修武当阳 峪窑、鹤壁集窑、登封窑、博山窑同承一脉。扒村窑过去很少见于文献,虽然距 离钧瓷主要产地的钧台、神厘镇较近,而出产的陶瓷器除少量元代钧釉外,绝大 部分属于磁州窑类型之物。扒村窑遗址分布范围广,面积大约1 7 0 万平方米,文 化层堆积厚,从断崖上看文化推积最厚处在3 5 米以上,烧造时间长,根据残留 器的形状、釉色考证,至迟始于北宋中期,盛于金。它在烧制工艺,器物的品种等 方面与附近的窑址互有影响,吸取众家之长,并在当地、当时文化背景影响下形 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扒村窑烧造的瓷器器形丰富,造型多变,满足了当时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需 要。瓷器装饰以白地绘黑花为主,其它有白地划花、翠青地绘黑花或印花、红褐 地绘黑花、白釉、黑釉、绿釉、三彩、加彩等。白地黑彩把制瓷工艺和中国传统 书画相结合,表现人物、花卉、鸟兽、山水、线条流畅、题材多样,亦有不少书法 题材或者单个表现吉祥如意的文字,或者是完整的诗词,字体多样,具有较高的 艺术水平,从中亦可窥见当时人们的审美观点和风俗习惯。 2 0 世纪5 0 年代初,陈万里先生曾到扒村考察,著有禹州之行一文。1 9 6 4 年故宫博物院的冯先铭,叶拮文、方国锦、杜延松等陶瓷专家先后对扒村窑遗址进 行考察,获得从高温的黑白瓷到低温的釉上彩等1 3 种瓷片标本,叶拮民著有河 南省禹县古窑址调查纪要。此后河南省、禹州市有关单位和专家都曾作过专门调 查。 从现有的资料来看,陶瓷界对磁州窑的研究颇多,如叶括民、冯先铭、马忠 理、李知宴、秦大树,郭学雷等专家分别就在磁州窑的装饰品种、民窑特色、文 化现象等角度写有专门的论述,河北籍人士的论著尤多。他们一般从陶瓷史的角 度对磁州窑进行阐述,关注瓷器的断代、器形的交化、胎釉的发展,烧制技术的 提高等一系列关于陶瓷的技术问题,这项研究工作少有美术界人士和民俗专家的 参与。南京艺术学院的孔六庆教授写了几篇关于长沙窑陶瓷绘画和陶瓷花鸟画装 饰的文章,给我写作本文带来不少的启发。我尝试着从扒村窑瓷器的纹饰的研究 入手,重点放在考察此种艺术产生的社会背景,纹饰所反映的民俗内容及其纹饰 中绘画、书法的艺术成就上,以期待从新的角度给予扒村窑瓷绘以新的诠释。 t , 第一章扒村窑瓷绘艺术产生的时代背景 每一件陶瓷作品,无论其精粗,或何时何地烧_ i :,皆是生动的,源于生 活并融合科学艺术于一体的历史载体,是那么强烈地酷似其时代和地域文化传统, 以及在造型和装饰方面与其它工艺相碰撞的痕迹。 宋伯胤说陶瓷 扒村窑位于河南省禹州市城北偏西二十五公里的浅并乡,以烧白地黑花瓷器 为主,是宋金时期磁州窑系的一个重要分支。磁州窑是当时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 广泛分布于河南、河北、山西诸省,磁州窑胎釉较粗,当地匠师把人们喜闻乐见 2 的事情加以概括,以纯熟的笔法表现在瓷器上,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虽然磁州 窑过去很少见于文献记载,并不象五大名窑那样受人重视,但其独树一帜的质朴 豪迈的艺术风格和大量实用、美观的日用器皿早在宋代已享誉民间。扒村窑是磁 州窑系的一个重要类型,它与修武当阳峪窑、鹤壁集窑、登封窑同承一脉,根据 残留器物的形状、釉色考证,至迟始于北宋中期盛于金。扒村窑在烧制工艺、器 物的品种等方面与附近的窑址互有影响,吸取各家之长,结合当地、当时的文化 背景的影响形成独特的风格。 一、扒村窑瓷绘艺术产生的地理历史背景 扒村窑遗址发现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关于其自地黑花瓷的创烧年代史籍中并 无记载,根据对纪年墓出士资料的研究,白地黑花瓷器的创烧不会晚于北宋末年, 到金前期趋于成熟。 1 陈万里先生也说:“至于扒村制作年代,可能在黄河以南, 是一处比较最早的民窑。” 2 他在谈到当阳峪窑时又说:“瓷业之盛,在元符崇宁 之间在此五十七年问,当阳峪与耀州两处的民窑非常发达,定窑汝瓷也正是 发展到最高点,因此可以说,北方瓷器以这个时期为最盛”。 