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题目.doc_第1页
唐诗宋词题目.doc_第2页
唐诗宋词题目.doc_第3页
唐诗宋词题目.doc_第4页
唐诗宋词题目.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1杜甫春望抒发国忧家愁的名句是“,家书抵万金。”2刘禹锡西塞山怀古的尾联怀古慨今:“今逢四海为家日,。”3行宫一诗的作者是。4李清照醉花阴中的结句是:“,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5“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出自岳飞的词。6陈子昂现存的三十八首咏怀诗篇的总题目是。7孟郊游子吟中以“”来比喻慈祥温暖的母爱。8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一诗中以眼前景色象征当时政治斗争情势以自已感觉态度的是颔联“,密雨斜侵薛荔墙。”9李清照醉花阴词中以菊花自喻的名句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10辛弃疾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以“遥岑远目,”描绘登高所见江天远景,借景抒怀。11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表达凌云壮志:“俱怀逸兴壮思飞,。”12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乐天”是指。13稼轩长短句是的词集。1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是岑参中的名句。15元稹的著名悼亡诗是三首。16范仲淹写边塞生活的词,计宋代豪放派之先声。17“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这是陈亮中的句子。18“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是陆游词中的句子。19盛唐时期著名诗人、草书家,与贺知章、包融、张若虚号“吴中四士”的是。20黄庭坚词集名为。二、 选择题(每题3分,共计36分)1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贯穿全诗的中心景动是()A江B。月C。花D。夜2山石一诗的作者是()A顾况B。贾岛C。孟郊D。韩愈3王勃的诗歌佳句“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或有所本,予以启迪的作品的作者是()A鲍照B。左思C。曹植D。王粲4被后人评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的是()A望岳B。丽人行C。闻官军收河南河北D。登高5杜牧泊秦淮中“后庭花”的典故涉及下列人物中的()A秦始皇B。汉元帝C。陈后主D。唐明皇6唐宋古文八大家中,文章的政治色彩最浓的是()A韩愈B。欧阳修C。王安石D。曾巩7满江红的作者是()A秦观B。柳永8下列白居易的作品中,属于白居易少年时成名之作的是()A赋得古原草送别B。轻肥C。买花D。钱塘湖春行9王维山居秋暝:“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所用典出自()A诗经B。楚辞C。论语D。庄子10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岱宗”指()A华山B。嵩山C。泰山D。恒山11下列作品中属于新乐府诗的是()A卖炭翁B。琵琶行C。长恨歌D。钱塘湖春行12下列作品中,开宋代豪放词先声的是()A桂枝香(登临送目)B。踏莎行(候馆梅残)C雨霖铃(寒蝉凄切)D。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三、 背诵题(每题4分,共12分)1,。,。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汀封连四州)2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辛弃疾摸鱼儿)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四、 鉴赏题(指明下列名句的出处,并予以鉴赏。每小题6分,共12分)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2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唐诗宋词部分总复习题一、填空1、盛唐时期影响最大的两个诗派是以王孟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和以高岑为代表的(边塞诗派)。其中的“王孟”是诗人(王维)和(孟浩然),“高岑”是诗人(高适)和(岑参)。2、“三吏”、“三别”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代表作,这些诗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造成的巨大灾难,被称为“诗史”。3、中唐诗坛影响最大的两个诗派是祟尚险怪的(韩孟诗派)和崇尚浅俗的(元白诗派)。前者的代表人物韩愈“以文为诗”的倾向对宋诗影响深远,后者以创作讽喻时事的新乐府著称。4、白居易的词作忆江南其一中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脍炙人口的佳句。5、晚唐词人(温庭筠)被后人称为“花间鼻祖”,他被列为花间集中十八位词人之首,入选的作品也有六十六首之多。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南唐词人(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中的名句。7、建安时期著名诗人(曹操)的步出夏门行(东临碣石)(又称观沧海),可以说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山水诗。