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论文)我国环境纠纷的行政法调整机制研究.pdf_第1页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论文)我国环境纠纷的行政法调整机制研究.pdf_第2页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论文)我国环境纠纷的行政法调整机制研究.pdf_第3页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论文)我国环境纠纷的行政法调整机制研究.pdf_第4页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论文)我国环境纠纷的行政法调整机制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the study on administrative law adjustment mechanism of environmental dispute in our country a thesis submitted to chongqing university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law by yang lijuan supervisor: ass. prof. luo shirong major: environmental law college of law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 chongqing , china april 2008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i 摘 要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不断加剧,由此而引发的 环境纠纷也日益增长。环境纠纷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不仅不利于当事人合法 环境权益的保护,同时也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因此,建立一个有 效的环境纠纷解决机制是十分必要的。法律是当前调解各种社会关系、社会利益 和社会矛盾的主要手段,通过各种法律手段和法律方法可以很好的处理不同利益 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从而有效的调解环境纠纷中的利益和冲突。法律调整机制 就是这些用来对社会关系实现有效影响的法律手段和法律方法的统一体系。我国 环境纠纷的法律调整机制包括民法调整机制、行政法调整机制和刑法调整机制。 其中,行政法以其独特优势成为解决环境纠纷的主要手段。研究环境纠纷的行政 法调整机制对我国环境纠纷的解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但由于当前 我国环境纠纷行政法调整机制中还存在着一些缺陷,使得行政法调整机制在环境 纠纷的解决中未能有效的发挥其应有的效能。因此,针对我国环境纠纷的特点和 解决机制的不足,建立健全环境纠纷行政法调整机制,对于有效的解决我国现实 生活中不断增加的环境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首先对环境纠纷的概念、分类和特点进行 阐述,将本文的研究对象界定为环境民事纠纷,并突出环境纠纷区分于一般纠纷 的特殊性。然后引入法律调整机制的理论,分析了法律调整环境纠纷的必要性、 环境纠纷法律调整机制的本质以及多元化的法律调整机制;第二个部分阐述了环 境纠纷行政法调整机制的涵义,通过对行政法调整机制的内在优势和相对于其他 解决方式的比较优势的介绍突出了其在环境纠纷解决中的核心地位和优势。并进 一步介绍了环境纠纷行政法调整机制的实现方式;第三个部分对美国、日本和韩 国的环境纠纷行政法调整机制的现状进行介绍,并与我国的现状作出比较;第四 个部分分析了我国环境纠纷行政法调整机制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在借鉴国外先进 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环境纠纷行政法调整机制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关键词:环境纠纷 法律调整机制 行政调解 行政裁决 行政仲裁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英文摘要 ii abstract along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the ecological damage aggravate unceasingly, the environmental dispute increase day by day. if we cannot solute the environmental dispute promptly and effectively, it will create adverse influence to protect the litigants environmental rights and interests, and it will also affect the