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25. 词五首  教案2人教版.doc_第1页
九年级语文25. 词五首  教案2人教版.doc_第2页
九年级语文25. 词五首  教案2人教版.doc_第3页
九年级语文25. 词五首  教案2人教版.doc_第4页
九年级语文25. 词五首  教案2人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词五首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课在教材第204-211页。本文内容包括五首词,都是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名家名篇。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诗歌常常用最精炼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写复杂的思想感情。各首诗词的意境虽然有区别,但都是很有美感的,而且有的还包含着人生的哲理。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古代诗词名家及代表作。2诵读本文的五篇诗词。3理解古诗词的优美意境和深刻的人生哲理。4学习古诗词用语的考究和他的韵律美。过程与方法1介绍诗词的写作背景,即作者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以便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意义。2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诗词的意境,感悟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3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作品所描述的意境或者用笔把诗词中的画面画出来,看那位同学画得最接近于诗词的本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古代诗歌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从而树立一种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2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让学生学习分析古诗词优美的意境,感悟其中的哲理,从中受到启迪,感受作者的豪迈奔放与婉约细腻,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一种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重点1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词。2学习古诗词优美考究的语言。3体会古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难点1理解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2把握诗词中的一些深刻哲理和人生的真谛。教学突破1制作课件,形象的展示一些作品的优美意境,让学生结合优美的画面感受诗词的境界。教师诵读古诗词,让学生感受作品的韵律美。2组织学生探讨作品中脍炙人口的名句,分析其中蕴含的哲理。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第一节课前,将学生分组,提出预习内容和要求。制作多媒体课件,收集有关作者的个人资以便向学生介绍。了解作品创作背景,使学生更容易把握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2第二节课前,让学生复习上次课的内容,预习苏轼的江城子和李清照的武陵春。3第三节课前,让学生背诵前面学过的四首词,预习辛弃疾的破阵子。学生准备1第一节课前,有感情的朗读本文中的诗词,标画出不理解地方,感受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用语的考究。2第二节课前,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背诵学过的两首词,预习下面的两首词。3第三节课前,背诵前面学过的四首词,预习辛弃疾的破阵子。教学步骤(第1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指导1回顾诗词常识,转入新课。2介绍作者,交待写作背景。3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意蕴美、音韵美。4分析作者用词的精炼和考究。学生活动1巩固旧知识,进入新课的学习。2了解诗词名家以及代表作品。3感受作品中的优美意境和深刻哲理。4学习诗词的用语,注意在习作中运用。一、交流预习心得,导入新课(约 分钟)二、分析诗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约 分钟)三、组织讨论,总结回顾(约 分钟)教学步骤(第2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指导1复习上节课的知识,转入新课。2介绍作者,朗读作品。3引导学生,分析两首词。4回顾两节课的内容,总结归纳。学生活动1检查知识掌握情况,进入新课的学习。2了解文学常识,学习朗读诗歌的方法。3感受作品的意境,分析其中的哲理。4总结两节课的收获。一、朗读本文,复习已学内容,进入新的学习(约 分钟)二、组织学生分析诗词(约 分钟)三、总结全诗,巩固提高(约 分钟)教学步骤(第3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指导1复习上节课的知识,转入新课。2介绍作者,朗读作品。3引导学生,分析诗词。4回顾三节课的内容,总结归纳。学生活动1检查知识掌握情况,进入新课的学习。2了解文学常识,学习朗读诗歌的方法。3感受作品的意境,分析其中的哲理。4总结三节课的收获。一、朗读本文,复习已学内容,进入新的学习(约 分钟)二、组织学生分析诗词(约 分钟)三、总结全诗,巩固提高(约 分钟)本课总结古代诗歌是我国文学上的一朵奇葩。本文所选的几篇诗词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家名篇,这些诗词不但有优美的意境和语言,而且蕴含了作者丰富的情感和人生的哲理。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培养一种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和追求。板书设计诗词五首望江南温庭筠渔家傲秋思范仲淹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武陵春李清照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本文选的都是名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能比较高,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展开联想,仔细体会和揣摩每首诗的意蕴,感受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日后的诗词阅读和鉴赏中学会迁移,拓展他们的探究能力。练习设计随堂练习设计1请给下面词语注音。脉脉( )舴艋( )答案与提示:m m z mng2解释句中加粗的字词。老夫聊发少年狂。会挽雕弓如满月。也拟泛轻舟。答案与提示:姑且,暂且;定将;打算。3体会望江南的写作特色。答案与提示:温词多“密丽”之作,此词的风格却较为疏淡。作者没有一字写女主人公的容貌服饰,而专作心态、心绪描写,景物的构置也完全服从于映衬心态、烘托心绪的需要,因而与作者的其他词作有着不同的韵味。4破阵子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答案与提示:对偶。突出表现了雄壮的军营,表现了将军及战士们高昂的战斗情绪。个性练习设计1根据温庭筠的望江南,画一幅图画。2武陵春中“闻说”、“也拟”、“只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变化。答案与提示:“闻说”二句宕开一笔,“也拟”写自已有意泛舟双溪,观赏春光,精神似稍振起。但“只恐”二句复又折回,跌衬出更趋深重的愁情。“愁”本无形,难以触摸,而今船载不动,则其重可知、其形可想。这是其构思新颖处。此外,“闻说”、“也拟”、“吸恐”六字前后勾连,也是揭示作者内心活动的传神笔墨。3破阵子中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慨叹?答案与提示:作者一生抗金收复失地,连梦中也不忘抗金的战斗生活,但由于朝廷的无能,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当看到两鬓新生的白发,感到自己已入暮年,空有一身凌云壮志,却“报国欲死无战场”,只能在沉醉后驰骋沙场,心中不由涌起壮志未酬的悲情。4写一篇300字的文章,谈谈你对“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理解。教学探讨与反思通过教学,教给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诗词的方法,是教学的关键。引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