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化学工程专业论文)26萘二甲酸二甲酯的合成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v 6 54 5 7 1 2 。6 一萘二甲酸二甲酯的化学合成研究 工程领域:化学工程 研究生:李应海导师:蒋文伟柳培德 2 , 6 萘二甲酸二甲酯是合成功能聚合物p e n 、p b n 以及液晶聚合 物l c p 的重要中间体,其合成技术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中间体合成 和功能材料领域研究的重点。和国内外绝大多数研究不同的是,论文 结合公司自身的原料资源优势和长远规划,提出了从工业苊深加工产 品一l 。8 萘二甲酸酐出发,经过非镉系催化剂催化转位,然后再进行 非酸催化酯化合成2 ,每萘二甲酸二甲酯的工艺路线,并对工艺过程中 涉及的成盐过程、催化转位反应、酯化反应等进行工艺参数的重点考 察,对合成产物进行分析确证。在碳酸锌催化和二氧化碳气氛中1 , 8 一 萘二甲酸酐于3 0 0 3 4 0 e 反应3 4 小时,可以较高收率地获得2 , 6 萘二甲酸粗品,收率达到6 2 ,该产物可以直接用于合成双酯的酯 化反应中。论文研究选用硫酸铁作酯化反应的催化剂,在醇酸摩尔比 1 0 f t 0 ,酯化温度2 0 0 ,酯化时间2 小时,催化剂加量为3 时,酯 化过程的收率达到9 5 以上,工艺条件具有良好的重现性,是立足 国内优势开发功能聚合物的首选技术路线。 关键词 h e n k e l 转位 2 , 6 - 萘二甲酸酯 甲酯化 p e n j 耘妊。 厶 一勃釜o i s t u d y o n s y n t h e s i so f d i m e t h y l2 ,6 - n a p h t h a l e n e d i c a r b o x y l a t e e n 【g i n e e r i n g f i e l d :c h e m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g r a d u a t e :l iv i n 曲a i s u p e r v i s o r :j i a n gw e n w e i l i up e i d e d i m e t h y l2 , 6 - n a p h t h a l e n e d i c a x b o x y l a t ei sa l li m p o r t a n ti n t e r m e d i a t e b r o a d l ya p p l i e d i nt h em a n u f a c t u r eo fl i q u i d c r y s t a lp o l y m e r sa n d f u n c t i o n a lp o l y e s t e r ss u c ha sp e na n dp b n d i f f e r e n tf r o mm a n yo t h e r r e s e a r c h e st h eh e n k e l - e s t e r i f i c a t i o n p r o c e s sw a s s t u d i e dh e r ew h i c hs t a l l s f r o m 1 , 8 一n a p h t h a l e n e d i c a r b o a n l a y d r i d e i n t h eh e n k e lr e a c t i o no f 1 ,8 - n a p h t h a l e n e d i c a r b o a r d a y d r i d e t o 2 , 6 - n a p h t h a l e n e d i e a r b o x y l i c a c i d ( a b b r e v i a t e da s2 ,6 - n d a ) n o n - c a d m i u mc a t a l y t i cs y s t e mw a su s e d i n a t m o s p h e r eo fc a r b o nd i o x i d e1 , 8 - n a p h t h a l e n e d i c a r b o a n h y d r i d ec a nb e e f f e c t i v e l yc o n v e r t e d t o2 , 6 - n d ai nt h et e m p o m t u r er a n g eo f 3 0 0 - 3 4 0 w i t hz i n cc a r b o n a t ea sc a t a l y s ta n dt h ey i e l do f 2 , 6 - n d a c a r lr e a c hm o r e o v e r 6 2 一 i ne s t e r i f i c a t i o no f2 ,6 - n d ao b t a i n e df r o mh e n k e lr e a c t i o no f 1 , 8 - n a p h t h a l e n e d i e a r b o a n h y d r i d ec a t a l y z e d n o n - c a d m i u mc a t a l y s tz i n c c a r b o n a t e ,t h ee f f e c to fp r o c e s sp a r a m e t e r s l i k ee s t e