stabilization of socie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so it is very essential to establish an effective mechanism to solve the environmental dispute. the law is the principal means to adjust each kind of the social relations, the social benefit and the social contradictory. we can deal with the interest relations between different litigants and solute the interests and conflicts of the environmental dispute in a effective way through the legal method and the legal means. the legal adjustment mechanism is the uniform system of these legal means and legal methods which to affect the social relations. the environmental dispute legal adjustment mechanism includes civil law adjustment mechanism, administrative law adjustment mechanism and criminal law adjustment mechanism in our country. in these kinds of adjustment mechanism, the administrative law becomes the principal means to solute environmental dispute because of its superiority. the research of the administrative law adjustment mechanism has important theory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olute environmental dispute in our country. but the administrative law adjustment mechanism cannot display its proper potency in the environmental disputes solution because there are some defects in the administrative law adjustment mechanism of our country. therefore, it makes sense to establish the administrative law adjustment mechanism of environmental dispute in making defini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nvironmental dispute and the lack of environmental dispute settlement mechanism in our country. and it is good for we solve the increasing environmental dispute in our country. the article has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defines the concept, classification and characteristic of the environmental dispute, limits the articles object of study is environmental civil dispute. and points ou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environmental dispute and the other dispute. then it carries on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legal adjustment mechanism. introduce the necessity, essence and multiplication adjustment mechanism of the legal adjustment mechanism of environmental dispute; the second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英文摘要 iii part is to introduce the concept, mode and the superiority of environmental disputes administrative law adjustment mechanism, then it to stand out the core