8、为山水诗奠定基础的是南朝宋诗人(谢灵运),他山水诗中的名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被历代诗人所赞赏。9、南朝齐诗人(谢朓)对山水诗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进作用,他的山水名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也历来被人称道。10、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歌,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描写农村生活的悠然和田间劳动的快乐,都是田园诗中不朽的名句。11、与沈佺期一起开创沈宋体的唐代诗人(宋之问)的山水诗也很有特色,他灵隐寺一诗中的“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是历来为人称道的写景名句。 12、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风以清淡著称,但他临洞庭中的名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却气势壮阔。13、盛唐诗人王维将绘画的技法运用到山水诗的创作中,他的名作(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就体现出绘画的构图和色彩之美。14、王维的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几句创造出一种水月镜花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15、“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宋代大文豪苏轼对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和画的评价。16、李白笔下的华夏山水气势磅礴,神奇秀丽,如(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又如望天门山中“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17、唐代诗人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用“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样的句子来渲染蜀道的雄伟、奇险和神秘。18、杜甫早年创作的山水名作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透露出一股少年的英气;他的(登岳阳楼)则表现出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感,其中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19、中唐山水诗的风格比较清雅闲淡,如韦应物广为传诵的名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充满了宁静闲逸的野趣。20、柳宗元的(江雪)一诗中塑造了一个“独钩寒江雪”的孤傲高洁的渔翁形象,而他的渔翁一诗则塑造了一个超凡脱俗的渔翁形象,诗中“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更是造语新奇,意境悠远。21、唐初诗人王绩可以算是唐代第一位田园诗人,他的代表作(野望)写道:“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22、南宋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一诗完全脱胎于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诗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写景明丽,又颇含哲理,历来为人称道。23、唐代诗人(王维)以画家的眼光和绘画的笔调来描绘田园风光的淡雅优美,意境清远,他的代表作渭川田家和新晴野望即是如此。24、中唐田园诗开始关注民生疾苦,如(皮日休)的橡媪叹就反映了老百姓在官吏的横征暴敛下只得以橡实充饥的惨剧。25、宋代词人(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是一首描写杭州风光的词,词中的名句“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更是脍炙人口。26、宋代词人欧阳修曾经写过十首(采桑子)(填词牌),以联章体的形式歌颂西湖之美,而且每首首句最后都是“西湖好”三字,别具一格。27、宋代苏轼的(浣溪沙)(填词牌)五首是宋词中描写田园生活的佳作,其四“蔌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写农村人物风情,更是为人称道。28、“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是南宋词人(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里的句子。29、魏诗人(曹植)的赠白马王彪是一首著名的赠别诗,其中“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一语正是初唐诗人(王勃)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所本。30“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是唐代诗人(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一诗中的名句。31盛唐诗人王维的送别诗名作(送元二使安西)后来被谱成名曲阳关三叠,广为传唱。