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法学专业论文)民事诉讼快速审判程序理论与实证研究.pdf_第1页
(诉讼法学专业论文)民事诉讼快速审判程序理论与实证研究.pdf_第2页
(诉讼法学专业论文)民事诉讼快速审判程序理论与实证研究.pdf_第3页
(诉讼法学专业论文)民事诉讼快速审判程序理论与实证研究.pdf_第4页
(诉讼法学专业论文)民事诉讼快速审判程序理论与实证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诉讼法学专业论文)民事诉讼快速审判程序理论与实证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 要 民事诉讼审判程序的改革是近年来司法改革的热点 在理论界和实务界一般 认为为提高司法效率体现当代民事诉讼改革的趋势应当在我国民事诉讼审 判程序当中增设小额诉讼程序再者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人民法院第二个五 年改革纲要2004-2008其中一点内容是继续探索民事诉讼程序的简化形式 在民事简易程序的基础上建立速裁程序制度 如何正确定位快速审判程序及其与 简易程序小额诉讼程序等关系是推进我国民事审判程序改革的重要课题 针对建立小额诉讼程序和速裁制度的问题本文认为我国在民事审判程序 改革当中应当建立快速审判程序而不是小额诉讼程序本文通过界定快速审判 程序内涵快速审判程序的立法选择速裁实践的实证分析和快速审判程序的建 构四部分对此问题作出论述全文共 6 万余字各部分内容如下 第一章主要探讨民事诉讼快速审判程序的科学内涵特征在此基础通过与 简易程序小额诉讼程序督促程序的比较从而反映出民事诉讼快速审判程序 的特征及其在民事审判程序的独立性 第二章主要论述在我国建立民事快速审判程序的立法选择 首先在回顾我国 关于建立小额诉讼程序理论观点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英国民事诉讼司法改革和法 国的紧急审理程序 得出西方国家建立小额诉讼程序系受其诉讼思想和诉讼模式 的约束在比较我国民事审判现实后认为我国应当建立快速审判程序而且建 立该程序是理论上合理现实当中必要而且可行的 第三章主要是对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法院速裁实践的实证分析 通过分析发现 我国当前速裁实践当中存在问题更重要的是实证结果表明程序的简化与法 官职权的增强与案件裁判结果错误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 第四章提出了在我国建立快速审判程序的具体构想通过适用范围审判组 织审级等各方面具体制度的论述描述出我国快速审判程序的大概图景 关键词关键词民事审判程序完善快速审判程序小额诉讼程序实证分析 ii abstract the reform of the civil judge procedure is one of the hightlights in the reform of justic system. comparaing the worlds civil justice reforming wave ,build up our small claim procedure, seems a common sense that no matter in prastice or in theoretic,which can improve our justic efficiency.at the same time the psc(the peoples superme court) have published the second five-year reforming plan of the peoples court . there is one important point contain in this ,which is to built up our fast procedur that base on the summay procedurd. to set up the position of the fast procedure and declare the differences among the summary procedure small claim procedure and fast procedur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researches in the civil justice reforming. in here ,the main idea is that we should build up our fast procedure instead of building up small claim procedure. to discuss this idea, here comes from these four parts : the exact meaning of the fast procedure , the choice of building up fast procedure ,empirical analyse to the practise of fast procedure,and the details of the fast procedure. there are about 60 thousand words in