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颜料的配制工艺及其应用.doc_第1页
唐卡颜料的配制工艺及其应用.doc_第2页
唐卡颜料的配制工艺及其应用.doc_第3页
唐卡颜料的配制工艺及其应用.doc_第4页
唐卡颜料的配制工艺及其应用.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唐卡颜料的配制工艺及其应用2007年第2期(总第121期)青海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Qingha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NO.2,2007GeneralNo.121唐卡颜料的配制工艺及其应用甘泉(青海师范大学美术系,青海西宁810008)摘要唐卡是藏族地区集宗教传播与绘画欣赏于一体的独特形式,与其它绘画相比唐卡具有画工精细,色泽艳丽,色彩保持久远的特点,这与其独特的颜料配制及使用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唐卡艺术衍生在藏区这一特定的文化与生活土壤里,尤其是融人了藏传佛教,绘画艺术等语言,使其更具有原创性,地域性而独具风采.关键词唐卡;颜料;绘制中图分类号J523/5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102(21XI7)02一(XY/204唐卡在藏族人民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藏族是一个全民信仰宗教的民族,宗教文化就是其文化核心,唐卡一方面是对其文化的图解,同时也向人们传达着宗教的教义,它运用绘画的形式传达着其宗教文化的内涵.唐卡画与其它绘画相比具有画工精细,色泽艳丽,色彩保持久远的特点,当打开几百年前的唐卡就会发现其色彩如新,那么唐卡为什么会有这样独特效果呢?这与其独特的颜料配制及使用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正是藏区这一特定的文化与生活土壤才孕育出唐卡这样具有原创性,地域性的艺术形式.唐卡艺术在原始宗教苯教时期就已经存在,但它的勃兴和佛教的传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藏传佛教是七世纪到十一世纪由印度引进的大乘显宗佛教和金刚乘密宗佛教的思想文化在青藏高原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中形成的,具有广泛文化思想内涵和鲜明地方与民族特色的佛教文化和信仰体系.为了全面,广泛地宣传佛教义理,使之深人人心,吸引更多信徒,佛教寺院拔地而起,服务于寺院,佛教的唐卡艺术也随着寺院在西藏,甘肃,青海等地兴旺起来.唐卡绘画具有直观性,人们在得到视觉满足的同时也接收了教义的传播.这种传播方式适合不同层次的人群,影响也是巨大的.所以唐卡的内容多是以讲佛,颂佛为主.表现内容多为佛陀,菩萨,本尊,度母,护法及诸多藏传佛教教派的大成就者的法像,还有释迦牟尼本生传,宗教故事传说,因果论证,六道轮回以及西藏的天文历法,藏医药典等等,也有相当一部分描绘藏族风格和文化生活.在佛教的”五明”教学中,它属于第五明”工巧明”.