3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犁花开”是千古咏雪名句,这是唐代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的句子。33、“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历来被认为是写景的佳句,是宋代词人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中的句子。34、宋代以言志为主的送别词中,(张元干)的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梦绕神州路)借送别抒发了对外敌入侵、朝廷苟安求和的忠愤悲慨之情。35、“南浦”一词成为水路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大约与诗人(屈原)的作品河伯中“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关。36、“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是南朝作家江淹著名的(别赋)中的句子,其中还写道“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此后送别诗中的南浦意象明显多了起来。37、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咏史诗是东汉(班固)的咏史,这首诗所咏赞的是缇萦救父的故事。38、西晋诗人(左思)的咏史八首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咏史诗的代表,其中的“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反映了在门阀世族社会里出身低微的士人怀才不遇的痛苦和愤懑。39、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是初唐咏史诗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诗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40、唐代诗人李白的组诗(古风)其十赞美了战国名士鲁仲连,诗的结尾“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表达了诗人意欲追步古人的豪迈情怀。41、夷门歌是诗人(王维)早期的一首咏史诗,诗中赞颂了侯嬴慷慨任侠之举,也表达了诗人渴望有人赏识的心理和对建功立业的热望。4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唐代大诗人杜甫伤悼诸葛亮的名作蜀相中的句子。他的绝句(八阵图)结尾写道:“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也表达了对诸葛亮功业未竟的无限惋惜。43、“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怀古诗乌衣巷中的句子,他的西塞山怀古也是传世的佳作。44、晚唐诗人杜牧的咏史诗常带有史论的特点,(题乌江亭)中“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赤壁)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钢雀春深锁二乔”即是如此。45、署名李白的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和(忆秦娥)(填词牌)(箫声咽)被推崇为“百代词曲之祖”,后者描写了“秦楼月”、“咸阳古道”、“汉家陵阙”等历史遗迹,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和凝重感。46、“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宋代作家(苏轼)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句子,这首词也是咏史怀古词中的名作。47、周邦彦怀古词名作西河金陵怀古化用了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石头城和乌衣巷中的句子,但却浑化无迹,没有斧凿之痕。48、“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临”是南宋词人(辛弃疾)著名的怀古词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的句子。49、建安时期的咏物诗多借咏物来寄托情志,其中最著名的当推(刘桢)的赠从弟三首,其二“亭亭山上松”更具代表性。50、“不求形似,遗貌取神”是唐代咏物诗的重要特点之一,如诗人(杜甫)的房兵曹胡马。51、咏物诗多借物抒怀、咏物明志,如初唐诗人骆宾王的(在狱咏蝉)就借咏蝉来寄寓自己的身世之感,表明自己的操守。52、北宋词人(苏轼)的咏物词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咏物佳作,其首句“似花还似非花”摹写杨花,更是绝妙,王国维曾经赞誉其是“最工”的咏物词。53、北宋词人(周邦彦)咏物词成就极高,他的代表作六丑蔷薇谢后作历来为人称道,其中“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一句更是造语新奇。54、中国古典诗词中出现的“柳”意象往往暗含了离别的意思,如北宋词人(周邦彦)的名作兰陵王柳(柳荫直)一词就借咏柳来抒发离愁别恨。55、南宋词人姜夔创作的咏物词很多,其中最为人称道的作品是他的两首咏梅词:暗香(旧时月色)和(疏影)(苔枝缀玉),词中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梅花抒发自己的身世飘零之苦和国家兴亡之痛。二、名词解释1、初唐四杰:“初唐四杰”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的创作活动都基本集中在高宗朝和武后时期。