r i f i c a t i o nc a t a l y s ta n d i t sa m o u n tu s e d ,r e a c t i o nt e m p e r a t u r ea n dt i m e , a n dm e t h a n o l a n h y d r i d e m o l a r r a t i o n ,e r e ,w a si n v e s t i g a t e d e x p e r i m e n t a l r e s u l t ss h o wt h a t e s t e r i f i c a t i o nr e a c t i o np r o c e e d se f f e c t i v e l ya t2 0 0 cw i t l lf e r r i cs u l f a t ea s c a t a l y s t i n2h o u r se s t e r i f i c a t i o n 、i t l l3 c a t a l y s ta m o u n tb a s e do n w e i g h to fa n h y d r i d ea n dm e t h a n o l :a n h y d r i d em o l a rr a t i on o tl e s st h a n 1 0 :1 ,y i e l do f d i m e t h y l2 , 6 一n a p h t h a l e n e d i c a r b o x y l a t ei su p t o9 5 k e y w o r d s : h e n k e lr e a c t i o n p e n 2 , 6 一n a p h t h a l e n e d i c a r b o x y l a t e e s t e r i f i c a t i o n i i 四川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2 , 6 萘二甲酸二甲酯合成研究 第一章前言 l 、p e n 材料性能及应用简介 p e n 材料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新兴的一种性能优越的功能聚合物 材料,它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酯的简称,主要由2 ,6 _ 萘二甲酸( 简 称2 ,6 n d a ) 出发经过酯化生成2 , 6 - d m n d c ,然后再进行高温高真 空缩聚而得,是近年来应用发展最快的高分子材料之一。和目前广泛 使用的聚合物材料p e t 、p b t 相比,该聚合物具有更好的气密性、 更好的二维机械强度、更好的染色性能、更好的回弹性能、抗污性能、 以及更好的化学稳定性。因此它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领域,受到了世 界各国的高度重视,许多生产p e t 薄膜纤维的企业如日本帝人公司、 东丽公司、英国i c i 公司、美国杜邦公司等均加入了p e n 材料的研 究开发和工业化转化的技术竞争中,给p e n 材料的研发输入了巨大 的动力。1 2 。 从分子结构分析,p e n 和p e t 类似,它们的结构比较如下: p e n 聚酯 4 0 c h 2 c h 2 0 - - 盼卜一h l - j 。 四川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卜1。ch2ch2-。h p e n 材料分子结构中的萘环比p e t 材料中的苯环具有更大共轭 性,刚直性,决定了p e n 不同于p e t 材料的性质和性能。表1 1 、 表1 2 分别比较了p e n 和p e t 固体、薄膜的性能“阎。 表1 1p e n 和p e t 的固体物性比较 t a b l e1 1 p h y s i c a lp r o p e r t i e s o fp e n p e t 项目单位 p e np e t试验方法 玻璃化温度 1 1 36 9d s c 熔点 2 6 52 5 2d s c 4 热变形温度1 0 07 0a s l l d 6 4 8 断裂伸长率 2 5 02 5 0a s t md 一6 3 8 拉伸强度 i p a7 45 5a s t md 6 3 8 弯曲强度 9 38 8a s t md 7 9 0 弯曲弹性模量 口a2 3 0 02 2 0 0a s n 订d 7 9 0 冲击强度 j m3 0 ,3 53 0 4 5a s t md 2 5 6 表面硬度( m 级) 9 08 0a s t md 7 8 5 半结晶化时间 7l 密度 g c m a s t md 7 9 2 晶体 1 4 0 71 4 5 5 非晶体 1 3 2 51 3 3 l 吸水率 0 20 3a s t md 5 7 0 2 四川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表1 2p e n 和p e t 薄膜性能比较 t a b l e1 2 p r o p e r t i e so f p e n p e t f i l m 项目单位 p e np e t 断裂强度 i g m m 6 04 5 拉伸弹性摸量k g m m z 1 8 0 01 2 0 0 耐热性。 