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专业论文)论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及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对策.pdf_第1页
(金融学专业论文)论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及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对策.pdf_第2页
(金融学专业论文)论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及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对策.pdf_第3页
(金融学专业论文)论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及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对策.pdf_第4页
(金融学专业论文)论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及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对策.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提要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作为改革重要内容之一的利率市场化 改革l e 日益成为社会所关注的焦点。正是由于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对利率这 种借贷资本“价格”采取了管制措施,使得在商品价格领域改革己取得巨大成 就的今天,资金价格僵化单一的弊端变得愈发明显。它严重的阻碍了经济的快 速发展,无法实现内外均衡及对利率杠杆对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 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正是顺应了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世界经济 接轨,迎接金融全球化浪潮的历史潮流。当然,在大方向确定的前提下,具体 的实旖还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具体到我圈应采取“先外币后本币,先 贷款后存款”的次序,毕竟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必然要 对多个关联方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改革进程中,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完善的 微观基础,发达的金融市场以及充分有效的金融监管已成为大家所共识的几个 基本条件。在以上方面的建设中,我国在近十几年都己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为 当前人力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做好了充分的基础准备。 目前,利率市场化改革己日益成为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学者不可回避 的课题,在这场改革中担负责任最大,遭受冲击最重的莫过j 二中国的银行业, 特别是商业银行,他们将在存款、贷款、资产负债、客户选择等方面都将面临 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此,商业银行必须在风险意识、管理能力、金融创新、预 测水平及人才培养等领域,真正按照现代商业银行要求加以改造。 摘 要 随着中国加入 w t o 金融服务承诺的逐步兑现作为金融自由化中心环 节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正在逐步展开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商品价格领域改革取 得了巨大的成绩作为资金价格的利率还处于一种僵化管制状态的现状愈发 暴露出其弊端它不但造成价格杠杆在金融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受到严重约 束无法对市场投资消费起到导向作用也不利于国家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 严重地阻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建设发展本文正是在这种现实经济的背景下 论述了我国目前开展利率市场化改革所涉及的有关问题并重点讨论了商业银 行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中所面临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首先本文从利率市场化的内涵出发指出市场化意味着货币当局将 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主体来自行决定利率其核心是利率形成机制 的市场化当然这种放权并不等于撒手不管而是货币当局在保持宏观调控 权利的基础上进行的是符合市场规律的做法 其次论述了利率市场化的前提条件和中国目前的市场状况稳定的 宏观环境是放开利率管制的首要条件稳定的环境有利于规范市场主体行为 降低波动幅度同时还要拥有一个较为完善的微观基础这里主要是指经营 性金融机构和一般企业此外发达的金融市场可以培育市场参与者的竞争能 力以及提供多种选择渠道来分散风险最后充分有效的金融监管它能够 通过稳定机制来消化减缓平稳利率风险避免多米诺骨牌效应带来的 金融危机目前我国推进市场化改革的时机已经基本成熟在宏观方面人 民币币值稳定通货膨胀率利率都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在微观领域自主经 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企业经营机制已初步形成各种金融市 场无论在交易主体数量交易品种交易金额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地进步随 