在诗歌创作上,四杰的诗重视抒发一己之情怀,出现了一种壮大的气势,具有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这些在古体和歌行里表现得尤其充分。与此同时,他们还具有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和非常明确的审美追求,反对继承齐梁遗风的纤巧绮靡的上官体,倡导一种富有“骨气”的刚健之诗,为因循的初唐诗坛吹进了一阵清新的空气。2、沈宋体:律诗的一种称呼。初唐时期,沈佺期和宋之问等人在“永明体”的基础上做了两个工作,一是将四声二元化,二是解决了粘式律的问题,从律句联到构成律篇,摆脱永明诗人种种病犯说的束缚,创造了一种既有程式约束又留有广阔创造空间的新诗体律诗。其中贡献最大的就是沈佺期和宋之问,是他们最后完成了律诗的“回忌声病,约句准篇”的任务,因此又称律诗为“沈宋体”。3、韩孟诗派:“韩孟诗派”是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诗歌流派,是中唐影响最大的诗歌流之一。韩孟诗派尚险怪。这一诗派除了追求诗歌的雄奇怪异之美,还大胆创新,或以散文的章法结构诗篇,或在诗中大量使用长短错落的散文句法,尽力消融诗与文的界限,对宋诗影响深远。4、元白诗派:“元白诗派”是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诗歌流派,是中唐影响最大的诗歌流派之一。 这一诗派以讽喻时事的乐府诗著称。元稹、白居易除了在诗歌语言的通俗化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外,还通过诗歌酬唱促进了格律技巧的纯熟。创立了比一般唱和难度更大的以长篇排律和次韵酬答来唱和的形式,使格律诗因难见巧,在艺术上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和发展。除元、白之外,有李绅、张籍、王建等人。5、新乐府运动:中唐诗人白居易、元稹所倡导的一个诗歌革新运动。元、白继承杜甫的现实主义精神及其“即事名篇”的方法,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刺美见事”,创作通俗而切于实用的“新乐府”,即用自命的新题咏写时事。一些作家如张籍、王建等团结在他们周围,形成“新乐府派”,又称“元白诗派”。6、燕乐:是随着隋的统一而兴起的一种汉族民间音乐和少数民族以及外来音乐交融而产生的新的音乐形式。其曲调的结构和风格一改旧的面貌,使人耳目一新,喜闻乐唱。后来的“曲子词”,就是在燕乐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7、敦煌曲子词:“敦煌曲子词”是清代光绪二十六年(1900),在甘肃敦煌莫高窟藏经石室被发现的,或称为“敦煌曲子词”或称为“敦煌歌辞”。这是词初期阶段民间创作的产物。其创作年代多无定论,大体以晚唐五代居多;但可以确定其中已有初盛唐时期的词作品。敦煌曲子词作者阶层众多,作品题材广泛,词体尚未定型,词风朴素率直,艺术上还比较粗糙稚拙,情调也相当健康爽朗。8、花间集:花间集由后蜀赵崇祚所编,书中选录了温庭筠等十八位词家的五百首词作。其中温庭筠被列在所收十八位词家之首,入选的词作也在总数五百首中占六十六首之多。花间集中词人大多是出生于蜀地或仕宦于前后蜀。花间词以歌咏男欢女爱、相思离别为主要内容,以红楼翠阁、闺房帐帏为主要背景,以香艳浓丽、婉约缠绵为主要风格特征,对词体文学的特质、特征和特色影响极大。9、南唐词:南唐词主要指南唐中主李璟、后主李煜、宰相冯延巳的词作。其中成就最突出的是李后主,南唐灭亡由位极人臣的君主沦为阶下囚的沧桑巨变,使他的词的内容和风格都为之一变,冲破了花间藩篱,在词坛上独开出一片新的题材领域。他的词以白描手法,抒真挚之情,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南唐词的价值和地位,远远高出西蜀词。10、豪放词:是宋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词派。豪放词在取材方面比较广泛,填词并不拘泥于音律,表现方法以铺叙、直叙为主,风格恢宏而沉郁,艺术成就很高,对后世有巨大的影响。11、婉约词:婉约词指修辞委婉、表情柔腻的词作。婉约词在取材方面,多写儿女之情,离别之绪,在表现方法上多用含蓄蕴藉方法将情绪予以表达,其风格是绮丽的。婉约词出现较早,从唐五代以温庭筠为代表的“花间派”开始,继有宋初的欧阳修、晏殊、晏几道,与欧、晏同时的柳永,虽在词的表现方法上大有改进,但仍未脱离婉约风格。之后,又有秦观、贺铸,李清照继起。12、辛派词人:辛派词人指以辛弃疾为首的豪放派词人,如陈亮、刘过,其后的刘克庄、刘辰翁等,是南宋最大的爱国词派。他们都有愤世的热情,壮烈的怀抱,其词风明显受辛词的影响,风格恣肆粗犷,气势豪纵。这派词人多胸襟宽宏,放荡不羁,志趣远大,具有共同的爱国情怀。三、简答1、简述盛唐诗歌发展的概况。盛唐时候,蓬勃的热情、激昂慷慨的声音、表现宏伟政治的理想抱负、为国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主义、反抗权贵的寒士精神,综合成一种积极浪漫主义的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有几大题材:山水田园诗,表现大唐帝国内部的安宁祥和,如王孟;边塞诗,表现唐朝在对外战争中的赫赫声威,如高岑;政治诗,表现布衣寒士对权贵的不屈抗争,如李白。体裁上,百花齐放,每种体裁都佳作叠出,尤其以七绝和七古最出色。两大诗人:李白浪漫不羁,杜甫深沉凝练。内容上关注现实、关心国计民生,艺术上雕琢锤炼。2、简述中唐诗歌发展的概况。中唐是继盛唐之后的又一诗歌高峰。它的意义在于开拓了诗歌个性化的创作道路,推进了唐代诗风的转变。中唐的重要诗人是杜甫,他的诗歌将强烈深沉的抒情融入叙事手法之中。无论是题材还是写法,都呈现出迥异于盛唐诗歌的风貌。大历时期的韦应物、刘长卿以及“大历十才子”虽然经历了安史之乱,但气骨明显衰弱。贞元、元和时期,诗坛上出现了革新的风气,掀起了诗歌创作的又一个高潮。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尚险怪的韩孟诗派和尚浅俗的元白诗派。元白的新乐府也是这一时期的成就之一。同时刘禹锡和柳宗元自成一家,也有较大的成就。