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时区域和区域差异,课程标准,1.了解区域的含义。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学习目标,1.了解东部季风区内南方、北方在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方面的差异,学会从人地关系协调一致的角度分析区域差异和区域特征。2.了解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经济差异,掌握分析区域经济差异的思路和方法。,基础知识梳理,教材梳理1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阅读教材P9P12“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填写下列知识。,1.北方与南方分界线:_一线。2.自然环境差异,秦岭淮河,低山和丘陵,温带季风,3.人类活动差异,一年三熟,水田,小麦,稻谷,苹果,柑橘,直率,婉转,【图表解读】1.读教材“图1-1-8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据图分析:,(1)图中在东部季风区内进一步划分次一级区域,是以什么要素作为标准划分的?(2)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是如何划分的?提示(1)主要按日平均气温10积温的多少划分;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积温14003200、华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积温32004500、华中华南亚热带湿润地区和华南热带湿润地区大致以积温7500等值线为界。(2)干湿地区的划分是按照年降水量与年蒸发量之间的关系,湿润与半湿润地区年降水量都大于年蒸发量,但年降水量不同,湿润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大于800毫米,半湿润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一般为400800毫米。,2.读教材“图1-1-11自然环境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据图列表分析京塘高速公路和珠江航道所属的区域,影响因素和交通特点。,提示,教材梳理2中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阅读教材P12P14“中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填写下列知识。,1.范围,(1)东部地带:a_、京、津、冀、鲁、苏、沪、浙、b_、粤、c_、琼。(2)中部地带:内蒙古、d_、e_、f_、豫、鄂、湘、g_、h_。(3)西部地带:新、j_、宁、青、i_、藏、k_、渝、贵、l_。,辽,闽,桂,黑,吉,晋,皖,赣,甘(陇),陕(秦),川(蜀),云(滇),2.区域差异,交通,交通,东部,中部,西部,扩大,东部,中西部,【图表解读】1.读教材“图1-1-14中国三个经济地带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比较”,据图分析三个经济地带经济发展的差异。,提示三个经济地带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都是增加的,增加最多的是东部经济地带。2005年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东部最高、西部最低。,2.读教材“表1-1-2中国三个经济地带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的变化(%)”,据表分析三个经济地带经济发展的差异。,提示从表中可以读出,三个地带中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各地带的地区生产总值所占的比重只有东部基本上是在逐年增大,中部和西部都基本上是在减小。,预习效果自测读下图,完成12题。,1.图中乙、丙两地之间山脉的地理意义是(),A.中国地势第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B.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之间的分水岭C.四川省与陕西省之间的分界线D.春小麦与冬小麦之间的分界线,2.丁所在地形区的冬季气温与同纬度的东部地区比较(),A.气温高,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B.气温低,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C.气温高,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D.气温低,主要影响因素为洋流解析通过周围地理事物的判定可知,该山脉为我国的秦岭。丁所在的地形区是我国的四川盆地,北部为大巴山脉,使冬季风对四川盆地的影响较小,从而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气温要高。答案1.B2.C,读“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图”,回答34题。,3.关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部经济地带和东部季风区的范围是基本吻合的B.西部经济地带位于内陆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均属于沿边省区C.重庆市属东部经济地带D.中部经济地带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4.关于三个经济地带协调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将部分高能耗、高原料消耗的企业转移到资源丰富的中、西部B.将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到人口稠密的东部C.将大运输量的企业转移到交通发达的东部D.将轻工业和农牧业转移到资源短缺的东部,解析第3题,东部经济地带包括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12个省级行政区,与东部季风区相差甚远;西部包括陕、甘、宁、青、新、川、渝、贵、云、藏10个省级行政区,并非都是沿边省区;重庆市属于西部经济地带;三个经济地带中,中部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第4题,东部地带有资金和科技优势,中、西部有丰富的能源、矿产,因此可以把部分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和部分高能耗、高原料消耗的企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适宜在中、西部就地加工的农牧产品加工企业也转移到中、西部的农牧业地区,加强东部与中、西部的联合,协调地区差异,实现共同发展。答案3.D4.A,5.读“我国甲、乙两个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为我国_地区,该地区有我国重要的_平原、_平原和_平原。乙为我国_地区,该地区在开发早期不利的条件是_。(2)甲地区以_气候类型为主,其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如何?,(3)从土地利用方面比较甲、乙两地,完成下表。,解析第(1)题,根据两地区图形轮廓判断甲、乙分别是我国东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第(2)题,由于两地纬度位置的不同,导致两地气候不同。第(3)题,熟练掌握东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土壤、耕地,人均耕地占有量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答案(1)东北三江松嫩辽河长江中下游稠密的水系,土质粘重,开垦困难(2)温带季风时间: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空间: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3)见下表,探究点一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案例探究】,结合图示探究:(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自然亚区:A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B华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C华中华南亚热带湿润地区,D华南热带湿润地区。地貌单元:E云贵高原,F大兴安岭(山脉)。(2)在图中适当位置,用粗线画出我国东部最重要的一条地理分界线。(3)AD陆地自然带的变化,其主导因素是热量。(4)A地区的耕地以旱地为主,耕作制度是一年一熟,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5)B、C、D三地区中,水运较为发达的是C、D,其主要原因是降水多,水系发达。(6)窑洞主要分布在A、B、C、D四地区中的B地区,该地区人们的主食以面食为主;方言较多的是C、D地区,反映了该地区的区域环境特点是交通不便,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战乱灾荒较少,人群在地域上相对稳定。