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学专业论文)中韩汽车出口战略比较研究.pdf_第1页
(国际贸易学专业论文)中韩汽车出口战略比较研究.pdf_第2页
(国际贸易学专业论文)中韩汽车出口战略比较研究.pdf_第3页
(国际贸易学专业论文)中韩汽车出口战略比较研究.pdf_第4页
(国际贸易学专业论文)中韩汽车出口战略比较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韩汽车出口战略比较研究 姜始沅 2 0 0 6 年4 月 摘要 近些年,中国国内汽车生产量和消费量不断攀升,引起世界的关注,并使汽 车产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中国学者在中国汽车产业的成就和问题方 面以及如何提高汽车产的国际竞争力等问题上研究很多,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 议。但具体到中国汽车的出口问题,研究很有限。作为同样发展较晚的韩国汽车 产业,其取得巨大成就也成为诸多学者比较研究中国汽车的基础。尤其是韩国汽 车出口发展的成就和特点,可以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道路选择的依据。本文重 点关注中国汽车的出口发展,通过与世界趋势尤其是韩国汽车出口战略的比较, 指出中国汽车出口的出路。本文在部分园际贸易理论和竞争力分析理论的基础 上,阐述了中韩汽车发展的不同历程,从中得出中韩汽车发展的联系和不同;然 后分析中国汽车出口市场的状况,指出中国汽车产量已居世界第四位,但汽车出 却不足l 的事实状况:现状的研究引起对中国出口存在的问题的分析,重点 从中国汽车规模小、缺乏研发能力和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对世界各国的环境壁垒 的对策不足等影响中国汽车出口发展的方面着手:通过中韩汽车产业的比较分 析,揭示两罾在廉价劳动力上的相似,政府政策导向的不同以及汽车贸易发展的 不同状况,暗示了中国汽车发展的新的特点和中国汽车出口的巨大潜力;最后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汽车出口应该采取的策略:扩大产业规模、提 高劳动者的素质;提高研发水平、培育自主品牌:政府新的促进措施和形成出口 策略,应对国际标准限制。 中图分类号:f 4 2 6 关键词:汽车产业出口战略中韩比较 a c o m p a r a t i v es t u d yo ne x p o r ts 仃a t e g yo f a u t o m o b i l ei n d u s t 搿 b e t w e e nc h i n aa n dk o r e a l ( _ 雠gs h e e w b n a p r i l ,2 0 0 6 a b s t r a c t t h eo u t p u to ft l l ec l i n e a u t o m o b i l ek d u s 扛) ,c o n t i n u e st 0 g r o wa t ar a p i dp a c e , a u m o b i l ei n d u s 仃yi sp l a y 访ga l li m p o n a r l tr o l ei nm ec c o n o m i cg r 0 惭ho fc h i n a m 锄yr e s e a r c h e r sh a v ef o c u s e do nc h i n e s ea u t o m o b i l ei n d u s 竹w h i c hh a se n o 啪o u s p o t e n t i a l h o w “c rt h ec h i n e s e “p o n so fa u t o m o b i l ei n d u s 订了s t mr 印r c s e n tas m a l l p o n i o no ft h et o t a l 馘p o n i t 主so w i n gt ot h el a c ko fc h i n e s ea u t o m o b i l ei n d u s 酊s i n t e m a t i o n a lc o m p e t i t i v c n 船s 0 1 1 1t h eb a s i so ft h e o f e t i c a la n d p r a c t i c a la n a l y s i so f c l l i n e s ea u t o m o b i l ei n d u s t r y ,t h i s p a p e rm a k e sac o m p a r a t i v e 蠲a 】y s i so fm ea u t o m o b i l ei n d u s t r yb e 铆e e nc h i t l aa n d k o r c a t 1 1 i sp a p e ra n a l y z c st l l ee x p o ns 衄l c t l l r eo ft h ec m n e s ea u t o m o b i l ei n d u s t r yt o 6 n do u tr e c e n te x p o r td e v e l o p m e n t s 卸di t sh e a d w a y s ,c h n e s ea u t o m o b i l ei n d u s 仃y p o l i c i e sf o re n h a n c i n gi n t c m a t i o n a lc