着金融法规的不断健全监管能力的日益加强也为利率市场化改革提供了制 度保证 再次明确了中央政府确定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目标是建立由市场供 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利率形成机制在此方针的指导下遵循 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大额后小额次序原则为达到此目的 应做好以下工作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使之成为对利率变动反应敏感的市场主 体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的现代制度改造增强识别防范风险的能力大力发展 金融市场尤其是货币市场 最后本文论述了商业银行作为利率市场化改革最重要的参与者所面临的 风险挑战和应对措施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利率风险必然会成为客观 存在的经济金融现象它也必然会贯穿于资产负债业务经营活动的全部过程 其中在存款方面的竞争会引起银行平均利润的下降在贷款方面客户的逆向选 择和银行人员的道德水平都会带来损失利率敏感性资产和负债的不匹配所造 成的缺口也会使银行经营随时暴露在风险之中以及由于我国现行的利率政策 所造成的客户选择风险因此商业银行应按照巴塞尔委员会发布的利率风 险管理原则来加强利率风险管理工作正如以人为本是现代商业银行管理的 精髓做好风险防范工作首先要做好人的工作加强对银行人员风险防范意识 和能力的培养其次从组织部门的建立到管理工具的科技含量等方面都要不 断加强注意做好金融创新工作来规避分散风险最后建立风险预测机制 争取在风险没有形成实际损失之前来消除它 abstract with the realization of the promise to the financial service since chinas entry into wto, the market reform of the rate is going on as a center of the financial freedom. in recent years, the interest rate is still rigidly governed while a lot of achievements have been got in the field of the commodity price reform. so some disadvantages appear like this, the lever of the price has still been restricted on the aspect of financial resources collocation, which will neither bring the oriented effect to the investment and consumption nor help to effective cond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national monetary policy. all of these will hinder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in our country. under such real economic circumstances, som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related to carrying on the interest rate market reform in our country have been referred in this article, of which risks confronted by the commercial banks in the interest rate reform are discussed as the emphasis. firstly, it is referred that the connotation of the interest rate market reform is to move the decision right from the monetary authorities to the market, and the market bodies can decide the interest rate by their own. and the center is the market mechanism of interest rate forming, which is not to let it be, but to carry it out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the right of the macro adjustment is maintained by the monetary authorities. that accords with the market rule. secondly, it is referred about the precondition of the interest rate market mechanism and the state quo of china. the first condition to releasing the interest rate governance is the steady macro circumstances, which benefit to standardize the behavior of the market bodies, deflate the amplitude of the fluctuation. at the same time, a complete micro base exited is to the performing financial organs and enterprises. meanwhile, in the developed financial market, competence of the market partner can be cultivated and various channels can be offered to disperse the risks. moreover, under the supervision of the sufficient effective financial governance, it is the steady