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法学专业论文)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研究(1).pdf_第1页
(诉讼法学专业论文)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研究(1).pdf_第2页
(诉讼法学专业论文)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研究(1).pdf_第3页
(诉讼法学专业论文)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研究(1).pdf_第4页
(诉讼法学专业论文)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研究(1).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研究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研究 摘摘 要要 在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处于弱势地位,所以被告人的权利保障一直是刑 事司法改革的重点。相比较而言,由于被害人一般不会与社会对立,所以在 很大程度上被大众忽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被害人学理论研究有了较 大发展,随之而来,对被害人权益的保护以及被害人诉讼地位的提高逐渐成 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研究属于刑事被害人权利 的研究范畴,其以维护被害人的利益为出发点,以保障被害人的人权为根本 目的,以国家补偿的方式实现被害人与侵害人、被害人与国家之间关系的和 谐。早在古巴比仑时期, 汉谟拉比法典中就已经有了国家补偿犯罪被害人 的明确规定。但是在封建社会,被害人的这一权利被剥夺了。随着人类对犯 罪被害人认识的不断深化,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终于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得 以重新确立。 为了更好地保障被害人的人权,在刑事诉讼中建立起一套惩罚犯罪与保 障人权相适合、既充分符合我国国情又普遍借鉴国外长处的刑事被害人国家 补偿制度是非常重要的。有鉴于此,笔者在文中对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 的历史起源、相关概念、理论基础、必要性、可行性以及世界主要国家的刑 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立法实践状况进行了探讨。通过探讨,笔者旨在对 构建我国的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提出新的设想,寻求刑事被害人补偿实 现的较为可行的方案和途径,最终完善我国刑事被害人的救助体系。 关键词:关键词:刑事被害人 国家补偿制度 人权 构建 2 review of the system of national compensation for crime victim abstract in criminal prosecution, the defend stands in a week position, so the protection of the defends rights always becomes an important point of the criminal judicial reform. compared with the defend, the victim hardly oppses with society, so he is neglected by the people in a great extent. since 20th century 70s, the reasearch of victim has being developed greatly, so the protection of the victims right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victims status has became the key point which we gradually pay attention to. the system of national compensation for crime vicitm, on the base of the protection of the vicitims interests, taking the protection of the vicitims human rights, to harmonnize the relationgship between the offenders and the victims, the victims and the country, by way of national compensation, belongs to the reasearch of victims right. the most frequently cited authority for current effort by the government to compensate crime victims is the 1775 b.c.code of hammurabi of ancient babylonia. but the early emphasis on victim compensation changed and the right of compensation was denied under the feudality. with the realization on crime victims especially the promotion of the victim right movement in 20th century, most countries today have provided compensation to crime victims.