o m p e t m v e n e s si 1 1a u t o m o b i l ec x p o r t s a tt h es a m e t j m e ,t h j sp a p e rp u t sf o r w a r ds o m ep r o b l e mo fc h i n e s ea u t o m o b i l ei n d u s 臼了a n d 西v e s s 瑚es u g g e s t i o nt oe m l a n c et h ec o n l p e t i t i v e n e s so fi n t e m a t i o n a lm a r k c t t h i sp a p e rc o m e st oac o n c l l l s i o nt l l a ti ti st l l ei m p o r t a n tf a c t o ro fd e 、,e l o p m e n tt h a t c n l a r g i n ga u t o m o b i l ee t l t e r p 打s e ss c a l et oe f te c o n o m i e so f s c a l e t i i sp a p c r p o i n to u t t h a tt e c h n o l o g yd e v e l o p m e mi sak e yt on a r r o wt h eg a pc o m p a r i n gw i t h f o r e i g n d e v e l o p e dc o u n 证e s c l l i n a s 打a n c et ow t 0 ,w h i c hi m p l i c a t e st i e 觚h c ro p e n i n go f a u t o m o b i l ei 1 1 d u s t r y ,i sc a u s e db ym ew e a l 【e n i n go ft l i eg o v e m m e n t sp r o t e c t i v ep o l i c y i i t h eg o v 黜c n ts h o u l df o nas t r a t e g i co r i e n t a t i o nt os u p p o r tt h ec l l i n e s ea u t o m o b i l e c n t 唧r j s ew h i c hh a si n s u 伍c i e n tc o m p e 6 t i v e n c s si nj m e m a 右o n a lm a r k c t c h j n e s e a m o m o b i l e 锄t e r p r i s es h o u l dc r e a t em e i ro w nb r a n d ,c o m eu pw i i hw a y st or a i s eb r 姐d p o w 乱 疆lc 王a s s i l i c a t i o n :f 4 2 6 k e yw o r d :a u t o m o b i l ei n d u s 仃ye x p o r ts t r a t e g y c o m p 撇t i v ea n a l y s i s | h 图表目录 表1 2 0 0 5 年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生产量4 袭2 2 0 0 0 2 0 0 4 年中国汽车伟4 造业投资额走势5 图1 韩国汽车产业的重组6 表3 中国1 9 9 8 2 0 0 4 年汽车出口金额和比重- “8 表4 世界主要汽车生产鼠汽车出口规模8 表5 2 0 0 4 年世界三大汽车企业、韩国现代起亚、与中国三大企业汽车生产置比较9 图2 2 0 0 3 年中国三大汽车集团与世界三大汽车集团研发投入额的比较1 0 翻3 2 0 0 3 年中国三大汽车集团与世界三大汽车集团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的比较 文6 2 0 0 4 年世界主要汽车出口国的汽车生产量结构一1 2 袭7 美国联邦政府制定的车辆排放标准的变化j3 袭8 欧盟轿车排放标准的变化1 3 表9 中美协定关于汽车关税递减表1 5 表l o 2 0 0 3 年中韩汽车出口量比较r + 1 6 图4 2 0 0 4 年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劳动力成本比较1 7 表1 1 ,汽车产量与单位成本的关系1 8 一前言 ( 一) 问题的提出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历经了五十年的风风雨雨,经历了从自力更生到打开固 门,从寻找合资到最后民族自主品牌的逐渐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诞 生、成长到逐步步入成熟的螺旋式的发展历程。2 0 0 2 年以来,中国汽车产业发 展更是突飞猛进。2 0 0 5 年,中国已经成世界第四大汽车生产国,汽车销量也位屠 世界第三位。在如此巨大的成就面前,中国汽车企业销售还局限于国内市场,汽 车出口处于初级阶段,出口量占中国总出口的比重很低。在全球化浪潮不断推进 的今天,走国际化路线,开拓国际市场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汽车产业发展和深 化,以及有效的利用中国国内汽车生产的优势、避开国内消费增长疲软的状态, 大力促进汽车出口的发展成为重要的课题。韩国汽车发展初期就以出口战略作为 发展的主题,利用国内的各种优势促进汽车出口。