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目目 录录 引 言 . 1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 1 二、学术界研究现状简述 . 1 三、基本研究方法和理论创新点 . 2 一、法人人格否认制度 . 1 (一)关于“法人” . 1 (二)关于法人“人格” . 1 (三)关于法人人格否认制度 . 2 (四)母子公司适用法人人格否认的原因 . 3 二、猴王案件始末 . 5 (一)猴王案件简介 . 5 (二)原因分析 . 6 1.股权结构之缺陷 . 6 2.法人内部治理结构之缺陷 . 7 三、猴王案件适用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之要件 . 10 (一)主体要件 . 10 (二)客体要件 . 10 (三)主观要件 . 11 (四)客观要件 . 11 (五)后果要件 . 12 2 (六)因果关系 . 12 四、母子公司法人否认制度的本土化 . 13 (一)立法现状 . 13 1. 关于母子公司之规定 . 13 2. 关于追究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的股东责任之规定 . 14 3. 关于处理母子公司债务之规定 . 14 (二)立法建议 . 15 1明确适用主体 . 15 2. 确定公司状态 . 16 3明确过度控制 . 16 4界定客观要件 . 17 5认清责任承担方式 . 19 6.明确母公司的信义义务 . 20 结语 . 22 参考文献 . 23 3 内容摘要内容摘要 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和逐步扩大的社会化大生产催促着母子公司的诞生。 母 子公司以一种新兴的公司形式出现, 其存在及迅速发展的立足点在于虽然母公司 对子公司拥有一定的控制力度,但二者在法律上仍是各自独立的,再者包含有母 公司在内的所有股东也仍承担股东所固有的有限责任。然而,母子公司的治理上 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最显著的莫过于,一般情况下,我国的母公司通常拥有子 公司过半的股权,可对其实施绝对控制。在利益的驱逐下,某些母公司便控制了 其子公司的财务及内部治理机构,致使其丧失自主能动性,导致其法人人格形骸 化。在此情况下,母公司利用子公司为其提供巨额担保;占用子公司大量财务; 利用子公司挂牌,套取大量资金归己所有等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的情况便不胜枚 举。st 猴王的案件的发生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如果不对母子公司的关系进行合 理规制,不但投资者的利益招损,投资者的热情也必将受到影响,进而受到影响 的便是整个社会的经济领域。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结构如下: 第一部分是引论,主要阐述了母子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研究动因、国内 外关于母子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第二部分主要是法人人格制度的简要论述。在逐个理解了法人、人格、及法 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含义之后,剖析国外适用母子公司适用法人人格的实践情况, 指出国内的 st 猴王案件也可适用法人人格制度。 第三部分主要是对 st 猴王案件的分析。在对案件简介后,着重分析猴王集 团滥用其母公司地位掏空其子公司(猴王股份有限公司) ,致使其破产的各种手 段,引出猴王集团可滥用其母公司地位的原因,意在表明在当今社会,法人人格 否认制度在母子公司的适用为保障公司股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四部分是对猴王集团适用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六要件的重点论述。主体、 客体、主观要件、客观要件、主观方面、后果要件及因果关系的一一阐述,为母 子公司适用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提供了线索。 第五部分作为本文的核心部分, 深入展开对母子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本土 4 化的分析。