唐卡艺术的产生与发展始终与藏传佛教息息相关,作为绘画艺术的唐卡就与佛教文化融为一体的,以直接传达和宣传佛教教义为目的的艺术形式,它是当地民族的传统民间艺术和佛教文化的高度结合.唐卡绘画同时也受印度,尼泊尔和中原汉族艺术的影响.从唐卡绘画中可以看到人物造像多是大眼睛,直鼻梁,厚嘴唇,在人物的动态等方面多是受了印度绘画的影响,而在绘画技法方面又受中原汉族绘画线描的影响.由于唐卡艺术从一开始产生就与宗教密切联系,所以在绘制过程中也有许多约束,如画者必须按”三经一疏”即佛身影像相,画法论,身影量像相三经和”一部注疏”等觉佛所说身影量释的规范去描绘.“一部注疏”是佛教与艺术的合体论着,它渗透着浓厚的宗教思想,它在比对人物造型的审美标准也是在佛教的立场上认识的.最能反应其宗教徒的观点是”画像艺术天降观”.历代画师在进行具体绘画创作时,都在不自觉状态中逐渐摆脱了诸多模式的限定,使之趋于心灵化,艺术化.画师们在严格履行画经规范的同时,又巧妙地将自己的情感,自己生活中的自然景观,自身的审美情趣等融人其中.如,青海省同仁县五屯唐卡中就有较强的装饰性,画面有反映远山碧树,自雪皑皑,羚羊奔跑等高原景观,同时他们又用浓艳的色彩表达着自己的情感,使画面带有强烈的乡土气息.收稿日期20061025作者简介甘泉(1967一),女,汉族,天津人,青海师范大学副教授.一72唐卡在其发展,演变中也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形式,根据制作唐卡所用的材料,将唐卡分为两大类.一类用丝绢制成的唐卡叫做”国唐”;另一类用颜料绘制的唐卡叫“止唐”.在这里我们着重了解一下”止唐”,由于唐卡的画法多种多样,”止唐”也有好多种.人们主要是依据画背景时所用颜料的不同色彩来区分”止唐”的种类.1,彩唐:一种用各色颜料画成背景的唐卡.2,金唐:用金色颜料画背景的唐卡.3,朱红唐:用朱红色颜料画背景的唐卡.4,黑唐:仅用墨色画背景的唐卡.5,版印”止唐”:其制作方法与制作版印”国唐”相同,唯一的区别是”国唐”印在丝绢上而”止唐”则是印在布做的画布上.唐卡绘画由于地域缘故,分为三大风格流派,一是流行于前后藏和四川西部的嘎赤派,其画风色彩富丽高雅.二是流行于日喀则和拉萨一带的门赤派,其画风色彩强烈奔放.三是流行于山南拉萨和江孜一带的庆赤派,其画风色彩沉着灰雅.这三个流派之间也相互影响,相互竞争促进着唐卡艺术的发展,同时也为藏传佛教的传播起了重大的作用.藏区这一特定的环境孕育出带有极强民族性,地域性的艺术形式,同时也向我们展现出其奇异的光彩.当我们打开几百年前的唐卡时,就会发现画面的色彩依旧很艳丽,历数百年仍保持如新.这些唐卡具有色彩鲜艳而色相持久的特点.唐卡画师能绘制出这样色彩精美的作品肯定与他们所用的画材有着密切的联系.艺人们在作画时,所使用的颜色的确非常丰富而且很独特.在制作,加工颜料方面也已形成自己特有的方式.其绘画颜料具有材料广泛,多样,制作过程复杂,精细的特点.唐卡颜料与其他画种的颜料相比有自己独特的范畴,唐卡画师将其分为九类.分别是土,石,水,火,木,草,花,骨和宝石.属于土类的颜料有:白土,南碱,金刚土,砒土,雄黄,青金石,红土,蓝靛石,铁青靛等;属于石类的颜料有:银矿石,黄铜矿石,云母,石青石,铜绿石,朱砂,玳瑁石,紫赭石等;属于水类的颜料有:黄丹,桑珠热,蓝靛等;属于火的颜料有:墨,砒石,雄黄它们皆出自于火;属于木质颜料的有:红树,金树,硬树,紫梗,木本靛树等;属于草本类颜料的有:力士草,鸡瓜黄连,汉地野苋菜等;属于花类颜料的有:野菊花,桦树花,报春花等;属于骨类颜料的有:蛤类,龙骨等;属于宝贝类的有:黄金,白银,天眼石,珊瑚,绿松石,紫铜,玛瑙等.