从低级到高级、从技术弓;进到 f j 主研发,汽车产业在质量和档次不断提升的同时,出口经营也越发的国际化。 韩国的发展模式和成绩应该给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提供经验。 ( 二) 文献综述 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 f r i e d r i c hl is t ,1 7 8 9 一1 8 4 6 ) 1 8 4 1 年在其代表作政 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中提出“保护幼稚工业论( i n f a n tl nd l j s t r yp r o i 叭、t j o 【) ”。该理论认为:按照比较成本理论进行对外贸易,表面上本国获得了定 的利益,但是损害了本国生产力的发展,最终会使国家永远处于落后和从属的地 位。因此,必须放弃不顾各国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自由贸易政策,对本国的幼稚 :e 业进行保护。该理论强调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李斯特认为落后国的国民经济的 发展在农业向工业过渡时期,更重要借助于国家的扶持。不少世界汽车生产国的 敢府正是依据这理论这理论对汽车产业采取了各种保护政策。例如上个世界8 ( ) 年 代日本政府采取了资金援助,政府补助,优惠财税政策,信息引导,促进集中等 政策措施。韩国政府除了在贸易方面采取了有效的关税保护措施以外。还制定了 在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开发投资等方面的扶持政策。本文的中韩汽车比较 研究以该理论为基础。 传统的贸易理论不考虑技术的变化,丽技术是决定一国经济活动和贸易格局 的重要因素。1 9 6 1 年,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 m ,a p o s n e r ) 在国际贸易与技术变 化中提出“技术差距论( 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g a pt h e o r y ) ”,试图从技术变化的角 度解释国际贸易问题。当一国通过技术创新研究开发出现新后,它可能凭借这种 技术差距所形成的比较优势向其他国家出口这种新产品,这种技术差距将持续到 外国通过进口此新产品或技术合作等方式逐渐掌握了该先进技术,能够利用本闲 廉价劳动力模仿生产并出口该产品后才逐步消失。丽创新国又会不断创造出新 轮的技术差距。可见,因新技术引起的技术差距是产生国际贸易的原因,并决定 国际贸易的流向。汽车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技术差距实际上关系到企业能否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因素。汽车企业为了得到技术的比较 优势,投入巨大的资金研发商性能,高燃比,高安全性的汽车。世界大规模的汽车 生产企业优越的技术先导世界汽车市场。本文关注汽车研发技术差距带来的汽车 贸易的问题。 幼稚工业理论和技术差距论是本文探讨汽车出口问题的基础理论。国内外学 者也在汽车行业的研究上提出不同的观点和建议。韩国学者l e ey o u n g 1 。( 、 ( 2 0 0 4 ) 提出中国汽车生产规模大,但出口比重很低,同时说明了中国汽车出口 具有强大的潜力。英国经济学家马克西斯和希尔波斯通知研究了汽车生产规模与 成本的关系。管学军( 2 0 0 3 ) 提出出口是中国汽车政策发展的基石。杨晓方 ( 2 0 0 3 ) 指出借鉴韩国汽车发展的经验,后期的汽车生产国必须借助政府的力 量。郝云宏( 2 0 0 3 ) 比较分析了中国、日本、美国和韩国轿车的m e s ( 一家工厂 2 的最小最优经济规模) 指标。指出中国汽车规模很小。邱国栋和李作奎( 2 0 0 4 ) 指 出中国汽车企业的研发投入规模太少。钱振为( 2 0 0 4 ) 提出技术的自主研发与技 术引进并不是对立的。徐圃青( 2 0 0 5 ) 指出了汽车排放问题将主导汽车研发, 对汽车贸易影响会很大。 在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国内外学者对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研究分析和国 际汽车产业发展趋势的研究很多,针对中国汽车的出口问题的具体研究不多,本 文就是在各种影响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因素分析,并结合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尤 其是跟韩国汽车产业进行比较,从而对中国的汽车出口提出一点建议。 ( 三) 本文的框架 本文正文分为四个部分重点是通过中韩汽车产业的比较,尤其是在出门促 进方面的策略比较分析,研究中国汽车出口发展的问题。第部分:中韩汽车产 业的发展,主要介绍了中国汽车发展现状和取得的成绩,以及韩国汽车产业兴起 的两个阶段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状况;第二部分:中国汽车出口分析。对中国汽车 出口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第三部分:比较中韩汽车市场。这部分重点分 析了中韩汽车产业的异同点,通过韩国汽车出口的发展来辩证的看待中国汽车的 比口:第四部分:中国汽车出口发展战略。