对母子公司适用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立法现状进行概述后,发现我国 在该领域立法的欠缺,进而从完善主体;确定公司状态;明确过度控制;界定客 观要件; 认清责任承担形式及确立母公司信义义务六个方面提出了些许浅薄建议 关键词:猴王集团关键词:猴王集团 ;猴王股份有限公司;母子公司;法人;法人人格否认;猴王股份有限公司;母子公司;法人;法人人格否认 5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and gradually expandation of the socializing production urged the birth of the parent-subsidiary company. as a new company form, its existence and unique advantage of its rapid development is that , though there is a certai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companies, they still have their independent legal status, as well as, all shareholders are still bear the limited duty. however, there are also some shortcomings, the most notable is, in general, the parent company ownership of the subsidiary, in china, is usually over fifty percent, it has absolute control over its subsidiary. in order to earn more profits, some parent companies control the finance and the internal governance mechanism of its subsidiary, leading to the loss of independent initiation and the corporations personality. in this case, the circumstances that, the parent company let its subsidiary offer huge guarantee; ocuppy the subsidiarys capital; use the subsidiary being listed as a tool to getting its money of money and so on , will be more and more. and the interests of small and medium shareholders will be damaged as a result. st monkey kings case happened as a wake-up call to indict this situation. if there is no regulation to limit the parent-subsidiary relationship, not only the interests of investors will be damaged, but the enthusiasm of the investors also will be affected, which will affect the economy of the whole society. this article altogether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structure is as follows: the first part is an introduction of the research motivation , the president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the mothods of the researh and the creative points of the parent-subsidiary corporates personalitys denial system. the second part is the introduction of corporate personality system.we analyse the legal person, personality, and the meaning of the legal persons personality denial system, one by one. after that, we introduc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ystem in foreign parent-subsidiary companies, in order to indict the possibility of the domestic st monkey king case can be applied to this system. the third part is the analysis of the st monkey king case. after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case, emphatically