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质煤稳定燃烧的“三高一强”原则分析.pdf_第1页
劣质煤稳定燃烧的“三高一强”原则分析.pdf_第2页
劣质煤稳定燃烧的“三高一强”原则分析.pdf_第3页
劣质煤稳定燃烧的“三高一强”原则分析.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43 卷第 5 期 2012 年 9 月 锅 炉 技术 B 0 ILE R T E C H N 0I 0G Y V o 1 4 3 ,N O 5 S ep ,2 0 1 2 【 燃料 与燃烧 】 劣质煤稳定燃烧的“ 三高一强 原则分析 闰顺林 ,陈华 刚,董 标 ,魏杰儒 (华北 电力 大学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 ,河北保定 071003) 摘要 : 在分析煤 粉气流稳燃机理 的基础上 , 归纳总结 出了强化劣质煤燃烧 的“ 三高一 强” 的基本原则 , 即提 高着火 区温度 、 提 高煤粉浓度 、 提高烟气 回流量和强化燃烧过程初始 阶段 ; 通过对若 干煤 粉燃烧器稳燃 原因 的 分析 , 印证了“ 三高一强” 原则 的良好应用效果 。 关键词 : 劣质煤 ;稳燃 ;三高一强 ;燃烧器 中图分类号 : T K 229 6 文献标识 码: B 文章编号 : 16724763(2012)050046 04 O 前 言 目前 , 由于 我 国 电力 工 业 的迅 猛 发 展 , 煤 炭 供 应 日益 紧 张 , 燃 煤 质 量 难 以保 证 , 而 劣 质 煤 的 储 量 很大 , 主要 用 于动 力 燃 烧 , 因 此 很 多 电厂 需 要燃 烧劣 质 煤 , 包 括 挥 发 分 低 的 贫 煤 和 无 烟 煤 , 以及 灰分 高 的劣 质 烟煤 。劣 质 煤 燃 烧 的 显 著 特 点是 着火 困难 , 且 着 火 后 难 以稳 定燃 烧 和燃 尽 , 一 方面易引起锅炉灭火放炮事故, 另一方 面为 了 稳 定燃 烧需 要投 入 大量 燃 油 , 严 重 影 响 了锅 炉 运 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煤粉燃烧器 作为锅炉燃 烧 系 统的最 主要 部 分 , 承担 着保 证 劣 质 煤及 时 着 火和稳定燃烧 的重要任务。国内外已经研 制 出 了一些 适合 燃用 劣质 煤 的燃 烧 器 , 如 预燃 室 燃 烧 器 、 P A X 燃烧器和船形体燃烧器等。但随着煤质 继 续 变差 和电 网调 峰 幅度 日益 增 大 , 劣 质煤 在 低 负荷下 仍不 能保 持稳 定 燃 烧 , 需 要 对 燃 烧设 备 作 进 一 步的 改 进 , 同时 应 重 视 燃 烧 理 论 的研 究 , 为 稳 燃技 术 的研发提 供理 论指 导 。 1 煤粉气流 稳燃机理与“ 三高一强” 原则 1 1 煤粉气 流 的着火 与稳燃 在 煤粉 炉 中 , 煤 粉 气 流 喷 入 炉 膛 后 , 受 到 高 温烟气的不断加热 , 当煤粉气流温度达到着火温 度时即开始着火燃烧 。将煤 粉气流从初温加热 到着 火 温度所 需 的 热量 称 为着火 热 , 用 Q zn表 示 , 其表 达式 为 : Q ,h B ( C 。 里 + c ) x (T zhT 。 ) + B bM 而ar2 512+ C q( 一 一 E2 512一C 。 (To一100) (1) 式 中 : B 每 台燃烧 器 的燃煤量 , kg s; V 一 次风量 , m 。 kg ; C。 , C , C 广分别 为空气 、 煤 粉和 水蒸气 的 比热 , kJ (m 。 k ) ; q 固体 不完全 燃烧 损失 , ; M a 煤 的收 到基水 分 , ; M 煤 粉的水 分 , ; 丁 zh 着 火温度 , K ; 丁 0 煤 粉气流 初温 , K 。 从式 (1)中 可 以看 出 , 影 响 煤 粉 气 流 着 火 热 的因素 主要有 3 个 , 即一 次风 量 V 、 着 火温 度 和煤粉气 流初 温 T 。 。 煤粉 气 流喷入 炉膛 后 , 从 炉 膛 中 吸收 的热 量 主要有两部分 : 一是高温烟气对煤粉颗粒 的辐射 热 , Q 用 表示 ; 二 是 煤 粉气 流卷 吸周 围高 温 烟 气 的对流换 热 , 用 Q 表 示 。这样 , 煤 粉 气 流吸 收 的 热 量用 Q t表 示 , 则 : Q 一Q + Q h (2 ) 由热量平衡可知, 煤粉气流开始着火并稳定 燃 烧 的条件是 Q Q z , 即 Q + Q h Q 。 h (3 ) 收稿 日期 : 2012 04 10 作者简介 : 罔顺林(1959 一 ) , 男 , 教授 , 主要从事电站锅炉安全经济运行与节能方面 的研究 。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第 5 期 闫顺 林 , 等 : 劣质煤 稳定燃烧 的“ 三高一强” 原则分析 47 从式 (3)可 以看 出 , 要 想 提 高 煤 粉 气 流 的 燃 烧稳 定性 , 应 从 两方 面着 手 : 一 是 减 少 煤 粉 气 流 的着 火热 Q , 由式 (1)可 知 , 这 就 要 求 燃 料 有 较 低 的着火 温度 , 较 高 的气 粉混 合 物 初 温 和较 小 的 一 次风 比例(即较高的煤粉浓度) ; 二是提高煤粉 气 流 的吸热量 Q , 即提 高 辐 射 吸 热 量 Q 和 对 流 换 热量 Q 。 1 2 “ 三高一 强” 原 则分 析 1 2 1 着 火 区温度 对劣 质煤稳 燃 的影响 对煤 粉气 流 吸热 量作 进 一 步 分 析 , 其 中烟 气 对 煤粉 颗粒 的辐射 加热 量 Q 为 l_】 : Q 一N 丌 ; e ( T ) (4) 式 中 : N 颗粒 总数 ; d 。 颗粒 直径 , m ; 颗粒 黑度 , ; 。 波尔 兹 曼 常 数 , 其 值 为 5 67 10 w (m K ) ; T 烟气 温度 , K ; T 。 颗粒 温度 , K 。 煤 粉 气 流 与 高 温 烟 气 的 对 流 换 热 Q 近 似 为 j: Q h C V (T 一 T h) (5) 式 中 : C 烟气 比热 , kJ (m 。 K ) ; 卷 吸烟气 量 , m 。 s。 从 式 (4)、 (5)可看 出 , Q 与 T 的四次方 成 正 比, Q 与 T 成 正 比 , 因而 提 高 着 火 区烟 气 温 度 T 可增加 煤粉 气流 的辐 射吸 热量 和对 流换 热量 , 使 式 (3)更 易 达 到 平 衡 。对 于 挥 发 分 低 的 劣 质 煤 , 析 出 的挥 发分 浓 度很 难 达 到均 相 着 火 所需 的 极 限浓 度 , 倾 向于发 生 颗粒 直 接着 火 的多 相 着火 方 式 。由于颗 粒 着 火 的 温度 远 高 于 挥 发 分 着 火 的温度 , 导致 劣质 煤 的 着火 温 度较 高 , 由式 (1)可 知 , 煤 粉气 流 的着火 热 随 之增 加 。