mechanism that digests and shrinks the interest rate risk, avoid the financial crisis because of the domino effect, etc. now it is well-timed to push forward the market reform the interest rate because of the macro factors such as the steady value of the reminbi, the low currency inflation and rate interest rate. as long as the micro factors, the performing mechanism of enterprises has formed including self- management, self shoulder to the profit and loss, self- restriction, self-development. a great of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on the quantity of the market bodies, exchange kinds and sum. with the consummating of the financial rules, the governance ability is strengthened, which offered the system promise to the reform. thirdly, the explicit aim of the interest rate market reform confirmed by the central government is to build up the interest rate forming mechanism through which the interest rate of the deposit and loan is decided by the supply and demand in the market. under such direction, the principle should be obeyed in such order as the native currency prior to the foreign currency, loan prior to deposit, big sum prior to the small sum. these works should be carried on including to deepen the reform of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o strengthen the ability to avoid the risks and to develop the financial market especially the monetary market. finally, countermeasures and challenges from risk confronted by the commercial banks a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ner in the market reform of the interest rate are referred. with the reform of the interest rate, the interest rate risk will become the real economic financial phenomena, which will run through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asset and liability business. as far as the deposit, competitions will result in the decrease of the average profit ratio of banks, as far as the loan, the converse choice from the customers and the moral level of the bank crew will bring the loss. the gap caused by non- matching between the asset sensitive to the interest rate and the liability will expose the bank to the risk. our current policy of the interest rate will cause the risk of the customer choice. so the commercial bank should strengthen the interest rate management according to the interest rate risk management principle issued by basel committee. the essence of the commercial banks management lay importance to the human resource, some jobs can be done to keep away from the risk such as jobs about human resource, setup of the organization, the technology content of the management tool, the 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establishment of the forecast mechanism of various risks, etc. 