3、简述北宋词创作的概况。(1)宋初以令词为主的时期,代表者晏殊、欧阳修;(2)以柳永为代表的时期,慢词开始发展;(3)以苏轼为代表的时期,豪放词的开创;(4)以周邦彦为代表的时期,讲求词的音乐格律。4、简述南宋词创作的概况。以辛弃疾为代表的爱国豪放词;以姜夔为代表的格律词。5、诗的合乐与词的合乐有什么差异?诗词合乐的不同表现在:(1)诗最终脱离了音乐,独立发展,并更加成熟繁荣;而音乐性却一直是词最基本的特征。(2)诗所配合的是先秦时的雅乐和六朝时的清乐,而词配合的是隋唐时的燕乐。(3)诗与乐的配合形式是“以乐就诗”,词与乐的配合形式则是“以诗就乐”,倚声填词。6、格律诗与词在句法和押韵上有什么差异? 就句法而言,格律诗句法相对固定,词的句法却灵活多样。就押韵规则而言,格律诗只用平声韵,一韵到底,隔句压韵,首句可押可不押;词平仄通压,中间可以换韵,韵脚疏密不定。7、试述山水诗产生的原因。(1)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下产生的游山玩水风气;(2)晋室南渡之后江南经济的发展和士族地主优渥的生活;(3)玄学的影响;(4)魏晋时期山水审美意识的发展,山水绘画及理论的产生。8、简述大小谢在山水诗史上的地位。为山水诗奠定基础的是南朝宋诗人谢灵运。他“极貌写物”、“穷力追新”的艺术技巧,对后世的山水诗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他“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林壑敛瞑色,云霞收夕霏”(石壁精舍还湖中作)都是历代传诵的佳句。进一步推进山水诗发展的是南朝诗人谢脁。谢脁的山水诗在谢灵运刻意描摹的基础上,开始在景物描写中注入诗人自己的情感和意趣,把写景与抒情较好的结合起来。这对后世山水诗的创作也有很大的影响。他的“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更是脍炙人口,连骄傲的李白也赞不绝口。9、结合作品分析陶渊明田园诗的特色及其对后世的影响。陶渊明田园诗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上的特点:内容上描写田园生活的快乐和美好,乡村里真诚质朴的人际关系、亲身劳动的愉悦,尤其是自己在田园生活中自由、宁静、畅快的心境。艺术上表现为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平淡而醇厚的意境。陶渊明对后世诗人的影响:(1)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激励着后世的中国知识分子砥砺气节、保持节操。(2)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为古典诗歌开辟了新的天地,在中国诗歌史上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3)陶渊明田园诗的内容和艺术手法对后世的田园诗人影响巨大。如王维、孟浩然、储光羲等。10、谈谈你对“盛唐气象”的认识。唐玄宗开元(712741)天宝(742756)年间,唐诗达到了巅峰。盛唐诗歌内容丰富,感情饱满,基调高亢,形式完美,体裁皆备,风格明朗,技巧精纯,语言清丽,音律和谐;诗歌中洋溢着一种昂扬进取,积极振奋的时代气息,回荡着热烈奔放,乐观欢快的青春旋律,这就是后人所津津乐道的“盛唐气象”。11、王维的终南山和杜甫的望岳都是描写山岳的佳作,试分析二者的异同。(1)同:两首诗的视角均是写山,诗人的形象自然寓于其中;体裁相同,均为五律,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2)异:a.王维的诗强调了人与自然的亲切关系,强调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留恋和避喧好静的心态,杜甫诗中则强调由大自然所激发起的凌云壮志和入世精神。b.王维诗具有较强的画面感,布局、构图与色彩讲究;杜甫诗作强调直觉与联想,于“望”中抒发人生感受。c.王维诗充满了空灵、虚渺的禅意,无论是“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还是“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有着可供反复玩味的无穷意蕴;杜甫诗的哲理性则主要体现在登高而“众山小”的境界,具有奔放的阳刚之美。12、试分析李白的山水诗名作蜀道难。(1)写于唐玄宗天宝初年。蜀道难袭用乐府古题,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并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2)诗人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诗一开篇以夸张的笔墨写出了历史上不可逾越的险阻,并融汇了五丁开山的神话。继而极写山势的高危,青泥岭的难行,引出旅愁,最后写到蜀 中要塞剑阁。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劝人引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3)艺术上:充满浪漫主义激情,雄奇豪放,有大胆的想象夸张,运用神话传说。13、盛唐山水诗和中唐山水诗有什么不同?试结合作品进行分析。盛唐山水诗风格清新,韵致高远,格局阔大,气象万千,大致可概括为两类:一是清丽淡远,以王孟为代表;一是雄奇豪壮,以李白为代表。王维的山水诗追求“神似”,追求空灵的意境,追求画意。李白和杜甫前期的山水诗喜欢描写高大壮美、奔放流动的山水景物,作品充满阳刚之美。中唐山水诗虽然有新变、有拓展,数量上甚至超过盛唐,但开始转向清雅闲淡,骨力渐弱,如韦应物的冲淡平和、刘长卿的衰飒凄凉。14、柳宗元和刘禹锡是中唐山水诗成就比较突出的诗人,试析两人山水诗风格的异同。柳宗元和刘禹锡是中唐山水诗成就比较突出的两位诗人,其山水诗的风格、情趣却有很大不同:柳宗元将压抑愤懑的感情寄托在山水景色之中,使情与景契合无间,风格则比较凄清幽冷,如江雪、渔翁等。刘禹锡生性豪放旷达,生活态度也比较乐观开朗,其山水诗也呈现明朗雄放的风格,如望洞庭、浪淘沙等。