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社会学专业论文)话语分析视野下的归因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b s 臼 习 ct a b s t r a ct as a su 炳 e d , 山 浊 为 u n 姆 助 a l ys is has gr q 侧 ” ul,加1 97加助 d its加 叮 u enco cov e r ed so man y6 el ds, su c bas p 仙oso p b y,如,贻 吐 嗽 翻 心 。 】 。 卧 即 血。 卯 1 0 gy and 声y c b ul o g y.p 0 tt eran ds o 刃 d eo th er 加 m ous sc bol 别 rsad opt ed thc pc伺 卿 比 v eof 山 浊 为 眼渴曲 日 y s isan du 别 泪itinth c 翻 泊 d y of p s y 曲 01 o gy su a 羌 ss fu u y.1 七 e y b a v c 比 加 比 rpre tcd m any d 别 洛 i c con a 下 tsof“ 兄 1 日脚 y c b o i 钾 牙an d madeusaw踢 山 皿姚 h a , 。助侧 山 er way阮 d 。 币 p 石 o nan dcate g 口 予 丁 七 妇创 蚀 叨 由ti on r e vi 口 即 sth 。 d ev e l o p m ent of山 以 刀 u rs e ad al y s iss ys 妞 m atic al l y an d fo c 口 s esonh ow tos tu dy th e 咖 。 争 t ofa tt ri but i on币t b a m e t b od ofd is cou n 渴 即 口 l y sis. 丁 七 e a i lnistoreve 目th at 七 习 d l ti o n al a t tr币u t 1 0 nth匆对cs m节 职甲 dthoc o 留tl 刀 c ti v et 卜 e 甲e加 co nve 巧毗。 n助dt ex t. 拟 the s 习 扣 q e t 汕e, wc w 川s b o wb o w pe o p l c c o n o . l th c a tt ri b u ti on incc rtainc 0 d t e x l 了 七 .山 凶 犯 血石 on c o 。 l s tsoffe ur斌crde p e d d ent c ba p t 哪 d i 引 沈 巧 s in gattri b u t l o nin di scurs iv e ps y chol o gype岛 pc 面v e inde ta 心 . 0 脑 p t erl 加 加 闭 u 璐 d 语 闰 u n 渴助公 y s l s an ddi 跳 习 u 招 e ad al ys isinps y c b o fo gy. it 、 bownth atd if 介 l e n t 即 切 c c t s 幼d sc h ool s all b a v o th 山 。 明 .ds 如1 柱 ons to而8 伪n 以 下 玩 傲 沁 过 声 y c b o l o gy、vi e w, 桃 s b 0 ul dpaya tt e n ti ons toti ir c e poin ts in d u d in g act i 叽 c 。 璐truction and v ariabi li ty. as for thc theor e t i c al丽咖 5 , we coul d 加份 b a c kto s 沐忱b碱th cory, e thn om e th od0 1 o g yand傲 兄 i o1 o g yof 拓cnce. m o r eov er, inth e con t ext of psy cbo 】 o gy, pott erc 了 e a t i v e 】 y斌e gra 如 sev c r alth e o ri es 明 d mcth 侧 如 add put fo rwar d a fr e s b m cthod o 】 。 罗ofd 加 闰 u rs e anal ys is. q叩tcr z di scussesth e 脚 ob】 e ins intrad i u o n a l attri b u ti on th e 0 ri es . 玩ge n e r al , th ere 眼 d 止 . o m山 n a w s inc l 别 铝 1 呱 resc 留 c b cs, for exam pl eth e in fonnatio . , th e 1 胡 gua geand th e actfo nsofp arti d p an ts . u 矶 切 l 1 y,th cyare pr es en ted inth e v j gnettes givenb y th e rcse 肚 c b e 招 . h o w e v er,创s d 以 力 。 t extu al加 fo rmation w a s th e point that d 妇 闰 u n 褚 朗 . 】 y s is criti d 沈 e . 0 腼 p l cr 3in tr 冈u ces b 口 wto stod ya 恤 1b u 6 on with d 抽 co u n 姆anal ys isin psy c b o l o gy. ltdi s c l招 s e s the th eor e ti 司 p r e . 