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专业论文)爱德华·吉本史学思想研究——以《罗马帝国衰亡史》为例.pdf_第1页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专业论文)爱德华·吉本史学思想研究——以《罗马帝国衰亡史》为例.pdf_第2页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专业论文)爱德华·吉本史学思想研究——以《罗马帝国衰亡史》为例.pdf_第3页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专业论文)爱德华·吉本史学思想研究——以《罗马帝国衰亡史》为例.pdf_第4页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专业论文)爱德华·吉本史学思想研究——以《罗马帝国衰亡史》为例.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以爱德华吉本的巨著罗马帝国衰亡史为研究对象,试图阐明爱德华吉本 史学思想的主要理论构成及其特征。本文从爱德华吉本所认为的导致罗马帝国衰亡 的宗教、政治和蛮族入侵等因素,来探寻爱德华吉本史学思想的理论构成。爱德华吉 本的史学思想在西方近代理性主义史学思潮中具有典型性,对爱德华吉本史学思想 的研究有助于理解理性主义史学的概貌。爱德华吉本的史学思想具有一定进步性意 义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他在著史的过程中忽略了对经济因素的描述, 以及对中世纪历史的否定等等,这些都是片面的。 关键词:爱德华吉本;理性主义史学;罗马帝国衰亡史 a b s t r a c t f o rt h e s t u d yo fe d w a r dg i b b o n sm a s t e r p i e c e ”d e c l i n ea n df 矾lo ft h er o m a n e m p j r e ”,t h i sp a p e ra t t e m p t st oc l a r i f yt h em a i nt h e o r ya n di t sf e a t u r ea b o u tt h eh i s t o r i c a l t h i n k i n go fe d w a r dg i b b o n f r o mh i st h i n l 【i n ga b o u tt h er e a s o nf o rr e l 蟛o u s ,p o l i t i c s 狮d b a r b a r i a ni n v a s i o nw h i c hl e dt ot h ed e d i n eo ft h er o m a n e m p i r et 0e x p l o r et h et h e o r e t i c a l f o mo f h i sh i s t o r i c a l t h i n k i n g f u n h e 册o r e ,o fa l lt h em o d e mr a t i o n a l t h o u g l l t si nw e s t ,h i s t h o u 曲ti ss ot y p i c a lt h a ti ti sh e l p f u lf o ru st ou n d e r s t a n dr a t i o n a ig e n e r a lp i c t u r e h i s h i s t o r i c a l t h i n k i n gi sn o to n l yac e r t a i ns i 印i f i c a n c e ,b u ta l s ot h e r ea r es o m el i m i t a t i o n s , s u c ha sh i sn e 硝e c t i o nf o rm ed e s c r i p t i o no fe c o n o m i cf a c t o r si nh i sw r i t i n g ,a n dh i s n e g a t i o nf o rt h eh i s t o r yo f t h em i d d l ea g e s 觚ds oo n t 1 l e s ea r ea l lu n i l a t e r a l yw o r d s :a d w a r dg i b b o n ; r a t i o n a lh i s t o 巧; d e c z 伽e 口翮而以d ,r 溯e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 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 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东北师范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 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 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垒丞盟 同期:塑复:笸:! z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东北 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 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 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址指导教师签名:匪图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篡划指导教师签名:c 蔓兰! 