15、试比较柳宗元的渔翁和江雪。江雪以四句二十个字,勾画出一幅寥廓、清幽、寒冷,而又纯净、空明、岑寂的画面;诗人那忧愤、寂寞、孤直、急切的心性情怀,正通过那冷峭格调和诗境表现出来,闪现着一种深沉凝重而又孤傲高洁的生命情调。渔翁的开头两句,描写了渔翁夜宿、晓汲、燃竹野炊等一系列看似平凡的活动,但在“汲清湘”、“燃楚竹”中,使人们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接下来写烟销日出,青山绿水顿时显现出本色自然的原貌;渔翁“欸乃一声”消逝在青山绿水之中。回看天际,只见岩上白云悠悠,随意飘荡,无心相逐。全诗造语质朴,意境清远,情韵悠然。柳宗元笔下有着两位老渔翁的形象,代表了他本人政治生活失败时的真实心态:渔翁描绘了泛舟湘江、闲云野鹤一般的老渔翁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江流滚滚,白云悠悠,一种平淡悠远的意境,正是老渔翁心态的写照 。江雪塑造了在满天冬雪中独钓寒江的傲岸孤绝的老渔翁形象,“孤舟簑笠翁,独钓寒江雪”。作为一个正直的失败者,柳宗元常常处于矛盾的情绪之中,有时誓不屈服,有时心灰意冷。誓不屈服时,他以“举世皆醉我独醒”的孤高傲视污浊的社会现实,这就是江雪中那个遗世独立、独钓寒江的老渔翁;心灰意冷时,他以寄情山水的自我抚慰回避自己无力改变的现实。这一抗争、一隐遁,正是千百年来失意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两种心态、两种选择。16、试析孟浩然的过故人庄。(1)这是一首著名的田园诗,叙述到朋友农庄作客,从往访至辞别,以亲切省净的语言,如话家常的结构形式,抒写并赞美了恬静优美的农村风光和朴实真挚的友谊。(2)诗句分析:第一二句通过鸡黍这样具体细微的事物的描写,唤起整个田家的形象。第二三句围绕着村落的绿树与斜倚在绿树之外的青山,表现一种谐和而单纯的美。第四五两句主客双方完全忘情在农事上了,分享收获的愉快。最后两句透露了诗人盼望重来的心情。(3)艺术上,描绘的是眼前景,使用的是口头语。感情是安恬平淡的,没有什么极度的兴奋喜悦;描述的层次也是完全任其自然。中间两联虽然是工整的对仗,但不见锤炼的痕迹,笔笔都显得很自然,然而在平淡中蕴藏着深厚的情味。17、试析王维的渭川田家。(1)自开元二十五年(737)宰相张九龄被排挤出朝廷之后,王维深感政治上失去依傍,进退两难。在这种心绪下他来到原野,看到人皆有所归,唯独自己尚彷徨中路,既羡慕又惆怅。诗的核心是一个“归”字。(2)诗句分析:诗人一开头,首先描写夕阳斜照村落的景象,渲染暮色苍茫的浓烈气氛,作为总背景,统摄全篇。接着,描绘了牛羊徐徐归村的情景,描绘一位慈祥的老人拄着拐杖,正迎候着放牧归来的小孩;麦地里的野鸡叫得动情,蚕儿开始吐丝作茧,营就自己的安乐窝;田野上,农夫们三三两两,扛着锄头下地归来,在田间小道上偶然相遇,亲切絮语。最后诗人抒发了自己急欲归隐田园的心情。(3)艺术手法:a.全诗不事雕绘,纯用白描,自然清新,诗意盎然。b.写景与抒情契合无间。c.反衬:以人皆有所归,反衬自己独无所归;以人皆归得及时、亲切、惬意,反衬自己归隐太迟以及自己混迹官场的孤单、苦闷。18、盛唐田园诗和中唐田园诗有哪些不同?试结合作品进行分析。盛唐田园诗内容上多描写田园风光的优美、田园生活的温馨和田园中真诚朴实的人际关系,多用白描的手法,风格淡雅自然,意境清新悠远。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王维的渭川田家、新晴野望等。中唐田园诗开始转向对田家生活的辛劳的描写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艺术手法上多用典型事件来反映普遍的社会现象,如元结的贫妇词、王建的田家行等。19、试析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1)此为古代送别诗的杰作,具有明朗乐观的风格。(2)诗句分析:开头两句分别点出送别的地点和行人的去向,通过一近一远两处景物的对照,衬托出行者、送者双方依依惜别的感情。三、四句以一种体贴关怀的语气把两人之间感情的共鸣写了出来。之后,写山高水远并不能阻隔知己的朋友在精神上和感情上的沟通,以劝慰杜少府不要过于感伤。(3)朴素无华,乐观开朗。20、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和高适的别董大都是送别诗的名作,试对二者进行比较分析。(1)上述两首作品均为送别题材的绝句佳作,先景后情的表现手法也很相似。(2)不同之处:a.王维的诗着重营造缠绵委婉的氛围,表现友人之间的难舍难分,情感惆怅,基调稍嫌低沉;高适的诗具阳刚之美,充满自爱、自信、自强的情怀,从诗中我们不仅能够看到在茫茫风雪中行将出发的董大,而且还看到了正准备投入生活海洋中去拼搏的高适形象。b.从艺术手法上看,王维诗以明媚的春景反衬寸寸离肠,景与情之关系属先扬后抑;高适诗用无边的黄云、凛冽的风雪等壮阔的北国风光,正面衬托豪放磊落的襟怀,令人心胸为之宽广。(3)高适的诗由于表现了积极进取、自强不息、一往无前的盛唐精神,因而更给人以鼓舞激励。21、试析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和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写作手法的异同。(1)上述两首诗均为抒离别之情的佳篇。结尾处有异曲同工之妙,以送者的伫立表现复杂的情感,画面空旷,余音不绝。(2)不同之处:a.切入点不同。李白主要表现主观感受,借景抒情,于惜别中感悟人生。岑参则通过边塞特有环境的描写,借景铺垫,衬托豪迈之情。b.就艺术手法而言,李白诗长于时空交错,风格蕴藉;岑参善用比喻、夸张、想象,突出事物的奇处,风格粗犷而又不失俊丽。22、试析辛弃疾的词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1)以言志为主的送别词中的名篇,为送别江西转运判官张坚(字仲固)将奉调兴元府(今陕西汉中市)任军政长官而作。汉中在历史上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楚汉相争时,一度处于劣势的刘邦在汉中奠定了创立汉朝的帝业。而在辛弃疾所处的时代,汉中又是南宋的西北抗金前哨,在地理形势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于是,词人既着眼于现实,又注重于历史的借鉴。