山 淆 , th e c o 幻 e 幻 旧 usinat tri boti on th e o ry, th ev 耐ab山 ty 即dthe c 0 d 如d i on andso on. andth c 氏 wc ta 】 kat 均 u tthe 诫a ti o ns 肠 psbe twe ena t t ri but 1 0 n an d s o m e 0 th e r a 旧 d aico d “ p ts . atl as we study a 1 以 川cx ampl c 衍thth c 娜 比 pc 以 i v e ofd i狱 ” u 比 七 an吻515. abs 七 油 ct c 七 a p t er4 山 , 沈 比 匀 比the p n .an d c o n ofdi 从 习 u n 泌an ai ys isinpsy c b 0 1 0 爵 on tb e odc 加 坦 氏山 巨 刀 顺姆 胡 目 邓 妇 。 月 免 口 psy c b 0 1 0 gya n 口 时 m c 山 团胡 d pe珍 咪 d l ve. on thc o therb a n 氏itsb o u 】 d r e fl 1 “ 姆 吐on 剐 份 er alpoin ts . 心y wb ld.:d 加 为 u n 姆胡目 娜妇 ; a 也 化u t io 。 南开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 解南开大学关于收集、 保存、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如下 各项内容: 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 学校有权保存学 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 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 论文;学校有权提供目 录检索以 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 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在 不以赢利为目 的的前提下, 学校可以 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 容用于学术 活动。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日 经指导教师同意,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指导教师签名: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解密时 间:年月日 各密级的最长保密年限及书写格式规定如下: 南开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 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 进行研究工作 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 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 任何他人创作的、己公开发表或者没有公开发表的作品的内 容。 对本论文所涉 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学 位论文原创性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日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 意义 话语分析作为一 个学科出 现于上 个世纪70年 代, 至今蓬勃发 展。 它是一门 具体 研究人们如何通 过 “ 使用语言即即 通过真实的 话语活动交换意义的学问 。 其主要 任务包括:1 . 句子之间的 语义联系; 2 . 语篇的 衔接与连贯: 3 . 会话原则; 4 . 话语 与语境 之间的关系;5 . 话语的 语义结构与 意识形态之间 的关系;6 . 话语 的体裁 结构与社会文化传统 之间 的关系; 7 . 话语活动与思 维模式之间的 关系等。 又 可以 将上述诸种任务归纳为 两个主 要的 研究方面, 一是对超句结构单 位 的 分析,二是关注使用中的语言,即交际中的话语与社 会、 文化和思 想意识之 间的互动关系 ( 又有学者将这两点归纳为与结构主义与功能主义的研究视角). 基于对话语的这两点认识,哲学家、语言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心理学 家和文化研究学者纷纷运用各自 领域的理论来诊释话语。 话 语分析渗透到社会心理学 领域肇始于20世纪五六十年 代的 社会心理学危 机, 有学者从内 在理路和外在理 路来分析这一危机。 一方面是外在的社 会历史 条件,即 面对二战后种种的 社会问 题, 特别是60年代后风起云涌的 社会运动, 社会心 理学显得束手 无策, “ 社会工 程师” 的自 信心及公众的 期望降 到最低点; 另一方面,社会心理 自 身内部也危机四伏,争论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 、对实 验方法的不满2 . 对社会心理学理论的 不满3 . 对于 个人 主义立场的不 满。 将话语分析纳入到社会心理 学的研究范畴中 无疑是研究者希望克服危机的 种种尝试中 的一种。 