封 日 期:幽:攻日期:幽墨:么! 场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电话: 2 互基幽笙刃面 通讯地址:名籀q 纠两焉岛争互猁黼b 编:如姆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己l 吉 ji口 一、选题依据与问题提出 本文的选题最初是受爱德华吉本的巨著罗马帝国衰亡史的启发,罗马帝国 衰亡史这部著作闻名遐迩,二百多年来盛行不衰。这部介绍罗马衰亡原因的著作体现 了爱德华吉本的史学思想。爱德华吉本的史学思想是以理性主义为基调的。自从罗 马帝国衰亡史问世以来,国内外对他的研究从未i 日j 断。“今天距本书问世已二百年, 人们在七十年代后期英法美意等国的杂志上又看到大量关于吉本及其巨著的论文。有些 文章从政治、宗教、文学、哲学等角度对这部名著做进一步的控讨,也有些从吉本所处 的时代、他的历史哲学、历史兴趣、编纂方法等方面对作者重新加以研究。本文在 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旨在对爱德华吉本的理性主义史学思想以及他的治史方法做出论 述并加以评价。爱德华吉本的史学思想在西方史学发展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他史学 思想的理论构成是什么? 我们又如何看待? 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做出自己的解答。 爱德华吉本生活在西方理性主义史学高歌猛进之时,他的史学思想是理性主义史 学的典型代表,所以,他对理性主义史学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虽然爱德华吉本继 承了一些理性主义史学家的观点,但他也有超越和独到之处。“吉本的批判精神来自他 的理性主义。他生活在1 8 世纪启蒙运动时代,各国启蒙思想家继承了人文主义者的理 想,高举理性主义大旗,用唯物论反对唯心论,用政治自由对抗专制暴政,用信仰自由 反对宗教迷信,对一切他们看来是非理性的东西均加以无情的批判。”罾反对基督教的教 义、奇迹和狂热,拥护自然神论;反对暴君专制,拥护开明君主制和自由平等:反对野 蛮愚昧,拥护以理性为本的进步观念,这些构成了爱德华吉本理性主义史学思想的核 心。通过对爱德华吉本史学思想的论述,本文希望达到对爱德华吉本的史学思想有 一个更伞面、更深刻的理解,进而加深对理性主义史学的理解。由于各种原因的限制, 爱德华吉本史学思想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局限性,柯林武德在历史的观念中对 爱德华吉本的理性主义史学评价得十分深刻。他十分有力地指出了爱德华吉本理性 主义史学思想的片面性与局限性,尽管如此,爱德华吉本在史学界仍有很重要的地位。 笔者认为,对于爱德华吉本的史学思想应持一种客观的态度,既能看到他史学思想中 合理性的一面,也要看到他局限性的一面,从而做到对爱德华吉本的史学思想有一个 客观的了解。 戚国淦:( 罗马帝国衰亡史 中译本序言,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北京:商务印书馆,2 0 0 4 年, 第1 3 页。 孙秉莹:欧洲近代史学史,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 9 8 4 年,第1 0 8 页。 l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起点 本文研究的重点是爱德华吉本的史学思想,研究的起点是爱德华吉本的理性主 义史学。那么就有必要对爱德华吉本的理性主义史学及相关问题作一个梳理,笔者将 在此基础上根据本文写作需要进行简要评述。 爱德华吉本的鸿篇巨著罗马帝国衰亡史流传之久,在史学界享有盛誉。爱德 华吉本写了罗马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叙述了从图拉真安东尼家族在罗马帝国臻 于鼎盛直至逐步走向衰弱的过程。爱德华吉本具体地论述了导致罗马衰亡的政治、宗 教、蛮族入侵、军事等各方面的因素。通过读这本书,能深刻地体会到蕴含在书中的爱 德华吉本的理性主义史学思想和他严谨的治史态度。本书给了笔者写作本文的灵感和 基础,是本文的核心资料。本文是基于这本书对爱德华吉本理性主义史学思想及他的 治史方法展开论述的。这本书对本文的结构和内容上的构思也有重要价值。 乔治皮博迪古奇的十九世纪的历史学与历史学家是融合作者对近代西方史 学心得体会,真知灼见的著作。他对史学家的生平,史学上的重大事件,都介绍的十分 得体,使人一目了然,体会要领。在第一章中他从文艺复兴介绍到法国革命,对那段时 期的自然、宗教、政治等方面都有所涉及。本文也涉及到对理性主义史学的分析,以及 对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这本著作的分析,这对于本文的写作有一定的借鉴 作用。通过本书也能了解到启蒙运动时期前后的时代特点,爱德华吉本也是启蒙运动 时期一位伟大的史学家,因此本书对了解爱德华吉本生活的时代背景和那个时期的史 学特色有所帮助,对于本文的把握也有一定的帮助,可以说这本书对于本文的写作的帮 助比较全面。 、 休谟在自然宗教对话录中指出神是存在的,神是希望的本源,是宇宙一切事物 的根源。休谟对基督教的教义实行了严厉的批判,认为基督教的教义本质上是违反理性、 违反自然的东西。基督教利用迷信和狂热的手段来达到他们自己的目的,严重地影响了 人的情感和理智,害处尤大。