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黄景仁诗歌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黄景仁诗歌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黄景仁诗歌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黄景仁诗歌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黄景仁诗歌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文摘要 清乾隆时期的著名诗人黄景仁( 1 y 4 9 - 1 7 8 3 ) ,字汉铺,一字仲则,自号鹿菲 子,江苏武进人,相传是黄庭坚的后裔。著有两当轩集二十二卷,收诗一千 一百七十八首,词二百一十六首,文六篇。 黄景仁的一生,正当清王朝的全盛时期,然而由于幼年丧父,家道中落, 加之少年时代一些至亲相继过世,致其自幼便处于忧患之中,形成了多愁善感的 性格。其天才在童年便已初露端倪,七、八岁时便能开笔为文,尤沉迷于诗。十 六岁时应童子试,在三千人中高居第一。但成年后,五次应江宁乡试、三次应顺 天乡试均名落孙山。自十九岁起,为养家糊口,开始游幕生涯,足迹远涉苏、浙、 皖、直、鲁、湘等地。二十六岁时,北上京师,次年参加乾隆东巡召试,考取二 等,获武英殿书签之职。不久迎老母妻儿北上。但“长安居,大不易”,官卑俸 薄,家计维艰,加之疾病缠身,r 渐窘迫,最终无力维持,只好在三十一岁时将 家眷送返常州。两年后,以武英殿书签例得主簿,由人资助,捐了县丞,在京中 候铨。次年春天,为债家所迫,抱病出都,将赴陕西依靠怜才爱士的巡抚毕沅, 然而行至解州运城,竟不幸病逝。 黄景仁诗多嗟贫叹苦、啼饥号寒之作,这正是他生活和性情的真实反映。他 早著才名,孤高自负,但没有得到所期望的社会地位,故而诗中歌颂“盛世”之 作甚少,而刻画愁苦之辞为多,一部两当轩集,可当一篇感士不遇赋来 读。由于在爱情上也未谐所愿,他的情诗也是一片凄清悱恻、无限掩抑低徊。而 其山水诗,贝| j 虽俊逸清壮,亦难藏抑塞愤懑之气。与友朋唱和之作,亦多作不平 之鸣。 黄景仁诗大部分都笼罩着浓重的感伤情绪,这种风格通过他常用的“月”、 “酒”、“秋”、“鹤”等意象得到了深化。“月”在黄景仁诗歌中很少成为宁静或 闲淡的“背景”,而是或衬托孤寂,或寄托愤激、或渲染郁结。“酒”意象在其诗 中则随着生活的日益困窘,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借以浇愁的是酒,藉以表狂的 是酒,凭以忘世的也是酒。而“秋”意象的大量使用,则形成了黄诗中的“秋 气”,即使西风送爽,他笔下的“秋”也难免淡淡的哀愁,而更多的时候,诗人 眼中的“秋气”皆是肃杀、萧条、凋败的象征,用来暗喻周遭的客观现实。其诗 中涉及的鹤,多是“独鹤”、“病鹤”、“笼鹤”、“雨鹤”,自寓之意显然。洪亮吉 状其诗为“咽露秋虫,舞j ) c l 病鹤”,当是“秋”、“鹤”意象予其印象深刻所致 在艺术渊源上,历来论者多称黄景仁诗学太白,也有称其转益多师的。细绎 其诗,觉其于李白、杜甫、韩愈、李商隐、黄庭坚、李贺诸人,确有“拾其芳草” 之处,但总的来说,这些都只能说是“形”而非“神”,是局部而非全貌。其诗 歌的总体风格是感伤而沉痛的,已经自成一家之诗。由于生活环境的蹋天躇地, 诗境自与性灵派的代表诗人相去甚远,故历来研究者多不将其归入性灵一派。笔 者则认为,黄诗情真意挚、哀乐过人,道出了千古失意文人的心声,引起了他们 的共鸣,衡以袁枚所悬“入人意中,出人头地”、“人居屋中,我来天外”的标准, 无疑于“性灵派”为近,应当将其列为性灵派的别支。 关键词:黄景仁诗歌意象性灵派 a b s t r a c t h u a n g j i n gr e n ( 1 7 4 9 1 7 8 3 ) i sa f a m o u sp o e to f e m p t o rq i a n l o n go f q i n gd y n a s t y , n a m eh a n y o n g ,a n o t h e rn a m ez h o n g z e ,w h i l eh ec a l l e dh i m s e l fl u f e i z i ,h ec o m ef o r m w u j i nc o u n t r yo fj i a n g s up r o v i n c ea n dh ei s ad e s c e n to fh u a n g t i n g j i a n h i s c o l l e c t i o nl i a n gd a n gx n a nj ii sc o m p o s e do f1 1 7 8p o e m ,2 1 6c ia n ds i xa r t i c a l e s , t o t a l l y2 2v o l u m e s h el i v e sh i sw h o l el i f ed u r i n gt b ep r o s p e r o u sp e r i o do fq i n gd y n a s t y b u th i s f a t h e rd i e de a r l ya n dal o to fr e l a t i v e sa l s op a s s e da w a yc a u s eh i ms u f f e ral o