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论文)斜齿轮接触问题的形状优化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本文以边界元法作为应力分析工具,对三维弹性接触 问题的形状优化问题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并对斜齿轮接 触问题进行了实际分析。作者编制了斜齿轮前处理程序, 应用边界元应力分析程序3 d c b e m 分析了沿齿宽方向的 轮齿接触应力的分布。选取约束变尺度法作为优化算法, 对斜齿轮进行了齿廓优化,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关健词:边界元形状优化斜齿轮接触问题 第2 页 太原理t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t h i sp a p e rd i s c u s s e st h eo p t i m i z a t i o np r o b l e mo f 3 一de l a s t i cc o n t a c to b j e c t si nt h e o r yu s i n gb e m ,a n d a n a l y z et h er e a lc o n t a c tp r o b l e mo fh e l i c a lg e a r s t h e a u t h o rd e v e l o p e dt h ep r o g r a mw h i c hi sn e c e s s a r yf o r t h es t r e s s e s a n a l y s e s a n a l y z e t h es t r e s s e s d i s t r i b u t i n go fh e l i c a lg e a ri nl o n gd i r e c t i o nu s i n g 3 d c b e m o p t i m i z et h es h a p eo fd e n t i f o r mu s i n g c v ma st h eo p t i m i z ea l g o r i t h m t h er e s u l tw e r e s a t i s f i e d k e y w o r d s :b o u n d a r ye l e m e n tm e t h o d s h a p eo p t im iz a t i o n h e l i c a lg e a r c o n t a c tp r o b le m 太顾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绪论 弹性力学中研究两接触物体受力后产生局部应力和 变形的问题统称为接触问题。工程结构中,系统往往可分 成几个永久或非永久联接在一起的部分,这些部分之问的 力是靠它们之间的接触挤压,甚至足冲击柬传递的,因此 接触问题在工程实际中经常碰到,例如:齿轮的齿问相互 啮合接触、凸轮与挺杆的接触、传动轴与轴座的配合接触、 轴承的滚珠或滚针与滚道的接触等。这些零件的寿命大多 与其接触面上的挤压和接触应力的大小和分布有关因 此,确定接触区域的大小及接触压力的分布规律就成为工 程技术领域一个重要的课题。国内外在这一方面有很多文 献,我室多年来一直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 绩。 工程中的接触问题是各种各样的,主要有:弹性物体 的接触、塑性物体的接触、粘弹性物体的接触、可变形固 体同液体之间的接触。本文所研究的接触问题足弹性物体 的接触。接触问题有两种求解方法:解析法神1 数值法。接 触问题的解析法又称经典接触力学。经典接触力学分析接 触问题只局限于一些几何形状比较规则的物体,应用范围 非常有限工程中遇到的实际接触问题,其结构形状、边 界形状及接触状态都十分复杂,一般无法求得解析解。接 触问题的数值解又称为非经典接触力学。近几十年来,随 着应用数学、应用力学理论和数值计算以及计算机技术的 迅猛发展,特别是有限元法、边界元法等数值方法的出现, 使得非经典力学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它为我们分析工 程实际中复杂的接触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接触问题 第4 页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数值解法主要有:有限元法、 边界元法、有限差分法以及与数值方法相配合的各种变分 法、实变函数法、泛函分析法等。 目前,人们分析接触问题的工具主要有有限元法 ( f e m ) 和边界元法( b e m ) 。有限元法产生于5 0 年代初, 它把差分法的离散改造成更为灵活的有限单元离散,把早 兹法的试函数近似换成插值函数近似,以弹性力学变分原 理作为推导的根据,尤其是它充分利用了电子汁算机的计 算能力从而开拓了现代数值方法的广阔领域。特别是有限 元简单直观,易于掌握而且使用范围广,计算效率高, 数值精度也较好。人们已用它来求解各种力学和非力学问 题、线性和非线性问题,均取得好的成效。目前已经有许 多相当完善的程序和程序包,诸如s y n s a s 、a d i n a 、 s a p 9 l 和s a p 9 5 等等,已广泛应用到结构件的应力分析和 结构优化设计中。