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hunman rights of the crime victim,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ystem of national compensation for crimie vicitm which simultaneously gives dual attention to penality crime and protect human rights in the ciminal prosecution unifies, both fully conforms to our country national condition and generally to profit from the oversears strong point, is extremenly important. based on this point, i make a systemic reseach on the histrory, the conception, the theoretic basis, the 3 necessity, the feasibility of the system of national compensation for crimie vicitm and the system of national compensation for crimie vicitm of main countries on the world in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discussion, i want to give a new sugges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our countrys system of national compensation for crimie vicitm, seek the feasible plan and way for realizing the compensation for crimie vicitm, and finally consummate our countrys rescue system of crimie vicitm. keywords: cime victims;the system of national compensation;human rights; construction 6 绪 论 绪 论 “有犯罪必有被害,有被害必有救济” 。刑事诉讼被害人的人权保障是刑事司法公正的 应有之意,它使正义的天平得以平衡。然而由于刑事诉讼一直被普遍认为是一种公权力, 是由代表国家的检察机关实现公众对犯罪的惩罚权而提起,所以长期以来,传统的刑事诉 讼理论都是以被告人为本位的,维护在刑事诉讼中相对处于弱势地位的刑事被告人的人权 自然一直标领着刑事诉讼人权保护的主流。与此相反,对刑事被害人这一特定的社会弱势 群体的人权关怀就显得十分苍白。 从刑事诉讼人权理论来说,刑事被害人应当享有其自身的人权,但是,刑事被害人的 人格和应有权利在向法定权利的转化过程中由于立法者以被告人为本位的指导思想的影 响而倍受限制,传统的刑事诉讼理论认为刑事诉讼旨在维护社会、国家的利益而无需充分 考虑被害人的私利。在刑事诉讼中,被害人往往处于诉讼客体的地位,被当作一个用来对 被告人定罪的证据。被害人的利益往往被国家利益所取代,被害人在诉讼程序中成为旁观 者,没有独立的诉讼主体的地位,没有相应的诉讼权利,这就在无形之中就消蚀了被害人 要求制裁犯罪人的个性特征,掩盖了他们之间的冲突和矛盾,而对被害人人权的保护则长 期受到冷落。二十世纪中叶,随着刑事被害人学的兴起和被害人要求刑事程序保护呼声的 高涨,国际社会纷纷改革立法,掀起了一股尊重与保护被害人人权的潮流,这也促使过于 向被告人倾斜的天平恢复平衡。受到这股潮流的影响,我国也逐步重视保护刑事被害人这 个弱视群体的人权与利益,1996 年的刑事诉讼法 ,2004 年的宪法修正案,都对刑事被 害人的权益给于了更多关注和保护。 如今, “和谐社会”与“人权保障”理念指导下的刑事司法制度的改革正在如火如荼 地进行着,其中刑事诉讼人权保障是个重要课题,它影响着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力度, 影响着这次刑事司法制度改革的成败。刑事诉讼人权保障这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包括刑事被 告人的人权保障、刑事被害人的人权保障以及其他刑事诉讼参与人的人权保障三个部分。 相比较而言,对于刑事被害人人权的保障就存在很大的不足。虽然刑事被害人的刑罚请求 权、刑事诉讼中的程序性权利以及对犯罪人的赔偿请求权等权利都已经获得我国法律的认 可,学者们也对这些权利保障的完善形成了相对丰富、成熟的研究,但是刑事被害人申请 国家补偿的权利至今仍然属于法律空白,而学者们对此问题的研究远远不及前者。在被害 人权利保障的物质化与社会化的潮流下被害人申请国家补偿的权利具有其他诸项权利无 法比拟的价值与功能,而我国刑事司法对此存在立法空白、制度缺失以及研究不成熟,这 使得对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成为刑事司法改革的一个重要环 节。 “任何学科都是理论与方法的统一体,理论是静态的观点,而方法指建构的动态的观 点,并不是纯粹的手段,法学中的各种学说、原理、原则,无一不是运用特定的法学方法 7 而创立。 ” 1所以研究方法决定了理论研究的进路与结果。本文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历史考察法。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揭示了事物产生 的历史必然性、历史背景等问题,对于研究对象进行历史考察有助于把握规律,使研究更 加深入。本文探求了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思想与制度的历史起源,从中找出刑事被害人国 家补偿制度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演变和发展的规律,着重对域外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理论学 说、立法发展状况及其补偿实践作了详细的分析,并以此为基点来把握刑事被害人国家补 偿制度的发展趋势,从而为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构建确立了方向。 第二,系统分析法。系统研究方法是指将事物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对待并运用系统原 理对事物目标、结构、功能、环境极其变化规律进行深入分析,由此选择达到目的的最佳 方案。本文将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作为一个系统来加以研究,通过对内部具体问题的 分析,来阐述构建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可行性、必要性以及其实践意义。 