ti na p o o rf a m i l ya f t e rt h a t h ei sag e n i u sb o yw h e nh ew a sy o u n g ,h ec a nw r i t ep o e m sa t t h ea g eo fseveno re i g h ta n dh ew i nt h en o 1a m o n g3 0 0 0s t u d e n t sw h e nh ea t t e n d t h ec h i l d r e n se x a m i n a t i o n s w h e nh eg r o wu p ,h ef a l lt h ee x a m i n a t i o ns e v e r a lt i m e s s oh eh a v et om a k eal i v i n gb yb e i n ga g u e s ti nt h eo f f i c es i n c eh ew a sn i n e t e e ny e a r s o l da n dt a k et h ec h a n c et ot o u rf l r o n n dm a n yp l a c eo fc h i n a ,s u c ha sj i a n g s up r o v i n c e , z h ej i a n gp r o v i n c e ,a r t h u ip r o v i n c ea n ds h a n gd o n gp r o v i n c e h eg o tp r o m o t e dw h e n h ew a s2 6y e a r so l da n db r i n g sh i sf a m i l yt ol i v ei nb e i j i n g b u tt h ef a m i l yl i v e sa p o o rl i f ea n dh ew a sb a d l yi 1 1 s of i n a l l yh es e n dh i sw i f ea n dc h i l d r e nh o m ef i v e y e a r sl a t e r t w oy e a r sl a t t e r , h eg o tap o o rj o ba f t e ral o n gw a i tb u td i e dd u r i n gh i s w a yt ot h ej o bi ny u n e h e n gc i t yo f j i ez h o u t h ep o e mo fh u a n gj i n gr e ni sm o s t l ya b o u tp o v e r t ya n ds i c k n e s s ,w h i c hi s c l o s e l yr e l a t e dt oh i sl i f e s i n c eh ew a sp r o u da n db e c a m ef a m o u sw h e nh ew a sv e r y y o u n gw h i l ed i d n tg o tb e t t e rs o c i a ls t a t u ea c c o r d i n g l y , h ep r e f e rt ot a l ka b o u tt h ed a r k s i d eo ft h es o c i e t yr a t h e rt h a nt h eb r i g h ts i d e h eh a ss e v e r a ll o v ep o e m st o o m o s to f t h e mc a l lm o v ep e o p l et ot e a r s h i sm o u n t a i na n dr i v e rp o e mg o tm a n yp r a i s ef o r m t h ec r i t i c so fe a c hd y n a s t ya f t e r y u a nm e io n c es a i dt h a th i sp o e mw a t c ht i d ei s w o n d e r f u l t h e r e sm a n yp o e mw a sw r i t ef o rt h ea m u s e m e n to ff f i e n d s h i sp o e mi sc o v e rw i t has o r r o wa t m o s p h e r e h es t r e s s e dt h e s ef e e l i n gb y u s i n gm o o n ,a u t u m n ,l i q u o ra n dc r a n e m o o ni sr e g a r d 船q u i t ea n dp e a c e f u lb y p e o p l e b u ti nh i sp o e m ,t h em o o nr e p r e s e n t sh i sd i g n a t i o na n dl o n e l i n e s s a u t u m ni s v e r yo f t e ni nh i sp o e m t h ea u t u m ni ss a d l ya n dd e a d l y , w h i c hs h o w t h em a n yf a i l u r e i nh i sl i