这些天然的植,矿物质由于色相有一定的局限性有时也用一些人工合成颜料.从色相上分,有南碱,白土,金刚土,齿壮岩,海螺,神仙奶酪,云母,亮银,黄铜等属于白色类;砒石,雄黄,力士草,鸡爪黄连,金树,野菊花,黄花绿绒蒿,花蕊,桦树皮等颜色属于黄色类;朱砂,王蕊,草根块,南朱,舍朱,花纹,红,野苋莱,大蒜等颜色属于红色类;蓝靛类,硬树等属于兰色类;铜锈,青金石等属于绿色类;锅烟子,煤矿石等属于黑色类;黄丹桑珠热,鹅黄,玳瑁石,紫色赭石,玉赭石等属于紫色类;紫梗,红树两种属于红色中的紫色类.从上述多种颜料中我们可以发现,它们从物质属性上仅可分为两大类别,即矿物质颜料和植物质颜料.矿物质颜料,常用的有:朱砂(红色),青金石(石青),绿孔雀石(石绿),黄信石(雌黄),黄丹(黄色),嘎日(白色),等.朱砂也称辰砂.为天然生成的晶体矿石,朱砂结晶体无杂质,研磨好的朱砂粉只要用胶液悬浮法去掉朱膘就可以使用.朱膘色即在漂制朱砂时漂浮在水面上的极细的朱砂粉,呈橘红色,故称朱膘.石青色粉的原料是蓝铜矿和青金石.蓝铜矿,其矿石产于铜矿,晶体为似乎透明至不透明,制颜色的原料为差一些的矿石.青金石,主要产地在阿富汗,即古代波斯地区.石绿,制石绿粉的原料为孔雀石,其矿石亦产铜矿,属班铜矿族.因矿石有深浅绿色同心圆形纹理,类似孔雀毛,故称孔雀石,它产于广东,江西,西藏等地区同矿.石绿的色相呈偏冷的绿色,颗粒粗的呈深绿色.颗粒细的呈浅绿色.黄信石,(雌黄)一种用硫磺和砒霜合成的矿物颜料.黄丹,橙色颜料它是用制铅粉剩下的边角料加工而成.嘎日,一种白色的矿物质颜料.另外,有些宝物也是常用的绘画颜料如:绿松石,天眼石,珊瑚,玛瑙及一些带色的宝石.植物颜料是由植物提取出来的,是唐卡绘画中常用的颜料,它们都具有色彩纯正,耐光耐热,不易变色.“据史料记载:花青色产于察隅地区,是由一种欧然草加工而成,欧然草经采集后,在阴凉处晾干保存.当需要时,用适量开水浸泡后即可使用;胭脂色出自门隅地区的一种黄色树木之皮,传统加工方法是将树皮捣碎后与许康草一起包在纱布内,在罐中加水煎熬,待胭脂包熬出后,将汁液一点一滴地慢慢注入瓷碗内,置于微火上使水分蒸发后,再将残留物捏成丸粒保存.许康草产于不丹巴珠地区,是一种叶子呈黄色的植物,采后在阴凉处晾干保存,可用上述方法制成丸粒备用;长在阴山处的黄连花也可带替许康草,把它泡在开水内加少量的碱,便能渗出色,也可用上述方法制成丸粒待用.”_植物色的加工工艺主要经过采集,精选,清洗,浸泡,熬煮(或加碱),蒸发,制丸等工序.其中熬煮和蒸发是关键的工序,熬煮时应注意水量与沸煮时间.为提高出色率,黄连花等植物在熬煮时需加少量土碱,为减少颜料中的杂质,在蒸发前有一道过滤提纯工序,在蒸发过程中需保持蒸发环境的清洁,这样才能制作出质量上好的颜料.一73常用的植物颜料有:胭脂,花青,许康草,黄连花,小蘖花等.另外,在唐卡颜料中金属物质也常用.如,黄金.金色,把精炼的黄金碾成纸一样薄的金片,把金片切成像丝一样的金丝.然后把一些碾好的石粉和玻璃粉与切好的金丝混合,把这种混合物用一块圆石研磨,并往其中一点,一点地加水,直到玻璃石粉与金粉的混合物均匀地调和成如同稀泥样的稠液时为止.然后再用水把混合液中的石粉和玻璃粉冲涮出来,只剩下含有金粉的溶液.这些被流水冲掉了氧化物的金粉就是”冷金粉”.上述的这些颜料大部分在藏区各地都能找到,同时还有从内地,尼泊尔,不丹,印度进口的颜料,如:产自不丹的紫红,尼泊尔的黄丹都是不错的颜料.