role of the administrative law adjustment mechanism in the environmental disputes legal adjustment mechanism through point out its superiority. the third part is the introduction to the administrative law adjustment mechanism of environmental dispute in american, japen and korean, and compares with our countrys actual situation; the fourth part is analysis the insufficient of the environmental dispute administrative law adjustment mechanism in our country. through absorb profits from the overseas advanced experience, state the reasonably suggestion to consummate the environmental dispute administrative law adjustment mechanism in our country. keywords: environmental dispute, legal adjustment mechanism, administrative mediation, administrative ruling, administrative arbitration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 录 iv 目 录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 . i 英文摘要英文摘要 . ii 引引 言言 . 1 1 环境纠纷法律调整机制的一般分析环境纠纷法律调整机制的一般分析 . 2 1.1 环境纠纷的概述环境纠纷的概述 . 2 1.1.1 环境纠纷的概念 . 2 1.1.2 环境纠纷的分类 . 2 1.1.3 环境纠纷的特征 . 3 1.2 环境纠纷法律调整机制的理论分析环境纠纷法律调整机制的理论分析 . 5 1.2.1 法律调整机制的概念 . 6 1.2.2 法律调整环境纠纷的必要性 . 6 1.2.3 环境纠纷法律调整机制的本质 . 7 1.2.4 环境纠纷的多元化法律调整机制 . 8 2 环境纠纷的行政法调整机制环境纠纷的行政法调整机制 . 10 2.1 环境纠纷行政法调整机制的涵义环境纠纷行政法调整机制的涵义 . 10 2.2 环境纠纷行政法调整机制的优势环境纠纷行政法调整机制的优势 . 12 2.2.1 环境纠纷行政法调整机制的内在优势 . 12 2.2.2 环境纠纷行政法调整机制的比较优势 . 14 2.3 环境纠纷行政法调整机制的实现方式环境纠纷行政法调整机制的实现方式 . 16 2.3.1 环境行政调解 . 17 2.3.2 环境行政裁决 . 18 2.3.3 环境行政仲裁 . 19 3 国外环境纠纷行政法调整机制的借鉴国外环境纠纷行政法调整机制的借鉴 . 20 3.1 国外环境纠纷行政法调整机制的现状国外环境纠纷行政法调整机制的现状 . 20 3.1.1 美国 . 20 3.1.2 日本 . 21 3.1.3 韩国 . 22 3.2 国外环境纠纷行政法调整机制的经验国外环境纠纷行政法调整机制的经验 . 24 3.2.1 行政处理的法律依据 . 24 3.2.2 行政处理的机构设置 . 24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 录 v 3.2.3 行政处理的实现方式 . 24 3.2.4 行政处理人员的选用 . 24 4 完善我国环境纠纷行政法调整机制的思考完善我国环境纠纷行政法调整机制的思考 . 26 4.1 我国环境纠纷行政法调整机制之不足我国环境纠纷行政法调整机制之不足 . 26 4.1.1 环境纠纷行政处理法律依据的不完善 . 26 4.1.2 缺乏专门的环境纠纷行政处理机关 . 26 4.1.3 环境纠纷行政处理方式的不合理 . 27 4.2 完善我国环境纠纷行政法调整机制的建议完善我国环境纠纷行政法调整机制的建议 . 28 4.2.1 完善我国环境纠纷行政处理的法律依据 . 28 4.2.2 明确环境纠纷行政处理的范围和机构 . 28 4.2.3 完善环境纠纷行政处理的方式 . 29 4.2.4 从事后维权转向事前预防 . 31 结结 语语 . 33 致致 谢谢 . 34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 35 附附 录录 . 38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引 言 1 引 言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高度产业化带来一系列新的矛盾,环境问题就是其 中之一。人类在发展社会经济、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对生态环境进 行污染和破坏,由此引发的环境纠纷已成为现代社会中的新型案件。近年来,我 国因环境问题产生的纠纷数量逐年增加。究其原因,除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 剧之外,现行环境纠纷解决机制不能适应现实生活中化解环境纠纷的需求则是更 深层次的因素。