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法学专业论文)刑事诉讼证人作证豁免制度研究.pdf_第1页
(诉讼法学专业论文)刑事诉讼证人作证豁免制度研究.pdf_第2页
(诉讼法学专业论文)刑事诉讼证人作证豁免制度研究.pdf_第3页
(诉讼法学专业论文)刑事诉讼证人作证豁免制度研究.pdf_第4页
(诉讼法学专业论文)刑事诉讼证人作证豁免制度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诉讼法学专业论文)刑事诉讼证人作证豁免制度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刑事诉讼证人作证豁免制度研究 法学硕士论文摘要 专 业诉讼法学 研究方向刑事诉讼法 作者姓名黄敏 指导教师胡锡庆 教授 证人作证豁免制度 在当前的诉讼法理论界还是一个相对陌生的命题学者 对此鲜有论及对该问题进行系统分析的文章更几乎没有相形之下我国司 法实践中为适应诉讼的需要司法机关借用现行刑法与刑诉法中自首立 功酌定起诉权条款与犯罪嫌疑人进行豁免交易却很常见理论基础和 制度构建的缺乏使得实践中的做法处在法律的灰色地带是制度的畸形存 在既不能完全发挥该种制度的优越性又易孳生司法腐败更在深层次意义 上成为阻碍我国司法文明的进程的绊脚石本文的选题正是考虑到我国证人作 证豁制度的缺乏与实践的需要已经构成了鲜明的矛盾以期能将国外该制度作 一个完整而系统的介绍并对我国实践中豁免的运作困境作出理论上的疏 通引起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重视从而为该制度的构建刑事诉讼的实证研究 贡献绵薄之力 本文分为导言和四章正文基本内容如下 导言部分的内容分为三个要点 证人作证豁免制度的基本涵义 其与拒证权 制度的联系与区别之处撰写本文所期达到的目的 第一部分是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的历史与现状解析 以期能从纵横两个角度 将该制度作一个完整而详细的介绍该部分又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考察 此制度产生的历史时间与发源地第二个层次以时间为线索重点分析该制度在 美国的形成与曲折发展并对当前美国该制度的基本内容作了详细而全面的介 绍第三个层次考察该制度在当代其他国家的立法与司法状况 第二部分是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的诉讼原理进行分析 该部分是从该制度自 身入手剖析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重在说理首先分析其与反对强迫自我归 罪特权的关联性其次从价值的冲突与选择的角度分析该制度的价值取向再 次对其存在的正当性从法律和现实的角度进行分析 第三部分是对我国污点证人豁免的运行现状分析是本论文的重点部分 之一本部分运用实证与比较的研究方式首先就我国实践重污点证人豁免 的做法作了比较细致的考察其次将该做法与国外的证人作证豁免制度进行全 面的比较从而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此种做法的局限性进行分析 第四部分是构建我国证人作证豁免制度的基本建议 与第三部分的内容一起 构成本论文的重点部分该部分立足于本国的国情从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具 体制度与程序的设计以及制度保障措施三个角度对我国构建证人作证豁免制度 作了框架性的论证 本论文力图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创建首先是对该制度的历史和现状分析 比较全面和具体并且具有个人的考察意见如笔者认为德国的豁免做法 并不如其他学者所谈到的是证人作证豁免制度的一种相反笔者认为其和我国 的做法极为相似其盛衰的轨迹对我国该制度的建设更有启发意义其次对 我国污点证人豁免的做法进行了实证的考察并在此基础上与国外证人作 证豁免制度进行比较寻找局限论证比较深刻如提出我国豁免做法的 的性质与立法意图实务操造在困境分析等再次对该制度的构建建议比较 完整具体力求适应国情避免空谈如证人作证豁免的类型选择程序适用 制度保障措施等 t h e s t u d y o n t h e s y s t e m o f i m m u n i t y o f w i t n e s s i n c r i m i n a l p r o c e d u r e (the abstract of the law masters dissertation) specialty : p r o c e d u r e l a w r e s e a r c h d o m a i n : c r i m i n a l p r o c e d u r e l a w e v i d e n c e l a w a u t h o r : h u a n g m i n t u t o r : p r o f . h u x i q i n g t h e s y s t e m o f i m m u n i t y o f w i t n e s s i s a r e l a t i v e l y n e w s u b j e