唐卡画师为了使作品尽善尽美,他们不但在颜料的开发上精心钻研,而且在颜料的使用方面也精益求精.唐卡艺术不同于其它画种的艺术,其制作过程,材料和绘画步骤很考究,它具有明确的程序与步骤,如:颜料的炮制,涂色方法,涂色步骤,故有色色彩的饱和度,和谐性和明度都有具体的规定.唐卡绘画在把线描造型放在首位的同时更加注重色彩的效果,从而大大丰富了其表现力.唐卡都是使用矿物质颜料,并且颜料的配制口诀都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它在使用时,都是分别配制的.每一种原料都先在一个研钵里研成粉末,然后把研好的粉末放人一耐火的陶碗或玻璃碗内,在碗内倒人少许被水稀释0胶水,再把碗放到火上加热,并用棍子不断搅拌,通常每种颜料要用两至三个耐火的陶碗来调和.绘画用的颜料大都装在大碗里,如需要把颜色调浅,就从大碗里取一些颜料放在另一个小碗里再掺上胶水,放在火上完全搅匀后,取出使用;中原绘画在使用矿物质颜料时也仅仅是加入植物或动物的胶液调和使用,在胶的温度上一般控制在7O度左右,但调了胶的颜料也无需加热使用,在使用过程中也无需添加任何物质.相比之下唐卡颜料的配制就复杂的多.在颜料的运用上唐卡画师不局限于传统的方法,还要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使颜料在运用时发挥最好的作用.有时他们也将一些有色的珊瑚和珠宝研磨后充当颜料,具有纯度高而且质量稳定的特性,运用了此类颜料的作品中局部还富有宝石的光泽.此种用法可以使画面厚重,艳丽而且色相保持时间长久.同样,在金银色的使用上画师们也毫不逊色.如,在青海省同仁县五屯唐卡中早期还保留橙,黄两色的地位,后来由于能大量购买金粉,加之,堆线涂金的技法广泛的被应用,橙,黄两色也就很少出现,因为大量用金,画家们意识到橙金并用,不能发生良好的色彩对比效果,只得少用.黄色如不和其他颜色并用,就不容易产生色彩的使用价值,所以用金代替黄色,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黄色接受.74.强烈的阳光照射后,色度严重减轻,变黄为白.使用金粉后,也就解决色相减弱的问题而且还能形成耀眼夺目的气氛.因此金色在五屯唐卡中就成为常用色.唐卡在绘制中,有着一套独特的色彩体系,画师有自己严格的上色步骤,如上绿色,蓝色,玉色,青莲色必须先涂其本色,调颜色的水可用生长在平坝上坑洼处的黄色绒蒿草泡的水.如所调的颜色太稠可用红色的报春花泡水,再在其中放人一些北方碱,当泡水变成黄色时调出的颜色就能经久不衰,再放人少许白糖和胶就更耐久了.在有些颜料的调制过程中还加入适量的牛胆汁,经过以上方法处理的颜色可以经得起风吹,日晒,而且经久不衰,保持色彩鲜明艳丽.在实际应用中他们还遵循这样的原则,就是矿物质颜料在使用时调成大饱和度,如朱砂色的饱和度过大则呈紫色;土类颜料虽是中等饱和度但白土适合调成大饱和度,但雄黄,砒石不能调得过浓.浅蓝,浅绿,浅黄,浅红这四种浅色本身色度弱但饱和度较大,所以就调入少许墨,这样颜色就会稳定;檀香属中等饱和度颜料,在其中调汁和白糖汁,色彩则显得丰润而柔和;草木,花朵类颜料因经不起风吹日晒,必须加大其饱和度,在颜料里加入胶水和白蔓菁汁.有些植物色饱和度较高则无须加胶水,但需要用油漆一类的保护液罩一层.这样就能长期不退色.金色颜料与墨的饱和度相同,金色和四浅色调入少许胡麻汁能呈现出柔和性.