f e t h em o r eh i sl i f eg e tp o o r e rt h em o r el i q u o rs h o w e di nh i sp o e m t h e ya l e e i t h e rp a i n f u lo rs o r r o wi ni t sm e a n i n g t h ep o e tw a n t st or e l i e fh i sp a i nb yl i q u o r c r a n ei san o b l eb i r di nc h i n e s ep o e m ,b u tt h ec r a n ei nh i sp o e mi ss i c ko rl o n e l yo r c a g e d ,t h u ss h o w e dt h es p e c i f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t h ep o e th i m s e l a sf o rt h ea r ta c h i v e m e n th em a d e ,s o m es a yl ib a ii sh u a n gj i n gr e n st e a c h e l a n do t h e r ss a yh el e a r n e df o r mm a n yp e o p l ea n dc r e a t eh i so w nc h a r a c t e r a c t u a l l y , h e d ol e a r nal o tf o r mf o r m e rs c h o l a r ss u c ha sl ib a i ,d uf u ,h e ny u ,l is h a n gy i n ,h u a n g r i n gj i a n ,a n dl ih e b u ti ng e n e r a l ,h ei sd i f f e r e n ti nh i so w n h i sp o e mi sg e n e r a l l y d e p r e s s e da n ds o r r o w , h i sp o e mi sm o v i n gm o r eb e c a u s et h et r u ef e e l i n gi ts h o w st h a t t h ea r tt e c h n i q u ei tu s e a m o n gt h em a n ys c h o o l so fp o e mi nq i n gd y n a s t y , h i sp o e m i st h em o s tc l o s e dt ot h a to fx i n gl i n gs c h o l a r s w ecans e eh ei sr e a l l yax i n gl i n g s c h o l a rh i m s e l eb u ts i n c eh i sp o e mi sm o s t l ys o r r o wa n dl a c ko ft h ei n t e r e s t i n go f o t h e rx i n gl i n gp o e t s ,s oh ew a sn o tn o t i c e df o ra l o n gt i m e b u ip e r s o n a l l yit h i n kw e c a na t t r i b u t eh i mt ot h i sc a t a l o gf o m lh i st r u l y , m a g n i f i c e n ta n dg e n i u sp o e m k e yw o r d s :h u a n g z h o n g z ep o e mi m a g ex i n g l i n gs c h o o l 虿雪盈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 姓名职称 单位 备注 平l 左王勘寸晨 辞、印大电器晰 主席 书耐 硝蜘 ,司 聿熹一人 弘揠 1 哥上 丑张 嗣溉同 上 嘲扎蔓引砰奶 1 哥上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所里交的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 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 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 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巳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丕鱼! & 日期:趔:! :多 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华东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 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 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 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日期: 砷。