this paper and the four parts are here below: chapter one . discussing the exact meaning of the fast procedur and its characters. further, to compara the summary procedur , small claim procedure , the procedure for supervising and urging the clearance of debt and the fast procedure chapter two . mainly about the choice of building up th fast procedure . first , review the indea of building up small claim procedure.sceond , analyse the civil justice reforming in u.k. and the pefer ordonnance in france and come to the concludcion that the westen coutries are retracted by their procedure pattern and so that building up the small claim procedure . in china,we are quite so different from the western coutries so that we can build up fast procedure,and it is the proper , nesssary to our society. chapter three.empirical research on nowdays fast procedure practice in panyu district peoples court .base on the analyse ,we can pick up several problems of the practice . however , the practise seems that reducing procedure and powerful the judge maynot lead to a wrong judgement. chapter four. details of our fast procedur.and drawed a frame work by its iii instances system,domain of its application , its judge party and etc. key word:civil judge procedure ; perfection ; fast procedure ; small claim procedure ; empirical analyse 2 广东商学院广东商学院 学位论文原创性及论文使用授权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及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 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 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 明因本学位论文引起的法律后果完全由本人承担 本人完全了解广东商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 留所送交的论文 允许论文被查询和借阅 并可以公布论文内容及可以适用影印 缩印或其他手段保存论文 特此声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2007 年 06 月 30 日 广东商学院硕士学位论 民事诉讼快速审判程序理论与实证研究 1 引 言 自 20 世纪中叶首先在美国出现诉讼爆炸现象后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相继出 现各自的诉讼案件急剧增长的浪潮如何利用诉讼程序快速解决各类民商事纠纷就成 为横在各国理论界和实务界面前的一道难题为此各国相继进行了民事诉讼程序的 改革设立了小额诉讼程序或司法 adr 等与传统民事审判程序相异的简易程序与此 同时关于小额程序或司法 adr 的理论研究在这些国家亦日渐兴起但是大部分国家 和地区的研究焦点集中于小额诉讼程序司法 adr调解程序等简易程序研究上没有 意识到专门研究快速审判程序的必要性除英国外其它国家对此鲜有研究而英国 对此的研究也主要是建基于 1999 年的民事司法改革报告而且由于受到英美法系 注重实践传统的影响相应的研究存在着实证详实却缺乏足够的理论抽象的现象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也同样面对所谓的诉讼爆炸现象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中 心城市的人民法院民商事案件的受理数量也逐年大幅增加 为此 最高人民法院的 人 民法院第一个五年改革纲要就把我国民事审判改革提到了工作日程在此背景之下 我国关于小额诉讼程序 adr 等简易程序的研究也逐渐增加 由于受到西方法治先进国 家的影响我国相关的研究也同样只着眼于简易程序小额诉讼程序司法 