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程专业论文)23二甲氧基5甲基14苯醌辅酶q0合成工艺研究.pdf_第1页
(化学工程专业论文)23二甲氧基5甲基14苯醌辅酶q0合成工艺研究.pdf_第2页
(化学工程专业论文)23二甲氧基5甲基14苯醌辅酶q0合成工艺研究.pdf_第3页
(化学工程专业论文)23二甲氧基5甲基14苯醌辅酶q0合成工艺研究.pdf_第4页
(化学工程专业论文)23二甲氧基5甲基14苯醌辅酶q0合成工艺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2 ,3 一二甲氧基- 5 甲基- 1 ,4 一对苯醌( 辅酶q o ) 是合成新药辅酶q i o 的重要中 间体。本文以对甲酚为起始原料。经过溴化、甲氧基化、羟基烷基化和氧化等反 应而制得产品。该路线的总收率超过3 2 。 对该路线进行了较多的实验工作,确定了比原文献更优的工艺条件。通过实 验,在2 , 6 - 二溴一4 一甲基- 苯酚的合成中,用氯化亚铜代替了原文献中的碘化亚铜 进行催化,效果很好,又降低了成本。以聚乙二醇为相转移催化剂,用固体氢氧 化钠( 钾) 和硫酸二甲酯进行酚羟基的甲基化,速度快收率高。辅酶o o 粗品 的提纯由柱分离改为石油醚重结晶,纯度较高,晶型好。 f ( 、与原文献比较而言,该路线在工艺条件、生产成本、工艺操作等方面都进行 了改进,降低了成本,简化了操作过程,更易于工业化。4 关键词:辅酶q 0 、医药中间体、对甲酚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2 , 3 - d i m e t h o x y 5 一m e t h y l - 1 ,4 - p b e n z o q u i n o n e ( c o e n z y m eq 0 ) i sa n i m p o r t a n tm e d i c a li n t e r m e d i a t eo fc o e n z y m eq 1 0 ( u b i q u i n o n e 一5 0 ) a c o m m e r c i a la n d p r a c t i c a ls y n t h s i sw a y w i t hp - c r e s o la ss t a r tm a t e r i a li s c h o s e n c o e n z y m eq 0 i sp r e p d b yb r o m i n a t i o no f p - c r e s o l ,m e t h o x y l a t i o n o f2 , 6 一d i b r i m o p c r e s 0 1 f o l l o w e d m e t h 3 7 l a t i o nw i t hm e 2 s 0 4 a n dn a o h ( k o h ) ,t h e n o x i d i t i o n o v e r a l ly i e l di so v e r3 2 al o to fe x p e r i m e n t sa n ds o m ei m p r o v e m e n t sa r em a d e i ns t u d y , c u c lw h i c hi sf o u n dt 0b ee f f e c t i v ef o rm e t h o x y l a t i o nr e p l a c e sc u ia s c a t a l y s t m e t h y l a t i o no f2 , 6 - d i m e t h o x y - p - c r e s o lw i t hm e 2 s 0 4a n d n a o h ( k o h ) ( s ) i sq u i c ka n dy i e l d sh i 曲i n t h ep r e s e n c eo f p o l y e t h y l e n eg l y c 0 1 c o e n z y m eq 0 i s p u r i f i e db ys i m p l er e c r y s t a l l i z a t i o ni n s t e a do f c o l u m n c h r o m a t o g r a p h y b yc o m p a r i s i o nw i t ht h eo r i g i n a lm a t e r i a l ,m a n yi m p r o v e m e n t sa r e m a d eo n t e c h n o l o g y , p r o d u c t i o nc o s t ,o p e r a t i o n a n ds oo n k e y w o r d s :c o e n z y m e q 0 ,m e d i c a li n t e r m e d i a t e ,p - c r e s 0 1 2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文献综述 1 1国内外发展动态1 1 2 】 辅酶q i o ( c o e n z y m eq l o ,u b i q u i n o n e5 0 ;商品名:u b i d e c a r e n o n e n e u 一 - q u i n o n ) ,化学名称为2 , 3 - 二甲氧基5 一甲基一6 一癸异戊烯基- 苯醌( 2 3 一d i m e t h o x y - 5 一m e t h y l 6 一d e c a p r e n y l - 1 ,4 - b e n z o q u i n o n e ) 。