本部分是文章研究的重点,通过对前 儿个部分的分析,对中国汽车市场的把握及世界特别是韩国的汽车出口的发展状 浙,重点研究中国汽车出口的发展策略。第五音g 分+ 就是最后部分,是对按篇 文章的一个总结。 二中韩国汽车产业发展 汽车产业涉及的问题很多,汽车出口牵涉的国内产业发展的影响也比较大, 所以,通过中韩比较来研究中国汽车出口发展,就需要先对中国和韩国汽车产业 3 的发展道路进行简单的阐述。 ( 一) 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 自1 9 j 5 年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建立后,中国汽车产业经历了五十多年的发 展,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改革开发后,中国政府重点加 大了对汽车产业的投资力度,初步建成了上汽,一汽,二汽等八个轿车生产点。 1 9 9 4 年颁布的汽车产业政策,确定建立“三大”( 上汽,一汽,二汽) ,“三 小“( 天津,北京,广州) 轿车生产基地,并正式将轿车项目列为国家重点支持 项目。2 0 0 1 年6 月2 5 臼,国家经贸委公布汽车工业“十五”规划,明确提出 通过兼并重组,集中扶持一汽、东风、上汽集团等以壮大其实力。 中国汽车产业自2 0 0 2 年出现井喷,2 0 0 2 年生产汽车3 2 5 1 2 万辆,比上一年同 期增长3 8 4 9 ,销售汽车3 2 4 8 1 万辆,比上年问期增长3 6 6 5 。2 0 0 4 年中国汽车 产薰为5 0 7 5 万辆,销量为5 0 7 万辆,同比增长分别为1 4 1 1 和3 4 5 ,2 0 0 5 年汽 车产量达到5 7 0 8 万辆,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汽车产国。据专家的预测, 2 0 0 6 的预计生产量是6 0 0 万辆。从表l 可以看出中国2 0 0 5 年的汽车生产量跟德国 差不多,比韩国高出4 0 多。 表1 2 0 0 5 年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生产量 i排名l 能2 位3 位4 位 5 位6 佩 i 国家 美国 日本 德国 巾国 韩国法国 i 生产量( 万辆) 1 1 9 4 71 0 7 8 5 7 5 75 7 0 83 6 993 4 9 j 资料来源:韩同汽车t 业协会网站( 胛- k a m ao rk r ) ,2 0 0 6 年4 朋1 5 | t 中国对汽车制造业的投入也在2 0 0 0 年后有很大的发展。从表2 得出中国从 2 0 0 0 至2 0 0 4 年对汽车制造业投资额不断上升,增长率也不断提高。中国比较注重 汽车行业的发展,在高利润的驱使下,加强对汽车生产企业的投入符合企业发展 的需要,也符合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的特点。 4 表2 2 0 0 0 - 2 0 0 4 年中国汽车制造业投资额走势 年度2 0 0 0 年 i 2 0 0 1 年 2 0 0 2 年 2 0 0 3 年2 0 0 4 年 l 投资额( 亿元) 1 8 7 - 7 5 l1 9 4 2 8 2 8 3 1 64 9 8 ,5 87 6 5 3 2 l 同比增幅一7 8 6 i3 4 8 4 5 7 5 7 6 0 8 5 3 5 0 b l 资料来源:中国产业地图2 0 0 4 2 0 0 5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 0 0 6 年版 ( 二) 韩国汽车产业的发展 韩国汽车生产始于2 0 世纪4 0 年代,但韩国汽车的真正起步要以1 9 6 7 年1 2 月现 代汽车公司的成立为标志。韩国汽车产业发展道路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为 1 9 9 7 年以前的“韩国模式”阶段,二是1 9 9 7 年后的国际化经营阶段。 1 “韩国模式”阶段韩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策略 韩国汽车起步晚,但发展速度是惊人的,这点被许多国家引为佳话。这种 业绩可以归功于在韩国汽车发展的早期,韩国政府直接干预,给与汽车行业很大 的支持和优惠。2 0 世纪7 0 年代,韩国政府实行“汽车国产化”政策,控制汽车企 业的数量,发展大规模汽车企业。1 9 7 2 年,韩国政府颁布中小装配厂废l j 二措 施,规定中小企业只能从事汽车零部件生产,不能从事整车生产。使楚车的生 产集中在了现代、起亚、亚细亚、大宇四家汽车企业,也成就了这四家汽车集 团。政府对每家企业生产的车型也有明确的规定。如1 9 8 1 年,受石油危机影响, 为缓解国内汽车消费的骤减状况,韩国政府就限制起弧对轿车的生产权利。韩国 还先后颁布了汽车工业扶植法、汽车工业长期振兴计划,明确规定了促 进和扶植汽车产业的政策和措簏。进入8 0 年代,韩国汽车工业迎来了高速发展时 期,1 9 8 5 年产量达到3 7 万辆,到1 9 9 j 年则达2 5 4 万辆,十年增加了6 倍。8 0 年代前 韩国政府扶植的目的是促进汽车出口,带动国内经济发展,8 0 年代开始,韩国汽 车开始大量出口,到1 9 9 5 年出口汽车达到1 l o 万俩,世界排名第六。韩国政府于 1 9 8 5 年后提出了技术先导的口号,以金融支持为主,鼓励企业提高技术水平。 5 韩国汽车发展初期,主要依靠国内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以低廉的价格打入美 国市场,也部分进入欧洲市场。