adr 这三 方面对快速审判程序的研究近乎空白甚至连民事诉讼法的修改与完善这 一司法部重点科研项目其最终研究成果民事诉讼法草案第四稿专家意见稿中 也只是规定了小额诉讼程序就我国目前的相关研究而言建立小额诉讼程序似乎是 完善民事诉讼程序类型的唯一选择我国当前的研究缺乏对小额诉讼程序简易程序 与快速程序的横向对比研究其中的实证分析更是异常奇缺正是基于现时的研究成 果理论界无法解释先进法治国家在这一轮民事司法改革浪潮中为什么恰恰选择建立 小额诉讼程序而不是其它程序更不能深入诉讼程序背后的骨髓探究小额诉讼程序在 西方发达国家得以建立的内在原因和机理本人认为在理论界未能很好地回答这些 问题之前就确定建立小额诉讼程序不管是原汁原味的小额程序或是有中国特色的小 额诉讼程序将来的小额诉讼程序能否发挥它应有的功能实现其对我国民事诉讼制 度的效能等问题都将产生极大的疑问为此只有拔开小额诉讼程序的云雾深入西 方国家诉讼理念甚至政治伦理人文思想去发掘小额诉讼程序背后的深刻内涵并将 上述种种背景因素与我国相应的问题作出比较才能谨慎地作出是建立小额诉讼程序 抑或建立其它诉讼程序来完善我国民事诉讼程序类型的理性决定否则橘南北枳的 现象必将重现 自 2002 年起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国部分地区进行快速审理程序的改革试点工作 在 2005 年发布的人民法院第二个五年改革纲要2004-2008中将继续探索民 事诉讼程序的简化形式在民事简易程序的基础上建立速裁程序制度定为改革和完 广东商学院硕士学位论 民事诉讼快速审判程序理论与实证研究 2 善诉讼程序的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快速审判程序已在我国部分基层法院实行这是一 个不可否认的现实然而快速审判现已有的试点经验却没有相应的理论研究跟进 这就使得快速审判程序的理论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而且将来我国民事诉讼法修改时 到底应该建立小额诉讼程序还是快速审判程序抑或是小额诉讼程序与快速审判程序 并行这些问题本身都十分值得探讨为此对当前实践中的快速审判程序进行实证 科学系统的研究应是我国理论研究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而这也正是本文的写作 目的 广东商学院硕士学位论 民事诉讼快速审判程序理论与实证研究 3 第一章 民事诉讼快速审判程序的界定 一快速审判程序概述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经济活动日益蓬勃由于社会结构的转变 和人们权利意识的不断增强等诸多因素在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的同时我国的民商事 纠纷亦不断增加由此导致了人民法院受理的民商事案件数量也与之成正比的快速增 长为了应对日益增长的诉讼潮缓和审判力量不足与庞大案件数量之间的紧张关系 自八十年代以来在法院系统内部一直进行着一场民商事审判方式改革运动且时至 今日其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当中在这一背景下最高人民法院于 2005 年出台人 民法院第二个五年改革纲要以下简称 纲要要求进一步深化法院司法改革工作 而民事诉讼程序方面的一项重要改革内容就是继续探索民事诉讼程序的简化形式 在民事简易程序的基础上建立速裁程序制度 1 虽然最高人民法院在 2005 年提出 这一改革内容但是事实上早于 2001 年在我国部分地区人民法院的司法实践已经出 现速裁的司法实践 2 自 2002 年起 广州市番禺区上海浦东新区北京海淀区重 庆永川市安徽宁国县等地区的基层人民法院都在逐步进行民商事案件速裁的司法实 践到目前为直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辖区范围内基本上都有部分法院 进行着速裁的司法实践尝试 对速裁程序制度进行相应的理论探讨之前首先应当明晰速裁程序制度这一 事物的内涵清楚地界定我们的讨论范围并在此基础上展开相应的研究为此下 文将对此其作出定义并在定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其与部分程序进行对比以揭示快 速审判程序应有的内涵 一一快速审判程序的概念 快速审判程序的概念 纲要所指的速裁程序制度在各地人民法院的实践中被称为速裁而各 地的速裁实践做法不一各有特色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设立专门的 速裁法庭所适用的诉讼程序仍然是我国的民事诉讼法中的简易程序二是在设立专 门速裁法庭的基础上进一步将诉讼程序进行简化提速具体而言主要是在简易程 序的基础上对相关程序的环节如立案答辩审理裁判送达等进一步进行简化 以达到提高诉讼效率快速审判的目的各地法院的速裁实践除了具体操作有所不同 之外对速裁所冠以的称谓也有所不同有的称为速裁程序 3 有的称为 程序制 1 人民法院第二个五年改革纲要2004-2008改革主要内容第一项第 6 点 2 从本人现在收集到的资料来看 我国最早试行速裁实践的是深圳市罗湖区法院该院于 2001 年 7 月 19 日率先成 立我国第一个速裁法庭对简易案件进行快速审判详见裴洪泉. 说说我们的审判改革 eb/ol/public/detail.php?id=27746,2001-08-30. 李汝建 张文惠.速裁法庭的时速 eb/ol/public/detail.php?id=27747,2001-08-30. 