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档简介
中国女子书画会研究 摘要 中国女子书画会( 1 9 3 卜1 9 4 9 年) 是中国第一个女子美术团体,也是中 国女性艺术史上组建最早、阵容最强、规模最大、持续最久的一个民间女性画会。 它的出现开启了中国女性艺术史新的篇章。本文起始部分旨在通过对中国女子书 画会历史地位和成因( 海派文化、租界经济、女性解放思潮) 的分析,揭示了女 性艺术家群体意识崛起的艺术特征和意义。 社团展览是书画会提供给会员展示女性艺术家特有才华、增进社会影响力的 艺术平台。笔者通过第二章对公益展览、年展、小型群展和会员个展这四种形式 的分类分析,呈现了书画会各阶段的活动情况、展览的社会影响、女性书画家的 艺术造诣以及女性书画家扶弱济贫、社会责任感强的一面。 第三章笔者按照书画会会员的社会身份,将其划分为“闺阁派、“西学派 、 “革命折衷派”。文中分别从会员的家学、师承、绘画风格等方面做了比较,使 女性书画家有了定性的归属,她们不再因个体而被忽视,而是作为美术家组织中 的一员引起社会的关注和重视,提升了女性书画家们的社会地位,成为中国近现 代美坛的一支异军突起的新兴力量。 最后,笔者就女性书画家润格的成因、润格制定与发布的形式和途径及与书 画会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从中透析出她们作品的艺术魅力和社会价值,把握 女性艺术家艺术市场的发展脉络,全方位地展示女性艺术家在政治、经济、文化 领域的风采。 中国女子书画会作为女性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节点,前无古人,后启来者。 本文期望通过对女子书画会的研究,提高对该社团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的地位 和价值的认识,进而对当今的女性艺术团体活动的开展、运作起到一些启示。 关键词:中国女子书画会女性艺术家群体意识展览润格 v 中国女子书画会研究 a bs t r a c t n ec h i n e s ef e m a l ec a l l i g r a p h ya n dp a i n t i n gg r o u p ( 1 9 3 年一l9 4 9 ) w a st h ef i r s tf e m a l ef m e a r t sa s s o c i a t i o ni nc h i n a ,a n da l s ow a sad v i lf e m a l ep a i n t i n gg r o u pw h i c hh a dt h ef n s tf o r m a t i o n , t h es t r o n g e s tl i n e u p ,t h el a r g e s ts c a l e ,a n dt h el o n g e s tl a s t i n gi nt h ef e m a l ea r th i s t o r yi nc h i n a i t se m e r g e n c eo p e n e dt h en e wc h a p t e ro ft h ea r th i s t o r yo ft h ec h i n e s ew o m e n n eb e g i n n i n go f t h i sp a p e ra i m e da tr e v e a l i n gt h ea r t i s t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a n dt h em e a n i n go ft h er i s i n go ft h es e n s eo f t h ef e m a l ea r t i s t sg r o u p sb ya n a l y z i n gt h eh i s t o r i cs i t u a t i o na n dc a u s e ( t h ec u l t u r eo fs h a n g h a i s t y l e ,t h ee c o n o m yi nf o r e i g ns e t t l e m e n t ,t h et e n d e n c yo ft h ef e m a l el i b e r a t i o n ) o ft h ec h i n e s e f e m a l ec a l l i g r a p h ya n dp a i n t i n gg r o u p t h eo r g a n i z a t i o ne x h i b i t i o nw a st h ea r t sp l a t f o r mm a d ea v a i l a b l et om e m b e r st od i s p l a yt h e s p e c i f i ct a l e n to ff e m a l ea r t i s t sa n dp r o m o t es o c i a li n f l u e n c e t h r o u g ht h es e c o n dc h a p t e r , t h i s w r i t e rp r e s e n t e dt h ea c t i v i t i e so ff o u rs t a g e so ft h ec a l l i g r a p h ya n dp a i n t i n gg r o u p ,t h ei n f l u e n c eo f t h e d i s p l