休谟并不是一个彻底的无神论者,是一个自然神论者,爱 德华吉本也是一个自然神论者,对基督教的教义,奇迹等也持严厉的批判态度,在这 方面爱德华吉本对休谟的观点是有所继承的。这本书对于了解爱德华吉本理性主义 史学中的宗教观点有所帮助。 孟德斯鸠的罗马盛衰原因论中论述了罗马衰亡的原因,该书与爱德华吉本的 罗马帝国衰亡史相对照,有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爱德华吉本对孟德斯鸠的政治思 想也有继承性,了解孟德斯鸠的政治观点对于我们了解爱德华吉本理性主义史学中的 政治观点的精髓有一定的参照价值。 格鲁门、热拉尔德在吉本之 中的“平衡”与“极端”( “b a l a n c e ” a n d e x c e s s a sg i b b o n se x p l a 彻t i o no fl h ed e c l i n ea n df a l l ) 一文中论述了爱德华吉本 的政治史观,指出爱德华吉本着重强调应该处理好军事和民事之间的平衡,罗马帝国曾 2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经处在完美的平衡之中,后来山于罗马帝国的不明智走向了极端,走向了衰亡。本文也论 述了爱德华吉本不支持人民群众,认为人民群众是无知的、危险的、给人民过多的自 由会导致无政府主义看法。 约翰伯瑞在进步的观念一书中抨击了恶性循环和满足现状的信念,认为进 步观念是合理的,并且得到历史经验的证明。世界历史的演进是由观念支配的,观念作 为一种力量不仅影响政治,而且影响人类文明的每一个领域。进步的意义最为广大,产 生的影响也最为深刻。作者用最详实的资料,展示进步观念的发展史。直到1 7 1 8 世纪上半叶,随着理性主义进入社会领域,知识的进步观才拓展为人类普通的进步观。 爱德华吉本也拥护进步史观,也提倡以理性为本的进步史观。这本书对本文有着不可 低估的价值。 孙秉莹在欧洲近代史学史中阐述了欧洲资产阶级史学发展的历史,探索了史学 思想的源流,这本书对爱德华吉本的著作及其史学思想都作了介绍,对爱德华吉本 本身也作了介绍,对本文论述爱德华吉本的史学思想有着指导性的作用。 凯利克里斯托弗在一次伟大的游历:读吉本的( 罗马帝国衰亡史) ( a g r a n d t o u r : r e a d i n gg i b b o n s “d e c l i n ea n df a l l ,) 中介绍了罗马帝国衰亡史的主要内容以及对这些内 容的评价,作者认为爱德华吉本不仅是一个伟大的历史学家也是思想家和文学家: 章世嵘在西方历史理论的进化中具体论述了西方历史理论从古希腊到现代发展 过程。这本书对思潮、学派进行了分析,对主要的思想家作了介绍,对理性主义史学出 现的前因后果分析得十分深刻,对理性主义史学家分析得也十分得体。这有利于笔者了 解理性主义史学的实质。 柯林伍德在历史的观念“启蒙运动”这一节中介绍并评价了启蒙运动,并对启 蒙运动的几个代表人物的思想进行了精辟的分析。他着重描写爱德华吉本的理性主义 史学具有一定的极端性与片面性。这对本文能j f 确评价爱德华吉本有很大的启示。 3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爱德华吉本生平及罗马帝国衰亡史内容简介 一、爱德华吉本生平及其思想历程 爱德华吉本于1 7 3 7 年出生在萨晕郡的普特尼镇,是“绅士爱德华吉本和朱迪 恩波汀结婚后的第一个孩子。我没有落到奴隶、野蛮人、农夫的命运;大自然的恩惠 使我诞生于一个自由、文明的国度,科学与哲学的时代,具有荣誉地位,体面地享有许 多财富的家庭 爱德华吉本幼年时期体格非常孱弱,生命很难维持,在他姨妈的精心照料下才得 以生存下来。九岁开始上学,后因上学时生病而中断,他所受的初级教育是不完备的。 但他生性好学,在姨母的辅导下学到了很多方面的知识。1 7 5 2 年他的健康状况有所好转 的时候,他父亲又把他送入了牛津大学的莫德林学院,在那时他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 并读了许多关于历史的书籍,为他后来写罗马帝国衰亡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过了 一段时间,牛津大学的庸俗作风使他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一所教会学校,在一般人的 心目中,至少应该按照宗教原则培养学生。可是我们这学院却竭力设法将固执和漠视这 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统一起来。在他看来:异教徒或不信教的人是妖怪,可是它对自己 的学生,却永远,或常常或有时忽略了精神教育 后来又因对导师的不喜欢,他深感 无聊,时常离开学校,沾染上了不正当的行为,交上了一些人品不端的朋友。在彷徨苦 闷之时,他接受了天主教,父亲对此很恼火。爱德华吉本离开了牛津大学,他认为在 牛津大学的日子,是最懒散、最没有收获的同子。 离开了牛津大学,他爸爸又把他送到瑞十洛桑去学习。选定的导师帕维亚尔博学多 才,深受爱德华吉本的爱戴。在导师教导下,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学业上,爱德华吉 本都取得了巨大进步,这为他后来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苦心孤诣地用了许多 功夫认识我这个英国学生的性格,赢得我的感情,启迪我的心智。待到他和我互相了解 之后,他立即将我从盲从而杂乱地喜爱读书引上按照需要取得教育的道路。 吉本到洛 桑一年半后放弃了天主教,改信新教,这次转变与他导师的教诲有莫大的关系。“然而 这只是他的宗教观在前进中的第一步。随着他对哲学和自然科学的研读和他理性主义世 界观的形成,他接受了法国启蒙思想家所传播的自然神论的观点,从而掌握了在罗马 帝国衰亡史中对基督教传统教义、信条进行批判的武器。” 