1 5 51 2 0 耐水解性圆 l l r2 0 05 0 绝缘击穿电压 n | m 4 0 04 0 0 耐辐射性自垆m g y l o2 低聚物萃取量g , m m 2 h r 21 5 注;表示材料可以长期使用的温度,水解至伸长保持率6 0 所需时问, 使断裂伸 长率减少6 0 所需的辐射剂量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p e n 在耐热性、耐水解性能、耐抽出性 能、抗辐射性能等方面明显优于p e t 材料,其结晶速度也较p e t 慢; 表1 3 比较了p e n 和p e t 两种材料的透气性能 : 表1 , 3p e n 和p e t 透气性能比较 t a b l e1 3 g a s - p e r m e a b i l i t yo f p e n p e t 非拉伸薄膜双向拉伸薄膜 树脂 透c 0 2透0 2透c 0 2透0 2透h 2 0 p e t3 37 61 32 18 4 p e n92 83 ,7o ,83 4 从表1 3 可以看出。p e n 薄膜的气密性比p e t 薄膜优越得多。 正是p e n 材料的诸多优异性能,使得p e n 成为功能聚合物材料研究 的重点,其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四川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p e n 纤维 p e n 聚合物的结晶化速度慢,适合于高速纺丝制成p e n 纤维。 p e n 纤维是由美国k o s a 公司首先合成并推出的新产品。其主要的性 能优点表现在:( 1 ) 高模量、高强度、抗拉伸性能好,伸长率小于 1 4 ;( 2 ) 尺寸稳定性好。不变形、熔点和玻璃化温度较高,热稳定 性好;( 3 ) 化学稳定性和耐水解性能优越。其性能比较如下表1 4 : 表1 ,4p e n 和p e t 纤维性能比较 t a b l e l 4 p r o p e r t i e so f p e n f i b r e & p e tf i b r e 项目单位 p e np e t 模量 c n t e x1 8 一2 38 1 2 强度 c n t e x8 0 9 07 0 8 0 熔点 2 7 02 5 7 玻璃化温度 1 2 07 0 8 0 结晶化温度 1 9 01 2 9 密度咖m 31 3 61 4 0 热收缩率,1 7 7 ,6 0 s 84 沸水收缩率 1 耐水解性能,1 3 5 ,5 0 h r 8 54 0 强度保持率, 1 4 5 4 5 m i n 9 8 84 5 伸长率 1 48 热膨胀系数 ,0 0 0 0 9o 0 0 1 8 抗冲击强度 k g c m m m 2 2 4 02 1 8 0 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p e n 纤维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较高,说明 它具有较好的耐热稳定性;p e n 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 2 0 ,比p e t 高4 0 c ,p e n 的熔点为2 7 0 c ;收缩率低于p e t 纤维,说明耐水解 性能有较大改善:p e n 在模量和尺寸稳定性方面均明显优于p e t 纤 维,尤其是在较高的温度状态下仍能保持较好的耐水解性能。另外, 四川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在p e n 纤维的分子结构中萘环的刚性较p e t 分子中苯环大,因而具 有较好的阻燃性、耐化学腐蚀性、抗紫外线强度、抗收缩性能,以及 较高的模量和抗拉伸性能。 p e n 纤维和p e t 纤维一样,是半结晶状态的热塑性聚酯材料。 由于其性能优越,引起了世界范围内众多化纤厂商的浓厚兴趣,纷纷 投资开发和拟建生产装置,比如杜邦公司、b p 阿莫科公司、帝人化 学公司、东丽化纤、东洋纺化、伊斯曼公司、i c i 公司、赫斯特公司、 壳牌公司等已经首先介入该产品的开发工作,并开始建设相关的生产 装置。据报道,美国的a l l i e ds i 耐已有2 0 0 “a 的小型实验装置,杜 邦也拟建设4 0 0 0 0 t a 合成纤维生产装置,意大利也拟建设实验合成装 置。日本的东洋纺化、帝人公司在p e n 纤维新品种以及纺丝技术方 面也取得了较好的进展,开发了具有较好性能而成本低的p 卧卯e t 皮芯型复合纤维,用于骨架材料、轮胎帘子线时与橡胶的粘结性能好, 也可以用于制作汽车坐椅罩、安全带等。 p e n 纤维在纺织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应用表现在:( 1 ) 制造汽车防冲撞充气安全袋;这种安全袋折叠后体积小、重量轻、强 度高、阻燃性能好;( 2 ) 制造轮胎和传送带的骨架材料:能满足耐高 温、抗疲劳、抗冲击、粘结性和抗蠕变的要求;( 3 ) 制造p e n 纤维 增强材料,如高压水管、蒸汽管、燃料以及化学药品的输送管道等: ( 4 ) 制造过滤材料,如环保用过滤材料,具有优良耐热、耐潮湿、 耐化学稳定性,可以与聚苯硫醚( p b s ) 相媲美;同时p e n 过滤材 料在较宽的p h 范围具有优异的拉伸强度,并且在耐热、绝热绝缘性 能达到f 级标准,可以在1 6 0 下连续使用,可以逐步代替p e t 筛 网而应用于造纸工业:( 5 ) 由于p e n 纤维的模量高、具有优异的耐 化学性能、抗紫外线性能,是制造各种缆索的绝佳材料;( 6 ) p e n 纤维还可以用作服装服饰的材料。 