尽管有限元法所取得的成就与日俱增, 但有限元法还不是十全十美的。改进有限元法的努力一直 在进行着,但有限元法的某些不足是无法克服的。例如有 限元法需全域离散,导致问题的自由度和原始信息量大: 对无限域只能人为的取成有限域:有限元法的离散技术本 身也存在着缺陷,它把本来是连续的介质用仅在节点处连 接的有限单元的集合来模拟,这样不仅带进了离散的误 差,而且在单元之间连续的要求较高时,有限单元的构造 也很困难;对有限元法的精度和可靠性也常常会提出疑 问,因为对同一问题采用不同的程序计算时可能会得出不 同的结果。 边界元法,实际上是指边界积分法及其数值解法。边 界元法可分为间接法和直接法,现在工程界常用的是直接 法,即用加权余量法推导边界积分方程。得到的积分表达 第5 负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式是区域内物理量与边界上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积分方 程中的未知函数是所求物理量在边界上的值。加权余量法 的基本思想是把近似解和真解在区域和边界上的误差与 某个选定的权函数构成数量积,使得误差在区域和边界上 按一定方式分配从而使误差趋于极小。边界元法是选取 在区域内满足控制方程,且近似地满足边界条件的解作为 权函数,或者选取任何不带任何边界条件的奇异解作为权 函数,也就是以基本解作为权函数。边界元法同时又包含 有限元法的思想,它把有限元法按求解域划分单元离散的 概念移植到边界积分方程方法中。但边界元法不是有限元 法的改进或发展,边界元法与有限元法存在着质的差异。 有限元法要在整个求解域上进行离散,边界元法只在求解 域的边界上离散;有限元法是完全的或全域的数值方法 而边界元法在域内采用了弹性力学基本解和s o m i g l i a n a 积 分,数值计算只在边界上进行,它属于半解析半数值方法。 不难看出边界元法具有有限元法所没有的优点。 有限元法的不足看来只能用边界元法来弥补。边界元 法仅在边界上离散,使数值计算的维数降低一维,从而减 少了问题的自由度和原始信息量。边界元法采用无限域的 基本解,用边界元法求解无限域问题可称是天衣无缝。边 界元法的离散误差只产生在边界上,边界元法中部分采用 数值法,部分采用解析式,它的准确度和可靠性已公认是 高于有限元法。对于接触问题,确定接触区域的大小和接 触压力的分布规律的问题,本身就只局限于问题的边界 上,故采用边界单元法比有限元法更为有效。 形状优化就是合理地设计机器构件的形状以提高构件 的性能和功能,它是设计过程中较高层次的问题。形状优 化设计虽然是近年来才兴起的研究领域但已有不少成 第6 顶 太原理j t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果。在结构分析和机械设计的应用中有合理选择承载件 的形状,以使构件某方面性能最优如重量最轻、最大应 力极小等等。在接触问题的应用中,有接触应力极小化的 轮廓设计、支承轮廓设计等等。边界元法和有限元法是建 立形状优化数学模型的有力工具,与有限元法相比,边界 元法在形状优化中具有突出的优点,如只需离散问题的边 界,降低问题的维数,计算精度高网格划分简单,单元 数少,占用内存少,计算速度快等。因而。边界元法在形 状优化结构分析中具有更大的优势。但是边界元法目前不 象有限元法那样拥有完善的前后处理功能,因此用边界 元法进行形状优化仍是一个处于不断发展中的研究领域。 近十多年来,我教研室在该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活动, 发表了一批论文。文献【3 l 】对受扭回转体用边界元法进行 形状优化作了研究:文献【3 2 以边界元法为应力分析工具, 以三次样条函数描述待优化边界对阶梯轴轴肩进行了形 状优化,并用解析法推导了应力敏度分析公式:文献【3 3 1 建立了用边界元法进行形状优化的前、后处理及优化过程 智能化处理的模式;文献( 3 4 】伴随变量法与直接法相结合 的敏度分析的混和方法,该方法提高了敏度分析的效率 解决了三维形状优化机时过多的一大困难:文献【3 5 】提出 了一种新的敏度分析方法一变分法,减少了优化迭代次 数,提高了计算速度。文献【2 8 】对二维弹性接触问题的形 状优化,进行分析和整个系统设想以及算例分析。文献【2 7 】 对三维接触问题形体的形状优化作了理论上的探讨,并自 行开发了使用于简单形体的边界元应力分析程序。文献3 6 1 应用边界元法对直齿圆柱齿轮的应力进行计算,并且在应 力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形状优化。这些文献对用边界元法 进行形状优化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第7 页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尽管人们在研究用边界元法进行形状优化方面取得 了不少成果,但是在应用边界元法对斜齿轮进行形状优化 方面的文献很少本文在参阅大量有限元斜齿轮网格划分 的基础上编制了斜齿轮前处理程序,运用文献r 2 7 的应 力分析程序对斜齿轮接触应力进行了计算,并对斜齿轮齿 廓进行了优化,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作者主要做了咀下工作: 1 、详细阐述了三维弹性力学的边界元法和形状优化 的算法原理。 2 、 详细阐述了斜齿轮建模所需的基础知识。 3 、 编制了斜齿轮前处理程序,只需输入齿轮的基本参 数、材料系数等参数便可求得各个节点坐标和编号,自动 进行网格划分。 