3 关于扒村窑发展 兴盛的年代似乎没有疑义,都介定于北宋、金之间,而陶瓷业的发展与当时的文 化背景有怎样的联系呢? 1 禹州的历史沿革 禹州是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建都的地方,曾三次为夏、韩古都,建置沿 革历史悠久,夏代时禹境称“夏邑”、“虞国”。后来夏迁都山西安邑,少康中兴后 又建都于康城,商汤曾将夏禹的后裔封于此,商代禹境仍为夏邑,周武王时封其 弟于此,春秋时期河南境内曾有四十多个小国,禹属于郑国,称“栎邑”。战国时 3 韩国曾建都于此,改栎邑为阳翟,韩灭郑后迁都于郑,后又迁回阳翟。 秦代置阳翟一带为颖川郡,郡治阳翟,汉高祖封韩信为韩王都阳翟,翌年迁 都太原,阳翟复为颖川郡治,三国时阳翟属魏,改居豫州部河南郡,为阳翟县, 颖川郡治东迁许昌隋代废阳翟郡,属襄城郡,隶属汝州。唐高宗时阳翟县改为 归河南府洛州管辖,会昌三年复归许州颖川郡,宋金时阳翟属西北部路下属的颖 昌府管辖,靖康元年,金入主中原,宋室南迁,阳翟归金管辖,其间名称多变, 建置归属复杂,金大定二十二年( 1 1 8 2 年) 颖川郡升入颖川州,隶属南京( 开封) 路管辖,设阳翟县为“附郭县”,金大定二十四年因颖川有钧台旧址,颖川州更名 为。钧州”,仍属南京路 明初仍为钧州,归开封府管辖,神宗万历三年避朱翊钧讳,钧州改名为禹州, 清顺治二年仍设禹州,归开封府管辖,后来禹州改属许州府管辖。 2 地理位置,自然条件 禹州市地处中原,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煤炭储量达2 2 亿吨。铭钒土,陶瓷土, 硅石,石灰石储量丰富,构成煤炭、陶瓷、建材三大支柱型产业。 扒村位于禹州市城北( 稍偏西) 1 2 5 公里的浅井乡,东与长葛市相邻,北与 新郑、新密市接壤,西接本市的顺店镇,苌庄乡,南靠颖河,地处伏牛山余脉, 属豫东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北部的大鸿寨山,高7 8 8 米, 山高水长,形成丰富的水资源。从东到西依次有清溪河,扒村河、书堂河,均为 颖河支流。扒村四面环山,矿产资源丰富,东部和北部的小山岗产瓷土,西部的 杏山产煤,书堂山和赵老庵附近的灰灰菜沟储备矿体总量为2 亿吨,是陶瓷原料 中脊性优质原料。塑性原料中的高岭土,碱石在当地的储量也很大溶性原料中 的方解石、瓷石、白云岩在浅井乡的储量也很大。这些正是瓷场不可缺少的原料 燃料和自然环境。 禹州市的古窑遗址多达一百四十多处,是河南省窑址最多的县,但在禹县 志上列出具体名字的只有神后镇和扒村。神后以烧钧瓷为主,扒树以“白地黑 花瓷”为主。 3 x 献,碑刻记载 ( 1 ) 禹县志山志五卷: “凝土以为器,作车以行陆,作舟以行水,此皆圣人之所作也,州之西北二 十五里有镇日东张,古今以为陶甄之所。其地东连大隗,北枕大薄,西接大仙, 南附杏山,泼蓝堆翠不啻屏列。所居之民皆以烧造磁器为业,乃所谓凝士以为器 者,其所由来远矣,是镇金国末年最为繁盛,人稠物充,几有万室,市并骈阗, 不减城邑,逮王辰兵烬之馀,百不存一,复业之家相继而至,陶氏所用石炭穴地 数百尺下为水势所夺,人力不敌而弗可易得,于是乎供公之家,其力役匠石者流 运其妙用,施其技巧以薪以丞用,代烧变其磁之优,比之他所实为拔萃,远方之 人,竞来兴贩车载驴驮,恒无虚日,散而之四方不可胜计,爰自破宋之后浮子颖 菜,达于淮汉,诚百家必用之物,一日不可缺者也,俾是乡之民不耕不商而衣食 自足” 扒村民国时属东张镇,该段文字记述了扒村窑的规模,繁盛时间,瓷器特点, 数量,行销路线,原料来源等。近年来禹州、许昌、郑州、合肥、淮北、江都等 地出土了大量的白地黑花褐彩瓷,证实了县志中的记载。 ( 2 ) 禹县志物产志卷七: “神厦瓷皆粗器也,而为民生饮食日用所不可离以经商论固不后于细矣其 质料皆土产,其工匠皆家户,其学之极易,其作之极速,其价值至廉,其销路至普,其 常供需数千人之役,其成庄周六七里之街,而使无财作力,有钱财口智,既饶争时, 神厘一镇雄于全境村庄者皆以制造粗瓷,故也,若新钧瓷之兴,等之奇货可居非常 也。然货真价实虽不窥市井,坐而等沽可也。