p e n 薄膜 p e n 可以利用与p e t 薄膜相同的设备,通过融熔挤出一拉伸 四川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制成薄膜;只是由于p e n 在熔点、融熔粘度、玻璃化温度等方面比 p e t 高,成膜条件和设备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p e n 薄膜具有良好 的气密性能、耐水解性、耐热性、耐辐射性能和二维拉伸强度,和 p e t 材料相比,p e n 材料的水蒸汽、氧气、二氧化碳气的透过率仅 为p e t 材料的l 3 1 5 ( 见表1 3 ) ;而且p e n 材料透明不易划痕,是 啤酒、饮料等的很好的包装材料。日本帝人公司的双向拉伸p e n 薄 膜b o p e n 和b o p e t 薄膜、p i 薄膜的性能比较见表1 5 。 表1 5b o p e n 膜、b o p e t 膜和p i 膜性能比较8 t a b l e1 5 p r o p e r t yc o m p a r i s o no f b o p e n 、b o p e t 、a n d p im e m b r a n e s b o p e nb o p e tp l o 比较项目 2 5 1 m a 2 5 u m 2 5 1 u r t 构 密度 g e m 3 1 3 61 4 01 4 3 造 折射率n x 1 7 5 91 6 6 51 7 4 8 物 n y 1 7 5 71 6 6 11 7 5 5 , 性 n z 1 4 9 91 4 9 21 6 3 l 机 杨氏模量m d t d 断裂强度m d t d m p a 6 2 0 0 惜2 0 05 4 5 0 ,5 4 0 03 7 0 们8 0 0 械田a2 8 眈7 02 3 0 ,2 3 02 8 0 2 9 0 断裂伸长率m d t d 性 拉伸抗冲击强度 9 0 ,8 51 2 0 1 1 58 0 ,9 0 能 j i m 26 5 5 07 5 8 58 5 8 0 m d 厂r d 熔点 幻2 6 92 5 8 玻璃化温度 乜1 1 36 92 1 6 热 热收缩妒m d , t d 2 1 04 ,1 50 2 0 1 性 热收缩率唧 d 广r d 0 4 m1 5 ,o 20 1 能 温度膨胀系数x 1 旷l 庙1 31 52 0 连续使用温度 乜1 6 0 1 8 01 0 52 0 m 艺4 0 穿吸水率0 30 4 6 四川i 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透水蒸汽穿透率 g m 2 5 72 1 36 3 7 性( 2 4 h ) g m 2 能气体穿透率 3 71 34 7 c 0 2 0 82 19 3 0 2 电绝缘破坏电压k v r a m3 0 02 8 0 2 8 0 性介电常数( 2 5 1 ) 能6 0 h z3 0 3 23 3 1 k h z2 93 13 3 l g h z2 93 o t a n 8 ( 2 5 乜) 6 0 h z0 0 0 30 0 0 20 0 0 1 1 k h z0 0 0 50 0 0 62 1 g h z0 0 0 50 0 0 8 表面电阻率( 2 5 幻, q c m 266 5 x 1 0 1 7 )o c m 1 074 5 一 体积电阻率( 2 5 c , x 1 0 1 7 ) 光紫外线透过率 88 20 性( 3 6 0 n m )8 28 85 9 能透光率 表表面粗细m 面内1 32 23 2 特外 1 l1 91 4 性摩擦系数 u so 30 4 50 4 5 以0 30 5 0o 4 水润湿角度度7 0 7 06 7 注:啊1 5 d 口,3 0 m i r a 母2 0 0 臼1 0 m i r a 口聚酰亚胺薄膜,湿式未取向。 7 四川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利用p e n 薄膜( 可以做成超薄薄膜,厚度8 h r n ) 的高强度、高 网h 性,可将其用于磁带底膜、蒸镀带、超小型耐热电容器、话筒喇叭 震动板的制作;利用p e n 薄膜的耐热性、尺寸稳定性、不易产生低 聚物等,可以将其用作透明导电膜、电子部件、面状发热体、压缩机、 电机、变压器的绝缘材料;利用p e n 的气体阻隔性、耐化学药品性 能和耐辐射性能,可将其用于包装材料和宇宙制品。 利用p e n 树脂做成的包装瓶具有非常好的气体阻隔性能、耐热 性能和力学性能,是玻璃和聚碳酸酯材料的竞争对手。p e n 聚酯瓶 的热罐装温度可达1 0 2 ,比p e t 聚酯瓶高2 0 3 0 ,并且可以在 高温下进行洗涤和杀菌处理。用于白酒、啤酒、以及其它液体饮料的 包装,由于其表面强度高,不易划伤,可以反复使用。目前欧洲、南 美洲等2 0 多个国家已经使用p e n 聚酯瓶作为清凉饮料的包装品: s i p a 公司利用赫斯特( h o e e h s t ) 公司提供的p o l y e l e a r n 1 0 0p e n 均 聚物制成了啤酒瓶,厚度仅为玻璃瓶的半,但强度和气密性性能良 好,能长时间保持啤酒特有的风味。 根据资料统计,今后啤酒、饮料行业将逐步用聚酯包装瓶代替现 在的玻璃、金属包装瓶。这种聚酯包装材料主要是p e n 和p e t 复合 材料,有p e n t - 8 5 、p e n t - 8 和p e t n 8 三种配方,其中p e n t - 8 5 是 p e n t - 8 和p e t 干式混合得到的复合材料,应用于啤酒饮料的包装在 气密性、强度、稳定性等方面均性能超群。 我国现在的啤酒生产达到了2 3 0 0 万口屯,年,每吨啤酒需要包装瓶 大约2 0 0 0 个,年总需要包装瓶4 6 1 0 ”个,按照每个包装瓶重1 0 克 计算,总计需要包装材料4 6 万电,年,折合需要p e n 材料6 9 0 0 0 吨。 