(2)词句分析:词人高度概括了刘邦经营汉中所开创的帝业之后,笔锋由历史的回顾转向眼下的现实,面对着眼前的剩山残水,不禁感伤落泪。继而词人以张良来比喻张仲固,认为只要稍试其技,就能在汉中为恢复事业作出贡献,然而,当词人想起文恬武嬉的现实,心中又不免产生一种惆怅的意绪。最后推想别后情景,既揭示出思君的深厚情谊,又表达出系念中原的忧愁心绪。(3)这首词中凝聚着词人伤时离别与中原遗恨相交织的复杂感情,并通过纪实和写景抒情的手法,从多侧面中表达出来。词的语言如散文般的流畅而遒劲,抒写南渡新恨又是那么深沉,在送别词中,堪称为“别开天地,横绝古今”的杰作。23、结合作品分析左思对咏史诗发展的贡献。左思对咏史这一题材进行了极有建树意义的发展。在左思笔下,咏史诗真正实现了“诗”和“史”的结合,使得史事的叙述和咏怀较好地结合到了一起,从而使咏史诗自此以后体格一新。其后,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许多文人沿着他所开创的道路继续前进,亦多有咏史之作问世,但规模和水平上几乎无出其右者。如左思的咏史八首,不以咏写历史本事为主,只是以古证今,借史言志,叙写自己在门阀世族社会里才能得不到施展、理想无法实现的痛苦和愤懑。24、试以王维、李白为例,分析盛唐咏史怀古诗的特色。盛唐的咏史怀古诗表达了对功名的热望和积极进取的热切心情。对自我价值的无比自信和肯定成了充溢于这一时期咏史咏怀古诗的主导倾向和精神风貌。比如,王维的西施咏,以色比才,借对西施美貌的赞颂,透露出对自身才能价值的肯定,并寄托着有朝一日为君王所赏识的愿望。他的夷门行也表达了建功立业的想法。李白的古风其十,借鲁仲连的形象,抒发了自己建立功业的急切心情,和功成身退的高尚追求。25、晚唐咏史怀古诗有什么特色?试结合作品进行分析。面对无可挽回的衰亡,晚唐诗人笔下的咏史怀古之作,更多地是对往世升平的追忆和感伤,对繁华逝去殆尽的哀叹,现实的针对性和讽喻意义十分突出。如李商隐马嵬、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中对前朝皇帝的揭露和批判,都是对现实境况和自身际遇的感慨。26、南宋咏史怀古词有什么特征?试以辛疾弃的作品为例进行分析。南宋咏史怀古词的特点:(1)多借古说今,抒发北伐抗金的志向;(2)风格慷慨悲壮。代表作: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等。27、试析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1)这首词虽然用了许多篇幅去写赤壁的景色和周瑜的气概,但主旨并不在于追述赤壁之战的历史,而是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情。(2)词句分析:词由大江引出赤壁,由千古风流人物引出周郎;而想到周瑜那么年轻就完成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显示了非凡的才能,自己虽然也有抱负和才能,却未能施展,岁月蹉跎,华发早生,如今又被贬滴到黄州,不禁感叹人生的短促、虚幻。(3)艺术上:a.景物与感情相融合,历史感与现实感相融合。b.气象磅礴,格调雄浑,高唱入云。c.通篇大笔挥洒,却也衬以谐婉之句,英俊将军与妙龄美人相映生辉,昂奋豪情与感慨超旷的思绪迭相递转,做到了庄中含谐,直中有曲。28、试析周邦彦的西河金陵怀古。(1)隐括刘禹锡石头城和乌衣巷二诗而成,由自然界的沧桑,引起人事兴衰的感触,抒反了政治见解和哲理观念。宣和二年(1120),适值方腊在浙江起义,周邦彦仓猝间从杭州历经扬州、天长,间关颠沛,始达南京(今河南商丘),切身体会到当时农民起义对宋王朝的巨大冲击,这就不由在词中迸发出“故国”和“孤城”的“兴亡”之情,特别是晚年饱经忧患之感。(2)词句分析:上片一开始就突兀横空而出,点明六代故都金陵是一个“佳丽地”,然而昔时盛事,无处寻觅;结尾言简意赅地描写燕子的呢喃话旧,以萧瑟终。(3)艺术特色:不正面触及巨大的历史事迹,不着丝毫议论,而只是通过有韵味的情景铺写,形象地抒发作者的沧桑之感,寓悲壮情怀于空旷境界之中,并使壮美和优美相结合。29、试析辛弃疾的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1)作者在绍熙五年(1194)前曾任福建安抚使。从这首词的内容及所流露的思想感情看,可能是受到主和派馋害诬陷而落职时的作品。作者途经南剑州,登览历史上有名的双溪楼,作为一个爱国词人,他自然要想到被金人侵占的中原广大地区,同时也很自然地要联想到传说落入水中的宝剑。在祖国遭受敌人宰割的危急存亡之秋,该是多么需要有一把能扫清万里阴云的长剑呵!然而,词人之所见,却只是莽莽群山,潭空水冷,月明星淡。欲待燃犀向潭水深处探着,却又怕水面上风雷怒吼,水底里魔怪凶残。这说明,若想取得这把宝剑,组成统一的、强大的爱国抗金力量,这中间是会遇到重重阻挠与严重破坏的。后片即景抒情,虽然流露出壮志难酬,不如困居高卧的隐退思想,但这一消极思想之产生,是与他当时的处境,与南宋王朝整个政治形势分不开的。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不图恢复进取,一味妥协投降;对爱国抗敌的有识之士却百般压制打击,直至迫害镇压,使统一中原的伟大事业,付之东流。(2)词的特点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线索清晰,钩锁绵密。第二是因迩及远,以小见大。第三个特点是通篇暗喻,对比强烈。30、唐以前的咏物诗发展经历了哪两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咏物诗的缘起,可以追溯到诗经。不过诗经中的诗还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咏物诗,其中的“物”的作用更多地是“借物起兴”。现存第一篇完整意义上的咏物诗是屈原的橘颂。汉代班婕妤的怨歌行是一首较好的咏物诗。咏物诗在唐以前的发展,主要有两个重要的阶段:一是建安时代,这一时期咏物诗的创作虽然并不是很多,但作为咏物诗重要的特质“以比喻来寄托情志”已经形成。二是南朝的齐梁时代。这时期的文学朝着唯美的方向发展,文风的转变,促使咏物诗重视社交性,甚而发展到游戏遣兴的地步,风格随之趋于浮华纤巧。