4 、 修改了应力分析程序,大大减少了原始数据的输入 量,提高了边界元分析应力的效率。 5 、对斜齿轮进行了齿廓形状优化,得到了满意的结 果。 第8 页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带摩擦三维弹性闩曩的边界元法 2 1 边界积分基本方程 1 8 4 8 年,开尔文求解了集中力作用于无限大物体内的 点上的问题,得出了弹性力学基本解k e l v i n 解。贝蒂于 l8 7 2 年提出了互等定理。s o m i g l i a n a 把b e t t i 互等定理和 k e l v i n 解相结合,对待求解和k e l v i n 解采用了b e t t i 互等 定理得到了用边界位移和面力表示内点位移的边界积分公 式,即:s o m i g l i a n a 恒等式。弹性力学边界积分方程的推 导和s o m i g l i a n a 恒等式的推导相似,两者的不同只在于现 在需将源点移到边界上,得到的弹性力学边界积分方程为: “:+ f p 以d f = i ”a p 。d f + ”:以拉 ( 2 1 ) 其中,= l ,2 ,3 :蜥与p 。为边界r 上的位移与面力张量;“m 和肌为位移和面力的基本解- - k e l v i n 解。k e l v i n 解的基 本形式为: “池g ) = 面石1 面阶4 v ) 毛+ 燮 忡,= 高御功,c 盟掣 【( i 一2 y ) d 。+ ! ! ! :二! ! :! ;! ! :_ = 翌1 1 ! ! :望【( i 一2 l ,) d 。+ 二l i 土一1 上二二 口v v 其中,为场点p 到源点q 的距离,v 为泊松比,“:,p :的 第9 弧 太腺理工大学碗士学位论文 第一个下标i 表示p 点在x i 坐标方向的位移和面力分量,第 二个下标j 表示作用于源点q 的单位集中力指向x j 坐标方 向 由于f c 。万d r = c m :( 占。为d i r a c 函数) ,因此式( 2 i ) 改写 成: f p 订= i “:仇d r + b ; ( 2 2 ) 其中五= 五十c 。万;4 为( 2 1 ) 式中的体积力积分项。 2 2 三维弹性接麓向息的边界积分方程 2 2 1 接向曩的基本假定 1 接触体之间无刚体位移 这一假设是为了消除由于刚体位移而导致的总体矩 阵的奇异性,以简化问题的处理,对于必要的边界条件总 是可以办到的。 2 接触面光滑。摩擦力服从库仑定律 光滑接触面的假设,给问题在数学f = 的处理带来了方 便。对于金属材料这一假设是合理的:用库仑定律来确定 摩擦力较为符合实际情况。 3 接触体为线性各向同性材料,且为小变形 这条假设保证了线弹性及小变形理论的使用。在不太 大的外载作用下。这条假设总是成立的。 4 略去接触面问杂质( 如油、粉尘等) 的影响 接触面间的问距一般说来是很小的。即使有少量的 油、粉尘侵入,对接触面上力学性质的影响也是很小的。 在该假设的前提下,可以略去由杂质而导致的耗散性质。 第1 0 页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2 2 增量迭代法 对于接触问题的计算,根据接触过程的特征,要做如 下三方面的考虑。 第一,几何非线性问题。这主要表现在接触面积的大 小是随外载荷变化的。在数值分析中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是 弹性体有关边界从接触到分离和从分离到接触的变化。 第二,接触状态问题。这时主要是指滑动接触和粘着 接触,在数值分析中要解决的是滑动与粘着的互相变化和 滑动方向这两个实际问题。 第三,不可逆问题。 这三个问题中前两个可用迭代计算进行处理,而第三 个问题实际上要体现出加载过程,因此可用增量法来解 决。综合起来就是增量迭代法。 不可逆的主要特征是在某外载荷状态以后,摩擦力 方向有向相反方向变化的趋势。而这一特征通常是在外载 荷逐渐增加和逐渐减小的转变处产生。为了既能反映不可 逆性这一特征,又能节省计算时间,当计算接触体在某 载荷下的解时,可按如下方法选择增量的大小。 l 、若某载荷从初始值p o 以逐渐增大的方式变到 p l 时,可取一次增量,其大小为舯= 只一异;当然也可以 取多次增量,但算倒表明两种情况计算结果完全一致, 与增量大小的选择并无直接关系。 2 、若某一载荷p 从初始值p o 以逐渐增大( 或减小) 的方式变到p i ,随后又以逐渐减小( 或增大) 的方式变 到p 2 ,这时可取两次增量,其大小分别为尸= e 一只和 a p 2 = 只一鼻。 第l i 页 太原理l 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当有多个载荷作用于相互作用的弹性体时,增量的选 择不仅要按上述原则,还要看它们之阃的相互关系。对于 载荷变化较复杂的情况,按上述原则类推,可能要取两个 以上的增量。 按上述方法选择增量时,由于增量个数少。因此,在 其他条件相同时,可以花费较少的计算时问。当接触体间 无摩擦时,可取一次性增量。且仅存在几何非线性,因此 只需对接触区的面积大小作迭代计算。当考虑接触体问摩 擦,但无加载说明时,增量迭代和全量迭代得到相同的结 果。 总的量用和来计算即位移和面力为: u j “= “? + “f = a u ? t = l ( 2 3 ) = 卸? + p = e 卸? ( 2 4 ) k = l 2 2 3接触条件 两弹性体接触时,其边界可分为非接触区和可能接触 区,可能接触区比实际接触区大,通常由粘着区和滑动区 组成。不同的接触区域有不同的边界接触条件。 我们以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为例来说明各种接触状态 的接触条件,如图2 k a ) 给出两个弹性体q 。