如此巨大的市场份额,引起了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的重视, 以美国a m o c o 、日本东洋纺化公司为代表的一批世界著名公司均意 欲进军中国的p d q 市场。 四川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2 p e n 及中间化合物技术研究现状哼1 1 0 、h 2 1 3 “4 1 5 、1 6 、” 1 8 】 目前关于p e n 材料的合成是国外新材料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 无论是日本、美国、还是德国的公司,所采用的技术路线均是从 2 ,6 - n d a 出发来合成p e n 聚酯。该合成方法可以表示如下: 趣一半4 峨。删r 冀文子一h o c 瞄删 合成时有两种路线,( 1 ) 是直接采用n d a 和乙二醇进行缩聚反 应来合成p e n ,( 2 ) 从n d a 出发首先合成d m n d c ,然后再与乙二 醇缩聚合成p e n 。由于n d a 本身的性质以及技术的问题,目前要得 到高纯度的n d a 非常困难,因此( 1 ) 种合成很少使用,大部分采 用经d m n d c 为中间体的合成工艺,因为d h 甜d c 比n d a 纯化要 容易一些。国外对于p e n 合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原料n d a 合成方 面,它是合成聚酯p e n 的技术关键,同时不同的合成n d a 的方法, 也决定了n d a 的质量和p e n 最终的成本高低。下面主要就国外对 n d a 合成研究情况进行介绍。 2 12 6 _ 萘二甲酸( n d a ) 合成技术 n d a 是合成p e n 功能聚合物的重要起始原料,同时也是合成 液晶聚合物( l c p ) 的重要原料。n d a 的合成主要有h e n k e l 法、羧 基转移法、二异丙基萘氧化法、甲基乙酰基萘氧化法、二甲基萘氧化 法等五种。 四川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二烷基萘化合成n d a 该路线使用的二烷基萘主要有2 , 6 - - - e p 基萘( d m n ) 和2 , 6 - z 异丙基萘( d i p n ) ,它们在液相中进行催化氧化均可以合成2 , 6 - 萘二 甲酸: r r 一 ( 1 ) r = m e ( 2 ) r = i s o p r o p a n y l 、c o o h h 0 0 c - 太几 ( i ) d m n 氧化合成n d a 以d m n 为原料的氧化合成n d a 技术是目前实验合成n d a 的 主要工艺技术,其氧化反应是在醋酸介质中以醋酸锰醋酸钴一溴化 氢为催化荆在2 0 9 、2 1 5 k g f e m 2 压力下进行的,氧化反应得到含量 为9 0 9 3 左右的n d a 粗品,主要副产物是6 甲酰基2 萘甲酸, 以及萘二羧酸的金属盐( 来自于金属催化剂) 、高沸物、以及l ,2 并 苯三酸( 偏苯三甲酸) 等,然后经过纯化处理得到要求的n d a 产品。 文献报道其氧化粗品收率可以到达8 0 - 9 0 。 该工艺要实现工业化的关键是解决原料d m n 的较为经济的来 源问题。d m n 的获得可以从煤焦油或石油炼制的c l o 芳烃原料中提 取,也可以用邻二甲苯和丁二烯或者间二甲苯和丙烯、一氧化碳为原 料的化学合成,也可以由萘通过烷基化制备伸、1 0 1 。 提取法获得d m n煤焦油或石油炼制的c i o 芳烃原料中均含 有一定量的2 , 6 一二甲基萘( d m n ) ,含量一般为1 2 ,可以直接 从该原料中得到d m n ,提取得率为4 5 6 0 。2 , 6 一二甲基萘馏分 的沸程为2 6 0 2 7 0 ,含有l o 种异构体,这些异构体和d m n 的 沸点非常接近,很难通过冷冻结晶或精馏的方法将d m n 和其它异构 体分离。因此该法要得到高纯度的d m n 非常困难。 国外公司对该方法获取d m n 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发现具有 0 四川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一定孔结构的y 沸石能选择性吸附除d m n 以外的异构体,将d m n 的纯度提高到9 9 以上:另外也可以利用d m n 和m 硝基苯甲酸形 成配合物的性质将d m n 和其它异构体进行分离,但是d m n 的回收 率为8 2 9 l ,纯度仅为7 0 8 0 ,需要进一步的精制。 萘甲基萘甲基化制d m n以煤焦油中的萘或甲基萘为原料, 以多甲基苯为烷基化试剂经过烷基化合成d m n ,是在催化剂存在下 进行的。如以1 3 甲基萘为起始原料,以1 ,2 ,3 三甲基苯为烷基化试剂, 在氯化铝或溴化锆催化作用下于5 5 c 下进行反应,b 甲基萘的转化 率为4 4 ,2 , 6 - d m n 的选择性为6 0 ,2 ,7 d m n 占2 ,6 d m n 的2 5 ;同样条件下,以萘为原料,萘转化率4 8 ,d m n 的选择性为5 2 , 但是产品纯度不高,小于9 0 ,必须经过反复的纯化过程除去其中 的异构体( 主要是2 ,7 d m n ,含量为2 6 ) ,生产成本较高。如果使 用z s m - 5 沸石分子筛为催化剂,1 3 甲基萘为原料,甲醇、1 ,2 ,3 三甲 基苯为烷基化试剂,在3 5 0 ,w h s v = 0 9 5 m l 进行反应,甲基萘 转化率为8 1 ,2 , 6 d m n 和2 ,7 d m n 总选择性为9 2 ,其中 2 6 - d m n 为5 2 2 。 