社会心理学 视野下的话语分析假设, 话语是社会现实的构 成单 位。 研究的 关键在于 社会现实 如何由 语言建构起来,目 的 是通过对社会情 境的 研究, 更好地了 解社 会生活 及社会交往。 话语分 析的心 理学假定: 人们的 话语 是行为导向 的,是有目 的的。 归因 研究一直是传统社会心理 学关 注的 重点 之一, 在传统的归因理论中, 一方 面存在着一种客观实在 亦即笼罩 着行动者的“ 刺激条 件” ; 另一方面又 存在 着认知,它是内 在于行动者的 信息 加工装置, 行动或者活 动被视为是次要 的副 产品。 本文尝试着运用话语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对 “ 归因”这一 心理学的核 心概念进 行梳理和阐释, 希望达到的目 的也正如同波 特所言,话语分析视 野下 绪论 的心 理学研究 “ 并非只是想罗列出 若干对于传统心理学的理论上的责难和方法 上的 批判, 更大的 意图 在于以 更为系统的 方式给出 话语分析理路下心理学理论 和方 法中的 新的关照 和概念。 ” ( 丘 彻 肚 山 表 p o tt er , 1 卯 2 : i d 本文的意 义便可以 总结为:力图 彰显出 一种全新的 看待归因的 视角 关注人们凭借 ( 借助) 话 语在做什么,以 及在实 践的过程中人 们怎么 制造出 各种形式的实在与认知。 第二节 文献回顾:研究现状与不足 检索 己有的文献可以发现国内学界对于话语分析的探讨基本上可以划分为 理论 探索、 经验研究 和回 顾综述等三种类型。 理论探索的文章主要从语言学专业的角度对语言结构、功能等进行讨论, 如 话 语分析基础理论的 衍变, ( 陈建祥,2 0 0 5)、 从结构和 功能 看话语分析研 究诸方 法 ( 许家金, 2 004) 等。 这些文章专业 性很强,并且是 对非 常具体的 对 语言特点的讨 论, 与 本文关 系很小。 经验研究性文章 通过使用话语分析的 方法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 对新闻 事 件、文 学作品以 及当 代热点问 题涉 及较多。 如 中 关村普通人的日 常生活( 阎 光才,2 0 0 5 ) 、 从话语分析的角度看布什访华一从美方的三次记者招待 会谈 起( 郑华,2 0 0 6) 等很多发表 在期 刊上的 文章: 这些文章与著作与本文将要 介 绍的话语分析虽然目 的与领域完全不同, 但在方法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都是 采用对 研究场点的 话语进行分析得出自 己的 结论 回顾综述性的 文章总结了 话语分析的发展 状况, 可以 帮助我们了 解话语分 析作为一个专门学 科的发展历程, 该类型的文 章数量非常多, 其中若干篇很好 地回顾了 话语分析学 科发展状况。 如朱永生的 话语分析 五十年:回 顾与展望 (2003) 一文比 较全面总结了话 语分析的发展 情况。 类似的 文献还有 近三十 年话语分析研究述评 ( 范宏雅, 2 0 0 3)、 话 语分析二十 年 ( 徐赳赳, 1 9 9 5 ) 、 言语行为研究走向 ( 赵英玲、 于秀成,2 0 0 4) 等,这些 文章也从 不同 角度回 顾了 话语分析的发 展历程, 对话语和话语分析的概 念, 各国 话语分析的研究特 点以 及话语分析具体的 研究 走向 等问 题进行了很 好的总结。 综合分析,目 前国内 对于话语分析的研究大多集中于 语言学领域, 将话语 分析 纳入到心理学、社会学的研究范畴中的 工作付之朗如, 进而,采用话语分 析的 理论和方法对心理学的 经典 研究领地 归因 理论的研究更 几乎是空白。 绪论 相较国内,国 外学界对话语分 析的 研究成果显然是比较丰富多样的。具 体 到 社会心理学 领域中 的话语 研究, 则集大成者非乔纳 森 . 波 特 ( jo na th adp o 伪 盯 ) 莫属。 作为英国 拉夫堡大学社会科学部话语分析教授,他的研究兴趣包括科学 辩论,电视传 媒、 种族主义等 等,目 前已 经有专著8 本, 发表论文80余篇。其 早期的 关于社 会心理学与 话语分析的研究集中 系统体现在 1 9 87 年与 韦斯雷尔 ( m ar g ar e t v le th c r en) 合 著的 话 语 和 社 会 心 理 学 一 书中 该 书 也 是目 前 国 内 翻译引 进的 从社会心理学 视角进行话语研究最为权威的著述。 该书系统讲述 了 话语分析的 研究 方法,并 解释如何使用这种方法来进行社会心理学的 研究, 尤其对传统社会心理学中的若千基本概念态度、自 我、范畴、社会表征等, 该书从话语分析的 视角都给予了 重新的审视。 综观话语 分析兴 起的五 十余年,其波及影响的 领域愈发广泛,心理学对话 语分析的吸纳与 整合工作的 开展也逾二十余年, 然而就 学科的 发展史来说 “ 言 说 心 理 学, ( d i别 为 ” iv e p s y 比 o lo gy) 依 然 只 是 一 个 年 青 的 领 域 , 即 使 其 领 军 人 物 波特的 著述中 仍然是 存在着 诸多的 争议和疑问。 可以 认为 波特开了用心理学的 话语分析方法 对归因 进行研 究的 先河, 然而通过 对其论 述的系统分析, 我们可 以 发 现 波 特 对 归 因 的 研 究多 是 零 散 的 , 尽管 在创 , 。 切 招 iv o p sy cb o lo g y 一 书中 他 辟 出专门的章节对 “ 归因”进行阐释,但具体的思想火花多散见于其他章节和专 著、 文章,而 波特本人更看中的 是建立一个心理学的 话语 分析的 模型 ( d a m模 型) 。 