f 以 日期: 7 - oo f - j 厶7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压唁寸再 导师签名: 匆儿锄 引言 在中国古典文学批评史上,唐诗宋词元曲之说已经成为一种思维定势,这 使得众多学者将各文体成就仅仅依据朝代而划分。如王国维的著名论断:“儿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 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梁启超对清诗的言论则更为偏 激:“其文学,以言夫诗,真可谓衰落已极。”2 这种概而论之的说法使得后人对 每个朝代的文学成就有了个先入为主的判断,从而失去了公允性。在这种观 点的笼罩下,清代诗歌长期以来处于一个不受重视的地位。清代诗歌的研究直 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才开始复苏。1 9 8 3 年底,文学遗产编辑部与苏州大学 合办的全国首次清诗讨论会在苏州举行,由此开始了在一个较客观公正的基点 上的清诗研究与评价。在诸多对清诗的研究成果中,热点大多集中在清前中期, 热点诗派集中在格调派、神韵派、性灵派等几个影响较大的流派上。而性灵派 由于其在清中期影响之广,人数之众,又成为热点中的热点。近几年关于性灵 派的论著屡有出版,如顾远芗的随园诗说的研究、李煜昆的春墨写性灵, 石玲的袁枚诗论等等。这些书细致深入地分析了性灵派的成因、纲领、特 色、影响、领军人物等等,使人们对清中期这一影响卓著的诗歌流派有了更为 深广的认识。然而遗憾的是,这些书却均没有提及一位“性灵派”的有力支持 者:黄景仁。 黄景仁虽出生于清朝最鼎盛的乾隆时期,却一生贫病交迫,郁郁不得其志, 仅仅活了三十四岁。他的诗歌主要表现其穷愁困顿的生活实情、以及孤傲自许 的兀兀个性。最可贵的是,他的诗真切地展现了自己独特的个性与才气,与“性 灵派”所提倡的主真情、重个性、尚诗才的理论在本质上是相一致的。黄景仁 本人与袁枚也有较多交往,相互有诗文唱和。黄景仁的诗在艺术上造诣较高, 当世就颇有影响。王昶评其诗“上自汉、魏,下逮唐、宋,无弗效者”3 ,张维 屏更盛赞其“夫是之谓天才,夫是之谓仙才,自古一代无几人。近求之百馀年 以来,其惟黄仲则乎! ”性灵派创始者袁枚在其仿元遗山论诗绝句中也称 “中有黄滔今李白,观潮七古冠钱塘”。5 现代著名作家、学者郁达夫对黄景 仁的诗尤为赞赏,称“要想在干嘉两代的诗人中。求一些语语沉痛、字字辛酸 的真正具有诗人气质的诗,自然非黄仲则莫属了。”6 然而建国以后一段时间, 1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自序,东方出版社,1 9 9 6 年,第1 页 2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饮冰室合集第七卷,中华书局,1 9 9 4 年第7 4 页 3 王昶黄仲则墓志铭,春融堂集) 卷五十八 1 张维屏国朝诗人征略卷三十九 5 袁枚小仓山房诗集卷二十九 6 郁达夫郁达夫文集第六卷关于黄仲则,花城出版社,1 9 8 3 年,1 1 6 页 由于文学评论过多关注于社会现实,对黄景仁这种多反映个人生活及感受的诗 作几乎不再有入研究。这种情况至八十年代以后才渐有改变。游国恩主编的 1 9 6 4 年出版的中国文学史谈及清诗歌时对黄景仁只字未提,1 9 8 2 年出版 的刘大杰编写的中国文学发展史对黄景仁作了简短的评述,但1 9 9 6 年章 培恒、骆玉明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则在清中期诗歌中对黄景仁诗歌作了与蒋 士铨、郑燮、张问陶等人相同篇幅的专题论述。而1 9 9 8 年严迪昌编写的清 诗史更给黄景仁以一章的篇幅,从他的生平、作品内容、艺术特色等多方面 作了专题讲解和评论。由此可见。随着人们逐步抛弃那种偏颇的以反映社会层 面代表文学价值的文艺评论观念,黄景仁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得到越来 越多学者的重视,他在清诗史上的地位也渐渐得到提高,回复到他本应有的地 位上来。黄景仁的诗集两当轩集也于1 9 8 3 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社发 行,1 9 8 6 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又出版了黄仲则研究资料。这些书籍的出版, 为人们对黄景仁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但尽管如此,由于黄景仁去世较早, 留世的只有诗词,在诗论方面只有不成体系的只言片语,因而多年来,对他的 研究多集中在他诗中的感伤情绪方面。其中较中肯而系统的有湖南省社会科学 院文学研究所彭崇伟的两当轩诗伤感情绪产生之客观原因、两当轩诗伤感 情绪产生之主观原因、两当轩诗伤感情绪的悲剧性等。这种对黄景仁诗作 某一特点的研究是不足以了解其全貌的,故而有必要对黄景仁作一个综合的论 述。 第一章黄景仁生平、作品结集情况 第一节生平 黄景仁字汉镛,一字仲则,自号鹿菲子,江苏武进人。生于乾隆十四年己 巳( 1 7 4 9 年) ,卒于乾隆四十八年癸卯( 1 7 8 3 年) 。为北宋黄庭坚的后裔。