analyzed the reasons which are that the monkey group abuse its parent company position to empty the subsidiary (monkey king co., ltd.), leading to its bankruptcy, intending to show that in todays society, the legal person personality denial system in parent-subsidiary is applicable to protect the 6 shareholderss interests. the fourth part is mainly talk about the six elements of monkey king case which is applicable to the personality denial system subject, object, subjective factors, objective factor, subjective aspects, the consequence factosr and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are introduced one by one, in order to provide a clear idea to let personality denial system to be applied in the mother and subsidiary companies. the fifth part as a core part of this paper, further expand the analysis of personality denial systems localization. firstly, we introduce the president situation, to find the shortcomings, then we give some advice, from the six aspects of profecting the subject; determining the company status; defining excessive control; clearifying the objective requirements; identifying the responsibility forms and establishing parent faith obligations. key words: monkey king group; monkey king co., ltd.; parent-subsidiary company; legal person; legal person personality denial system 1 引引 言言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公平、正义作为构筑法律制度的内在核心价值目标,在当今鼓励效率、追逐 利润的经济大环境中,仍发挥着难以想象的影响力。市场经济中的各种主体都应 将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作为其逐利行为的底线,时刻以保障他人的合法利益不 受侵害及他人的权利行使不受阻碍作为行动的准则。 母子公司在当今社会成为一 种流行的公司结构形式,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母公 司子公司的控制也因母公司的具体需求而有异。 在母公司对子公司采取绝对控制 的手段,侵害子公司独立人格之地位,滥用对子公司的控制权之时,子公司的利 益或子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将被波及,受到很大的影响,致使现实生活中的公平理 念荡然无存。 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在母子公司中的适用对于保障该情况下的公平极 其关键。 母公司作为子公司的股东,虽然说可以对其施加一定的影响,但是二者在法 律上仍是以法人股东的形式立足的,故,其对子公司也以己之财为限承担相应责 任。然而,母公司作为大家长的姿态来掌控子公司的财务及法人治理机构的情况 也不鲜见,因此,国内外学者一直致力于寻求解决该问题的答案。就当前中国社 会而言,如果能够有效的将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权限定到一定范围,不仅可以 促进母子公司二者关系的和谐与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母子公司二者的股东利 益,而且还能进一步为我国法治社会的构筑提供良好的经济、法制条件。 二、学术界研究现状简述二、学术界研究现状简述 随着经济的发展,如果不对母子公司的问题进行规制的话,母公司滥用其对 子公司的控制权,致使子公司利益不保,导致子公司的股东及债权人的利益招损 的现象将越来越多。