和q 8 ,用r 。 和r 8 分别表示两物体的边界。为叙述方便,以下用盯代表 a 和b ,p 为可能的接触边界( 即含部分自由边界) ,的 点q 。和硭的点q 8 构成可能接触的点对。由于接触问题发 生在局部边界上,其接触条件需要以接触面的局部坐标来 表示。因此,需要在接触面f 上建立局部坐标系( 备,喜:,岛) 。 在图2 1 ( b ) 中。坐标系选取如卜: 第1 2 页 太原理工大学硬士学位论文 p 一_ 0 ) r f c 甜 t 0 。 k 。一1 一一譬0 、“ 叩f ,口 芦一i 卜醛 1 日 ( b ) 圈2 1a 和b 物体接状杏圈示 ;:= := t : 芎? = 一 ; 如果采用载荷增量法在小变形的条件下 状态下的接触条件可以表示成: ( 2 5 ) 各种接触 ( 1 ) 分离状态一一相对应的表面处于未接触状态t 并 把该接触面边界记为r ,则接触定解条件为: 幻? = g ? = o ( j = l ,2 ,3 ) 而且满足不等式条件( 判别条件) ,即 一一v 5s v 0 4 3, ( 2 6 a ) ( 2 6 b ) 其中q 、v 表示在局部坐标系下的面力与位移,v 为第打步 载荷增量迭代时接触点对之问在蠡方向的距离,并且 = 陋i 一心川一v ? 一v ;为接触点对之间的初始距离参方 向的分量。 第1 3 页 甜7 当 一 1 太原理工大学硬士学位论文 ( 2 ) 牯着状态一一保持接触。对应表面之间没有相对 位移把该接触面的边界记为聪,则接麓定解条件为: + 缸:= v y 却? 一却? = o + v 8 = i k , o - m 却。一幻? = 0 (27a)2 22 1 2 、 一a v b ,一_ _ _ v ,0 幻;+ 叮;= o331 ,。3 而且满足不等式条件 ( 2 7 b ) ( 3 ) 滑动状态一一保持接触,在接触面之间有相对位 移。把该接触面记为砰,则接触定解条件为: 0 一吣= v ? 。幻? 一幻? = o】,。1 l 幻? = 一g ? 厶g ;一幻:= o 厶叮:= 声:蛔? 幻? + 幻;= o 而且满足不等式条件 ( 2 8a ) 第1 4 页 j 2 ,。:,_-i-f_-_l 列口3知 如卸阻b e k k 瞄瞄 p 肛 p j j = 一2 脚 酗 ,i-ii-f,_-_ 太原理工大学硬士学位论文 垆蛐( 2 8 b ) i 叮;0 阳和胁分别为晶和善z 方向上的摩擦系数,符号“+ ”和“- ” 可根据接触点的滑移方向相反的原则选取。 在一定的外载作用下,每对接触点都必须处于三种接 触状态之一,且满足接触条件中的等式条件。求解时须先 假定接触状态,即根据上述接触等式条件建立方程求解, 结果应满足不等式条件,否则修改接触状态并相应修改接 触等式条件再求解直到在可能接触区内的全部接触点都 满足接触等式条件和不等式条件。因此,可以看出,接触 问题的求解过程是迭代求解过程。 2 2 4 加载的不可逆性 两个接触体之间的压力分布可以是各式各样的而且 一般说来其压力分布是非线性的。但在许多情况下,加载 仍是可逆的此时压力分布与载荷之问呈单值函数关系 载荷一定接触压力也唯一地被确定,即仍具有加载可逆 性。 与此相对照,如果即使载荷相同但加载顺序与方法f 加 载履历) 不同,则其压力分布、应力、变形等均不同,这种 情况称为加载的不可逆过程。 如图2 2 所示结构,我们看到b 物体上s 点的接触压 力,法向接触压力为p 是一常数,水平( 切向) 接触压力q 不仅和q 有关,而且和是否存在p 以及和q 的加载次序 有关。 第1 5 页 阻p 习 r 里一旦些 习。lq 熏h i e q - - 蕊 圈2 2 设想如果只加p 力不加o 力,显然q = o 。 如果只加q ,不加p ,则a 、b 表面之间无约束作用, 则p = o ,q = 0 。 如果先加p 再加q ,然后卸除q ,则其最终载荷状态 和第一种情况一样,但其接触力的状况却不一样,这可从 圈2 2 ( b ) 看出对应接触点的水平接触力q 的变化。 图2 2 ( b ) 表示在p 不变的情况下,q 随q 加载变化而变 化的过程:a b c 段表示q 力从0 加载到q o 过程中q 的变 化:c d e 段表示q 力从q 卸载到0 过程中q 的变化。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q 从0 加至q o ,然后从q 。减至 0 时,接触点处的切向力并没有回到初始值p 2 0 , 而是另一 个值up lo 另外在某一个q 值下,切向有两个可能值, 其中一个对应于加载过程的值p 2 + ,另一个对应于卸载过程 的值p 2 。这种现象就是不可逆性。产生不可逆性的原因 是由于接触面存在摩擦,在往复加载的过程中摩擦力的方 向也要做相应的变化,这就使得接触体的受力与加载有 关。凡是能够出现接触内力不可逆的加载过程可称之为复 杂加载;否则称为简单加载。 既然接触状态的可逆性与摩擦力有关,那么无摩擦接 触自然属于可逆过程:对于有摩擦接触是否可逆,还要看 第1 6 页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其具体的载荷情况。对于简单加载的可逆过程可以用增量 解即一次加载求解t 面对于复杂加载的不可逆过程则必须 用增量法求解。才能真实反映接触面切向力的变化状况, 即在接触面迭代计算中对不同性质的载荷按加载的历程 多次麓加于物体上求解。 值得一提的是,在许多接触物体的计算中,采用了把 总的载荷向量分成几级加载的求解方式,一般也把这种方 式称为增量加载,但这和我们讨论的不可逆接触问题的增 量加载是不同的,实际上是不能处理接触问题的不可逆计 算的,但采用此方式的好处在于使载荷分级地施加于物体 上,这样接触点对的状态将平稳变化使求解稳定收敛, 为加以区别把此种加载方式称之为分级加载。