其结构式为: o h 3 0 c h ,0 o c h 3 h 3 ( c h 2 c h c c h 2 ) l o l l 辅酶q i o 为黄色或淡黄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易溶于氯仿、苯、四 氯化碳,溶于丙酮、石油醚和乙醚;微溶于乙醇,不溶于水和甲醇。遇光易分解 成红色物质,对温度和湿度稳定,熔点4 9 。 辅酶q l o 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细胞线粒体上,故又称泛醌。 它在各种生物氧化还原反应中能够输送电子,是细胞自身产生的天然抗氧化荆 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辅酶q i o 可应用于治疗坏血病、心脏病、病毒性肝炎、 先天性再生性贫血、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还具有抗肿瘤作 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应用范围正不断扩大。因而,开发辅酶q 1 0 这 一产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 2 辅酶q 1 0 的生产 辅酶q l o 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如各种动物肝脏内。方法之一即动植物 组织提取法,这是目前应用较多的方法。该法又可分为皂化法、溶剂萃取法、吸 附层析法等。国内生产是采用提取细胞色素以后的猪心残渣为原料,生产工艺为 醇碱皂化法,需使用大量昂贵的焦性没食子酸,成本高。 辅酶q 1 0 还可以用微生物发酵法和化学合成法来生产。日本很早即研究和 利用发酵法生产辅酶q 1 0 ,并在1 9 7 7 年首次实现工业化。随着酶工程及基因工 程的发展,生产工艺有了长足进步,但目前生产成本仍然较高。我国在这方面也 进行了一些研究和开发工作,1 9 8 4 年在浙江天台制药厂完成了发酵法制备辅酶 q 1 0 的中试,由于发酵单位低、纯化费用大,成本仍与提取法相当。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由于辅酶q i o 的用途非常广泛,市场前景广阔,它的开发与利用受到人们 的关注。提取法和发酵法的成本都很高,若能够开发出路线较为简单、收率较高 的化学合成方法,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必能早日实现工业化。 1 3 辅酶q o 文献合成方法 辅酶q i o 的合成可以分成两部分:母核化合物( 醌) 的合成与侧链的引入。 母核化合物即辅酶q o ,是合成辅酶q l o 的重要中间体。辅酶q 0 化学名称为2 ,3 一 = 甲氧基5 甲基1 ,4 对苯醌( 2 ,3 一d i m e t h o x y - 5 一m e t h y l 1 ,4 一b e n z o q u i n o n e ) ,化学结构 式为: c h 3 c h 3 0 c h 3 关于辅酶q o 合成的文献资料中,方法比较集中,根据所用原料的不同,合 成路线可以分成如下几种: 1 3 1以3 甲氧基4 癌基举甲醛为原料 3 甲氧基- 4 羟基苯甲醛以硝酸硝化,与氢氧化钾结合成盐,经过干燥的钾 盐与硫酸二甲酯在1 2 5 ( 2 反应8 小时生成醚再以5 钯炭为催化剂,1 0 0 a t m 的 氢气气氛中还原得到3 , 4 二甲氧基5 一氨基一苯甲醇,再用5 钯炭、l a t r n 的氢气 压下还原,然后用重铬酸钠一硫酸氧化得到辅酶q o 。口j c 毫驴一c 屯p 景:窆伞 ! 塑:生,旦些! 生c c c h 2 0 h 些里竺鱼 h 2 s 0 4 3 甲氧基4 羟基苯甲醛与乙酸酐反应生成酯,用发烟硝酸硝化,在甲醇溶 液中,以5 钯炭为催化剂,在3 a t m 的氢气压下还原,再用亚硝基= 磺酸钾在 弱碱性条件( p h = 7 o 7 5 ) 下氧化,经冰醋酸酸化生成辅酶q o 。【4 】 4 一一一一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c 屯鬟矿帅h 0 - 1 h 2c p d cc c 。n s s 0 0 3 k # 一h n 0 3 ch3n矿02ch3 吣 吼c h a o 论- - y c 心 o 以3 甲氧基4 羟基苯甲醛为原料的方法是早期的研究者所采用的合成路 线。以上两条路线基本一样,只是合成的先后顺序不同,所用试剂和条件略有不 同。 1 3 2 以对甲基苯酚为原料 c h 3 1 生里坐 c c u ( d 必暑 o 对甲酚以氯仿为溶剂,室温下滴加液溴,同时以铁粉催化该反应,滴加完毕 后继续搅拌4 8 小时。将钠溶于甲醇后,加入二甲氧基己烷,蒸出甲醇。加入氰 化亚铜为催化剂,于8 0 c 缓慢滴加三溴对甲酚的二甲氧基乙烷溶液,并继续搅 拌若干小时。反应结束后加水,冷至5 0 ,漓加硫酸二甲酯,再于室温下搅拌2 小时得到四甲氧基甲苯。然后将其溶于乙氰水溶液,冷至0 x 2 ,同温下缓慢滴加 硝酸铵铈的乙氰水溶液,氧化得醌。