英 爱德华吉本:古奉自传,戴了钦译,北京:北京三联出版社,1 9 8 9 年,第1 7 页。 英 爱德华吉奉:占本自传,戴子钦译,北京:北京三联j ;版社,1 9 8 9 年,第5 1 页。 英 爱德华古本:吉本自传,戴予钦译,北京:北京三联出版社,1 9 8 9 年,第6 6 6 7 页。 戚国淦: 中译本序言,爱德华上奉:罗马帝国衰亡史,北京:商务印书馆,2 0 0 4 年,第3 页。 4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7 5 8 年4 月在离开了洛桑返回英图,爱德华吉本j j 1 7 6 1 年用法文写成论文学 研究一书,想唤回法国人对希腊和罗马文学的重视。他的这本书,在法国、荷兰很受 欢迎。1 7 6 3 年1 月,爱德华吉本前往欧洲漫游,在那晕他拜访了许多像狄德罗、霍尔 巴赫等社会名流,这对他理性主义史学思想的形成有着莫大的关系。1 7 6 4 年他来到罗马, “对他那富有古典学术修养的心灵来说,罗马这个永恒文城是充满魅力的。”1 7 6 4 年1 0 月1 5 日,当我坐在卡皮托山岗废墟之中沉思冥想时,赤足的托钵僧人正在朱庇特 神庙中歌唱晚祷词,撰写一部这个城市衰亡历史的念头第一次涌上我的心头。”固罗马之 旅为爱德华吉本著述罗马帝国衰亡史提供了灵感。爱德华吉本1 7 6 5 年回国之 后一直被家事、社交等一系列事情所困挠。1 7 7 0 年他父亲去逝,他从国民军退役后,因 可以自由支配时间,所以开始策划写作此书。1 7 7 6 年爱德华吉本当选为国会议员。后 来他又因不想在仕途上浪费时间和精力辞去了国会议员的职务,前往洛桑一心一意地著 述。1 7 8 7 年写完此书。“对于这卷书在学术上的精确和文字上的熟练,吉本是有把握的”。 此后的几年里,爱德华吉本又写了一部自传式的回忆录。1 7 9 4 年这位大史学家在 伦敦逝世,终年五十七岁。 二、罗马帝国衰亡史内容简介 罗马之旅为他写作罗亡帝国衰亡史创造了契机。“罗马之旅,触景生情,由情 而发,名著终成。 爱德华吉本写作本书的目的就是为了探究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并 描述这一过程。爱德华吉本能写出如此规模宏大、声誉之隆的著作,非常困难也煞费 苦心。“要想把千头万绪,枝蔓丛生的史实包容进来,也殊非易事。作者将罗马城作为 全书的基本点,条条线索从这里引向四面八方。他将大量历史事件编排组合,不尽按编 年顺序,而注重其内在联系,以勾划出罗马帝国逐步走向衰落的各个阶段。这种安排从 他的反对者口中也博得了和谐一致的赞美。”爱德华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 叙述了罗马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内容不仪仅包括罗马,波斯、同耳曼等国的历史也包 括在内。爱德华吉本在书中对基督教、罗马政治的腐败、蛮族入侵罗马的情况等等, 都作了细致的描述。书中最精彩的部分就是第1 5 、1 6 章对基督教的描写。这两章叙述 了基督教的发生、发展的过程。爱德华吉本在书中深入分析了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遭 遇、基督教的教义、奇迹等,并对这些进行了理性的考察之后,进而认为基督教是罗马 衰亡的主要原因。爱德华吉本在对罗马帝国政治的腐败、军队的腐化作了充分的论述 之后,得出因政治上的腐败致使罗马帝国衰亡成为必然的结论。罗马帝国衰亡史以 孙秉蒙:欧洲近代史学史,长沙:湖南人发: j 版社,1 9 8 4 年,第1 0 5 页。 戚圉淦:( 罗马帝国衰亡史 中译本序言,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北京:商务印书馆,2 0 0 4 年,第 5 页。 孙秉蒙:欧洲近代史学史,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 9 8 4 年,第1 0 6 页。 张广智:吉本史学生涯随记,历史教学问题,2 0 0 1 年第5 期,第2 4 页。 戚困淦: 中译本序言,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1 i 二史,北京:商务印书馆,2 0 0 4 年,第 6 贞。 、 5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大量的篇幅,论述了蛮族入侵罗马时残酷的掠夺和屠杀的场面,爱德华吉本由此而强 调是蛮族最后把罗马带入衰亡的境地。爱德华吉本在书中对罗马经济方面的叙述很少, 占有的篇幅不大,这就是他局限性的一面。 这部巨著分三次出版,它的出版引起了轩然大波,1 7 7 6 年第一卷出版,引起了英国 文坛的轰动,也是史学界的一件大事。它成为当时最畅销的书籍之一,并受到好友休谟、 罗伯逊等人的赞同。休谟、罗伯逊等人都是理性主义史学家,爱德华吉本对他们的史 学思想是有所继承和发扬的,他们的史学思想是他史学思想的来源之一。理性主义史学 家对基督教的批判是十分辛辣的,因为书中涉及了对基督教的批判,所以不可避免地会 遭到教会的攻击,但爱德华吉本没有屈服,坚持把罗马帝国衰亡史写下去。1 7 8 1 年第2 、3 卷出版,获得了与第一卷同等的声誉。 最后三卷的出版依然是引起了很大的喧嚣。罗马帝国衰亡史已经引起广大读者 的极大兴趣,在学术界也受到了重视和推崇。后来的史学家对之也倍加赞赏。“1 9 世纪 后期至2 0 世纪初期英国著名史学家伯罩在其所注的罗马帝国衰亡史序言中指出:吉 本在许多细节和若干知识部门中已经落后于时代,这一点只意味着我们的父辈和我们自 身不是生活在一个完全无所作为的世界里。但是在主要问题上,他仍然是我们超越时代 的老师。 伯里对爱德华吉本的评论十分正确,道出了爱德华吉本史学思想的进 步性。 罗马帝国衰亡史流传己久,近年来史学界对爱德华吉本以及著作进行评论 的文章很多。分别从政治、哲学、宗教、文学等不同角度对他的著作进行研究。