在一般的接 触问题计算中可同时采用分级加载和增量加载两种方式。 既可解决接触问题,也可使迭代计算稳定进行。 2 2 5 坐标系和摩攘系数的选取 叩, a ; 聆丽 啦 l 一 球 、f 、立 一一哺 i a 聃 i j | i l 一0 j 。卢 盈2 3在单元第j 节点处的外法线磊圈示 第1 7 页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局部坐标系的选取 ( 2 9 ) 如圈2 3 所示,在节点j 处的法向珈按( 2 9 ) 式选取。 但通常坐标系( 协,o r l o ,7 ,钟却:) 不是正交的。当考虑摩擦 力后,必须选取正交坐标系才能使问题变的简单一些。 因此,在图2 1 ( b ) 中,可选取正交坐标系如下: l _ _ a _ 日卜_ 舟f一口 l 季,= ( 叩,一叩,1 j 7 ,一叩,l = 毒, 忙= c 苦+ 篆旃斗篙+ 蕞征i l ; c z 加, 【手? = ( 手:f - - ,a ? ,降:手:i = 一手? 摩擦系数 设在右,蠡平面上总的摩擦系数为u ,如图2 4 所示, 可得到下列方程: g q :l = : 御t q 3 ,c 丽o n s 口f i := p t t :c 2 t - , 如果方程式( 2 8 a ) 和( 2 8 b ) 中的“”号只取“+ ”号, 则有朋= u c o s a ,肫= p s i n a ,并得到下列关系: s i n a = q :厅可c o s 口= q 抒可 ( 2 1 2 a ) 或者 s i n 口= - - v 2 v ,吒c 。s d = 叫,拇+ y : ( 2 1 2 b ) 第1 3 页 爵一魄 品一帆 ,m, 茹瓦 x 磊一啊j,j、 = 一以 太朦理工大学坝士字位论文 因此有 _ = 脚:历ip := 脚霄可 ( 2 1 3 a ) 或 一= 一:两心= 一一孵可( 2 1 3 b ) 岛 ,i口 卣 v l l 一卜 】 。 v f + v ; 圈2 4 在鲁j 善:平面上的面力与位移关系图示 2 3 6 边界积分方程 如果采用载荷增量法,则( 2 2 ) 式可写成: f p :缸订= f “:印。订+ a 可 ( 2 1 4 ) 若在接触状态下,需转化为局部坐标,绝对坐标系下 的位移与面力增量与局部坐标系下的位移与面力增量的 关系为: f 缸= 0a v ( 2 1 5 ) 【卸,。吒q 。 其中v t 和q t 是局部坐标系下的位移与面力;靠为嘶与 v 。之间的夹角的余弦值。 石卜崭l 一 a 原理1 人学坝十学何论文 j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i i i i i i i i i 将力程式( 2 1 4 ) 分别用于a 和b 两物体,并利用 ( 2 15 ) 式,得: 对物体a : f p :幽。订+ f 、l q :舢。d r 2f 。“:印。d r + t v :砷。打+ 口:( 2 1 6 a ) 对物体b : f 。p :l l 。汀+ f l9 :舢。们2t “:却。d f + fv :幻。d i g + 曰f ( 21 6 b ) 将接触条件( 2 ,6 ) 和( 2 7 ) 代入( 2 1 6 ) 式,得: 埘物1 奉a : f i p :舢汀十fq :蛳。d 1 1 十lq :vd f = f ”:卸。d f + iv :q 。讲1 + f ( 芦,v i 芦! 一! i , ) 6 q ,d f + a b ; ( 2 1 7 a ) 埘物体b : f 。p :f f 。汀十卜g j v ? 一口? + q 3 ( a v ? 一v 翔订+ fl q j , a 一 + 9 + g p ? 脚2 , d f + g ? “i ,a q 2 一v j 知一打十j ( l v i - + 2 v :w t ) a q ,d 1 1 + 彰 ( 2 1 7 b ) ( 21 7 ) 式即是求解一:维弹性接触问题的边界积分方程的 增量形式。将和r 用单元离散,联立迭代求解,即可求 得边界上的面力、位移及诈确的接触边界r f 。然后,通过 内部点的边界积分公式和边界应力关系式,可分别求得a 、 r 两物体内部点的位移、应力等。 籀2 0 负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3 敦值技术 2 3 1 积分方程的膏傲 由于直接求解( 2 1 7 ) 式比较困难,所以一般都是利 用数值计算方法求解其近似解。数值逼近法可分为三步: 1 在弹性体的边界上划分网格,网格单元称为边界单 元,单元上的位移和面力取该单元上节点的分段插 值函数。 2 方程( 2 1 7 ) 的离散化的形式应用于边界上的每 个节点,在每一个节点上计算积分。 3 求解上述方程组时,加上己知边界条件( 已知的n 个节点位移和节点力) ,则方程组是一个具有n 个未 知量的r l 阶线性方程组从中可以求出未知的节点 位移和节点力。 按照上述方法,我们把整个边界离散,将边界划分为 具有n p 个节点的h e 个单元,并在每一个单元上建立局 部坐标系,如图2 5 所示 单元内任意一点的整体坐标、位移和面力分别表示为: r l 7 = 嬉,7 拉j 2 了 l 挑= m ( 善,功”j ,- i 圈2 5 7 。、 l 4 第2 i 页 f 协篮m 。 = 太原理j 二人学碘士学位论文 式中一,“:,f = 1 , 2 ,a ,) 表示单元上第l 节点的坐标、位移 和面力分量,m g ,叩) 为插值函数。边界方程离散化时,单 元类型的选择与划分是影响离散模型误差的重要因素。