因而 提 高 着 火 区温 度对 于劣质 煤 的稳定燃 烧更 加重要 。 为 了提 高着 火 区烟 气 温度 , 可 以在 炉 膛 中设 置卫燃 带或 采用 预 燃室 。同 时 , 利 用 强 回流 区 使 大量 热烟 气 回流 到 着 火 区 , 加 热 煤 粉 气 流 , 使 煤 粉 气 流提 前 着 火 , 释 放 大 量 热 量 , 其 中部 分 热 量 又随热 烟气 回流 带 回到 着 火 区 , 这 样 形 成 良性 循 环 , 保 持 了着 火 区 的高 温 。 1 2 2 煤粉 浓度 对劣 质煤稳 燃 的影 响 煤 粉浓 度 对 气 流 着 火 特 性 的影 响 是 多方 面 的 。从 着 火 热 角 度 , 由式 (1)可 知 , 煤 粉 浓 度 越 高 , 输 送单 位 煤 粉 的一 次 风 量 越 小 , 煤 粉 气 流 的 着火 热 越 小 。从 辐 射 传 热 角 度 看 , 煤 粉 浓 度 越 高 , 单位 空 间 内煤 粉 颗 粒 数 越 多 , 吸 收 的辐 射 热 越 多 。从 着 火 方 式 角 度 看 , 随 着 煤 粉 浓 度 增 加 , 挥 发分 析 出更 加集 中 , 挥 发分 浓 度 更 易达 到 着火 的极 限浓 度 , 实 现 均 相 着 火 , 均 相 着 火 的 温 度远 低 于多 相着 火 的温度 。可见 , 提 高 煤 粉浓 度 有 利 于煤粉 气流 的着火 与稳 燃 。 但 是 , 煤 粉浓 度 并 不 是 越浓 越 好 。 阎维 平_3 通 过试 验证 明 煤 粉 气 流 的 着 火 存 在 最 佳 煤 粉 浓 度 , 即通 过 比较 同一 工况 下 不 同煤 粉 浓 度 时火 焰 温 度水 平 的高低 , 达 到最 高 火焰 温 度 时 的煤 粉 浓 度 即为该工况下相应煤种的最佳煤粉浓度。表 1 汇总 了试 验 测 得 的 最 佳 煤 粉 浓 度 值 , 可 见 , 影 响 最 佳煤 粉 浓 度 的 因素 有 煤 质 和 一 次 风 温 。对 于 挥 发分 及 发 热 量 较 高 的 烟 煤 , 着 火 温度 低 , 所 需 的着火 热较 少 , 最佳 煤 粉浓 度 值 较 低 。对 于挥 发 分较低 的贫 煤 或 无 烟 煤 , 着 火 温 度 高 , 所 需 的着 火 热 较多 , 火 焰 传 播 速 度 较 低 , 最 佳 煤 粉 浓 度 值 则 高 于常 规 的煤 粉 浓 度 值 。实 际 运 行 中煤 粉 气 流浓度 大约 为 0 350 45 kg kg(1 kg 空气 中含 有 0 35O 45 kg 煤粉 ), 低 于表 1 所列 的最 佳煤 粉浓 度 。低 负 荷 时 , 煤 粉 量 随 负荷 减 少 , 而 一 次 风量需 要满 足输 粉要 求 , 导 致 低 负荷 时 煤 粉 浓度 更加低于最佳煤粉浓度。因此 , 对于劣质煤燃烧 及低 负荷运 行 , 提高 煤 粉气 流 浓 度 可改 善 气 流 的 着火 与稳燃 特性 。 表 1 最佳 煤粉浓 度试 验结 果汇 总 (kg 煤粉 kg 空气 ) 2O 300 0 4 047 057 06 一 O 66 054 066 076 1 0 在燃烧 器前 或 燃 烧器 内设 置 浓 淡 分 离器 , 将 煤粉 气流 分成 浓股 与 淡股 气 流 , 让 浓股 气 流 先 着 火 , 释放 的热 量再 点燃 淡 股 气 流 , 这 样 可 改 善 气 流 的着火 特 性 。常 见 的 浓 淡 分 离 器 有 弯 管 离 心 分离 , 旋风 分 离 , 百 叶 窗 分 离 , 撞 击 块 分 离 , 旋 流 叶 片分离 等 。