c t i n c u r r e n t p r o c e d u r e l a w s c h o l a r s . t h e s c h o l a r s r a r e l y t a l k a b o u t i t , n o t t o s p e a k o f t h e s y s t e m a t i c p a p e r s ; h o w e v e r , i t i s c o m m o n f o r t h e n e e d s o f t h e l i t i g a t i o n t h a t t h e j u d i c i a l i n s t i t u t i o n s d e a l w i t h t h e s u s p e c t o n i m m u n i t y b o r r o w e d f r o m t h e a r t i c l e o f s u r r e n d e r , c o n t r i b u t i o n s a n d e x t e n u a t o r y p r o s e c u t e r i g h t s i n c r i m i n a l l a w a n d c r i m i n a l p r o c e d u r e l a w i n t h e j u d i c i a l p r a c t i c e . t h e l a c k o f t h e o r e t i c a l b a s i s a n d t h e s y s t e m a t i c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m a k e s t h e p r a c t i c e i n g r a y b e l t . t h e e x i s t e n c e o f a b n o r m a l s y s t e m s t e n d t o , n o t o n l y t h e i n e f f e c t i v e n e s s o f t h e s y s t e m s , b u t a l s o t h e j u d i c i a l c o r r u p t i o n , e v e n t o b e i n g t h e o b s t r u c t o f t h e p r o c e s s o f t h e j u d i c i a l c i v i l i z a t i o n . g i v e n t h a t t h e d i s t i n c t i o n b e t w e e n t h e l a c k o f t h e s y s t e m o f i m m u n i t y o f w i t n e s s a n d t h e n e e d w e d o h a v e i s o b v i o u s , t h e p a p e r a i m s t o g i v e a b r o a d i n t r o d u c t i o n o n t h e f o r e i g n s y s t e m s , a n d f i g u r e o u t t h e o b s t r u c t o f o p e r a t i o n o f t h e i m m u n i t y i n o u r j u d i c i a l p r a c t i c e , w h i c h m a y a t t r a c t t h e s c h o l a r s a n d t h e p r a c t i c e s i n o r d e r t o m a k e a c o n t r i b u t i o n t o t h e b u i l t o f t h e s y s t e m a n d t h e e m p i r i c a l r e s e a r c h o f c r i m i n a l p r o c e d u r e l a w . t h i s p a p e r c o m p r i s e s t h e i n t r o d u c t i o n a n d f o u r p a r t s . t h e t e n o r s o f t h e i n t r o d u c t i o n a r e t h r e e i n n u m b e r , w h i c h a r e t h e m e a n i n g o f t h e i m m u n i t y o f w i t n e s s , t h e h o m o l o g y a n d d i s t i n c t i o n b e t w e e n t h e i m m u n i t y o f w i t n e s s a n d t h e r i g h t o f r e j e c t i o n a n d t h e p u r p o s e s o f t h e p a p e r . t h e f i r s t p a r t i s t h e h i s t o r i c a