第三,比较研究法。法律移植与借鉴是一国法治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世界各国的 法律制度面临许多共同的问题,但不同国家理解、处理这些问题的方法并不相同,它国法 律制度的丰富性不是局限于本国法律体系中的学者们所能够想像到的,所以法学研究不能 仅仅局限于本国国内的认识,还应借鉴国外的优秀认识,正所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 当然,比较研究也必须立足于本国的国情,并且也应当具有创造性,而不能完全照抄、照 搬。 2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早已建立,本文将以新西兰、英国、 美国、德国、法国的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为重点,对这些国家的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 制度的具体内容和实践运作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从中鉴别优劣,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对我国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建立提出一些具体设想。 笔者撰写本文的目的有三:一是旨在力求从理论上对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作出系 统的阐述,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具体设想,为刑事被害人国家 补偿立法作理论上的探讨。二是通过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构建,实现刑事被害人救 济体系的完备,进而实现对刑事被害人的物质补偿,防止“刑事被害人化”和刑事被害人 与犯罪人之间的转化,恢复因犯罪而失衡的法律秩序以及公众对刑事司法的信赖。三是通 过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构建和刑事被害人救济体系的完备,实现刑事被害人人权保 障机制的完善,促进刑事诉讼人权保障体系的和谐与平衡。 本文除绪论、结语外,还由三个部分组成,全文约五万余字。 第一部分,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基本理论。该部分主要探讨三个问题:其一,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历史起源。首先,对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产生的背景和条 件作出了历史性的分析。其次,对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兴起、衰退、复兴三个不同 时期进行了综合分析,揭示了该制度的发展规律与趋势。其二,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 的概念、特征与意义。首先,对补偿与赔偿的概念作出了明确的区分,简单介绍了刑事法 学界对被害人国家补偿概念的界定所存在的争议。文中将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界定为由于 特定犯罪而遭受物质或精神损害的被害人及其特定亲属,在国家司法机关始终没有找到罪 8 犯或者罪犯无力赔偿被害人损失等情况下,得请求国家通过法律程序补偿其物质损失或精 神损失的一种社会安全或司法保护方式。其次,从概念中提炼出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 的六个特性,即制度衍生的附属性、制度规定的法定性、补偿程序的法定性、补偿对象的 特定性、补偿程度的差异性、客观范围的综合性。最后,结合刑事司法实践,阐述刑事被 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存在的现实意义。其三,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与相关制度的区别。 主要将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分别与刑事损害赔偿制度、刑事司法赔偿制度、社会救济 制度进行比较, 指出几者之间的不同之处, 进而揭示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存在的价值。 第二部分,域外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发展与现状。该部分主要探讨两个问题: 其一,域外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主要理论学说及其评价。主要是对社会福利论、宿 命论、刑事政策论、社会契约论进行详细的论述,并指出它们的优点和缺陷。我国历史上 没有产生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当然也就缺乏相关的理论学说,因此我们只有立足我 国国情来选择国外的理论学说作为我国构建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理论基础。文中着 重介绍了社会契约论,通过保护失败论、国家责任论、自治恢复论三种不同阶段的学说分 析,指出应该选择社会契约论中的自治恢复理论作为构建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制度的理论 基础。其二,域外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发展与现状。主要是对新西兰、英国、美国、 德国、 法国的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立法状况与司法状况进行详细的梳理, 在此基础上, 对上述五个国家的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优劣之处进行分析,为我国构建刑事被害人 国家制度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对于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界来 讲是一种舶来品,要想构建我国的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就必须立足于我国国情,对 国外的刑事被害人国家制度进行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第三部分,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构建。