a y ,t h ea r tt a l e n to ff e m a l ea r t i s t s ,a sw e l la st h ef e m a l ea r t i s t s h e l p i n gt h ew e a ka n dt h e p o o ra n dt h e i rs t r o n gs e n s eo fs o c i a l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b yt h ec l a s s i f i e da n a l y s i so fs o m ef o r m ss u c ha s p u b l i cw e l f a r ed i s p l a y ,y e a r l yd i s p l a y , t h es m a l lg r o u pd i s p l a y , a n dm e m b e rd i s p l a y t h et h i r dc h a p t e r a c c o r d i n gt od i v i s i o no ft h em e m b e r ss o c i a l s t a t u sd i v i s i o n ,t h e r ew e l e ”t h e i n n e rc h a m b e rf a c t i o n ”,”w e s tt h es c h o o lo ft h o u g h t ”,”t h er e v o l u t i o n a r yc o m p r o m i s e df a c t i o n ” t h ep a p e rc o m p a r e dt h ef a m i l y , t e a c h e r s ,a n dt h ep a i n t i n gs t y l e ,a n dm a d ef e m a l ea r t i s t sh a v ea d e f i n i t eb e l o n g i n g t h e yw o u l dn o tb ei g n o r e db e c a u s eo ft h ei n d i v i d u a l ,b u ta r o u s et h ec o n c e r n a n da t t e n t i o na sam e m b e ro fa r t i s to r g a n i z a t i o na n dt h u sp r o m o t e dt h es o c i a lp o s i t i o no ff e m a l e a r t i s t s t h e yb e c a m ean e wf o r c eo fc h i n a sc o n t e m p o r a r yp a i n t i n gw o r l d i nt h el a s tp a r to ft h ep a p e r , t h ec a u s eo ft h es t a n d a r do ff e m a l ea r t i s t s ,t h ef o r m u l a t i o no ft h e s t a n d a r d ,t h ef o r ma n dw a yo fd i s p l a y , a n dt h er e l a t i o n sw i t ht h ec a l l i g r a p h ya n dp a i n t i n gg r o u p w a ss t u d i e d a n dt h ea r t i c l es h o w e dt h ea r t i s t i cc h a r mo ft h e i rw o r k sa n ds o c i a lv a l u e s ,g r a s p e d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t h r e a d so ff e m a l ea r t i s t s a r tm a r k e t ,d i s p l a y e dt h ea t t r a c t i o no ff e m a l ea r t i s t si n p o l i t i c a l ,e c o n o m i ca n dc u l t u r a lf i e l d sf r o ma l la s p e c t s 砀ec h i n e s ef e m a l ec a l l i g r a p h ya n dp a i n t i n gg r o u pw a su n p r e c e d e n t e d , a n do p e n e dt h ef u t u r ea s a ni m p o r t a n tp o mi nf e m a l ea r t i s t i ch i s t o r y a r e rr e a d i n gt h i sp a p e r , i t se x p e c t e dt h a tt h e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t h es t a t u sa n dt h ev a l u eo ft h i sg r o u pw i l lb ei m p r o v e db yt h es t u d yo f1 1 1 e c h i n e s ef e m a l ec a l l i g r a p h ya n dp a i n t i n