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大自然的语言》教案北京课改版.doc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大自然的语言》教案北京课改版.doc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大自然的语言》教案北京课改版.doc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大自然的语言》教案北京课改版.doc_第4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大自然的语言》教案北京课改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课题大自然的语言课 型新授课授课教师左毅授课班级授课日期教学方法讨论法、点拨法、合作探究课 时第1课时(共1课时)教学分析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用严谨而生动的语言,把抽象的物候学知识介绍得浅显易懂。作者行文思路清晰明了,筛选、概括主要信息应该是学习本文的重点,同时又是中考重要知识点。本文介绍的丰富的物候现象很有条理,又贴近生活,适合学生针对中考材料链接题进行针对性训练。学情分析从生活经验分析,本文介绍丰富的物候现象很有条理,语言形象、生动、贴近生活,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从知识基础分析,通过初二近一年的说明文学习,学生对说明文的体裁,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已有一定了解,但在概括信息、语言表达等方面基础比较薄弱。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准确提取说明文的信息。2、探究文章重要段落的说明顺序及说明内容间的关系,体会说明文科学、严谨的特点。3、在理解说明内容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总结提取信息的方法。在理解说明内容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清楚说明文材料链接题的解题思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一些物候知识,能够用课文相关内容准确解释一些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准确提取说明文的信息,总结方法。2、探究文章重要段落的说明顺序及说明内容间的关系,体会说明文科学、严谨的特点。教学难点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准确提取说明文的信息,总结方法。2、在理解说明内容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教具教师PPT课件学生语文书、学案板书设计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提取主要信息:1)用指代的内容替换代词2)正确运用首句信息3)关注提示性词语说明文语言准确性说明文运用材料链接题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些天校园中的自然景象。这些现象告诉我们现在是什么季节?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我们人类有语言,大自然也有语言,善于聆听的人就能听到,科学家竺可桢就是一个善于聆听大自然语言的人,今天就让我们跟着竺可桢一起去聆听大自然的语言。看图片(这些天校园中的自然景象)回答:春天利用生动的图片,从校园生活中的现象切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教学一、聆听大自然的语言播放一组图片看了这样一组图片,下面请你用文中的语言描述刚刚看到的画面。明确:课文第一段全班朗读课文第一段二、界定大自然的语言课前留了5道预习题,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将预习结果,展示在黑板上。课前布置预习题:(1)什么是物候?什么叫物候学?(3)物候观察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4)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有哪些? 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教师聆听学生的分析,并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学会准确提取信息。小结:提取信息的方法:1)用指代的内容替换代词2)正确运用首句信息3)关注提示性词语三、探究大自然的语言精读文章第三部分(6-10段)1、提问: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是什么?2、四个因素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1)引导:四个因素中哪个最重要?为什么?(2)追问:除了语言标志,从课文内容上能否看出哪个因素最重要?(3)追问:四个因素是按照什么顺序排列的?3、提问:第8段最后一句中,“但烟台靠海”这几个字不能删去的两个理由是什么?五、运用大自然的语言1、阅读链接材料,运用文中知识解决问题生活在济南的几位同学想在“五一”期间去同一纬度的青岛玩。没想到,大自然给他们上了一堂难忘的物候知识课。 身穿短袖的小伙子们来到青岛的第一件事就是一人买了一件外套穿上,原来,青岛只有17,可谓春寒料峭。不过,令人惊喜的是,这里不论大街小巷,还是公园绿地,处处香气扑鼻。樱花、玉兰花、桃花,甚至梅花,竞相开放,一片花海。而五月的济南,除了郁金香等少数品种,其他花儿早已凋谢。问题:(1)材料中,济南、青岛两地的物候现象有什么不同?(2)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2、用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解释诗歌的内容。两个月前,在广州,看见了玉兰开花;两个月后,在北京,又看见玉兰开花。玉兰花呀,我说,你走得真慢哪!费了两个月工夫,你才到了京华。 郭沫若看一组图片打开书,在书上找到能描述刚刚看到的画面的语言在第几段。全班朗读课文第一段34分钟小组间进行交流学生展示讲解预习结果第一组展示:什么叫物候?第二组展示:什么叫物候学?第三组:物候观察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第四组: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有哪些?第五组: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学生讲解自己提取答案过程,在老师引导下,总结方法。阅读610段回答:纬度因素、经度因素、高下因素、古今因素在书上找到语言标志:“首先”“第二”“第三”“另外”在书上找到:纬度普遍经度近海高下山地、丘陵古今时间明确:从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分析、总结答题方法分析材料,利用课文中的物候知识分析其中的道理。分析材料,利用课文中的物候知识分析其中的道理。利用生动的画面和优美的旋律创设情景,拉近学生与文本间的距离。训练学生筛选有效信息回答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在学习过程中时刻面向中考,总结方法。重点研读重要段落的说明顺序,结合中考知识点,重点体会说明文科学、严谨的特点。面向中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同步提高。课堂小结同学们,大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它不但绚丽多姿、丰富多彩,而且瞬息万变、奥妙无穷,我们只有做个有心人、细心人,才能读懂它的语言,听懂它的倾诉,这样,才能与大自然友好相处。课堂检测1、用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解释诗歌的内容。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2、结合地理历史知识分析诗句,利用课文中的物候知识分析其中的道理。(1)太行和雪叠晴空,二月郊原尚朔风。(2)二月黄莺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3)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分层作业必做1、完成练习册上习题2、搜集12句农谚或包含物候知识的古诗,并试着分析其中的科学道理。选作课后反思针对初三年级的A层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本节课的内容,筛选、概括主要信息是学习本文的重点,同时又是中考重要知识点。本文介绍的丰富的物候现象很有条理,又贴近生活,适合学生针对中考材料链接题进行针对性训练。考虑到A层的学生通过初二近一年的说明文学习,对说明文的体裁,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已经掌握的不错,在概括信息、语言表达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