【,1 焉且b 毋e r 箐吼母c 且b 命卧箐洲3 早c 邑h 3 c h 3 l h 3 与上一路线略有不同,这条路线中,对甲酚只有邻、对位进行了溴化,至于 反应的过程则较为近似。采用这条路线合成可以有如下几种方式: 洲 毋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对甲酚加入水中,室温下滴加液溴,所得2 , 6 二溴对甲酚以二甲基甲酰 胺为溶剂,碘化亚铜为催化剂,1 1 0 与甲醇钠反应,得到2 6 一二甲氧基对甲酚。 再在甲苯溶剂中,以聚乙二醇一6 0 0 为相转移催化剂,与氢氧化钾固体和硫酸二甲 酯反应,得到3 , 4 ,5 三甲氧基甲苯。然后在醋酸溶液中用过硫酸铵一硫酸在3 5 - - 6 0 氧化得到辅酶0 0 。【6 】 对甲酚在水中,4 5 ,用液溴溴化,二溴对甲酚以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 碘化亚铜为催化剂,与甲醇钠发生取代反应,再与硫酸二甲酯在丙酮溶液中回流 3 0 小时生成3 , 4 ,5 三甲氧基甲苯。1 7 j 对甲酚在四氯化碳溶液中,1 0 1 7 ,与液溴反应,然后在甲苯和二甲基 甲酰胺的混合溶液中,以碘化亚铜催化,与甲醇钠反应。所得2 , 6 二甲氧基对 甲酚在溶剂甲苯里,在4 0 氢氧化钠溶液作用下,5 5 - , - 6 0 ,与硫酸二甲酯反应 生成3 , 4 5 一三甲氧基甲苯。川 以上的路线都是通过溴化、醚化来得到3 4 ,5 三甲氧基甲苯的。而将3 , 4 ,5 三甲氧基甲苯氧化成辅酶q o 的方法,这些文献中则涉及较少。进一步查阅文献, 我们发现,3 , 4 ,5 三甲氧基甲苯氧化成辅酶q 0 的资料还是比较多的, 9 “i s l 但 适合工业生产的氧化剂,常用的为过氧化氢( 过酸) , 9 - 1 3 】常用的溶剂为甲酸、 乙酸。 由于氧化反应的收率普遍较低,有的文献提出,将3 , 4 ,5 一三甲氧基甲苯与三 氯氧磷进行甲酰基化反应, 1 6 1 接着用过氧化氢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处理,u 6 a t l 再 用重铬酸钠一硫酸等氧化得到辅酶q o 。【1 0 1 或者直接将甲酰基化后得到的 2 ,3 ,4 三甲氧基6 甲基苯甲醛用过氧乙酸氧化为辅酶q 0 。 2 t i 9 c h 39 c h 39 c h 3停 吼吟洲哦:h 3 监c 蛉l :瓤吼 c h s 1 3 32 - 甲基。丁二酸酐为原料 c h 3c h 3 0 i皇! 里旦竺鱼q 堕!f c i c i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m e o h 丛塑坐- m e o h o 。c 地上j h 3 0 c h31 蒜 o o c h 3 o c h 3 2 一甲基一丁二酸酐在三乙胺和氯化锌作用下,与三甲基氯硅烷反应。在氮气 保护下,于1 4 5 。c 与三氯乙烯和1 ,2 一环氧丁烷反应,除去三氯乙烯后,残余物用 甲醇处理,得到2 ,3 一二氯6 甲基一对苯二酚。然后在2 ,6 一二甲酸砒啶和乙氰水的 混合液中,由硝酸铵铈氧化成醌。再与环戊二烯加成,经甲醇钠取代氯基成甲醚, 该产品可以直接用于辅酶q l o 的合成,若在甲苯中回流数小时,即可以得到辅酶 q o 。 2 2 , 2 3 1 3 4 以2 羟基_ 3 4 5 三甲氧基苯甲酸为原料 篇命c 巳:严:器命洲3 冒吼c h z 吖於c h 3 o c h 3 o c h 3o c h o 2 羟基_ 3 ,4 ,5 一三甲氧基苯甲酸乙酯化后以硼氢化钠还原,生成2 ,3 ,4 三甲氧 基6 甲基苯酚,再氧化得到辅酶q 0 。1 1 8 1 o h :暑愈o h1 一:h ; o c h 3o c h 3 1 1 堕! 型c h 3 c h 2 0 c h 3 o ho c u - ”c , o _ 且,c 0 拶3 0 7 夼:,c h 3 嵩糟c c h h 3 3 。0 俞- - j c h 3 c h 2 n ( c h 3 ) 2 o c h 3 2 羟基3 ,4 ,5 三甲氧基苯甲酸溶于( n ,n 二甲基) 苯胺,加热脱羧,得到 2 ,3 ,4 一三甲氧基苯酚。2 ,3 ,4 一三甲氧基苯酚的甲醇溶液用冰水冷却,加入二甲胺, 滴加3 7 甲醛溶液。过夜,缓曼搅拌升温2 小时,得6 一( n ,n 二甲胺基) 甲基2 ,3 ,4 一 三甲氧基苯酚。在干燥的二氧己环溶液里,在1 6 0 ,铜一氧化铬催化和 1 4 0 k g c m 2 的氢气压下水解生成6 甲基2 ,3 ,4 三甲氧基苯酚。经氢氧化钾溶液 处理,用重铬酸钾一盐酸氧化得到辅酶q o 。p j 1 4 辅酶q i o 的合成 爷 o o 为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关于辅酶q i o 的化学合成,文献报道的不多,主要分为两类:一种是母核 化合物上引入癸异戊二烯醇( d e c a p r e n 0 1 ) ,另一种是首先在母核化合物上引入较 短的侧链,然后再引入长链。 1 4 1 德链直接引入法 。 吼 ( c 峨s n r 。h b f 3 o e t 2 c h 2 c 1 2 ,7 ;b 6 0 。t2 屿0 + d a g z o , i r 2 0 0 c q o c h 朴p 水产h o ,j ( c h 3 ) 2 州一、h 。 