一 二甲苯合成d m n o 1 8 1从二甲苯出发合成d m n 又分为邻 二甲苯路线和间二甲苯路线。邻二甲苯和丁二烯为原料化学合成 d m n ,需要经过烷基化、环化、脱氢、异构化、精制等工序,工艺 过程非常复杂。该过程的化学反应可以表示如下: 子c 八一挪一囟 6 h ,c h 3 融c 产扣c 3 c 3 c吣c 产扣 c 四川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间二甲苯出发合成d m n ,首先是在h f b f 3 催化作用下,于3 0 和1 9 6 m p a 间二甲苯和丙烯、c o 作用生成2 , 4 一二甲基苯基异丙基 酮收率9 5 ;然后以c u - c r 金属氧化物或贵金属为催化剂,氢分 压0 5 9 m p a 和1 5 0 进行加氢反应得到苄醇化合物,酮转化率可达 9 7 ,加氢选择性为9 8 :然后在活性氧化铝催化下于3 0 0 c 进行脱 水反应生成苯乙烯衍生物,转化率和选择性分别为1 0 0 和9 9 :最 后在c r 2 0 3 k 2 0 a j 2 0 3 催化下于5 3 c 进行成环反应得到目标物d m n , 转化率和选择性分别为8 9 和6 2 ,总收率为4 9 。 o d + 尸气;妣球 该路线首先由日本三凌瓦斯公司提出,是一条很有前途和值得研 究的工艺路线。 甲苯出发合成d m n m 1 8 1以甲苯为起始原料合成2 , 6 二甲 基萘d m n ,分为酰化工艺和烷基化工艺两种。酰化工艺是以甲苯、 正丁烯、c o 为原料,先后经过酰化、加氢、脱水环化四步反应合成 d m n : 船 一掰砖 四川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 c = c h c h 2 c h 3 + c o c u 坠晔睇h c u 芒一地 c 冷啡掣一 o c c h c 坞c h 3 c 地 o h c c h c c h 3 c c h = c - - c c h 3 c b 磊了m 酰化反应是在无水条件和h f b f 3 或者a i c l 3 路易斯酸催化作用 下进行的,反应温度1 0 6 0 c 。当以h f b f 3 为催化剂,在2 5 和 1 9 6 m p a 反应时,酰化收率为9 5 ;液相加氢反应以骨架n i 、骨架 c o 、c u - c r 基氧化物、或者贵金属为催化剂,在0 4 9 - 4 9 m p a ,6 0 2 0 0 进行,加氢转化率为9 0 ,选择性为9 8 ;脱水反应以活性氧 化铝为催化剂在2 5 0 3 5 0 下进行,转化率为1 0 0 ,选择性为9 9 :脱氢环化是以氧化铝一氧化铬、氧化铝一氧化铁、或者p d c 、 p t c 为催化剂,于4 5 0 6 0 0 进行,转化率可达9 3 ,选择性为7 1 。 烷基化工艺是以甲苯、戊烯为原料,经过芳烷基化、脱氢环化反 应值得2 ,6 - 二甲基萘d m n : 四川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一哪m 书畔邺哪, c u 严。, 、7 气r c c 峥弋l 合成的2 , 6 二甲基萘再进行催化氧化合成2 ,6 - 萘二甲酸n d a 。 ( 2 ) d i p n 氧纯台成n d a 以d i p n 为原料经过氧化合成n d a 是日本钢管公司和日本千代 田化工建设公司开发成功的。主要是以萘为原料,经丙烯进行烷基化 合成d i p n ,然后再氧化制得n d a : 0 + 2 c h 2 = c h - - c 地面h - 0 3 - k 心t c b c h 3 c h 3 c h k m 1 。0 了h 萘与丙烯的烷基化反应主要在酸催化作用进行,反应产物经过吸 附分离精制可得到含量9 9 的2 , 6 一二异丙基萘,收率为9 5 ;然后 在c o m n b r 系催化下氧化得到n d a 。 国外合成d i p n 时,采用a l c h 、b f 3 、分子筛、酸性硅酸铝等为 催化剂的连续法生产工艺,合成产生的2 , 6 d i p n 和2 ,7 一d i p n 各占 5 0 ;国内也曾进行过d i p n 合成的研究,但是大多采用间歇法工艺, 在1 8 0 4 c 、1 3 k g f c m 2 压力下进行烷基化反应,反应混合物经过洗涤、 精馏等操作得到d i p n 。和国外的连续法工艺相比,国内的间歇法工 1 4 6 四川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艺能耗较大,批量小、产品质量不稳定、生产成本高。d i p n 氧化制 备n d a 的工艺和d m n 氧化制n d a 工艺类似,仍是在醋酸介质中 以钴锰溴为复合催化剂,在1 4 0 c 2 1 0 c ,3 0 k g f c m 2 压力下进 行氧化反应。氧化反应的收率为9 0 ,产品纯度为9 0 ,经纯化后 用于p e n 合成。 甲基乙酰基化合成n d a 该路线是以- 甲基萘为原料,经过乙酰化得到6 甲基- 2 蔡乙酮 然后氧化得到n d a : g 了m 绁d p 唑l “页丁一 在进行乙酰化反应前必须合成乙酰化试n - - 乙酰氟,即在3 5 , 9 6 5 k p a ( g a u g e ) 下使醋酐和i - i f 反应合成乙酰氟:然后在苯介质中 让甲基萘、乙酰氟、催化剂h f b f s ,于2 5 ,9 6 5 k p a 下进行酰化 反应得到6 甲基萘乙酮,提纯到含量为9 9 以上后用于下一步氧化 反应;酰化反应也可以在硝基苯等惰性溶剂中以无水a 1 c 1 3 催化剂, 乙酰氯为酰化剂对卢一甲基萘进行,酰化产物含有三种异构体,其中 目标产物的选择性大于8 0 ,再以异丙醇进行重结晶提纯得到含量 9 8 以上的6 甲基萘乙酮t 9 。 