致 谢 此篇论文的资料收集整理写作修改及最终定稿的时间历时半年之外在这 个过程中我得到了导师吴青教授极大的指点与帮助从选题开题到正文的写 作 甚至参考文献的获取 她都认真仔细地给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 她在学术研究上的一丝不苟 不断进取的作风也成为我不断坚持完成写作的精神 动力在次我谨以只言片语献上我对吴青教授由衷的谢意 i 1 一 前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 金融体制的整体改革已取得了巨大成就, 国民经 济高速发展, 金融市场日益蓬勃, 因此市场经济中作为借贷资本价格的利率的决 定机制市场化改革要求随之日趋强烈同时管制价格降低了金融资源的配置效 率 使国有商业银行无法应对国际市场上价格的频繁波动缺乏管理和控制利率 风险能力, 在与外资商业银行的激烈竞争中处于劣势 为此1 9 9 3 年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利率市场化 改革的基本设想2 0 0 2 年党的十六大报告重申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强调利率市场化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内外 均衡有效配置金融资源方面的重要作用可以说利率市场化改革已成为中国 经济发展及金融体制改革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通 过不断摸索借鉴成功国家的经验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取得了长足 的发展 但在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也暴露了风险也给政策的制定者中央银行及执 行者各大商业银行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过去在利率管制背景下处于次要位置的利 率风险逐步成为主要风险 利率风险管理职能也随之上升为商业银行的主要管理 职能 本文正是围绕着利率市场化这一焦点问题 分别介绍了利率市场化相关内容 及中国利率改革的情况同时重点探讨了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对策 二 利率市场化概念及其内容 利率市场化是指货币当局将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 由市场主体根据资金供 求自主决定利率的过程其核心内容是指利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 一 利率市场化所包含内容 1金融交易主体应享有利率决定权 利率是货币资金的价格既然是价格其决定应该是市场供给与需求相互力 量达到均衡时的结果 资金富余和紧缺部门的同时存在形成了买方和卖方由于 买卖双方为金融交易主体他们应该有权决定其资金交易的价格 2利率的水平及结构应由资金供求双方在市场上通过竞争来决定 利率计划当局既无必要也无可能对利率的数量结构期限结构和风险结构 2 进行科学准确的测算相反金融交易的双方应该有权就某一项交易的具体数量 ( 或称规模) 期限风险及其具体利率水平通过市场交易运作达成协议形成一 个具有代表性的利率结构 3利率水平要受货币当局的间接调控 利率市场化并不意味政府完全放弃对利率的调控管理权力 任其不受任何约 束地自由变动 货币当局仍然拥有实施宏观调控的权力只不过货币当局要根据 经济发展情况和货币政策依靠间接手段影响利率水平正如在美国这样利率市 场化程度相当高的国家美联储仍通过掌握贴现率来影响市场利率变动 三 利率市场化的前提条件及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现状 一 利率市场化实现的基本条件 1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 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是放开利率管制的首要条件当宏观经济稳定时有助 于银行和企业间维持稳定的关系有利于保持市场利率的平稳降低波动幅度 当宏观经济不稳定时存在着通货膨胀名义利率将会随着攀升造成企业难以 确定成本和收益投资萎缩供求失衡进而可能引发金融危机 2一个较为完善的微观基础 如果众多追求利益最大化微观主体对利率敏感性差 规避和防范利率风险的 能力不强 不能根据变化来及时调整企业的经营活动商业银行没有建立竞争体 系无法按照商业化的原则来运行无法准确预测及时防范利率风险市场化进 程也难以取得成功 象阿根廷正是由于在利率市场化后在企业经营不善无法偿 还贷款时银行被迫增加贷款使得系统内坏帐贷款激增循环滚动创造了虚 假的需求诱使实际利率达到史无前例的水平 1 3比较发达的金融市场 1 见麦金农 经济市场化的次序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的金融控制第二版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上 海人民出版社 1 9 9 7 年版第 5 6 页 2 进行科学准确的测算相反金融交易的双方应该有权就某一项交易的具体数量 ( 或称规模) 期限风险及其具体利率水平通过市场交易运作达成协议形成一 个具有代表性的利率结构 3利率水平要受货币当局的间接调控 利率市场化并不意味政府完全放弃对利率的调控管理权力 任其不受任何约 束地自由变动 货币当局仍然拥有实施宏观调控的权力只不过货币当局要根据 经济发展情况和货币政策依靠间接手段影响利率水平正如在美国这样利率市 场化程度相当高的国家美联储仍通过掌握贴现率来影响市场利率变动 三 利率市场化的前提条件及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现状 一 利率市场化实现的基本条件 1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 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是放开利率管制的首要条件当宏观经济稳定时有助 于银行和企业间维持稳定的关系有利于保持市场利率的平稳降低波动幅度 当宏观经济不稳定时存在着通货膨胀名义利率将会随着攀升造成企业难以 确定成本和收益投资萎缩供求失衡进而可能引发金融危机 2一个较为完善的微观基础 如果众多追求利益最大化微观主体对利率敏感性差 规避和防范利率风险的 能力不强 不能根据变化来及时调整企业的经营活动商业银行没有建立竞争体 系无法按照商业化的原则来运行无法准确预测及时防范利率风险市场化进 程也难以取得成功 象阿根廷正是由于在利率市场化后在企业经营不善无法偿 还贷款时银行被迫增加贷款使得系统内坏帐贷款激增循环滚动创造了虚 假的需求诱使实际利率达到史无前例的水平 1 3比较发达的金融市场 1 见麦金农 经济市场化的次序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的金融控制第二版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上 海人民出版社 1 9 9 7 年版第 5 6 页 3 在利率市场化所要求的金融市场应该具有如下特征 品种齐全结构合理的融 