因 此,对于不同的设计,应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单元形式来逼 近真实结构。鉴于三维弹性体结构体中,大部分的曲面是 二次曲面,而且处于复杂的应力状态,本文选择了四边形 八节点等参元其插值函数为下式: ( 善,口) 2 j ( 1 + 删+ r ) ( 8 + r 一1 ) :( 善,r t ) = 一4 - ( 1 一f ) ( 1 + ,7 ) ( 毒一叩+ 1 ) 3 ( 善,7 ) - t 4 0 善) ( 1 一叩埘+ ,7 + 1 ) 神= 丢( 1 + 烈l 一叩) ( 古一,7 - 1 ) 也( 善,7 ) = ( 1 一毒2 ) ( 1 + ,7 ) j 。( 善,叩) :1 0 一f ) ( 1 - r 2 ) n 7 ( 毒,r t ) = 2 ( 1 一毒2 ) ( 1 一玎) s ( f ,7 ) = 百1 ( 1 + 善) ( 1 - r f l ) 根据上面选择的插值函数,i l i , t 在每个单元内按双- 次曲线变化,当第5 、6 、7 、8 节点有缺时只要将相应 的插值函数取为0 即可即是变节点元的插值函数。 由于离散时要用到单元变换系数j ,其计算公式推导 如下: 单元内任一点的法向矢量;为 太跟理大学坝士学位论文 一 o ro r ,、 舾瓦。百:2 t g - g :扔】 鲁= c 嘉,詈,嚣, 亳= c 鲁,詈,象, 出,衙1玉,m 1 函3 磊蔷一萌磊 g z = 鲁卺一鲁嚣 岛= 硒a x i 砺a x 2 一善景 则单元变换系数j 为: l ,2 = ( g ? + g ;+ g ;) 依次将每个节点作为单位集中力的作用点即源点,记 作q “( n = l ,2 ,n p ) 。在每个源点上依次旌加单位集中力 毛= l ( j = l ,2 ,3 ) ,并对边界积分方程( 2 17 ) 进行离散化处理 边界积分项化为对每个边界单元的积分之和,于是有: 对物体a : 一,p :触。订+ g :舢。d f + 宁:q 打= t 。封:钮订+ v 二以打+ i ( 一一嚷+ v ) a q ,订 + 掣( 2 1 8 a ) 对物体b 第2 3 页 太腺理1 - 大学蝴十掌位论文 f ,p :觚。盯+ l 卜吒0 一q a v ;+ 叮:( v ? ,o , n ) 弦+ 眦a v ,+ g + q :3 ( a v ;一v y 肛= 。卸。a f + l ,( 却? + 吐幻:一屹鲫? ) 订+ f ( 芦v 1 :v :_ v :) 厶叮,d f + 叫( 2 1 8 b ) 上式也可用矩阵形式表示如下: l h “。a “研由5 旬。0 一o “00 一( 蝴曰胁自。+ 自。) i 0 a “00 a h ”一6 “a ;。a ;一仕地8 7 u 茹连一授、 a u 。一 a v “ v ? 5 a v “ 2 a v 。5 , a u 8 1 。 q 。4 v 厨 i a v “ 2 a q : l 卸“ - g , - coo o i o = ll l 0 0 。母惨 i3 f a b 。1 + ( 2 1 9 ) 【a 古8j 上式即为第n 步载荷增量迭代的接触方程。其中 a b 。 和 衄8 分别表示a 和b 物体体积力增量项列阵; 疗删= 卜卯4 ,一疗尹,舯m0 “= 【0 p ,一0 尹,铲】。通过联立 迭代求解,可求出边界上的未知的位移和面力。如果采用 全量迭代求解接触问题,则用“,p ,p ,q 分别相应代替 第2 4 页 太原理1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厶”,v ,如,g ,用醒代替讨即可。 对方程( 2 1 9 ) 右端做矩阵乘法方程( 2 1 9 ) 可写成: 【a 】 x = 丑 ( 2 2 0 ) 这就是求解本问题的线性方程组。 2 4 2 奇异积分的处理 在边界积分方程形成的过程中,需要做大量的积分。 而这些积分的精度直接影响线性方程组系数矩阵【a 的精 度,进而影响到位移和应力计算结果的精度。形函数 _ ( 毒。,毒:) 为确定的二次函数,所咀影响积分精度主要是核 函数7 1 ,u 和雅可比值j 在单元中的变化情况。考虑后一情 ,口 况要求我们在边界离散化的过程中注意单元的形态。当单 元为矩形时在单元内i ,( 专,喜,) 为常数,但在实际结构中, 由于形态复杂多变往往很难保证完全正规的单元,这就 要求我们在网格生成的过程中注意单元的形态,使雅可比 值j 在单元中的变化比较小具体的说,边界单元要求不 能有太大的长宽比,棱边的夹角最好为9 0 度,棱边的曲 率不能过大,棱边中节点的位置应尽可能取其中点。还有 一个重要的因素,即核函数在单元中的变化情况,由于u 的主项是1 , t 。的主项是l r 2 ,为使积分有较好的精度, 要求单元内各点离奇异点的距离相差不能很大。为此,我 们在边界离散的过程中,单元疏密过度要缓慢,边界单元 的长度比不能太大。计算实践说明单元的形态直接影响到 第2 5 碰 太原理t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结果的精度。 对于上述积分,一般情况下可以采用高斯求积方法, 但当奇异点出现在单元上时,此时被积函数出现奇异性, 直接采用高斯积分方法已经不行。需要进行特殊处理。 对于具有l ,奇异性的积分,我们采用由奇点引出分 割线,将单元划分为二个或三个三角形,在每个三角形中 定义新的局部坐标,这样在新的局部坐标系中的积分,由 于被积函数中出现,。= a ( 亭。,善、) 烈仉,7 7 ,) = o ( r ) ,而使被积函 数的奇异性消除。不失一一般性,我们以奇异点出现在单元 “l i 号和“5 ”号节点为例来说明此问题。 