该部分主要探讨三个问题:其一, 在我国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必要性。谈论一种制度的建立,就必须论证该制度 建立的必要性。文中指出在我国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必要性有三点: (1)建立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是现代刑事司法改革的必然选择; (2)被害人的程序化救济自身 的缺陷决定国家补偿制度成为对刑事被害人救济的新途径; (3)刑事被害人损害赔偿制度 存在的不足需要国家补偿制度来加以弥补。其二,在我国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 可行性。再论证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在我国建立的必要性之后,就应该继续论证该制 度建立的可行性。文中指出在我国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可行性有四点: (1)我 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为建立和实行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奠定了物质基础; (2)对被 害人权利保护的理论研究成果为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提供了理论基础; (3)世界 各国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为我国建立和实行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 提供了经验基础; (4)我国不同方式的有益尝试为建立和实行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提 供了实践基础。其三,构建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具体设想。主要就刑事被害人 国家补偿制度的立法宗旨、立法模式与基本原则,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范围,刑事 被害人申请国家补偿的条件与限制,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基金的来源与管理,刑事被害人 9 国家补偿程序这五个具体问题提出笔者的具体设想,促使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 构建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10 1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基本理论 1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基本理论 人类对刑事被害人的态度和认识大致经历了“鼓励私仇报复、个人惩罚”到“强调公 权至上、国家惩罚”再到“重视保护个人利益、呼吁对被害人进行赔偿和补偿”的发展变 化。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作为保障刑事被害人人权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人们在漫长 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结果。历史的延续,必然会促成刑事被害人国家 补偿制度的产生。 11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历史起源 11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历史起源 111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产生的历史原因 111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产生的历史原因 在社会组织尚欠发达的原始社会,人类往往是选择充满血腥的格斗来谋求自身的生存 与发展。一旦遭受外来侵害时,被害人以自己的“法律”来寻求报复,以自认为最好的方 法处罚侵害方,其既是“执行者”又是“裁判者”。社会组织初具规模后,人们往往通过 家族裁判和氏族裁判的方式来惩罚外来侵害,相应地衍生了血亲复仇与血族复仇。血亲复 仇是指一旦一个家族里的某一个人攻击另一家族里的人,被害人的家族就会对加害人及其 家族进行血腥复仇。血族复仇是指一旦一个氏族里的某一个人攻击另一家族的人,被害人 所在的氏族集体向加害人及其所在的氏族进行复仇。复仇的范围囊括了所有造成损害的行 为,同时复仇仅以受到损害为依据,根本不考虑加害人是否有主观罪过(故意或过失)以 及个人责任。对于被害人及其家族、氏族而言,同态复仇既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利益的 补偿,并不懂得也不允许格外提出其他什么赔偿或者补偿的要求。于是,杀死本家族、氏 族以外的人便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更不用说是杀死一个给本家族、氏族造成损害的 “侵害者”,那当然是一种正义而正常的行动。另一方面,复仇甚至是以一种特别的方式 负担在被害人的家族和氏族上的一项沉重的、不可推卸的、无期限的义务和责任。 3为了 避免“冤冤相报无休止”的血仇斗争状况,人们亦在积极寻求新的替代解决方式,而损害 赔偿制度便是其中一种较为有效、较为缓和的解决方式。随着货币的出现与发达,损害赔 偿制度日益盛行。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一书中论述易洛魁人、希腊人和罗马人的氏族时, 曾经将“互相支援、保卫和代偿损害的义务”列为氏族内部的一项重要制度。 4摩尔根所 说的“代偿损害”,就是指按照氏族社会的习惯,在发生损害以后,由加害人一方的氏族 向被害人一方的氏族交纳一定数量的财物并致道歉,便足以使对方放弃复仇。这时的损害 赔偿制度,与其说是对被害人所受损害的补偿,不如说是对被害人复仇权的赎买,即所谓 的以金钱买销仇账。 