陶属神厘瓷及他处陶器至岜村瓷 则肪自金神厦瓷行,而岜村之梳不出人间矣,比年岜村又新作瓷亦皆就近取材或 与神厘有代兴之望,此外则盆亓逍遥店出盆,孟庄出花盆,皆器用之属口耳。 神厘与扒村是宋金时代众多窑场中特别出色的两个,这段文字记叙了神厘民 用瓷器的生产,制作、销售、规模等方面的情况:采用当地的矿产资源,工匠都 是当地的普通民众,制作迅速简单易学,方圆六七里,一千余人从事这项产业。 扒村在时间上与神厘前后相望,产品种类既有与神厦相似交叉的,又有独创的品 种,应为磁州窑类型。日本有人把磁州窑称作“杂器窑”,大概指其出品繁杂,粗 劣参差,也有粗重,装饰草率的特点。 ( 3 ) 禹县志卷三山志: q “不逮古钧瓷远甚,古钧瓷窑多在方山滂水蓝水之滨,而治北岜村亦有 遗迹,故不止一处也。” “岜村亦日八里村,产陶土及煤铁,宋金东张镇旧磁场也,近村人伐土寻古瓷器 其五色釉彩虽破碎,估客争取之,岁获以千计。” 禹州瓷业兴盛,窑址繁多,扒村盛产陶土和煤,烧造历史可以追溯至宋金时 代,近代仍有许多人搜寻五色斑澜的瓷片,或玩赏或研究 ( 4 ) 禹县志卷七物产志: “按志称官窑除龙缸外青窑烧小器,色窑烧颜色,圆而狭,每座只容小器三 百馀件。民间青窑长而阔,每座容小器千馀件,民烧窑器九行前一行粗器障火, 三行间有好器杂火中,询前四中五后四皆好器,后三后二皆粗器,视前行官窑重 器一色前以空匣障火,官窑器纯,民窑器杂,官窑涂密砌,固使火气全而陶器易 热,不至于松泄,官窑之异于民窑如此。” 民窑、官窑满足不同阶层人士的需求,原料工艺不同一重质量,一重数量, 但同一地区的瓷器必然有相似的风格特点。瓷器的质量与它在窑炉中的位置关系 6 密切 ( 5 ) 禹县志祀典志 伯灵公庙有二,一在古东会立( 文风里神厘镇) 始建元孝,元延祜七年乡人 党希重修:一在古东张镇( 铭章里五申岜村镇) 庙土已久,唯有一元碑残缺数字 在山志。 县志中记载有关制作瓷器的过程,与本文研究对象关系不大,故略去。 宋金时代美术的发展特点 陶瓷业属于手工业的一个分支,手工业的发展又与社会经济、文化尤其是美 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宋金时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文化的繁荣从不同层面推动 了美术的全面发展,绘画、书法、雕塑、建筑和工艺美术都开拓了新的领域,取 得了突出的成就。宋代的社会政治基础已由原来的门阀士族转为庶族地主,拥有 世袭的权力和土地已成为历史,多数经济发达地区的文人可以通过科举制度进入 统治阶层,这使文化的普及和推广成为可能。中小地主普遍在穷与通、仕与隐、 治国与恰情中寻求互补,无论入仕还是归隐,他们都把收藏赏玩书画作为恰养性 情的手段和方法,绘画、书法因进入特种手工业的行列而赢得广大观众,并且开 始进入市场,进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 两宋在国势上无法与汉唐相提并论,周边少数民族的武力威胁,辽、西夏、 金几个少数民族统治政权的并立,连年的战争和岁供的负担,使两宋在不断缩小 的疆域中更强调文治的重要性,在视觉领域留下宝贵的艺术遗产,在艺术品质上 几乎达到完美的境地。宫廷美术兴盛。以郭熙为代表的宫廷山水,改变了宋初 的“三家山水”,使山水由险峻走向了平和,青绿、小景山水丰富了传统山水的表 现范围。崔白突破百年来“黄家富贵”的程式,使花鸟画趋向自然生动。宫廷美 术在宋徽宗时期达到鼎盛,他设立画学,开设说文、尔雅,提高宫廷画家的 7 文化修养,讲求形似和法度,追求观察的细致入微,描绘的一丝不苟。为了适应 日益壮大的市民阶层的需要,宫廷画家描绘城乡风俗的人物画有了长足的发展。 民间美术活跃。宋代城市经济的发展使美术活动突破宗教美术的束缚,由装饰 寺观庙堂到大规模进入繁华的世俗场所, 细之分:。但在艺术趣味上却无本质区别, 民间画家与宫廷画家虽然在技艺上有粗、 优秀的民间画师可以跻身于富廷画师的 行列,如燕文贵、武宗元等,宫廷画家的作品又成为民间效仿的榜样两宋时期, 无论民间还是画院都以追求写实为风尚,不过宫廷作品更加细腻工整、富丽堂皇 而已文人士大夫绘画形成潮流,北宋神宗熙宁、元丰时期掀起自觉表达文人 审美意识的艺术活动。