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打蛋机的设计【优秀】【word+10张CAD图纸】【毕业设计】
【39页@正文14600字】【详情如下】【需要咨询购买全套设计请加QQ1459919609】.bat
汇总版图纸10张.dwg
立式打蛋机的设计说明书.doc
目 录
摘要…………………………………………………………………………………………1
关键词 ……………………………………………………………………………………1
1 前言 ……………………………………………………………………………………2
1.1 选题研究意义……………………………………………………………………2
1.2 国内研究现状……………………………………………………………………2
1.3 目前国内常见的打蛋机类型……………………………………………………2
2 总体方案拟定 …………………………………………………………………………2
2.1 原理分析…………………………………………………………………………3
2.2 总体结构设计……………………………………………………………………3
2.2.1 总体结构设计……………………………………………………………3
2.2.2 传动路线…………………………………………………………………4
2.3 各执行机构主要参数的初步确定………………………………………………4
2.4 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的计算……………………………………………5
3 主要零件的选择和设计…………………………………………………………………6
3.1 皮带轮的设计……………………………………………………………………6
3.2 齿轮的设计计算…………………………………………………………………8
3.2.1 直齿轮的设计计算………………………………………………………8
3.2.2 斜齿轮的设计计算………………………………………………………11
3.2.3 锥齿轮的设计计算……………………………………………………14
3.3 轴的设计计算……………………………………………………………………17
3.3.1 高速轴的设计计算………………………………………………………17
3.3.2 Ⅲ轴的设计计算…………………………………………………………20
3.3.3 主轴的设计计算…………………………………………………………24
3.4 轴承的校核………………………………………………………………………27
3.4.1 高速轴轴承的校核………………………………………………………27
3.4.2 主轴轴承的校核…………………………………………………………27
3.5 键的设计计算与校核…………………………………………………………28
3.5.1 高速轴上的联接键的校核…………………………………………28
3.5.2 电机上联接键的校核………………………………………………28
4 打蛋机其他各个部分的简介…………………………………………………………29
5 润滑与密封……………………………………………………………………………32
5.1 滚动轴承的润滑…………………………………………………………………32
5.2 锥齿轮的润滑……………………………………………………………………32
5.3 搅拌头的密封……………………………………………………………………32
6 主要缺点和有待进一步改进的地方…………………………………………………32
7 结束语…………………………………………………………………………………33
参考文献……………………………………………………………………………………34
致谢………………………………………………………………………………………34
立式打蛋机设计
摘 要:本文分析了中国国内外立式打蛋机的现状,设计出一新型立式打蛋机。该打蛋机是由搅拌器、容器、传动装置、容器升降结构和电动机以及机架等部分组成。采用有级变速机构:由一对三联齿轮滑块组成,通过手动拔叉,使不同的齿数的直齿轮相互齿轮啮合,形成三种不同的转速,通过斜齿轮和锥齿轮的传递,使这三种不同的速度至主轴。搅拌头在行星轮的作用下产生自转,可以对容器内的各个部位进行搅拌。容器的升降机构则是为了尽快的装卸容器。机座则承受了调和时的所有负载。
关键词:搅拌器;容器;传动装置;容器升降机构
The Design of Vertical Egg Mixer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inese domestic and foreign vertical egg machine status, to design a new type mixer.The egg breaking machine includes an agitator, container, transmission device, container lifting structure , a motor , a frame and other parts.Using the step speed change mechanism:with is consist a pair of triple gear block, through the manual fork, movement the different tooth number of gear meshing spur gears each other, them three different speed can be found, by the bevel gear and bevel gear transmission, the spindle gained three speed are diffrent.The mixing head can mixing any part in the container under the action of planet wheel,.Container lifting mechanism is designed for as soon as possible loading and unloading containers.The base is subjected to reconcile all load.