环境纠纷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不仅不利于当事人合法环境权 益的保护,同时也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一位台湾学者曾指出: “公 害纠纷的存在本身并不是问题,有问题的是既有的纠纷处理体系是否有纠纷化解 的能力。 ” 1环境纠纷作为一种新型纠纷,与传统的纠纷相比具有复杂性、间接性、 不特定性和持续性等特征。要解决我国不断增加的环境纠纷,必须根据环境纠纷 的特殊性以及我国的实际情况,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环境纠纷解决机制。 法律是调整环境纠纷的有效手段。环境纠纷的公益性决定了政府必然在其中 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行政法在环境纠纷的解决中具有先行性。相对于其他的调 整机制和解决方式,行政法调整机制具有专业性、权威性和灵活性等其他调整机 制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在我国环境纠纷的解决机制中有着核心的地位和作用。 从国内外环境纠纷解决的实践经验和效果来看,行政法在环境纠纷的解决中具有 很好的作用和效果,所以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我国环境纠纷的行政法调整机制。 当前我国理论界主要集中在对环境纠纷的行政处理机制或是环境纠纷的非诉 讼解决机制的研究上,还没有对环境纠纷的行政法调整机制进行探讨和研究。因 此,当前研究环境纠纷的行政法调整机制对我国环境纠纷的解决有着重要的理论 意义和现实意义。构建和完善环境纠纷的行政法调整机制,不仅需要进行理论研 究,更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文试图从理论和具体制度设计上对我国环境纠 纷的行政法调整机制进行探讨。文章以环境民事纠纷为研究对象,引入法律调整 机制的理论,综合运用法理学、环境法学、行政法学、民法学和刑法学中的相关 知识分析论证。归纳了环境纠纷行政法调整机制的涵义、优势和实现方式,并立 足我国国情,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构建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环境纠纷行 政法调整机制。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环境纠纷法律调整机制的一般分析 2 1 环境纠纷法律调整机制的一般分析 1.1 环境纠纷的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高度产业化,因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而引 起的环境纠纷数量日益增多。环境纠纷是一种具有特殊性的新型纠纷,在探索我 国环境纠纷解决机制的过程中,我们应当首先对环境纠纷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 1.1.1 环境纠纷的概念 环境纠纷,也称为公害纠纷。 “公害”的概念最早源于日本,所谓公害就是 “以由于日常的人为活动带来的环境污染以及破坏为媒介而发生的人和物的损 害。 ”2对于公害的范围,日本公害对策基本法第 2 条第 1 款规定: “本法所称 之公害,是指事业活动及其他人为活动附随产生范围相当广泛的空气污染、水质 污染、土壤污染、噪音、振动、地层下陷以及恶臭等,并因而损害国民健康或生 活环境者等。 ”公害纠纷是当事人之间由于各种公害而引起的利益纷争,这种争议 所涉及的主体十分广泛,它既可能发生在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 也可能发生在公民、法人与国家行政机关之间,甚至发生于不同国家和主体之间。 环境纠纷作为环境问题产生和社会成员环境维权意识觉醒的产物, 是一种现 代型的纠纷。在我国,环境纠纷可以界定为“因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 改善及其管理而发生的各种矛盾和纠纷。 ”3根据内涵的不同,环境纠纷分为广义 的环境纠纷和狭义的环境纠纷。广义的环境纠纷,是指因环境问题而产生的社会 组织、成员(包括国家、单位和个人)之间的争执,是因环境问题而产生的社会 矛盾的一种公开化形式,是一种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主体之间的、相互联系并 对立的环境行为。狭义的环境纠纷是发生于个人之间、单位之间以及个人与单位 之间的有关环境损害赔偿责任与赔偿金额的民事纠纷,即环境民事纠纷。 1.1.2 环境纠纷的分类 现实生活中产生的环境纠纷多种多样,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对其进行不同 的划分: 从纠纷的法律性质看,环境纠纷可分为环境民事纠纷、环境行政纠纷和环 境刑事纠纷。环境民事纠纷是指发生在平等民事主体之间,因环境开发、利用、 污染、破坏和保护而产生的纠纷。环境民事纠纷主要产生于生产和生活中,行为 人出于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或者自身行为的便利,通常并没有侵害他人利益的直接 意图。