氧化反应是在连续氧化塔中进行的,将6 甲基萘乙酮、催化剂醋 酸锰醋酸钴一溴化钠铁混合加热后,从氧化塔顶部进入,空气从 氧化塔塔底鼓泡,于2 0 4 c 、1 9 6 5 k g f c m 2 ( g a u g e ) 下进行连续氧化: 从氧化塔出来的氧化液经冷却、离心得到n d a 粗品;该氧化反应转 化率可达1 0 0 ,n d a 选择性为9 0 ,n d a 经纯化后用于合成p e n 和l c p 。1 9 9 0 年日本三菱瓦斯公司利用该工艺技术在冰岛建设了 四川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1 0 0 0 t a 规模的n d a 生产装置。 当然也可以将口甲基萘进行丙酰化反应,得到6 甲基一2 一丙酰萘, 然后再进行氧化反应得到2 ,6 - n d ae 1 0 | 和乙酰化工艺相比,丙酰化 工艺可以改善整个反应过程的选择性和收率。文献研究表明,利用丙 酰化代替原来的乙酰化,酰化收率可以提高近1 4 ,酰化产物的精 制收率可以提高到8 l ,酰化物纯度达到9 7 以上;利用丙酰化物 进行氧化,工艺虽然和乙酰物氧化类似,但是氧化收率可达7 8 , 产品纯度可达9 9 以上“”。 基转移合成d n a 羧基转移法合成n d a ,是以萘和邻苯二甲酸为原料,经催化反 应得到n d a : + 驭三一 、l 广c o o h h o o c 一太几 该方法原料易得,生产成本低。新e t 铁公司已经建有采用该路线 的3 0 0 0 t a n d a 工业化装置。但是主要是要解决催化剂的稳定性和产 品的提纯问题。 h e n k el 法工艺合成d n a h e n k e l 法最早是1 9 5 2 年西德开发成功的。该过程以镉盐催化剂, 在惰性气体保护和高温、高压下进行反应制备对苯二甲酸p t a 和 n d a 。该方法包括歧化法和异构化法两种工艺。 歧化法工艺,是从口萘甲酸钾出发,在4 5 0 5 0 0 以镉盐催化 反应获得n d a ,收率大约8 0 : 1 6 四川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0 了咖k 一。咖k 异构化法工艺,是以萘二甲酸盐为原料,在镉盐催化下进行异构 化反应得到2 , 6 - n d a : k k 。国了咖k 原料萘二甲酸盐可以是除2 , 6 萘二甲酸盐以外的其它萘二甲酸 异构体。该反应在4 0 0 4 7 0 和2 0 m p a 压力下进行反应,收率大约 6 0 。 h e n k e l 法工艺由于采用价格较贵和毒性较强的镉盐为催化剂, 因而工业开发较少。但是从近期的研究分析,该工艺如能采用其它金 属离子催化剂代替镉盐用于h e n k e l 法制备n d a 中,该方法仍具有较 大的工业化应用前景,尤其是对具有资源优势的地区。 综上所述,2 , 6 萘二甲酸( n d a ) 合成工艺,大致可以归为三类: 第一是2 , 6 - 一- - 取代萘的合成及氧化工艺,第二是羧基转移法工艺,第 三是h e n k e l 法工艺。无论哪一种工艺在最后均会涉及到2 , 6 - 萘二甲 酸的纯化问题,以满足后续合成的对n d a 高纯度的要求。 2 2 2 , 6 - 萘二甲酸( n d a ) 纯化技术“1 “1 2 , 6 - 萘二甲酸( n 】d a ) ,是萘二甲酸十种异构体之一,它在结构 上具有高度对称性,是合成热致性全芳香族液晶聚酯、聚萘二羧酸二 元醇酯的重要原料。目前2 , 6 萘二甲酸合成主要有三类方法:( 1 ) h e n k e l 工艺,( 2 ) 羧基转移法工艺,( 3 ) 2 ,6 二取代萘合成及氧化工 艺。无论哪一种工艺合成2 , 6 - 萘二甲酸,影响其纯度的主要是其同系 物和异构体、催化剂杂质以及反应过程的部分开环副产物。这些杂质 1 7 四川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的存在,会严重影响后续合成产品如聚酯、液晶材料的性能。表1 , 6 列出了2 , 6 一萘二甲酸中常见的杂质。 a c i d 表1 62 , 6 - 萘二甲酸工业品中存在的主要杂质1 t a b l e1 6m a i ni m p u r i t i e si nc o m m e r c i a l2 , 6 - n a p h t h a l e n e d i c a r b o x y l i c 对后续聚酯的影 主要杂质化学结构式 响 使聚合物支链化、 影响其线性,嘲氐 c 0 0 h 开 分唧h 聚合物的机械强 度,和金属离子催 环 1 0 d h 化络合使催化剂 偏苯三酸 产 物失活。典型含量3 t m a 4 ,最大含 量5 一 溴 。扫9 丁咖“ 降低聚合物的软 溴代2 ,6 - 萘二甲化点。典型含量 代 酸0 2 1 ,最大含 物 b r - 2 ,6 - n d a量3 醛类降低聚合速 醛 。妨” 度和聚合物分子 2 甲基萘甲醛量,使聚合物颜色 衍 9 了一 加深,影响外观和2 甲酰基萘甲酸 生 2 萘甲酸 r 丫下c o o n 透明性。f n a 典型 物 h c “火 含量0 4 - 0 5 , 最大含量1 1 8 四j i i 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异影响聚合物的热、 构 萘二甲酸其它异 h 们c 咖 机械性能和光学 构体 体性能,外观等。 金 c o 源自氧化催化剂 f e使聚合物着色等。 属m n 2 ,6 - 萘二甲酸的除杂纯化,是p e n 等功能材料合成的关键技术, 也是开发p e n 功能材料的必须克服的技术难点。