资工具体系市场主体充分而富有竞争意识具备高效的信息传递披露机制建 立起以法律和经济手段为特色的监管体制 同时还要保证市场的流动性和开放 性如果资金流通渠道不畅利率的传导机制必然受阻可能导致资源配置的严 重失衡并可能引发通货膨胀及套利现象从而出现价格扭曲 4货币当局有效的金融监管 利率放开后引起社会震动小的国家和地区都具备良好的金融监管能力 与此相反 大多未建立起有效的监管 如拉丁美洲国家 在市场局部陷入危机时 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整体市场化的失败即使在美国这样市场化程度 很发达的国家 从 1 9 8 2 年到1 9 8 6 年为期 5 年的市场化改革中也导致大批银行 倒闭 市场化初期倒闭的银行为每年 2 位数 1 9 8 5 年达到 3 位数 1 9 8 7 年到 1 9 9 1 年平均每年达到 2 0 0 家 2 二 中国市场化条件已经基本具备 1宏观经济的良性发展 自 1 9 9 6 年 我国总体实行适度从紧的经济政策以来 经济实现了 软着陆 多年困扰我国经济的通货膨胀得以抑制经济发展速度也开始小幅下调此外 我国目前已基本告别短缺经济的状态资金也处于相对过剩的状态g d p 保 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在不断降息和开征利息税 3 的双重压力下人民币利率水 平已基本处于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点2 0 0 2 年 2 月2 1 日降息后金融机构一年 期存款利率为 1 . 9 8这为利率放开后可能出现的利率上浮保留了空间为推 进市场化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2微观基础的日趋完善 微观基础是指经营性金融机构和一般企业 我国国企改革已取得了一定的实 质性成果 企业对利率的敏感性和承受能力已有提高商业银行正在大力开展股 份制改造实行了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对贷款按五类划分加强了资金流动性管 理和风险防范管理机制此外信达华融长城和东方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接收了约 1 . 3 多万亿元的商业银行剥离不良资产 大大降低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 贷款不良率 2 郑良芳 关于利率市场化进程中若干问题的探讨新金融2 0 0 2 年第 6 期第 3 页 3 中国于 1999 年 11 月开始征收利息所得税 20挤出 6 万亿储蓄起到了引导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 目的 4 3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 我国金融市场建设已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好成绩资金供求基本平衡证券 市场总体呈稳健态势国债市场发行利率已由竞价决定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已联 网并形成统一拆借利率 特别是作为金融市场主体的银行之间的交易发展十分迅 速市场成员范围不断扩大成员不断增多如同业拆借市场成员总数由 1 9 9 7 年末 9 6 家增加到2 0 0 4 年末的 6 5 6 家 债券市场已由 1 9 9 7 年的1 6 家增加到 2 0 0 4 年末的 3 9 8 3 家同时交易品种和方式不断丰富交易量逐年递增银行间拆 借市场 2 0 0 4 年实现总拆借额 1 . 4 6 万亿元比 1 9 9 8 年增长 6 倍债券回购交易 额 9 . 3 1 万亿元比 1 9 9 8 年增长 9 0 倍 4 4金融监管的不断加强 从 1 9 9 5年开始我国相继颁布了一系列金融管理方面的法规条例建立起 基本的金融法律监管条例1 9 9 8年完成了中央银行九大区域分行的设立加强 了央行监管的独立性权威性根据国情实行了人民银行证监会和保监会分业 垂直管理模式 关闭了海南发展银行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等几家有问题的金 融机构整顿和维护金融秩序提高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大幅降低 其不良资产 四 利率市场化的具体实施及其现实意义 一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 中国政府确定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目标是建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 贷款利率水平的利率形成机制 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控和引导市场 利率使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 二 关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具体实施措施 1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使企业成为对利率变动反应灵敏的市场主体 4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5 深化国企改革使之成为真正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是利率市场 化改革取得成功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首先实现政企分开产权明晰 落实企业自主权政府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享有财产收益权但无权干预企业生 产经营活动 企业作为法人实体 拥有法人财产权 机构设置权人事变动权等 但必须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负责其次硬化企业预算约束建立企业资产经营 责任制在给予企业充分的经营自主权的同时由企业自担风险以此来增强企 业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再次对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使其建立起现代 企业制度在总经理董事会和股东大会之间形成目标一致权责明确相互制 