赵俊梅 李汝建 王华兵.紧扣主题探索特 区法院的改革路eb/ol/public/detail.php?id=32369,2002-01-08 3 陈晓明 迟福强.确保审判效率审判质量齐头并进 佛山市禅城区全力打造效能法院. eb/ol/public/detail.php?id=103788,2006-12-12 广东商学院硕士学位论 民事诉讼快速审判程序理论与实证研究 4 度 4或 速裁机制 5 本人认为 正是基于这种百花齐放的现状最高人民法院在提 出速裁改革时也只能表述为速裁程序制度而未对速裁给予清晰的定性即速裁是 一项制度还是一种程序并不明确造成当前这种尴尬的局面可以说与理论界对速裁 研究的忽视不无关系 在理论上制度与程序是两个可以区分的概念制度一词在诉讼法学研究领域往 往是指关于某一方面的正式规则程序和规范的总和其外延要广于程序一词如常 说的司法诉讼制度诉讼制度等概念而程序一词则着重于处理事物的流程方式方 法与步骤及其相关规定如民事诉讼程序普通程序简易程序如果把制度一词理 解为规定事物的横向联系那么程序一词则可以认为是规定事物之间的纵向关系但 是制度与程序之间的关系不能简单地为理解的包含与被包含之间的关系在研究具 体的诉讼程序的时候总是不能避免涉及到对某些具体制度的研究如对普通程序当 中的回避制度合议制度的研究以及简易程序中的审级制度研究等如果按照当前这 种研究结构把对诉讼程序研究过程中的诉讼制度问题一并纳入到程序中进行研究 和探讨则似乎体现着程序包含制度的意味需要指出的是程序与制度两者之间这 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错综复杂关系并不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研究的落脚 点仍然在于速裁本身由于我国诉讼法学界当前的研究模式将具体程序中的制度 问题纳入到程序的研究之中因此虽然本文的题目系对程序的研究但是下文对速 裁程序的研究将有部分内容将涉及与程序相关的制度此外本人认为速裁是实践 中对现行做法的略称其全称一般称为快速裁判出于学术研究的严谨性考虑本 人认为称之为快速审判程序更为恰当正是基于上述原因本文将围绕着民事诉 讼快速审判程序及相关制度而展开 6 由于学界尚未对民事诉讼快速审判程序作出定义在结合纲要的内容和各地 法院速裁实践的经验以及民事诉讼法理的基础上本人认为所谓民事诉讼快速审判 程序是指为实现诉讼正义减少当事人诉讼负担提高诉讼效率实现民事案件的 繁简分流针对需要快速解决的民事纠纷当事人无实质性争议的民事纠纷以及其它 应当快速审判的民事纠纷而设立的在民事简易程序基础上进一步简化并独立于适用 于基层人民法院及其派出法庭审理第一审民商事案件的民事诉讼程序 二二快速审判程序的特征 快速审判程序的特征 从上述概念出发结合我国各地法院速裁实践的经验快速审判程序与其它民事 4 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推行民事案件速裁制度的暂行规定.eb/ol 见 bryan a.garner (2004) blacks law dictionary ed8 thomson west pp767. 54倪素襄 制度的伦理价值公正与正义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 年第 5 期第 116 页 广东商学院硕士学位论 民事诉讼快速审判程序理论与实证研究 27 序是否有效率其效率性又应当如何去衡量以往在论及简式程序的法理时通常会 使用诉讼成本与诉讼收益相适应的原则去证明其是符合诉讼经济的要求的从而显现 简式程序的效率性正义性这种运用经济学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却存在着一个 重大的问题即这种分析实质是一种针对程序的结果的经济分析而不是针对程序本 身来进行的分析这种强调程序作用后果而不是程序本身的视点仍然可以依稀见到 昔日重实体轻程序的影子 现代经济学除了向我们提供成本收益这一分析工具外还向我们提供一种新 的分析方法供给需求平衡理论使我们得以从程序本身出发去衡量程序本身是 否是有效率简言之当民事程序的供给与民事案件的审判程序需求达至均衡时可 以视这个程序是最有效率的而民事程序供给对均衡点偏离得越厉害该程序的效率 性越差从这种视角出发我们可以认为其实每一个案件最大效率的审判程序是不尽 相同的因为民事案件本身的复杂性以及每一个案件的具体情形的千差万别造成了这 种现象司法实践的情况也能印证这一论断例如在同是适用普通程序审判的案件 中虽然每件案件都必经立案庭前准备审理裁判这几大环节但每个案件的整 个程序却是有所不同的如有的案件的举证期限需要不止六十天而有的则只需要一 个月甚至更短时间有的案件可能要经历回避程序但有的却不需要有的案件需 要进行证人质证程序有的则完全不涉及审理证人证言的问题等等对于现实中千 差万别的审判需求民事诉讼程序不可能做到对每件案件提供不同的程序因为这种 做法一方面是不现实的另一方面民事诉讼程序作为司法程序的一种必须具备固定 的程式因为固定严格的程式既是司法程序司法性的一种体现也是司法程序区分 其它纠纷解决形式的一个重要标志为此民事诉讼立法只能够采取折中的解决方法 尽可能地为所有民事案件分门别类从而应不同类型案件的不同审判需求而实施不同 的审判程序供给 三三案件的类型化与部分案件的快速审理需求 案件的类型化与部分案件的快速审理需求 对于民事案件的分类台湾学者邱联恭为此作了有益的尝试他在程序制度机 能论中将纷繁复杂的民事事件即民事案件分为六类1权利义务确定追求 型此类事件系由诉讼法院循判决程序确定当事人原告以诉所特定之实体法上法 