翁 方纲悔存诗钞序;“仲则为文节后裔,每来吾斋,拜文节像,辄凝目沉思久 之。” 黄景仁出生于江苏高淳学署。当时他的祖父黄大乐( 字韶音) 为高淳校官, 父亲黄之披( 字端衡) 为高淳县学生。四岁时,父亲去世,由母亲教导读书。黄 景仁诗集自叙巾有:“景仁四岁而孤,鲜伯仲,家壁立,太夫人督之读。” 2 七岁时,黄景仁随祖父回武进,住在白云溪上。其时,洪亮吉也早年丧父,随 母亲寄居于舅舅家中,正好与黄景仁家为邻。二人自幼时便已相识,后同学共 事,成为一生的挚友。 洪亮吉 l :乏选县丞附监生黄君行状,卷施阁文甲集卷卜 2 黄景仁两当轩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3 年,第l 页 2 黄景仁自幼聪慧过人,不喜爱当时的制举之学,却对诗词歌赋有着天生的 领悟力。其诗集自叙中写道:“稍长,从垫师授制艺,心块然不知其可好。 先是应试无韵语,老生宿儒,鲜谈及五字学者。旧藏一二古今诗集,束置高阁, 尘寸许积,窃取翻视,不甚解。偶以为可解,则栩栩自得日:可好者在是矣。 间为之,人且笑姗,且以其好作幽苦语,益唾弃之,而好益甚也。”诗人对 诗的痴迷执着之态在年幼时便已露出端倪。汪启淑的鹿菲子小传也记载了 一件黄景仁的章年趣事:“九岁应学使者试,寓江阴小楼。l 临期犹蒙被卧,同 试者趣之起,日:顷得江头一夜雨,楼上五更寒句,欲足成之,毋相扰也。” 乾隆二十五年庚辰( 1 7 6 0 年) ,黄景仁十二岁时,祖父去世。次年祖母去世。 三年后,兄长又去世。年纪小小的他,便接连承受失去至亲的痛苦,家庭生活 同益困顿,这不能不对他的个性成长及诗歌创作风格有重大的影响。 也正是在他兄长去世的那一年,黄景仁参加乡童子试,在一同参加考试的 三千人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冠,其才华深得常州知府潘恂、王祖肃的赏识。黄 景仁年纪轻轻就展露出骄人的才气,又得到当地官员的激赏,加之他仪容修长, 气宇不凡,时人都争相与之交往,使得他在自伤身世的同时,又自恃才高,孤 标傲世。洪亮吉在黄景仁行状中记载日:“君美风仪,立俦人中,望之若 鹤,慕与交者争趋就君,君或上视不顾。于是见者以为伟器,或以为狂生,弗 测也。” 然而命运并没有给黄景仁加以青眼。1 6 岁童子试夺冠后,黄景仁以后参加 五次江宁乡试、两次顺天乡试都名落孙山。黄景仁自由、自傲而又自伤的个性 在只能处处碰壁。乾隆十一年丙戌( 1 7 6 6 年) ,黄景仁与好友洪亮吉同游扬州, 遇到了了解而赏识他的恩师邵齐焘。也是在这一年,黄景仁开始学习汉魏乐府 诗,算是正式攻诗的肇始。洪亮吉后回忆这段经历:“岁丙戌,亮吉就童子试, 至江阴遇君( 黄景仁) 于逆旅中。亮吉携母孺人所授汉魏乐府锓本,暇辄朱墨其 上,间有拟作,君见而嗜之,约共效其体,日数篇。逾月,君所诣出亮吉上, 遂订交焉。”2 黄景仁与洪亮吉的交谊自此日益深厚,成为终其一生的挚友。 十九岁,黄景仁与洪亮吉一起就读于邵齐焘主讲的龙城书院。邵齐焘对这 位天份极高却体弱多病、孤高自傲的学生既赏识又怜惜,曾作劝学一首赠黄 生汉镛、汉镛以长句述余衡山旧游赋示、和汉镛对镜行等诗劝黄景仁以 平常心应对世事,鼓励他以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黄景仁对邵齐焘的知遇之恩 心存感激,也渴望在书院一心读书,然而贫寒的家境使他不得不在十九岁就游 幕以养家糊口。初依原常州知府、后升任浙江观察的潘恂于杭州,继从迁官徽 州同知的王祖肃,此行邵齐焘为其送行所写诗序:“王今擢徽州府同知,兼摄 1 洪亮吉候选县丞附监生黄君行状卷施阁文甲集 卷十 2 河 亮吉候选县丞附监生黄君行状,卷旌阁文甲集,卷十 3 郡符,将往从焉。事迫饥驱,义兼负米。情笃知惠,性爱岩壑。”再 访邵齐焘的好友,杭州郑虎文。 黄景仁游徽州时,邵齐焘在常州逝世。黄景仁感慨“自邵先生卒,益无有 知之者,乃为浪游。”乾隆三卜四年己丑( 1 7 6 9 年) 冬。经由郑虎文介绍,黄景 仁赴湖南按察使王太岳幕中。“湖南布政使定兴王公太岳郑同年友也。遂游 焉王故名士,负其才,及见心折,每有所作,必持质黄秀才定可否。”2 王 太岳对黄景仁诱接甚笃,不以寻常幕客视之,这使得黄景仁大有知遇之感。有 忆旧词提到当时所受礼遇:“荆州初识,记霜清宪府,天寒梦泽。丝竹后堂容 我到,醉倒留髡十石。湘月窥帘,岳钟殷榻,半载长沙客。”这种礼遇一方面 是黄景仁才识所致,一方面也是由于邵齐焘生前大力推荐。邵齐焘与郑虎文、 王太岳均为至交,其生时曾修书郑虎文,嘱托他将黄景仁推荐给王太岳。在湖 南期间,黄景仁孤傲的个性并未因客居他乡作丝毫改变,除诗人曹以南外,与 其它人竟不通一语。他在这时期游览了诸多名山大川,“是时君已揽九华, 陟匡庐,历洞庭,每独游名山,经日不出,值大风雨,或瞑坐崖树下,牧竖见 者以为异人。”3 乾隆三十五年( 1 7 7 0 ) 夏,黄景仁与洪亮吉一起赴江宁应试,二:入均再次未 售。日盛的诗名与科举屡屡落第形成的反差使诗人心灰意冷。时有诗自况:“多 时纵腰脚,百病成一慵。今来眺原麓,气候归初冬。疏树语戚戚,薄云卷空空。 视听及萧索,寸心惊飞蓬。枯草踏成路,下舆清溪通。落日见只影,乃卧寒流 中。泽浅鱼避饵,收钓溪生风。太息归荆扉,灯火惨不红。舆至偶欲赋,景失 无由踪。维应付沉醉,何须嗟困穷。”( 步从云溪归偶作) 面对这种多病、 贫困、失意、不遇的处境,诗人选择了以放纵作达的人生态度排解苦闷,然而 这种不符合传统道德标准的行为方式又转而影响到他在当时社会中的发展。 乾隆三十六年辛卯冬,黄景仁在太平知府沈业富家短暂停留后,又入时安 徽学使朱筠幕下。