,提示(1)东部季风区由北向南可以分为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华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华中华南亚热带湿润地区、华南热带湿润地区四个亚区。(2)东部季风区最重要的一条地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此线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以南为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3)AD自然带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热量条件的变化,体现了陆地自然带纬度地带性的变化规律。(4)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耕地以旱地为主;东北地区除辽南外,其他地区的耕作制度都是一年一熟;A所在的松嫩平原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为春小麦。,(5)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由于降水多,河湖广布,水运发达。(6)我国的窑洞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上,在图中属于B所在的区域,该区域主要的粮食作物为冬小麦,人们的主食以面食为主;我国南方地区由于地形相对崎岖,交通不便,历史上战乱较少,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导致方言较多。,【反思归纳】1.区域差异类试题的3大解题流程,区域特征差异分析类题目以区域特征分析为基础,通过分析比较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多采用比较法。区域差异的比较分析常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比较区域条件或特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常侧重于比较不同点即区域差异比较。二是比较区域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或者说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或者说优势条件和限制条件。三是比较区域的自然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在高考中,常以“比较两区域的自然特征(或人文特征)”的设问形式出现。,(1)比较区域条件或特征的异同点,其解题流程为,(2)比较区域的优势条件和限制条件,其解题流程为,(3)比较区域的自然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其解题流程为,2.自然环境因素差异,(1)气候差异的形成,(2)地貌差异的形成,(3)水文差异的形成气候因素中的降水量差异直接造成河流水量差异。地形条件决定了河流支流多少、流域面积大小和流速大小的不同。流域内的植被状况不同造成河流含沙量的不同。河流所处的纬度及流向决定了有无冰封期、冰封期长短及有无凌汛现象。(4)土壤差异的形成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3.人类活动因素差异分析,人类活动因素差异主要表现在农业、工业、人口、城市、交通等几个方面,其差异形成的原因具体分析如下:,【即时巩固】20世纪50年代我国以秦岭淮河为界,把其北方划为强制集中供暖区(如下图所示)。完成(1)(2)题。,(1)“北方是冷,冷的是皮;南方是冷,冷的是骨”,影响这种体验差异最可能的因素是()A.气温B.气压C.湿度D.阳光(2)秦岭淮河以北地区为强制集中供暖区,冬季供暖主要利用的能源是()A.石油B.天然气C.电D.煤炭,解析第(1)题,以秦岭淮河为界,北方最冷月气温小于0,南方大于0,区域气温、气压、阳光差异,直接影响的是表面皮肤,冬季北方湿度低,空气与皮肤热交换能力差,不会有骨冷的感觉;南方湿度高,空气与皮肤热交换能力强,身体热量散失快,感觉身体内外都冷,所以有骨冷的说法。第(2)题,秦岭淮河以北地区主要包括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北方煤炭资源丰富,所以煤炭是冬季供暖主要利用的能源。答案(1)C(2)D,探究点二中国三大经济地带【案例探究】20世纪80年代,我国在沿海设立了一批对外开放港口城市,拉开了外商在中国大规模投资的序幕。,材料一见图1。,材料二见图2。,材料三见图3。,材料四见下表。不同年份外商在中国直接投资的地区比例(%),结合材料探究:(1)图2表明外商在中国东、中、西部投资增长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共同特征是_。外商投资快速增长的原因是(多选)()A.自然条件优越B.市场潜力大C.矿产资源丰富D.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成熟E.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转移,(2)图3表明外商在中国投资的产业结构特征是_;材料四反映出外商在中国投资的地区分布特征是_。(3)分析外商在东部投资的原因。(4)中西部应该采取哪些对策吸引投资?,提示(1)共同特征:外商在中国投资增长速度变化大(波动性强);19901992年增长(上升);19941995年和19971999年减小(下降);19921994年增长速度最快;19981999年增长速度最慢BDE(2)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第二产业)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沿海地区)或集中程度高;东部高西部低(从东部向西部递减),(3)原因: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地势低平,气候温和多雨(气候条件优越);经济发达,城市密集;基础设施完善;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文化科技发达,人口素质高;市场潜力大,居民消费水平高,购买力强;经济腹地广;市场经济体制健全,优惠政策多(政府管理比较高效)。(4)对策:提高办事效率,优化投资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加大教育投入,培养高素质人才;实施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调整产业政策,引导投资方向。,【反思归纳】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差异的影响因素,(1)自然因素,(2)社会经济因素,【即时巩固】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差异显著。下图是“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图”和“部分典型动物、传统民居的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1)图中典型动物、传统民居的分布从侧面反映出形成我国三大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是()A.土壤和植被B.气候和地形C.水文和土壤D.植被和水文(2)关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个经济地带的范围与三大自然区完全重合B.中部经济地带面积最大C.西部经济地带人口最稠密D.东部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最高,解析第(1)题,我国三大自然区域是指东部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能力提升试题B卷-附答案
- 药品管理制度相关试题(附答案)
- 中外建筑艺术漫谈知到智慧树答案
- 导尿相关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
- 新版《药品召回管理办法》培训试题及答案
-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知到智慧树答案
- 口腔护士四手操作流程试题(附答案)
- 2025年车辆挂名权抵押担保服务协议
- 2025年度汽车烤漆行业市场调研与咨询合同
- 2025年度城市污水处理设备采购安装及运营合同
- 中小学教师岗位安全工作指南培训
- DB14T 1596-2024玉米间作花生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
- 2025-2030坚果炒货市场发展分析及行业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厨房安全知识培训
- 刑事撤案申请书
- 小学数学作业与核心素养的培养
- 2023年山东临沂中考英语试题及答案
- 2024年考研英语一阅读理解80篇试题及答案
-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紧急避险系统建设规范培训
- 企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制度
- 税务助理招聘笔试题与参考答案(某大型国企)2024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