2 ,3 二甲氧基5 甲基1 ,4 对苯醌与环戊二烯加成,再与一溴代十聚异戊 二烯发生取代,经与甲苯共沸脱除环戊= 烯,制得辅酶q 1 0 。2 3 1 2 ,3 二甲氧基5 一甲基1 4 对苯醌用硼氢化钠还原后,甲基化得到2 ,3 ,4 ,5 四 甲氧基甲苯。再经氯甲基化反应后,用硝酸铵铈氧化得到2 ,3 二甲氧基5 氯甲 基6 一甲基对苯醌。再与二甲基聚异戊二烯铝烷在镍、磷等催化剂的作用下于低 温( - 6 0 ) 反应制得产品。【2 4 】 2 ,3 二甲氧基5 甲基1 ,4 对苯醌与三甲基聚异戊二烯锡烷在三氟化硼乙 醚的作用下,于7 8 6 0 c 反应,再以氧化银氧化得到辅酶q 1 0 。1 2 5 1 1 4 2 侧链廷长法 采用侧链延长法合成辅酶q 1 0 的关键问题在于:( 1 ) 短侧链与母体化合物 偶合的产率;( 2 ) 延长侧链时双键几何构型的保持。 利用辅酶q 7 合成辅酶q i o 。 3 9 】 先在母核上增加一个异戊二烯,再增加个由茄尼醇制得的化合物。【邶j 。审 o o 鲫吼 扣 嚣唑 毋 警 吼 书吼 茹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h 化合物2 或4 与单体3 多次化合,再增加异戊二烯得到辅酶q o 。【4 1 1 该 条路线简单,原料易得,是较为适宜的合成路线。 :詈姒 ( 十5 丫丫 s l l + e 丫 s 5 0 e = c 0 2 m e s = s 0 2 c 7 h 7 x = o a co ro c 0 2 m e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二 实验方案及原理 2 1 实验方案的选择 比较2 ,3 - 二甲氧基- 5 一甲基一1 4 - 对苯醌的各种合成路线,以对甲酚为起始原 料,经溴化、甲氧基化、羟基烷基化、氧化共四步反应的路线为最短,所用的试 剂和反应的条件都比较容易实现,收率也较高。考虑到各步所用试剂的成本,工 艺条件的难易,以及总的收率,我们选择了下述路线: b 竺! ! ! 坠! 型c h 3 0 p o l y e t h y l e n eg l y c o l c 卜b c h 3 b ! 燮:型c h 3 1 1 0 。c o c h 3 0 2 h c o o h c h 3 o o c h 3 o 最初我们选用的氧化剂是过硫酸铵,因其文献收率达到8 5 是所有资料中 最高的,且实验操作也较为简单。但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实际收率与过氧化氢 的效果差不多。 本实验重点是要打通该工艺路线,并使其能成为工业化的路线,因此解决的 问题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需顺利的完成该路线并给出合理的工艺条件 进行工艺改进,使反应路线更适宜工业化。对于原文献中各步反应的原 料、催化剂等各种试剂的用量进行研究,以确定最优的投料比。 2 2 反应机理 2 2 1 澳化反应的机理 苯环上的溴化反应是典型的亲电取代反应。对甲酚部分溶于水中因酚具有 弱酸性,在水中能够生成酚盐负离子。原来由氧原子独占的未共用p 电子与苯环 组成一个包括六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在内的p n 共轭,氧原子的负电荷分散 洲入y 呲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到整个共轭体系,使得体系趋于稳定。而氧的邻对位上的电子密度也由于氧原子 的共轭而增大,从而成为亲电试剂的进攻中心。 洲啦。一 。啪。一 溴分子在这一反应中是当然的亲电试剂,但溴本身并不能与苯环起取代反 应必须先发生极化。极化通常是借助路易斯酸的作用而发生的。溴阳离子可由 溴在强极性溶剂或所谓“卤素载体”( 如三氯化铝、三氯化铁等) 上极化而产生: 降萜一 +b 卜- f e c i h b r + f e c l 3 而在水中,未加入路易斯酸的情况下,b r + i j e t子的产生一般认为是按照如下机 理进行的: 啪- b r + h + 一一b r + + h 2 。 溴与水反应产生次溴酸次溴酸( h o b r ) 再与 r 结成产生b r + 口h 离子。 因此,溴化的第一步是溴与苯环的n 电子作用形成“络合物,紧接着b r + 从 苯环的n 体系中获得两个电子,与苯环的一个碳原子形成。键,生成。络合物, 剩余的四个电子则离域在环上五个碳原子而使苯环呈正电荷,o 络合物不稳 定,容易失去一个质子恢复芳香结构,形成取代产物: 一 b r + h b r + + +h + - i l - 一一_ h _ ,_ _ _ _ - - _ _ _ - _ - - - _ - _ - - _ 。_ 。- _ _ i - _ - - _ - l - - - _ - - - - - 。一一r 一 毗卜 抓 n 孔孙除啄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2 2 铜催化的亲校芳香取代反应 芳香化合物具有共轭的双键体系,是一类路易斯碱,因此核上取代基被亲核 试剂置换的反应通常比亲电取代难于发生。 x + :y e 叶 十:x e 在反应中,取代基x 随同成键电子对被裂去,基本上是形成一个低能量的 阴离子或一个不带电的分子。所以,比较容易被亲核取代的基团主要是卤素( 变 成卤素阴离子) 、磺酸基( 变成亚硫酸盐离子) 以及重氮盐( 变成分子氮) 等等。 