律关系原告之权利及被告之义务2古典的非讼事件型此类事件主要以监护事 件遗产事件登记登录事件为主3合目的性妥当性判断追求型该类型事件 要求或期待法官应衡量当事人之个别具体情况配合各该事件之实际目的需要作成 合目的性妥当性裁判4集团处理追求型此类事项的处理特别需求有助于提 升效率性迅速性的程序原则5简速裁判强烈追求型这种类型的案件大致可以 分成两类一种是从属于权利义务确定追求型的此类需求只需求在诉讼判决程 序追求达成简速裁判第二种则是强烈需求循非讼程式处理的事件类型6讼争对 广东商学院硕士学位论 民事诉讼快速审判程序理论与实证研究 28 立性阶段化显现型该部分事件因不同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对立性 55在民事案件实现 了类型化后根据上述的民事程序供给和审判需求均衡原则应当因应不同的需求而 供给相应的程序以实现这类案件解决程序的效率性由此产生了民事纠纷解决类型 化即民事程序专门化问题因此对于简速裁判强烈追求型的案件民事诉讼程序应 当建立专门的快速审判程序以满足这一方面的需求以实现诉讼程序的正义性 四四快速审判程序与民事诉讼程序的有机性 快速审判程序与民事诉讼程序的有机性 当民事诉讼中因应不同审判需求而建立起专门的诉讼程序之后由此又产生一个 新的问题各个专门的诉讼程序之间应当是一种什么关系学界以往研究民事诉讼程 序具体程序时往往单独研究某一项程序对整体民事诉讼程序之间缺乏一种宏观和 关联的视点于此本人借用社会学的结构功能主义研究和分析民事程序之间的关 系并进一步说明建构快速审判程序在理论上的重要性 结构功能主义有时候也被称为社会系统理论它是由法国人奥古斯特孔德创 立结构功能主义通常认为每个社会实体不论是一个组织或是整个社会都是有 机体organism和其它有机体一样一个社会系统是由不同部分组成对于整个系 统的运作而言每一部分都有功用 56 根据该理论 有机体的每个组成部分在有机体 当中都各司其职除非每个部分都发挥作用否则有机体就无法正常运作而有机体 的每个部分离开有机体单独也就没有太多的意义在这种视野下民事诉讼程序从属 于诉讼程序这一有机体而其内部的各个具体程序也是其组织即民事诉讼程序这一 有机体由普通程序简易程序快速审判程序等各程序这些组织有机构成这种 视野给我们带来的是民事诉讼程序内部各个具体程序的关联性或曰体系结构的呈 现这种呈现使得宏观的民事诉讼程序和微观的具体程序得以扭结在一起然而这 种扭结只是这一理论带给我们的其中一个好处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在这种视野内可 以分析得到各个程序对整个民事诉讼程序的意义具体而言包含了这两层意思其 一各个程序的存在与否对整个民事诉讼程序的影响其二各个程序的功能以及其 功能的实现对整个民事诉讼程序的影响 据此进行反思学界在研究具体的诉讼程序时其视角局限于该种程序内部缺 乏整个民事诉讼程序的整体观导致对具体程序的设立与否程序承担的功能等问题 缺乏整体上的考虑这样容易产生民事诉讼具体程序之间的不协调甚至冲突如简易 程序适用范围的研究缺乏对快速审判督促程序适用范围普通程序适用范围的必要 关注导致了部分案件既可适用简易程序又可适用督促程序的尴尬局面 在结构功能主义视野下民事诉讼程序被假设为一个有机体这种有机体专门用 于处理社会民事纠纷由于民事纠纷的多样性以及多样性基础上的类型化这一有机 体内部必需存在着不同的组织去处理不同类型的纠纷如果某一组织的缺失就必然 55 台邱联恭著 程序制度机能论三民书局 1996 年版第 78-86 页 56 美艾尔 巴比著邱泽奇译社会研究方法第 10 版华厦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38 页 广东商学院硕士学位论 民事诉讼快速审判程序理论与实证研究 29 要由其它组织来处理这部分的纠纷而这个组织与这部分的纠纷之间在总体上不存在 着审判需求和程序供给均衡性的体现从正义的角度来说通过这种程序处理这种纠 纷是缺乏效率的也是非正义的从结构功能角度来看这个组织与其要处理的纠纷 是排斥的这就导致了这个组织也就是具体的民事诉讼程序的功能性障碍由这 个组织引发的功能性障碍当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它必然会扩散至有机体的其它组织 并逐渐地造成整个有机体的功能性障碍直至有机体的瘫痪死亡正如我国实践中应 当适用简易程序的民事案件被硬生生地置于普通程序进行处理一方面占用了普通程 序的资源进而减少了其它需要普通程序处理案件所享有的资源另一方面简易案 件被适用普通程序审理被人为地进行了其它不必需的程序使得这起简易纠纷没有 被适当地解决造成了双输的局面虽然我国为此进行了必要的司法改革但当在改 革中又遇到了问题时我们才把建立速裁程序规范小额程序放在改革的重要位置 快速审判程序是满足快速审判需要的程序供给对解决快速审判程序需求的民事 案件而言它是正义的程序也是效率最佳的程序其对实现民事诉讼程序的整体功 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满足快速审判程序需求系快速审判程序产生的本源目的但 我国民事司法实践的特殊现实决定了快速审判程序的适用范围不仅仅限于此目的 五五建立快速审判程序的现实基础 建立快速审判程序的现实基础 在我国建立快速审判程序除了具备上述几点理论支持外而且其与我国社会现实 状况也是相适应的具有一定的现实基础 首先我国十六大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基本治国方略目前我国简易程序在 