因此, 对归因理论的 研究更像 是他用来攻克传统心理学 理论堡 垒的一 个突 破口,因此, 我们认为使用话 语分析这一工具对归因理论进行一次更为全面系 统的检视是存在很大的空间和必要性的,同时我们希望从更广阔的理论背景出 发, 更深入、细化地对归因理论 做一种话语分析的探讨和研究,从而弥 补国内 外现有研究的不足。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文献法和比较法。 将系统研究话语分析领域的研究成果,尤其是 社会心 理学视角下的话语分析的国内外文献和资料。 在分析归纳话语分析 对于 社会心理学理论的渗透和影响的基 础上,重点就话语分析对归因理论 ( 以 及相 关的关于 “ 解释” 的研究) 的论述 进行解 释和梳理,并与传统归因 理论进行 对 比研究,从而彰显出话语分析这一新的研究取向的理论魅力和实践意义。在具 绪论 体的研究时, 会遵循以 下的思 路: 一是交叉的 研究视角。 “ 话语 分析” 是一个 牵涉多学科的概 念, 在不同的 领 域中 有着不同 的方法论原则和理论内 涵, 本文侧重的是从心理学的学科背景出 发, 运用话语分析这一崭新工具对以 往的 经典理论进行重新的阐述,然而这并 不排除在研究的 过程中 借鉴其他学科中的 有益思想。 实际 上,在波 特的 理论中, 我们随处可见言语行为理论、 常人方法学、 科学知识社会学等等学科痕迹, 所 以, 在做出一 种比 较清晰的 理论界 定的同时, 我们不妨将视野投向 更为广阔的 学术平台。 二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思 路。 在波特的 理论中, 他将真实 生活中的 话语和文 本作为 研究的 对象,并 且强 调这种 “ 真实的 对话” 才是研究的 主题。 可见, 心 理学学科背景 下的话语 分析 绝不是书斋中 把玩的高 深知识, 它的 生命力存在于 真切的 生活世 界当中。 所以, 本文的出发点是一 种理论上的 探讨, 归宿则是 将 理论具体运用到社会生活当中,希望人们能够认识到话语在解释日常事件、人 物以 及各种存 在方面的 特殊意义,以便更加自 如、 理性、反省 地运用 语言, 更 好地理 解社会,与人交流。相信这样面向 实际的理论 研究, 才能 是本 研究的真 正目 的 和价值所在。 三是立足本土的批判研究思路。将话语分析运 用到心理学 研究体系当中的 工 作主 要在欧美展开,主要代表人物波特和韦斯雷尔则是来自 英 伦三岛。不同 于 其他心理学专 题的研究,话语分析很大程度上以 语言为载体,以对话和文本 为主体 和对象,所以不同 的语言种类和习 惯在分析研究中会有显著差异,这便 给 将话 语分析引入到我国 本土的心理学研究提出 了很大的挑战。因此, 仅仅局 限于理论框架或者方法论的引进是不够的, 在借鉴话语分析这种视角的同 时必 须同中国的社会发展阶段,历史渊源, 政治制度等具体国情相联系,不顾我国 社会的 现实状况,不假思索地加以 照搬和运用必然会产生误解和不适。 在目 前 国内对话语分析心理学了 解不多 的情况下, 先行者更肩负着艰巨 的责任, 如何 准确的引进国外研究精髓批判地运用到本土的 研究当 中是我们要不断思索、 尝 试的关键, 我们更希望在我国 背景下的 话语分 析心理学研究 能丰富和修整 现有 的理论,开辟这一领域的新形式和新路子。 绪论 第四节 主要内 容与写作框架 本文在系 统回 顾介绍话 语分析的 产生发展的基础上,将把研究重心放在从 话语分 析视角 对社会心理学的经典 概念 归因的研究上。 通过话语分析这一 新的手 段对归因这一 经典概念以 及相关命题、理论进行剖析, 尝试着论证这一 论点: 传统归因理论忽略了话语 描述中的重 要的建构主题 从某 种意义上说, 人们在 他们的谈话和文本中控制着 ( 存在的 或者不存在的)因 果关系。从而, 希望 展示出: “ 如何 通过 话语 分析来 对传统的 和基础性的 社会心理学中的 一些最 基本的 理论概念提供关照。 ” ( 波特色 韦 斯雷尔, 2 0 06, 前言: 4) 整篇论文共分五 个部分。绪论 部分主要包括选题背景与意义、文献回 顾及 研究现 状、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并简要介绍本论文的 主要内 容与写作框架。 第一章 介绍 话语、话语分析以 及同 社会心理学关系, 包括了 概念的 界定、 理论 来源; 第二章则对传统归因理论中 存在的 若干问 题进行了罗 列和分析: 第三章 是本文的主体 一一话语分析视野下的归因 研究,由 六节组 成, 分别是话语分 析 研究归因 的理论前设、对 “ 一致性,信 息的 质疑、内部归因 与外部归因的流变、 事实建构与归因、复合视角下的话语分析 与归因以 及一 个本土化的 话语分析 案 例探讨; 第四章则对话语分析视野下的归因 研究以 及话 语分析 本身进行简要评 价,对其理论创新与贡献以及存在的争议和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与探索。 第一章 话语和社会心理学 第一章 话语和社会心理学 第一节 概念的界定 1 .1 j 话语分析的 产生、发展与界定 60 年 化起 话 语 分 析 逐 渐兴 起. 首 先 是巴 特 ( b 盯 th es ) , 格 雷 姆 斯 ( g 比 加 as) 和 梅茨(m e tz ) 等学 者用 符号学( s e 面 。 6 cs) 的 观点 , 对叙 述话语( ” 别 汀 a tiv c d is 以 川 n 姆 ) 进 行 了 分 析 同 时 , 海 姆 斯 ( h 抓 de s) . 收 集 一 些 著 名 的 人 类 学 语 言 学 家 和社会语言 学家的 论文主编了 文化和社会中的 语言: 语言学和人类学读本 ( 如。 