每个学 者都为他周密的布局,审慎的判断而感叹。“书中的每章都是一个经过仔细孕育和精 心安排的整体都是上面所说一部伟大交响乐中的一个乐章,而且所有的乐章一般都 有一个明确的十分动人的结尾。 在爱德华吉本生前,此书已出现法、德、意等文字 译本,现在则有更多文字的译本。在史学界能有这么一部风行的学术著作是罕见的。当 然,由于种种原因,他的著作也不可避免的有一定的局限性,但瑕不掩瑜,通过阅读罗 马帝国衰亡史,我们能看到1 8 世纪理性丰义史学家那大胆的怀疑和批判的精神,也能 深刻地体会出爱德华吉本史学思想的精髓所在。 戚国淦: 中译本序言,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北京:商务印书馆,2 0 0 4 年,第 1 3 页。 英 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引言,黄宜思、黄雨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 0 0 4 年。第9 页。 6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爱德华吉本的理性主义史观 一、理性的宗教观 爱德华吉本认为,罗马帝国的衰落与基督教密切相关,因为基督教的侵入使人们 的忍耐性加强,积极向上的美德遭到压制,使罗马人的精神开始腐化,使罗马帝国歹f :始 衰落。无论公或私的财富都被教士和主教聚敛在手中或用于拜神无止境的需求。“在基 督教的统治下,这种虔诚的设施已增加了许多倍;使这座城市里拥挤着4 0 座男修道院、 2 0 座女修道院、6 0 个圣徒和教士的牧师会和教士团,因而非但没有减缓1 0 世纪时人口 日少的情况,反而使之更加加剧了。”宗教信仰的不同,宗教狂热及世俗中的怨恨和野 心,都是神学纷争的导火索,教会及整个国家常常陷入血腥斗争之中而且永远无法调合。 罗马世界遭受到了宗教形式的暴政压迫。受到迫害的对象不可避免地成了罗马帝国暗藏 的敌人,加速了罗马灭亡的进程。“那部学识渊博的关于上帝之城的作品,目的便 是为了表明罗马城的伟大遭到毁灭实属天意。他极其高兴地歌颂了基督的这一重大胜 利,毫不客气地质问他的对手们,他们能举出一个相同的例证,说明某一城镇在被狂涛 卷走的时候,那些传说中的众神曾经能保护住他们自己或保护住他们的受骗的会众 吗? 圆正是由于基督教的种种弊端才使罗马丌始慢慢走向衰亡。“基督教问世之前的罗 马帝国,原本是一个对各种宗教都显示其宽容精神的世俗国家。彼时民众浑厚质朴,讲 究时效,忠勇为国,也具有法治观念,公民们甘愿为保卫自己的国家而英勇献身。后来, 广袤的帝国开始衰落,蛮族也频频入侵,此刻基督教也乘虚而入,使当时一些对现实不 满的人们寄托在天国的幻想之中。于是,罗马人因循苟且,世风日下,传统的罗马英武 精神在基督教的影响下,丧失殆尽,结果边陲失守,危局日甚一日,且随着基督教的流 布而欲加严重。从此,帝国一蹶不振,乃至最后沦亡。”固 爱德华吉本之所以把罗马衰亡的主要原因归结为基督教,首先就是因为基督教的 教义具有排它性和攻击性。“众所周知,基督教是一种一神教,其最大特点就在于除自 己那独一无二的神明之外,拒绝承认其他神明,认为自己的神明意志才是唯一正确的。 基督教中的上帝偏爱他的信仰者,反对他的不信者,甚至迫害和诅咒不信他们宗教的, 人。凡是上帝反对的东西就是虚空,就应该被大家所驳斥。在基督教徒心中,上帝反对 的东话本身就是恶毒的,信仰基督教中的上帝就是善良的,不信就是邪恶的,这就是基 英 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下册,黄宜思、黄雨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 0 0 4 年,第6 9 6 页。以 下凡引自罗马帝国衰f 史下册中的内容,只标明著者,书名与页码。 英 爱德华古奉:罗马帝国衰亡史下册,第3 6 页。 张广智:吉本史学生涯随记,历史教学问题,2 0 0 1 年第5 期,第2 5 页。 郭长刚:罗马帝国基督教政策探析,齐鲁学刊,2 0 0 2 第2 期,第1 3 1 页。 7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督教丑恶的原则。“它把一切祝福,良善都加到自己身上,都加到自己的t 帝身上,就 像恋爱中的人把一切祝福良善都加到所爱者身上一样;而它又把一切诅咒,一切厄运和 祸患都丢给不信者。信者是被祝福的,是讨上帝喜欢的,是分享到永恒福乐的;而不信 者是被诅咒的,即被上帝所斥逐,又被人所非难。”哪不管什么民族什么地方的,只要信 仰他的宗教就能闯入他的怀抱,甚至任何一个犯罪或有犯罪嫌疑的人都因信仰基督教而 找到避风港,逍遥法外。基督教用虚妄的教义,用欺骗和强迫的手段找到大批的门徒和 从犯,对于不归顺他们信仰的人,或者阻碍他们宗教的人,剥夺他们的财产甚至施以重 刑,夺去其生命,强迫无辜的人或跟他们不同信仰的人去信仰他们的宗教,加入到他们 的宗教中来。正因为基督教教义的狭隘性和攻击性才使它成为被指责的对象。基督教的 行为亵渎了一心一意信奉诸神的罗马人,罗马人担心神会对基督教实行报复。如果一旦 有什么天灾发生,基督教就难辞其咎,正像爱德华吉本指出的那样“如果帝国最近遭 到任何灾难,比如一场温疫、一次饥荒,或一场战争失利;如果第伯河泛滥成灾,或者 尼罗河水没有漫进地罩;如果发生过地震或者季节的寒暑失调,那么迷信的非基督教徒 便相信这全是基督教徒的过错,他们的罪孽和渎神活动,虽然得到过分仁慈的政府的宽 恕,上天却终于震怒了。 基督教徒虽然干下了这些罪恶的勾当,他们仍然用虚伪的教 义把自己掩饰起来,以竭诚礼拜上帝为幌子,欺骗自已,欺骗别人。在爱德华吉本的 心中,宗教是个自由、自愿的团体,任何人都无权以任何方式来干涉人们的宗教信仰的 自由权利,更不能采取暴力加以伤害,宗教之间应相互容忍和相互尊重。“世界上的各 种宗教之所以能和平共处,主要由于古代各民族对各自的宗教传统和仪式都不言自明的 表示认可和尊重。