因其对社会的发展有重大的阻碍,故各国学者都希望能够通 过自己的研究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而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扫除一个巨大的 障碍,保障社会经济生活顺利进行。揭开公司面纱理论、实质合并原则、深石原 2 则以及自动居次原则都曾先后被作为审判该类案件的依据。 在中国,同样有一批优秀的研究人员注意到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问题。 这方面也有较多的人从事专门研究, 清华大学法学院朱慈蕴教授可谓该领域的先 驱,其著有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法理研究一书中对法人人格否认制度进行了详 尽的阐析,吉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蔡立东在公司自治论中对该问题也进行了 研究。中南大学法学院教授沈乐平也在母子公司法律问题研究一书中提及法 人人格否认制度,同时,民法泰斗梁慧星也曾有过相关论述。 通过翻阅资料发现,较多人是在研究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之时,将母子公司中 之适用作为其一个小分支分析, 较少人将重点放在区分母子公司中适用法人人格 否认制度的不同情况上,并对之做更深一步的分析。 三、基本研究方法和理论创新点三、基本研究方法和理论创新点 在准备本篇论文过程中,作者查阅了大量与论文主旨相关的资料,通过 st 猴王破产案件入手,对母公司滥用控制权,操纵子公司财务及法人治理机构以期 获得非法利益入手,对存在过度控制的原因和可能性进行分析,逐步展开对母子 公司适用法人人格否认的一般情况及特殊性的论述, 指出人格否认制度对于我国 母子公司能够又快又好的发展的价值所在, 从而为完善我国母子公司治理提出行 之有效的建议。 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在母子公司中的适用 1 一、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一、法人人格否认制度 (一)关于“法人”(一)关于“法人” 法人概念于古罗马奴隶社会时期初露尖角,成型于中世纪的封建社会,最后 完全定型、完善直至快速发展却是在资本主义时期。不可否认,资本主义时期是 经济迅猛发展的黄金时期,经济的发展必将推进社会其他方面的发展,因此,作 为上层建筑的这些理论构筑也正是在经济基础的强有力支撑之下才能够逐渐形 成。也正是因为社会的现存制度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法人这一制度才 能够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出土,并茁壮成长。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人无完人,随 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个人以己之力在进行社会的某些活动时已无法达到其所想, 只有多人共同努力, 才能以长补短, 克服一人之缺陷, 将多数人的长处集于一处, 从而发挥最大功效。因此,人的集合,合法成立的社会团体,被赋予与个体同等 的权利和义务之时,发挥了个体无法发挥的力量,保证了社会的方方面面都能够 顺利有序的进行。这种有权以自己的名义来独立从事社会活动,并为其行为负责 的团体或组织,便是所谓的“法人”1。因组织组成具有固定性,行事具有稳定 性,故与之交易具有可预期性,所以国家也更愿意与之交往。因此,在资本主义 时期, 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之时, 国家便更加鼓励这种叫做 “法人” 的组织的出现, 以利于国家对其经济社会活动进行约束, 来保障社会上的个体和其他群体的合法 权益,使国家的经济能够蒸蒸日上。因此,在国家和经济环境都争相鼓励的情况 下,法人才拥有了其得以迅速成长的沃土。 (二)关于法人“人格”(二)关于法人“人格” 虽然,关于人格的学说,说法各有所异,有的认为它一种能够依法从事活动 的权利主体2资格;有的认定它是一种可以进行民事活动的能力;有的则倾向于 将其作为一种受到法律保护的利益来解释3等。然而,笔者认为,其最基本的特 1江平主编: 新编公司法教程 ,法律出版社,1994 年版,第 34-37 页 2王保树、崔勤之著: 中国公司法 ,中国工人出版社,1995 年版,第 89 页 3梁慧星著: 民法总论 ,法律出版社 1996 年版,第 103104 页 2 征表现在其享有权利、 承担义务的一种独立团体主体资格上。 在罗马法中, 奴隶, 处在社会的底层,不能够随意行动,不具有独立从事活动的资格,不能够为其行 为负责,虽然其有生理上的躯壳,但是他仅仅依附于其主人,不能够称得上是真 正意义上的人。可见,自然界中的人与法律意义上的人并非完全重合,二者并不 是都被法律所承认,并不是都能想当然的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承担法律上规定 的义务。 