5到了奴隶社会,随着国家和法律的产生,这种原始惯例在立法上得 到确认。例如汉穆拉比法典第二百零九条规定:“倘自由民殴打自由民之女,以致此 女堕胎,则彼因使人堕胎,应赔银十舍客勒。”第二百五十六条规定“倘为人放牧牛羊之 牧人不诚实,交换标记,或者出卖牧口,则应受检举,彼应按其所盗窃之牛羊数,十倍偿 11 还其主人。”“以金钱买销仇账”式的损害赔偿制度相对血腥复仇更具人性与理性,在一 定程度上也能够安抚刑事被害人所蒙受的痛苦,但是它也存在无法克服的弊端。被害人在 遭受犯罪侵害后,其经济需要的紧迫性和诉讼缓慢性之间的尖锐矛盾,使得他难以解决自 己的燃眉之急。被害人即使可以稍等时日,如果犯罪人畏罪潜逃,或尚未捕获,或犯罪人 没有赔偿能力,或没有足够的赔偿能力,刑事被害人则不可能获得相应赔偿,或足够赔偿, 甚至赔偿落空。这些情况的存在带来了下列消极后果:第一,不仅无法“还被害人公道” (given crime victims justice),而且被害人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第二,被害人因经济陷 入困境,其生存受到威胁;第三,被害人逾越社会规范以维护自己的生存权以及其它权益 时,会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从而危及社会安全。为避免上述消极后果的扩大,国家补偿刑 事被害人的制度便应运而生。 112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兴起与衰落 112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兴起与衰落 国家补偿犯罪被害人的制度最早产生于古巴比伦时期。公元前 1775 年古巴比伦皇帝 颁布的汉穆拉比法典第二十二条规定:“如果强盗不能捕到,被劫者应于神前发誓, 指明其所有失物,则盗窃发生地点或其周围之公社及长老,应赔偿其所失之物。”第二十 三条规定“倘生命被害时,公社与长老应该赔偿其亲族银一名那。”从条文中我们不难发 现,当时的国家补偿不仅涉及对侵犯财产犯罪的被害人的财产损失的补偿,还涉及对已经 死亡被害人的亲属的补偿。此后这种原初型的国家补偿制度一直延续到罗马帝国的灭亡, 这段时期又被称为被害人之黄金时期。 6从中世纪到近世纪为止的封建社会时期,被害人 的国家补偿制度走向衰退,逐渐被现代意义上的罪犯赔偿制度所代替。这个时期由于公法 与私法的划分走向成熟, 犯罪不再被认为是对被害人个人私权的侵害, 而是更强调对国家、 社会和统治阶级利益的侵害,对被害人刑事救济主要是在国家所垄断的刑事审判中实现, 而国家唯一感兴趣的是惩罚和改造犯罪分子,至于被害人及其家属因犯罪而受到的损害, 则属于私人与私人之间的问题,属于私法应该规范的领域,所以刑法上不应有赔偿与补偿 的规定。正如马克思韦伯所言:“从广义上说,现代刑法理论认为,公众关心的是,违 反规范者得到道德的,或合适判决的报应。这种关心通过国家机关对罪犯的惩罚体现。另 一方面,对私人权利的侵犯,是由受害方决定补救,并且补救的结果不是惩罚,而是恢复 由法律保障的原状。” 7随之对犯罪行为所产生的责任就逐渐出现了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 之分,行为人对其行为所负的责任叫刑事责任,对其行为造成的损失所负的责任叫民事责 任,在被害人遭受犯罪侵害后所产生的这种民事责任的追究,则主要通过民事诉讼或者在 刑事诉讼中附带提起民事诉讼来解决。 “当刑法抛弃了先前的赔偿和补偿性司法的基础时, 被害人个人也随之被国家所抛弃。” 8被害人对因犯罪而遭受的物质或精神上的损害予以 提起的民事诉讼(或称附带民事诉讼),与以国家名义提起的旨在适用刑罚的刑事诉讼存 在着很大的不同,表面上被害人因有权提起民事诉讼而似乎并未被社会所遗忘,但实际上 人们常因批评司法状况转而更加关注犯罪人,而不是被害人。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的分立 12 导致的结果是,犯罪人虽然承担了刑事责任,但若缺乏民事赔偿能力,被害人的损失还是 无法挽回。与此同时,被害人个人对犯罪人的求偿权还受到国家的严格限制,国家更多地 参与进来并且淡化这种求偿权,甚至以国家的刑罚来“弹压”、“排挤”被害人的求偿权, 最终造成“以刑代民”、“以刑代偿”的局面。 9此时封建国家对待犯罪的唯一反应似乎 就是严厉的刑罚,被害人向犯罪人的求偿权都已被抹杀,国家补偿更无从谈起。 113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复兴 113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复兴 自十九世纪末期以来,国际情势发生变化,欧洲监狱改革运动风起云涌,学者们也逐 渐恢复了对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兴趣,有关刑事司法的国际会议也时常为之决议, 许多国家的立法体例上,也出现了有关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规定。 著名监狱改革家吉米边沁从功利主义法学出发,十分重视犯罪的补偿问题,并且对 犯罪“补偿”理论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他认为,“补偿”能够使事物恢复到犯罪前的状 态,如果发生犯罪,应当赔偿被害人的损失,就制止严重犯罪而言,这显然是必要的。 “补 偿”对制止轻微的罪恶更为必要,仅仅惩罚不足以实现这一目的。毫无疑问,虽然惩罚趋 于减少犯罪的数量,但是数量虽有减少,可是绝不会消亡。作为犯罪总会刺激人的欲望, 这种事实或多或少为人所知。人们总是在观察承担痛苦能够换取什么。如果为了消除恐惧 的情绪,补偿应当和惩罚一样,与犯罪形影相随。如果对犯罪只适用惩罚,而不采取补偿 措施,那么,尽管许多犯罪受到惩罚,但很多证据表明,惩罚的效力甚微,并且,必然给 社会增加大量的令人吃惊的负担。 10这就是补偿的必要性和根据。吉米边沁还认为,虽 然“补偿”尚未满足被害人的要求,但是,在人们眼中“补偿”是完整的,即为适当。如 何决定对被害人的“补偿”是否完整?从情感出发,重心总是向利益倾斜,对贪婪者永无 满足;报复的欲望绝然不会顾及对方的顺眼。必须以公正的观察者的眼光去审视和评价, 以“补偿”与遭受罪恶所造成的损害相等物返还、宣誓“补偿”、名誉“补偿”、惩罚“补 偿”和替代“补偿”。另外,吉米边沁也列举了一种公费辅助补偿,其实质就是犯罪被 害人的国家补偿。他指出,用于补偿的费用最好取决于罪犯的财产,取之于罪犯财产的补 偿兼具补偿和惩罚的双重实用功能。但假使罪犯没有财产,被害人就不能得到补偿吗?回 答是否定的。补偿总是如同惩罚一样必要。因为补偿是公益的目的之一,维系着社会的安 宁,可以由国库开支补偿。这种公费补偿责任建立在一条公理之上,一笔钱款分摊在众人 中,与在一个人或者少数人身上相比,对每个捐献者而言,实在微不足道。