奇异点在“i ”号节点时,如图2 6 所示,边界单元可 以划分为两个三角形,且分别建立新的局部坐标( r ,r ,) 。 4 8 图2 6 奇异点在1 节点图2 7奇异点在5 节点 对三角形1 3 - 4 有: f :! 二业:型一1 。i 毒2 = ,7 2 = 瓢r = n 0 ) 2o 1 v 2 l = ( 1 u ) 2 川) 1 a ( 印。,) ii 、 ,2 第2 6 页 太琢理j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对三角形1 2 - 3 有: 毒i 5 r t 2 f :! ! 二业:型一i 。2 j i = ( 1 + ,7 2 ) 2 = o ( ,) 奇异点在“5 ”号节点时如图27 所示,边界单元可 以划分为三个三角形: 对三角形5 - 4 1 有: 专2 一( 1 + r :) 2 芒:! ! 垫兰! 墨! 一l d l2 ( 1 + r 2 ) 4 = o ( r ) 对三角形5 2 3 有: 亭= ( 1 + ,7 :) 2 f :翌二丛墨 。2 d 。5 ( 1 + 玎:) 4 = 咐) 对三角形5 3 4 有: 善= 叩。( 1 + 柙2 ) 2 乞2 也 j l = ( 1 + r 2 ) 2 = o ( r ) 同理,对奇异点出现在其他节点情况,我们也不难写 出其坐标变换关系。 对于 阶奇异积分,采用将一组单位刚体位移作为 特解代入边界积分方程中而消除。 第2 7 页 太原理 :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由于对积分奇异性作了深入的研究和妥善的处理,不 仅产生了计算日和g 矩阵全部元素的方法而且使得数 值计算精度都能得到同样的保证,都可达到高斯积分所具 有的精度。 2 4 3 接区域和类型的判定 在阿文曾经提到,在一定的外载荷作用卜i ,接触边界 上的每一接触点对都必须处于三种接触状态之一,而且满 足接触问题的等式和小等式条件。在接触问题中。由于接 触区域事先无法确定,所以在前处理时,必须假定可能的 接触状态,按接触等式条件建立积分方程计算之后,再 按不等式条件判定,进行迭代求解,接触区域和类型的判 定步骤和准则如下: 一、对本次迭代计算前处于分离状态的点对 1 如果 v ,0 月= = i v ;i v ? n l v ? 1 n l o 则该节点对仍为分离状态。否则该节点对进入接触状 态,必须进行下一步判断。 2 如果 厮百丽万丽占 则该点对进入粘着接触状态( f 为所给定的精度值) ; 否则,进入滑动接触状态。 二、对于本次迭代前处于粘着接触状态的点对 1 如果 一0 笫2 8 负 太原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则该节点进入分离状态;否则该节点仍为接触状态, 需进行下一步的判断; 2 如果 矗丽 1 4 研 则进入滑移接触状态:否则,仍为粘着接触状态。 三、对于本次迭代l ; 处于滑移接触状态的点对 1 如果 “0 则该节点进入分离状态;否则,该节点仍为接触状 态,需进行下一步的判断: 2 如果 而了万丽五万s 则该点对进入粘着接触状态( e 为所给定的精度值) ;否 则仍为滑移接触状态。 判定结束后,须根据新的接触状态,对接触区域的有 关数据进行处理,然后进入下一次迭代直到找到证确的 接触区域和接触状态,求得合理的结果。 2 4 5 边界点应力计算 边界上任意点的位移和应力可以由边界元上已知的 节点位移和面力,利用插值关系确定。 设单元e 上任意一点( 毒,7 ) 的位移为“( 善,7 ) ,掌,7 是单 第2 9 页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元的局部坐标为简便起见,令f = 善i r l = 乞,则“( 毒,毒:) 对 局部坐标的偏导数为: 加加良 良 吾= 詈= i , i 若 ( i , j = l ,2 ,3k = l ,2 ) 鸭盘,嗨”啦 、 一 现 盘 式中菇和若可以通过插值公式2 - 2 0 的前两式以单元 。t。 e 的节点位移村和节点坐标一表示,均为已知。 联立物理关系和边界平衡条件,得到下列求解边界点 的应力方程: 仃f 一知一 u 枷) 2 0 仃口h j 一, i , j 。i ,2 ,3k 2 1 ,2 出 加 l “= 上 a 。“始t 式中巳是边界点( 毒,毒,) 的应力,盯。和九个位移梯度分量 “共有1 5 个未知量。,由插值公式以节点面力表示。上 j 式中共有1 5 个代数方程,正好用来联立求解得到边界点 应力。 第3 0 页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机械构件的形状优化方法 l3 一l 向曩的提出 机械设计中构件的形状优化是比结构尺寸设计更高 层次的设计问愿。用有限元法或边界元法作为分析工具对 构件进行形状优化,使满足工作时对构件功能和性能的要 求,则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前沿课题,也是结构优化领域 中目i i 研究得比较少的课题。形状优化与结构尺寸优化的 主要区别在于:刚度矩阵与设计变量之间不一定成i e 比关 系。给不出关于设计变量的解析显式:应力矩阵不是常数 矩阵,而是设计变量的函数。可见,形状优化要比结构尺 寸优化的计算量大得多也困难得多。 尽管有限元法是求解弹性力学问题非常有效的数值 计算方法,但对于形状复杂的构件,比如应力集中问题, 特别是形状剧烈变化处的应力集中问题,为了反映局部区 域的应力变化规律,在该区域必须划分出密集的网格,这 就要求计算机有很大容量。