然而,氢分子却难以被取代,一般只在能够除去高碱度和高反应活性的氢化物离 子的条件下,譬如通过氧化作用,反应才能够发生。 吸电子取代基能使芳烃的碱度降低,使亲电取代变得较难,而在很大程度上 有利于亲核取代反应。当这些取代基处于被取代基团的邻位或对位时,它们的活 化作用尤其显著。在以这种方式被活化了的芳烃中,卤素、氢和其他取代基甚至 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也能被羟基、烷氧基、胺基、巯基以及类似基团所取代。这 种取代的机理相当于一种加成一消除机理。 未被吸电子取代基活化的连接在芳核上的卤素在温和的条件下,一般不能被 羟基、氨基或氰基所取代。例如氯苯中氯的水解如以1 0 1 5 的苛性钠溶液进行。 大约需要3 5 0 c 的高温才能成功。经过研究,此类取代反应是通过苯炔中间体发 生的可认为是消除一加成机理。 芳香卤代物与亲核试剂在铜催化下进行的反应,是亲核芳香取代反应中的另 一类,不属于上述两类机理。其中最重要的的反应是芳香卤代物与氰化亚铜加热 合成芳香。与之相关的一些亲核试剂的反应到目前为止只发现较少的合成应用, 其使用范围目前还没有很完善地加以综合。一般认为是从芳基卤通过有机铜质体 的形成才得以进行的: a r x 十c “i ) _ + a r c u x a r _ c u x 十n u :_ + a 卜n u + c u ( i ) 十x 一 该反应中,溶剂对反应的进行有很大的影响。在甲醇钠溶液中,甲醇与甲氧 基负离子以氢键形成稳定的缔合物,由于甲醇大量存在,平衡移向左方,不利于 反应: 浙江大学项士学位论文 c h 3 0 - _ h - o c h 3 c h 3 0 - + h o c h 3 而在偶极非质子溶n - - 甲基甲酰胺( d m f ) 中则情况大不相同。二甲基甲 酰胺分子含有c - - o 极性基团,负极位于氧上,且氧的周围无空间障碍,因而负 极部分容易与正离子发生离子一偶极相互作用,即溶剂与离子发生溶剂化作用; 溶剂的正极部分空间障碍较大,难与负离子发生溶剂化作用,因而产生“自由” 的甲氧基负离子,活性很高,对反应的进行是非常有利的: o h 3 0 c - h - - o c h 3 十 卜c n ( c h o3 ) 2 一c h 。旷+ 卜叠嚣洲3 2 2 3 酚羟基的烃基化机理 制备烃基芳基醚的反应,主要是通过威廉森合成法即用酚的钠盐与卤代烃在 水、乙醇或其他有机溶剂中反应: r o _ n a 十十o r 。_ r o r 。+ n a x 苯甲醚可用酚与硫酸二甲酯在氢氧化钠的水溶液中反应制成。硫酸二甲酯是 活泼的甲基化试剂。反应活性强,沸点高,价格低廉。在一般的反应条件( 水溶 液、低温) 下,只有一个烷基参与反应: 十1 一s 0 2 一o r 苯甲醚及其它的芳甲醚也可用酚与重氮甲烷在醚溶液中反应制成。反应条件 温和,收率高。但重氮甲烷价格高,毒性大,不适合大规模的工业生产。 该步反应中,反应底物与亲电试剂和产物均溶解在有机相中,氢氧化钾则为 固相,故采用聚乙二醇作为相转移催化剂,使处于互不相溶的固一液两相体系中 的试剂发生反应。聚7 , - - 醇与氢氧化钾络合一并进入有机相,与酚羟基作用, 生成酚盐负离子,再携水分子离开有机相。 反应中,由于酚盐负离子的负电荷可离域到苯环上,故可使原酚羟基的邻对 位带有负电荷,在进行上一反应时,也能发生碳烃基化,即烃基进入酚羟基的邻 位或对位。而实际只发生氧烃基化反应,这是因为氧烃基化的速度比碳烃基化快, 而且是不可逆的。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2 4 氧化机理 观察辅酶q o 的结构我们会发现,需要氧化的部位是甲基的邻位和间位。甲 基的间位为甲氧基,这类甲醚是非常稳定的基团,是酚最常用的保护基,对一般 的酸、碱、亲核试剂、氧化剂和还原剂都不起反应。要得到2 ,3 二甲氧基5 甲基 对苯醌,就必须先将醚键断开,脱去甲氧基。 应该说,几乎所有的烷基酚醚在适宜的条件下均能被酸性试剂( 矿酸、卤化 氢或路易斯酸) 所断裂。断裂的难易程度则与各种烷基的稳定性紧紧相关。甲基 醚所处结构环境的不同会引起其稳定性程度的差异,根据这点可以进行部分脱甲 基化。 一般地说,甲醚是最稳定的,脱甲基往往需要剧烈的条件,通常用卤化氢的 水溶液或乙酸溶液煮沸脱甲基化。近年来,发展了许多较温和的脱除甲基的方法 和试剂。由于三溴化硼的脱甲基作用较强,而条件又较缓和,因此近年来应用较 广泛。反应可以在室温或低于室温的温度下,加惰性溶剂( 如戊烷、苯或二氯甲 烷) 进行。故操作比较平稳,可以在脱除甲基时不伴生其他化学反应。三溴化铝 及三氯化铝的脱甲醚活性与三卤化硼相类同,在控制的条件下,可以选择性地断 裂羰基的邻及对位或相当于迫位的甲氧基团。 a r o m e 十b b r 3 _ f a r 一甲州e1 _ a r o b b r 2 - i - m e b r ib b r 2i l屯ij a r o b b r 2 十3 h 2 0 a r o h + h 3 8 0 4 + 2 h b r 苯甲醚类化合物用酸及三卤化硼、三卤化铝脱保护的机理,是路易斯酸与醚 氧上未共用电子对络合,接着对烷基亲核性进攻。如不加上述催化剂,必须增强 进攻试剂的亲核性。 醚的氧原子上带有孤电子对,作为一个路易斯碱,在酸性条件下特别是在 浓硫酸和路易斯酸的作用下,与氢离子形成烊盐,加热后碳氧键断裂成为酚羟基。 