但由于其合理或不合理地使用自己的财产或者从事其他与环境有关的行为 而造成了环境污染或者环境破坏,从而妨碍或者侵害了他人的环境权益。由于此 类纠纷涉及到当事人享有自由处分权的私权,纠纷的解决具有可协商性,因而可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环境纠纷法律调整机制的一般分析 3 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行政处理和诉讼等方式加以解决。通常所说的狭义的 环境纠纷所指的就是环境民事纠纷。环境行政纠纷,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对环境行政机关的具体环境行政行为不服而产生的争议。国家赋予环境管理部门 广泛的职权进行环境管理,这使得环境管理部门在行使权力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与 相对人产生争议从而引发纠纷,这类纠纷一般是由行政相对人通过行政复议和行 政诉讼来解决。环境刑事纠纷指的是因为环境犯罪行为而产生的环境纠纷。由于 环境污染刑事犯罪具有较大的危害性,针对环境污染刑事犯罪,各国都制定了相 关的法律并通过刑事诉讼来确定环境刑事责任。 以公害的产生源为依据,环境纠纷可以分为产业公害纠纷和生活公害纠纷。 产业公害纠纷是由产业型公害而导致的环境污染纠纷,主要发生在污染性工厂、 企业与其附近居民之间,由于污染源所排放的废水、废气、灰尘、噪声、振动、 有毒物质等影响了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而引发的纠纷。生活公害纠纷是由生活型 公害而导致的环境纠纷,多发生在毗邻而居的居民之间,即双方由于生活垃圾的 处理、生活污水的排放、采光、通风、家庭噪音等日常生活问题而发生的纠纷。 以环境纠纷的内容为依据,环境纠纷可以分为环境污染纠纷和自然资源权 属纠纷两大类。环境污染纠纷是指由于污染物的排放或能量的释放而引起的环境 法主体之间就其环境权利和义务而产生的争议,如水污染纠纷、大气污染纠纷、 噪声污染纠纷、放射性污染纠纷等。在环境污染纠纷中,当事人之间常常因环境 污染损害的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等问题意见不一致而发生争执。自然资源权属纠 纷是指由于自然资源的权属问题而引起的主体之间的矛盾和争议,如土地权属纠 纷、山林权属纠纷和矿产权属纠纷等。 本文讨论的环境纠纷主要针对的是环境民事纠纷,即狭义的环境纠纷。其内 容主要涉及因环境污染损害的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而引发的环境污染纠纷,其类 型即包括产业型纠纷,也包括生活型纠纷。 1.1.3 环境纠纷的特征 环境纠纷作为一种新型的纠纷,在纠纷产生的原因、纠纷的主体、纠纷的内 容和纠纷的处理方式等方面都具有不同于其他纠纷的特点。归纳一下,我们可以 把环境纠纷的特点总结如下: 环境纠纷产生原因的复杂性 环境纠纷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概括的说,环境纠纷既可由环境污染行 为引起,也可由环境破坏行为引起;既可由较严重的污染、破坏事故引起,也可 由轻微的环境污染、破坏行为引起;即可由作为引起,也可由不作为引起;既可 由违法行为引起,也可能是合法行为引起;既可由排污者的行为引起,也可由受 害人自身或是第三人的故意行为引起;既可由单个行为人的行为引起,也可由多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环境纠纷法律调整机制的一般分析 4 个行为人引起;既可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行为引起,也可由行政管理机关 的行为引起。4 环境纠纷的不确定性 环境纠纷的主体具有不确定性。与一般的民事纠纷及刑事纠纷中纠纷主体的 明确不同,环境纠纷的主体往往难以确定。首先是加害主体的多元性。在一般的 纠纷中,侵权人通常是一个单一的主体。而在环境侵害形成过程中,有时单一的 污染与破坏行为无法构成环境侵害,而是由众多行为的结合造成的。既在大多数 情况下,环境纠纷的一方由众多具有污染和破坏行为的加害人组成,形成多元的 参与性。例如多家工厂因排放不同的污染物产生化学烟雾造成他人合法权益受到 损害,分开来看,虽然各个行为主体的行为不构成一般的环境侵权,但却构成共 同环境侵权。在传统的共同侵权行为理论中,共同行为人主观上有共同侵害的意 思联络或存在共同的过错,且该共同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才能构成共同侵权。与传 统共同侵权不同的是,在引起环境纠纷的侵害行为中,各个行为人并无故意或过 失的心态,彼此之间不存在致害的意思联络,这都是由环境纠纷主体的多元性特 点决定的。 其次是环境纠纷受害人的不确定性。与环境纠纷侵权一方有时由多个主体组 成相对应的是,环境纠纷的受害方往往也是人数众多且难以确定。在传统纠纷中, 被侵害的对象一般是特定的人或物。而在环境纠纷中,由于环境污染或破坏属于 社会公害,且危害的范围较广,其受害者往往是相当范围内不确定的多数人或物。 加上环境破坏在特定受害者人身或者财产上的表现不完全一样, 或者说由于多种 原因导致损害表征复杂化,受害人的范围就更加难以确定。 再次是环境纠纷的客体具有不确定性。环境的概念极为广泛,作为环境权利 义务客体的“环境”在内涵和外延上都具有不确定性。当事人的人身、财产权益 因环境污染行为而受到损害后,究竟是按照传统民法上的侵权责任给予救济,还 是按照新的环境权责任给予救济,侵害公共环境算不算侵权等等,这些都没有明 确一致的看法。