即a geinc u l tt 叮 c 二d s o d cty : ar e a d erin恤guis d csand adth 网 po 】 0 动 , 费 斯( f i rt h) 的 学 生 韩 礼 德 ( m 人k h 目 li da y) 也 在 60 年 代 用 系 统 语 法 分 析 句 子 和话语的关系。他在 “ 语言结构和功能” 一文中 提出 正在使用中的 语言的 三个 功 能 : 概念 的 ( conce p to 习 ) , 人 际 的 ( 恤 e rp cr so n 动 和 语 篇 的(tc x tu al) , 并 指 出 语 篇与其他两个 功能 相互 促进。 7 0年代起有关话语分析的专著与文集开始成批出 现, 不同 领域的学者 用不 同的研究理论和方法进行话语分析的研究, 社会学开始了对日常交际言语的分 析, 试图发现其规律性特征。美国社会学家萨克斯( h . sac ks ), 谢格洛夫 ( s c b e gl o ff)和杰斐 逊 ( q je 价 “ 。 n )等开创了 会话分析( con v ersati on 吐 a 刀 a lys is); 语 言 哲 学 家 奥斯 丁(j . aus tin ) , 塞 尔 (j . se arlc) 和 格 莱 斯 似 . “ce ) 所 建 立 的 言 语 行 为 理 论 (s 伴 优 b a c t theo 斗 ) 也 成 为 话 语 分 析 的 一 种 理 论 框 架 ; 拉 波 夫和法舍尔( u加 v po tt er ad d m ul ka y, 1 9 均, 而 如 果 继 续 追 溯 , 则 可 以 在 语言 哲 学中 找 到话 语分析的 源头。 科学知 识社会学研究的 核心问 题是知识, 而语言哲学则以 语言、 语言的 使用作为研究 对象,比 如在奥斯丁和维特根斯坦的著作中我们都 可以看到 相关的 论述。 此外, 符号 学、 后结构主义以 及后现代主义同 样给予了 话 语足够的 关注, 这些理 论也越来越 重视文本的建构 特性以 及它们制造 “ 现实” 的能力。 值得一 提的是言语 行为理论以及 常人方法学也发展出了 一套功能取向 的方法来研究日常社会生活中的语言和具体实践,语言日益被当作了一种 “ 现 实 建 构 ” ( r e all ty .co ds titu tin g ) 的 实 践 行 为。 在 这 些 理 论中 经 常 使 用 的 是 谈 话 分 析( 为 创 elsa tio . anal ys is ) 的 方 法 (s a c ks ,1 97 4 ;l 界 恤 劝 n ,19 83) , 而 作 为 社 会 行 为 的日 常 对话的 高度组织特性 恰恰通过谈话分 析被揭示了出 来。 然 而我们却不能简单地将诸多理论流派的影响简单相加就得出何为心理学 范畴的话语分析。实际上这些理论尽管有互相叠加吻合的要点,但更多是对立 的立场和论调。以 下我们从五点来说明心理学、社会心理学领域中的话语分析 特征,这也将成为后文用话语分析对归因理论进行研究的理论根基。 1 . 话 语 分 析 研 究 的 对 象 是日 常 生 活 中 的 对 话 和 文 本. 这 一 点 也 就 构 成了 话 语分析与大多数言语行为理论的区别, 也区别于实验心理学处理文本资料的方 式。 同谈话分析相比 ,话语分析在对自 然情境下发生的话语和文本的关注也比 后者更为广泛 和深入。 2 . 话语分 析关注谈话的内 容 ( 而非形式) ,尤 其关 注话语的社会学 特性而非 语言学特性. ( e 月 w ar ds 此外, 奥斯丁也对认为语言是抽象体 系、它的核心功能是对事件的状态进行描述的观念提出了置疑。总之,他力图 驳斥的这样一种观点:“ 认为对真实性条件以及真实性状况的理解,对理解语言 最为重要。 ”( 波特 第二,存在 常规或者说合适条 件, 它们将话语和社会活动联 系起来。 ”( 波特 其二是形成关于功能 和后果的假设, 并且验证它们。 而无论是哪一阶段,仔细、反复的阅读和研究资料都是必 不可 少的。 第八阶段: 检测。波 特总结了这一阶段经常使用的四 种技术:1 一 致性, 2 . 参与者定 位, 3 . 新问题,4 . 创造性。 这四种检测手段使得严密的检查成为了 第一章 话语和社会心理学 可能。实 证主义可能会对话语分析的方法提出诸多置疑,但科学哲学、 科学社 会学已 经证明了 这种方法论上的责难是无效的,因此,倡导 “ 怎样都行” ( fc y e “ be n 氏 1 卯 5) 似 乎 更 加 符 合 现代 多 元的 学 科 发 展 理 路 第九阶段:报告。报告本身也是检验和证明的一部分,在话语分析的报告 中,引用的文献会占据很大的篇幅,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引文不只是论据,而是 研究对象 本身。因 此, “ 报告的 具体解释必须 包括 相关领域的一组有 代表性的 例 子, 它把分析主张与片段的特定部分或者方面联系起来, 这样, 从言说资料到 结论的整个推理过 程就被详细地记录下来,这使得每一位读者都有可能评估过 程的不同阶段,因 此读者 可以同 意结论,或者寻找 反对的证据。 ”( 波 特色 韦斯雷 尔, 2 006:1 8 3)。所以,我 们认为,话语分析的 报告是更具开放性的, 并且写作 报告的过程 会是在编码、 分析、 检验这些不同阶段 反复折转,是充满 流动性的。 第十阶段:应 用。 话语分析社会心理学无疑有非常大应用空间,实际上, 从研究者选取的话语分析的资料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这门学科是来自真实的社会 生活的, 因此,提 炼出的理论和方法必然能够回馈到具体实践当 中。 