约的有效机制 2逐步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的现代制度改造 我国利率传导机制不充分的主要原因在于现代商业银行制度尚未得以真正 建立 所以必须深化商业银行改革 使银行成为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 自求平衡 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并按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的要求开展经营活动特别 是四大国有银行垄断了大量的金融资源 他们的行为将直接影响着中央银行货币 政策的实施效果因此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造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金融机构 改革已取得一定成果不良贷款率实现双下降国有独自商业银行效益提高按 照一逾两呆口径2 0 0 3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 2 . 4万亿元比年 初下降 1 5 7 4 亿元不良贷款率为 1 5 . 1 9比年初减少 4 . 6 9 个百分点根据各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公布的报告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分别实 现经营利润 6 2 1亿元1 9 7亿元5 7 0亿元中国建设银行实现拨备前利润 5 1 2 亿元 5 3大力发展金融市场 打破市场之间的分割平衡各子市场的不良发育加强货币和资本市场之间 的联系首先大力发展货币市场尽快促进基准利率的形成以便引导整体利 率市场化改革 而在发展货币市场过程中应以完善最能体现资金供求变动的同 业拆借市场为突破口其次完善资本市场的建设规范证券市场运作程序最 后进一步推进存款准备金制度 4利率市场化次序措施 首先实行货币市场利率市场化由于其参与主体为金融机构资金头寸价格 的市场化对社会公众和整体经济的影响小 货币市场利率易受当局控制其次是 放松对外币利率的管制后放松人民币利率的管制外币资金供求宽松不易出 现大的升降业务总量较小冲击不大同时也可为人民币利率市场化积累经验 最后 贷款利率先于存款利率 存款利率放开后易造成恶性竞争 加大金融风险 5 资料来源 2003 年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6 ( 三)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现实意义 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利率管制扭曲了资金价格信号难以发挥价格杠杆对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 从而阻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同时 随着我国市场进程的不断推进 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 贸易依存度 1 9 8 0 年为 1 2 . 81 9 9 0 年为 3 1 . 42 0 0 0 年为 4 3 . 9 6 开放经济也必然促使资金价格进行市场化改革 2是与世界经济接轨的要求 根据我国入世时的承诺 在入世两年后对外资银行放开所有人民币的公司业 务五年后放开所有人民币零售业务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几年中国际金融资 本将更加频繁的流入流出利率汇率波动将随时威胁着我国的金融状况因此 使以利率和汇率为中心的金融商品价格形成机制市场化 是中国金融业逐步实现 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的一个重要条件 3加强利率市场化可以提高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有效性 目前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正在逐步由货币供应量向利率转变加快利率 市场化提高各经济主体的利率弹性已经成为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基准利率进 而影响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影响经济变化实现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此外 中央银行放松对利率的直接管制也有助于货币政策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 控转换 五 利率市场化改革与商业银行利率风险 一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含义 是指商业银行在从事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活动中 因市场利率发生变化而蒙 受资产负债净收益水平下降等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利率风险贯穿于资产负债业务 经营活动的全过程 6 韩冬 我国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 0 0 3 年第 3 期 6 ( 三)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现实意义 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利率管制扭曲了资金价格信号难以发挥价格杠杆对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 从而阻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同时 随着我国市场进程的不断推进 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 贸易依存度 1 9 8 0 年为 1 2 . 81 9 9 0 年为 3 1 . 42 0 0 0 年为 4 3 . 