另 外 , 通 过对 送 粉 系 统 进 行 改 进 , 减少 低负 荷 时输送 煤 粉所 需 空气 量 , 可改 善 低 负 荷 时煤粉 气流 的稳燃 特性 。 1 2 3 烟 气 回流对 劣质煤 稳燃 的影 响 锅炉燃 烧理 论认 为 , 对 流 换 热 量 占总 吸 热量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48 锅 炉 技术 第 43 卷 的 80 90 9 6, 而 辐 射 吸 热 量 Q 只 占 1O 2O , 因此 , 增加烟 气与煤粉 气流 的对 流换 热量 Q 可显著 改善 煤 粉 气 流 的稳燃 特 性 。从 式 (5)可 看 出, 要 想增 加 对 流换热 量 Q 有 2 个 途径 : 一 是 前 面分析 的提 高着 火 区烟气 温度 T ; 二 是 增加 气 流 卷吸 烟气 的体积 。一般直 流煤粉燃烧 器是靠煤 粉气 流的外 边界 卷 吸周 围烟 气进 行 热 量 交换 的 , 但对 于劣质煤是 不够 的 。要 想 大 幅提 高 Q , 除 了 高温条件 外 , 还必 须 在射 流 的 内部 和侧 面形 成 回 流 区 , 产生 强 烈 扰动 。高 浓 度煤 粉 气 流 进入 回流 区并进行减 速 、 滞 止 、 增 浓 , 被 回流 区的 高温 烟 气 快 速加热并 着火 。煤 粉 气 流减 速 后 , 煤 粉在 回流 区停 留时间更 长 , 颗粒 可 以吸收 更 多 的辐 射 热 和 对 流热 。另 外 , 煤粉气 流减 速后 , 有利 于传 播速 度 较 低 的火焰 稳 定 存 在 。可见 , 在 煤 粉 射 流 内部 和 侧面形成回流区, 可提高煤粉气流的稳燃特性 。 形成烟气 回流 区的技术 主要 有 3 类 : 一是用 钝 体或稳定船等产生高温烟气回流, 如钝体燃烧器和 船形体燃烧器; 二是通过组合射流产生回流区, 如 大速差射 流燃烧器和偏置射 流燃 烧器 ; 三是利用 叶 片旋流产生 中心 回流区 , 如旋流式煤粉 预燃室 。 1 2 4 燃烧过程的初始 阶段对劣质煤稳燃 的影响 E ssenhi ng 等 曾做 过这样 的试 验 , 煤 粉 细度 为 O 200 btm , 其 中 O65 肚 m 的细 粉 占 75 , 加 热速度 为 1O s, 在挥 发分析 出 3 4 以后 , 先是均 相着 火 , 在 0 030 05 S 以后 , 是均 相 (挥 发 分 )和多 相 (固定 碳 )着 火 同 时进 行 。在 O 08 S 以后 , 挥发 分 大量 析 出 ,直 到 0 15 S 时挥 发分 析 出 已超 过 80 , 固定 碳 已烧 掉 60 , 温度 升 高 至 1 500 。G ung 的煤 粉燃 烧试 验 进一 步表 明 , 在 燃 烧初期 阶段 0 2 S 内烧 去 煤 粉 的 80 , 而 剩 下 的 2O 煤 粉 , 需 要 4 倍 (0 8 s)的 时 间才 能 烧 完 。 由此可见 , 燃 烧初 期 的强 化是 火 焰 稳定 和煤 粉 燃 尽 的最 重要 的阶段 。 强化 燃烧 过 程 初 始 阶 段 使 煤 粉 气 流 提 前 着 火 , 释放 的 热 量 为 后 续煤 粉 加 热 提 供 了热 源 , 使 煤粉 气 流具 有 自稳 燃 特性 。