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已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对诉讼程序的要求概括 起来这些问题主要是我国民事诉讼法虽然对简易程序作了专章规定但仅有 5 个条 文对审理的部分环节作了简化其他方面仍然按照普通程序的规定运作远不能满 足对简易民事案件审判的要求简易程序和普通程序的界限不清由于立法对简易程 序的适用范围规定的不明确且我国缺乏适用简易程序的专门机构同一法官兼具审 理普通和简易程序案件的双重任务加之一些法院和法官执法不严图省事的思想作 怪导致了司法实践中简易程序和普通程序的混用缺少简易程序运作的配套措施和 严格的执法精神即使是现有的规定在司法实践中也并未被完全贯彻执行以上可 见我国尚缺乏有效解决小额案件等轻微民商事纠纷无实质争议纠纷和对快速审判 有强烈需要的纠纷的诉讼程序这使得权利人的请求无法通过更为合理的诉讼程序加 以解决如果不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势必会出现人民与司法制度相游离的现象而 这种现象的出现又对全国人民的守法观念或法意识的健全化造成负面影响使人民往 往认为生活与司法的步调不一定完全趋于一致进而难以对法律制度认同或信赖无 疑这不利于我国司法权威的树立也有碍于依法治国的实现 其次改革开放以未伴随着三大诉讼法的颁布实施近代西方的某些适合中国 广东商学院硕士学位论 民事诉讼快速审判程序理论与实证研究 30 国情的诉讼原则诉讼制度在我国得以真正确立使得我国诉讼法律文化的外层结构 初具现代化的架钩与此同时随着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尤其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作为改革目标的重新定位使传统的诉讼观念赖以生成和存在的基础己在相当程度 上风化瓦解目前我国公民的权利意识正日益增强以至于个人之间的距离拉大 人情面子正失去往日的重要性人们重视的是自己的切身利益 57 纠纷发生后 寻求 诉讼救济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种种迹象表明由于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传统的厌 讼观念已发生了变化人民对以诉讼手段解决纠纷产生了认同感 再次效率是 21 世纪人民法院的一大主题追求高效率的公正是当今司法改革的 基本目标虽然我国立法并没有对快速审判程序加以规定但如前文所述速裁实践 己在全国部分法院应运而生如深圳市罗湖区的速裁法庭上海浦东新区的速裁机制 佛山市禅城区的速裁庭广州番禺区法院的速裁处等这些速裁实践的存在为广大的 权利人提供了方便受到了当事人的好评当然由于其存在模式不固定法官的自 由裁量权过大等缺点也招致了学者的批评但其不能抹杀速裁制度的积极影响尽 管目前我国各地法院的速裁实践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它们却为快速审判程序的确立 奠定了司法实践基础 此外如前文所述快速审判程序在诉讼思想和诉讼模式上与我国传统的诉讼思想 和诉讼模式也具有亲和性在实践中不会出现排斥和变异这些均能反映出快速审判 程序在我国建立的现实可行性在此不作累述 综上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能体现建立速裁制度的必要性而且在现实中 快速审判的需要是无法通过其它程序来替代实现的为此本人认为在民事诉讼当 中应当设立单独的速裁审判程序以提高司法效率使更多的人到够接近司法接近 正义 第三章第三章 我国快速审判程序的试点状况我国快速审判程序的试点状况 广州市 b 区人民法院快速审判实证考察 58 广州市 b 区人民法院快速审判实证考察 58 广州市 b 区人民法院于 2002 年正式成立速裁法庭采用成立专门机构制定专门 规则的方式运作 系我国较早进行速裁实践的一个典型 59 b 区法院对民商事简易案件 实行速裁审判其设计理论是试图在现行民事诉讼法的框架内以不损害当事人 诉讼权利保证审判质量的前提下实现对民商事案件的繁简分流进一步扩大简易 程序的适用范围并最大限度地对现行简易程序进行简化构建起一种高效快速的 57 夏勇 走向权利的时代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 年版第 36 页 58 由于法院保密工作的要求 具体的法院名称不便向外公布为此以b 区人民法院借代该法院的真实名称 59 在我省范围内 还有另外几个法院正在进行速裁实践综合研究资源和调研对象的代表性最终选择 b 区区作 为实证研究的对象然而本人认为在资源允许的条件下如需要对速裁更深层次的探讨多选取几个人民法院作 为调研对象实属必要 广东商学院硕士学位论 民事诉讼快速审判程序理论与实证研究 31 审理程序自 2002 年起b 区法院的速裁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得到同领域的认同 但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为此下文将通过对 b 区法院速裁实践的实证研究意图勾 勒出我国速裁实践现状的大致轮廓 一速裁处的机构设置状况 b 区法院于 2002 年 2 月起正式成立速裁处并为速裁处配备了专门的工作人员和独 立办公场所目前速裁处有四个专用的办公室其中有一个为内勤专用办公室其 余三个既是法官的办公室亦是其审判专用的庭室 