酚羟基在氧化剂的作用下,首先形成苯氧游离基,它很活泼,可以继续氧化成醌: 曲6 一串一占l 喝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对于3 ,4 ,5 一三甲氧基甲苯而言,三个甲氧基都有可能断裂成为酚羟基,因而 羟基的位置和多少是难以控制的。由于苯氧游离基的活泼陛,很容易进行其它的 游离基反应,例如聚合反应,从而影响了醌的产量。 2 3 分析方法 2 3 1 气相色谱法 2 3 1 1 操作条件 色谱柱:s e 3 0 载气:氢气( 2 0 m l m i n ) 层析室温度:1 7 0 气化温度:1 8 0 。c 检测( 热导) 温度:1 8 0 进样体积:2 3 微升 2 3 1 2 检涌步骤: 1 注入标样一次。 2 注入待测样两次。 3 对比标样和待测样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判定待测样的组分及含量。 2 3 2 薄层色谱法 所需化学物质: 硅胶板 石油醚 氯仿 丙酮 乙醚 检测步骤t h s gf 2 5 4 分析纯 分析纯 分析纯 分析纯 1 将少量的标样和待测样溶于1 毫升乙醚中,振荡,使其充分溶解。 2 在薄层层析板上点上适量的标样和待测样。 3 将该薄层层析板置于盛有展开剂的广口瓶中,展开约l o 厘米。 浙江大学碗士学位论文 4 取出薄层层析板,干燥。 5 于荧光灯下或碘瓶中显色。 6 对比标样和待测样斑点的位置和深浅,进行判定。 2 3 3 熔点测定法 将待测样研成细末,充分干燥。取适量置于玻璃毛细管( 中性硬质玻璃管, 内径0 9 1 1 m m ,长度约1 0 c m ,一端封熔) 中,将待测样尽量装得紧密。将该 玻璃毛细管插入熔点仪。在预测的熔点附近缓慢升温,记录待测样品在毛细管内 开始局部液化时的温度,作为初熔温度:待测样品全部液化时的温度作为全熔温 度,即得该样品的熔程。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三实验部分 一,、o h r , 3 1 实验过程 3 1 1 主要实验原料和仪器设备 3 1 1 1 主要实验原料 原料名称规格产地 对甲酚 a r 上海化学试剂公司 溴 a r 上海试剂一厂 二甲基甲酰胺 a r 如皋市金陵试剂厂 甲醇钠工业级杭州试剂厂 氯化亚铜 c p 上海振欣试剂厂 浓盐酸工业级杭州试剂厂 甲苯 c p 杭州化学试剂厂 聚乙二醇4 0 0 a r 上海试剂一厂 硫酸二甲酯 c p 上海金山化工厂 氢氧化钾 a r 杭州化学试剂厂 甲酸 a r 宜兴第二化学试剂厂 过硫酸铵 c p 杭州化学试剂厂 浓硫酸 c p 临平化工试剂厂 = 氯甲烷 a r 杭州双杭化工试剂厂 石油醚 a r 杭州炼油厂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1 1 2 主要实验仪器及设备 玻璃仪器:三口烧瓶、烧杯、分液漏斗、冷凝管等 实验设备:s h z d 循环水式真空泵、z f q 8 5 a 旋转蒸发仪、j b l 3 0 d 恒 速搅拌器等 分析设备:1 0 3 型气相色谱仪、w r r 熔点仪、紫外荧光仪、核磁共振仪、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 3 2 实验操作 3 2 1 2 , 6 二溴4 甲基- 苯酚的制各 c h 3 曼生 , r o o m t e m p 0 h c h 3 b r 在1 0 0 0 毫升三口瓶中,加入1 6 2 克( 1 5 摩尔) 对甲酚和2 0 0 毫升水,于室 温下缓慢滴加1 5 9 毫升( 3 1 摩尔) 液溴,滴加速度以溴的红棕色迅速消失为宜。 一般反应- - d , 时左右。滴加完毕,继续搅拌半小时。加入亚硫酸氢钠溶液,搅拌, 除去少量未反应的溴,得到白色固体产物。过滤、水洗,最后以少量石油醚润洗, 在阴凉处晾干。得到3 9 0 克白色粉状产品,熔点4 4 4 - 4 5 2 。 3 2 2 2 , 6 二甲氧基_ 4 - 甲基- 苯酚的错备 b c h 3 卧 嚣d m f c 1 1 矿c c h 3 o c h 3 在5 0 0 毫升三口瓶中,加入2 2 0 克纯度2 8 的甲醇钠溶液,蒸出甲醇,得到 固体甲醇钠。向烧瓶中加入3 0 0 毫升二甲基甲酰胺,8 0 克( o 3 摩尔) 2 , 6 二溴 4 甲基苯酚,3 克( o 0 3 摩尔) 氯化亚铜,升温,于1 1 0 * c 下回流1 2 小时,冷却,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缓慢加入浓盐酸9 0 毫升,调节p h 值为3 , - 4 。加入少量水,减压过滤,滤饼用三 氯甲烷洗涤,并用4 0 0 毫升三氯甲烷萃取滤液。萃取液多次水洗后,硫酸镁干燥 滤除硫酸镁后脱去溶剂,得到浅棕色油状液体产物2 ,6 二甲氧基4 甲基苯酚5 3 1 克,收率9 8 。 3 2 3 3 , 4 5 三甲氧基一甲苯的制各 o h c h 3 0 c h 3 o c h 3竺堕垒:型塑坚 三h 3 0 p o l y e t h y l e n eg l y c o l ,9 0 。c c h 3 o e l l 3 在2 5 0 毫升三口瓶中,加入3 4 克( 0 2 摩尔) 2 , 6 一二甲氧基一4 甲基苯酚, 1 0 0 毫升甲苯,3 克聚7 , - - 醇- 4 0 0 ,混合均匀后再加入1 0 克( o 2 5 摩尔) 氢氧化 钠,搅拌缓慢加入2 5 毫升硫酸二甲酯。于9 0 1 2 回流1 小时。加入少量水,回 流半小时,冷却后用氢氧化钠溶液和水分别洗涤数次,甲苯层经硫酸镁干燥后脱 溶,得到浅褐色油状产物3 , 4 ,5 三甲氧基甲苯3 3 6 克,收率9 0 。 