9 6 开放经济也必然促使资金价格进行市场化改革 2是与世界经济接轨的要求 根据我国入世时的承诺 在入世两年后对外资银行放开所有人民币的公司业 务五年后放开所有人民币零售业务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几年中国际金融资 本将更加频繁的流入流出利率汇率波动将随时威胁着我国的金融状况因此 使以利率和汇率为中心的金融商品价格形成机制市场化 是中国金融业逐步实现 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的一个重要条件 3加强利率市场化可以提高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有效性 目前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正在逐步由货币供应量向利率转变加快利率 市场化提高各经济主体的利率弹性已经成为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基准利率进 而影响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影响经济变化实现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此外 中央银行放松对利率的直接管制也有助于货币政策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 控转换 五 利率市场化改革与商业银行利率风险 一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含义 是指商业银行在从事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活动中 因市场利率发生变化而蒙 受资产负债净收益水平下降等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利率风险贯穿于资产负债业务 经营活动的全过程 6 韩冬 我国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 0 0 3 年第 3 期 7 ( 二) 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 1 在存款方面的竞争引起的基本点风险会降低银行业务的平均利润 目前国内各家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益主要来自传统的利差收益利差的缩小 是因为存款利率的上升而贷款利率利率反而下降 或是因为贷款利率的上升幅度 赶不上存款利率的上升幅度国外经验表明利率市场化将引发银行同业激烈竞 争如果存款负债利率低于同业价格或所决定的贷款资产利率高于同业价格 就会面临丢失优质存款市场的风险可是如果相反存款负债利率高于同业价 格或贷款资产利率低于同业价格便会导致实际存贷款利差的缩小, 减少银行 净利息收入在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存贷款业务在整个银行业务结构中所占比率 相对较低占全部收入的 6 0 左右甚至低于 5 0而我国正相反商业银行 非利差收入所占比率较低有的甚至不足 1根据中国银行业务发展趋势及目 前平均利率水平估算 利率市场化后 5 1 0 年间国内商业银行平均利差水平将 有可能下降 1 0 0 点左右 我国银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后价格竞争利差缩小将不可 避免 2 在贷款方面的逆向选择风险和道德风险会导致资产的平均质量趋于 下降 在实际银行贷款过程中存在信息的不对称贷款人无法准确识别借款人的 真实资金运营情况测量违约可能性的大小随着实际利率的提高一方面银行 为获得高利益收益易发放高风险的贷款 另一方面偏好风险借款人将成为银行客 户反而厌恶风险者则会另选其他融资方式特别是利率超高时一般生产性投 资项目不可能产生足够多的利润来支付高利息 信贷资金流入投机性极强的房地 产 证券投资等高风险行业 而把贷款风险所产生的巨大损失留给了国家 其实 银行也是受害者真正受益者是部分违规操作的经理人员 7 此外利率市 场化后存在的道德风险会滋生银行内部人员利用贷款价格制定的权利发放 人情 贷款关系贷款通过降低客户贷款利率或提高客户的存款利率而谋取个人利 益而不是真正严格根据风险加成的原则对存贷款利率实施合理定价 3利率敏感性资产和负债的不匹配风险 当利率敏感性资产大于利率敏感性负债 即银行经营处于 正缺口 状态时 随着利率的上浮银行将增加收益随着利率下调银行收益将减少反之利 率敏感性资产小于利率敏感性负债即银行存在负缺口状态时银行收益随 7 麦金农 经济市场化的秩序三联书店1 9 9 7 年 8 利率上浮而减少随利率下调而增加这意味着利率波动使得利率风险具有现实 可能性风险 1 9 9 6 年5 月 1 日以来 我国连续8 次降息 8 一年期存款利率从 1 0 . 9 8 降到 1 . 9 8利率下降对商业银行净利息收入的影响取决于利率敏感性资 产与负债的对比存贷款是我国商业银行负债和资产的主体而且存款中以定 期存款为主贷款中以短期贷款为主这表明我国商业银行是利率敏感资产大 于利率敏感负债利率下降其净利息收入将减少由于利息收入为中国银行业 收入的主体市场化中利率下降对利息收入的打击是不言而喻的 4客户选择的风险 这是在客户提前归还贷款本息和提前支取存款的潜在选择中产生的利率风 险 根据我国现行的利率政策 客户可根据意愿决定是否提前支取定期储蓄存款 而商业银行对此只能被动应对当利率上升时存款客户会提前支取定期存款 然后再以较高的利率存入新的定期存款当利率趋于下降时贷款客户会要求提 前还款然后再以新的较低的利率贷款所以利率上升或下降的结果往往会 降低银行的净利息收入水平 而受体制性因素和微观机制制约我国金融机构目 前对此还缺乏违约惩罚手段调查显示近年来由于连续下调利率客户提前还 款的现象比比皆是 已经越来越严重的影响到商业银行正常的资产负债管理估 计利率市场化以后这类风险会更加明显地表现出来 9 六 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 1 9 9 7 年 9 月巴塞尔委员会正式发布了利率风险管理原则强调银行对 其所有业务应有充分的利率风险管理原则稳健的利率风险管理包括管理资产 负债和表外业务所运用的四个要素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适当监管充分的风 险管理政策和规章 适当风险衡量 监管和控制 全面的内部控制和独立的审计 根据原则的指导精神我国商业银行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利率风险的管理工 作 ( 一) 加强利率风险意识的培养 在我国长期实行管制利率的背景下大多数银行人员特别是高层管理人员 利率业务人员对利率的合规意识即对各项利率法规政策的执行情况十分重视 而 