所以, 尽 管话语和文本是抽 象的符号,但如果我们试图发掘其中的行动导向的线索, 便 可以体会到它们在塑造我们生活方面具备的深远意义。 第二章 传统归因理论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传统归因理论存在的问题 在社会心理学界对归因 理论的 批评为 数众多, 但我们这里试图将传统归因 理论家对待 “ 话语”的态度 和方式作为研究的切 入点。 概言之,传统归因理论 存在着 三个方面的问 题:1 . 材料信息2 . 语言3 . 参与者的 行动,这些都 源自 研究 者给被试提供的那些关于人 物、 场景和事 件的 “ 事实 性, 描述,被试通常依据 这些给 定材料做出 归因, 然而这些 “ 去 情境 化”的 研究方 法恰恰是问题的 核心。 首 先,是将材料信息等同 于自 然现象。归因研究将 一定的 材料作为 研究的 起点,却 从来不对研究材料 本身从话语的角 度加以 审视。 描述和其他 “ 刺激物” 被认为是对某一信息的具体化,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是被试如何做出归因推论。 然而, 信息 材料本身却并没 有被解读清晰。 在 话语分析看来,被试借以 做出归因的材料信息并 非是 “ 自 然地” ,很大程 度它们同推 论一样, 也是社 会过程的一 部分. ( pot ter 另一 方面, 有些归因 研究者已 经开始 关 注自 然状态下的 语言素材, 可是语言依旧本 质上被当 成描述的 媒介。 这些研 究同 样没有注意到 语言的 行动取向。 它们的问 题集中以 下三个方面:1 . 在方法 论 上, 此类研究关 注的只是去 情境化的陈 述和 解释, 所以对 话材料本身占 据了 第二章 传统归因理论存在的问度 比 行动更为重要的地位。 2 . 没有 严格地区 分出 作为言语行动的归因以 及作为认 知过程的 归因。 3.因为使用了内 容分析的 方法,以 至于模糊了 话语所蕴涵的功 能 特性。 ( p o tt e n 免 致 抽 趁 山 , 1 夕 洲 】 ) 而在话语分 析看来, 我们需要的是彻底的理论 转向的改变, 而并非仅仅 只是利用更为 真实的、自 然情境下的资料来源。 再次,是归因者的行动。如果 将给定的 刺激物材料 ( 短文) 看作是建构的 产物,且把功能取向 纳入到话语 分析的 理论视野中, 那么我们就可以 从一个全 新的角度来看待归因研究一一人们如何形成各种各样的关于事件的版本 (versi o n)来用做归因推理的。 话语分 析将会指出, 传统的 归因理论利用了认识 论上的独断将归因孤立成了一个 在个体中 进行的 认知、推理过程。 在他们的研 究中,事实与世界被研究者用既定的、 想当 然的 言语加以 操纵性的 描述,而被 试则没有进行建构的空间以及行动的余地。 “ 话语 分 析 研究 的 兴 趣点 在 于 言 语 实 践 (d 汤 山 巧 jv e p r a ct ices) 比 如 人 们 如何 进行赞同 和谴责的。功能的 概念不 是与 行动者的 动机相联系, 而是根植于 行动 过程,并 通过话语的 语 用实 践被彰显出 来. ” ( potler 琼斯一戴 维斯的相应推断理论:凯利的三维理论; 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以 及泰勒和克洛 科的社会认知归因理论。就经典归因理论其后的发展而言,研究者已经开始关 注人们在普通情况下自 发地做出归因,而非实验操纵前提下给出的归因 推理。 然而对于真实生活世界、真实交往的关注依然是缺乏的。目 前,归因理论新的 发展趋势则是用更加真实的测试材料取代实验室中 使用的传统文字材料, 把归 因视为日 常对话的 一种现象。尽管在行动导向的日 常话语和认知主义学者所持 有的概念体系之间 还存在着诸多冲突, 但我们不会把研究思路倒退到实验室里 第三章 话语分析视野下的归因研究 人工操纵的文字材料上,我们相信对于现实的、日常话语的关注是充满价值的, 甚至 这一取向的 成果能 够给认知 心理学的 研究带来裨益。 这里我们需分析的重点聚焦到在传统归因理论和话语分析中都占 据着重要 地位的材料上, 将着重分析特定事件中的一 致性信息” 。 上文提到凯利的三维 归因理论,该理论主要探讨的是归因者如何依据三种要素进行归因推理的,这 三种要素分别是:区别性, 一贯性以 及一致性。 其基本假设是: 把人脑当作编 制好特定程序的 计算机, 把呈现的材料作为输入信息,归因 者于是会依据相关 逻辑进行归因推断。比如他们可能会推断出 某一行为是由环境因素引起,或者 是源于行动者本身。区别性,一贯性以 及一致性这三类因素在归因过程中都非 常重要,当然也有学者提出“ 一致性”信息是更加重要的。我们的分析力图揭 示出 在自 然情境下归因应当被视为是更为丰富和复杂的参与者行动的一部分, 并且我们也会采用区别于传统归因理论的方式来更加明晰地区分事实和推理。 就一致性信息而言,我们宁可将其定义为一种建构,而非简单的对于事件 的感知信息。具体来说,在话语的视角下,一致性主要可以通过两种策略来达 成,这些策略支撑了不同的关于事件的解释版本的真实性: 一方面,是诸多可 信的他人的 共识。比 如,如果一个人目 睹了 一起车祸, 并声称事故起因 于司机 的超速驾驶,这一证言显然只是一面之词,其可信性是打了折扣的。相应的, 如果还有其他的目 击者,并且都认为事故原因是司机的超速,那么其可信性就 会大大增加。另一方面,是有独立的证言来支持第一方面形成的一致信念。这 一点其实与上一点相关联,一致性的观点可能是因为证人们确实看到了同样的 事件,也有可能是因为他们之间的 互相影响和暗示 即他们在互动中 共同炮 制了事件的 “ 原貌” 。因此,如果存在着一个独立于群体之外的他人也持有同样 的 观点,那么,关于故事的版本的可信度就非常之高了。 