gg r o u pa n ds o m ei n s p i r a t i o nw i l lb eg o to n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o p e r a t i o no fs o m ea c t i v i t i e so fs o m ef e m a l ea r t i s t i cg r o u p sn o w a d a y s k e y w o r d s :t h ec h i n e s ef e m a l ec a l l i g r a p h ya n dp a i n t i n gg r o u p f e m a l ea r t i s t s t h es e n s eo ft h ef e m a l ea r t i s t sg r o u p se x h i b i t i o n s t a n d a r d v i 中国女子书画会研究 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发表 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参与同一工作的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 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至麴日期:迎涩:笸:留 本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上海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 校有权保留论文及送交论文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 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1 一 签名:量塑导师签名蚴 v 日期:丝! 金二:矿 中国女子书画会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绪论 1 9 3 4 年4 月2 9 日成立于上海的“中国女子书画会 ,是中国第一个女子美 术社团,也是中国女性艺术史上组建最早、阵容最强、规模最大、持续最久的一 个民间女性画会。书画会荟集了当时中国大多数的女子书画好手和名家,这些女 性艺术家不仅在上海,而且在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力,她们组织并参与社会活动, 通过展览这个艺术平台展示了女艺术家们的特有才华,尽显女性书画家的人格魅 力。中国女子书画会的成立是中国女画家群体意识觉醒的标志,使女性艺术家不 再因个体而被忽视,而是作为美术家组织中的一员引起社会的关注和重视,提升 了女性书画家们的社会地位,成为中国近现代美坛的一支异军突起的新兴力量。 书画会作为中国美术社团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目前学术界对其研究仍付 之厥如,仅限于史料的考证和整理。因此,本选题的研究旨在扩充女性研究的领 域,填补女性艺术发展上一个重要节点的空白。本文立意于对中国女子书画会进 行系统的、深入的分析。笔者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助已有的史料, 做了大量史料的勘误及其它相关的实地调查。同时,引入了社会史和经济史全新 研究视角,对女子书画会创立的原因、成立地点选择、对女性艺术发展和中国文 化传承的作用、润格发展等加以分析,归纳和总结,。阐明中国女子书画会内在的 深刻意义及其在中国艺术发展轨迹上无法比拟的地位,以求为将来进行更深入的 相关性研究打下殷实的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现状 近年来,国内对中国女子书画会部分史实做了考证。但是,对于书画会的创 立所蕴涵的深层的社会历史意义未作剖析,如:女性群体意识崛起的意义、书画 会选择上海作为成立地的原因、书画会会员润格的发展等。因此,研究尚处于初 级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从研究的时间上看,主要集中在2 0 世纪9 0 年代以后。许志浩先生的 中国女子书画会研究 中国美术期刊过眼录( 1 9 9 2 年) 及中国美术社团漫录( 1 9 9 4 年) 、陶咏白 先生和李浞先生编著的失落的历史中国女性绘画史( 2 0 0 0 年) 、包铭新 教授编写的海上闺秀( 2 0 0 3 年) 、徐昌酩先生编写的上海美术志( 2 0 0 4 年) 、 王中秀等编的近现代金石书画家润例( 2 0 0 4 年) 、王震先生编辑的二十世 纪上海美术年表( 2 0 0 5 年) 等涉及中国女子书画会内容的主要书籍都相继出版 于9 0 年代以后,由于与书画会1 9 4 9 年解散的时间间隔较长,不利于文献的保存。 其间,即使偶有零星记载,但对于恢复资料也有一定的难度。最早的记载见诸于 1 9 4 7 年王康昌先生主编的中国美术年鉴,书中对中国女子书画会成立的概况 作了简单记述。后经包铭新教授的详细考证,虽还原了一部分书画会的原貌,为 笔者研究提供了史料的基础,但其中仍有部分具体的画会活动时间、画会成员 的具体姓名值得商榷。 其二,从研究内容的深度上看,只要是涉及中国女子书画会研究的文献,无 非就是简单地从书画会成立的时间、地点、创办人、成员、书画会展览、主要会 员的活动等角度着手。