韩国汽车发展主要模仿目本,以小车型为主,但 价格更为低廉。韩国汽车企业主要同别国的汽车集团合作,模仿别国企业的车型 并吸收关键的技术,以发展自己的企业。起亚与1 9 7 5 年与日本三菱汽车公司技术 合作发发了韩国最初固有的成型p o n y 轿车并开始出口。 2 韩国汽车企业的国际化经营阶段的发展 1 9 9 7 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受韩国企业遭受的重创,许多企业暴露出内部的财务 问题。韩国汽车工业不得不进行一次新的调整。这次调整过程如图l 所示,最终 的结果是形成了现代起亚、g m 大字、雷诺三星和双龙四家汽车集团,后来双龙又 被中国的上海汽车公司并购。 图1 韩国汽车产业的重组 资料来源:走进韩国汽车产业,柯晓丈, f o r t u n ew o r l d 2 0 0 5 年4 月 韩国的汽车集团除了现代起亚以外,都成了合资企业。依附于这种跨国汽 6 车集团化,2 0 0 2 年韩国企业销量攀升至历史最高,达3 4 2 万辆,出口汽车1 8 0 万 辆。这一年现代起亚集团的产量就达2 4 6 月辆。现代起亚作为韩国的国产品牌 生产量大,2 0 0 5 年的产量占到国内所有产量的7 3 ,出口规模也在韩国企业中居 二f 首位,占到出口总量的7 6 ,零部件的国产化率迭q 9 7 。 3 韩国汽车产业的评述 通过阐述韩国汽车产业的发展阶段,我们了解到韩国汽车发展取得的成就与 其采取的经营和管理模式是分不开的,尤其是“韩国模式”阶段的基础工作和发 艟战略,对韩国整个汽车产业的腾飞奠定了基础。韩国模式在当时的发展中有许 多促进作用,韩国企业在国家支持和世界市场宽松的机遇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出口战略得以实现。 随后韩国在已有的成果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国际化的经营战 略,不断提高企业的幽际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如果没有“韩国模式”的阶段, 韩国汽车产业不能克服国际化经营阶段带来的冲击。 中国所处的时代己跟2 0 世纪8 0 年代完全不一样,国际汽车竞争加剧、企业的 国际化经营、国家的产业标准等都对中国企业提出了更大的要求和更高的挑战。 且何有选择的借鉴韩国模式,结台韩国汽车国际化经营的经验,寻求中国汽车产 业既存在国际化发展趋势,又体现自主发展成就的新发展。中国发展汽车出口屡 必要的但如何发展成为研究的新问题 三中国汽车产业出口分析 ( 一) 中国汽车出口1 的现状分析 中国是世界上的贸易大国,总出口额名硎前茅,2 0 0 5 年出口总额7 6 2 0 亿美 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 8 4 :进口总额6 6 叭2 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 76 贸 元,比去年同期增长z 8 4 ;进口总额6 6 0 1 2 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76 贸 本文所说的汽车出口包括整车出口,零部件出口 7 易顺差达1 0 1 8 8 亿美元。在如此大的出口量的情况下,中国汽车的出口规模却很 小。从表3 可以看出,1 9 9 8 2 0 0 4 年间,汽车出口额不到总出口额的1 。与世界主 要汽车生产国差距很大。从表4 可以看出,2 0 0 4 年的德国的汽车出口额占总出 额的比重达到1 8 9 ,日本的汽车产品出口额为总出口额的2 0 4 。韩国的汽车出 口的比重也不少,2 0 0 4 年的汽车出口比重为1 2 7 。 表3 中国1 9 9 8 2 0 0 4 年汽车出口金额( 千万美元) 和比重( ,6 ) 1 9 9 8 2 0 0 02 0 0 22 0 0 32 0 0 4 r 9 中国总出口 1 8 0 5 1 62 4 9 2 4 03 2 5 ,6 4 24 3 8 4 7 34 1 6 ,4 1 3 中国汽车出口 6 8 51 3 】72 1 0 22 、8 4 53 5 7 8 汽车出= 的比重 0 4o 50 60 60 9 镬料来源:中国贸易统计报告,韩圈贸易协会:0 0 4 年版 表4 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汽车出口规模 2 0 0 3 年 2 0 0 4 年 总出口汽车出口比重总出【j汽车出口比重 德国 6 6 4 4 亿欧元1 3 0 8 亿欧元1 9 7 0 7 3 1 5 亿欧元1 3 8 0 亿欧元1 8 9 0 日本5 6 5 5 亿美元1 1 5 3 亿美元2 0 4 0 韩国1 9 4 3 亿美元2 3 3 亿美元 1 17 0 2 5 4 2 亿美元3 2 6 亿美元 i 2 7 ( m f 1 本的汽车出l 包括整车出口零部件出口,摩托车出口 瓷抖来源:德国资科一德国联邦统计厅统计,k o t r a 嘲站( w - k o t r a 。r ,k r ) 。2 0 0 6 年4 月5 只 日奉资料一日奉自动车工业会网站( w - j a 【i ao r j p ) 2 0 0 6 年4 月1 5 f j 韩国资料一韩周产业瓷源部嘲站( 黼o c i e g ok r ) ,2 0 0 6 年4 月1 5 日 尽管中国汽车出口规模小,不足以与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相比,中间的差距 也需要中圉不断努力来不断缩小,但中国汽车出口的整体趋势是良好的,出 j 比 重在不断上升,比重的增长率能达到5 0 以上。