n d c u r r e n t a n a l y s i s o f t h e s y s t e m o f t h e i m m u n i t y o f w i t n e s s . t h i s p a r t c o m p r i s e s t h r e e s u b s e c t i o n s . t h e f i r s t s u b s e c t i o n d e a l s w i t h t h e t i m e a n d t h e p l a c e o f t h e o r i g i n o f t h e i m m u n i t y o f w i t n e s s t h e s e c o n d s u b s e c t i o n m e r e l y a n a l y s e s , f r o m t h e p e r s p e c t i v e o f t h e t i m e , t h e f o r m a n d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t h e s y s t e m i n t h e u s a n d i n t r o d u c e s t h e c o n t e n t s o f i t i n d e t a i l i n c u r r e n t u s l a w . t h e t h i r d s u b s e c t i o n p r o b e s t h e l e g i s l a t i v e a n d j u d i c i a l s i t u a t i o n o f i t i n o t h e r c o u n t r i e s . t h e s e c o n d p a r t a n a l y z e s t h e l i t i g a n t p r i n c i p l e o f t h e s y s t e m o f t h e i m m u n i t y o f w i t n e s s . f r o m t h e s y s t e m i t s e l f , i t t h e o r e t i c a l l y a n a l y z e s t h e v a l u e a n d t h e m e a n i n g o f i t . i n t h e b e g i n n i n g , i t d e a l s w i t h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t h e s y s t e m a n d t h e p r i v i l e g e a g a i n s t c o m p u l s o r y s e l f - i n c r i m i n a t i o n ; s e c o n d l y , i t d e a l s w i t h t h e v a l u a b l e p r e f e r e n c e o f i t , i n t e r m s o f t h e c o n f l i c t a n d s e l e c t i o n o f t h e v a l u e ; f i n a l l y , f r o m t h e p e r s p e c t i v e o f t h e l e g a l a n d p r a c t i c a l p o i n t o f v i e w , i t d e a l s w i t h t h e g o o d r e a s o n o f i t . t h e t h i r d p a r t a n a l y z e s t h e p r a c t i c a l o p e r a t i o n o f t h e i m m u n i t y o f d i r t y w i t n e s s . i t i s t h e m a i n b o d y o f t h e p a p e r . t h i s p a r t m a k e s a d e t a i l e d r e v i e w o n t h e p r a c t i c e o f i m m u n i t y o f d i r t y w i t n e s s f r o m t h e e m p i r i c a l a n d c o m p a r a t i v e p o i n t o f v i e w , a n d t h e n m a k e s a c o m p a r i s o n b e t w e e n t h e p r a c t i c e o f c h i n a a n d t h a t o f t h e o t h e r s . f i n a l l y , i t p o i n t s o u t t h e l i m i t o f o u r p r a c t i c e . t h e f o r t h p a r t i s t h e a d v i c e s o f t h e i m m u n i t y o f w