吉米边沁认 为,在下列情形应当适用公款补偿:其一、发生自然灾害,诸如水灾和火灾,“犯罪所造 成的灾害与自然灾害别无两样”;其二、战争所造成的损害;其三、法官的过失行为造成 的损害;其四、在某个区域的公共场所发生强暴犯罪而形成的区域责任。在此,个人的利 益应当高于国家财政利益,给予被害人的公款应当优于国家所获得的罚金。这并非世俗法 律的规定,而是理性的选择。 11 意大利著名的犯罪学家加罗法洛也极力主张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他认为需 13 要寻求一种有效的方法来防止有偿付能力的犯罪人逃避赔偿的同时,一旦出现罪犯无偿付 能力的情况,无论该情况是否属实,法律就可以强迫犯罪人为被害人的利益去劳动。在将 强制犯罪赔偿作为一种遏制犯罪、弥补被害人损失的方法之外,加罗法洛还主张“赔偿被 害人的各项财产事项可以溯及罪犯在服刑期间的所得,亦可通过建立一个特别损害赔偿基 金的途径来加以解决。这些财产可以给被害人提供以满足其损害赔偿的要求,这些建议需 要给予最严肃的考虑。” 12加罗法洛不仅极力推崇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而且对补偿 基金的来源和面临的现实困境有了充分的认识。他在犯罪学一书中曾经指出:“建立 一个国家特别公共基金基金来源于法庭适用的罚款以确保在那些不能从罪犯身 上获得确实赔偿的被害人中间予以分配。基金的建立肯定会增进赔偿的原则,而且必 将对立法者产生特别的影响。当国家考虑到对刑事犯罪的被害人予以赔偿,并把这种赔偿 列为一项公共职责时,那无疑是前进过程中的一个飞跃。在今天,问题主要是财政问 题,既然这些基金出于违警罪及部分轻罪的罚金,这些基金就应当被排除在国家预算之 外。” 13加罗法洛、菲利、龙勃罗梭作为现代犯罪学的奠基人,他们在二十世纪初召开的 几届国际刑罚会议上都赞成国家对刑事被害人进行补偿。但因为当时各国经济实力不济, 会议的决议没有导致任何具体的行动。直到二十世纪中叶,法律史学家才发现历史上了几 个为刑事被害人设置专项补偿资金的例子,托斯卡纳于 1786 年左右设置了专项补偿资金, 墨西哥于 1871 年开始设置了此种专项资金,法国于 1934 年设置了这类专项资金,瑞士和 古巴也实施过此类方案。 14 随着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被害人学研究的兴起,对刑事被害人人权的保障引起了各国的 重视,作为刑事被害人人权保障重要组成部分的补偿权也成为被害人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 一,1947 年以色列的犹太法学家杰明门德尔松在其被害者学一书中建议制定有关刑 事被害人的保险制度,他认为被害者己尽了自己的努力但因为社会机构的责任或低效率而 使其遭受侵害, 加害者又未能赔偿被害者的损害, 在这种场合该损害应当由国家负责弥补, 为此国家应建立一种保险制度补偿这类被害者的损失。 15该书成为后来各国建立刑事被害 人国家补偿制度的重要理论基石。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著名的英国女监狱改革家马杰 里弗莱女士使得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在盎格鲁撒克逊法系中又复活了。马杰里弗 莱女士于 1957 年 7 月 7 日在英国观察报上发表一篇题为为被害人之正义的文章。 在文章中,她以一年轻立壮的男子被枪击导致双目失明为例,说明了刑事被害人的悲惨遭 遇。虽然法院判决加害人赔偿 11500 英镑,但是,每周分期支付 5 先令,这样,被害人需 要活 442 年才能得到这笔赔偿金。该案件后来引起了英国政府的重视,并于 1963 年成立 了一个专门委员会研究各种不同的赔偿方案,由此才在英国形成了重视刑事被害人国家补 偿问题的氛围。作为英联邦成员国之一的新西兰率先于 1963 年建立了一个刑事损害补偿 法庭,并于 1964 年最先制定了犯罪受害补偿法,英国随后也制定了犯罪被害人补 偿纲要。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开创了美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先河,于 1965 年制 定了暴力犯罪被害人补偿法。美国联邦政府于 1984 年颁布了联邦犯罪被害人法, 14 规定在财政部内设立一项刑事被害人的特别基金,由司法部长统一领导。基金来源于联邦 刑事案件中所判处的罚金收入。到 1985 年美国 34 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都已建立了被害人 补偿制度,澳大利亚、加拿大也分别于 1967 年、1969 年通过立法建立了刑事被害人补偿 制度。 16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欧洲议会将刑事被害人的保护问题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 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通过了一系列有关刑事被害人的条约和立法建议,主要有暴力 犯罪被害人赔偿法、被害人在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中的法律地位和建议、关于被害 人帮助和治疗计划及防止成为被害人的建议等。1972 年奥地利制定了刑事被害人援助 法,其中涉及了对刑事被害人的赔偿及补偿问题,该法后来逐渐被 1977 年的刑事被 害人赔偿法及 1989 年的刑事被害人法所修改并替代。1973 年芬兰通过了被害人 补偿法,按照该法的规定,被害人有从国家获得补偿的权利。1976 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以其邻国奥地利为榜样,制定了旨在保护、帮助刑事被害人的法律暴力犯罪被害人赔偿 法。1991 年瑞士立法机关制定了被害人帮助法,但该法律制定后却迟迟未获得批准, 一直到 1993 年才经过批准得以生效,该法第四章涉及刑事被害人的赔偿与补偿问题。 17 日本昭和 55 年(公元 1980 年)便制定了刑事被害人等补偿金给付法,并于昭和 56 年(公元 1981 年)实施至今。 18我国台湾地区也于公元 1999 年制定了刑事被害人保护法,这 部法律对刑事被害人补偿的内容作了详细规定。1985 年 12 月 11 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第 40/34 号决议关于公正对待因刑事和滥用权力而受害的被害人的基本原则宣言,该公 约明确规定了国家补偿制度的对象、方式,对资金来源和补偿程序也作了原则性规定,使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迈上了一个新的阶梯。 