强 化 燃 烧 过 程 初 始 阶段 , 可以在有限空 间内使煤粉快速加热甚至着 火 , 如稳燃 腔 燃 烧 器 和 预燃 室 燃 烧 器 ; 可 以 强化 火焰 根部 的热量 交 换 和质 量 交换 , 如大 速 度 差射 流预燃室 、 波纹形钝体燃烧 器和船形体燃烧器 ; 还可 以强 化火焰 根 部气 固两相 流扰 动 , 如 扁平 射 流 、 交 叉射 流和 逆 向射 流燃 烧器 。 综 上所 述 , 要 想 提 高 劣 质 煤 的燃 烧 稳 定 性 , 可 以通过 提 高 着 火 区温 度 、 提 高 煤 粉 浓 度 、 提 高 烟气 回流量 和 强化 燃烧 过 程初 始 阶段 来 实现 , 简 称“ 三高一 强” 。 2 若干煤粉燃烧器 稳燃特性分析 2 1 W R 宽调节 比燃烧 器 与水平浓 淡直 流燃 烧器 图 1 是 W R 型宽 调 节 比燃 烧 器 的结 构 示 意 图 。在 燃烧 器 的人 口, 有 一 个 直 角 弯 头 , 利 用 煤 粉 气流 流经 弯 头 时 离 心力 的 作 用 对煤 粉 气 流 进 行 浓淡分 离 。煤粉 颗 粒 由于 惯 性 大 , 被 分 离 到 上 面 , 形成 了上 浓下 淡 的两 股 气 流 。在燃 烧 器 出 口 装 有 V 型扩 流锥 , 扩 流锥 的作 用 相 当于 小 钝体 , 在 下游形 成高 温烟 气 回流 区 , 为 煤粉 气 流 着 火 提 供 热源 。在燃烧 器 出 口还 组织 有 周 界 风 , 其 作 用 是抽 吸上 下 两 股 气 流 , 使 其 发 生 大 角 度 偏 转 , 并 在其 后形 成 2 个 烟 气 回流 区 , 使 扩流 锥 形 成 的 回 流 区更加 稳 定 。煤 粉 颗 粒 由于 惯 性 大 直 接 射 人 回流 区 , 有 利 于着 火稳 燃 。 图 1 W R 型宽调节 比直流燃烧器 图 2 是水 平浓 淡 直 流燃 烧 器 的结 构 示 意 图 。 在 燃烧器 内装 有 多个 挡块 , 将 一 次 风煤 粉 气 流 在 水 平方 向上 进 行 浓 淡 分 离 , 浓 股 气 流 导 向 向 火 侧 , 淡股 气流 导 向背火 侧 。由于 导 向 向火 侧 的气 流煤 粉浓 度 高 , 着火 热 减 小 , 且 向火 侧 的 烟 气 温 度 高 , 有 利 于 着 火 稳 燃 。在 燃 烧 器 浓 股 出 口, 组 织有 锯齿 状 多 股 气 流 , 气 流 间 相 互 卷 吸 , 动 量 下 降 , 并在 淡股 主气 流 的卷 吸作 用 下 发 生 偏 转 , 在 浓股 气流 出 口形 成 小 回流 区 , 煤 粉 首先 在 这 里 着 火形 成小 火焰 , 小火 焰 产生 的热 量 为进 一 步 着火 提 高热源 , 有利 于煤 粉着火 稳燃 。 图 2水平浓淡直 流燃烧器 2 2 稳燃腔 燃烧 器与大 速差 射流燃 烧器 图 3 是稳 燃 腔燃 烧 器 的结 构 示 意 图 , 主要 由 稳 燃腔 腔 体 、 钝 体 和 浓 淡 分 离 三 角 块 等 部 分 组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第 5 期 闫顺 林 , 等 : 劣质煤稳定燃烧 的“ 三高一强” 原则分析 49 成 。在燃烧 器 的外 面加 装 稳燃 腔 , 强化 了燃 烧 过 程 的初始 阶段 和燃 烧 过程 中的对 流 换 热 , 同 时 扩 大 了温度梯 度 和速 度 梯度 的差值 , 使 钝 体 后 的 回 流 区作用 更加 明显 , 燃 烧 更 加稳 定 。 由于稳 燃 腔 两壁 的作 用 , 使 钝 体 后 的 回 流 区 是 封 闭 的 , 煤 粉 气 流流过 回流 区后 仍 汇合 成 一股 气 流 , 对 炉 内原 有气 体动 力场 影 响较小 。 