Key Words: Mixer;Containers;Transmission device;Container lifting mechanism
1 前言
1.1选题研究意义
我国蛋品资源丰富,品种多样,是生产和消费大国。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蛋品加工业也发展迅速。自1985年以来我国已连续20多年保持世界第一产蛋大国的地位,人均蛋品占有量达20多千克;但我国禽蛋加工却不到蛋产量的1%,出口量占产量的2%。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蛋品生产国,中国蛋品加工业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加工技术的落后、品种单一、产业化水平低等因素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蛋品加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同时蛋品行业的不发达,也为蛋品行业工业化的高效发展和品质改善提供来广阔的空间。要实现中国蛋品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的发展,蛋品加工首先应走产业化、品牌化的道路,其次注重蛋品的深加工技术的应用如蛋品的清洗、包装、分级、液态蛋等,最后就是引导消费者的消费观念。而这个过程的实现,离不开蛋品加工企业装备水平的提高[1]。目前,国内大部分的蛋品加工企业仍然延续传统的作坊式手工生产,蛋品加工企业的技术装备大部分还停留在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设备陈旧老化,设备加工质量粗糙,工艺指标落后,设备性能和出品率低,可靠性差,生产自动化程度不高,这些都严重阻碍了蛋品加工的发展。而一些大型现代禽蛋生产企业在引进国外的蛋品加工设备时,考虑到蛋品原料特点的差异,加工方式的不同,设备维护、采购成本高,设备性能实用性等问题,往往是望而却步。先进的设备是否与国内的蛋品加工规模相适应呢,只有符合我国国情的蛋品设备才是国内蛋品生产企业的最佳选择[2]。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蛋品加工业比较发达,有关的机械设备种类齐全,可以根据使用者的不同使用目的进行不同的机械组合,达到经济高效。在美国、日本、法国等国的蛋品自动处理程度和水平很高[3]。
1.3 目前国内常见的打蛋机的类型
目前国产打蛋机有两种:无级变速和有级变速。无级变速可连续变速,变速范围广,对工艺适应性强,但结构复杂,设备成本高。国产的打蛋机基本上都采用齿轮换挡的有级变速机构,作用单一的或小型的打蛋机则不变速或采用双速电机。传动装置有两种排布形式。一种是由三根平行传动轴及五对齿轮构成,齿轮箱大,传动构件多,但维修调速方便,制造工艺要求的精度低。另一种是二根平行轴和四对齿轮构成,齿轮箱小,构件相应减少,成本也降低[4]。
2 总体方案的拟定
2.1 原理分析
打蛋机在食品加工中采用来搅打多种蛋白液。搅拌物料主要是粘稠浆体,如各种蛋糕生产所需的面浆及各式花样的装饰乳酪等。
打蛋机操作时,搅拌器高速旋转,强制搅打,被调和充分接触并剧烈摩擦,从而实现混合、乳化、充气及排除部分水分的作用[4]。
参考文献
[1] 陆振曦等.食品机械原理与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5.65-71
[2] 程凌敏等.食品加工机械[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88.198-200
[3] 刘协舫等.食品机械[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33-145
[4] 程凌敏等.面糖食品厂工艺设计[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8.342-351
[5] 濮良贵等.机械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0-80
[6] 于惠力等.传动设计与实用数据速查[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124-149
[7] 孙桓等.机械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16-120
[8] 吴宗泽等.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13-231
[9] 李华敏等.齿轮机构设计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149-151
[10] 刘扬等.机械设计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152-161
[11] 王军等.机械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78-87
[12] 刘鸿文等.材料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89-303
[13] 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理论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21-224
[14] 吴百诗等.大学物理基础(上、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345-365
[15] 张淑娟等.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315-321
[16] 成大先等.机械设计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209-213
[17] 徐学林等.互换性与测量计算基础[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9.289-305
[18] 骆素君等.机械课程设计简明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19] 高英武等.机械原理[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22-45
[20] 文向前等.机械基础[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36-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