因此可以想象,某个教派或民族要把自己从这人类的大家庭分裂出去, 声称唯有他们了解神的旨意,而且把该教派以外的一切宗教仪式都斥之为渎神活动和偶 像崇拜,那它必将触怒所有其它教派,使他们联合起来,群起而攻之;容忍的权力是靠 彼此的宽容维持着。如果谁拒绝履行这由来己久的义务,那这种权利也就会很自然的不 复存在了。基督教的攻击性和排它性使罗马成了一个没有自由、没有宽容的国度。当 然,爱德华吉本对基督教的批判不仅仅只限于对基督教教义的批判,对基督教徒对奇 迹的信仰和他们对基督教的狂热情绪也一样深恶痛绝。 爱德华吉本批判基督教徒信仰的奇迹是因为它带有虚妄性,使罗马人的精神失去 了理性的控制。基督教中的奇迹是想象的产物,是无中生有。人们对奇迹的信仰实际就 是对奇迹威力的信仰,这种奇迹威力对一切事物都可以任意指挥,并且能和现实中的一 切力量相比。基督教信仰者对奇迹那样深信不疑是因为对奇迹信仰者来说,奇迹并不是 与理性相矛盾的东西,毋宁是某种完全自然的东西,是上帝的万能之理所当然的结果, 在基督教信仰者看来,这上帝的万能同样也是非常自然的观念。在爱德华吉本的眼中 基督教徒们所使用的武器就是奇迹超自然的神力,基督教徒永远都倾向于用鬼魅、复活 德 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荣震乍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9 4 年,第3 2 7 页。 英 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l :册,黄宜思、黄雨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 0 0 4 年,第3 2 7 页。以 下凡引自罗马帝国衰亡史上册中的内容,只标明著者,书名与页码。 英 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i :册,第3 0 6 页。 8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作为证据来证明基督教上的说法真实可信。“他们所宣讲的教义都曾为无数的神的奇迹 所证实。跛脚的能走路了,盲人能看见了,有病的痊愈了,死者复生了,恶魔被驱除了, 自然规律也往往为教会的利益而暂时不起作用了。川。基督教的信徒们都是用这样的奇迹 来保护自己,给自己设一个堡垒。他们发明各种新的献祭方式、赎罪方式和入教方式, 企图重振神谕的威力。他们急切地相信有关奇迹的故事:“圣徒遗物比金子或宝石还更 贵重的令人动心的体验刺激着教士们,一心想着增加教会的财富。他们根本不去考虑是 真是假,或有无可能性,随意给一些骼髅取个名字,然后利用这个名字编造一段故事。 使徒的名声,以及一些曾效法他们的高尚品德的圣徒们的名声都被这些宗教上虚构故事 所淹没了。 在爱德华吉本看来,基督教徒信仰的奇迹是他们在激动的瞬间充满激情的表露。 奇迹只有在特殊的环境下,心情非常激动的时候才会发生,而在理智冷清的时候,奇迹 不会发生。像爱德华吉本在罗马帝国衰亡史说的那样“这些只有诗的编造,而不 是诗的才艺的无比荒唐的故事,严重地影响了基督教徒的理性、信念和品德。他们的轻 信降低和破坏了他们的头脑和功能:他们破坏了历史的明证;迷信更逐渐使和它敌对的 哲学和科学之光趋于毁灭”。 基督教徒对宗教奇迹抱有深信不疑的态度,对基督教的真 实性产生了一种意想不到的有利作用。基督教的奇迹不同于自然的奇迹,是违背理性的, 冒充为合理性和实在性,使人们感到安慰,也常常使教外的改奉基督教。“正是这种超 自然的真实所留下的深刻印象一直在信仰的名义之下得到了百般赞赏,这样一种心理状 态当时被视为获得神的恩典和未来幸福最可靠的保障,并被描绘为一个基督教徒最高或 唯一的美德。”固基督教徒对奇迹的信仰依靠的是自我欺骗,依靠的是最恶劣、最违背真 理的诡辩,这种诡辩是基督教信仰的产物。 在爱德华吉本的眼里,神迹是不可能的,根据神迹而建立起来的上帝也是不可能 的。因为他们的理论不是根据理性和经验建立起来的,“一切宗教都用奇迹自夸,因此 奇迹并不是任何宗教的证明。他们或不过是自然的秘密而已。”固人们只有不信仰它, 不以这种信仰来感觉和思维,不把它当作真理时,奇迹的信仰和理性的矛盾才特别突出 地显示出来。人们之所以这样的追随它是因为奇迹是超自然的现象,“由于对超自然现 象的崇拜介乎超然存在于宇宙存在之间,自然与超自然之间,所以宗教热情特别高,极 富创造力,极有成效。”基督教的奇迹就是利用它的超自然性和虚妄性,使人们的精神 失去了理性的控制,从精神上腐蚀了罗马人,使罗马人日益腐化,人们处于虚无状态中, 过着一种反自然的生活。因此说基督教的奇迹是罗马衰亡的精神动因之一。在爱德华吉 本的心中,使罗马人的精神失去理性控制的不仅仅是人们对基督教奇迹的信仰,人们对 英 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产史上册,第3 0 2 页。 英 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i :册,第6 3 6 页。 英 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下册,第1 3 0 页。 英 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 :册,第2 6 3 页。 意 贝奈戴托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与实际,傅任敢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9 7 年,第1 7 9 页。 法 雅克勒高夫、皮埃尔诺拉,主编:史学研究的新问题新方法新对象,郝明伟译,北京:社会科学文 献出版社,1 9 8 8 年,第2 1 4 页。 