这些仕宦文人既想以儒学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又向往 老庄精神的自由无碍,主张把书画作为从政之外的余政,只在作品中抒写主观情 怀而不拘于物象的形似他们选择山水、竹石作为表现对象,形成不以形似为目的 的写意画,书法则以行草二体为主,不受帖学的限制而有强烈的个性。在仅存半 壁河山的南宋,赏玩书画的风气一如往昔,绘画风格在穷工极妍后或趋于柔媚或 与禅学相结合而走向放逸,山水画融入更多文人情趣,水墨苍劲的简笔画日盛 金灭北宋后受到汉族经济、文化的影响,皇室贵族赏习书画形成风气,不少画家 师法苏轼、文同、米芾,以王庭筠成就最高。总之,宋金时代功能性的美术开始 向观赏性发展,承担教化作用的宫殿寺观壁画为卷轴画所取代,工艺美术出现实 用与观赏的分离,宋金的美学特色转向典雅、含蓄,体现了对内心世界的玩味, 这种时代氛围会对陶瓷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 元代由于社会环境的巨变,宫廷、民间美术衰微,只有文人画转入在野文人 手中,成为他们排遣郁闷,超越苦难人生的工具,更多以山水、花乌作为表现对 象。 8 三、陶瓷业发展概况 两宋是陶瓷艺术的黄金时代,制瓷技术已十分精湛,广泛采用化妆士,发明 了石灰碱釉,使釉层加厚产生如玉的质感,覆烧法的推广和窑炉的改进使产品成 品率提高,瓷器产量增加。两宋瓷窑遍布全国,知名瓷区超过百处,在激烈的竞 争中产生了一批名窑,各以突出的特点形成窑系。名窑虽有官窑、民窑之分,如 钧、汝、官、哥、定五大名窑,专为皇室提供陈设类用瓷,民窑中的精品也大量 流入宫廷。品种多样、成就辉煌的两宋陶瓷体现在一系列各具特色的名窑的创作 中:定窑以乳白釉瓷著称,耀州窑的刻花劲健洒脱,钧窑的釉色美妙绝伦,汝窑 荟萃典雅的造型和匀净的釉色,龙泉窑效仿官窑把粉青、梅子青为代表的厚釉的 釉色之美发挥到极致。另外名窑还有建窑、吉州窑等。磁州窑是北方民窑的典范, 制瓷始于北宋中期,窑址遍布山西、河南、河北,同系若干窑场的历史甚至早于 磁州窑本身,它的装饰手法丰富,其中以白地黑花最为典型,在题材内容上一反 过去的规距图案,代之以清新活泼的各种动、植物,人物造型和诗词文字,从中 可以看到同一时代绘画和其它工艺门类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借鉴,它所创造的这种 介于图画和图案之间的新风格,为后来的明清瓷器运用书画艺术的装饰方法奠定 了基础。 尽管宋瓷品种繁多,面貌多样,但以官窑和民窑中的精品为代表,它们保持 了统一的风格和美学特征:造型秀丽、釉色匀净,图案装饰自由奔放而不失与造 型、釉彩的完美结合,达到了科学技术与艺术表现的高峰。 四、陶瓷绘画与中国传统书画发展的不同步性 新石器时代彩陶的装饰是陶瓷书画与中国传统书画的共同渊源,在进入奴隶 社会之后它们向不同的方向发展形成各自的艺术特点。绘画渐渐从陶瓷、青铜器 9 的装饰纹样中独立出来,在画像砖石、壁画、帛画等形式上发挥它“成教化、助 人伦”、。千载寥寂,披图可鉴”的社会作用。在魏晋南北朝时随着文的觉醒,文 人士大夫的参与,书法率先成为一种高雅的艺术,绘画渐由工匠的掌控分化为宫 廷、民间绘画的不同形式,题材多样并趋向专门化,形成人物、山水、花鸟等不 同的画科。唐宋之际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统治阶层的重视和参与,传统绘画也 达到顶峰,文人追求诗情画意,诗书匦一体使书画关系更为密切,而书法在隋唐 科举取士后无疑成为文人的一块金字招牌。 相反,殉瓷绘画在新石器时代后迅速衰落,直到唐代都没有发现陶瓷绘画的 信息,尽管从夏商开始,灰陶、白陶、原始瓷相继产生,两汉时绿釉、黄褐釉不断 出现,魏晋南北朝后青瓷在江南问世,装饰手段一直在发展,印、刻,划、堆塑 表现力丰富,陶瓷绘画却难得一见。虽然春秋战国以来有一些既是图案又末烧成 东西的彩绘很难被归入瓷画的范畴,陶器上的毛笔书法也远远落后于中国书法艺 术的发展。书法成为艺术当首推秦代李斯的秦刻石,李斯将大篆改为易于识认的 小篆,程邈创制了隶书,三国时形成楷书和行书、草书,各种书体完备,书法名 家辈出。 