3 2 4 2 , 3 二甲氧基5 甲基1 , 4 对苯醌的制备 o m e c h 3 0 c h 3 c h 3 0 c h 3 0 o o o h 3 在2 5 0 毫升三口瓶中,加入3 , 4 ,5 一三甲氧基甲苯1 0 克,甲酸1 0 0 毫升,于 3 0 。c 滴加3 0 过氧化氢3 0 毫升,同温下继续反应0 5 l 小时,加水,用二氯甲 烷萃取,萃取液经水洗、干燥、脱溶,得到红棕色油状液,冷却后凝固,用石油 醚重结晶,得到红色针状晶体4 克,收率4 0 。 3 3 实验结果及讨论 3 3 1 溴化反应 3 3 1 1 实验过程研究 根据文献报道,对甲酚溴化生成2 , 6 = 溴- 4 一甲基苯酚的实验操作过程如下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在1 0 0 0 毫升三口瓶中,加入1 6 2 克( 1 5 摩尔) 对甲酚和2 0 0 毫升水,缓缓滴加 1 5 9 毫升( 3 1 摩尔) 的液溴,滴加速度以溴的红棕色迅速消失为宣。滴加完毕, 继续搅拌2 0 分钟,冷却后得到白色固体产物,经过滤、水洗、干燥,可得到4 0 2 克白色晶体产物,熔点为4 3 , - - 4 6 c 。 3 3 1 2 工艺条件的确定 根据溴化反应的机理,溴分子发生反应时,溴阳离子与苯分子结合,溴阴离 子或次溴酸阴离子则与断裂下来的氢离子化合成稳定的溴化氢,或次溴酸。本反 应需要上两个溴取代基,因此,对甲酚与溴的化学配比应为1 :2 。为使对甲酚 尽可能反应完全,通常把溴的投料比加大。 对甲酚是比较活泼的反应底物,溴化反应容易进行,反应条件温和,取代完 全,没有三溴取代物一溴取代物含量也很低。由于酚羟基的存在,产物在略高 的温度中即会被空气氧化,由白色变为红色。因此,不宜采用普通的烘箱进行干 燥,可在常温下减压干燥或者在阴凉处晾干。 3 3 1 2 1 反应时间 根据对甲酚的活性和溴代物的取代规律,对甲酚一溴化速度很快。反应过程 中会放出大量的热,需要水浴并注意控温。由于溴在反应过程中不断消耗,加之 溴是钝化取代基,第二个溴的取代速度逐渐变慢,即使液溴滴加完毕之后,最好 仍继续搅拌若干分钟,使反应完全。 表1 1反应时间对转化率的影响 请盲编号实验1实验2实验3 投料量幢 2 75 41 0 8 液溴m l 2 65 31 0 6 水m l 5 01 0 01 5 0 0 5 原料, 1 9 52 1 72 2 1 小时 产物, 6 5 66 3 86 0 5 4 原料, oo0 l 小时 产物, 9 9 19 9 49 9 6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中的反应温度均为室温。产物里的杂质为2 溴- 4 甲基苯酚,含量很少, 对下一步的反应没有影响。 试验过程中用薄层色谱跟踪了反应进程,取实验2 不同时刻薄层分析结果表 示如下: 石油醚:氯仿= 1 :1 液溴滴加完后,原料大部分反应完,继续搅拌o 5 小时或1 小时,差别不 大。因此没有必要长时间搅拌,有半小时就可以了。 3 3 1 2 2 平行试验 该步反应所用的实验条件为:投料比为1 :1 2 1 ,水中,室温。为验证上述 条件下反应的稳定性,按照上述条件进行平行试验,试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1 - 2 平行试验结果 请盲编号实验4实验5实验6实验7 投料量,g 5 41 0 81 0 81 6 2 液溴m l 5 71 0 61 0 6 1 5 9 反应时间h r 4 0 3 54 54 0 产物幢 1 3 l _ 32 5 4 2 5 53 9 0 收率, 9 8 79 5 59 5 59 7 0 - 2 1 一 一_ _ _ _ _ _ - - - _ _ - - 。_ _ _ _ 。_ i i - _ _ - _ _ _ _ - _ - _ - _ - - _ - - _ - 。1 一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由上表可知,在上述实验条件下,溴化反应的收率基本是稳定的。 3 3 2 醴化反应 3 3 2 1 实验过程研究 文献报道由2 , 6 二溴4 一甲基苯酚制备2 , 6 二甲氧基4 一甲基苯酚的实验过程 如下:在1 0 0 0 毫升三口瓶中,加入2 8 0 毫升甲醇,小心加入3 5 克( 1 5 摩尔) 金属钠,待钠完全溶解后,蒸出过量的甲醇,得到固体的甲醇钠,然后向烧瓶中 加入2 4 0 毫升二甲基甲酰胺,6 0 克( o 2 2 6 摩尔) 2 , 6 二溴4 甲基苯酚,1 6 8 克 ( o 0 8 8 摩尔) 碘化亚铜,于1 1 0 下回流2 小时后,冷却,再小心地加入1 2 0 毫升浓盐酸,使p h 为3 4 ,然后用乙醚抽提。抽提液经水洗、干燥、脱溶,可 得到3 8 5 克浅棕色粘稠状产物2 ,6 - - - 甲氧基4 甲基苯酚,含量为9 0 ,产率为 9 1 。 3 3 2 2 工艺条件的确定 3 3 2 2 1 催化剂用量 根据烷氧基离子与卤代芳烃反应的机理,亚铜盐对于反应的进行有着重要的 作用。上一资料中以碘化亚铜为催化剂,与2 , 6 二溴4 一甲基苯酚的摩尔配比为 o 3 9 :1 。