唯见一篇1 9 9 7 年发表于朵云第4 7 期,由安雅兰、沈 揆一合作专篇独写中国女子书画会的文章。文中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书画会在 当时中国美术界所扮演的角色、女性艺术团体建立的意义、社团的主要成员的社 会背景及其绘画作品、社团的展览活动等,提纲挈领地概说了书画会的社会地位 和历史意义,为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但文章篇幅不长,对书画会选择上 海作为成立的原因、创办者及会员作品的艺术风格、书画会社会活动的影响、会 员润格的形成对民国艺术经济市场的推动等方面都未加详细分析。图像方面,文 章仅提供了1 5 幅图片,只粗略显现了书画会的一个概貌,对把握书画会的社会 声望、会员具体的艺术风格及创作水准等还远远不够。因此,书画会的研究还有 待于进一步地系统梳理和深入挖掘。 其三,从研究的成果上看,仅有寥寥可数的专门性研究的文献,其中一部是 陶咏白先生和李浞先生编著的失落的历史中国女性绘画史,对书画会作 简要的概述之余,详尽地介绍了书画会中的主要人物,其中包括冯文凤、李秋君、 陈小翠、顾青瑶、杨雪玖、顾默飞、陆小曼、鲍亚辉、樊诵芬、吴青霞、杨令葬、 何香凝、潘玉良等艺术家。该书还对女性绘画史发展轨迹中影响较大的女性艺术 家做了中肯的品评,为研究中国女子书画会会员的社会背景和艺术成就提供了线 2 中国女子书目含研究 索。另一部是由东华大学服装学院包铭新教授所编写的海上闺秀r 其中有三 部分分章专写中国女子书画会,具体详实且完整地阐述了书画会的概况。2 0 0 6 年4 月,此书经再版,增加了原始的图像信息,包括书画会会员刊载在新闻报 妇女界作品特刊上的作品等,使原始的资料具有了视觉感官性,更能直观地感 受到女性艺术家的艺术魅力。包铭新教授在中国女子书画会研究方面不遗余力, 其间,还有多篇关于书画会的论文发表。其中发表于2 0 0 6 年民国档案第2 期的中国女子书画会史实考,就对中国女予书画会诸文献中有关画会成立时 间、会员人数、地址变迁、画会活动及组织结构等不详细且说法不一的相关史实 做了详尽的考证,为笔者在探究中国女子书面会的进程中提供了大量的史料,起 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综上所述,有关中国女子书画会研究的文献资料,除了安雅兰、沈揆一台作 专篇独写中国女子书画会的文章稍作分析外,其他的资料还仅限于史料的整 理和考证,且现有的文献内容多有重复,还未深入地从宏观的角度把握。直到今 天,学术界对于中国女子书画会的研究还处于一个非常薄弱的层面上。 兰、课题研究的方法 中国女子书画会目前的研究大量停留在史料方面,而相对深入的研究尚稀 缺。本文将以此作为契点进行研究,并且针对| 仑文中所要解决的问题,相应拟定 了几种主要的研究方法。 第一、实地调查法 由于本文重点不是史料的研究,但力求文章的准 确性和真实性,笔者做了大量的走访调查工作。2 0 0 7 年3 月,笔者有幸拜访了东华大学服装学院包铭新教 授。包教授对女性艺术家研究颇深,尤以海派为最, 交谈中涉及了许多有关中国女子书画会及其中会员一 些鲜为人知的历史资料,还提供了查找文献的线索, 对论文有极大帮助。( 图1 ) 笔者还访问书画会健在的 会员或会员的亲属,从他们回忆的内容和实际的图片、 文字资料中。选取了与论文研究相关的,尽可能的占 圈1 包铭新教授赠书并题字 中国女子书画会研究 有第一手宝贵资料。 第二、分类法 中国女子书画会会员众多,其画风不尽相同,且社会身份各异。按照会员社 会身份,即“闺阁派、西学派、“革命折衷派 ,加以类别区分,更清晰地概 括了书画会会员的类型,使女性艺术家不再因个体而被忽视,而是作为美术家组 织中的一员引起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且说明了书画会参与者的广而精,其实质是 当时社会女性艺术家类型的缩影。书画会会员润格的制定、发布形式也不尽相同, 本文从社会经济学角度进行了分类。如根据制定会员作品的润格的主体分为自订 和他人代订;根据会员作品的润格类型分为价格表前附有小启、仅列价格表、润 格后另附广告;按照润格发布的途径分为社团自行印刷润格并对外宣传、报纸上 刊登润格、杂志上刊登润格,通过这三种分类方式,不仅能够全方位地了解女性 艺术家作品的营销手段和市场操作模式,还反映出女性社会经济地位的大幅提 升,且完全可以与男性艺术家作品的艺术市场相抗衡,同时也预示了渐趋成熟的 女性作品的艺术市场。 第三、统计法 中国女子书画会无论是参与人数、活动次数、展览规模都是空前的。因此有 必要通过一些具体实例和精确数字的统计,例如书画会会员的人数的变动、地址 的变迁、书画会年展次数、每次展览作品的总数、会员招收的学生数量、会员作 品润格的调整等,可以增强对中国女子书画会研究的考据性。而书画会的成立本 身就是一个极值的质变体现,即中国第一个女子美术社团的出现。 第四、图表法 中国女子书画会活动甚多,定期的年展、不定期的小型展、几个会员的群展 及个展都是展现女性艺术家艺术魅力的平台。书画会从创办至解散的的十五年 间,共举办了十三次年展,展览地点主要是四个地方:西藏路宁波同乡会四楼、 北京路口贵州路湖社、大新公司四楼画厅、中国画苑,每次参展的会员呈逐年递 增的趋势。几个会员的群展也颇具影响力,其中以1 9 4 0 年、1 9 4 1 年、1 9 4 3 年在 大新公司四楼画厅和宁波同乡会四楼连续举办的三届“陈小翠、冯文风、谢月眉、 顾飞四家合作书画展最具规模。会员的个展也参出不穷,潘玉良、顾飞、庞左 玉、庞左玉、鲍亚辉、杨雪玖等都曾办过个展,且展览形式多样,除了以画种区 4 中国女子书画会研究 分办展外,另有以画种的一种形式办展,如1 9 4 5 年庞左玉的扇面展。