从历史遗存的资料可以明显看到,在进入阶级社会后,陶瓷的功用向日用实 用方向发展,失去了促进其纹饰发展的社会、政治土壤,与发挥文化教化功能的 书法绘画艺术分歧渐大,走向了不同的发展方向。陶瓷的发展关注于胎、釉、器 形、烧造工艺的改进,直到隋唐时代陶瓷发展出现了质的飞跃。白瓷的出现是后 来各种彩绘瓷的基础,北朝制瓷技术的迅速提高为白瓷的出现创造了条件。早期 的瓷器全属于青瓷系统,因为所有制瓷原料中还含有一定的铁,含铁的坯料经过 还原焰烧成便呈现出不同的色调经过工匠的长期实践,控制了胎釉中的含铁量, 克服了铁的呈色的干扰,为以后各种彩绘纹饰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陶瓷书法绘画艺术的广泛流行与唐代文化艺术的繁盛和制瓷工艺的改进有着 1 0 直接的关系,唐代众多的艺术家把书法绘画艺术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也把艺术 向社会各个领域渗透,长沙窑率先把书法、绘画艺术引入瓷器的装饰纹样中,使 这种艺术再次出现就跨越千年的纹饰发展史,把第二个起点建立在较高的层次上, 结束了瓷绘与传统书画不同步发展的局面。 第二章扒村窑瓷绘风格产生的文化渊源 扒村窑遗址距离钧窑主要产地的钧台,神厘等地较近,然而出产的器物大部 分属于磁州窑类型,装饰以白地绘黑花为主。其它有白地划花、翠青地绘黑花、 红褐地绘黑花,白釉、黑釉、绿釉、三彩、红绿彩等不同类型,过去曾被外国图 录误以为修武窑或当阳峪窑。扒村窑的装饰有其自身特点,但与磁州窑其它各窑 在外观特征、胎质、釉质方面存在相似之处,这些装饰方法都渊源于唐代长沙窑。 一、唐代长沙窑的装饰手法 长沙窑不见于文献记载,窑址位于长沙市郊铜官镇瓦渣坪,又称“铜官窑” 或“瓦渣坪窑”。关于唐代瓷器,历史文献只记载有“湘瓷”,唐代诗人刘言史诗 中称:“湘瓷泛松花”,知其装饰非雕花,而是彩绘纹饰,而自湘阴到长沙望城县 的石渚湖一带,自东汉至唐宋均属同一窑区。中唐以前长沙窑主要烧制早期青瓷, 中唐起发明釉下彩瓷器,最初为单一的褐彩,绘以简单草率的花草纹,后来演变 为褐,绿两种色彩,题材广泛、线条流畅、在分类上已基本与中国画同步,有人 物,山水,花鸟之分。花鸟画占多数,工匠们以激情奔放的笔调,以“写意”的 手法,表现了湘江水边禽鸟的生活,其花鸟画的表现与当时画坛盛行的风格完全 不同。其一,创作环境与题材不同:唐代花鸟画主要存在于宫廷的环境中,以工 致细丽为其风格特色,依据较早发展的人物画之影响朱景玄唐朝名画录记载: “画踪如闰立本,今秘书省有画鹤,时号一绝。”盛唐在鞍马题材上出现较大成就, 曹霸韩斡的传世名作中可以见到昂扬上向的时代精神。晚唐边鸾以“折枝花”著 称,画法勾勒工整,晕染精到,唐代传世花鸟题材虽不多见,从同时代的墓室壁 画及出土文物中可以看到,花鸟多是作为人物的背景出现或是出于宫室装饰务求 华美的需要而产生。长沙窑的瓷画产生于民间,或许只是受到宫廷花鸟的启发而 关注于花鸟的表现,风格却由工整细致走向租率放意。其二,创作目的不同,创 作方法亦不相同,陶瓷画工流水作业的性质反复定量的表现,形成信笔抒写的熟 练和生动简洁的特点,某些题材画法形成一定的程式。瓷绘既以率真的风格与文 入画相通,又以其民间性和程式化形成自身特点。长沙窑的人物画以婴戏图这类 风格题材为多,画法单纯有力,以圆劲有力的线条勾勒出人物的形象。山水不大 受成法拘束,将工笔青绿山水更加装饰化程式化处理,还有一种将云气、抽象的 花草融合在一起利用高温状态下发色元素在釉下的晕散性创造出恍惚迷离的艺术 效果。 用诗文和书法装饰是长沙窑的又一特色,虽说这种传统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 代,陶器上的文字与春秋战国陶器上的文字或秦汉瓦当的文字一样虽有一定的意 义,但是还不起主要的装饰作用。长沙窑把诗文多写在器物的显要位置,题诗或 书写联句,题材有俗语、民谣、格言、警句,字体多为行书,精品中可以窥见颜 体,柳体、欧体等大家风范。文字内容丰富,或针砭时弊,或抒发游予之情,或 吟咏自然景色、或描绘军旅生活。 长沙窑将民间喜闻乐见的诗歌、绘画与陶瓷工艺融为一体,具有较高的文学 价值和艺术价值,开宋代磁州窑绘画、书法装饰之先河。 