i t n e s s i n c h i n a . i t i s t h e m a i n b o d y o f t h e p a p e r w i t h t h e f o r m e r t h r e e p a r t s . f r o m t h e p r a c t i c e o f c h i n a , i t d e a l s w i t h t h e n e c e s s i t y o f 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t h e s y s t e m , t h e d e s i g n o f t h e c o n t e n t s a n d t h e i n d e m n i f i e d m e a s u r e s o f i t , o n t h e i s s u e o f 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t h e f r a m e w o r k o f t h e s y s t e m . t h e p a p e r a i m s t o h a v e s o m e a c h i e v e m e n t s . f i r s t l y , i t d e a l s w i t h t h e h i s t o r i c a n d c u r r e n t s y s t e m o f t h e i m m u n i t y o f w i t n e s s w i t h t h e a u t h o r s o w n o p i n i o n , f o r e x a m p l e , t h e i m m u n i t y o f w i t n e s s i n g e r m a n y w o u l d r a t h e r b e t h e s y s t e m t h a t w e t h o u g h t g e n e r a l l y , b u t t h e s a m e a s c h i n e s e p r a c t i c e , t h e r e f o r e i t h a v e a n i m p a c t o n 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o u r s y s t e m . i n a d d i t i o n , i t m a k e s a r e v i e w o n t h e p r a c t i c e o f i m m u n i t y o f d i r t y w i t n e s s a n d m a k e s a c o m p a r i s o n w i t h t h a t o f t h e o t h e r s i n o r d e r t o f i n d t h e l i m i t . f o r e x a m p l e , i t r a i s e d t h e n a t u r e a n d t h e p u r p o s e o f t h e i m m u n i t y , a n d t h e a n a l y s i s o f t h e j a m i n p r a c t i c e . f i n a l l y , i t g i v e s p r a c t i c a l a n d c o n c r e t e a d v i c e s o n i t , f o r e x a m p l e , t h e t y p e s e l e c t i o n o f t h e i m m u n i t y o f w i t n e s s , t 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t h e p r o c e d u r e , t h e i n d e m n i f i e d m e a s u r e s e t c . 1 刑事诉讼证人作证豁免制度研究 导 论 证人作证豁免其概念源自于美国的immunity of witness根据美国较为 权威的布莱克法律辞典的解释在刑事法领域证人作证豁免是指政府赋予 证人不受刑事追诉的自由 freedom以换取该证人的证言通过赋予作证豁免 政府可以强迫该证人作证而不受宪法第 5 修正案反对强迫自证其罪特权the fifth amendment right against self-incrimination的约束因为证言不再使该证人自陷于 罪 1简言之 证人作证豁免就是国家放弃追诉证人自行暴露的罪行换取证人 提供证人证言从而追究更为重要的犯罪 证人作证豁免制度中的证人是指不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内的涉嫌犯罪 并知晓案件情况的普通第三人2在我国被称为污点证人tainted witness该 种证人一方面本质上是证人符合我国传统诉讼理论上对证人的解释即是案件当 事人以外知道案件情况并能向司法机关正确表达的自然人 另一方面它同一般证人 又存在着区别即证人具有犯罪污点不是清白之人其行为已具有刑法上犯罪的 构成要件而且污点证人的犯罪污点还只能是现在的尚未处理或者处理完毕的犯 罪只有从这个意义上污点证人才具备可交易的可能性 3 在法律意义上豁免(immunity)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因为它包含了任何形式 的免除责任或义务 4证人作证豁免作为豁免制度中一个极具特色的方面 其性质 1 blacks law dictionary, 754. 