12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概念、特征和意义 12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概念、特征和意义 121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概念 121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概念 在阐述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概念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对“补偿”与“赔偿”进 行明确的辨析。英文单词“compensation”,在汉语中通常翻译为“补偿、赔偿”,具体 含义是指支付合理的款项或通过适当的作为来弥补损失、伤害等。 19在英美刑事法律中凡 是涉及“补偿”与“赔偿”的意思之处大都以“compensation”来表示。如刑事被害人之 补偿英文翻译为“compensation for crime victim”。由于英美刑事法律中并没有附带民事诉 讼程序,解决罪犯对被害人赔偿的程序是通过赔偿令来实现,赔偿令英文翻译为 “compensation order”。 20由此可见,“补偿”与“赔偿”在英语的表述中并没有太大的 差异。在中文表面字意上,“补偿”与“赔偿”也几乎没有什么差别,甚至可以通用或者 循环解释。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分别为“赔偿是指因自己的行动使他人或集体受到 损失而给予的补偿”;“补偿是指抵消、补足之意。”但是实际语境的使用上,二者有所 区别的。一般而言,人们往往在两种意义上使用“补偿”的概念。第一种是强调对损害与 损失的填补。此种涵义的“补偿”是传统意义上的概念,其实质在于对损害的填补,比如 15 损失补偿、民事损害补偿就是在这种意义上的使用,换言之,这里的“补偿”是对既定后 果的补救,一般并不要求补偿额与实际损失相当,往往带有“人道主义”的色彩。第二种 强调是对生活补助费用的一种支付。此种涵义是人类文明进步和发展到近现代社会的产 物。 21而“赔偿”的涵义通常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的违法或犯罪行为而使 国家、集体或他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失而给予的补偿,除了具有抵消和弥补的含义之外还 意味着责任与义务。此时赔偿的数额应力求与造成的实际损失相当,使受害人尽可能恢复 到未被侵害前的状态(精神损害除外)。在刑事法学中“赔偿”与“补偿”均有其特定含 义,指向截然不同,差别很大。刑事法学中的“赔偿”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犯罪赔偿, 即指犯罪人因自己的犯罪行为给被害人造成的人身或财产等方面的损失,而相应给予被害 人一定数量的金钱或物质的行为,其法理基础在于对犯罪人及其犯罪行为的对等惩罚和报 应。二是国家刑事赔偿即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对公民造成不应有 的人身(包括精神损害)或财产等方面的损失,而给予公民的赔偿,其法理基础主要源于 国家责任论。 22可见,不管是犯罪赔偿还是国家刑事赔偿,都是赔偿主体对赔偿对象权利 的直接侵犯,应当承担的是直接责任。与此相反,在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中,国家并 没有对补偿对象的权利造成任何侵犯,其不是责任的直接承担者。因而刑事法学中的“补 偿”特指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 刑事法学界对被害人国家补偿概念的界定仍存在争议,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所谓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系指因一定犯罪而受损害之人,包括直接被害人 及一定范围之间接被害人如被害人之父母子女配偶等,得请求国家补偿其全部或者一部、 财产或者非财产上之损失之一种社会安全及司法保护制度。 23 (2)犯罪人国家补偿,又称被害人补偿,是指被害人在遭受犯罪行为侵害后,因为国 家司法机关始终没有找到罪犯或者罪犯无力赔偿被害人损失等情况,而由国家对被害人予 以一定金钱或物质的行为。 24 (3)犯罪被害之补偿,是指对一定范围内因受犯罪侵害而遭受物质或精神损害的且无 法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获得损害赔偿的被害人及其受害家属,国家通过法律程序,给予 其一定的损害补偿的一种法律制度。 25 (4)所谓国家补偿,是指国家给予遭受特定犯罪行为侵害,损失达到一定程度,并且 没有获得赔偿或者赔偿不足的直接被害人或死亡的被害人的特定亲属一定经济救济的法 律制度。 26 (5)犯罪被害人之补偿,是指对那些因受到犯罪侵害而遭受物质损失,且无法通过附 带民事诉讼获得赔偿,并因此陷入严重的生活困境的被害人及其家属,由国家通过法律程 序给予其一定的物质弥补的方式,而有关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的对象、范围、原则、机构 以及补偿程度等一系列法律规定的总和就被称为犯罪被害人补偿制度。 27 (6)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又称犯罪被害人补偿制度,是指刑事被害人或其家属, 对因遭受犯罪侵害而造成的损失,如果不能从犯罪侵害人处或其他途径得到赔偿或补偿 16 时,有权请求国家予以补偿,并由国家以发放补偿基金的方式给予补偿的法律制度。 28 笔者倾向于第一种观点,并在其基础上稍作修正,即将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界定为由 于特定犯罪而遭受物质或精神损害的被害人及其特定亲属,在国家司法机关始终没有找到 罪犯或者罪犯无力赔偿被害人损失等情况下,得请求国家通过法律程序补偿其物质损失或 精神损失的一种社会安全或司法保护方式。犯罪被害人补偿制度是指有关刑事被害人国家 补偿的对象、范围、原则、机构以及补偿程度等一系列法律规定的总和。笔者之所以这样 界定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概念,原因在于:第一,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应该只 针对特定的一些刑事犯罪,否则范围过于宽泛,那就缺乏实际的可行性。