1 2 二、磁州窑窑系的形成及其装饰特点 由于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发展,在宋、辽、金、西夏时期,瓷器在工艺美术中 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进入了各阶层的人们都有条件消费艺术品的时代,成为我国 古代陶瓷生产的黄金时期,其标志之一就是形成诸多。窑系”。以不同的产品满足 社会各阶层精神和物质的文化需求,钧、汝、官、哥、定五大名窑产品供皇家御 用,以庄重典雅的仿古造型和绚烂多变的色彩满足宫廷贵族的需要,民窑中的日 用瓷则以实用的器形,巧妙的文饰满足一般民众的实用目的和欣赏爱好。 所谓窑系是指其产品在釉色、装饰、工艺等方面相互模仿而大体相同的许多 窑的群体。大约从唐末五代起,瓷器更加重视器物的花纹装饰,一个窑,一个地 区在某一时期常用某些图案纹饰而形成窑口、地区特色。磁州窑被纳入宋代六大 瓷窑体系之一, 4 窑址集中在河北磁县观台镇、彭城镇为中心的区域,古称磁州, 紧邻河南省的河北省南端,受磁州窑影响而烧造风格基本一致的窑系称为磁州窑 系。磁州窑系广泛分布于河北、河南、山西、江西等地,但主要区域集中于紧邻 磁县的河南省境内,如鸬壁、修武、登封、禹州等地。其烧造历史最早可到北朝, 但形成规模和特色则在北宋中期到元代,以烧制白釉釉下黑彩瓷,褐彩瓷为主, 其次还烧白瓷、黑瓷、白釉釉上绿彩,红绿彩等多种瓷器,以白釉黑彩,褐彩形 成磁州窑系的特征。 磁州窑风格以纯朴豪放见长,向来不为士大夫阶层所赏识,在宋代的文献中 从未有相关记载,南宋周辉的清波杂志,陆游的尧学庵笔记,周密的癸 辛杂识等著作对定、汝、耀州等北方瓷器都有记载,独不见磁州窑。直到明初 曹昭格古要论记载:“古瓷器,河南彰德府磁州,好者与定器相似,但无泪痕, 只有划花、绣花,光素者价高于定,新者不足论。”晚明谢肇涮的五杂俎卷十 二对磁器作了如下解释:“今俗谓窑器为磁器,盖以河南之磁州窑最多故也。相沼 已久,遂以名之。”清人蓝浦景德镇陶录卷七也有类似记载。 1 3 磁州窑纹饰中最大的特点是大量诗文、绘画的装饰,这是对长沙窑的继承和 发展,也是不拘于一种程式,广泛采用其它瓷窑之长和其它手工业行业的工艺技 术来装饰瓷器并进行大胆创新的结果。早期它学习定窑的划花,将某些技术简单 化,后来学习唐代以来金银器上流行的鱼子纹地錾花技术和局部鎏金银器的技术, 创造了珍珠地划花和剔花装饰。磁州窑在北宋早期又接受了中国水墨画技法,创 造了白地黑花装饰,形成自身特点,在北宋崇尚单色釉的典型风格之外,以鲜明 的黑白对比装饰和丰富的内涵独树一帜,成为北方民窑的典范,开瓷画艺术之先 河。 磁州窑产品主要有碗、盘、瓶、壶、炉、枕等e l 用生活器,尤以枕最突出。 诗文或绘画多装饰在器物的明显部位。小件产品满足下层人民的生活所需,工艺 精美者面向中下层地主、官吏,因此诗文内容多反映市民意识,以通俗的诗句、 民谚、词牌反映社会生活。绘画题材多样,有婴戏,人物故事,山水楼阁,花鸟 等,形式生动活泼,简洁疏朗,极富乡土气息,与同一时代的宫廷、民间绘画内 容相似,风格相近,因制瓷工艺的特点和工匠的艺术水平的限制而更为粗率,随 意率真。 三、扒村窑与磁州窑系 禹州是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建都的地方,当时称“夏邑”或“夏国”。来 金时代属西北路下属的颖昌府管辖,位于北宋都城汴梁的西南方向约1 0 0 公里处, 与登封、修武、鹤壁同在汴京文化的幅射范围内,地理位置上与皇城的接近,必 然会使禹州的陶瓷业适应京城及周边地区人们的审美好尚,满足他们的需求将决 定陶瓷产品的装饰类型。 扒村窑位于河南禹县城外西北方,过去不见于文献记载,虽距离钧窑的主要 产地钧台,神厘等处较近,然而出产的陶瓷器除少量元代钧釉外,绝大部分属于 1 4 磁州类型,装饰以白地黑花为主,也有白地划花,翠青地绘黑花或印花、红褐地 绘黑花、自釉、黑釉,绿釉、三彩、红绿彩等不同类型,胎有深灰或黄自色。自釉 乳黄,纹饰笔调粗放、简练,有写意画的倾向,黑彩浓而醇厚,图案更鲜明突出 扒村窑创烧于何时史籍并无记载,根据残留的器物形状,釉色考证,最迟开始于 宋代中期,盛于金。( 北宋时期的墓葬未见出土磁问窑瓷器,但禹县白沙宋墓壁画 中已有磁州窑瓷器的形象。) 