胭脂红,墨色等具有光泽感,加入少许白糖光泽感则变的柔和.黄丹等中等饱和度的颜料既不是土料,又不是矿石,只能调入强度大的墨汁一小瓶.棕色,肉色等调和色的饱和度不很高,在使用时就顺其自然.藏传矿物质颜料中的五大主色是白,大红,石黄,石绿,藏青.石绿,藏青两色派生出来的所有复色被称为冷色,而大红色与雄黄两色派生出来的所有复色称之为暖色,当冷暖两色相配时,色彩冷色量多就为冷色,暖色量多就为暖色类.关于染色藏族传统绘画理论中有如下口诀:”分染外始至内终,根部暗深边外淡,广用渐渐淡染法.条染笔触要均匀,点染点迹要相同,平染不能留笔痕,粗染不应见笔触.红泽表现华丽,青泽表现润泽,黄泽表现雄壮,黑泽表现威武.”矿物质颜料在使用时,不同的材质采取相应的技法.例如:头绿色和藏青色是一种颗粒较粗的颜色,上色时先要在色料中调和较浓的胶进行一次平涂,然后调入较淡的胶再涂一遍,凉干后在上面再平涂一次清水,然后,用手指轻轻磨擦一下,在用石头打磨,经过这样的技术处理,会去除颜色的粗糙感,而产生平整,厚重,油润的效果.在使用二青色时具体使用的方法是:首先将唐卡上表现天空的部分用三青色平涂两便,再用二青色湿染两遍后进行点染,点染时落笔要轻,而且点与点之间不留痕迹,点染第一遍时每一笔的点面可以大一些,再后的点面应越来越小,并向横处平整地进行点染.石绿色主要用于描绘地面,树叶,彩带等.应用时先平涂一遍石绿色,晾干后其色相变浅,此时再用黄连花或小蘖花水照涂一层,即可将色相变的深沉,油润.同样,二绿,三绿,二青,三青等,与石绿色的使用方法一样.石黄,雄黄,黄丹,朱砂,白粉以及其它所有副色类颜料,使用时调入适量的胶水即可用于上色.植物质颜料的用法,通常将植物色用于绘制水,石,云,宝房,肉色等.其使用方法是调和淡胶水后进行平涂,再用协调色来分染明暗.从上述我们可以了解到唐卡画师在颜料的使用上颇有研究而且已形成自己独特的方法,唐卡绘画的艳丽多彩,色泽持久与他们颜料的制作与使用方法是密不可分.另外,在唐卡颜料的调制中胶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没有胶颜料就无法粘合使用,显然它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在唐卡颜料的配制中对胶的使用也有要求,用于绘画方面的胶有两种,都是用皮革制作的,也称“皮胶”,其中用于调色的胶称”神胶”,粘贴用的胶称“嘴胶”.制”神胶”用的皮革一定要彻底清理干净,上面不留油污,尘土和残毛.制作”神胶”和”嘴胶”的方法是,把皮革放到容器内用火熬到粘稠状然后冷却.后切割成大的胶块,贮放阴凉干燥处,用时再加水熬开.作画布底子的是一种从要用植物中提炼的胶,皮革熬制的胶不能做画面的底子,否则会导致虫蛀或霉变;而传统的中原绘画颜料在胶的使用上分为两大类:动物胶,植物胶.常用的动物胶有:鹿胶,牛胶,阿胶,鳔胶和鱼胶;植物胶有:桃胶,白芨胶,蒜糖胶.它们主要是用于调制颜料,由于他们多是在绢或纸上作画,对画面底子的要求就不是很复杂.所以对胶的要求就比较宽泛.总之,唐卡艺术发展到今天与画师们的探索与努力是分不开的,正是有了他们的继承和发扬才使得唐卡绘画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构图,色彩等形式方面不但服从于宗教的需要,而且表现出独有的境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