这也使我们看到中国汽车出口的 前景。 ( 二) 中国汽车出口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 中国汽车企业规模小,与世界趋势不符 世界汽车工业的极端垄断早在2 0 世纪8 0 年代初就已经被预言到了。在戴姆 8 勒一克莱斯勒联合体成立后,国际兼并浪潮此起彼伏,全球汽车巨头竞相采取行 动。汽车产业纷纷采取联合兼并的举措摹本是出于壮大自身实力,强占国外市 场,提高国际竞争力的目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受到生产能力过剩等 闲素的影响,全球汽车行业的整合步伐变得越来越快,世界汽车工业格局正在 发生巨大的变化。当前世界前六家整车企业在全球所占有的市场份额为6 0 ,前 1 6 家零部件企业在全球市场所占的销售额为4 0 。强强联台,强者愈强。髭然一 个全球性的汽车市场大体系正处在这些跨国公司的直接控制之下,并按照它们的 意愿向前推进。 中国的汽车产量在世界上虽然也是名列前茅,但这些产量是很多家汽车企业 产量的总和。2 0 0 4 年,中国还有1 3 0 多家政府审批的汽车厂,加之私自没立的汽 车企业中国的汽车生产厂家可以达到2 0 0 多家,这些汽车公司年产量在2 0 万辆 以上的不足四家,三大汽车公司的产量总和还比不上美国戴一克公司一家的产 量。许多企业的产量仅在5 万辆左右,甚至还存在年产量1 万辆左右的汽车企业。 这些汽车分企业分布在2 0 多个地区,没有规模,难以管理,这成为中国汽车企业 的一大难题。 表5 2 0 0 4 年世界三丈汽车企业、韩国现代起亚、与中国三大企业汽车生产曩比较 ( 单位:万辆) 廿界市场排行榜企业生产量增加率世界市场份额 l 通用8 7 461 1 39 2 丰田7 弱t o 6 1 2o 3 福特6 7 91 2 j 0 8 9 现代一起亚 3 1 8 9 8 5 1 一汽集团 1 0 1 上汽集团 8 j 长安集团5 8 资料来源:国外数据一韩国杂志 u t od a i l y ,2 0 0 5 年8 月 中国数据一中国产业地图z 0 0 4 2 0 0 5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 0 0 6 年j ;厦 9 由上表的对比结果可知,中国汽车产业散、乱的状态使得中国汽车生产难以 形成规模,不符合世界汽车强强联合,追求规模化生产的趋势。这种状态也在一 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汽车的出口,因为,汽车生产规模小,不足以支撑出口的需 要,在加之汽车生产管理散乱,使得生产成本加大,无序竞争现象存在。韩国现 代起亚一家的生产量比中国三大汽车集团的生产量都要多。 2 缺乏研发能力 汽车( 特别是轿车) 的研发需要巨额资金投入。在全球性汽车市场需求的多 样化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形势下,开发投入和引入新技术的速度在很大程度 j 二决定了竞争的结果。世界大型汽车公司的产品开发部门人数多,开发手段,实 验设备等资产达几百亿美元。个全新的汽车平台2 的开发费需几亿,甚至1 0 多亿 美元,缺少这些投入是不可能开发出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的。中国汽业企业对汽 车研发的投入远远低于世界大型汽车企业。从图2 和图3 可以看出,中国三大汽车 集团与世界三大汽车集团的研发投入差距非常大,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也 比世界大型企业低。世界主要汽车企业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一般3 以 上,2 0 0 5 年的韩国现代起亚汽车集团的研发投入比重也达到3 6 6 ,与世界曼大 汽车集团没有差别。目前,在中国汽车企业的汽车研发能力很低的情况下,研发 资金投入的差距导致技术差距的恶化。当然,中国是资金匮乏的国家,在汽车的 研发上投入巨额的资金有点不合实际。中国应该有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的意识,重 要的提高销售收入中用于研发的资金的比重,同时考虑外国大型汽车企业具有已 完善的研发体系,吸收并积累研发经验。 图2 2 0 0 3 年中国三大汽车集团与世界三大汽车集团研发投入额的比较 ( 单位: z 美元) 2 汽牟平台( p 1 a t f o m ) 包括底盘、悬挂系统和动力系统。 1 0 7 0 0 0 6 0 ,0 0 5 0 0 0 4 00 0 3 0o o 2 00 0 1 00 0 o 0 0 5 8o o 网闩兰兰旦 通用丰田 大众 上汽 一汽东风 资料来源:中国产业地图2 0 0 4 2 0 0 5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z 0 0 6 年版 图3 2 0 0 3 年中国三大汽车集团与世界三大汽车集团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的比较 4 o o 35 0 3 、0 0 25 0 2 0 0 15 0 10 0 05 0 o 0 0 丰田 大众 通用 束风上汽 一汽 资斟来源:中国产业地图2 0 0 4 2 0 0 5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z 0 0 6 年版 世界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是生产技术水平和性能高的汽车。