7th . 1999,westgroup, st. paul , minn. 2 根据英美法系的传统证人理论 证人是个广义的概念凡是了解案件事实情况的人都有资格作为证人提供 证言因此除了知晓案件情况的普通第三人以外被告人自己也同样被当作证人对待而文中证人作证豁免 制度中提到的证人范围是知晓案件情况的普通第三人被告人的豁免是通过另一制度辩诉交易来进行 的 3参见梁玉霞 论证人作证的交易豁免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0 年第 6 期陈学权污点证人豁免制 度初论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3 年第 3 期 4 英丹宁勋爵法律的正当程序李克强等译法律出版社 1 9 9 9 年出版第 1 9 页 2 是国家免除涉嫌犯罪的证人的刑事责任是国家司法权力的一种政府方拥有证人 作证豁免的绝对控制权 一旦涉嫌犯罪的证人以反对强迫自我归罪为由拒绝提供证 据政府就有权力决定是否以免除证人刑事责任的方式换取证人放弃拒证权如实 作证我国学界对该制度鲜有探讨甚至存在着将其与证人拒证权privilege of witness混淆的理论误区 5所谓证人拒证权 是指在法律程序中证人不必回 答某些特定类型问题的规则 6 是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刑事诉讼立法中都普遍规 定了的一项特别的法定权利a special legal right其核心内容在于基于公务秘密 职业道德亲属关系反对自我归罪的事由证人可以对已经掌握的有关涉及案情 的事实不予陈述拒绝提供有关证据材料因社会期望通过保守秘密来促进某种 关系社会极度重视某些关系宁愿为捍卫秘密的性质甚至不惜失去案件证据关 系重大的情报 7 从而证人拒绝作证得到法律的尊重与认可其中当然也包括证 人因避免自陷其罪而拒绝作证的情况 而证人作证豁免是通过消除证人拒证的理由 免除对其进行追诉而强制证人提供证言两者在法律效果上孑然不同证人 作证豁免制度的存在就是要破除证人因避免自陷其罪所拥有的拒证权 证人必须作 证不过正是因为证人拒证权的存在导致发现真实出现障碍通过豁免自行暴 露的犯罪来促使证人作证的做法才有了存在的必要从这个意义上说两者也具 有某种程度的关联性 本文期望该制度的引入能够对我国刑事诉讼法在保障人权与打击犯罪的平衡 上步幅更加稳健鉴于沉默权 8完全强调保护受追诉者人权的价值取向 而对 5 有的学者就认为 所谓证人豁免权或免证权问题即英美法系国家中所说的证人特免权或译为特权 问题见龙宗智何家弘走出证人作证的误区载何家弘主编证据学论坛第二卷中国检察出版 社 2001 年版第 174 页房保国证人作证权探析载法律科学2001 年第 4 期 6 l.b.curzon: dictionary of law.333.6h.ed.2003, law press 7 美乔恩.r.华尔兹著刑事证据大全何家弘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 年第 283 页 8 沉默权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理解既包括犯罪嫌疑人的拒绝回答权指控后不被讯问的权利以及被告 人在庭审中不作证的特权也包括知情人的拒绝回答权和证人不自陷于罪的权利狭义理解仅指受到特定犯罪 嫌疑的人和被告人在整个刑事诉讼程序中对于来自官方的提问拒绝回答或保持沉默的权利 本文在此采用广义 理解即沉默权的主体并不止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而是及于任何知情人和证人另外值得指出的是本 文笔者在论述中所采用的沉默权概念 与反对强迫自我归罪特权同义 因为沉默权与反对强迫自我归罪的特权 3 控制犯罪的诉讼目的有所忽略使得实务界司法人员对沉默权制度的移植多抱 否定态度不少法学界学者也对其借鉴态度谨慎然而保障人权是社会文明进步 到今天的必然选择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条款已被载入我国 2004 年宪法修 正案刑事诉讼领域中沉默权制度的确立是我国法制建设的趋势但是面对沉默 权确立可能导致的削弱国家对犯罪的控制力的负面影响法律制度的设计同样 不能无所作为疏而不堵在确认反对自我归罪特权的同时研究并创制证人作 证豁免制度将有利于化解以上的法律困境能使我国刑事诉讼法朝着保障人权 与打击犯罪统一的诉讼目的大步前进社会法律文明程度得到提升另一方面 我国现存的刑事诉讼法程序和刑事政策中也存在着类似于证人作证豁免制度的 相关规定即检察官通过行使酌定不起诉权结合刑事法中自首立功的条 款给予一部分愿意作证的涉嫌犯罪人就其自身的犯罪从轻 减轻或者免除刑罚的处 理这一措施在使侦检机关在获得重要证人证言破获重大犯罪案件方面起到了不 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在法律效果上和证人作证豁免制度有一定程度的相似但 