5正是由于这种不确定性,增加了环境纠纷处理的难度。 环境纠纷中环境侵权的特殊性 在其他类型的纠纷中,纠纷原因通常为伤害他人身体、侵犯他人财物等危害 社会和公民人身财产安全的行为,这种行为本身并不创造经济价值。而引起环境 纠纷的侵权行为往往是伴随着正常的生产、生活活动而产生的。这种活动与造成 其他纠纷的侵权行为不同,具有相当程度的正当性,只能予以规范而不可能予以 禁止。例如现实生活中的排放煤烟、倾倒废物等行为,常常是创造社会财富过程 中的附带行为。在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社会有用性和价值。 环境纠纷的间接性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环境纠纷法律调整机制的一般分析 5 一般纠纷通常由行为人的侵害行为直接作用于受害人引起的,而在环境纠纷 中,行为人的行为首先作用于环境这个载体,然后由环境作用于受害人,使得环 境纠纷具有间接性的特点。例如废气的排放,可直接造成附近居民身心健康受损, 也可导致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等衍生性的环境效应,从而间接地危害生 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安全。按照传统诉讼法理论,只有与诉讼有直接利害关系的 人才可以提起诉讼。而在环境纠纷中,污染物的侵害往往是难以察觉和判断的, 它借助于空气或水作用于受害人,或者通过生态的破坏导致生态系统失去平衡作 用于受害人,而不是对受害人的直接侵害。环境纠纷的间接性的特点使得一些国 家的诉讼法理论作出了相应的修正,放宽了环境纠纷诉讼的原告资格,使得更多 的受到环境侵害的人可以通过诉讼维护自己的环境权益。 环境纠纷处理的困难性 由于环境问题在因果关系上的证明极为困难,动辄牵涉医学、生物学等高科 技知识的综合运用,且经常超越现有科技知识的极限,使得人们在环境纠纷的认 定以及责任的承担方面无法作出准确的判断。环境纠纷不同于一般纠纷的复杂性 和不确定性,增加了环境纠纷处理的难度。许多环境纠纷几年甚至几十年得不到 解决,即使一些纠纷一时解决了又会出现反复性,有的环境纠纷需要许多部门甚 至几级政府协调才能解决。具体而言,环境纠纷处理的困难主要表现为:一是涉 及人数多,社会影响大;二是环境损害致害原因复杂,确定损害责任比较困难; 三是环境纠纷的受害人一方收集证据比较困难;四是环境纠纷处理结果的执行比 较困难;五是环境纠纷处理的法律规范不够健全。 环境纠纷具有社会性 由于环境纠纷所涉及的人数众多、影响范围广,所涉及的利益冲突广泛而尖 锐,导致环境纠纷具有非常强的社会性,在处理时往往难以平衡各方的利益。因 此,环境诉讼常常旷日持久、久拖不决。另外,环境问题还具有明显的公益性。 环境是大家共同的家园,保护环境不只是某一个公民或单位的责任,而是全社会 成员的责任。为遏制环境破坏行为,惩戒行为人而发动的环境保护运动和环境公 益诉讼时有发生,这也是环境纠纷社会性的体现之一。 1.2 环境纠纷法律调整机制的理论分析 法律调整及其机制作为法理学的一个基本问题,是随着我国法学研究方法从 静态转向动态而发展起来的。研究这一理论对于认识法律调整的内在属性和基本 要求,进一步揭示法律现象的本质特征及其社会价值,充分发挥法律调整的功能 都有很大的理论意义。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环境纠纷法律调整机制的一般分析 6 1.2.1 法律调整机制的概念 “法律调整是指法律规则作为全人类或特定的最高的至上的准则,自发的或强 制的作用于社会关系及与社会主体密不可分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的活动过程。 ”6 理解法律调整的含义,我们应当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法律调整的主体是法律本 身,也即法律这一人造物反过来又作用于人;第二,法律调整的效力来源于法律 的至上性;第三,法律调整是自主性和强制性的结合;第四,法律调整的对象不 仅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也包括人与和自身有密切联系的自然间的关系。法 律调整是从法的运作方面描述法的实现、法在生活中如何起作用的一个范畴。法 律只是一种文字符号的组合,如何使现实世界受制于法律规范的调整,实现法律 对社会关系的影响和作用,这就需要我们从法律调整机制的视角进行探讨。 “事实 对法律的顺从,乃是通过法律调整机制而实现的。 ”7机制概念在法学研究领域的 运用使法学从对法的静态研究转向对法的动态研究,使对法的传统的一般概念、 理想模式的研究转向对法的目的、结构、效能的研究。我国法学界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在法学基础理论领域使用“法律机制”的概念,目前这一概念已成为一 个专门的法律术语。阿列克谢耶夫认为,法律调整机制的概念在法学范围内是一 个方法论的范畴,一般可以将其定义为用来保证对社会关系实现有效影响的各种 法律手段的统一体系。 8整体性、运动性、顺序性和层次性是法律调整机制的四个 基本特征,其调整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法律、法规开始生效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产生法律关系阶段;第三个阶段是主体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行为 阶段。