另外,最大应力点一般总是位 于所研究的物体的域边界上,所以外推时又要引起一定的 误差。 由于应力集中多发生于边界,因此就处理弹性力学 的应力集中问题而言,边界元法应当说是一种更有效的数 值计算方法。这种方法只需对边界进行离散,而不必对域 内进行离散,所以给单元离散带来很大方便,它可以直接 得出在域边界上的应力值而无需涉及域内,从而对于计 算应力集中的形状优化问题,由于其有效最大应力点一般 位于域边界上,所以无需计算内部节点的应力,同时,由 第3 i 甄 太原理工大学硬士学位论文 于边界单元的划分简单,所以有利于简化形状优化算法中 的前处理和迭代过程中的单元重划分,因此,用边界元法 更加适合形状优化的特点。 3 2 教学校童 一个具有可变边界l 的弹性连续体,当载荷和位移边 界条件给定时,选择某一形状的边界r 。,使弹性连续体内 应力集中系数获得最小,这样的问题称为求应力集中系数 最小的连续体形状优化问题。r 就是所求的最优解。 求解应力集中系数最小的形状优化问题,目标函数表 达式为: ,2 嘧搿一驯川 ( 3 i ) 式中: f 一应力集中系数。 b 一具有可变边界l 的弹性连续体集合。 r 一具有某一可变边界re r ,的弹性连续体。 q 一弹性体r 内任意点的坐标。 盯( q ) 一点q 处的有效应力值。 p 一定义应力集中系数的标准值。 由于形状改变引起的应力集中最大的点通常是在弹 性体的边界上。因此,在数值计算中,用离散化的边界元 模型来计算连续体表面的应力分布和应力集中系数是很 有利的。本文以指定边界区域上离散节点的有效应力作为 优化应力控制点,以求得该边界上应力集中系数最小的可 变边界形状。一般来讲,指定边界上应力最大的点就是应 第3 2 贞 太原理一夫学硕士学位论文 皇葺j i _ i i 力集中系数的最大点。因此,撅小化指定边界上最大应力 集中系数的形状优化问题,可转化为极小化边界节点上最 大应力的形状优化问题。把目标函数离散化。于是式( 3 1 ) 转化为: f = m n m 似p ( q ) 1 ) l e x 日 式中: ( 3 2 ) x 一设计变量工= ( x ix :,x ,工。) 1 描述可变边界1 7 ,的 几个参数。 x 一设计变量x 的所有可能取值。 i 一弹性体边界上第1 个节点。 i 一弹性体指定边界上节点的集合。 a ( q ) 一节点i 处有效应力 f 一有效应力。 由于在优化过程中弹性体的边界条件保持不变,所 以各应力控制点的有效应力仅是x 的函数。 进一步,式( 3 2 ) 的极小一极大问题可转化为求x 、 b 厂2 盯( q i ) 一o ,21 ,2 ,3 , n 。 ( 3 3 ) 式中n 。为边界上应力控制点总数。 在实际形状优化闷题中,由于工程设计需要,同时也 为了避免产生不合理的边界形状,对可变边界需要施加相 应的几何约束,即: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g ( 工) so ,朋2 1 , 2 ,3 ,m l 科s i 4 式中: m 一几何约束条件总数。 z ,x 一分别为膏的下界和上界。 对于一般的结构优化问题来说,所用的有效应力是结 构优化中常用的v o nm i s e s 应力: 盯= r 盯2 + 盯2 + 盯2 一仃仃一口盯一盯盯 + 3 c r 2 + 3 0 -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骨伤科研究所广西骨伤医院招聘实名编制工作人员(高级职称)3人模拟试卷及一套答案详解
- 2025杭州市上城区采荷街道办事处编外招聘14人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
- 班组安全生产培训需求表课件
- 班组安全日知识培训课件
- 智能CRM客户画像构建-洞察与解读
- 2025广西河池产品质量检验所招聘模拟试卷及一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广西崇左市江州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招聘编外工作人员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2025湖南株洲海事职业学校公开招聘教师2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
- 2025喀什地区两级法院机关招聘聘用制书记员(43人)模拟试卷及一套答案详解
- 2025年2月山东领取济宁市份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一套完整答案详解
- 2025中国电建成都院勘测设计分公司社会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精神科护理科普:理解与关爱慢性精神疾病患者
- 再生障碍性贫血护理教学查房
- 法律与道德小学生课件
- vivo公司管理制度
- 2025自考专业(国贸)考前冲刺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
- DB31/T 804-2014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规范
- 儿童早期矫正教学课件
- 银行代销业务管理制度
- 运动素质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浙江大学
- 招聘话术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