1 2 3 2 年金元大战( 禹州境内三峰山) 之后,该窑生产 遭到严重破坏。明代文献只记载为宫廷烧造装酒的粗器,烧瓷前后达六百年之久。 磁州窑本身烧瓷历史据现有资料考察不会早过北宋,以观台窑为代表,产品 的品系、种类集本系诸窑之大成,继承了唐代南北民窑的特点,烧瓷品系繁多。 从已发现的署有“张家造”、“王家造”之类的器物看,一个窑区可能同时拥有很 多规模不大的制瓷作坊,生产类似的器物。磁州窑系是宋金时代北方形成的一个 民窑体系,主要代表器物为白地黑花瓷,影响波及河南省修武当阳峪窑、鹤壁窑、 鲁山窑、参村窑,钧台窑,密县窑、颊县窑等。各窑在釉料、纹饰、器型、烧造 工艺上保持相似风格的同时,各有创新之处,形成各窑的地域特色。 当阳峪窑烧瓷品种虽不及观台窑丰富,但有些品种如白地釉下彩绘划花与剔 花装饰,在磁州窑系诸窑中名列前茅,它利用唐后期出现的模仿漆器纹饰的绞胎 作出纹理对称整齐有如禽鸟羽毛的花纹 登封窑有一种褐色地剔划白花的作品,是在敷有化妆土的自坯胎上剔划花纹 以外部分。留下白色花、叶,再划出花蕊、叶脉,精美异常,在其它窑址中从未 见过,该窑中珍珠地划花装饰的器物最多。 鹤壁集窑所出黄釉折沿大盆外旌黑釉,内多划有兔、鸭、莲花、水波等纹饰, 构图简练,意态生动,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可惜胎质粗松,釉欠细润。 山西介休窑创烧于北宋,早期以烧白瓷为主,胎体厚重,中期受河北定窑及磁 州窑影响,遗存瓷片中可以见到白釉划花,白釉剔花等种类自釉釉下褐彩器的碎 片也不少,多画折枝叶纹,色调有深浅咖啡色、黑褐和橘红色,色调变化多,纹饰 部分凸起,是彩绘时用料过多的结果。 吉安吉州窑,靖康之变后,北方瓷窑遭到破坏,一些窑工迁至安徽、浙江、 江西等地。北宋时烧青白瓷,这类标本压在遗址最下层,之上的是黑釉和釉下彩 器,以碗盘为主,器物里印折枝花卉纹,胎薄,质地较细,显然受到定窑和磁州 窑的影响。 磁州窑及其类型的其它各窑由于技法外观特征的相似,在胎质、釉质方面的 一致,在实际的考察过程中有很多难以分辩之处。扒村窑白地釉下黑彩与磁州窑 大体属于同一类型,纹饰笔调更加粗放简练,任意凡笔,在似与不似之间,黑彩 浓而醇厚,加上白地的衬托纹饰更加突出。釉上画红、绿、自等彩色花卉,有如 漆画,产品以大型器皿、三彩俑和各式枕头常见。 四、扒村窑艺术特色形成之原因 宋代的社会经济在唐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达到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大的 商业都市不断涌现,除东京、临安以外还有太原、真定、大名、成都,广州、泉 州、明州等。广大农村亦出现许多商业、手工业繁荣的集镇。汴京商业繁荣,人 口密集“街坊人如流水”、。汴京富丽天下无”,据东京梦华录记载,“所谓花 阵酒泡、香山药海、别有幽坊小巷、燕馆歌楼,举之万数”。大小铺席,连门 俱是,既无空虚之屋”、“经纪市井之家,往往多于店舍” 5 早期的物物交换场 所市井促成了古代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店铺林立,宋代的商业经济突破了唐代对 手工业坊市的限制,夜市十分普遍,“夜市千灯照碧云”,“灯火传村市,笙歌上驿 楼”【6 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兴起是市民休闲文化产生的根本条件,瓷器 既有实用功能又兼具欣赏功能,它作为一种休闲实用器物进入市民的日常生活领 域,导引这种消费需求和风尚的则是宋代的文化氛围。在宋代。兴文教,抑武事” 1 6 的宽松政策下,进入统治阶层的文人士大夫受到社会的尊重和优待,。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获得社会的共识,这是宋瓷产生的文化基础。尤其是对禹州、登封、 鹤壁这些邻近京城的区域必然在京城文化的辐射范围内。禹州与开封交通便利, 由陆路从开封向南经许昌、唐河、邓州到湖北襄州,由水路经惠民河通向颖昌府。 