通过对展 览类型、时间的梳理,再经图表的形式说明,呈现了书画会各阶段的活动情况, 为研究提供了详细的参照依据。 以上四种方法是贯穿本文最主要的研究方法,通过这些方法,提升了对中国 女子书画会研究的深度,使书画会的研究不仅限于史料的整理和表象的理解,而 是以此为基,更深层次的探究其历史地位和社会影响。 5 中国女子书画会研究 第一章“女子艺术界空前之集合n 1 中国女子书画会的成立 第一节别树一帜的历史地位 民国中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和现代美术运动的推动下,新兴艺术社团 蜂起,与社团面貌较单一的五四时期相比,开始转向多元化、专业化、现代化和 性别化。在此期间,上海作为美术社团活跃地之一,社团数量在全国首屈一指; 从1 9 世纪末至1 9 4 9 年,仅上海的绘画社团就占全国绘画社团总数的三分之一强, 【2 】其中许多社团驰名中国现代美坛,对中国艺术发展有深远影响并独具特色。 1 9 3 4 年4 月2 9 日成立的“中国女子书画会 ,就是中国第一个女子美术社团, 也是中国女性艺术史上组建最早、阵容最强、规模最大、持续最久的一个民间女 性画会,是中国女画家群体意识觉醒的标志。【3 】 上世纪3 0 年代,号称“中国的社团仅十余个,如中国美术家联盟、中国 画会、中国美术会、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东京分盟、中国女子书画会等,多数是 男性为主体的美术社团:而以女性性别称谓的,就只有中国女子书画会。女子书 画会定名冠以中国二字的魄力,较一些冠名“中国”的美术社团,在旧中国时期, 突显了女性社团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也体现了社团创办的初衷和理念。可以说, 中国女子书画会是中国美术社团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中国女子书画会由冯文凤、李秋君、陈小翠、顾青瑶、杨雪玖、顾默飞等发 起,在海宁路8 9 0 号会所成立。第一次同仁大会召开时,海上著名书画家三十余 人公推冯文凤为临时主席,会议选举冯文风、杨雪玖、李秋君、唐冠玉、虞澹涵、 张时敏、杨雪瑶、吴青霞、包琼枝、朱砚英等为执行委员,顾默飞、顾青瑶为文 书,鲍韫为会议记录员,陆小曼、丁筠碧负责宣传工作,陈小翠任编辑。此后又 有虞澹涵、黄映芬、朱砚英、徐慧、余静芝、周鲸霞、鲍亚辉、谢应新、谢月眉、 庞左玉、何香凝、余威丹、杨缦华、樊诵芬等响应,堪称“盛极一时”的“女子 1 1 】申报1 9 3 4 年4 月3 0 日。 【2 】据许志浩中国美术社团漫录一书统计,上海书画出版社,1 9 9 4 年9 月。 【3 】陶咏白、李浞:失落的历史中国女性绘画史,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 0 0 0 年6 月,第1 2 9 页。 6 中国女子书自舍研究 艺术界空前之集合”。1 ( 图2 、图3 ) 陈小犟在其翠楼吟草全集中对书画 会创办的盛况也有所记载,卷八丹青集之诵展小纪序说:“甲戌春创女 子书画展览于海上,一时巾帼隽才不期而集者,凡一百二十人,可谓盛矣。为诗 纪之,以留鸿爪。”书画会中荟集了当时中国大多数的女子书画好手和名家,有 以山水画见长的李秋君、顾青瑶、鲍亚辉、顾飞、樊诵芬、潘素等,擅长花鸟画 的吴青霞、俞致贞等,以仕女画为特色的陈小翠等;另有西画见长的女性艺术家 潘玉良、方君璧、关紫兰等。这些女性艺术家不仅在上海,而且在全国都有一定 的影响力。 圈2中国女子书画会台影一采自海上绘画全集 图3中国女子画会台影二采白海上绘画全集 伸报 1 9 3 4 年4 月3 0 日刊载:“中国血于书i 台成教度之筹备,b 于昨日t 午= 时,在海宁路日 八九十 台所举行成n 第一目人大台”。4 7 中国女子书i 画会研究 第二节书画会在上海崛起的成因 中国女子书画会之所以选择上海,决非历史的偶然,这与上海在当时中国的 社会政治变革、经济发展的状况,中西文化的交流、兼容并蓄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以及艺术发生发展的自律性等因素有关。 鸦片战争之后,上海开埠通商。伴随着西方列强租界的建立、资本主义工商 业的发达,上海迅速由一个小商镇向商业化大都市转变。秉承历史契机,上海成 为接收境外资本和舶来西方文化的第一重镇。加之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襟带东 海、华洋共居、五方杂处等因素,上海在中西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总是开风气之 先的,形成海上特殊的社会风气和文化氛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对女性的关怀、 重视和教育,这对于几千年来一直受封建礼教影响和束缚的女性而言,意味着社 会地位的大大提升。中国最早的教会女学及其女子美术教育即出现在上海,1 8 6 7 年法国耶酥会在上海徐家汇创办经言女校,以“四书一、书法为主科,注重刺绣 等手工课程;1 9 1 0 年美国教会在上海创办柏美兰女塾,设有手工、图画等课程。 因此,上海在女子教育领域基础深厚,是中国近代女子教育最早兴起的城市,并 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例如,1 8 9 8 年经元善在上海城南桂墅里创中国最早的私立 学校经正女学,接着上海开明绅士吴怀疚在上海西门生生里创办务本女塾 ( 1 9 0 2 年) ,中国近现代教育泰斗蔡元培1 9 0 2 年发起创办的上海爱国女学堂、 杨白民1 9 0 3 年创办的上海城东女学等等。