汽车研发能力的 高低跟出口的关系很密切。技术水平商、性能好、标准满意度离的汽车产品有利 于出口,尤其是向发达国家的出口。有利于避免贸易磨擦产生。最近发达国家 非常注重节能和环保问题,对出口企业来说,其负担加重了。朱达到国际环保标 准水平的汽车产品不能向发达国家出口,燃料潲耗效率低的汽车产品受到发达围 家消费者的抵制。对汽车产品的技术要求已经非常高了。提高自主研发能力也是 一个国家的产业能参与国际竞争,获得长足发展的前提。 3 产品结构不合理 中国汽车产品结构的不合理,首先表现为货车、客车比例大,轿车比例小。 见表6 。2 0 0 4 年世界主要汽车出口国的轿车生产占汽车生产的比重超过8 0 ,世界 一 一 一i 一 一 一 i 一 一 一 一i 的平均比重也达到6 8 9 。但是中国的轿车生产比重为4 5 6 。轿车在汽车产品市 场占的比例非常大,轿车的利润率也高,中国为了开拓世界市场,需要更重视轿 车生产。一般来说,轿车的技术含量比货车、客车高,产品周期短,竞争也激 烈。 从载货汽车的内部结构看,中、重轻型汽车比例大,重型汽车比例小。随着 经济发展,中型载货汽车运输效率低,将不能适应高速公路和特种运输的需要, 欧美等发达国家重视重型汽车的生产就是由于其大功率,大吨位,高速度的优 点,与离速公路的发展一致,运输效率比较高。此外,中国汽车产品结构还表现 为载货汽车品种少。多数企业轿车产品档次趋同,公务车占主导,专用汽车功能 单一,技术含量低,需求难以满足等等。 表6 2 0 0 4 年世界主要汽车出口国的汽车生产量结构 ( 单位:辆) 汽车生产量轿车生产量客车,货车生产量轿车生产占汽车生产的比重 日本 1 0 5 1 1 5 1 8 8 7 2 0 3 8 51 7 9 1 1 3 38 2 9 德国 5 。5 6 9 ,9 5 45 】9 2 1 0 13 7 7 8 5 39 3 2 法国3 。6 6 5 ,9 9 03 ,2 2 7 ,4 1 64 3 8 5 7 48 8 0 9 6 韩国3 4 6 9 。4 6 43 1 1 2 6 0 03 4 6 8 6 48 9 7 中国 5 ,0 7 0 5 2 72 。3 1 6 2 6 22 7 5 4 2 6 54 5 6 1 蛙界总计6 3 9 5 6 4 1 54 4 ,0 9 9 ,6 3 2 1 9 8 5 6 7 8 36 8 9 镪料来源:o i c a ( o r g a n i s a t i o ni n le r n a t l o n a l ed e sc o n s t r u f t e u e f sd a u t o 叶ob 【l e s ) 数据,h 本自动车 工业会刚站( w w j a m a o r j p ) ,2 0 0 6 年4 月1 5 日 4 对发达国家的汽车限制标准的对策不足 从汽车摊放标准来看,目前全球的汽车摊放法规已形成两大体系,即美团和 欧洲体系。虽然世界的许多国家有自己的汽车排放法规,但要出口美欧市场,就 需要另作适合于美欧排放法规的汽车排放验证试验。2 0 世纪7 0 年代以来,在汽车 排放控制方面形成了两条发展主线;一是不断严格的汽车择放标准;二是各大汽 车生产家通过提高发动机技术水平与研制排放控制装霞,配合使用品质不断改 1 2 善的燃油,来满足不同时期的排放标准。汽车排放已成为主导汽车发动机发展的 关键。欧洲国家近年来致力予柴油发动机技术的开发,日本的丰田汽车公司已经 推出混合动力轿车。 表7 美国联邦政府制定的车辆排放标准的变化3 ( 单位:兜公里) 年份 h c c o n o x 1 9 7 06 5 8 8 5 2 2 0 6 2 5 4 8 1 9 7 0 一1 9 7 z 2 5 4 82 i 1 3 l 1 9 7 3 1 9 7 41 8 6 517 4 0 21 9 2 7 1 9 7 5 一1 9 8 0o 9 3 29 3 2 31 9 2 7 j9 8 l 1 9 9 40 2 5 52 1 1 30 6 2 2 1 9 9 5 2 0 0 50 1 5 52 ,1 1 3 o 2 5 9 资料来源:巾国产业地图2 0 0 4 2 0 0 5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礼2 0 0 6 年版 表8 欧盟轿车排放标准的变化 ( 单位:克公里) 阶段 h cc on o蹦 欧i ( 1 9 9 2 ) 2 7 2o 9 7o 1 4 欧i i ( 1 9 9 6 )l0 7o 0 8 柴油机 欧i i ( 1 9 9 9 ) l0 9ol 欧i i i ( 2 0 0 0 )0 6 4o0 60 5o 0 5 欧i v ( 2 0 0 5 ) o 5 0 0 5 0 2 500 3 欧l i l ( 2 0 0 0 ) 2 302o 1 5 汽油机 欧i v ( 2 0 0 5 ) 1o 】0 0 8 谧料来源:中国产业地图2 0 0 4 2 0 0 5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i 2 0 0 6 华版 从表7 和表8 可以看出,欧美的汽车排放标准越来越严格。这对中国汽车生r “ 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中国不能仅仅依靠低成本、低档次的汽车打进欧美市场, 种种标准的限制给中国汽车的出口制造了障碍,中国研发能力不足,研发资金投 入不足也是造成标准难瞳达到的原因。 另外,随着重视节约能源的趋势,世界跨国汽车企业不断的开发新的发动机 3 1 c 指碳氢化台物c o 指一氧化碳, n o x 指氮氧化台物p m 指大气颗粒物 1 3 技术。其中最近轿车柴油机和混合动力机技术的发展受到消费者的关注。柴油机 比汽油机耗油效率高,排放量小,但是由于它的技术上的问题,以前只用在客 车、货车等的大型车上。