第二,刑事被害 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对象不仅仅包括直接被害人,还应该包括一定范围内的间接被害人即被 害人的特定亲属。第三,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不仅仅针对物质损害,也应该包括精神损害, 这样更能实现保护被害人权益的初衷。第四,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只能在罪犯无法找 到或无力赔偿等情况下(即被害人因犯罪而陷入经济困难时)才能启动,因为有限的补偿 金决定了不可能对所有的刑事被害人都给予赔偿,也决定了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只能 是刑事损害赔偿制度的辅助与补充。 122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特征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特征 依据前文对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概念所做的界定,我们可以发现该制度具有以 下特征: 1221 制度衍生的附属性 1221 制度衍生的附属性 首先,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必须以刑事诉讼程序的存在为前提。没有刑事诉讼程 序的启动,也就不存在所谓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刑事被害人,而刑事被害人的赔偿与 补偿问题就无从谈起。其次,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必须以刑事损害赔偿制度不能实现 对被害人的救济为前提。刑事被害人的损害是由罪犯直接所造成,因此应该现由犯罪人承 担直接的法律责任,而国家并不对刑事被害人承担直接法律责任,所以只有刑事被害人穷 尽一切刑事司法救济手段仍然无法从罪犯那里获得赔偿之时才发生国家补偿问题。 1222 制度规定的法定性 1222 制度规定的法定性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是一种法律制度,而非政策性规定。这一制度必须以国家立 法形式予以确认,受到国家强制力的保护,一切刑事被害人补偿必须严格按照该法进行, 违反者将承担法律责任。 1223 补偿程序的法定性 1223 补偿程序的法定性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可以视为刑事损害赔偿制度的一个有效的辅助与补充,也是 众多有关刑事被害人救济方式中极具特色的一员。每种刑事被害人救济方式都是对刑事被 17 害人合法权益的弥补与保障,都有法律规定的各自程序来实现对刑事被害人的救济,刑事 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当然也不例外。 1224 补偿对象的特定性 1224 补偿对象的特定性 首先,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并非对所有犯罪的被害人都适用,而仅仅针对受到某 些犯罪行为侵害的被害人。其次,刑事被害人既包括直接被害人(被害人本人),也包括 一定范围的间接被害人(被害人的特定亲属)。最后,刑事被害人仅指自然人被害人,而 不包括单位被害人。单位被害人仅是拟制的刑事法律主体,而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体 现的是国家对自然人被害人个体的人道主义关怀。 29 1225 补偿程度的差异性 1225 补偿程度的差异性 首先,国家向刑事被害人提供补偿程度应该与被害人因为某些特定的犯罪所遭受的实 际损害程度相适应。犯罪行为侵害程度不同,相应的补偿程度肯定有所不同,所以刑事被 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应该设计不同的等级补偿标准。其次,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仅是国 家对犯罪被害人的一种救助和对其损失的适当性补偿,而不是赔偿其所有的损失,因此国 家向刑事被害人提供补偿程度虽然应该与刑事被害人所遭受的实际损害程度相适应,但不 可能完全对等。具体的补偿程度应该综合考虑各种主客观因素,以维持刑事被害人的基本 的生活条件、平复刑事被害人因受损害而产生的仇恨心理为底线。最后,一旦出现刑事被 害人存在过错或者补偿违背公序良俗等情况时,就应该减少或者不给予刑事被害人补偿。 1226 客观范围的综合性 1226 客观范围的综合性 国家对刑事被害人进行补偿不仅仅限定于由特定的犯罪行为所引起的物质损失,还应 该包括精神损失。对于遭受某些特定犯罪(如强奸)侵害的刑事被害人,除了身体受到罪 犯严重摧残外,其人格尊严所受到的侮辱、精神所受到的创伤恐怕远远不是区区一点物质 补偿所能抚平的,所以国家应该对这些刑事被害人给予适当的精神损害补偿。 123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意义 1231 有利于顺利开展刑事诉讼的活动,及时准确地追究惩罚 123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意义 1231 有利于顺利开展刑事诉讼的活动,及时准确地追究惩罚 被害人是刑事司法制度的“守门人”,对完成刑事诉讼的任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被害人的报案或者控告是立案的四大材料来源之一。被害人是刑事案件的直接受害者,在 被害人没有死亡的情况下,如果被害人不报案,公安机关往往无从知晓,更无从惩罚犯罪 分子。被害人陈述是法定的七种证据形式之一,在刑事诉讼中,对于查清案件事实具有重 要意义。“由于被害人是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对象,因此,被害人一般对案件事实比其他 人(除被告人外)了解得更清楚、具体,特别是在强奸、流氓、伤害、诈骗等案件中,被害 18 人与犯罪分子大都有过直接的接触。他们不仅了解犯罪的时间、手段、过程、后果,而且 还了解犯罪分子本人许多具体情况,甚至可以明确告发或指认谁是犯罪人。” 30这一切, 使被害人陈述对于司法机关判断案件性质、确定侦查方向和重点、收集核实其他证据都有 重要作用。同时人民法院在审理时听取被害人的陈述,这有利于全面、准确、及时地查清 案件事实,完成刑事诉讼的任务。应当说,犯罪涉及犯罪人、被害人和社会。如果刑事诉 讼程序疏远、忽视被害人,使被害人的要求和愿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