31、试析杜甫的房兵曹胡马。(1)这是一首咏物诗。大约写于唐玄宗李隆基开元二十八九年间(740741),当时杜甫在洛阳,还不满三十岁。这首诗形象地刻画了骏马的雄姿神骨,寄托着诗人青年时代的理想抱负。(2)本篇的首句直扣题面,先点出房兵曹胡马的产地,以示其非同凡马。三、四两句承前,上句状写胡马双耳的特征,下句写这种马善于奔驰的性能。五、六两句把马隐然视作与主人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战友和同志,这便写出了骏马的内在气质,写出了骏马的高尚“品格”。最后两句,表面似乎是赞马,实际是期待和祝愿房兵曹,庆幸他有这样的好马,可以立功万里之外,鹏程无限。(3)在“形似”的基础上讲求“神似”,把被歌咏的事物的精神实质揭示了出来。杜甫咏马,没有停留在仅写骏马的外在特征清劲、善奔之类,而是根据自己对骏马的独特感受,去努力探寻它的内住气质共艰危、托生死,借以寄托自己的抱负和情怀,从而把咏马诗升华到一个全新的思想高度和艺术高度。32、试析骆宾王的在狱咏蝉。(1)调露元年(679),担任侍御史的骆宾王由于屡次上书讽谏政事,触犯了当权的武则天,被诬在长安主簿任上犯贪赃罪,于这年秋天下御史台狱。监狱西面,古槐数株,上有秋蝉悲鸣,引起他对自身品行遭际的联想和对人生社会的感慨,写下这首托物咏怀、抒发幽愤的诗篇。(2)诗句分析:首联闻蝉兴感,正点题面。颔联就“侵”字进一步抒写不堪闻蝉的悲苦心情。腹联由前幅的闻蝉兴感自然过渡到以蝉自喻。末联写自己“高洁”的品格无人理解和相信,茫茫人世,无人为自己表白心迹与品性。(3)艺术特色:a.全诗在托物寄兴的过程中,蝉与人既密切相关,又有分有合,有各种不同的结合方式。b.用典自然。33、试结合作品,分析苏轼和周邦彦咏物词的异同。(1)苏轼的咏物词大多直抒胸臆,自然明白,读来有一泻千里的快意;而周邦彦则安排巧思,情感的表达隐微曲折,缠绵往复。(2)举例:苏轼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全篇笔致空灵,体物细微,一气贯通。周邦彦六丑蔷薇谢后作,层层透进,曲曲道来,章法回环曲折,起落无端。(3)这两首词都是写花,但是,苏词清畅明净,虽情深处文辞亦明了;周词缠绵沉郁,幻化无端,从不用一处直笔。34、姜夔的咏物词有什么特色?结合作品进行分析。姜夔在讲究格律、炼字琢句、用典咏物方面与周邦彦一脉相承,但又有独特的清淡峭拔的风格。如暗香、疏影。35、试结合作品分析南宋末年的咏物词的特色。南宋末年咏物词的特色表现为:(1)物在词中的分量越来越重,全篇内容都集中于对物的赋写;(2)托物寄兴,在咏物中寄托自己的情志;(3)结构安排严密,又多善于浑化典故。四、论述题 1、试论诗体和词体在文学特征上的异同。(1)诗词与音乐的关系的不同:诗最终与音乐分离,并且在与音乐分离之后,走向了自己的成熟和繁荣。而词是在音乐的土壤中萌芽产生的,音乐性是词体的最基本特征。(2)诗词外部形式的不同:即律诗的句式长短相同,词的句式则长短不一;诗的句法比较固定,词的句法灵活多样;律诗平仄相间、押韵固定,词的押韵则有多种新变;律诗的对仗有固定的规定,词的对仗比较灵活多样。(3)诗词题材的不同:诗歌在题材内容上偏重政治主题,以关系到国家兴亡、民生疾苦、胸怀抱负、宦海浮沉等内容为主,抒发的主要是社会性的群体所共有的情感;而词在内容题材上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主要抒写男欢女爱和相思离别,抒发的大多是作者个人的自我情感。(4)诗词风格的不同:诗庄词媚,诗以庄重严肃为本,而词多细腻婉曲。(5)诗词语言特色的不同:词是一种典型的精美语言艺术,相比与诗,词的语言更加轻灵细巧、典雅浏亮。2、试结合作品,分析诗与词外部形式上的异同。外部形式的差异表现在句式、句法、韵律、对仗等方面。首先从句式上看,格律诗句式整齐划一,词的句式则参差不齐;其次,诗词的句法也有很大不同,格律诗句法相对固定,词的句法却灵活多样;再次,诗词的押韵规则也不一样,格律诗只用平声韵,一韵到底,隔句压韵,首句可压可不压;词平仄通压,中间可以换韵,韵脚疏密不定;最后,诗词的对仗规定也不很不相同,格律诗第二、第三两联必须对仗,而词的对仗却灵活得多,没有统一的要求。需举例。4、试结合作品分析词的语言特色。诗是一种典型的语言艺术,而词却是一种典型的精美语言艺术。缪越先生曾经形象地把诗词语言特色比喻为士大夫延客和名姝淑女的雅集园亭。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相对于诗来说,词的语言更加轻灵细巧、纤柔香艳。需举例。5、试结合作品分析王维山水诗的特点。(1)在追求形似的基础上,开始追求神似,在山水描写中寄寓佛理禅趣,追求一种空灵的意境、醇雅的意趣,如山中、终南别业等;(2)追求画意,将绘画中讲究线条、色彩、构图、意境之美的技法,运用到山水诗的创作中,造成一种“诗中有画”的艺术效果。如终南山、山居秋暝等。6、孟浩然的临洞庭和杜甫的登岳阳楼都是描写洞庭湖的名作,试对二者进行比较分析。(1)两首诗的时代背景不同:孟浩然的临洞庭写在盛唐时期,而杜甫的登岳阳楼则写在“安史之乱”后唐王朝走向衰落时期。(2)逐句分析这两首诗:a.写景大致相当,均以洞庭湖为情感切入点,也均有对洞庭湖壮阔景象的展现,“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与“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笔调不凡。b.结构上的起、承、转、合也基本相同,写作技巧上也可以说不相上下。(3)主要的是要分析两个人胸襟之不同、思想境界之判若云泥:a.孟浩然想的是有人来提拔自己,而杜甫则从自己的不幸,一下子便联想到天下人民的不幸。b.孟浩然的诗主要运用隐喻,以“欲济”、“羡鱼”表达自己渴求荐举之意,委婉含蓄,不露痕迹;杜甫的诗情感直露,抒发对战乱时世的深切焦虑。(4)孟浩然只能算是名家,而杜甫才是真正的大家。可见诗的品味不仅表现在艺术手法上,更表现在诗人的胸怀、人生境界以及为后世提供的范例上。7、试结合作品分析李白山水诗的特色。李白山水诗的总体特色是雄奇、豪放,这表现在:(1)从描写对象上看,李白喜欢选取高大、壮美、流动的自然山水作为描写的对象,山水本身就给人一种雄奇豪放的阳刚之美;(2)从艺术手法上看,李白总是以奔放的激情和积极浪漫主义的手法去描绘山水景物,如大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