罗马法中将自然界中的人与法律中人格划分开来的做法为非个体共同拥 有一个独立人格的概念开辟了道路, 使得虽然不具有一个完整的血肉之躯的多个 个体的人的集合体,能够在法律上作为一个“人”来进行法律行为,这个人与拥 有法律认可地位的自然人在从事活动和承担责任上拥有同等的地位。 作为法人的公司,有权也有能力参与民事活动,但其人格有异与公司的成员 及投资者等自然人,特指公司作为一个整体,有权以己之名对外从事活动,有能 力以己之财承担责任。即:股东对公司投资后,其财产所有权被公司请求分配收 益的权利所替代4,公司有权处分该财产,利用该财产获益。为了使公平合理的 法律得以衡平,正是因为投资者以失去投资财产的所有权为代价,才换来了以投 资额为限承担责任的有利地位。当公司破产倒闭之时,公司成员的其他财产也将 不会受到牵连。 财产在可预计的范围内增减, 成为公司投资者投入资金的定心丸。 正是由于法人的独立人格保障了公司股东的个人财产 (除向公司投资的已成为公 司资产外) ,确保了公司股东只在投资额度内向公司的债权人及其他交易方承担 责任,故,公司股东有限责任的确立,使得投资者能够纷纷慷慨解囊,推动经济 的大跃进。 (三)关于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三)关于法人人格否认制度 法律规范中的“应然”在现实社会中往往达不到“实然”的状态。虽然公司 股东仅以出资额为限来承担责任,但是其又被赋予参加公司治理,或者选取代表 对公司进行治理的权利。权力的无限扩大往往会带来腐败,故在巨大利润的引诱 下,某些股东们便不惜铤而走险,不惜牺牲公司以及其他股东的利益来充实自己 的腰包,动摇公司股东的有限责任原和法人独立地位。然而,公平、正义作为构 4刘俊海: 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权保护 ,法律出版社,1997 年版,第 254 页 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在母子公司中的适用 3 筑法律制度的内在核心价值目标,理应成为协调经济利益的准绳。为了使社会中 的多数人都能够将自己追逐利益的行为限定到一定的范围之内, 以保障其他人的 利益不会招致损害,从而达到最大的自由度,法律必将明确规定行为人的行为底 线。法律对越线之人的惩罚,也正是法律平等保障所有人的权利的重要表现。因 此,虽然,股东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但是当其对公司控制超过一定限度,致使 公司的决策受其左右,使公司利益、其他股东与债权人利益招损之时,法律必将 维护其利益之圆满,否定公司的独立地位,要求背后股东为其所为负责。 (四)母子公司适用法人人格否认的原因(四)母子公司适用法人人格否认的原因 当自然人作为股东拥有公司的控制权时, 其可引起过度控制之行为而受到法 律的追究。法律上不禁止公司拥有其他公司的股权,因此,拥有独立法人地位的 公司也可以持有另一公司的股份,成为另一公司的股东。根据其持有股份的比例 多少,其既可以成为另一公司的普通股东又可以成为控股股东。当其持有股份数 不足以对另一公司决策产生影响,作为另一公司的普通股东时,因其无法对公司 的重大事项起到决定作用,故其对一般情况下也不可能实施过度控制;反之,当 其持有的股份超过百分之五十,或者虽未超过该比例,但能够动摇公司的决定, 影响公司的决策之时,其变成为该公司的控股股东,二者的关系也可被称为母子 公司。 以母子公司是否拥有子公司 100%的股权为划分标准将其划分为全资子公司 与否的根据。 当公司未拥有子公司全部股权之时, 母公司并非子公司的单一股东, 故,母公司与子公司拥有的股东并不同,所以二者的利益归属点必定不同,二者 根据其目标的不同所指定的发展策略的侧重也肯定不同。 在双方都致力于满足自 身的需求,力求将自身利益无限放大时,必定会影响另一方权利的行使5。冲突 主要有三种:第一,母子公司要达到的目不同。因为二者的股东不同,母公司的 终极目标是无限放大集团股东的利润。而子公司其作为一个团体形式出现,拥有 自己的股东,用其行为对股东负责,时刻将股东利益放在心中,力求达到股东之 最大满意度。当母公司非子公司唯一股东之时,子公司拥有其他股东,其经营策 5沈乐平著: 母子公司法律问题研究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年版,第 52 页 4 略便要兼顾其他股东的利益。 子公司在满足其股东的道路上必定会有与母公司的 整体利益存在差异的地方, 而母公司的整体规划将因此被打乱, 导致其利益招损, 无法完全满足其股东的期许。第二,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管理不管不问,任由其发 展之时,子公司的自主能动性过高,子公司与母公司的内部结构如同一盘散沙, 没有丝毫凝聚力,母公司的规模效应无法发挥到最优化,母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将 被制约。第三,因为子公司作为母公司拓展业务,赚取利润,壮大其经济实力的 有利形式,所以子公司的成败也与母公司的命运紧紧相连。