9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基督教的狂热情绪也同样影响了人们的情感和意志。人们对基督教奇迹的信仰和人们对 基督教的狂热情绪使人们处在一种反自然的生活状态中,爱德华吉本在批判基督教奇 迹的同时必然也会对人们对基督教的狂热情绪进行批判。 爱德华吉本认为,人们对基督教的狂热情绪对人们的头脑具有强大的冲击力。“有 时候,有些基督教徒的坚毅精神竟是那样超出常态,不合常情,究竟是出于何种动机, 因而把这种急于求死的激情看成是极度的绝望,过于愚顽,或狂热迷信所造成的离奇结 果。”一些狂热的信徒,他们为了追随基督教不惜牺牲一切,“他们的新教徒中有许多, 为了增加这个教会共同的财富,卖掉他们的土地和房屋,完全置不幸的儿女们的利益不 顾,而他们常因父母成了圣徒,自己却当了乞丐。”笔者十分欣赏爱德华吉本的这种 看法,人们对基督教的狂热情绪的确对他们的性格产生了极不良的影响,使他们变得虚 伪,心口不一,人们对基督教的狂热情绪对人们的道德和心智的危害是不能低估的,人 们对基督教的狂热情绪分散了人们的注意力,削弱了人们的正义感和道德感,使人变得 麻木,违背了人们日常的道德准则。基督教徒最高度的热忱和最高度的虚伪往往是相辅 相成的。像休谟在自然宗教对话录论述的那样,“这一阵阵过度的狂热的快乐,消 竭了精神之后总是引起相等的一阵阵的恐惧和沮丧。锄对于现代人无法理解基督教徒的 狂热情绪,提出的狂热主张,表现出的紧张心理。他们的想象,他们的生活全部受无节 制的狂热所愚弄,严重地阻碍了人类的进步,是非理性的,是与爱德华吉本的史学思 想相冲突的。在爱德华吉本的那个时代,知识和自由拓展了人的智能,纯洁的信仰是 直接面向上帝的,不用借助外界的任何形式,纯洁的信仰不是对奇迹的信仰,也不是狂 热地去追随它,而应是对理性之神的信仰。 人们对基督教奇迹的信仰和人们对基督教的狂热情绪使罗马人的精神腐化,而基督 教的纷争则造成了罗马国家的不安定,造成了国家的内乱,加速了罗马衰亡的进程。爱 德华吉本认为自基督教诞生以来,基督教中的纷争就没有停止过,教士因聚敛财富和 争夺权力而进行残酷的斗争,基督教中的教派因观点的不同而相互争斗、相互抵毁,基 督教与异教徒之间更是水火不容,互相迫害,甚至引起系列的流血事件。 爱德华吉本把基督教的管理者争夺权势看成是宗教纷争的一个原因,任何人无论 在教会里,还是在尘世上被推上公共职务都会被人所敬重,可这些教会的管理者往往会 滥用和误用他们的权力,他们都以自己能言善变、行动果敢、阅历丰富自称,常常在不 恰当的场合显露他们的天赋,制造一串可悲的混乱。他们为了获得教会荣誉和职位,不 惜找出异端邪说的谬误来制造分裂的计谋去谋害那些同样心怀不轨的弟兄们,企图把他 们从竞争中驱除出去。“欺诈,嫉妒和恶毒用心在每一个地区的会众中普遍流行,长老 凯觎主教职位,并日益野心勃勃为取得这一职位惨淡经营。主教们则相互争夺教会中独 掌大权的地位,他们的所作所为明显表现出他们要在教会中摄取独断专行的权力:以致 仍使基督教徒显得有别于异教徒的那种生动的信仰,常常仅见于他们的论战著作中,而 英 爱德华吉奉:罗马帝国衰亡史上册,第3 3 7 页。 英 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产史i :册,第2 8 1 页。 【英 休谟:自然宗教对话录,曹棉之泽,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9 6 年,第9 4 9 5 页。 l o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不多见于他们的同常生活之中。”山这些掌管着治理大权的主教都体会到了这类特权的蕈 要性,他们以慈爱之心为幌子,用爱护秩序为借口掩盖自己的野心。他们为了争夺最高 权势,“每一个人都尽力用最夸张的语言,陈述自己所管辖的城市的人间荣誉和优越性; 由他负责管教的基督教徒人数之多和富足;从他们中产生了多少圣徒和殉教者,以及他 们如何圣洁地保存了,经过一连串诈统的主教,从一向被视为他们教会的奠基人的使徒 或使徒的门徒传下来的基督教信仰的传统。”圆在爱德华吉本眼里,基督教这样长期的 内部争斗不仅给彼此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也造成了国家的内乱,使国家长期处于争夺和 战争的局面。基督教徒因相互报复相互残害而失去了对社会生活的真正享受。 爱德华吉本对基督教的管理者利用权力掠夺财富的现象也进行了批判,他们聚敛 财富的行为对罗马的经济造成一定的损害。他们用尽各种欺骗和贿赂手段为自己积累财 富。他们贪污受贿的行为使他们变得臭名昭著,“其中有些确应因贪婪和放纵而受到谴 责贪婪,指他们打着神圣旗号的抢劫,放纵,指他们大量挥霍那些愚蠢地崇拜他们 的褴褛的衣衫,大声诵读的赞美歌和假装出的病容的人民的钱财。只有少数几座庙宇被 民政和宗教的负责人出于惧怕、受贿、个人偏爱或谨慎等原因给保护下来。 固他们以宗 教仪式的排场和修建一座经久耐用的住所为借口聚敛财富,过着骄奢淫欲的生活。爱德 华吉本在罗马帝国衰亡史中描写了保罗大主教公开露面时的豪华气派。他对予依 附他的人很放纵,随意把金钱赏给他们,对于不依附他的人,则十分严厉。“至于他自 己更是大吃大喝,还把两个年轻貌美的妇女接进主教宫,长期充当他悠闲时刻的伴侣。 他的巨大财富不是祖先的遗产,也不是诚实劳动得来的。他手中的权力是他贪污受贿, 巧取豪夺的工具。他经常向富有的信徒敲诈,勒索并把很大一部分公共收入拒为己有。 保罗把教会工作看成是一种有利可图的职业,在爱德华吉本看来,基督教徒谋取主教 的职位主要是把他当作一种世俗高官,不在乎背信弃义、虚情假意等人背后腐化堕落行 为。他们为了达到他们下流无耻的意愿是不择手段的。, 爱德华吉本对基督教中不同的教派因观点的不同而发生的纷争非常痛恨。基督 教纷争的火焰使基督教徒丧失了理性,打消了和平和忍让的希望,用恶毒的语言和充满 怨恨的报复心理去面对与自己不同的教派。君士坦丁刚统治不久,便面临了教派纷争的 问题。