首先,就诸多可信他人的共识这一点而言,如果我们从话语分析的层面出 发,就会发现在陈述和达成这一点上蕴涵的 诸多建构和功能因素。 我们援引波 特选择的一次关于英国 政府和媒介关注的养老金修改方案的 辩论作为分析的素 材. 以 下是抽取的 三段内 容: ( potter 范畴有固定的结构;范畴化之偏差性是必然的。 在波特看来, “ 人们并不是机械 的范畴化过程的 受害者 ,而是既灵活地使 用先在范畴, 又在谈话中建构范畴 的含义。 ” ( 波特 在角色论看来, 角色关系的 失调、角色冲突 或者个人社会化的不完善往往才是推理的依据:而人本主义学家的归因解释策 略则会侧重于在人格不完善,不健全,个人的潜能未得到挖掘. 可见,我们与 其将各类传统看作互相冲突的理论模型, 不如认为它们是用以 描述自 己、赋予 自 己 不同意义的 方法,而这些方法的使用无疑都是放生在具体的 交往过程, 真 实的 话语情境当中的。 于是, 可以 认为, “ 并不存在一 个等待我们去发现或者去 揭示的自 我, 存在着的只是我们现在和过去所作的历史性的以 及跨文化的 各种 语言 表述中 所发现的 多重自 我。 ” ( 波特及 韦 斯雷尔, 2 006 : 1 o 5 ). 可以认为,角色以及人格的概念的为动机、解释提供了一个平台,人们据 此进行责任的逃避、应对指控、发起责难等等。 3 占 .3态度与归因 在话语分析看来,经典态度研究即是将 “ 思考的对象,定位于 “ 判断的维 度” 上, 人们在日 常的对话和行动中,也凭借着态度把事物定位到相应的坐标 中, 并做出 反应。 态度对于每个主体而言乃是一个复杂的多 层面的 概念, 通常 可以 从人们的 态度中 折射出 个体的 利益和立场, 而这些也正是当 事 人进行辩解、 责 难、 推论等等行动的立足点。 ( e 月 w al ds其次, 态度研究者往 往会将搜集到数据资料进行转换, 而这种去情境化的二次范畴化也是需要质疑 的: 再次,与自 我的研究相似, 关于态度的研究也都是实在论立场的,即认为 第三章 话语分析视野下的归因研究 态度是持久的、固定的,并没有考虑到真实生活中存在的 变异性。波特则根据 对新西兰白 人中 产阶级的开放式访谈真实 对话记录证明了 这种变异性的 存在, 同 时, 这种变异也决定了 上文论述的人们在归因 推理中的流变和转换。 话语分 析家 “ 不是想当 然地认为陈述反映了 潜在的态度和立场” 一也不会预期人们的 话语会是前后一致和连贯的。与之不同, 关注点 在话语本身:它是如何被组织, 它要做什么。 ” ( 波特压 韦斯雷尔, 2 0 0 6:4 5) 传统态度研究将态度与被思考的对象 想分离, 使用一份设计好的量表来比 较不同的人对某一事物或事件的态度, 然 而问 题在于对象是在使用话语进行评价的过程中 被塑造和建构起来的,并非是 一成不变的。 简言之,话语分析力图 在态度的 研究中引入语 境、 变异性以 及建 构这三个维度。因此,我们需要关注应该是话语是如何被建构出来,不同的建 构又会有怎样的 后果,而不是在一份去情境化的量表上比 较计算出缺乏生命力 的关于态度的刻板印象。 1 5. 4解释与归因 在 话 语 和 社 会 心 理 学 中 文版 的 跋中 波 特谈 到, 可 解 释 性( 妙tabili ty ) 对于归因理论是极其重要的, 然而在以往的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却没有受到足够 的重视。在波特看来,人们在日 常的谈话实践中控制着因果关系,且这种控制 是一种文学式的谈话实践,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心理机制。 对解释的研究做出重要理论贡献的首推奥斯丁,在他的著述 对辩解的诉 求中他区分了两种主要类型的解释:辩解与合理化。前者指虽然承认行为的 不当,但又宜称这主要由 外在因素引 起; 后者则否认自己 行为的失当,认为自 己的作为在当时的情景下是恰当的。 沿袭奥斯丁的 理路, 许多学者作了 进一步 的 探 讨, s c o tt 和切 m an力图 建 立 一 个 解 释的 类型 学, 他 们区 分出 诸如 本能 冲 动 、 心理因素、意外事件等子类型, 并指出 人们的 合理化和辩解都是高度常规化的 行为, 他们使用的都是为社会所允许的词汇;s c m 勿和m 田 巧 t e ad的综合性概括, 他们在辩解与 合理化里面加入了 三种新的 解释类型:道歉、恳求、避嫌声明等 以 期涵盖所有可能的 辩解与合理化。 这些研究无疑都为 解释的研究提供了良 好 的 平台。 然而, 在话语 分析看 来,目 前 研究解 释的 方法是 存在问 题的。 例如, 实验 室通常使用描述性短文来研究被试的 解释策略和倾向, “ 其所获得的实验资 料完 第三意 话语分析视 野下的归因研究 全依赖于被试对于 在短文详细描述的 情境中 他们应如何行动的知识。因变量所 测量的并不是被试在现实 情境下真正 所做的 或所说的,而只是他们想象自己 会 做的或者会说的。 而想象短文中的场景与置身现实生活中的场景是截然不同 的。 , ( 波特色 韦斯雷 尔, 2 0 0 6 : 7 9)反而是以 萨克斯, 谢格洛夫以 及杰佛迅为代表的 谈话分析学者为话语分析研究解释与归因 提供许多启迪,尤其是 凡正 初 目 拍和 d r . 胃 关于法庭上控辩双方解释、辩论的 研究扭转了 人们惯常的 一些观念,使得 我们重新审视通常被认为是弱势一方的证人是如何利用策略进行归因实践, 如 何组织出一个有利于自 己的关于事件的解释版本的。 进一步的,社会心理学研 究解释与归因的重点也不应当放在寻找什么是真相,什么才是事情的 本来面目 等问 题上,即 使它是一个错误的 解释或者推理, 如果它是有效的, 那么同样应 当予以 关注。