一一人员构成 人员构成 速裁处现有工作人员共 8 人其中有 3 名法官每位法官配备一名专职书记员 余下 2 名书记员为内勤人员3 名法官的工作范围一般包括案件的审理判决制作 裁判文书诉讼保全证据保全证据调查有时法官也要参与送达书记员其具体 的工作范围包括确定案件开庭时间进行庭审速录送达文书未结案件的案卷保 管已结案件的案件整理和归档有时候也需要填发开庭通知和参与诉讼保全证据 保全及证据调查工作甚至有时候还需要帮助法官草拟裁判文书和制作裁判文书此 外还包括其它协助性的或行政事务性工作内勤书记员的日常工作范围较为庞杂 主要有接收和移送案卷填发开庭传票联系当事人送达案件材料和法律文书 接待当事人的咨询进行证据调查协助诉讼保全和证据保全进行司法统计等法律 业务工作此外还包括了诸如收发文件预约用车领取文具等行政性事务工作 由于整个速裁处工作人员人数较少但事务较多因而在特殊情况下工作人员 之间特别是书记员之间会相互合作配合工作另外速裁处的工作人员与法院内其 它工作人同一样需要进行岗位轮换因此速裁处的法官和书记员每年都有所变化 但人数一般不变 二二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 根据 b 区法院的内部规定速裁处在业务和行政管理上隶属于民二庭跟随民二 庭进行业务学习和交流速裁处的负责人一般由民二庭的副庭长兼任其本身也是速 裁处的 3 名法官之一在业务方面速裁处的负责人直接向分管速裁处的副院长负责 至于 5 名书记员配备给法官的 3 名书记员和新增的 1 名内勤由法院书记员科管理 原有的专职书记员则由民二庭进行管理 三三法官的资历 法官的资历 速裁处成立的几年间进行过几次的法官更换现有的 3 名法官具体的资历如下 甲法官在人民法院工作时间接近 20 年具有 10 多年的审判经验和具有一定的专业理 论水平曾经荣立二等功也曾多次受到法院系统的表章系速裁处的负责人和民二 庭的副庭长乙法官原为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法官后调至 b 区法院工作厦门大学 硕士研究生毕业有近 5 年审判工作经验具有一定审判经验和较为深厚的理论功底 广东商学院硕士学位论 民事诉讼快速审判程序理论与实证研究 32 丙法官系西南政法大学本科毕业具有 3 年审判工作经验于 2006 年正式被聘为助理 审判员在此之前是民二庭的法官助理 综上与其它业务庭室相比速裁处的工作人员较少人均工作量较大以书记 员为例在其它业务庭室每 2 名法官一般配备 1 名专门的法官助理而庭审记录则 由速录员负责但速裁处的书记员虽然与法官是一对一的关系但是要身兼速录员和 法官助理两职工作量较大同样速裁处的法官人均结案数也要远高于其它审判庭 的法官而且其它大部分审判工作如起草裁判文书等均需要自己完成没有法官助理 的协助 二速裁处的民事审判流程及实践状况 速裁处在成立之初速裁的案件是由速裁处的法官从立案庭已经立案的案件中挑 选其后在 2002 年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李国光在考察了该法院的速裁工作后认为 这种由审理法官挑选案件的做法违背了立审分离的原则而且这种做法不利于公正审 理容易滋生办人情案办关系案的情况为此大概从 2002 年的第四季度起改由 立案庭为速裁处指定案件为规范速裁处的工作b 区法院对此作出了一系列的规定 而且除 2002 年对速裁处案件分配方式的变化外速裁的制度框架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一一速裁工作的制度规定 速裁工作的制度规定 b 区法院专门针对速裁工作的规定主要有两个一个是 200218 号广州市 b 区 人民法院快速裁判处工作规程试行以下简称18 号文该文现已废止另一 个是 2003 年 3 月 1 日施行的广州市 b 区人民法院快速裁决处工作规程试行以 下简称规程两者的最主要区别只在于决定适用速裁程序的主体不同18 号文 规定案件立案后由快速裁决处人员到立案庭挑选对确定由快速裁决处审判的案 件立案庭应决定案件的承办人然后移交快速裁决处审理规程则规定由立 案庭负责为速裁处挑选案件确定受理的案件后由立案庭决定案件的承办人然后 移交速裁处前者由速裁处工作人员主要是速裁处的负责人来挑选后者则由立案庭 来负责为速裁处挑选案件 根据现行规程的规定程序案件的工作流程大概如下1立案庭发现符合 进行速裁的案件后即由立案庭决定承办人然后移交速裁处审理2速裁处在收 到由立案庭移送的案件后可以用口头电话等简便方式传唤当事人用上述传唤不 成的则采用传票传唤传票及其它诉讼材料由承办人送达3传唤到庭或送达完 成后承办人可径行调解在被告同意的情况下也可即时开庭一般可不安排答辩期 即可确定开庭时间若当事人要求答辩期的则给予 15 天答辩期并随即转换开庭传 票等相关材料4开庭时采用简易审理方式一般以一次开庭审理终结为原则5 速裁处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如遇公告送达或认为案件复杂应转为普通程序的案件应 在受理后 1 个月内移送有关业务庭并通知当事人6速裁的案件原则上应当庭宣 广东商学院硕士学位论 民事诉讼快速审判程序理论与实证研究 33 判当庭宣判的案件即时送达裁判文书不能当庭宣判的案件则应告知当事人确定的 宣判日期并送达传票7速裁案件的审限为 1 个月如不能及时审结应报速裁 处负责人批准8案件审结后承办应当及时交一份法律裁判文书给负责人以便 监督9适用速裁方式结案的可不写审理报告 除了以上对速裁程序的专门规程外与速裁相关的规定还包括送达公章使用等 其它具体规程为解决送达难的问题b 区法院成立一个专门的送达机构送达组 