对利率风险量化分析和利率风险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更有甚者可以说是从没 考虑过这个问题更提不上风险管理了但这种情况在 9 0年代以前官方利率 基本长期维持稳定不变 即使有小幅度波动对银行业务影响也不大从而利率风 险发生可能性小自然银行也就缺乏相应的应对措施疏于管理也不会造成重 大损失但近几年来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中央银行越来越多地使用货 8 8 次降息时间为 1996 年 5 月 1 日 8月 23 日1997 年 10 月 23 日1998 年 3 月 25 日7 月 1 日12 月 7 日1999 年 6 月 10 日1999 年 11 月2002 年 2 月 21 日 9 吕莉 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现代商业银行导刊2003 年第 10 期第 17 页 9 币政策 通过频繁地调节利率来达到调节经济的目标而商业银行管理层在利率 风险意识上的空白行动上的不作为使得央行的政策往往得不到下面的有力支 持最终大大消弱了政策的力度取得不了预期的效果人们的意识对其行动有 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目前急需通过培训研讨考察等各种方式及时为商业银 行人员特别是管理层补上建立风险意识这一课 为今后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顺 利推进扫清思想上的障碍 二 加强对银行资产负债的管理能力 利率市场化后利率的变动可通过增加负债成本减少资产收益降低所有 者投资价值的方式对银行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利率敏感性资产和利率敏感性负债 的差额为资金缺口 银行在利率风险中由于资产负债的不匹配会暴露出风险资 金缺口绝对值越大银行所面临的利率风险也越大因此应通过调整资产和负 债结构数量期限使得利率敏感资产与负债相匹配即敏感性缺口为零从 而免受利率波动所带来的损失此外为了达到对利率缺口的高效管理必须从 思想上消除重视贷款风险管理而忽视对利率风险关注的传统意识同时从部 门设计上可以借鉴国外一些发达银行的做法如汇丰银行设立一个专门的组织 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 a l o c 来专门负责与利率风险有关的管理事务以此来及 时预测识别防范处置利率变动给银行所带来的影响并通过同其他相关职 能部门的协调配合构成银行的整体风险防范体系当然在能够准确预测利率 走势的情况下更可采取积极的缺口管理办法当利率的呈上升态势时保持正 缺口利率下降时采用负缺口策略 三 发展中间业务进行金融创新规避利率风险 商业银行应加快对较好规避利率风险而有具有一定利润空间的新型金融产 品的开发目前应主要拓展中间业务在发达国家中间业务收入已占银行总 收益的 3 04 0象花旗银行中间业务能为他带来 8 0 的利润而我国商业 银行 9 0 的仍是传统存贷款业务其经营收入主要依赖资产负债业务这使得 我国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利率风险 即使已开展了一些中 间业务也多是利润低的结算业务代理业务因此大力开拓中间业务扩展利 润增长空间也是在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此外还可开 展占有银行资金少受利差影响小的业务如电子银行网上银行代理结算咨 询服务财务顾问贷款担保承诺等业务最后积极探索象西方商业银行已经 广泛运用的利率风险管理产品如利率远期 利率互换利率期货期权等表外业务 等现代金融工具来化解规避风险达到既改变利率风险缺口大小又不影响资产 负债规模良好效果虽然目前我国金融市场还不够发达市场利率化程度较低 商业银行通过表外工具规避风险的空间还十分狭窄 但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 不断深化衍生市场的日趋完善商业银行通过表外工具管理风险的一天必将到 来 ( 四) 建立风险预测机制 10 准确预测利率是有效管理利率风险的前提条件 影响利率变动的因素主要包 括宏观经济状况当经济萧条时企业的投资意愿低对资金的需求不旺利率 呈现较低的水平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如扩大对货币的供给造成供大于求 利率便会降低整体物价水平由于市场上的名义利率等于实际利率与通货膨胀 率物价水平之和利率同物价同方向变动证券市场的盈利水平如股票和 债券收益率上升资金由货币市场大量流向资本市场造成短缺利率会上升 因此要随时通过对各影响因素的观测建立动态的利率风险预测模型做出正 确的判断为进一步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此外在风险预测的过程中要注意在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大力开发投入一 数据库建立及数据采集工作 目前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还没有建立合理高效的 适合本行利率风险防范管理的数据库框架即使有了比较成型的体系也多是有 名无实存在数据分散未实行逻辑集中功能无法提供连续系统的数据资 料如资产负债期限结构剩余期限结构等更不用说动态的利率风险管理所需 的大量信息了 二 在数据库不断发展完善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计量软件的功效 成熟的利率风险管理软件不仅可以较准确的分析问题提供缺口分析报告更能 比较及时的对未来利率风险做出预测为管理层的正确决策作出指引考虑到我 国商业银行整体对利率风险研究时间短水平低的现状可以在早期考虑使用国 外一些比较成熟的产品来加以替代 三是建立起一套完整高效的利率管理信息系 统在数据库建设和软件程序开发的基础上尽快提高管理中的科技含量运用 现代化的信息系统来实现利率风险的最终管理 五 建立风险管理人才培养机制 在我国大力开展金融体制改革的今天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商 业银行能够拥有一支既懂得利率风险管理知识有掌握管理技能的人才队伍就显 得愈发重要 为此 我认为应加大对专业人才的培养 不断充实金融从业人员 特 别是管理层利率风险知识不断提高其效能加深对风险的意识还应注意同 国内银行 专业院校及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外资银行的交流与借鉴 在这方面 中国人民银行应该义不容辞的起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