2 , 6 一萘二甲酸难于纯 化的主要原因是:( 1 ) 2 , 6 萘二甲酸难溶于有机溶剂,很难通过重结 晶方法进行纯化:( 2 ) 2 , 6 萘二甲酸熔点较高,大约3 1 0 3 2 0 y 2 ,蒸 汽压很低,很难通过精馏和升华方法纯化,而且在熔点附近会分解和 炭化;( 3 ) 2 , 6 。萘二甲酸和其异构体、以及合成反应中其它同系物杂 质性质近似,难以进行分离。 研究合成聚合级的2 , 6 萘二甲酸( p - n d a ) ,是合成品质优良的 p e n 的技术核心。从公开的文献资料分析,纯化n d a 的方法大致可 以归结为四类:( a ) 单盐析法,( b ) 重结晶法,( c ) 酯化水解法,( d ) 催化酰氯化法。下面分别给予介绍。 单盐析法 单盐析法纯化n d a ,主要是利用“n d a 及其杂质有机酸和碱形 成的双出三盐完全溶于水中,而2 , 6 - n d a 的单盐不溶于水”这一性 质,通过将n d a 粗品用过量的碱溶液完全溶解,然后用酸调节溶液 p h ,使2 ,6 - n d a 单盐以沉淀形式析出,用软化水洗涤,然后再通过 歧化法、加热分解法、或者酸析法得到2 , 6 - n d a 产品。 其流程可以描述如下图1 1 所示: 1 9 四川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图i 1 单盐析法纯化2 ,6 - n d a 工艺流程简图 f i g u r e1 1 f l o w c h a r to f 2 ,6 - n d a p u r i f i c a t i o nb ys e m i s a l tp r o c e s s 该方法纯化2 , 6 - n d a 过程使用的碱可以是无机碱( 如氢氧化钾、 氢氧化钠、氨水等) ,也可以是有机碱( 如甲胺、乙胺等) ;调酸过程 使用的酸可以是无机酸( 如硫酸、盐酸等) ,也可以是p k a 9 9 9 酸 值m g k o h t g 0 0 4 灰分x 1 0 6 1 0 挥发份 0 1 催化酰氯法 催化酰氯化法,是将工业的n d a 粗品,在溶剂( 甲苯、二甲基 甲酰胺等) 中用氯化亚砜进行酰氯化生成2 , 6 萘二甲酰氯,再进行溶 剂重结晶得到淡黄色针状酰氯,最后再用l o 1 5 的碱液水解, 调酸至p h = 2 析出n d a 纯品。 迄今为止,国外对于n d a 的合成工艺的研究仍然非常投入,主 要原因一方面是n d a 在p e n 、p b n 、以及l c p 合成方面具有非常 广泛的应用前景,另一方面也因为目前n d a 的生产技术还存在许多 不足,特别是许多工艺过程工业化可操作性差。产品生产成本高,产 品纯度也不能满足p e n 和l c p 生产的要求。国外虽然建有成千上万 吨,年的工业规模的生产装置。但是n d a 的实际生产量也只有数千 吨,而且价格非常高,大约为$ 2 s k g ,p e n 也只有千吨级的生产装 置。因此继续进行该方面的研究开发工作,筛选原料易得、工艺路线 四川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合理、工业化可操作性强、专有化设备少、生产成本低的工艺技术是 非常必要的;第三个原因是发展的原因,因为p e n ,当然也包括p b n 以及相关中间体的市场发展前景很大,谁先成功开发了成熟可行的适 合工业化生产的技术,谁就占领了市场的主动权,谁就在该领域的相 关技术及产品标准的制定上有发言权,因此该领域的研究成为国外实 力派公司研究开发的重点。 世界范围内p e n 及相关研究的主要发展趋势是,( 1 ) 寻找具有 资源优势的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绩效薪酬岗位合同范本
- 烟道制作销售合同范本
- 省级经销商商合同范本
- 火锅门店出租合同范本
- 网络维护保密合同协议
- 滴滴司机签合同协议书
- 茶叶批发拿货合同范本
- 烟花爆竹代购合同范本
- 认购合同变成入会协议
- 物业附加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六西格玛绿带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河北石家庄市直事业单位公开选调工作人员173名考试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公务接待礼仪及物资准备清单
- 2025年教育系统后备干部面试题及答案
- 2026年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招聘普通高等院校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584人(一)笔试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GB 11174-2025液化石油气
- 统编版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3.2与世界深度互动2025-课件
- 农村私宅转让协议书
- 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道路工程检测技术》专业生涯发展展示【高职(专科)】
- 2025秋期版国开电大本科《心理学》一平台形成性考核练习1至6在线形考试题及答案
- “巴渝工匠”杯第十三届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全媒体运营师赛项)备赛试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