因对三位一体的看法不同而导致他们的斗争,如,“阿塔纳西乌斯一生都消磨在 和阿罩乌斯渎神的疯狂行为不可调合的斗争之中。 在那时圣父和圣子部分或全部相似 成了争论的题目,为此他们不惜把对方撕成肉片、把对方看成彼此毁灭的根源。阿塔纳 西乌斯和阿里乌斯不停地进行争斗,相互迫害,彼此都遭到了流放。“阿塔纳西乌斯曾 五次被赶下台,前后有2 0 年的时间是在流放地和逃亡的生活中度过的。罗马帝国的所 有省份全都曾先后目睹他推行圣父圣子同体论的功绩以及他为此而遭受的痛苦,他把这 英 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上册,第3 4 9 页。 英 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因衰亡史上册,第2 7 8 页。 英 爱德华吉奉:罗马帝困衰亡史上册,第6 2 5 页。 英 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卜册,第3 4 6 3 4 7 页。 英 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上册,第4 7 9 页。 l l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份工作视为他唯一的乐趣和职务,视为他的职责以及整个生命的荣誉。”叫他们彼此的争 斗把国家弄得一片混乱,变成了地狱。他们都把对方的看法看成异端邪说,认为自己的 看法绝对l f 确不容侵犯,把对方说成是恶魔。在爱德华吉本看来他们战争的真l f 动机 也许只是个人的野心,而非出于理性。在不分青红皂白的骚乱中,无辜的人一同跟着遭 殃,富足勤劳的民众有的为此而变得贫困。他们自己也疲惫不堪,失去了基督教仁慈的 精神。 基督教与异教之间的斗争更是不可调合。每个教会都会认为自己是正统的,其它的 都是极端的。他们都会蔑视和仇恨不同自己教别的教义,认为他们的教义是愚蠢的,应 该被人厌恶和唾弃。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中的尤利安是一个典型的异教狂 热分子,他对基督教的迫害就可以证明基督教徒与异教那种水火不容的状态。尤利安无 论在思想上还是在政策卜都显示了不公正的原则。对于异教徒,他给予了恩庞和友情, 对基督教徒则给予了压迫和恶意。尤利安计划着剥夺掉基督教徒在财产、知识和权力方 面的优越地位,而将其转让给异教徒。“处于敌对教派统治下的基督教徒已吃尽苦头, 更时刻担心有更大的苦难来临。”整个帝国已被尤利安的不公j f 置于混乱之中,那些持 有狂热的信仰和报复心理的异教徒滥用罗马法律所赋予他们的特权。“异教徒在他们得 势期间不知检点,毫不愧悔地一味胡作非为;受到他们残酷迫害的不幸的对象只能从死 亡中求得解脱;当他们的血肉模糊的尸体被人在大街上施过的时候,还有人用厨予烤肉 用的叉子刺,被激怒的妇女用缝衣针乱扎;那些基督教教士和修女们的内脏在被那些嗜 血的狂热分子品尝过之后,和上大麦被厌恶地投给城里的肮脏的牲畜去吃。这种疯狂的 行为反映出人性中最可鄙、最丑恶的一面。” 基督教中纷争和罗马帝国政治的腐败,使三世纪以后的罗马处在内忧外患的局面。 罗马的社会动荡不安,人们对现实生活越来越没有自信和安全感。“在这种情况下,即 使一个更无价值的目标,也完全可以填补他们心中的空缺,满足他们的无着落的急切情 绪。 这时统治阶级便把基督教作为一种舆论工具,作为帝国的思想支柱。利用基督教 徒忍耐和顺从的性格来重建国家秩序,稳定人心和社会,巩固他们的统治,延缓帝围的 衰亡。 基督教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与罗马政权联系在一起。基督教的兴衰与统治者对它的 态度密不可分。帝国统治者对基督教徒的态度随着基督教对他们的利害关系而改变。罗 马统治者根据自身的利益,对基督教采取过宽容、迫害、扶植等不同的态度。早期的基 督教徒曾十多次遭到统治们的迫害。后来,由于罗马社会对基督教认识的加深和统治的 需要,由残酷的迫害转为宽容和镇压并行。到君士坦丁时期就转为扶植和利用了,他利 用基督教让公民履行社会职责,把基督教作为一种舆论的影响来辅助他们的统治。用它 来鼓励善行,制止人们少犯罪,单凭法律是不可能完全制止住他们想制止的行为。“神 页 瓦虬鼋i 兀 舍j 矾的阳屹 4 5 5 2第第第第册册册册史史史史产亡亡亡衰衰衰衰国国国国帝帝帝帝马马马马罗罗罗罗本本本本士上士n士口华华华华德德德德 爱爱爱爱 英英英英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启示观念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推进并改革圈家体系:君士坦丁也许不无信服地听从了 拉克坦提乌斯的带着几分恭维而又极富哲理的占论。这位雄辩的护教学家町能很孥定地 相信,并敢于大胆断定,推崇基督教将重现原始时期的纯真与美好;断定真诚地信仰上 帝会消除这些自认为起源于同一祖先的人们之间的战乱和纠纷;断定福音书的真知灼见 会遏制人们所有的不良欲望和敌意或自私的情感,断定对一个广泛受到真理和虔诚、平 等和温顺、和谐和博爱思想激励的民族,他的统治者可不用刀剑来维持正义的。” 基督教不仅巩固了君士坦丁的政治地位,也有利于他对军事的管理。基督教稳定 了军心,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君士坦丁录用对他忠贞不二而且信仰基督的教徒作为将 士。士兵也随之接受主帅的信仰,发誓用手中的武器效忠于基督教,为君士坦j 。的事业 拼命。随着士兵中基督教人数的增多,基督教在帝国军队中的影响也迅速增加,军队基 督教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在君士坦丁时期,基督教成了免受一切邪恶力量的万能法宝。 在遭受任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