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22《答谢中书书》学案2(无答案)(新版)语文版.doc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22《答谢中书书》学案2(无答案)(新版)语文版.doc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22《答谢中书书》学案2(无答案)(新版)语文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答谢中书书 一、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旨。2、学习文章凝练的语言,感受优美的意境。 二、课前预习:1、充分预习课文,圈画出富有哲理的句子。2、自查工具书,认记字词,疏通课文大意。3、要充分预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勾画文中重要的文言字词和语句,自主进行解释和翻译。4、认真研究导学案,独立思考,限时30分钟完成;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三、 教学过程: (一) 复习相关资料,了解相关文学常识【知识链接】一、作者介绍: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江宁)人,自号华阳隐居。南朝梁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仕齐拜左卫殿中将军。入梁,隐居句曲山。他曾经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批阅为务。”(南史) 后隐居句曲山,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二、文体介绍:“书”是一种什么样的文体?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但是,中国的应用性文体从来不排斥审美的文学属性,尤其是书信一体,多记事陈情,中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于书信,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结合十分完美。汉魏六朝的尺牍重在实用,文人多无意把其写为审美的作品。唐宋以后,在一些文人的笔下,尺牍的实用功能明显淡化,审美性能日益强化,有些尺牍刻意写成纯粹的文学作品(参考中国尺牍文学史序,詹福瑞)。尺牍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比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林觉民的与妻书;也可以写景,比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如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也可以谈论文学,如曹丕的与吴质书;谈论政治,如欧阳修的上杜中丞论举官书;还可以进谒显贵,勉励后学,如此等等,形成了别具特色的书牍文传统。尺牍和其他文体一样,也讲究谋篇布局、文质俱佳。另外,尺牍不一定都用“书”字标明,如苏轼的与子由弟答秦太虚就是。(二) 复习上节课内容 1、朗读并背诵课文2下列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五色交辉(交相辉映) 晓雾将歇(消散)B夕日欲颓(坠落) 沉鳞竞跃(争相跳)C月夜入户(窗户)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但少闲人(只是)3翻译句子。(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3)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二)合作学习【合作探究】(答谢中书书)1、统领全文的句子是: 。其中“ ”字点名全文的中心。2、作者具体描绘他的隐居之地时,写了哪些景物?又是怎样描绘这令人神往的大自然山川之美的? 3、结尾一句有什么言外之意? 4、王国维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写景中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