是因其性质和理论基础与证人作证豁免制度迥然相异从而我国有关污点证 人豁免的做法在价值取向功能定位程序操作合理化程度上与证人作证豁 免制度存在相当的差距而且因其尚未制度化在实践的运作过程当中往往 受各种隐形因素的影响容易偏离其固有的目标甚至产生负面的影响影响刑事 诉讼程序的公开化和透明度是值得我们探讨和改革的一个法律命题鉴于此笔 者将对我国现有的污点证人豁免从立法状况到司法操作做全面系统的剖析和 探讨在总结其理论误区运作困境的基础上借鉴和学习国外证人作证豁免制 度 所倡导的价值取向和理性精神 在理论层面全面搭建我国 证人作证豁免制度 的基本框架为促进刑事诉讼法合理地向纵深发展添砖加瓦 是基于相同的根据而产生的 现代意义上的反对强迫自我归罪的特权必然要求在个人成为政府追究的犯罪嫌疑 人和被告人时有权保持沉默而现代法律所保障的沉默权就其基本精神而言也正在于禁止强迫自证其罪 参见孙长永著沉默权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 2001 年第 1 版第 9 页易延友论反对自我归罪特权载 比较法研究1999 年第 2 期 4 一外国证人作证豁免制度的历史与现状解析 一证人作证豁免制度的起源 证人作证豁免是国家以豁免涉嫌犯罪的证人的刑事责任为手段对抗或消除其 拒绝自证其罪权强制他们提供有助于查明案情的证据该制度的核心内容在于 为保证国家刑罚权的实现 而授权检控机关对反对强迫自我归罪特权进行限制或约 束作为交易国家豁免他们由于反对强迫自我归罪特权受到限制而可能受到的刑 罚制裁因而证人豁免制度的起源是与反对强迫自我归罪特权相伴随的 因证人作证豁免制度的理论基础反对强迫自我归罪的特权最早出现在英 国与此相适应为实现刑罚权而限制证人上述特权的证人豁免制度亦最早发端于 英国早在 19 世纪初英国出现了证人作证豁免制度雏形的案例在 1806 年英 国上议院准备以严重悖逆和违反职责的罪名弹劾时任海军司库的麦尔维勒 melville勋爵有一些确定的关键证人被要求作证为了防止这些证人利用证 人特权拒绝作证它们准备同意证人通过证人豁免法得到豁免并且为了防止证 人以存在厉害关系为由反对强迫自我归罪而拒绝作证 它们亦被免除由于弹劾的结 果可能带来的债务 虽然 证人豁免法所规定的豁免范围立即成为一个争论的话题 但是很明显因反对强迫自我归罪特权的保护如果不赋予起诉豁免权证人将以 证人特权反对作证于是证人豁免法就包括了在将来免受刑事起诉的内容 9 进而1701 年英国国会在针对赌博罪立法时规定政府可通过免除刑罚的 方式免除证人的刑事责任 从而使其失去主张 反对强迫自我归罪特权的理由 回复其作证义务当时的法条这样规定赌博的赢家若愿意接受法院之强制命令 而为供述并将所赢得之赌金返还输家则其所犯赌博罪不予追究 10这一规定可 以看作证人作证豁免制度的滥觞 9 r.h.helmholz. supra not 1, p159.转引自易延友著 沉默的自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 第 227 页 10 许家源 证人刑事免责制度评我国证人保护法第十四条规定载 网站 5 二证人作证豁免制度在美国的形成和曲折发展 伴随着英国在北美大陆的殖民扩张英国的法律传统和制度亦被移植到北美 其中就包括反对强迫自我归罪特权和证人豁免18 世纪 80 年代已经有 9 个州的 宪法明确规定了不得强迫自我归罪的特权1791 年任何人在刑事案件中 都不得被迫成为不利于自己的证人被写进美国宪法第 5 条修正案进而英国早 期证人豁免的做法也同样被引进 111774 年 纽约殖民地效仿英国立法在纽约 殖民地法典colonial laws of new york中规定了免责制度这是美国历史上首 部规定证人豁免制度的成文法并成为日后各州立法仿效的对象美国独立后尤 其是进入 19 世纪后有关证人豁免的州立法规的数量迅速膨胀并且适用范围也 不再仅限于刑事司法领域而是扩大到民事诉讼程序但是上述立法仍然属于州 法范畴而未上升到联邦立法层次 美国联邦层次上的证人豁免法最早出现在 1857 年当时国会为调查议员 受贿案件传讯相关议员和记者出庭作证12但他们都以反对强迫自我归罪为 由拒绝出庭这就为案件的侦破带来困难因此国会迅速通过一项豁免法规赋 予证人免于刑事处罚的特权该法规定证人就其证言所涉及的任何事实或者行为 免于受到指控 13据此 向国会作证的任何人只要他在证词中提到自己曾经犯下 的罪行他就再也不会受到相应的指控 从上述规定中不难看出1857 年豁免法 赋予了国会证人完全的豁免权被豁免的证人如同被给予一个豁免洗礼 immunity bath这种完全的广泛的豁免我们称之为罪行豁免 11 jerome a. murphy, the aftermath of the iran-contratrials: the uncertain status of derivative use immunity, maryland law review1992. 