从上海的女学运动纷起中涌现出一批 知识女性,她们参与或独自兴办女学,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女子教育,特别是女子 美术教育的发展,所以在上海诞生了中国现代第一批女子美术院校,培养了中国 现代最早的一批女画家:如1 9 1 2 年徐自华女士在上海白克路创办的竞雄女学开 设文艺师范科( 有图画、书法、手工等课程) 、1 9 1 8 年唐家伟创办的中华女子美 术学校,徐朗西创办的上海女子美术学校等;中国现代一些著名的女画家,也成 长于这些学校( 如唐蕴玉毕业于上海神州女学图画专修科) 。 上海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发达的商品经济,对官商士绅等各个社会阶层都 有极大的诱惑力。一时间商贾云集、文人荟萃。新兴工商业的发展,培植了一大 批社会新贵。这批人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在对物质享受追求的同时也甚是喜欢 书画艺术,收藏艺术品成为他们普遍的嗜好,因而形成一个潜力巨大的书画艺术 市场,吸引了大量的书画家来上海寻求发展机会。正如清代张鸣珂所说:“白海 中国女子书画会研究 禁一开,贸易之盛,无过于上海一隅,而以砚田为生者,亦皆于于而来,侨居卖 画。【5 】各地书画家的纷纷到来,给上海的艺术界注入了新的活力,创造了上海 艺术的“嘉年华 ,孕育了融合中西、兼容并蓄的海派艺术。海上画坛众多书画 家大多数是寓居上海的外地人,著名的绘画大师吴昌硕,本是浙江安吉人。据陈 正青先生所论:“海上墨林卷三寓贤即外地寓居上海的的书画人物,共收 3 1 2 人,其中宋、元、明三代总共才7 人,其余均属清代。清代人物中绝大部分 又是鸦片战争以后流寓上海。【6 】民国以后,寓居者中不乏有女性书画家的身影, 中国女子书画会的主要创始人来自全国各地,如书画会主持冯文凤原是广东鹤山 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从香港来到上海;李秋君来自浙江镇海( 今宁波) 、陈小 翠来自浙江杭县( 今杭州) 、顾青瑶来自江苏苏州等。可见,上海艺术市场的繁 荣为中国女子书画会的成立提供了客观条件,吸引了全国许多优秀的女性艺术家 加盟,所以她们会将书画会命名为“中国女子书画会”。此后,画会的影响由上 海扩大到江浙一带,波及全国。到抗战前,已拥有各地会员近2 0 0 人,成为一个 名符其实的全国性的女性画家的艺术社团。 上世纪初,中国女性解放思潮的萌发,拉开了女性解放时代的帷幕。上海的 妇女界也不例外,但它又属于国内比较特殊的l 个群体。作为国际性大都市的上 海,在晚清时期,由于社会变迁的突进,租界经济文化的崛起,以及发达的商品 经济所包含的冲决封建宗法社会的革命性,女性的自我解放意识高于其他地方的 女性。正是这种自食其力,无须仰人鼻息的经济地位,给上海女性以前所未有的 奋争自由,塑造了她们的独立人格。上海是当时全国妇女解放运动的中心,上海 妇女又是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锋,带动了全国各地的妇女解放运动,对中国女子书 画会的成立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而在此之前,中国美术史上几乎很少有女性 艺术家的位置,女性艺术家经常处于“缺席 状态,即使见诸文字记录的最早的 女画家,对她们艺术成就的认识也是相当有限的。于此之后,知识女性的觉醒, 思想的自由和个性的解放,中国女性在艺术上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但相对于 男性而言,她们的活动还是受到一定的束缚。只是到了民国初年以后,一些女性 书画家才逐渐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身份,努力争取获得社会的承认,并开始形成 集结意识,即合群思想。秋瑾即日:“欲脱男子之范围,非自立不可;欲自立, 1 5 1 张鸣珂:寒松阁谈艺琐录,见中国书画全书第1 4 册。 砸1 陈正青:海上墨林题记,见杨逸海上墨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9 年,第4 页。 9 中目血子书画舍研r 非求学艺不可,非合群不可。”1 中国女子书画会在上海的创办就是一个切合的 证明,突显了女性群体意识的崛起。女子书画社团的存在,使女性书画家们有了 属于自己的组织,有了施展才华的平台,有了相互切磋、交流学习的场所,也有 了为自己的社会地位、经济权益及其它利益服务的机构。女性书画家们走出自己 封闭的书斋,组成自己的团队,以社团集体的姿态参与社会文化生活与社会其 它阶层广泛接触,对海派绘画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三节女性艺术家的群体意识及其成就 女画家们卓有艺术成就的标志之一,是出版了我国美术史上第一批女性艺术 家个人作品专集,诸如李秋君秋君画稿、鲍亚 辉鲍亚辉女士画集、陈小翠翠楼吟草全集、 潘玉良潘玉良油画集( 图4 ) 等。 突显女子群体意识和艺术成就的标志之二, 是充分利用画会这个艺术平台,举办个展和联展, 相瓦切磋画艺,以提高自身艺术修养、品味及创 作能力。正如李秋君在中国女子书画会第一届 展览特刊弁言上写道:“窃不自揣、爰集自好, 特开女子书画会,广征文坛名宿,艺林硕望最近 作品,以相观摩志在于提高艺术,教学相长, 吼几作者,而绍前徽”,充分表现了画会创办的日 图4 潘玉良油画集 1 9 3 3 年上海中华书局出版 采自中国油画文献 的及画会对促进艺术家艺术发展的重要作用。