2 0 世纪8 0 年代以后柴油机车的比重逐渐广大, 2 0 0 3 年欧 洲市场的柴油机轿车占整个轿车的销售量的比重已超过4 0 。但是目前只有世界 大规模的几家汽车企业具有有经济性的轿车柴油机技术。此外,日本丰目汽车 1 9 9 7 年在美国市场推出了世界首次开发的混合动力( h y b r i de n g i n e ) 4 轿车普锐 斯( p r i u s ) ,全球销量已经超过4 0 万辆。混合动力车的泊耗比汽油机车少3 0 它的排放量是汽油机车的1 0 。虽然世赛的大型汽车企业全力开发混合动力技 术,但又有日本的一些企业具有实用性的技术。 四中韩汽车产业发展比较分析 通过对中韩汽车产业发展道路的阐述和对世界趋势的分析,总结了影响中闲 汽车出口的问题。为了更清楚的看清中国汽车出口战略的发展道路,比较韩圜的 发展很有必要。韩国和中国的汽车发展上有相似的因素,韩国在短时间内的出r 战略发展的成就也值得中国分析。当然,中国不能盲目推崇“韩国模式”,也a i 能对韩国的成就一味的否认。作者就一些关键的问题予以比较分析,以确定什么 是中国应该借鉴的什么是中国应该进一步发展的。 ( ) 政府政策 在韩国汽车发展历史上,大家讨论很多的就是韩国政府对汽车产业的支持和 保护。依据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理论”,国家应该保护那些暂时没有竞争 力、发展势头弱,但有一定的发展潜力的产业。这也是各国保护民族产业的依 4 混台动力车羁十电动汽车,采甩传统的内燃机和电动帆作为功力源通过混合使用热能和电能掰套系统开 动汽车。混合动力系统的螭大特点是油、电发动机的且朴t f 摸,。在起步或低速t f 驶时,车丁1 叉依斡电山 驱动,此时汽油发动机关闭,车辆的燃油消耗量是零:当车辆行驶速度川高( 般达4 0 k m l 以上j 或者需蜚紧 急彻】速时,汽油簋动机和也机刚时启动并开始输出动力:= f l = 7 f 辆制动时。混台动山系统能将动能转化为电 能,并储存在簖电池中以备下次低速行驶时使用。 1 4 据。韩国根据当时的肘代特征,一方面通过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来限制国外汽车的 进口,一方面参照日本汽车产业发展模式培育国内汽车产业。韩国与日本国家有 许多相似的特征,日本汽车产业的发展使韩国看到了本国汽车发展的强大潜力, 另外国内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更使这种优势凸显出来。同时,在当时的国际环境 f ,其他固家对别国的弱势产业的保护并没有太大的反对和干预,这也为韩国的 “幼稚工业保护”提供了契机。韩国1 e 8 7 年开放国内市场,进口汽车销售量只有 1 0 辆。在1 9 9 5 年加入w t 0 时,韩国的汽车产业已在各种保护中具备了较强的出口 竞争力。韩国内需市场是韩国汽车企业发展的摇篮,在国内汽车销售的支持下, 韩国汽车产业积极发展出口措施。 但中国在这个方面并不能也不可能完全照抄韩国的保护模式。在全球提倡经 济一体化和自由贸易的背景下“保护幼稚工业”理论显得不合时宜。这并不是 否认对国内有潜力的弱势产业的保护,而是这种保护己不能像以前一样完全、时 间长,而是有过渡期。中国入世,实现入世承诺,不断开放国内市场,政府的t 两l 和保护不再适用。见表9 。 表9 中美协定关于汽车关税递减表 ( 按现实关税1 0 0 和8 0 的标准) 2 0 0 02 0 0 12 0 0 22 0 0 32 0 0 42 0 0 52 0 0 6 12 0 0 6 j 6 、 l0 0 7 75 6 1 7 5 0 7 4 3 0 3 7 8 3 0 0 2 8 2 i 。 8 0 6 3 5 5 1 9 4 3 8 3 8 ,2 3 4 2 3 00 2 8 0 2 5 o 资料米源:中图汽车产业的图际竞争力分析与对燕,邱国拣孝作辛,东北财经大学学撤3 l 期,2 0 0 4 年1f 正是2 0 0 6 年,中国汽车整车的进口关税率降至2 5 ,汽车进口配额将取消。 中国的市场更加国际化,更加开放。 中国需要对国内汽车产业的发展和出口予以支持,但韩国模式的完全的保护 策略已不适用,中国应该在新的国际形势下积极寻求符合w t o 要求的中国的支持 策略。中国应该发展鼓励发展汽车的“出口战略”,但这种战略是在适应世界形 1 5 势的前提下,在不断开放市场的基础上,通过自身发展的不断成熟而达到的一种 发展战略。 ( 二) 汽车贸易 在文章的前一部分也谈到了中国汽车的出口额规模小,与世界汽车大国的 差距大的问题。通过中韩进一步的比较分析,韩国贸易总出口规模远远的低于 中国,而且在汽车的生产总量上位居中国之后,但是韩国汽车的出口规模却比中 国商很多。中国的汽车出口的增长率很快,比中国总出口的增加率高得多,这说 明中国汽车出口的发展潜力很大。中国汽车出口的重要特征是零部件出口的比重 很大,出口增加率很高。中国的零部件出口竞争力已经很强,跟韩国的差距急剧 减少,据有关统计,2 0 0 3 年中国向韩国的零部件出口增加了8 7 1 。 表1 0 2 0 0 3 年中韩汽车出口量比较 ( 单位:万辆) 韩国中国韩中比较 出口量( a )增加宰( b )出【| 量( c )增如率( d )a c b d 总出口 1 9 3 8 1 779 4 3 8 。4 7 3 1 9 4 o 4一5 汽车 2 2 6 4 91 5 22 8 4 53 2 98 017 7 整车 1 8 9 5 4】3 94 0 62 1 44 677 5 轿车 i 7 5 3 61 5 31 1 44 291 5 3 82 7 6 零部件3 7 3 52 392 4 3 93 6 5lj1 1 6 资斟来源:中国贸易统计,韩镯贸易协会,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