朱筠对其极为赏识,在致钱大昕、程晋芳书信中曾云:“甫 到江南,即得黄( 景仁) 、洪( 亮吉) 二生,其才如龙泉太阿,皆万人敌。”4 是 年十二月,朱筠与诸名士同游采石矶,黄景仁亦随之前往,并写下了著名的太 白墓此诗被后人定为景仁师学太白的佐证。次年三月,朱筠学使召集时八 府士子集会于采石矾太自楼吟诗作赋,“三月上已,为会于采石之太白楼,赋 诗者十数人,君( 黄景仁) 年最少,着白袷立目影中,顷刻数百言,偏视坐客, 坐客咸辍笔。时八府士子,以辞赋就试当涂,闻学使者高会,毕集楼下,至是 1 黄景仁两当轩集自叙卜海卉籍出版社1 9 8 3 年。第1 页 2 毛庆蔷、季锡畴黄 巾则年潢北京巨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 3 洪亮青候选县雁附龄生黄君行状。卷诱阁文甲集) 卷十 1 洪亮吉伤知己赋注,引自北江年谱洪北江诗文集 咸从奚童乞自袷少年诗竞写,一日纸贵焉。”黄景仁显露的卓越才华使其诗名 愈振,然出众的诗才并未改变诗人地位的沉沦、生活的贫困、家庭的负累、身 体的赢弱,只是令他为自己的地位更船愤馈不平。在这种矛盾心境之下,诗人 甚至早早生出了白发,“余年二十有三,临风揽镜,已复种种,早凋如此,其 何以堪! ”2 幕客于朱筠学使府的段生活是黄景仁人生中较优游的一段时光,诗人随 朱筠学使游览黄山、九华山、泸州、泗州、杭州等多处山水,并留下许多著名 的山水诗篇。然其与众难谐的个性依然故我。乾隆三十八年癸巳( 1 7 7 3 年) 夏, 因为与同事持论不同,黄景仁竟径直典质衣物,买轻舟离开了学使府。其个性 孤标可见一斑。 乾隆三 一九年甲午( 1 7 7 4 年) 春,黄景仁在家乡武进,当时武进另一位青 年才俊孙星衍亦自旬曲归武进,洪亮吉也因为家庭贫困,从安定书院肄业归晕。 一时武进人才汇集,“是岁始与孙星衍订交。同里则孙( 星衍) 、黄( 景仁) 、 赵( 怀玉) 外,复偕杨君伦、吕君星垣、徐君书受唱酬无间,里中号为七予。”3 这 应该是黄景仁意气风发的一段时问。然而入秋后的江宁乡试,黄景仁又一次未 售。冬天赴常熟祭拜先师邵齐焘后, 瞧噘道拜访了江宁随园的袁枚,并在袁枚 的随园度岁。袁枚对黄景仁的前后观潮行尤为称赞。 乾隆四f 年乙末( 1 7 7 5 年) 春黄景仁由江宁再到太平沈业富署中,时体质 赢弱,再加上多次应试不中,心中极为消沉。三月,他开始检存多年来积存的 诗稿,自编为悔存诗钞,其自叙:“体赢疲役,年甫二十七耳。气喘喘然有 若不能举其躯者,自念向所游处,举凡可喜可愕之境,悉于是乎寄。恐贫病漂 泊,脱有遗失,因检所积,十存其二三,聊命故人编次之。夫幼之所作,稍长 辄悔。后之视今,何独不然。辄为数语以自策励,且述辛苦。”4 入夏,黄景仁至寿州拜谒知州张荪圃,应张约主讲正阳书院。然诗人不甘 心这样庸庸碌碌虚度年华,决定去京城谋求更大的发展。诗人赴京前的诗句“自 嫌诗少幽燕气,故作冰天跃马行”、“浪许词场夸姓氏。要将人海荡心胸”( 将 之京师离别) 等句可看出诗人不甘平庸、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 初至京师的黄景仁颇受当时京中名流器重,“都中士大夫如翁学士方纲、 纪学士昀、温舍入汝适、潘舍人有为、李主事威、冯庶常敏昌皆奇仲则,仲则 亦愿与定交。比贵人招之,拒不往也。”5 乾隆四十一年( 1 9 7 6 ) 四月,皇上因为 平定了大小会川,在天津举行盛典,召各省士子进献赋诗,黄景仁亦赴津应试, 刘i 亮占候选县丞附监生黄君行状,卷施阁文甲集卷t 2 黄景仁耿兴诗序 3 毛庆善、季锡畴 黄仲则年璇,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潜从刊 4 黄景仁。两当轩集自叙,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3 年第1 页 5 乇昶黄仲则墓志铭,t 春融堂集卷五卜八 获二等。黄景仁由此错误地判断了京城的境遇。第二年,诗人致书时在旱中丁 母忧的洪亮吉:“人言长安居不易者,误也。若急为我营画老母及家累来,俾 就近奉养,不致累若矣。”洪亮吉为他变卖了武进的田产与宅屋,护送其家眷 北上。 然而移家来京后,黄景仁立即感受到京师所居之难。他武英殿书签官的收 入不足以奉养家人,不得不依赖朱筠、陈秋士等的资助聊以度同。“全家如一 叶,飘堕朔风前。事竟同孤注,心还恋旧毡。”( 移家来京师) 从其当时的诗 作可感受他生活的困窘以及心情的沮丧。他虽多与京中名流交往,希冀能就此 跻身上层社会,但孤傲的个性又使他不能心甘情愿成为达官贵人的附庸,他时 时渴望保持独立自 = 的精神,这在当时的社会中显然是一条两难之路。乾隆四 十三年戊戌( 1 7 7 9 年) ,他受业于王昶门下,王昶深感其个性之不谐与才气之 高超。“读其诗固已奇之,及久与之处,落落然,招之不来,麾之不去,因以 益奇其人。”2 时京师名流士予如翁方纲、蒋士铨、程晋芳、周厚辕、吴锡麒、 张埙等结为“都门诗社”,每次集会都邀请黄景仁、洪亮吉与会,二人每有诗 篇,都在士人中广为流传。 乾隆四十五年庚子( 1 7 8 0 年) ,在北京的两次乡试未售后,黄景仁再也经 不起家室的负累,不得已请洪亮吉再为其营画归资将家室迁回武进。他也应山 东学使程世淳之邀客居山东。冬天又由济南返京。这种贫病交加、极度窘迫的 化活不仅严重伤害了诗人的赢弱的身体,更使他的精神大受打击。“仍复驱我 来,卧病同僵蚕。努力近药物,割嗜疏酒觚”是他这一时期生存的真实写照。 乾隆四十。七年壬寅( 1 7 8 2 印) ,黄景 因乾隆丙中东巡时召试二等,在武英 殿为书签官,依例应得主簿,由友人资助,捐为县丞,在京候铨。