口l 画会会员通过展览增进了艺术 交流 显示女性艺术家群体意识崛起的标志之三,是设立美术教育机构,造就女性 艺术家。如书画会1 9 3 4 年创立即开设了函授科招生科目有书法、诗词、国画、 油画、金石。并推教授十人分教各科:冯文风授书法、油画,陈小翠授诗词,顾 飞、鲍亚飞授山水,丁筠碧、张又芬授花卉,吴青霞授人物,周辣霞、余静芝授 仕女,顾青瑶授金石,分甲、乙、丙三组,学费每科五元。【q 一些初出茅庐的画 :髫雾罐i 嚣;i 器富鼎嚣品;鹄。;,。 ” 震: ,1 9 3 6 年5 月。 3 2 中国女子书画会研究 她t l - - 人的润格有一个共性,分类都比较清晰,堂幅、横幅、屏条、册页、 扇面、手卷一应俱全,几乎涵盖了中国画所有的类别,并都有附加的说明。 除自订润格外,当时还盛行由名人、商贾、社团为女书画家代订润格。女性 书画家通过社会活动,结识了许多有影响的知名人士,有的还成为了自己的良师 益友。这些人士在女性书画家艺术发展中给予提携与帮助,以自己的名气来提高 她们的影响,代订润格就是一种直接的形式。如民主主义革命家和教育家蔡元培 先生就曾三次为中国女子书会会员杨雪玖、杨雪瑶姐妹代订润格,分别刊载于神 州吉光集第1 期、申报( 1 9 2 4 年2 月9 日) 、有美堂金石书画润例。蔡元 培先生重视女子教育,曾在上海创办爱国女校,他为杨家姐妹代订润格的行为既 是对师出名门的女书画家艺术创作水准的肯定,也是对女性艺术家的扶植。一代 教育家尚且如此关注女性艺术,更何况是知名的男性艺术家们呢! 著名海上画家 王一亭就曾为中国女子书画会会员查浣尘代订润格: 查浣尘女史花卉润例 女史为查烟谷之女公子,花卉以南田为宗,设色秀雅,用笔细腻,清于不足 专美也。 堂幅每尺三元屏条六折横同直例扇册二元金笺绫绢加半 吴昌硕吴杏芬【5 9 】任堇叔【删代订 交件上海西门林荫路三兴里查寓【6 1 】 这则润格的订立另有吴杏芬女士的参与,她是海上女书画家中资格最老、地 位最高、名声最著的一位,拥有上海画坛著名男性书画家同等的地位。同样的性 别,使她对后辈女书画家更为关怀,中国女子书画会会员李秋君就曾师从她学画, 可见吴杏芬女士对后辈的鼓励与提携是勿庸置疑的。代订的其他形式是商贾及社 团为女书画家制定润格,其中社团这种形式最值得一提,以新型的经纪人的身份 打破了原有的笺扇庄制定润格的一元模式,其实质是商品经济的产物。中国女子 书画会就为会员订例润格,并刊登在特刊上: 1 、杨雪玖书画润例 书例 【跏吴杏芬( 1 8 5 3 - - 1 9 3 1 ) ,名吴淑娟,字杏芬,晚号杏芬老人。安徽歙县人。晚年寓沪,工画,擅画、山 水。 嗍任堇叔( 1 8 8 l 1 9 3 6 ) ,任伯年长子,画山水专师宋人,间作花卉,书写章草,能诗,精鉴别 6 1 】申报1 9 2 7 年3 月7 日。 中国女子书画会研究 堂幅三四尺四元五六尺六元七八尺十元屏条减半楹联三四尺三元五 六尺五元 七八尺七元匾额每字二元手册三元泥金加半点品加倍寿屏 另议文劣不书 画例 墨笔山水堂幅三尺十六元四尺二十元五尺二十八元六尺三十四元 八尺五十元屏条立轴七折横幅加半手卷每尺八元手册五元设色加半 点品加倍绫绢加半泥金加倍花卉视山水折半先润后笔墨费加一【6 2 】 2 、梁溪冷芳女史书例 楹联三四尺四元五尺六元六尺八元堂幅三四尺五元五尺七元六 尺十元屏条每条三尺二元四尺三元五尺四元 六尺五元工细小楷加半 扇头每件二元双行细楷五元尺页每件二元匾额寿屏手卷另议劣纸不书 随封加一先润后墨约期取件【6 3 】 这种新型的订例方式不仅给旧的销售机制注入新的活力,且只为女性书画家 订例润格的社团更显珍贵。 上述两种制定中国女子书画会会员润格的方式,经笔者详细比对会员润格资 料,发现代订比自订分类更为细致全面,附加的信息也更为充实,考虑的比较周 全,与同时代男性书画家的代订润格分类方式基本相一致。由这点想见,女子书 画会会员的艺术市场已渐趋成熟,且供需稳定,市场前景可观,在整个艺术品市 场中占有一席之地,这与女子书画会的市场行为不无关系,对女性艺术市场的完 善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真可谓功不可没! 随着女性艺术市场的完善,订例润格已然成为普遍的现象,且类型丰富多样。 根据女子书画会会员润格的类型,大致可分为三种:价格表前附有小启、仅列价 格表、润格后另附广告。第一种较为常见,大多数会员都采用这种类型。1 9 2 2 年6 月1 9 日申报登出的“青瑶女士书画篆刻助五卅工赈 ,在价格表前就有 这样一段小启: 女士为吴中故居画家顾若波之女孙,渊源家学,擅绝诗画,字写石鼓文,尤 工篆刻,出入秦汉自即日起,特以所得润资悉助工赈 虽然启文不长,但也涵盖了她的出生、艺术特色及买卖用途。这种类型的润 【喇中国女子书画会第三届特刊,1 9 3 6 年5 月。 1 6 3 中国女子书画会第三届特刊,1 9 3 6 年5 月 中国女子书画会研究 格,有的启文篇幅很长,如中国女子书画会第三届特刊( 1 9 3 6 年5 月) 刊出 的“赵含英自定篆刻润例 ,启文日: 英性嗜文艺,当逢名师黄榇存先生、宣古愚先生教英绘事,张丹斧先生教英 书法、词章,舅氏朱竹坪先生教英琢刻,每见舅氏寸铁入玉,不翅昆吾之锋,诧 为古今希有英腕弱,因试诸犀象,间以石材。既习六画,粗明义蕴,复取商契 甲骨周秦玺印文字,研其通变之迹,舅氏谓日:可与数百年作者争一日短长矣, 尽人薄技,问世取金,为尔母寿。英不敢违,爱自订润例如左。 另有申报1 9 2 6 年1 0 月2 日刊载的“女画家周镰霞赠画 中有- 4 , 启, 笔者觉得值得一提: 女画家周镰霞艺术精湛,誉满申江,现值秋凉爽之际,特绘就册页百余帧, 闻凡在重阳节前乘索者,一律奉赠,每帧花卉照收墨费半元、山水人物一元,工 细仕女二元,详细润例索阅,附邮一分即寄,其收件处为各大笺扇庄,现寓海宁 路人寿里第一家。 