12 实际上 在法庭上以不得强迫自我归罪特权为理由而拒绝作证的是一位来自纽约时报的记者 他在报道中指出有参议院的议员要求他充当贿选的中间人但是当参议院司法委员会向其询问时他却拒 绝回答有关问题因为他的回答可能导致自我归罪 13 王进喜著 刑事证人证言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149 页 6 上述罪行豁免很快就被证明是无法广泛使用的因为许多证人为了逃避国 家刑罚在陈述中加入了与所涉案件无关的事实以图逃避将来可能的处罚 14显 然证人豁免制度在此被滥用了为避免上述情形1862 年国会通过了新的联 邦豁免法新立法限缩了豁免范围证人受到的保护仅仅是在以后的指控中不得使 用他自己的证词来指控他这亦意味着证人在证词中所供述的罪行将来仍有被 追诉的可能指控方受到的限制仅仅在于不得使用证词中所提及的证据来指控该 犯罪但使用因其证言而派生的证据则不在此限换句话说检控方可以使用除证 词之外的由该证词为线索得到的所有其他证据来指控证人所供述的犯罪1868 年 国会通过立法将证人豁免制度扩充适用于所有的联邦司法程序 而不再限于国会司 法程序 15上述豁免方式 我们称之为证言使用豁免 1892 年在律政署诉希契克案counselman v. hitchcock的审理中联邦最 高法院对1868 年豁免法进行了合宪性审查 16最高法院在判决中认为 使用 豁免对证人的保护是有缺陷的它并未对反对强迫自我归罪的宪法特权提供 充分的保护因为对证人证言的派生使用不受禁止证人实际上为政府提供了对其 进行指控的线索这本质上仍然是强迫自我归罪因此美国最高法院最终认定 对证人被迫提供的证言的派生使用违反了美国宪法第 5 修正案的规定 该案的判决 对国会提出了警告为避免出现美国证人豁免法真空的尴尬局面国会于 1893 年 重新制定了豁免法恢复了原有的罪行豁免 1896 年1893 年豁免法 的合宪性问题也受到质疑 在布朗诉沃克案件 brown v. walker 17中 证人认为美国宪法的起草者关于反对强迫自我归罪的本意是一种 14 jerome a. murphy, the aftermath of the iran-contratrials: the uncertain status of derivative use immunity, maryland law review1992. 15 jerome a. murphy, the aftermath of the iran-contratrials: the uncertain status of derivative use immunity, maryland law review1992. 16 希契科克是一个芝加哥的粮食商 他被要求在法庭上作证指控州际铁路运输费用违反规定但他援引宪 法第 5 修正案拒绝回答政府提出的要求 17 布朗是一个铁路核算师 他被要求在刑事诉讼程序中作证指控铁路关税非法但他也拒绝了这一要求 7 绝对的反对强迫个人自行证明罪行因此政府不能通过仅仅保证证人不会受到起 诉而强迫证人作证宪法第 5 修正案并没有证人豁免的例外规定 18最高法院在判 决中认为 只要证人豁免制度具有没有受到起诉这一与反对强迫自我归罪特权相同 的结果该证人豁免立法即为合宪因而反对强迫自我归罪特权与证人作证豁免 制度是可以并存的此后整个 20 世纪上半期依据上述判决所确定的原则国 会通过了一系列豁免法规 1970 年国会制定了有组织犯罪控制法该法中有一个限制联邦证人豁免 权条款并企图统一当时存在的五十三个州涉及不同事项的豁免权 19它规定 联 邦政府可以强迫证人出庭作证并且只要没有直接或者间接或称派生使用该证 人的证言仍可在将来就该证言所涉及的犯罪对证人提出起诉两年后该法的合 宪性问题在卡斯迪加诉合众国kastigar v. united states案件中被提出但在最终 的判决中法院认为不使用证人被迫做出的证言为证人的宪法特权20提供了足 够的保护只要政府使用的证据不是直接来源于或派生于强制证词则该种证据可 以用来对证人提起诉讼亦即在将来的诉讼中证人不再受到绝对的保护这即是 证据的派生使用豁免 21这一立法与以前的联邦立法相比 其意义不仅在于用证 据使用豁免取代了罪行豁免更重要的是其适用范围得到扩充不再只针对特定犯 罪而是允许证人豁免适用于任何联邦犯罪 新近对美国证人作证豁免制度产生重大影响的案件是 1998 年发生的合众国诉 辛格尔顿案 u.s v. singleton该案争执的焦点是检察官许诺不对共同犯罪人提出 任何刑事指控以换取其充当控方的污点证人 即对证人实行非正式豁免是否违反了 18 参阅jerome a. murphy, the aftermath of the iran-contratrials: the uncertain status of derivative use immunity, maryland law review1992. 19 lerome a. murphy, the aftermath of the iran-contratrials: the uncertain status of derivative use immunity, maryland law review1992. 20 指宪法第 5 修正案规定的 反对强迫自我归罪的特权 21 lbert bowers, divining the framers intentions: the immunity standard for criminal proceedings under the utah constitution, utah law review society2000. 