地理位置上与皇城的接近,文人士大夫的频繁活动,( 王诜曾贬官于此;苏轼、欧 阳修、王诜多次在附近的西湖游赏赋诗文。) 文化底蕴的深厚必然会使禹州的制瓷 业适应京城及周边地区人们的审美好尚,满足他们的需求将决定陶瓷产品的装饰 类型。尽管诗书画是文人雅士的好尚,制瓷工匠们生活在那样一个文盛的时代, 势必会把这种风尚带进陶瓷创作领域,加上唐代长沙窑已经起了楷模作用,工匠 们以陶胎为底,以含铁的矿物质作墨,尽情抒写心声,把自己熟悉的题材以百姓 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最初只在底部书写窑号或订作者的姓名,用途,或者 是宣传商品的广告,从实用目的走向纯粹的装饰,占据了瓷器的醒目位置,以陶瓷 的枕面或坛、瓶的外壁作为载体挥豪泼墨,使瓷器上的书画非常接近中国传统宣 纸上的水墨画韵味。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广西来宾市忻城县政府投资审计中心招聘见习生2人模拟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
- 2025湖南岳阳市平江县事业单位第一批公开选调工作人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一套答案详解
- 2025年上半年四川绵阳市游仙区考核招聘教师3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1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河南商丘市民权县消防救援大队招聘政府专职消防员32人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
- 2025海南白沙黎族自治县机关事务服务中心招聘公益性岗位人员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
- 2025年阜阳颍上县人民医院引进博士研究生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完整版)
- 2025年轧钢导卫装置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广东中共中山市委政法委员会所属事业单位招聘事业单位人员4人模拟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内蒙古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人才引进38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带答案详解
- 2025年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乡村人才振兴招聘10人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
- 高中化学-金属钠的性质及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工程量清单及招标控制价编制方案
- 04S519小型排水构筑物(含隔油池)图集
- 工程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共55张课件】
- 双碱法脱硫操作专项规程
-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英语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解析)
- 仿生机器鱼行业规模分析
- 胸闷病人的护理查房
-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指导原则(2021版)
- 北京猿人头盖骨失踪之谜
- 华中科技大学教学课件-工程传热学1王晓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