负责部分直接向当事人送达有关的案件材料在速裁中如果遭遇难以送达情况的速 裁处可以将案件材料交由送达组进行送达根据有关规定各业务庭局需要提前 7 个工作日将送达任务通知送达组送达组在接受任务后有 5 个工作日的时间完成任 务或给予答复即自提出交办之日起前后合共有最长 12 个工作日折合约 16 天时间 进行送达由于在速裁审判中电子审判管理系统的应用而且审判管理系统中有电子 公章的使用问题为此 b 区法院亦作出了相应的规定此外为保证审判质量b 区法 院在审判人员监督管理和错案追究方面也作出了一些规定于此不作详述 二二速裁处审判实践的实际状况 速裁处审判实践的实际状况 总体来说b 区法院关于速裁的规定还略为简单而速裁实践又相对比较复杂因 此在具体运作过程中b 区法院速裁工作的实际情况如下 1案件的分配 根据规程的规定应当由立案庭为速裁处挑选案件并确定具体审理案件的 经办法官在实践中一般都是由立案庭的一名副庭长在立案庭已立的民商事案件中 凭经验挑选简单的民商事案件供速裁处办理其挑选的准则包括案件的性质纠纷 金额的大小诉讼请求的数量证据的多少是否有判决先例如是离婚案件则看 是否为初次起诉是否涉及财产分割和确定子女抚养权等因素如认为可以由速裁处 速裁的就根据速裁处的 3 位法官存案数量来进行分配尽可能平衡 3 位法官的办案 总数此外督促程序案件和公示催告案件绝大部分都交由速裁处经办然而在调 研过程中发现有部分案件即使符合上述条件应当进行速裁的仍然被分配到其它业 务庭审理因为如果将所有容易办理的案件都交由速裁处对于院内其他法官略显不 公为此有必要均衡院内其他法官的利益和工作量此外案件分配给速裁处的具 体法官也有特定的规律即一般由民一庭审理的婚姻家庭类案件通常由甲法官负责 民二庭审理的经济类合同纠纷案件则由乙法官负责而丙法官则通常负责与房地产 租赁相关的案件但该 3 名法官在总体上仍然会审理所有类型的民商事案件在确定 好案件的经办法官后由立案庭的工作人员将案卷材料送到速裁处的内勤书记员双 方进行案卷交接签收 2庭前阶段 速裁处内勤在签收案件后要做好两件事一是通过审判管理系统核实系统上的 广东商学院硕士学位论 民事诉讼快速审判程序理论与实证研究 34 案件信息与移交的案卷信息是否一致防止出错二是对新收到的案件进行登记并 应根据案号进行分类登记即按民一民二民三等进行分类登记在登记完 毕后内勤书记员根据立案庭的分配将案卷移交给承办人的专职书记员并签收审判 法官的书记员在收到案件后首先要核实案卷与系统信息是否一致其后在审查案 件的情况后根据法官的工作日程安排和案件的情况决定案件的开庭时间并将确定 的开庭时间写于案卷封面交由内勤书记员如在审查案件情况时发现诸如当事人下 落不明涉外涉港澳台等情况的则将案件交由法官处理但在调研过程中笔者 发现即便有的案件在起诉状中已写明被告人下落不明被告人是外籍人士或港澳台居 民等情况但案件仍被分配到速裁处审理遇此情况如果经办法官认为不应当由速 裁处审理的则会向速裁处负责人提出如负责人也认为案件的确不应当由速裁处审 理的则会通知立案庭负责人并要求退案并且由双方的内勤工作人员办理交接手续 在开庭日期确定后内勤书记员根据案卷上所确定的开庭时间填发开庭传票 和送达回证并整理一套材料具体包括以下文件适用简易程序程序审理案件举 证通知书当事人诉讼权利义务诉讼活动规则当事人送达地址确认书起 诉状和证据的副本在完成上述工作后内勤书记员即电话通知当事人前来领取相 关材料如果遇到被告人无法通知或者通知不到的情况内勤书记员可通过法院专递 的方式送达又或者交由送达组送达然而由于邮寄送达通常时间较长需要 5 至 10 天甚至半个月才能查询送达的情况 而且送达组的送达也需 12 个工作日来完成 因 此速裁处往往宁可自行送达也不采用以上两种手段 按规程规定一般是不给予当事人答辩期的但甲法官更倾向于在确定开庭 时间时最好预留长于 15 天的答辩时间以防出现意外的送达情况时不致于要更改开庭 时间而乙丙两位法官则通常没有作此考虑尽可能快地安排案件开庭如果拟定 的开庭时间距立案时间不足 15 天的送达时通常会询问当事人是否同意在该期日开庭 但很多时候没有向当事人告知按法律规定有 15 日的答辩期如当事人无异议则 要求当事人在签收相关材料时在送达回证上注明同意开庭时间 在庭审前有时可能会遇到当事人要求进行诉讼保全证据保全证据调查的情 况对于诉讼保全和证据保全法官一般会联同一名内勤书记员进行而对于证据调 查则通常交由内勤书记员办理此外如遇法官认为需要依职权进行调查的最常 见的是调查自然人的户籍资料一般也是交由内勤书记员去完成此外法官在庭审 前不会主持双方当事人交换证据也不会确定争点整理等庭前固定工作但很多时候 法官都会在当事人特别是被告人领取相关材料的时候与当事人接触尽可能地挖掘案 件的可调之处以便确定以后的调解力度 3审理过程 在审理案件时法官一般都会在正式开庭前向双方当事人了解是否有调解的可能 广东商学院硕士学位论 民事诉讼快速审判程序理论与实证研究 35 特别是当纠纷属于婚姻家庭类纠纷买卖合同纠纷民间借贷纠纷欠款纠纷时一 般在庭前都会用一定的时间进行调解如发觉调解成功的可能不是很高时则会正式 开庭但在开庭过程当中都会穿插调解 通常速裁式的庭审过程的阶段性不明显虽然大体上也可以分为陈述请求和答辩 事实和证据调查辩论最后陈述四个阶段但很多时候这些阶段都会穿插进行而 且法官也会根据案件进程进行调解 庭审时法官一般处于主导地位积极引导当事人及其代理人进行陈述举证 质证等诉讼环节然而有时候法官的职权干预显得过强如强烈要求当事人或代理 按法官自己认为的顺序来出示证据等情况而且没有代理人的当事人在庭上运用法律 手段进行攻击防御的情况相对较少庭审时要么是当事人很老实地回答法官的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