8 联邦反非法馈赠法联邦第十巡回区上诉法院先是于 1998 年 7 月 1 日发布的判决 中认为此种做法违法后又立即进行复审并在 1999 年 1 月作出的最终判决中认 为检察官的做法并不违法 因为反非法馈赠法并不适用于联邦政府及其雇员或其派 出机构 22 纵览证人作证豁免制度在美国的形成历程可以看到该制度经历了从绝对的 反对证人自我归罪到确立罪行豁免再发展到证言豁免到恢复罪行豁免最终 推行证据使用豁免的曲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种利益的交叉和博弈贯穿始终 这个过程是一个对反对强迫自我归罪的特权不断反思的过程也是一个各种相关 社会利益不断妥协的过程 在目前的美国证人作证豁免制度已经基本成型虽然联邦和州两级立法与司 法系统对其立法并不完全一致不过基本内容仍旧是趋同的主要内容详细如下 首先证人作证豁免制度的适用阶段根据美国法典第 6002 条豁免总 则的规定无论何时如果证人根据其反对强迫自我归罪的特权在下列机构的 程序或者附属于下列机构的程序中拒绝作证或者提供其他信息1美国联邦法院 或者大陪审团2美国联邦的某个机构中或者3国会两院两院的联合委 员会或者隶属两院的委员会或者隶属委员会的下属委员会该程序的主持者告 知证人已经根据本部分的规定签发命令则证人不得依据反对强迫自证其罪的特 权拒绝遵从作证命令 23可见 美国证人作证豁免制度适用于刑事诉讼程序中 的任何阶段不管是在侦查起诉还是审判阶段证人都有面临被强制作证而授予 豁免的机会立法的此种安排是与美国刑事诉讼程序适用各阶段从低到高递进 式证明标准和法庭审判交叉询问方式相适应的不过实践中往往证人作证豁 免在起诉阶段中适用最为频繁 其次证人作证豁免制度的类型分析关于美国证人作证豁免制度的类型我 22 /razowire/rzold/10/1028.html 23 王进喜著 刑事证人证言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154 页 9 国学者一般均认为有两种其一是证据使用豁免其二是罪行豁免 24但是 从美 国联邦及各州的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的发展来看该制度存在三种类型 第一罪行豁免transactional immunity该种豁免形式较多的在州法律中被 采用其中较为典型的是伊利诺斯州和纽约州伊利诺斯州刑事诉讼法典第 106 条规定在任何大陪审团调查程序或法院审判程序中法院根据政府的动议 可以签发任何证人不得因其被迫提供的证言或其他证据而被起诉或处罚的命令 豁免令将永远免除对证人在其证言或其他证据中涉及的任何全部或者部分犯罪 的起诉证人因作伪证而被起诉的除外 25纽约州 刑事诉讼法典第 50 条也规 定了类似的内容在法律程序中作为证人的人不得因其提供的证据中涉及的任 何行为事项或事情而被判决有罪或者受到任何处罚或没收但被豁免责任的 证人在该法律程序中提供了虚假证言的可以宣告其构成伪证罪违反豁免令拒绝 提供证据的 可以宣告其构成藐视法庭罪或者交付审判 26这两规定就属于典型的 罪行豁免我们可以总结出它的含义即经过许诺豁免的证人在就其涉嫌参与 的犯罪行为作证或者提供资料后 对于该人不得再因其证词或者提供的证据所涉及 的犯罪行为提出刑事起诉 证人因作证或提供证据而被彻底免除刑事责任 27不过 为了防止证人利用豁免作伪证罪行豁免对此规定了例外条款对于证人作伪证 可以追究其伪证罪的责任 在联邦法律层面 虽然没有成文的罪行豁免制度 但也没有禁止适用罪行豁免 而且 与历史上曾经遭受过批判的 罪行豁免 不同的是为了防止证人滥用权利 联邦最高法院在有关判例以及国会在据此修改的成文法中 对罪行豁免设立了两条 24 如孙长永教授在 沉默权制度研究一书中即认为美国的作证豁免有这两种形态见孙长永著沉默权 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103 页而易延友在沉默的自由中业持相同的观点认为美国的 作证豁免有派生证据豁免和交易豁免见易延友著沉默的自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227 228 页其实两本书的观点是相同的仅是对英文 use/derivative use immunity 和 transactional immunity 的翻 译出现偏差而导致不同词语的使用 25 illinois compiled statutes/code of criminal procedure of 1963,from:www.legis.state.il.us 26 new york criminal procedure law, 50, 10. from: www.meaglaw.co 27 孙长永著 沉默权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103 页 10 限制其一罪行豁免只豁免证言内容所证明的行为并不豁免证人的伪证责任 如果证人在取得豁免后作伪证可以根据其证言追究其伪证罪的刑事责任其二 罪行豁免仅适用于证人回答控方提问时需要证人证明的行为 不适用于证人证言中 与提问无关的回答所描述的行为因此罪行豁免并不是免除证人一切犯罪行为的 刑事责任对于作证时证言中涉及的非本案要求其证明的犯罪行为证人此后无权 主张罪行豁免 28 第二证据使用豁免use/derivative use immunity该种豁免是指被豁免的证 人所提供的证词或者其他资料以及根据这些资料所获得的材料 不得在随后进行的 任何刑事诉讼中用作不利于该证人的证据 但证人在经许诺豁免后的作证过程中由 于犯伪证罪被追诉时不在此限 29相较于上述罪行豁免 证据使用豁免并没有彻底 免除证人所提供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