书画家并不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本着对艺术的热爱和社会美育的普及,周 镰霞选择赠画的行为与书画会“志在于提高艺术、教学相长 的创办宗旨也是相 吻合的。 中国女子书画会会员润格的第二种类型是仅列价格表,因其较为省事,便于 宣传、调整,故多为会员运用。中国女子书画会第三届特刊( 1 9 3 6 年5 月) 中就有这种类型: 何怡如【删润格 屏条立轴每尺六元中每尺八元册页扇面每件五元横幅每尺六元 还有一种类型是在润格后另附广告,此类型充分利用了现代传播业的前瞻性 发布功能,类似现今报纸上的广告。 顾青瑶书画篆刻例 山水中堂四尺一千元立轴三尺六百元扇册每件二百元书扇每件一百元 行书减半石章每字四十元余详润例函索即寄 收件处各大扇庄新闸路赓庆里四十三号本寓 附设书刻国画专科:额添三名,面授每星期一次,资金五千元,学费每课二 6 4 1 何怡如,安徽望江人。名祚忻,别署蕴真阁主。家学渊源,书画家适齐之长女,黄宾虹为其族叔。擅 长国画、诗文、尤精山水 3 5 中国女子书i i 会研究 千元。免费生额二名,以中学程度家境清寒有志专习艺学者,先寄报名半身照, 一纸墨笔文言,详述学历家庭籍贯及志愿,并附学校证明文件,再通知约期面试 ( 短篇文言文及大小楷) 。不录取者原件挂号寄还,额满为止。【6 5 l 上述顾青瑶润格后所附的招生简章,已类似纯粹的广告,与当下报纸上刊登 的招生信息同属一类,可见中国女子书画会时期会员润格类型的预见性。 继润格的制定、类型,中国女子书画会会员润格的发布也是值得笔者研究的。 按照润格发布的途径,大致可分为社团自行印刷润格并对外宣传、报纸上刊登润 格、杂志上刊登润格三种方式。其中对女书画家影响最大的当属第一种。民国初 年( 书画会未成立前) ,会员虽都有润格信息的流布,但相对较为分散,主要途 径是申报、妇女杂志等报刊杂志。另外,一些社刊也登出女书画家的润格, 如美术月刊墨海潮、神州吉光集、湖社月刊等。1 9 3 4 年书画会成立后, 女书画家润格多了一种直接且集中的宣传途径中国女子书画会特刊,特 刊由李秋君、陈小翠、顾青瑶先后负责编辑,自书画会成立之初起共出版了四期, 并且以专门篇幅登出了女书画家们的润格,契合了李秋君在中国女子书画会第 一届展览会特刊弁言上提及的特刊的作用:“秋君等窃不自揣、爰集自好,特 开女子书画会,广征文坛名宿,艺林硕望最近作品,以相观摩。并发行女子书画 会展览会特刊,以广流传。 另据王中秀先生编著的近现代金石书画家润例 一书记载,仅中国女子书画会第三期特刊( 1 9 3 6 年5 月) 就刊登了陈小翠、 杨雪玖、杨雪瑶、谢月眉、顾青瑶、周镰霞、樊诵芬、顾飞、赵含英、胡畹馨、 余静芝、梁溪冷芳女史、丁慕冰、陈克明、张韧之、何恰如、鲁涧青1 8 位女书 画家的润格。如此集中的宣传,无疑为女子书画会会员润格的宣传另辟了一条捷 径。 其次,报纸上刊登润格这种方式为大多数女子书画会会员采用,由于信息流 布面广,是当时画坛流行的一种宣传途径,男书画家也偏爱报纸这种媒介,其中 尤以申报为最。以下是- n 刊登在申报上的书画会会员陆小曼的润格: 陆小曼山水润例 堂幅每尺五十元屏条每尺四十元立轴照堂幅例纨摺扇每握五十元 册页每方尺四十元纨摺扇每握五十元册页每方尺四十元手卷及极大极小 【6 5 】申报1 9 4 3 年8 月1 3 日。 中国女子书画会研究 之件面议加工重色点景金笺均加倍墨费一成润资先惠约期取件劣纸不应 收件处本外埠各大笺扇庄及福煦路福煦坊三十五号本寓【碉 杂志上刊登润格是第三种主要发布形式。国画月刊第1 卷,第4 期“篆 香阁主【6 7 】书篆润例就属这中此型。 山水人物佛像走兽( 仕女加半) 直幅三尺二十四元四尺三十二元五尺四十元六尺六十元八尺一百 元屏条三尺十八元四尺二十四元五尺五十元六尺四十四元八尺七十六 元横幅同直幅加二成二尺幅照三尺算三尺外照四尺算余类推扇面每页 十四元大扇加半合景扇每格七元卷册每方尺十六元尺外照加 花卉翎毛芦雁果瓜虫鱼( 竹芦小雁加倍) 直幅三尺十四元四尺十八元五尺二十四元六尺三十二元八尺五十六 元丈疋六十元横幅同直幅加二成二尺幅照三尺算三尺外照四尺算余类推 扇面每页七元大扇加半合景扇每格四元卷册每方尺八元尺外照加工细 点景大青绿金笺均加倍小青绿加半极工点图补图极临摹古本面议 行书 直幅三四尺五元 五尺六元六尺八元八尺十四元楹联同直幅屏条 照直幅七成扇面四元卷册每方尺五元先惠润笔订期取件立索不应以上 墨费概加一成【删 从以上分析来看,中国女子书画会会员润格从制定到发布是一个渐进、逐步 完备的过程,这其中凝聚着女性书画家们在艺术商品化、社会化进程中的努力, 同时为现代女性艺术的发展奠定了殷实的基础。 第三节会员作品的润格与中国女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入职银行资料员培训课件
- 信息技术 wps版 教学大纲
- 河南省灵宝市2024-2025学年小学毕业考试语文试题(有答案)
- 佩戴口罩的重要性
- 邮政内部作案管理办法
- 造价部部门管理办法
- 企业消防安全生产培训课件
- 纽约枪支管制管理办法
- 2025年泌尿外科手术器械使用模拟考试答案及解析
- 外国学者谈新质生产力
- 用户体验 智能座舱人机界面评测规范-意见征求稿-2024-07-技术资料
- 建筑工程资料承包合同范本
- DB14-T 2490-2022 集装箱式锂离子电池储能电站防火规范
- 中压交联工序工艺培训
- 水质采样记录表
- 安克创新招聘测评题答案
- 一年级上册道法教学计划
- 招租写字楼方案
- 人类群星闪耀时
- 某部队副食品供货项目配送方案
- 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的前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