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曲四首.ppt_第1页
散曲四首.ppt_第2页
散曲四首.ppt_第3页
散曲四首.ppt_第4页
散曲四首.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散曲四首,散曲,曲是继诗、词而兴起的一种文学体裁。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进入戏剧的唱词,是戏曲,或称剧曲;另一种是散曲,或称为“清曲”、“今乐府”。是属于广义的汉族诗歌,它有三种基本类型:小令与套数(散套),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带过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只供清唱吟咏之用。,散套由若干曲子组成,如一枝花不伏老,含四支曲子。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如玉芙蓉.喜雨。小令以一支为限,如果两三支合为一个单位,叫做带过曲。如雁儿落带过德胜令忆别。,【一枝花】.不伏老,攀出墙朵朵花,折临路枝枝柳。花攀红蕊嫩,柳折翠条柔,浪子风流。凭着我折柳攀花手,直煞得花残柳败休。半生来折柳攀花,一世里眠花卧柳。梁州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愿朱颜不改常依旧,花中消遣,酒内忘忧。分茶攧竹,打马藏阄;通五音六律滑熟,甚闲愁到我心头?,【一枝花】.不伏老,子弟每是个茅草冈、沙土窝初生的兔羔儿乍向围场上走,我是个经笼罩、受索网苍翎毛老野鸡蹅(ch)踏的阵马儿熟。经了些窝弓冷箭鑞枪头,不曾落人后。恰不道“人到中年万事休”,我怎肯虚度了春秋。尾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雁儿落带过德胜令忆别乔吉,殷勤红叶诗,冷淡黄花市。清水天水笺,白雁云烟字。(以上雁儿落)游子去何之,无处寄新词。酒醒灯昏夜,窗寒梦觉时。寻思,谈笑十年事。嗟咨,风流两鬓丝。(以上德胜令),玉芙蓉喜雨冯惟敏,初添野水涯,细滴茅檐下,喜芃芃遍地桑麻。消灾不数千金价,救苦重生八口家。都开罢,荞花、豆花,眼见的葫芦棚结了个赤金瓜。,野水涯:雨水积成的水洼。芃(png朋)芃:形容草木茂盛。不数:不亚于。荞花:荞麦花。,冯惟敏是元末明初散曲家的代表,冯惟敏散曲的艺术风格,以真率明朗、豪辣奔放见长,但也不乏清新婉丽之作。他的作品大量运用俚语俗谚,不事假借,极少雕饰,幽默诙谐,气韵生动,保持了散曲通俗自然的本色美。有时他将经、史、子、集中的书面语词入曲,任意驱遣,浑然天成,毫无生硬枯涩之弊。总之,从基本方面看,他的成就远远超过同时代的作家,使明代散曲达到了新的高峰。,“初添野水涯,细滴茅檐下,喜芃芃遍地桑麻。”第一句描写了喜雨初霁的景象:地面上水洼处处,茅屋上细雨滴檐,田野里桑麻遍地、生机勃勃。诗人看到这一景象,喜由心生,“喜”字,既点诗题,又直抒胸臆。,“消灾不数千金价,救苦重生八口家。”第二句诗人议论评说喜雨的作用。一场喜雨化解持久的旱灾,不亚于用千金去救贫济困;一场及时雨,救民于水火,使多少人家重获新生。诗人为雨的及时而喜,更为百姓得以解危而喜,心怀百姓,心忧天下,诗人悲天悯人的情怀得以自然流露。,“都开罢,荞花、豆花,眼见的葫芦棚结了个赤金瓜。”第三句诗人展开了想象:荞花、豆花,农作物花团锦簇、果实累累。“赤金瓜”,“赤金”二字不仅在描写各种瓜果的颜色多彩,表现丰收的景象;也表现这些果实对于百姓的金贵!作者在想象中,描绘细腻,生动传神,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喜意,给人以强烈感染力。,小结,思考:这支曲子用了什么方式来抒情?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和感情?小令采用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借处处水洼、遍地桑麻、荞花、豆花、赤金瓜等意象,描写了喜雨过后田间万物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抒发了诗人久旱逢甘霖的欢欣喜悦的心情和关心民生疾苦,与农民息息相通的情感。,2、这首曲子在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点?,语言朴素通俗,生动形象,轻快活泼,饶有情趣。,醉太平.挑担陈铎,麻绳是知己,扁担是相识。一年三百六十回,不曾闲一日。担头上讨了些儿利,酒房中买了一场醉,肩头上去了几层皮,常少柴没米。,陈铎(14881251),字大声,号秋碧,家居南京,世袭指挥。能诗会画,精通音律,有“乐工”之称,著有散曲集滑稽余韵、月香亭稿等及戏曲多种。其散曲,题材广泛,描写了当时社会上各行各业以及各种不同生活方式的人,对那些过着寄生生活的人们,进行了尖锐的讽刺。,古语“诗庄词媚曲俗”。曲之俗,不是庸俗,而是内容的切近生活贴近生活,语言的俚俗、通俗,即以大众化的语言来表达大众化的内容。挑担无论从取材到表现技巧,都体现了“曲俗”这个特点,有很浓厚的民歌风。挑担很大白话,但大白话中有技巧。全曲写挑夫,写挑夫之苦。一个“苦”字概括了挑夫的生活。,挑夫之苦,第一,离不开麻绳、扁担。两个“是”字,用肯定语气指出挑夫的相识知己,既符合挑夫口吻,又写出其辛酸。且一、二句又是一个对仗不工的对仗句,唯其这样不工(重复“是”),才更口语性,因为挑夫没工夫咬文嚼字。,挑夫之苦,第二,不闲一日,苦长。三、四句用对比手法,写挑夫辛苦是长时间、无限的。有三百六十回忙、苦与不曾一日闲形成强烈对比,则苦全出。,挑夫之苦,第三,用血汗钱去买辛酸醉。五、六、七句用鼎足对,写挑夫拼命挣的几个钱,买了一场醉,而这醉不是享乐,而是麻醉自己,是在万般无奈中借酒解脱自己出苦海。但,醒来更苦!,挑夫之苦,第四,“常少柴没米”,没吃没烧,怎不苦煞人?这“常”字道出挑夫之苦的由来已久,且全句又是对上面三句的解释。这一句又与前七句构成对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