概言之, “ 人们描述这个世界,塑造出 各种相关的细节,阐明它的 道德意味,说明它所具有的因果影响力: 人们也描述认知,塑造出 一种信念、 动机和感觉的内 心活动,从而使他们的行为能被理解。 这些描述所采取的形式, 看起来仿佛就是它们在施行行为。 ” ( 波特压 韦斯雷尔, 2 006 :2 7 6)。即 话语分析是 行动取向的,故我们对解释、归因的研究也必须从功能的层面进行考察。 第六节 运用:一个本土化的案例 在上文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希望通过一个本土化的案例来说明话语分析视 野下归因研究的若干特点。 在这里,我们选取的是2 006 年7 月16 日陕西省汉 阴县平梁镇发生的 邱兴华特大杀人案的 背景材料, 材料源主要来自 南方周末、 新浪网新闻中心以 及法庭审理辩论的记录等。 【 年兴华律师 1 、那兴华是山区中 较有文化的人, 本应过得不 错, 但因贫穷频频椒家,心 理受到伤害, 他原来是一个对自 己 老师深深感激的 人, 但是社会对弱势群体的 关怀不够,所以 使得卑兴华走行审,.j台 . 2 、 社会处于 转型期, 纵观案件,卑兴华性格孤僻, 但是社会没有给他释放 的方法。 3 、 我们的 公民 道德教育不够 全面, 所以 使那兴华不懂法,不知法才 使他犯 下杀人的罪行 第三章 话语分析视野下的归因研究 4 、 对迷信的管理不 健全, 使迷信状况 十分兀 张, 年兴华受 迷信指使而犯罪, 应该减轻刑罚. 【 公诉方】 卑兴华在抓捕后在一开始并没 有承认抢劫事件,直到最后一次提审时, 卑 兴华才 承认自 己 到随州 抢劫一事, 这时 会安人员已 经掌 握. 对于犯罪中的社会因 素, 是由于年兴华自己 造成的, 他的贫穷 是因为自己 不 实 行计 划 生 育, 并 且 相 信 鬼 神, 诩这 样的 社 会因 素 是不 能 推 翻的 . 年兴华 我始终坚 持认为我的两 个女儿不 是自 己 的,所以 我怀疑妻子对我 不忠 年兴华】 我认为自己 是自 首. 年兴华 律师】 这种自 首属于异地自 首, 应该属于自 首范围。 【 公诉方1 在案件的调查过程中, 安康市 公安局是协助随州市办理的, 有证 可查, 说明随州誉方已经对案件调查了. 年兴华提出的贫穷并不 是社会原因,是自 己 徽惰造成的. 【 年兴华 我不徽惰, 我不 服这一点。 ( h t t p : / / n e 份 5 . s i n a . c o 压c n l c / 1 / 2 0 0 6 一 1 卜1 9 1 1 9 2 5 1 1 2 8 2 0 5 9 . s h t 口 1 ) 在以上的辩论中,我们可以看出,控辩双方围绕的核心是邱兴华犯罪的原 因解释。 一方面,就邱兴华律师的 辩护律师而言, 其辩论的目 的自 然是要减轻、甚 至消除自 己代理人的责任, 在这样一个宗旨的指导下, 其关于事件的解释版本 显然是力图外化犯罪原因的。 在辩护律师看来, 邱犯罪的原因主要可以 追溯到 这样几点:因 贫穷频频搬家, 心理受到伤害;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不够;处 于转型期的社会没有给他释放的 方法;我们的公民 道德教育不够全面,所以 使 邱兴华不懂法:对迷信的管理不健全,使迷信状况十分嚣张,邱兴华受迷信指 使而犯。 显然,上述的 各个原因 都是外在的, 或者说是情境造成的,尽管自 始 至终辩护律师并没有提到 “ 外部原因”这四个字,但其所作的归因陈述无疑给 听众留下了这样的印象: 邱兴华也是外部环境的受害者,他走上犯罪道路并非 是他噬血成性,性格暴虐, 而是社会的压力、管理的不利以 及众人的无情。 第三章 话语分析视野下的归因研究 另一方面, 公诉方的意见与辩护方则是背道而驰的。 针对邱兴华律师的辩 护, 公诉人也有自 己的原因 分析。 “ 对于犯罪中的社会因 素,是由 于邱兴华自 己 造成的, 他的 贫穷是因为自己 不实行计划生育,并且相信鬼神” 首先, 公诉方 提出 邱兴华不实施计划生育是其致贫的根本原因, 其潜在的推理是: 没有计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电力安全常识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幕墙员工考试题库及答案
- 高铁纵向便道施工合同(3篇)
- 高炮广告牌施工协议合同(3篇)
- 高空作业工程合同模板(3篇)
- 高空门头施工要求合同(3篇)
- 安徽省辅警笔试题型及答案
- 安徽成人高考试题及答案
- 安防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 出差期间医疗及保险保障协议
- 2025呼和浩特粮油收储有限公司招聘18名工作人员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新22J01 工程做法图集
- 2024年社区警务规范考试题库
- 《运动训练学》(第二版)PPT
- 丹佛斯变频器modbus通讯
- (中职)氯碱PVC生产工艺及设备8项目八 PVC生产教学课件
- GB∕T 21448-2017 埋地钢质管道阴极保护技术规范
- 常州豪爵铃木班组长任职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 《科学技术史》课程课件(完整版)
- 轮扣式脚手架高支模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 过程业绩和产品符合性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