稳燃腔 图 3 稳燃 腔燃烧器 图 4 是 大 速 差 射 流 燃 烧 器 的 结 构 示 意 图 。 在 预燃 室 的一端 布置 有 一 次风 喷 口 , 煤 粉气 流 以 152O m s 的 速度 进入 预燃 室 。在一 次 风 喷 口 外 围周 向开 一个 或几 个 小孔 , 小 孔 内通 以蒸 汽 或 压 缩 空气 , 形 成 300 m s 的高 速 射 流 。在 预燃 室 有 限空 间 内 , 高速 射 流 的强 烈 引射 作 用 会将 一 次 风 中的气 体 吸 引 过 去 , 在 一 次 风 下 游 形 成 回流 区 , 它 的长度 约 为 旋 流 器后 回流 区 的 3 倍 , 能 从 炉 膛 深处 卷 吸更 高温 度 的烟 气 , 有 利 于着火 和 稳 图 4 大速差射流燃烧器 燃 。煤粉 颗 粒 由于 自身 惯 性 直 接 进 入 回 流 区加 热升 温 , 煤 粉浓度 分 布 与 烟气 温度 分 布具 有 良好 的 匹配性 。预 燃 室 则 强 化 了燃 烧 过 程 的 初 始 阶 段 , 同时在 预燃 室 内着 火 区 形 成 局 部 高 温 , 提 高 了煤 粉气 流 的稳 燃 特性 。 3 结 语 (1) 本文在 分析煤粉气流稳燃机 理 的基础 上 , 归纳 总结 出了强化 劣质煤 稳 定燃烧 的“ 三 高一 强” 原则 , 即提高着火 区烟气 温度 , 提高煤粉浓 度 , 提高 烟 气 回流 量 , 强化 燃 烧 过 程初 始 阶 段 。文 中不 仅 分析了“ 三高一强” 原则促进劣质煤稳定燃烧的机 理 , 而且 总结 了“ 三高一强” 原则 的实现途径 。 (2) 通过对若干稳燃能力强的燃烧器的结构 和设计 思想 的分 析 , 验证 了“ 三 高 一强 ” 原 则 的 良 好 应用 效 果 。“ 三 高 一 强 ” 原 则 对 燃 用 劣 质 煤 燃 烧 器 的设 计 或改造 提供 了一定 的理 论支 持 。 参考 文献 : E 13 周怀春 , 方庆艳 , 张志 国 煤粉射流吸热着火稳燃机理及新 型 稳燃技术 的探讨 J 动力工程 , 2006, 26(1): 101 107 E23 王云 山, 徐孝蔚 新 “ 三 高 区” 原 理与 多级 浓 缩煤 粉燃 烧器 EJ 四川电力技术 ,1996(2): 8 14 33 阎维平 , 徐通模 , 许晋源 煤粉气流着火存 在最佳煤粉浓度 的 机理分析 EJ3 华北 电力学 院学报 , 1995 , 22(2): 28 32 43 韩才元 , 徐 明厚 , 周怀 春 。 等 煤 粉燃烧 M 北京 : 科 学出版 社 , 200 1 E5 张海, 吕俊 复 , 岳光 溪 , 等 若 干煤 粉燃 烧 的设 计 思想 分析 J 锅炉技术 。 200 7,38(6) : 36 4 1 E6 周建明 低挥发分煤粉燃烧新技术 发展与应用EJ 洁净煤技 术 , 2O 11, 17 (4) : 54 57 E7 胡荫平 , 贾鸿祥 新 型煤粉燃烧 器M 西安 : 西安 交通大学 出 版社 , 1993 “ T h re e H i g h O ne S t ro n g ” P ri n ci p le A na ly s i s o f ln fe ri O r C o a I S tab Ie C o m b u s t i o n Y A N S h unli n , C H E N H uag a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