因母公司也将承担子 公司经营之风险,所以,如果子公司的运营成本与子公司所创利润远远不符,母 公司的经营将受其影响,甚至被子公司拖累,这种收益与成本的不均衡也将成为 双方关系瓦解的导火索。 在这些冲突的影响下,母公司将自身利益放在首位,压制子公司的发展,或 者不顾子公司的将来,占用子公司的财产,致使子公司的利益相关者之权益招损 的情况将出现,因此,母子公司适用法人人格制度对于制约母子公司的行为至关 重要,故国外已有很多案例实践了该原则演变。德国审理 tiefbau 一案6时便适用 了揭开公司面纱理论, 表明了只要具有母公司对子公司实施了不间断的、 长期的、 大范围的控制,法院将不承认公司的独立地位,由公司股东为公司的债权人承担 责任。 stone v.eacho 一案中, 法官认定该案中的母子公司拥有同一负责人和经理, 且两公司的资产并未划分等事实后,便适用实质合并原则,判定两公司的债权人 可就两个公司的财产平均受偿。 深石原则是在美国法院审理泰勒诉标准电气石油 案中得到了发扬,其确定当子公司的注资不足,母公司采取非常规手段,使其债 权优先于子公司的优先股股东之时,母公司的行为因有违法律的公平正义原则, 而被判定为无效,最终仍将子公司的优先股股东作为优先分配的对象。揭开公司 面纱、实质合并原则、深石原则、兰德教授的“自动居次原则”与波斯纳教授的 “衡平居次原则”成为否认法人人格原理在国外的发展。 在中国,同样有一批优秀的专家学者注意到法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问题。这 方面也有较多的人从事专门研究,清华大学法学院朱慈蕴教授可谓该领域的先 驱,其著有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研究一书中对该制度进行了详尽的阐析,吉 林大学法学院、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教授、 副院长蔡立东在 公司自治论 6 英戴维m沃克著: 牛津法律大辞典 ,北京社会与科技发展研究所组织翻译,载光明日报 ,1988 年版。 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在母子公司中的适用 5 中对该问题也进行了研究。中南大学法学院教授沈乐平也在母子公司法律问题 研究一书中提及该制度,另外,民法泰斗梁慧星也如是。猴王案也成为实践该 制度的经典案例。 二、猴王案件始末二、猴王案件始末 (一)猴王案件简介(一)猴王案件简介 1993 年 10 月,猴王股份有限公司开始公开发行股票,对外进行募资,其前 身为猴王焊接公司。其正式挂牌上市的地点选定为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 市,至此以后,其便正式成为中国最早上市的企业之一。1995 年,获得国有资 产授权投资主体资格的猴王集团又同时得到了当地国有资产管理局的授权, 开始 其作为代理人的生涯,管理猴王股份公司的国家股。1997 年 4 月在深圳证券交 易所办理完成的过户手续,标志着集团正式成为股份公司的股东。拥有猴王股份 公司总股本 34.42%的猴王集团,成为猴王股份公司名副其实的第一大股东,可 对其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猴王集团因其其急速扩张,也留下了巨大的债务缺口,截止 1999 年底,除 了猴王集团 30 家在省外的分公司 1.44 亿元的亏损、 当地金融机构 2.62 亿元贷款 以外,其负债已经高达 22.14 亿元7。故而,位居猴王股份公司第一大股东地位的 猴王集团, 便利用其大股东之身份, 将自己名下的焊材厂与焊条厂卖给股份公司, 以期用其 “垃圾资产” 换取上市公司巨额现金; 为欺骗猴王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 与其签订了互收资金占用费的协议,将 1995 至 1999 年五年来仅为 1.5 亿的资金 占用费,夸大了 4000 万元;仅一年度集团公司就已向股份公司上交 8 693 850.71 元8用以租用其旗下虚有的资产。2000 年底,拥有猴王集团及猴王股份有限公司 高达 7.3 亿债权的华融公司,在两公司的全部资产无法偿还全部债务之时,向法 院提交了猴王集团的破产申请。 而曾经轰动一时作为当时唯一的一家上市公司的 猴王股份公司,竟然在短短的两年间,被其母公司轻而易举的掏空,销售业务从 7 8 何美欢: 中国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问题:尚未诊断,如何下药 ,载投资者利益保护21 世纪商 法论坛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6 全国首位滑至入不敷出境地,时至最后负债累累,想来与其股权结构和法人治理 上存在的缺陷密不可分。 (二)原因分析(二)原因分析 1.股权结构之缺陷股权结构之缺陷 猴王焊接公司原为国有企业, 猴王股份在其基础上改制而来, 加之 证券法 中关于企业改制的折股规定9,故,猴王股份公司出现国有股占据明显优势的局 面在所难免。猴王股份公司 1994 年年度中期报告10中显示:国家股和法人股成 为猴王股份公司的股权结构的主体,其中国家股所占总股本的比例为 37.84%11, 远远高于占 12.36%的法人股数量,股权结构极其不合理。 “国家股代理人” 这一种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弱化了猴王股份公司的资本积聚功能, 主要资金 来源于国家投资,而国家投资依每年的国家预算而定,猴王股份公司无法充分发 挥积聚市场上流动资金的力量,加之国家的投资具有一定的不透明性,所以风险 规避的功能也将被削弱。 公司股份的流动性不足, 将是公司的股东锁定为少数人, 股东数量少,股东的监督管理便随之减少,因此公司的治理便少了市场的有力监 管。由于猴王股份公司的股权高度集中,所以,作为国有股代理人的猴王集团比 其他股东拥有更多监督管理的权利,对于来自其他股东的监督,猴王集团也可因 其拥有绝对发言权而将其否决,所以,其他中小股东无论怎样努力都如同以卵击 石,无法与其抗争,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利益被侵蚀却束手无策。 然而,作为国有股代理人12的猴王集团并非国有股本人,两者之间的利益也 并非完全重合, 当代理人在违背被代理人意愿的情况下得到的利润远远大于其履 行代理义务所得的报酬时,在巨大利益的驱动下,代理人很有可能铤而走险,将 本人的利益置之不理,以谋求额外的利益。因代理人的行为对于第三人而言,等 同于本人的行为,对于其他股东或者是交易者来说,猴王集团的行为就是国家的 9证券法中规定:企业改制过程中其国有净资产的折股比例不得低于 65% 10猴王股份公司 1994 年年度中期报告 :猴王股份公司总股本:30272.322 万股;法人股:2835.6 万股; 公众股:17018.03 万股 11杜湘红: 上市公司股权治理状况分析以 st 猴王为例 ,载事业财会 ,2003 年第 2 期 12俞叶峰: st 猴王:四载神通难逃退市一劫 ,载中国证券报 ,2005 年第 8 期 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在母子公司中的适用 7 行为, 故猴王集团在行使大股东权利之时, 便可以打着为了 “国家利益” 的幌子, 肆无忌惮地为己谋利。而被表象迷惑了的中小股东也只能为了“国家利益”而忍 气吞声牺牲“个人利益”。 2.法人内部治理结构法人内部治理结构 1313之缺陷 之缺陷 欧洲公司治理的一些研究者指出: “欧洲股权集中体系的主要表现形式 绝对控股,本身就是无效率的,因为它滋生了太多的掠夺恶行。14”股权的高度 集中意味着公司的绝对控股者能够更多的参与公司的治理, 公司的各机构意志都 将受其左右,从而丧失行事的自主性。可想而知,公司只不过成了控股股东手中 一颗任意摆布的棋子,而公司的其他治理机构也将无法发挥其应有之效用。 (1)股东大会“虚无化” 依公司法第三十七条15,作为公司最高权力机关的股东大会应该时时刻 刻将股东利益作为其行事的归属点。然而,公司的控股股东16对公司的各项活动 都将产生风向标的作用,决定公司治理中的所有起决定性作用的活动。猴王集团 拥有股份公司超三分之一的股份,虽未过半,但是在非流通股占主体的情况下, 其对于公司的重大决策仍能够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猴王集团无可非议的成为 猴王股份的控股股东。 处于被控地位的股份公司的股东大会只不过是对猴王集团 决定的一个传达而已,根本无任何讨论的余地;而对于猴王股份公司的中小股东 来说,股东大会常常只是封口的一个道具而已。正是因如此,中小股东的诉求无 法得到满足,久而久之,只拥有形式上“发言权”的小股东参与股东大会的热情 也将荡然无存, 股东大会本应发挥的代表所有股东利益来治理公司的作用也仅仅 徒留一个躯壳而已。 (2)董事会投票形式化 依公司法第 109 条规定,董事会为股份有限公司的必备条件,再则,按 13崔勤之: 对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法理分析 ,载法制与社会发展 ,1999 年第 2 期 14 tom kirchmaier jeremy grant,corporate ownership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in europe,cep discussion paper no0631,april 2004 15公司法第 37 条: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由全体股东组成,股东会是公司的权力机构,依照本法行使职 权。 16 公司法第 217 条(二) : 控股股东,是指其出资额占有限责任公司资本总额百分之五十以上或者其 持有的股份占股份有限公司股本总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股东;出资额或者持有股份的比例虽然不足百分之 五十,但依其出资额或者持有的股份所享有的表决权已足以对股东会、股东大会的决议产生重大影响的股 东。 8 公司法第 38 条第 2 款17之规定,董事的选举决定权在于股东,而股东的持 股数直接代表着其所持的选票数,故,拥有公司多数股票的控股股东便可想当然 得多投对其有利之票,在此种有利情形下,能够进入董事会的董事将更多的表达 控股股东之想,长此以往,股份公司的董事会将落入控股股东之手,任其摆布。 