这段时期是 黄景仁最悲观失意的一段日子,好友四敞,疾病缠身,生活无聊,前途渺茫。 诗人心中愤懑孤寂之极,曾有一段日子天天跟随伶人乞食,更有时粉墨登场以 发泄心中悲愤。然这种行为却不为传统道德所不容。黄景仁去世后,这一时期 所写诗作几乎全部散失,实为当时的诗集结撰者有意为之。 乾隆四十八年癸卯( 1 7 8 3 年) ,因债家所迫,黄景仁不得不抱病出都,欲 至陕西依附毕沉,至解州病亟,四月二十五日卒于山西运使沈业富署中。逝世 前致书洪亮吉,亮吉亦星夜奔驰,然终未见到最后一面。亮吉遵照好友生前遗 愿,为其哭奠发丧,并偕枢归里。诗人留下的诗稿,洪亮吉也细心收集,并寄 于毕沅,冀其付梓。 第二节作品结集情况 黄景仁命途多舛,凄苦一生,其身后诗集刊刻也历尽转折,备受磨损。流 毛庆善,季锡畴黄仲则年谱 ,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从刊 2 王昶黄仲则墓志铭,春融堂集卷五十八 6 传至今最早的诗作于乾隆二十八年癸未( 1 7 6 3 年) ,最晚为乾隆四十八年癸卯 ( 1 7 8 3 年) 。 翁方纲最早选刊黄景仁遗诗,于乾隆四十八年刻为悔存诗钞。但该诗集 取舍失当,许多表现黄景仁真性情的诗作并未收入。以后,毕沅吴会英才集 所选景仁诗、嘉庆刘大观重干0 的悔存诗钞,都沿袭翁本。嘉庆四年黄景仁 诗第一次以两当轩集命名刊刻。其后王昶、郑炳文、吴修、许玉彬、蒋光 煦等都曾翻刻黄诗。咸丰年间,景仁孙黄志述根据前刻多种版本,辅以新发现 的景仁手稿,刻两当轩集,计十七卷,收诗一千一百七十首,词二百十六 阕。但这一刻本于太平天国时被战乱所毁,直至光绪年间,才由景仁孙媳吴夫 人节衣缩食,倾其十数年积蓄重新刊刻。今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3 年刊印的两 当轩集即依照光绪本整理而成。 第二章黄景仁诗词作品内容 作为盛世之下的寒士诗人,黄景仁的诗歌历来有“舞风病鹤”、“咽露秋虫” 。之目,他唱的是与乾隆盛世不合音符的衰音。纵观黄景仁的诗作,反映辛劳、 窘迫而愁苦的生存状态、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懑、追忆年少时纯真美好的恋情、 与删友之删的相互唱和以及纵情山水之作是其作品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反映辛劳、窘迫而愁苦的生存状态 生于清朝最鼎盛时期的诗人黄景仁,其个人遭际却令人同情。四岁丧父, 十二岁失去祖父,随后其兄长又去世。虽然他一直体弱多病,但养家糊口的生 活重担却毫不留情地落在了他的肩上。为赡养老母、供养妻儿,他不得不背井 离乡,游幕四方。虽然生性不喜科举考试这样束缚人灵性的考试方式,却不得 不次次参试,面对一次次落第的打击。年少时的黄景仁也曾满怀豪情,十八 岁时所作的少年行慷慨激昂,抒发了渴望象先辈一样为国效力,驰聘沙场, 建立功业的壮志。这一时期的黄景仁虽然失去父亲,家境贫寒,但才名早着, 特别是十六岁时的童子试一举夺魁使他对未来充满信心。生当盛世,他相信一 定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干出一番大事业。然而生活远不是少年黄景仁想象中的 那般美好。科举是当时社会普通士子唯一的晋升之道,科举的连续失败使他对 前途渐渐失去信心,不得已只有出外谋生、寄人篱下。生性孤傲的他在吟诗作 赋上极有天赋,但这种混迹江湖、与人应酬往来的生活却非他所长,在长期的 幕客生涯中他的忧苦多于欢乐,表现在诗中是大量的吟悲叹苦之作。从诗人二 十一岁所作的和仇丽亭就可看出他对这种生活的无奈: 洪亮吉候选县丞附监生黄君行状,卷施阁文甲集卷1 鸿爪游踪首重回,经年张械逐尘埃青山笑客不归去,为报饥寒驱又来。 诗人谋生乏术,虽然直想有一个安定的住所,与家人过安定的生活,却 一直难以遂愿,其诗中多次自汉“五载营巢苦未安”( 重至新安杂感) 、“栖 迟人海营巢拙”( 述怀示友人) 。诗人尝尽了漂泊之苦,在诗中多次倾吐了 他的抑寒之情。如春毅道中: 朔风吹客度长林,浩荡川原雪气阴。一涧红花寒淅冽,双峰隐玉晚萧森 人因地瘠多饥色,鸟为天空有去心日暮那堪途更远,马嘶犹似助悲吟 朔风雪气,峰隐花寒,地瘠人饥,天空鸟去,日暮途远,马嘶增悲,诗人 用一系列寒意深重的物象构画出天涯旅人奔波无着的生活,眼中的一切都染上 了他内心的哀伤。 再如:道中偶成: 在家习便散,手足忘劳劬。筋疲肉驽娴栉沐,晓卧更厌当关呼在路不自 由,鸡鸣辄催发万家晓梦犹未醒,带黑城门半呀豁。出城历乱经溪塘, 野风吹来沁骨凉雾收山色隔林见,日出人影欹波长。车蟾不卷续馀梦, 梦闻人语过村庄。饥来道旁饭,饭罢复危坐尘头渐障岚气香,铃语时闻 鸟声和。闲吟闲眺睡复醒,百折纤途若缘磨。城郭仍从暝色逢,市廛又向 灯前过。一椽待我宿,嗒然解囊卧。一日复一日,一宵仍一宵。去路日已 远,别家日已遥一衣与一食,千里悬相招。吁嗟劳人亦已劳,何日归作 西峰樵。 诗人自十九岁离家以后,多年来仆仆风尘,依人求食,因此这种天色还未 破晓、千家万户还在睡梦中就已启程的日子成了他生活的常态:“到处蜗庐感 滞淹,晓凉差喜失朱炎”( 客斋偶成) ;“洲若香消岸荻秋,离人虚系五更 舟。晓来谁唱横江曲,恶浪无情也白头”( 横江阻风) ;“行路多憔悴,无 为独黯然”( 车中杂成之一) ;“殷勤望残月,愁绝此宵征”( 早发) 。 这些句子都以愁苦悲凄的语词表现出了游幕生活的艰苦。 漂泊无依的生活除了折磨诗人病弱的身体外,更使他产生孤苦无依之感。 如十八夜复宴: 湿翠千岚拍座浮,座中楚舞杂吴讴非无山乌惊歌板,不用花枝当酒筹。 晓色远沉牛渚月,江声冷送秣陵秋。