9 1.2.2 法律调整环境纠纷的必要性 一位台湾学者曾指出: “公害纠纷的存在本身并不是问题,有问题的是既有的 纠纷处理体系是否有纠纷化解的能力。 ” 10随着环境问题的加剧和公民环境意识与 维权意识的不断提升,环境纠纷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面对这种因社会发展带 来的新问题,人们开始重视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纠纷解决方法。在环境保护 领域,由于先天的或固有的私益和公益的对立、生产者利益和消费者利益的对立、 人的利益与非生命体利益的对立,仅通过市场手段是难以有效解决环境纠纷的。 环境纠纷的另一种传统的解决方式就是自力解决,自力解决是指不依照法律规定 来解决彼此之间的纠纷,而是以非法的方式,如暴力冲突等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方 式来解决环境纠纷。在环境案件中,受害人采用非法的方式不仅不能合理有效的 解决原有的环境纠纷,往往还会扩大原有纠纷的矛盾程度,这无论是对于纠纷各 方还是整个社会的稳定都是很不利的。相较于不受法律调控的自力解决而言,法 律调整往往更具权威性和约束力,能够确保纠纷的整个解决过程都属于一种科学 合理的规范之中,具有其他解决机制不具备的功能。在环境纠纷中,与其允许受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环境纠纷法律调整机制的一般分析 7 害人以暴力方式解决,不如拓宽和疏通受害人合法的救济途径,环境纠纷的法律 调整机制就是这样的合法救济途径。 环境纠纷的法律调整机是用来保证环境纠纷得以有效解决的的各种法律方法 的统一体系。具体的说,就是有效调整环境纠纷的各种法律方法和手段的集合。 在环境纠纷的解决过程中,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环境纠纷的法律关 系,从而确定环境纠纷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环境纠纷是一种不同于一般纠纷的新 型纠纷,法律作为环境纠纷这一特殊社会关系的调解器,可以通过各种法律方法 和法律手段很好的处理好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从而有效的解决环境纠 纷中的利益和冲突,使得环境纠纷中的不同利益得到平衡和保障并维护社会秩序 的稳定。因此,当前充分认识到法律调整机制的重要性,建立健全法律调整机制, 对于有效的解决我国现实生活中不断增加的环境纠纷是十分必要的。 1.2.3 环境纠纷法律调整机制的本质 法律起源于利益的分化,从根本上说它是调整利益关系的工具,利益调节或 再分配是法律的一大职能。人们行为的更本原因在于利益,现实生活中各种利益 错综复杂,利益主体和利益内容日益多元化、复杂化,由此形成的利益重叠和利 益冲突更是盘根错节。如果没有法律这种具有强制力的社会控制工具来衡平、协 调和理顺这些利益关系,社会就会变得无序和混乱,人们的权利和利益就没有保 障。作为一种社会调控工具,法律通过提供利益模式来调解人的行为,法律调整 机制本质上就是法律的利益调整机制。法律对利益的调整机制主要是通过将利益 转化为一定的权利,并把它们及相对的义务归诸法律主体,同时还要有维护权利 和强制义务的补救办法:惩罚、赔偿和制止来实现。法律通过对利益的调解来实 现对社会的调控,法律对利益的调整机制主要表现为三种情况:表达利益要求、平 衡利益要求和重整利益格局。 11由于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利益主体和利益内容不同, 必然会产生复杂的利益关系和利益冲突,所以在不同的利益之间,法所侧重的价 值和标准也是不同的。现实生活中主要涉及到的有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短期利 益和长期利益、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物质利益与精神利益等利益关系的调整。 在法学研究中,利益是比权利、义务、制度等更为基础的范畴,利益经法律 确立、保护即可成为权利,法律正是通过确立、保护多种利益而调整权利、义务 关系,形成具体法律制度的。因此,要想深入研究环境纠纷的法律调整机制,就 必须深入探索和研究环境纠纷中的利益范畴。作为一种特殊性质的纠纷,环境纠 纷法律调整机制中除了对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代内利益与代际利益、短期利益 与长期利益等传统利益的处理,最主要是通过对环境利益与其他利益的平衡和调 整来实现的。环境纠纷法律调整机制的本质就是对环境利益的调整。所谓环境利 益就是人类环境对人的环境需要的某种满足,它是人在环境方面的利益,而非环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环境纠纷法律调整机制的一般分析 8 境的利益。环境利益的主体只能是生物人或其群体,其主观要素是人对环境需要 的满足,而非人身需要或财产需要等其他需要。人类环境的状况构成了环境利益 的主要内容,一定状态和质量的环境是环境利益得以实现的基础。在环境问题中, 涉及到的不仅是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短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