碘化亚铜是一种较为昂贵的试剂,为了尽可能减少碘化亚铜的用量, 分别采取了不同的配比进行试验,实验结果如下: 表2 - 1 碘化亚铜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面滁编号实验t实验2实验3实验4实验5 原料g 3 03 05 3 25 3 25 4 甲醇钠幢 1 4 51 4 52 2 01 5 02 2 0 二甲基甲酰胺m l 1 0 01 0 02 0 01 0 02 0 0 碘化亚铜儋 8 44 27 63 81 9 反应时间h r 2 5221 53 产品g 1 7 51 7 73 4 43 4 32 7 注:所有反应均是在1 1 0 。c 的回流温度下进行的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由上表的数据可以看出,实际上碘化亚铜的投料比并不需要象资料上的那样 大,o 1 :1 的比例即可满足反应进行的需要。 考虑到碘化亚铜的价格比较贵,后又参考类似反应的例子,选择了较便宜的 氯化亚铜代替碘化亚铜,其催化的实验结果如下: 表2 2 氯化亚铜对反应的催化影响 盲酽编号实验6实验7实验8实验9 二溴对甲酚佗 2 6 65 3 22 6 62 6 6 甲醇钠g 7 51 5 07 57 5 二甲基甲酰胺m l l o o2 0 01 0 01 0 0 氯化亚铜幢 l20 6 o 反应时间h r 222 l 产品旭 1 5 93 2 81 4 3o 由表中数据可见,氯化亚铜的催化效果也是很好的,即使较小的用量就能使 反应完全,但若不用亚铜盐,则反应的发生是非常困难的。氯化亚铜与原料的比 例确定为0 1 :1 ,即2 6 6 克原料反应需要1 克的氯化亚铜。 3 3 2 2 2 甲醇钠的用量 在影响反应进行的各因素中,除了催化剂氯化亚铜外,作为进攻试剂的甲醇 钠,其用量显然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文献中给出2 ,6 二溴4 甲基苯酚与 甲醇钠的摩尔比例为1 :6 6 4 ,即取代1 个溴需要3 3 2 个甲醇钠。其它的资料中 的比例也与此数据相近。 为了进一步明确二者之间的比例关系,并考察是否能用更小的用量,实验过 程中分别采取了不同的配比,实验结果如下: 表2 - 3甲醇钠用量对转化率的影响 葡盲缔号 实验1 0实验1 1实验1 2实验1 3实验1 4 二溴对甲酚幢 5 3 22 6 62 6 62 6 62 6 6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甲醇钠佗 2 2 07 77 06 1 65 6 二甲基甲酰胺m l 2 2 0l o o1 0 0l o o1 0 0 氯化亚铜幢 211l2 反应时间h r ll122 反应温度 1 1 01 0 71 0 51 0 51 1 0 收率 9 8 19 7 89 8 27 1 6 5 0 3 注:表中的甲醇钠的用量均指2 8 的甲醇钠溶液,反应时需蒸除甲醇 根据上表的数据可以看出,甲醇钠的实际用量完全可以比资料上的少。但若 只按照化学计量比投料,则又无法反应完全。我们通过实验,确定二者的摩尔比 例1 8 2 :l ,质量比为2 如2 9 :1 。 3 3 2 2 3 反应温度 一般而言,反应温度升高,能加速反应的进行。但温度商,也会促进副反应 的发生。咀二甲基甲酰胺作溶剂,反应温度最高可控制在1 1 0 左右。而实际上, 在较低温度时,一般约9 0 ,就有缓慢的回流发生。为了进一步明确温度对反 应时间及反应结果的影响,我们选择不同的温度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如下: 表2 - 4 温度的影响 j i 盲、编号实验1 5实验1 6实验1 7实验1 8 原料幢 5 3 - 22 6 62 6 65 3 o 甲醇钠旭 1 5 57 77 01 5 0 反应温度 1 1 01 0 09 01 2 0 反应时间h r 1l4l 产品产品 9 8 89 8 38 8 29 8 5 组成 0ooo 原料 杂质 1 21 61 1 8 1 5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由表上的数据可以看出,9 0 的回流温度下,原料虽然全部反应,但经过较 长时间后终有少量一溴代物不能全部转化,而以2 溴6 甲氧基4 一甲基苯酚的形 式存在。温度在1 0 0 1 2 0 时则反应进行得很完全,而且反应速度快。 回流温度是溶剂瓶中试剂的饱和蒸汽压所对应的温度,与试剂的组成有密切 的关系。低沸点的组分含量低,则回流温度高;反之,则低。实验情况也证实了 这一点。由于甲醇的沸点较低,它与甲酰胺的混合溶液在较低的温度下就会发生 回流。因而甲醇蒸除与否直接影响到回流温度的高低。未蒸去甲醇的反应溶液。 其回流温度在8 0 , - - 9 0 ,原料根本无法反应完全。要达到更高的温度,必须将甲 醇完全蒸出,但当投料多时,这必将花费较多的时间和能源。而且温度高副反 应也会增多。而在1 0 0 1 1 0 的回流温度下,反应既能进行得完全,速度又快、 时间短,所以将合适的回流温度确定为1 0 0 1 1 0 。 3 3 2 2 4 反应时间 从前面的部分能够看出,回流温度直接影响到反应时间的长短。温度高,反 应时间短;温度低,反应时间长。对相同时间而不同回流温度下的转化率进行了 考察,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2 5反应时间对转化率反应的影响 葡百编号实验1 9实验2 0实验2 1 原料儋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