截止 1999 年,猴王集团已已选举四名董事进入股份公司的董事会,具有绝对的 优势,能够对董事会的决策起到关键的作用,再者,猴王股份公司的董事长或是 通过兼任总经理,亦或是通过提名自己能够控制的人来担任总经理,来达到控制 董事会的目的。而,代表其他中小股东利益的董事仅占少数,且比较分散,无法 形成统一、有效的方案与之抗衡。董事会的投票决策机制形同虚设,无法真实反 映大多数股东意愿,公司的治理上也出现了灰色地带。 (3)经理层竞争渐弱化 依公司法第 47 条18规定,公司的股东大会可以发号施令,决定公司的 各项事务,董事会是受股东大会所托,决定公司的具体工作人员,并将股东大会 的决定落到实处的机构。 经理层对公司拥有决定除去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管理事项 外的其他事项的权利。董事会为实质意义上的委托人,而经理层则履行被委托人 的职责。作为被委托人的经理层依其权限依董事会的意向对公司进行管理。当当 公司中拥有股权的人员比较多,利益比较多元化时,各股东大多都希望自己的利 益达到最大,各抒己见的情况下,达成的共识将能够起到制衡其他股东非法利益 的作用,股东大会的形成独断决策的权利就被弱化,董事会受股东大会的约束就 越来越小,董事会达成的决议也将更民主,更能代表多数股东的想法,故而董事 会确定的经营管理层也将能够发挥更大的自主性,最终将其权力发挥到最大。最 终,带领公司走上民主发展道路,使大多数人的利益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达到最大 化。然而,猴王股份公司被猴王集团这一大股东控制,其所选择的董事顺利通过 了股东大会表决,最终占据猴王股份公司董事会的逾三分之一的席位。也正因为 如此,猴王集团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换掉猴王股份公司的两任经理,决定猴王股份 公司高管的大部分人选,长此以往,猴王股份公司变成了猴王集团的一言堂,只 要猴王集团点头,经理层就可以确定下来,所谓的经理层的竞争也只不过是名存 17公司法第 38 条: 股东会行使下列职权: (二)选举和更换董事,决定有关董事的报酬事项; 18公司法第 47 条(9) : 董事会向股东会负责,行使下列职权:(九)决定聘任或者解聘公司经理及其 报酬事项,并根据经理的提名决定聘任或者解聘公司副经理、财务负责人及其报酬事项; 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在母子公司中的适用 9 实亡而已。 (4)监事会“旁观化” 依公司法第 54 条19规定,为了保证公司的正常运行,公司股东选举公 司的内部员工作为监事,从内部对公司实施监督的,可对公司的相关人员之行为 进行定期检查, 能不定时查阅公司的资料, 对于不法行为能起到一定的制衡作用。 公司的监事会理应由公司的股东大会确定的人选组成,然,猴王股份公司的监事 会,却是先由猴王集团提名,最终由董事长敲定人选,此举无异于“做自己的法 官” 。故而,猴王股份公司的监事会,在猴王集团随意换掉猴王股份有限公司的 高管之时,非法掠夺其子公司之时;利用股份公司之名为其作保之时;在集团恶 意派现之时;在集团利用非公平关联交易进行利益输送之时;连站出来说“不” 的勇气都没有,完全丧失其监察之功用。 我国公司法第 20 条20的规定即 “法人人格否认制度” 。猴王集团拥有 猴王股份有限公司超三分之一的股份,对其形成了实际的控制,其投票选出的董 事又占猴王股份董事会的多数席位,在董事会上发挥着主导作用,支配、影响着 猴王股份的意思,对其行使重大决策权,控制其主要经营活动。在此情况之下, 猴王集团作为公司的股东,虽有异与自然人,但股份公司的债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国际商务师《国际贸易法规与国际市场开拓》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市场调查师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商铺转让协议2025年
- 全职司机2025年聘用协议
- 配送服务合同协议2025年配送范围条款
- 旅游服务委托协议2025年格式
- 临时建筑租赁使用期限协议2025
- 酒店客房维修合同协议2025
- 2025年即时奖励与积分兑换体系考试试题及答案
- 健身工作室服务协议2025年健身承诺
- 富士康线上测评题库
- 系统布置设计-SLP方法课件
- 健康传播 课件 第一章
- 大学英语四级阅读理解精读100篇
- 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和考核细则
- 初中读本第2讲第2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教学设计
- 2023年丽水市龙泉市政协办公室招聘编外人员考试题库
- 保利地产成本管理岗位
- 耳部铜砭刮痧技术评分标准
- 江苏某全钢结构高层综合楼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总结演示
- 血液透析合并贫血患者的护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