休悲饮罢无归处,身世犹馀一叶舟。 末联似是自慰,而所馀仅“一叶舟”,实是自伤,孟郊诗“强歌声无欢”( 赠 崔纯亮) ,此诗足以当之。 又如江上晓发: 木莲花发卸红衣,夹岸秋江碧四围帆色正迎鸿雁至,客程常背鹧鸪飞。 袖招猎猎江风满,鬓惹蒙蒙水雾霏。多少闲情独凝眺,凌波罗袜想依稀。 征帆、鸿雁这类象征离家、漂泊的词语经常出现在黄景仁的诗中,使这一 类诗作蒙上了一层寥远而愁苦的意味。这种因漂泊在外而产生的人生孤独感是 黄景仁诗中伤感情绪的主要来源。孤旅他乡,诗人常常夜不成寐,“中宵冰雪 悄难寐,苦调哦彻朝霞天。”( 蕲口) 元旦佳节,诗人却不能与家人团聚, 只有借梦境回乡,“隔年乡梦骤惊回,万户频将爆竹催。拜跪略稀身是客,经 书暂掩性犹孩。”( 乙未元旦) 在这种思乡的心境下,诗人常常觉得“我意 先秋感零落,泽蒲汀柳漫纷纷。”( 晚眺) 。 然而即使诗人如此辛苦,也并没有摆脱生活的贫困。两当轩集除了诗 人在外的辛苦外,更有许多表现生活贫苦的诗句。如:“贵价先愁来日薪”( 夜 雨) 、“全家如一口1 飘嗄朔风前”( 移家来京师之一) 、“贫是吾家物, 其如客罩何? ”( 移家束京师之六)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他在举家北迁后所 作的都门秋思四首。 五剧车声隐若雹,北邙惟见冢千堆。夕阳劝客登楼去,山色将秋绕郭来。 寒甚更无修竹倚,愁多思买白杨栽。全家都在风声里,九月衣裳未剪裁。 据说毕沅见了黄景仁所作都门秋思后,大为欣赏,称其价值干会,请 入速寄五百金邀诗人西游西安。 第二节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懑 高才不第,生计日微,使黄景仁胸中积郁着一股愤懑之气。在他的诗集中, 发泄这种感士不遇赋式的不平之气的作品有很多。如杂感: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自眼,百无一用是书生。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这酋诗慷慨悲凉,充满着蹲人的不平之气。其中“十有九有堪白眼,百无 一用是书生”是广为传颂的名句,既体现了诗人的傲骨,也表露出他孤芳自赏 的人生态度。这首诗有黄景仁的自注:“或戒以吟苦非福,谢之而已。”诗人不 愿屈服于那个是非不分、人情险恶的社会,非但如此,在他的悲来行里, 还对这种丑恶的现象给以尖锐的抨击:“我闻墨子泣练然,为其可黄可以黑: 又闻杨朱泣歧路,为其可南可以北。嗟哉古人真用心,此意不复传于今。今人 七情失所托,哀且未成何论乐? ”诗人才高傲世,在人情世故方面拙于应对, 也不屑于附和,在他的何事不可为二章咏史里对这类趋炎附势、钻营依 攀的丑恶行为给予了无情的揭露: 何事不可为,必欲为人子? 异地附瓜葛,他山托乔梓。乃知腥膻所,万物 任驱指。蜾赢多微虫,黎丘足奇鬼。东海一逐臭,西江讵湔耻。甘心谓人 父,生者良已矣。所苦泉下人,他鬼夺蟊祀。依然见斯流,被金而佩紫。 陆祁生春芹录,引自两当轩集附录第四,上海古籍n l 版札,1 9 8 3 年,第6 2 9 页 9 更有唤父人,相步后尘起。父人复人父,谁非竟谁是? 然而这种愤激的个性对于寄人篱下只为养家谋生的黄景仁并不适宜,只能 令他与俗世更加相违。面对内心理想的一次次破灭,诗人感慨“驹验本野骏, 力里流沙来。长嘶北风里,嚼断黄金枚。奈何失所处,驱之瘴海隈。”即使这 样,他依然没有放弃一展鸿图的志向,哪怕死了,也“但愿埋骨处,得近黄会 台。”( 杂诗) 然而生活并不因他有鸿大的理想而辅以长翼,他依然时时陷 于困顿潦倒之中,“病马依人同失路,冷蝉似我只吞声”( 旅夜) 。诗人 常常感到处于一片萧瑟的秋风之中,“枯草摇天黄,白杨醉霜紫。骢马嘶不归, 秋风葬罗绮”( 秋风怨) 、“悲哉秋气凄,六合为萧条”( 城南晚步) 、“悲 秋容易到重阳,节物相催黯自伤。有酒有花翻寂寞,不风不雨倍凄凉”( 重 九夜偶成) 。诗人孤高的性格与黑暗的社会之间格格不入,使他终r 彷徨痛 苦,常常深夜无眠,百忧交集。如夜起: 忧本难忘忿讵蠲? 宝刀闲拍未成眠。君平与世原交弃,叔夜于仙已绝缘。 入梦敢忘舟在壑? 浮名拌换酒如泉。祖郎自爱中宵舞,不为闻鸡要蓿鞭。 在诗人所处的社会,通过科举入仕是唯一的进身之阶。诗人也为此不懈努 力,五次江宁、两次顺天科举考试都名落孙山,这对自视甚高的诗人的打击是 可想而知的。在心灰意冷之下,两当轩集中留下了许多诗人自负却又自伤 的诗句,如:“功名自昔犹如此,莫为漂零怨此身。”( 辰阳道中) 、“可怜 夙负黄童誉,漂泊翻成异地裒。”( 武昌杂诗) 、“芳草满江容我采,此生端 台附灵均”( 杂感四首之三) 。 诗人的心情常常徘徊在奋发向上与随波逐流之间,他时时“长吟招隐篇”, 可惜不知“谁识车中客”( 车中口占) 。这种一事无成的感觉最消磨意气, 使他感叹“奋飞常恨身无翼,何事林乌亦白头。”( 即事) 第三节追忆年少时的爱情及表达对家中亲人的思念 黄景仁的情诗数量并不多,在两当轩集中只占很小的比例,主要有秋 夕、绮怀十六首、感旧网首、感旧杂诗四首等。但这些诗却几乎每 首都写得情深意切,细腻缠绵,在艺术上有很高的价值。试看他的秋夕: 桂堂寂寂漏声迟,一种秋怀两地知。羡尔女牛逢隔岁,为谁风露立多时? 心如莲子常合苦,愁似春蚕未断丝。判逐幽兰共颓化,此生无分了相思 这首诗在两当轩集中排序较前,大约是诗人十八九岁时的作品。从诗 意可以推断为诗人遥想远方的恋人。郁达夫的小说采石矶有段描述:“仲 则竞犯了风露,在园里看了一晚的月亮,他忽然感触旧情,想到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